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沈尹默月夜分析 沈尹默月夜表达了什么情感

沈尹默月夜分析 沈尹默月夜表达了什么情感

本文目录一览:

听陈梅璋大师解读沈尹默的《月夜》/作者:邵明

——沈尹默老师的《月夜》是白话诗首创,新诗中的经典。

《月夜》作者: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陈梅璋大师在沈尹默纪念馆的这首《月夜》的诗前停了下来跟我说,沈尹默老先生的这首诗他临摹了N遍,而对这首诗的含义却在不断的更新。陈梅璋大师说,《月夜》只有二句话,三种景物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表达了一种与树并立,却不靠着的知识分子独立奋进的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是觉醒的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的真实写照。与他同时代的鲁迅、胡适、陈独秀们有的一比,所以说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一点也不为过。

陈梅璋大师说,对于北于南沈的书法评论我今天就不展开了。对于沈老的诗,康白情(新诗集,“草儿”的作者)是这样说的:“第一首散文诗,而具备新诗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并认为此诗“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足见它一开始发表,就引起了诗界的注意。

“一株顶高的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 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沈老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陈梅璋大师说,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再读《月夜》更有她的现实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她更加难以忘怀,所以人们把她称为新诗中的经典。

我在想,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体制的大树、权力的大树、人们正在争先恐后的靠上去,哪怕是爬过去也在所不惜。早就把一百年前五四所提倡的独立之思想,奋斗之精神抛在了脑后。沈尹默的“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在今天看来更是难能可贵!陈梅璋大师不愧是沈尹默老先生的关门弟子除了在书法上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对沈老墨迹上的领悟。

新诗史上第一首散文诗——评沈尹默《月夜》

作者简介|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倡导新诗写作,代表作为《月夜》、《三弦》,亦精擅旧诗词,著有《秋明集》、《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节选《月夜》

导读|在初期白话诗人当中,沈尹默的诗才最为人称道的,周作人曾说:“只有两个人具有诗人的天分,一个是尹默,一个就是半农。”发表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为最早发表的新诗作品之一,被誉为新诗史上“第一首散文诗而具有新诗美德”。

诗歌意象并不新鲜,“秋风”、“寒霜”、“月光”和“树木”等在古诗词中已经用到极致了,厉害的是诗人能写出新意,渲染出新的诗歌意境,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这才是最为难得的。

从诗情角度出发,第一句以风吹写动,第二句以月照写静,在动静交融中烘托出时空浑远苍凉的背景。第三句由物过渡到人,抒情主人公“我”被赫然推置前台,由此开拓出全诗的新气象。古典诗词中很少以“我”入诗的,往往见物见情却不见诗人“我”,这与古典诗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诗境有关。诗中的我被遮蔽在物中或消融在意境里,无法显现。

而此诗的我却带着昂扬之气隆重登场,表现出与旧诗作者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我的发现,觉醒、张扬正是“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表现。

第三句中立如高木表明诗人理想之弘远,而最后一句“并没有靠着”与第三句“并排立着”互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精神主旨,诗人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从而得到了真切形象的表达。

《月夜》的精神气象不愧为新诗开创之作。继此之后的新诗作品,其抒情主人公“我”逐渐得到彰显,“并排立着”、“并不靠着”的自由独立精神更是被后来者传唱不绝,如舒婷《致橡树》。

诗人的书法堪称一绝

《月夜》简约古拙的语言不免露出初创期的稚嫩痕迹,艺术性不高,尽管如此,还是可以看出诗人的用心的,如“呼呼”和“明明”的叠用,口语化虚词“着”字在句尾的叠用,使诗歌的音节和韵律上和谐自如,诗人在新诗形式上的探索也是有目共睹的。

无论如何,还是佩服那一代人的开拓精神,这是一场文艺复兴,它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笔者认为一件新事物的诞生,是需要经过顽强的努力和抗争,新诗亦经过了这样的一个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