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徐骧怎么读 徐骧丘逢甲刘永福

徐骧怎么读 徐骧丘逢甲刘永福

本文目录一览:

清末台湾抗日英雄徐骧

徐骧

一八九五年,在中国人民反对割让台湾的斗争中,台湾抗日义军首领徐骧的事迹,最为令人崇敬。他为保卫祖国的完整与统一,保卫家乡台湾不妥侵占,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英勇牺牲,写下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史上悲壮的一页。

抗曰义师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士的一部分,原属福建省,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改建行省。一八九五年四月,清政府和日本议订《马关条约》,准备将台湾等地割让给日本,全国立即掀起了反对割地赔款,要求继续抗战的浪潮。这一年,正遇着全国会试,康有为联络全国各省来北京会试的一千三百名举人,上书朝廷,要求废约拒和、迁都、抗战。特别是台湾籍举人,严正表示:“如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为反抗日本侵占台湾奋战到底。有人在报纸上发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的呼声。四川农民起义军发布檄文,传告天下,坚次反对割地赔款,要兴师讨伐日本侵略者。

康有为

“苍天巷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这一凶讯。《马关条约》签订后三天,台北鸣锣罢市,群众纷纷涌进巡抚衙门,愤怒抗议清政府的条约,并宣告饷银不准运出,台湾税收应全部留供抗击日本侵略军之用。台湾同胞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发出檄文,誓与日本侵略军决一死战。但是清政府无视台湾人民的愤怒呼声,仍派出李经方为割台大臣,如期交割台湾;并令台湾文武官员迅速撤走内渡。美丽的宝岛台湾,就在这一纸条约签字后被出卖了。可是,中国人民却从来没有承认过,不愿作亡国奴的台湾同胞,立即用英勇的武装反抗来回答这丧权辱国的条约。

六月初,日本侵略军攻占基隆,台湾巡抚唐景崧仓惶溜回厦门,致使作为台湾门户的台北,不战而陷。在这危难深重的时刻,台湾人民纷纷组织抗日义军,徐骧就是最著名的义军领袖之一。

徐骧,台湾苗栗县人。他是农民家庭出身的读书人,“耕而兼读”,好谈兵书,喜习武艺,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深得家乡人民的信仰。当日本侵略军占领台北,逼近徐镇的家乡新竹时,他挺身而出,向家乡的群众沉痛地指出:“台湾是我们的故乡,我们的田地房舍在这里,子孙后代在这里,祖宗坟墓在这里。如果台湾亡了,我们岂不是无家可归了吗?”他号召大家起来自卫,进行武装抵抗,要在生死存亡关头,“人自为战,家自为守”,保卫祖国,保卫家乡。新竹的群众立即响应,踊跃参加徐骧组织的抗日义军。影响所及,合湾各地也组织起同样的义军,各支义军人数有几十人至几千人不等。为了联合清军共同抗日,义军推举驻守台南的南澳总兵刘永福为军统。义军都是当地人,多半是农民,他们熟悉地形,惯于爬山越岭,身手矫健,平时打猎习武,精通射击,这在作战上极为有利。

刘永福

保卫家乡

六月中旬,悲壮激烈的台湾保卫战开始了。新竹是台中的门户,位于台北与台中之间。六月十二日,日本侵略军分两路进攻新竹。东路敌军从山路南下时,遭到隐藏在苍郁竹林中的几十名义军顽强抵抗。起初,日军并不把手握土枪土炮的义军放在眼里,他们以为自己有优势兵力,一举可把义军吃掉。可是,攻了半天毫无结果。徐骧率队增援,毙敌六十余人,连敌军头目也同时送命。残余之敌心寒胆裂,遁逃入山林中,又被义军和当地群众重重包国。要不被奸细引导日本授援军从小路抄袭,这批敌人势必全部葬身于山林。西路敌军也遣到义军极大的杀伤。后来,日军集结大队来攻,义军终因军械不济,粮食断绝,被迫撤退。东西两路敌军连吃败仗后,不敢轻进。到六月二十三日,才侵占新竹。

义军决定新竹。徐骧等会同刘永福黑旗军在七月十四日发起包国新竹,在城外与侵略军展开激战。敌军用大炮轰击,义军则肉搏冲锋,来回争夺。最后,由于敌军炮火占优势,义军被迫撤退,隐入竹林中。可是敌军不敢追入,只在竹林外面包国。新竹争夺战中,义军得到广大农民配合,顽强地坚持了一个多月,大小战斗进行了二十余次,有力地抑制了侵略者的凶焰。

新竹被日军侵占后,义军退守大甲溪、台中一带。八月二十二日,日军继续进犯大甲溪。徐骧等义军和刘永福军,对敌采用了伏击战术。刘永福军埋伏在大甲溪南岸丛林中,等敌军刚刚渡过溪岸,突然四出截击。日军仓惶北渡,才渡过一半,徐骧率领的伏兵叉突然从岸边丛林中杀出。两岸夹击敌军,纷纷落水,溪水也被堵塞。第二天,日军集结主力再度猛攻,才侵占了大甲溪。

日军接着进犯台中,当地义军千余人英勇抗击。一个青年农民隐藏在大树上射击敌人,弹无虚发,毙敌二十余人。

日军侵占台中后继续进犯,徐骧等退守彰化。这时,有人问徐骧的家眷在哪里?徐骧毅然回答:“台湾不亡,我不愁找不着家眷;台湾亡了,还谈得上什么寻找家眷!”这朴素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英雄们先国后家的恩想和意志。

为国捐躯

彰化城外的八卦山,形势险要,是县城的天然屏障。八月二十七日,日军主力向八卦山猛扑,被徐骧的义军和刘永福军击退。第二天清晨,敌人沿小路抄袭山顶,守军居高临下,与敌军交锋。这是日年侵合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日军付出了重大代价占领八卦山后,在山顶架炮轰击彰化城。县城被攻破后,义军同侵略军在城中展开巷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主力。一个侵略分子心有余悸地写道:“凡是树林桥荫,田里园里,都有人坦伏向我狙击,不知有多少处。我只有在万死中期得一生。”

九月初,各路义军和刘永福军一起,彰化。徐骧率领七百多名精壮的高山族义民赶来参战。台湾军民经过半个月激战,连续获胜,日军的一名少将也被击毙。吓得有如惊马之鸟的日军,龟缩在彰化城里不取出来。形势非常有利,但义军的粮食和不济,未能攻克彰化。

十月十一日,日军大举进犯台南的门户嘉义。徐骧和刘永福军在城外兵营中,埋下大量地雷,然后弃营进城。敌人不知是计,进占兵营,夜半地雷爆炸,炸死七百多人,顿时吓得丢枪弃炮,仓惶逃命。途中,又遭义军伏击,死伤很多。第二天,日军集中炮火狂轰嘉义城,一小时发炮达一百八十多发。轰坍城墙后,义军与窜进城中的敌人浴血巷战,逐街逐屋地争夺。日军近卫师团师团长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在这次战役中重伤毙命。

嘉义失陷后,日本侵略军集中四万兵力,从陆、海两路包围台南。徐骧率领义军在距合南二十公里的曾文溪大战登陆的日军。由于清政府不仅一直不给台湾军民任何授助,相反地严密封锁海口,阻止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一切支援。这时候,义军已到了单尽粮绝的地步,情势危急。曾经发誓“不愿偷生回大陆”的徐骧,满腔悲愤,叹道:“如果还有子弹一千发,我们就可支持一天一夜,但从哪里去找子弹呢?”他慷慨激昂地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呼声未落,徐骧就紧握短刀,率领部众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猛冲过去。在殊死的搏斗中,徐骧终于壮烈牺牲。

台湾军民反抗日本侵占台湾的战斗,从一八九五年六月至十月,经历了四个多月,打死打伤日军三万多人,日军侵台的主力近卫师团,有将近一半被消灭在台湾。台湾军民在保卫祖国神圣领士的战斗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抗日义军首领之一徐骧的英雄事迹,一直鼓舞着后来者,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台湾,不屈不挠地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

日本侵略军占领台南后,满以为大局已定,于十一月下旬正式宣布“全台平定”。但是,台湾人民并未屈服。十二月,林大北在宜兰发动起义,提出了“驱逐倭奴,恢复中华”的战斗宗旨。此后,台湾同胞采取各种方式与日本侵略者斗争了五十年。

一九四五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清末台湾抗日英雄徐骧

徐骧

一八九五年,在中国人民反对割让台湾的斗争中,台湾抗日义军首领徐骧的事迹,最为令人崇敬。他为保卫祖国的完整与统一,保卫家乡台湾不妥侵占,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英勇牺牲,写下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史上悲壮的一页。

抗曰义师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士的一部分,原属福建省,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改建行省。一八九五年四月,清政府和日本议订《马关条约》,准备将台湾等地割让给日本,全国立即掀起了反对割地赔款,要求继续抗战的浪潮。这一年,正遇着全国会试,康有为联络全国各省来北京会试的一千三百名举人,上书朝廷,要求废约拒和、迁都、抗战。特别是台湾籍举人,严正表示:“如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为反抗日本侵占台湾奋战到底。有人在报纸上发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的呼声。四川农民起义军发布檄文,传告天下,坚次反对割地赔款,要兴师讨伐日本侵略者。

康有为

“苍天巷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这一凶讯。《马关条约》签订后三天,台北鸣锣罢市,群众纷纷涌进巡抚衙门,愤怒抗议清政府的条约,并宣告饷银不准运出,台湾税收应全部留供抗击日本侵略军之用。台湾同胞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发出檄文,誓与日本侵略军决一死战。但是清政府无视台湾人民的愤怒呼声,仍派出李经方为割台大臣,如期交割台湾;并令台湾文武官员迅速撤走内渡。美丽的宝岛台湾,就在这一纸条约签字后被出卖了。可是,中国人民却从来没有承认过,不愿作亡国奴的台湾同胞,立即用英勇的武装反抗来回答这丧权辱国的条约。

六月初,日本侵略军攻占基隆,台湾巡抚唐景崧仓惶溜回厦门,致使作为台湾门户的台北,不战而陷。在这危难深重的时刻,台湾人民纷纷组织抗日义军,徐骧就是最著名的义军领袖之一。

徐骧,台湾苗栗县人。他是农民家庭出身的读书人,“耕而兼读”,好谈兵书,喜习武艺,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深得家乡人民的信仰。当日本侵略军占领台北,逼近徐镇的家乡新竹时,他挺身而出,向家乡的群众沉痛地指出:“台湾是我们的故乡,我们的田地房舍在这里,子孙后代在这里,祖宗坟墓在这里。如果台湾亡了,我们岂不是无家可归了吗?”他号召大家起来自卫,进行武装抵抗,要在生死存亡关头,“人自为战,家自为守”,保卫祖国,保卫家乡。新竹的群众立即响应,踊跃参加徐骧组织的抗日义军。影响所及,合湾各地也组织起同样的义军,各支义军人数有几十人至几千人不等。为了联合清军共同抗日,义军推举驻守台南的南澳总兵刘永福为军统。义军都是当地人,多半是农民,他们熟悉地形,惯于爬山越岭,身手矫健,平时打猎习武,精通射击,这在作战上极为有利。

刘永福

保卫家乡

六月中旬,悲壮激烈的台湾保卫战开始了。新竹是台中的门户,位于台北与台中之间。六月十二日,日本侵略军分两路进攻新竹。东路敌军从山路南下时,遭到隐藏在苍郁竹林中的几十名义军顽强抵抗。起初,日军并不把手握土枪土炮的义军放在眼里,他们以为自己有优势兵力,一举可把义军吃掉。可是,攻了半天毫无结果。徐骧率队增援,毙敌六十余人,连敌军头目也同时送命。残余之敌心寒胆裂,遁逃入山林中,又被义军和当地群众重重包国。要不被奸细引导日本授援军从小路抄袭,这批敌人势必全部葬身于山林。西路敌军也遣到义军极大的杀伤。后来,日军集结大队来攻,义军终因军械不济,粮食断绝,被迫撤退。东西两路敌军连吃败仗后,不敢轻进。到六月二十三日,才侵占新竹。

义军决定新竹。徐骧等会同刘永福黑旗军在七月十四日发起包国新竹,在城外与侵略军展开激战。敌军用大炮轰击,义军则肉搏冲锋,来回争夺。最后,由于敌军炮火占优势,义军被迫撤退,隐入竹林中。可是敌军不敢追入,只在竹林外面包国。新竹争夺战中,义军得到广大农民配合,顽强地坚持了一个多月,大小战斗进行了二十余次,有力地抑制了侵略者的凶焰。

新竹被日军侵占后,义军退守大甲溪、台中一带。八月二十二日,日军继续进犯大甲溪。徐骧等义军和刘永福军,对敌采用了伏击战术。刘永福军埋伏在大甲溪南岸丛林中,等敌军刚刚渡过溪岸,突然四出截击。日军仓惶北渡,才渡过一半,徐骧率领的伏兵叉突然从岸边丛林中杀出。两岸夹击敌军,纷纷落水,溪水也被堵塞。第二天,日军集结主力再度猛攻,才侵占了大甲溪。

日军接着进犯台中,当地义军千余人英勇抗击。一个青年农民隐藏在大树上射击敌人,弹无虚发,毙敌二十余人。

日军侵占台中后继续进犯,徐骧等退守彰化。这时,有人问徐骧的家眷在哪里?徐骧毅然回答:“台湾不亡,我不愁找不着家眷;台湾亡了,还谈得上什么寻找家眷!”这朴素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英雄们先国后家的恩想和意志。

为国捐躯

彰化城外的八卦山,形势险要,是县城的天然屏障。八月二十七日,日军主力向八卦山猛扑,被徐骧的义军和刘永福军击退。第二天清晨,敌人沿小路抄袭山顶,守军居高临下,与敌军交锋。这是日年侵合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日军付出了重大代价占领八卦山后,在山顶架炮轰击彰化城。县城被攻破后,义军同侵略军在城中展开巷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主力。一个侵略分子心有余悸地写道:“凡是树林桥荫,田里园里,都有人坦伏向我狙击,不知有多少处。我只有在万死中期得一生。”

九月初,各路义军和刘永福军一起,彰化。徐骧率领七百多名精壮的高山族义民赶来参战。台湾军民经过半个月激战,连续获胜,日军的一名少将也被击毙。吓得有如惊马之鸟的日军,龟缩在彰化城里不取出来。形势非常有利,但义军的粮食和不济,未能攻克彰化。

十月十一日,日军大举进犯台南的门户嘉义。徐骧和刘永福军在城外兵营中,埋下大量地雷,然后弃营进城。敌人不知是计,进占兵营,夜半地雷爆炸,炸死七百多人,顿时吓得丢枪弃炮,仓惶逃命。途中,又遭义军伏击,死伤很多。第二天,日军集中炮火狂轰嘉义城,一小时发炮达一百八十多发。轰坍城墙后,义军与窜进城中的敌人浴血巷战,逐街逐屋地争夺。日军近卫师团师团长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在这次战役中重伤毙命。

嘉义失陷后,日本侵略军集中四万兵力,从陆、海两路包围台南。徐骧率领义军在距合南二十公里的曾文溪大战登陆的日军。由于清政府不仅一直不给台湾军民任何授助,相反地严密封锁海口,阻止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一切支援。这时候,义军已到了单尽粮绝的地步,情势危急。曾经发誓“不愿偷生回大陆”的徐骧,满腔悲愤,叹道:“如果还有子弹一千发,我们就可支持一天一夜,但从哪里去找子弹呢?”他慷慨激昂地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呼声未落,徐骧就紧握短刀,率领部众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猛冲过去。在殊死的搏斗中,徐骧终于壮烈牺牲。

台湾军民反抗日本侵占台湾的战斗,从一八九五年六月至十月,经历了四个多月,打死打伤日军三万多人,日军侵台的主力近卫师团,有将近一半被消灭在台湾。台湾军民在保卫祖国神圣领士的战斗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抗日义军首领之一徐骧的英雄事迹,一直鼓舞着后来者,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台湾,不屈不挠地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

日本侵略军占领台南后,满以为大局已定,于十一月下旬正式宣布“全台平定”。但是,台湾人民并未屈服。十二月,林大北在宜兰发动起义,提出了“驱逐倭奴,恢复中华”的战斗宗旨。此后,台湾同胞采取各种方式与日本侵略者斗争了五十年。

一九四五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清末台湾抗日义军将领徐骧

  徐骧(1867—1895),家名来昭,字云贤,又称徐昂,祖籍广东镇平县(蕉岭)兴福镇谷仓村,是蕉岭徐氏开基祖徐探玄17世孙。1765年,其高祖徐俊彩率全家迁台湾苗栗县头份镇垦殖。徐骧18岁中秀才,曾掌教蒙馆。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他在苗栗头份组织义军,与吴汤兴共商抗日保台大计,日军在基隆登陆后,他充当吴汤兴右翼,沿途设伏,痛击进犯新竹之敌,杀敌200多人。

  不久,尖笔山之役,黑旗军统帅刘永福派参谋吴彭年率军前来助战,统领杨载云及黑旗军将领袁锦清、林鸿贵殉国。日军施诡计全力猛扑,日军统帅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也受了重伤。他与吴汤兴退守八卦山,吴汤兴壮烈牺牲。

  吴汤兴殉国后,徐骧率余部至台南谒见刘永福统帅。刘永福认为徐骧年轻有为,劝他暂回祖国大陆。徐骧感动泪流满面,表示决心与台湾人民誓死抗日,并恳求刘帅同意他再招募义军,并给予援助。刘帅听后深为赞赏,当即答应他的请求,彼此密切联合抗日。此后即部署到内埔布告招募义军,台南人民包括客家子弟踊跃报名,以刘金安、钟任三、曾作霖3人分掌文书、军需、参谋工作,组成劲旅730多人,开赴抗日前线,驻守于斗六溪畔,决心痛击日军。

  时年38岁的徐骧散尽家财,号召乡民组成“田赋军”,与吴汤兴和姜绍祖共结民兵抗日。此后,徐骧投身于乙未战争的抗日先锋行列,全台南北转战数次,于吴汤兴与姜绍祖战死后,徐骧加入南台湾义军,多次歼灭日本军队。徐骧最后在斗六的缠斗中阵亡时,刘永福说道:“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人。”

  1895年10月7日,日军增兵围攻嘉义,城被攻下,义军守城将领王德标回守台南,徐骧率义军退守曾文溪。日军倾全力发动进攻,徐骧身先士卒,帕头束腰,指挥义军拼死迎击,在血战中身中数弹,临死前豪迈地对义军们说:“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徐骧殉国事迹已载入国史,《辞海》中“徐骧条”有扼要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