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写关于木棉花句子的作文(写关于木棉花句子)

写关于木棉花句子的作文(写关于木棉花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木棉花开满城红 浓须大面好英雄

中山纪念堂的红棉花盛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摄

又是一年春,又见木棉红。@视觉中国

陵园西路,每逢木棉花开,街道便被火烧云般的红色连成一片。

木棉花。

《南岭高枝》 陈永锵

木棉花开,市民来到户外写生。 @视觉中国

读懂广州 第五十六期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

广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一街一巷都有悠远的故事,一砖一瓦都有隽永的记忆。《粤韵周刊》,与您一起领略这座城市厚重的记忆,领略两千多年包容开放的精神传统,领略绵延不绝的文脉书香;与您一起在历史的光照下,读懂今天,读懂广州,由此坚定文化自信。

统筹/读懂广州工作室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幸(除署名外)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除署名外)

广州人的春天,从一朵木棉花开始。阳春三月,“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大街小巷,寻芳可见,满树红花高擎入天,独秀于林,犹如一朵朵红云飘浮于云山珠水间,描绘出广州最美三月天。

木棉花与岭南源远流长。南越王赵佗曾向汉帝进贡木棉;唐宋之际,文人墨客多以木棉意蕴岭南春天。清代以来,木棉被赋予更深的文化内涵,充满阳刚之气的木棉成为“南国英雄树”。

近百年来,作为“广州第一花”,木棉花是城市形象代言人,最能代表岭南文化和广州人的精神面貌,是广州人的最爱。

渊源久

西汉赵陀进贡烽火树

唐宋诗篇木棉写春天

又是一年春,又见木棉红。近日,走在广州街头,街坊随时可见熟悉的木棉花绽放,如漫天红霞洒满天际。但若说个详细,很多人不甚了了,甚至还把木棉与每年9月至次年1月开花的美丽异木棉混为一谈。

木棉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热带、带省份。喜光,不耐寒,生长适温20℃~30℃,若冬季温度低于5℃就可能出现冻害。其粗生快长,在日光充足的地方生命力强,最高可达约25米,树姿巍峨,呈现出了一种顶天立地的姿态。每年3、4月份是花开季节,往往未叶先花,满树橙红,数不胜数。五片厚实的花瓣,包围着一束黄色的花蕊,花朵艳丽而不媚俗,即使凋落,落地时坚实的花托也让花保持着盛放的姿态,颇有阳刚之气。

木棉和岭南渊源深厚。汉初,南越王赵佗曾把木棉树作贡品献给汉帝。东晋葛洪所撰《西京杂记》记载:“汉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木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南越王赵佗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欲燃。”后人认为这“烽火树”即木棉树。

灿烂的木棉自古以来受到广州人的钟爱。宋代《南海百咏》曾记载,唐代会昌年间,时任广州节度使卢钧带领先民疏通甘溪通航,在两岸广植树木。“夹溪南北三四里,皆植刺桐、木棉,旁侧平坦大路。”在当时就成为踏青胜地。遥想千年前的广州,一到春天,轻风煦暖,“花敷殷艳,十里相望如火”。男女老少来此踏青,一路游玩赏花,真是诗情画意。

唐朝时,越秀山麓亦广泛种植木棉树,唐代李商隐曾有诗云:“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他想象曾任宰相的李德裕置身越秀山赏木棉花的情景。歌舞地,即歌舞冈,在广州越秀山上,因南越王赵佗曾在此歌舞游乐而得名。

广州俗语云:“木棉花开,冬天不再来。”唐宋以来,岭南木棉常被文人骚客写入诗篇,从五代孙光宪的“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到宋朝诗人刘克庄的“几树半天红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都是以木棉意蕴岭南春色。尤其是著名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三月一十雨寒》一诗,描写了广州木棉花怒放时的胜景,呈现出岭南独特风物之美态:“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岭南的春天,虽然没有姚黄、魏紫这样的牡丹名品,没有郁李、樱桃这些果中珍品,但满城都是灿烂的木棉花,别有一番风景。

除了观赏价值,广州先民还发现了木棉在生活中的妙用。先民以木棉为棉絮,做棉衣、棉被、枕垫。唐代诗人李琮有“衣裁木上棉”之句。宋代郑熊所撰《番禺杂记》也记载:“木棉树高二三丈,切类桐木,二三月花既谢,芯为绵。彼人织之为毯,洁白如雪,温暖无比。”

在漫长的与木棉相伴的岁月中,岭南人民发现了木棉花的妙用,成为岭南家喻户晓的中药。当木棉花掉落地上,广州的街坊会将其捡起、晒干,然后用来煲汤、煲粥、煲凉茶,在湿热的季节可以祛湿、清热解毒。清代《学海堂志》所记“花开则远近来视,花落则老稚拾取”的情景,讲的就是这样的广州风俗。

羊城“古木棉八景”

至今仍是赏花胜地

广州人对木棉的喜爱在清代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当时除了“羊城八景”,还专门评出“羊城古木棉八景”,其地点依次为:越王故台、南海神庙、光孝寺、净慧寺、五仙观、玉岩书院、十丈红棉道、从化木棉村。直到今天,这古木棉八景中,多数依然是赏花打卡的热门地点。

“羊城古木棉八景”之首是越王故台(越王台)的古木棉。相传,越王台为南越王赵佗所建,在今天越秀山。清代时,这里有着繁盛的木棉树。学海堂是清代广州的著名书院,选择在此地建书院,也是因为越秀山“古木荫翳,绿榕红棉,交柯接叶”,是个清幽的办学之地。1857年第二次战争时期,学海堂遭到严重毁损。战后修复重新开办,开课时举行了一次盛大雅集。当时正是春天,木棉花盛放,学长陈澧便倡议用“木棉”为题,大家即席赋诗,成就了一场“木棉”盛会。如今,越秀山百步梯一带依然有9棵古木棉,分布在读书治事处、佛山牌坊、中山纪念碑等处,树龄都在120年以上,其直插云霄的英姿让人叹为观止。

第二景在黄埔庙头村南海神庙。南海神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在古代每年都会举行大型祭海仪式,祭祀南海神祝融。中国传统认为,南方属火,代表色为赤色,因此南海神庙要种植开赤色花的高大树木。在岭南树木中,最符合这一条件的非木棉莫属,自古以来,在木棉树下祭祀祝融,一直是广府人的传统习俗。现今南海神庙内尚有三棵古木棉,树龄均在210年以上,枝干苍劲。

英雄花

木棉树形挺拔势如龙奋

“英雄”内涵始于明末清初

细细数来,我国古代木棉的名称很多,有红棉、英雄树、攀枝花、烽火、吉贝、琼枝、斑枝花、古贝、桐华等。古时木棉更多只是一种具有岭南特色的观赏植物,并未被赋予特殊含义。从明末清初开始,木棉逐渐被赋予“英雄”的内涵。

明末清初:

木棉内涵得升华 英雄风骨颂到今

明末抗清志士李云龙是广州人,曾担任抗清名将袁崇焕的幕僚。袁崇焕含冤而死后,李云龙黯然返乡。他看到一树树直入凌霄、火烧天际的木棉花,不禁百感交集,写下了“旧苑昌华吸紫氛,宫娃曾都石榴裙。枝头犹是英雄血,无奈流花不待君”的诗句,以枝头盛放的木棉象征英雄血,寄托自己的一腔哀思。

随后,经清代“岭南三大家”共同打造,木棉的象征意义得到升华,被赋予英雄形象和慷慨风骨。陈恭尹是“岭南三大家”之一,其父陈邦彦是南明抗清官员。明永历元年(1647),陈邦彦战败后被俘处死,全家仅陈恭尹侥幸逃走。陈恭尹在《木棉花歌》中写下“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之句,利用木棉花的特征,运用拟人手法,将其比作英雄。在他的年代,这样的诗句可谓空谷足音。

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赞美木棉的阳刚挺拔之气。“岭南三大家”中的屈大均这样写木棉:“木棉,高十余丈,大数抱,枝柯一一对出,排空攫挐,势如龙奋。”这些句子是形容木棉的树形有巨龙奋起之势。屈大钧还写了首著名的《南海神庙古木棉歌》:“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天南树树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怜……”雄奇绚丽的句子使人自然而然感受到木棉的阳刚之气。

“岭南三大家”中的另一位——梁佩兰对木棉的气概亦十分欣赏。他在诗中写道:“尊如冠盖贵人高在上,其下低头莫能御。须眉足发人慷慨,丰骨端为世倚仗。挺如节烈正士生成人,百折不肯摧其身。”

故而,从明末清初开始,木棉作为英雄树的形象逐渐传播开。木棉不仅入诗,还入画。清代广东黎简可能是最早以木棉入画的画家,曾创作多幅《碧嶂红棉》图,其中一幅题诗:“一度花时廿度风,朱亭紫樫一时空。唯有攀枝耐风力,年年骄恣烧天红。”歌颂了木棉顽强的生命力和阳刚之气。在黎简的时代,这是堪称令人称颂的突破。“木棉的火红与广东山水的青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视觉冲击”,学者梁基永称,“这是广东画家自觉地将乡土题材作为绘画的对象,标志着广东绘画进入一个新时代。”

20世纪以来:

英姿勃发堪敬仰 英雄树下敬英雄

20世纪以来,木棉被赋予了革命精神。晚清以来,在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的广东,革命风潮此起彼伏,大批仁人志士为实现理想而献出生命,木棉花以其殷红的花朵,激发了人们对英雄的联想与追思。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反清的黄花岗起义。起义最终失败,牺牲一百余人。潘达微冒死收敛了72具烈士遗体葬于广州东北郊的红花岗(今越秀区先烈中路黄花岗公园)。不过此时人们仍多以黄菊歌颂烈士,故改“红花岗”为“黄花岗”,并沿用至今。1920年营建黄花岗烈士墓纪功坊,纪功坊的坊楣上一横列浮雕,正中刻宝瓶黄菊,意为“碧血黄花”;两边各刻一棵红棉,花朵盛开,代表的正是英雄气。

新中国成立后,红棉象征英雄与烈士的观念更加普遍。1954年,为纪念广州起义烈士,广州修建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规划中就确定要在高耸的烈士纪念碑四周遍植密林和红棉树。英雄树下奠英雄,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在很多文艺作品中,红棉成为点睛之笔。最著名的莫过于1981年的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电影中烈士周文雍和陈铁军慷慨就义的一幕,就以木棉花为背景。当时,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在全国放映,影响很大,红棉象征英雄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第一花

百年来两度评为市花

“广州第一花”当之无愧

初春的广州,木棉全树皆花,殷红似火,被称“广州第一花”。你道为何?原来,这背后有段古:木棉花曾先后两次被评为广州的市花,既是花城众花中的颜值担当,又是城市的形象代言人。

上世纪20、30年代两轮评定,木棉首次当选市花

古代,广州先民一直宠爱楚楚动人的素馨花。近代以来,随着木棉被赋予厚重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多人呼吁以阳刚挺拔的木棉代表广州。

1928年12月28日,时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的邓世增向市行政会议提议定木棉为广州市花。他将提议致函各报馆以扩大影响,很快引起热烈回应,赞同者与反对者均有,激烈讨论黄菊与红棉谁应该评为广州市花。1929年1月8日,当年的市政府通过将红棉为广州市花决议并交付全体市民评判。可惜不久邓世增辞去公职,继任者无心过问评定“市花”一事,市花一事不了了之。

1932年秋,刘纪文出任广州市市长,评定市花又旧事重提,他以市长名义在报纸上发《通告》,《通告》文字优美,说服力颇强:“惟红棉载在故籍,见于诗歌。以言本能,则雄伟高昂,峥嵘突兀;以言强健,则年长寿永,槃槃大材;以言茂盛,则枝条畅达,横荫十亩;以言美丽,则花色殷红,经久不褪。其正直无偏、努力向上、独立不挠之气概,尤与地方人士之赋性相同。昂头岭表,俨有英雄特出之风;飞絮大千,不愧衣被苍生之誉。海珠石上,蔚成绚烂之观;粤秀山前,尽是繁华之景……”

1932年12月15日,广州市政会议通过红棉当选广州市花的决议。经长达三年的评选过程,红棉最终获得广大市民的认可,成为广州市花。

上世纪80年代再次当选市花,超过七十万人参与讨论

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沐南粤大地,广州再次在全市范围内举行市花评选活动,目的是通过评选活动,让广大群众加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激发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热忱。

据1982年6月11日的《广州日报》报道:投票开始后,千万张选票就像雪片般飞往评委办公室,23天内共收到来信和选票10466封(张)。不少选票都是经过集体讨论出来的结果,最多的一张选票标明代表600多人的意愿,有的还郑重逐一签上名字。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讨论的人数超过70万人,最年长的87岁,最小的是幼儿园小朋友,国内远至沈阳,国外远至加拿大,都有来信参加评选……掀起市花评选热。

推荐的候选市花多达58种。最终,木棉以75.9%的支持率,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最高投票数,再次被定为广州市市花。

护花人

350多岁“木棉王”仍健壮

高科技每年体检保健有秘笈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广州市持续增加木棉种植量、提升景观效果,逐步打造木棉景观带,已有30多处较大规模的开花木棉树群,全市木棉种植数量近4.8万株。

广州木棉赏花点主要有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陵园西路、江南大道等,沿江西路、中山四路、临江大道、番禺大道、汉溪大道、迎宾大道等道路旁也有木棉花可赏。此外,还有许多著名景点能观赏到木棉花,如海珠广场、东山湖公园、荔湾湖公园、黄埔军校旧址、南海神庙等。

在广州众多木棉花打卡地中,中山纪念堂是个好去处。这里有29株木棉,最古老的是植于1669年的“木棉王”,树龄350多年。日前,记者在中山纪念堂看见,“木棉王”树高27米多,平均冠幅33.75米,胸围6.15米,身姿颇为雄壮。针对木棉王存在的偏冠情况,工程师在南北两侧修建支撑柱,犹如给了这棵古树一双拐杖。广州还对木棉王 “立牌”保护,“亮”出其古树身份,实现“一树一码一档”管理。木棉花下,一块巨石特别显眼,上书广州原市长朱光脍炙人口的《广州好》一词:“广州好,人道木棉雄。落叶开花飞火凤,参天擎日舞丹龙。三月正春风。”

1985年,纪念堂“木棉王”被评为广州市首批古树名木之一。30多年来,历届园林工程师接力做好木棉王的保护工作。

黄霖霞已守护木棉王17载,是在职工程师中照顾“木棉王”时间最长的“花仙子”。她告诉记者,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工程师每年都会给“木棉王”体检,“照B超”“拍CT”,看看木棉有没有生病。

“照B超”的时候,工程师先在木棉齐腰处插上超声波听诊器,每个听诊器有数据线连接电脑,电脑中则有软件,将超声波测试的数据转换成图像。健康的木棉与中空或腐烂的木棉相比,超声波传播速率不一样,因此会转成不同的图像,比如出现中空现象,相应位置的图像会呈紫色,如此一对比就知道木棉何处有问题。

“拍CT”是用于检测木棉的根系健康程度。前几年,通过拍CT发现,“木棉王”南侧一条主根撑破了原来的地面。为不影响根系的生长,工作人员把原来的地面改成了石拱桥,使其“呼吸”更顺畅。

有一年,天牛入侵“木棉王”,若按照老方法,工程师得利用高臂修枝车对被天牛伤害的树干打药杀灭,这样往往有味道。经过研究,科研人员带来了“以虫治虫”的新方法,通过引进天敌杀死天牛,让“木棉王”恢复了健康。有趣的是,这种天敌是专门寄生天牛的,并不会伤害木棉,一旦杀光树上的天牛,它们也会自行迁移到其他有天牛的地方。

根据“体检”报告,黄霖霞会调整和完善当年的养护计划,并为下一步养护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每年春秋两季,黄霖霞所在的养护团队会对木棉王进行“深根施肥”,把古树促根剂、高效液体肥料等营养直接输送入根系。他们还会根据“木棉王”的生长情况进行保养性修剪,同时对修剪后的切口或有问题的枝条进行清腐、杀虫杀菌、防腐处理、填充及修补等。

随着科技的投入,“木棉王”近年来越来越健壮。黄霖霞深情地说,与“木棉王”350多年的历史相比,17年就像是一瞬间。“木棉王”的所在地是广州历史上的军政要地,这棵木棉王见证了时代风云变迁和诸多历史重要时刻。

在2018年全国组织开展的“中国最美古树”遴选活动中,中山纪念堂“木棉王”获得“中国最美木棉”称号。2022年,中山纪念堂首次举办木棉文化节,黄霖霞与同事们成为讲解员,弘扬广州木棉文化,与大家一起读懂广州深厚的历史文化,感受城市的魅力。

花满城

广州人的芳邻挚友

代表岭南精神风骨

木棉花的精神也滋养着一代代羊城人。木棉盛开的时节,很多街坊都会赏红棉。树上是盛放的木棉花,树下是用长枪短炮记录木棉花的人群。每到开花时节,市民谭女士都会从江南西赶来人民桥边的木棉树下,与木棉花零距离合影。她告诉记者,自小就与这棵“木棉王”相伴,像相熟的老友,每年花开时节也是老友相聚踏青的时候。

木棉不媚俗之态、傲然凌风之势,亦是历代岭南画家笔下永恒的题材。高剑父、陈树人、关山月、杨之光、陈永锵等等都画过木棉。陈永锵这样诉说自己的木棉情结:木棉是我相处终生的芳邻、挚友,甚至是我崇拜的“偶像”。我是在木棉树下出生和成长的岭南人,人生一路走来的七十余年里,没有哪年少了注目木棉的花开花落!木棉,是广州市“市花”,也是岭南的象征,更代表着岭南精神与岭南风骨。

羊城花似海,最恋木棉花。满城木棉花象征着广州蓬勃向上的活力,广州人有着深厚的木棉花情结。红棉牌吉他、红棉牌凉果、红棉牌自行车、红棉牌红糖等本土产品,是几代广州人的美好记忆,华南理工大学、花园酒店等使用有木棉花图案的标志。从“小蛮腰”(广州塔)开出的有轨列车,车身绘着木棉花,穿梭于风景如画的珠江沿岸,被称为“开往春天的列车”。

一朵大红色木棉花“装点”在宝蓝色的飞机垂直尾翼上,构成南航的航徽标识,木棉花亦随着飞机遍及全球。目前居住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吴女士说:“每次看到南航飞机上的木棉花,就倍感亲切。”南航的木棉文化还在不断延伸拓展。今年春运期间,南航明珠休息室推出“南小棉”文创雪糕,以“木棉花”元素为设计灵感,取名“南小棉”,寓意甜蜜和美好,给旅途增添了新的味道。

一朵花,一座城。又是一年木棉花惊艳绽放广州的时节,英雄花开英雄城,为城市注入勃勃生机,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广州满满的文化情怀和奋发向上的城市活力。(刘幸、李妍)

点睛

广州各区

木棉古树名木知多少

●越秀区:有三十五棵木棉古树;中山纪念堂东北侧木棉王已有三百五十多岁,系市区最年长木棉。

●海珠区:有五棵木棉古树;大元帅府广场车站旁绿化带的木棉树龄已有一百二十九年,见证了与宋庆龄在广州的革命岁月。

●荔湾区:有一棵木棉古树;位于海龙街道龙溪村梁氏宗祠前,树龄一百八十六年。荔湾区木棉最为集中观赏地是荔湾湖公园。

●天河区:有两棵木棉古树;另有一棵木棉名木,系一九八〇年四月二十三日同志在华南植物园内手植。

●白云区:有六棵木棉古树;另有两棵木棉名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鸣泉居碧波楼旁。

●黄埔区:有二十一棵木棉古树;南海神庙有三棵木棉古树,树龄在两百四十岁到两百六十岁岁之间。

●花都区:有九棵木棉古树;红棉大道是花都唯一一个以红棉命名的主干道,风神车厂边有一棵一百五十九岁的木棉。

●番禺区:有五十四棵木棉古树;石楼镇大岭村民委员会旁有一棵树龄达一百二十七岁的木棉古树,见证了广州头号“国宝村”的风风雨雨。

●南沙区:有十七棵木棉古树;万顷沙镇围海造田而成,木棉在全区最多,同兴村隆兴西路九十四号有一株两百十七岁的木棉,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历史。

●从化区:有九棵木棉古树;太平镇木棉村委会西门三队对面有两棵木棉古树,木棉村是从化唯一以木棉命名的古村。

●增城区:有六十五棵木棉古树;石滩镇上塘村委会仙塘面前街29-1号左侧的木棉已有三百六十八岁,系广州地区已知最年长木棉树。

(来源: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古树分为三个级别,树龄500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的树木为二级古树,树龄在100—299年的树木为三级古树,名木不分级别。)

暖到人心只此花——漫谈咏棉诗

棉花吐絮 王梓林 摄

在咏花诗歌中,棉花绝不是抢眼的花树。唐诗中的牡丹国色天香,宋代的梅花独领风骚,几乎找不到棉花的踪影。然而棉花却是人间最清纯、最温暖的花。棉花原产于东南亚,主要在印度和阿拉伯,大约南北朝时期才传入我国,所以棉花在正史中得到记载,要等到唐人官修的《宋书》《南齐书》《南史》《梁书》等。棉花古称“吉贝”,古印度称之为“迦波罗”,有木本、草本两种。《梁书·林邑国传》云:“吉贝者,树名也。其华成时如鹅毳,抽其绪,纺之以作布,洁白与纻布不异。”

棉花大面积种植是宋末元初,所以古典诗歌中出现棉花意象大抵在元代。元代诗人留意民间疾苦,写到了村妇夜晚纺棉织布,字里行间充满了同情。如廼贤《新乡媪》:“蓬头赤脚新乡媪,青裙百结村中老。日间炊黍饷夫耕,夜纺棉花到天晓。棉花织布供军钱,倩人碾谷输公田。”在元代以前,蚕桑为经济之命脉,衣料以丝绸罗绮为主,元代以后,蚕桑与植棉相得益彰。丝绸是奢侈品,而棉布却更为普及,因此棉花的种植、采摘、纺织以及贸易越来越引起关注。元人许恕《染丝上寒机》诗云:“染丝上寒机,丽色夺春辉。含啼污素质,拟织云锦衣。一梭一梭腕欲折,茧丝何日征输绝。西邻自纺木棉花,制得冬裘白于雪。”意谓云锦衣虽然“丽色夺春辉”,一梭一梭织成诚然辛苦,但要论温暖,棉花才是最棒的,比裘皮大衣还要暖和!有道是:“千层纱万层纱,抵不过四两破棉花。”正因为棉花关系到民生的冷暖,村妇采摘纺织分外用心。元末刘炳《田家乐寄张师孟》诗云:“小姑携筐懒梳洗,拾得棉花如雪肥。大姑轧轧催机杼,疏帘树影寒蛩语。”再看明代程本立《宿荣昌县田家书所见》:“田家无桑蚕不育,寒机不奈蛩声促。阳坡种得木棉花,雨晴雪点秋云绿。小姑大妇不梳妆,日日探花如采桑。青裙短短赤双脚,素手掺掺花满筐。归来闭门月昏黑,燃薪代烛光照室。……”正是那些素面朝天、不辞辛劳的村妇们忘我的劳作,才将棉花输送到人间,给国人带来了温暖!

棉花生长于农田,默默无闻,但是她的御寒效果,却无声地说明了一切。所以老百姓更加辛勤地种植、纺棉、织布。农家种棉既能交租纳税,还拉动了棉花贸易。明人顾彧《海上竹枝词》云:“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科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迨至清代,棉花进一步普及于边疆和内地,民间植棉和棉花贸易达到了高峰,对棉花的关注和咏叹也相应多了起来。清人张洵佳《华墅竹枝词》云:“棉花织布胜绵绸,江北人来市上收。有女家家勤早起,机中忘却未梳头。”又农家女诗人贺双卿《岁旱和梦觇》云:“风吹细雨湿柴扉,十亩溪田事业微。岁寒木棉花未发,杼寒梭冷倚空机。”可谓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村妇们辛勤的劳作场景,令人为之动容。而且诗人描摹的风景诗中不再仅仅是牡丹、梅花等显眼的花卉,也出现了棉花意象。清人慕昌溎《即目》诗云:“闲看秋色到山家,几曲清溪绿树遮。惊起一双黄蛱蝶,见人飞入野棉花。”黄蛱蝶与白棉花相映成趣,宛然如在目前。

棉花在大江南北、黄河流域普遍种植,田野里一望无际白花花的一片,所以行吟诗人见到棉花非常亲切,格外温暖,情不自禁地引发乡关之思。请看清人钱大昕《过河间城外居民有种棉花者》:“吾乡木棉大于茧,每到秋收闹比邻。今日河间城外路,眼明如见故乡人。”又《山行》其二:“高地棉花洼地稻,不知身住在它乡。”钱大昕还描写了棉花贸易,如同一幅鲜活的风俗画。《会亭道中》诗云:“杂树秋犹密,茅斋小不斜。儿童分柿子,村市卖棉花。已觉尘沙少,兼无仆马哗。邮亭留一饷,风景似吾家。”

清代最引人注目的棉花诗歌当属康熙与乾隆两位帝王所作的,因为以帝王九五之尊吟咏棉花,劝农的意义尤其重大。康熙皇帝写有《御制木棉赋》,“备详吉贝始及种植流传,民资温燠,实阐古今之秘”。尤其是乾隆帝弘历,他有一组联章体十六首诗吟咏棉花图,总题名《方观承进棉花图十六事各题其上》,从布种、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拣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等十六个环节全方位咏叹了棉花,堪称历代咏棉之最。这里不妨采录几首以资管窥:

本从外域入中原,

圣赋金声实探源。

雨足清明方布种,

功资耕织燠黎元。

——其一《布种》

土厚由来产物良,

却艰致水异南方。

辘轳汲井分畦溉,

嗟我农民总是忙。

——其二《灌溉》

芟密耘长遍野皋,

夏畦增此那辞劳。

白家少傅暝寒中,

但识加棉厚絮袍。

——其三《耘畦》

尖去条抽始畅然,

趋晴避雨摘炎天。

爱之能勿劳乎尔,

万事由来一理诠。

——其四《摘尖》

木弓曲引蜡弦弸,

开结扬茸白氎成。

村舍比邻闻相杵,

唱答合斯声。

——其九《弹花》

乾隆帝热情讴歌了棉花“功资耕织燠黎元”的特殊功用,并且对从事棉花种植的农民以及弹棉花的手艺人表达了深深的敬意,这种关注棉花的民生情怀令人肃然起敬。老实说,乾隆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但真正的好诗并不太多,但他这一组棉花图诗却非同凡响。

到了近现代,随着棉花进入千家万户,温暖人寰,诗人们对棉花的礼赞多了起来,不乏经典之作,令人怦然心动。如萧梦霞《棉花》:“山居寂寞绝逢迎,且与桑麻结旧盟。老我风霜留本色,笑他梅菊误虚名。一团和气怜寒士,两字炎凉慨世情。力自轻微心自热,愿教衣被慰苍生。”此诗咏棉,托物言志,寄慨遥深,大有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民生心愿。说到底,梅菊不过博得文人雅士的虚名而已,又怎及棉花衣被苍生的实诚?再看周采泉《棉花》:“吉贝何时入汉家,而今衣被遍天涯。三春万卉红似海,暖到人心只此花。”三春万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但要论温暖人间,棉花无与伦比,一句“暖到人心只此花”,不啻是对棉花的传神写照。

随着当代农业科学的长足发展,棉花的品种更为优化,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更上一层楼。棉花朴实无华,寂寞地在田间开放,但他造福人类的贡献巨大。诚如当代诗人陈振家《咏棉花》写的那样:“不学妖娆桃李颜,名微难入百花班。唯凭一掬清纯质,留得温柔在世间。”棉花的品格一如她的颜色那样洁白无瑕,清纯可人,真的是又温暖又柔软,洒向人间是大爱。

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棉花就像无言的桃李,她从来不说什么,不争什么,从不为自己做广告,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从不诋毁其他的花卉,但人类深深地感激她,赞美她,因为“暖到人心只此花”!

(作者系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刘勇刚

来源: 《中国艺术报》

文字鉴赏|木棉花的灿烂,都倾泻在春光里

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婀娜多姿 通讯员 占有兵 摄

我居住在先生先代故居——上沙村,走出家门就是中山北路。中山北路两侧有东湖和中山公园,两者的前面是个十字路口,有个小转盘。小转盘里不知何年种了一棵木棉树,现在足有两丈多高,树干有成年人的腰围那么粗。每年春天,木棉花在明媚的阳光里争相斗艳,怒放着。茂密交错的树丫上密密层层开满了成千上万的花朵,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木棉树上的春光让我的心湖泛起涟漪,遥想一个人的锦瑟年华。

多少次走过中山北路,我不知道何时东湖里的睡莲开了,也不知道何时中山公园里的棕榈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碧玉似的果子。唯独这棵木棉树,却种在了我的心里。它高大挺拔,枝条横生。它的枝丫非常匀称地向四周蔓开,远远望去,整棵树就像一柄撑开的巨伞。

夏天,木棉绿叶成荫,层层叶片由淡绿变成了墨绿;秋天,萧瑟的黄叶伴着白色的果絮飘落;冬天的木棉树表面光秃秃的,内里却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等候春天的来临。木棉树一生的灿烂,都倾泻在春光里。此时的我,多么想煮一壶春光,慰岁月风尘。

木棉树的独特风光只能在春节前后可以看到。在我的印象中,每年从元旦开始,中山北路的木棉树枝丫上,每间隔大约半尺的距离,就挂着一盏圆盘大小的红灯笼。此刻,木棉花开得正浓,在红灯笼的衬托下,更显得明艳迷人。刚才还脚步匆匆的路人,经过木棉树下时,都会不由自主放慢了脚步,驻足观赏。阳光洒落,花香飘过,呈现在眼前是满树花,像燃烧的火焰。不时有人掏出手机,在小转盘四周走动,从不同的角度拍下这棵分外耀眼的木棉树。在木棉树前,我们都是过客。因为木棉树的美,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别人照片中的风景。木棉树的根部四周,布满了一圈圈粉白和鹅黄的小花。我不知道它们的名字,这些花儿和高大的木棉树一起,还有枝丫间的红灯笼,分明告诉我:新年就要来到了。

我正陶醉在这美景中,一朵木棉花“啪”的一声落了下来。我赶紧走过去,俯下身来,轻轻捧起这朵刚刚脱离母体的花儿。它的坠落有英雄的豪气,从那么高的树上落下来,居然完好无损。端详着手中的木棉花,布满强劲曲线的五片花瓣,包裹着一束绵密的黄色花蕊,收束于紧实的淡绿花托。碗口大的落花居然不褪色,也没有显出丝毫的萎靡。它依旧是那么红艳,那么火烈。清代诗人陈恭尹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不管是木棉树还是木棉花,它们浑身透着坚强和韧性,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树”和“英雄花”。

过了阳春三月,红火的木棉花陆陆续续脱离树干,或是被人们捡起药用,或是化作一抔春泥。当木棉树上长满了油亮亮的绿叶,春天已悄然离去。木棉树上的春光在谢幕时刻,仿佛察觉了谁的心事,唱一首离歌“木棉花尽荔支垂,千华万花待郎归”。

作者简介

柴培爱,女,笔名紫殷。东莞市作家协会会员,长安作家协会会员。所著散文随笔、诗歌、小说散见于《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杂文月刊》《东莞时报》《光华日报》《侨乡文学》《南叶》《南飞燕》《星星文学》《长安文学》等。

文字:紫殷

摄影:通讯员 占有兵

早春木棉红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早春二月,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

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木棉花不仅花开得热烈,树的姿态也颇为雄奇。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大挺拔,十至二十多米不等,这样的个头儿,让木棉总是高过身旁的其它树木,加上分枝平展,更显疏朗开阔,整株树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

生活在广州,对木棉自然很熟悉。木棉作为广州市的市花,在城中主干道及高校校园、公园等地均有种植。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尤其是在陵园西路、越秀山、江南大道等种植较为密集的地方,花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

我喜欢木棉,不仅因为它的形象气质,也许还有日久生情的缘故,对我来说,它们就是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

我所工作的学校校园里就有近百株木棉,它们散植于各处。我从办公室到家,途经的路旁,有十来株木棉,我与它们几乎天天见面。每天下班经过时,感觉它们就像站在那里等我。有时候我会和它们近距离打招呼——站在树下,把手掌放在树干上,感觉着树皮的坚硬。抬头往上看,树干直指蓝天,视觉的延伸,也让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正值花期,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它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

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纷纷扬扬地飘落不是木棉花的做派,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整朵花砸到地面仍完好无损。为了看清楚木棉花如何落地,我曾长时间仰着脖子在树下观望,即便如此,也很难捕捉到落下的一瞬,往往是听到“啪”的一声之后,才发现地上又多了一朵。因为树冠太大,花太多,无法锁定具体目标,加之落地速度太快,所以很难看清。不过长时间的等待,偶尔也会有收获,就在眼睛酸乏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

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花期过后,木棉一边吐新叶,一边结果实。等到夏天果实成熟,果壳会自动裂开,露出洁白的棉絮,随风飘散。

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18日 20 版)

异木棉一树粉黛,满眼都是秋花烂漫

近日,“美人树”异木棉在广州街头渐次开放,粉色的花朵重重叠叠,傲放枝头,满树粉黛尽盎然。人行道上、公交站边落英缤纷,成了广州一道别致的风景。大洋网罗伦占 摄

[ 编辑: 罗伦占 ]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