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意字用在名字里好不好 意字起名寓意好不

意字用在名字里好不好 意字起名寓意好不

本文目录一览:

“意”字,是心中发出声音,还是声音落到心头,区别在哪里?

象思维(39)意会

01

意 音与心的结合

与拼音文字由言语直指意义不同,汉字多了一个中介环节——象,以言察意绕不过象,即使言语运用过程中未曾自觉,似乎可以察言知意,实际上象在暗中悄悄地使劲,显而易见的是,汉字的理解不走逻辑路径,用的是意会之法,碰上丰富而灵动的象,除了意会,别无他法。

就汉语来讲,字象,不是照相机冷冰冰地摄取外物,而是用人为之象模拟天垂之象,把体会之心得融入了字象,带着暖暖的体感温度,读者看见字象,感同身受。立象尽意,表明字以象立,象中见意。汉字造字的表面形式是象形,内在机理则是会意。会的触角指向意,会的结果落实到意上,会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会意或者说意会,强调的是把会聚焦在意上。

《说文》: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杨树达:意根于心而发于言,故从心从音,心先而音后也(《文字形义学》)。心音为意,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心中发出声音,就传出意义;声音落到心头,就领悟意义。总之,心与音之先后当互为转化,音与心一旦结合,就产生意义。

有出于域(空,无),生出于有,音出于生,言出于音,名出于言,事出于名(《恆先》)。言出于音,名出于言,声音-言语-名称有一种相生的关系,实际上三者是共生同一的关系。事出于名,名称表示事物,就显出意义。说文讲,意内而言外。内在意义通过言语表达出来。

图源网络

着眼于心和音之间的关系,声音发于心头则为言,这是借言达意;从接受者来看,从心察言而知意,这是察言知意。因此原则上意义的交流离不开言。

02

意会 识读汉字的不二法门

有一种特殊情况,叫言外之意,这种意义的理解,先得理解言内之意,再结合具体语境来把握,根本上还是离不开言。

另外,有一种更为特殊的情况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语出《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说的是只能用心去揣摩领会,没法用言语具体地表达出来。

这里强调不可言传,一般指道理奥妙,难以寻找到恰当的言语来传达,有一种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语言的痛苦;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明说。它跟言还是有着若隐若现的关系,妙不可言,似乎不可说,但事实上说出了绝妙之意。总之,这里所说的意会,是基于用言语建构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

所以这里着重考察意会在言语理解上的状况。意会是汉字造字机制的内核和灵魂,融化在一个个鲜活的汉字里闪耀着智慧的灵光;按照象像合一的方法,识读汉字用的也就是意会之法。

会意字最为典型,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要显示出字所指的意义,需得比类合谊,把并排在一起的象会合成类同的意思,几个象会合出意义。象思维(27)字象,专门介绍过325个构字部件都是象或者立象元素,宽泛地讲,既然用构字部件搭建汉字,那么所有汉字都是会意字。

指事字的理解也相当于会意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视象察意,略有不同是要融合抽象和具象来意会;而那个抽象符号代表所指的事,差不多也是一个象。比如,血,下面是一个器皿,上面的“'”就是血滴渧落器皿的情状。跟刀刃的刃异曲同工,血滴沾染刀口,岂不更为形象?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象形字是象的直接意会,根据象会其所指之意;或者说是拿字象跟自然之象比类,以显示其所指是什么。这是天人合一的直接体现,象,作为天人合一的结晶体,是人所见的自然之象的合意性产物,是浸润着意义之象。对这样的象意会的结果就是获取象的意义。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所谓“譬”也就要从彼会及此,先秦没有形声字之说,如果现在也没有形声字之说,那原本该不该就是会意字?右文说揭示的就是这个现象,参见象思维(28)形声。大量声、义兼表的偏旁就是明证,纵然有少量的根据许慎形声说新造的形声字,也摆脱不了根据义旁(形旁)去意会的法则。

03

语感 由象而生的心灵之约

在汉字的层面上讲意会,核心是把象或者多个象的结合体转化为意义,也就是从象中领会意义,这种意会恐怕很难找到格式化的步骤给人以方法的指引,全凭接受者的领悟,这就是所谓的“语感”,只有在不断的言语实践中逐渐积淀,而语感的深层次背景,则是由象而生的心灵之约,所谓心有灵犀的一点而通。

当语感越来越丰富,意会就成为灵动而便捷的能力,面向两字明确四字锁定的快速通道,可以实现无障碍的会通。由此意会显示出两个特点:

第一特点是直截了当。汉语以字本位扩展,字与字勾连成词成句,不需要任何形态标志,直接意会就能获取意义,像“长妈妈讲给我一个故事听”这个句子,当人们为如何划分句子成分争论不休的时候,阅读者的理解却丝毫没有问题。

第二特点是指向意义。会意就是把不同的因素会集到统一的意义上来。汉语表达具有向心力。两字成词,把两个多义的字象牵引到一个明确的意义,句子有一个话题,句与句之间强调意义的关联,一个语段往往围绕一个中心句来展开,读者如果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就能串联起全文。汉语阅读比较省劲。

摄影 潘国仁

以字象为基础的意义生发系统打开了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得汉字能够包容万物,接纳未来,可以灵动地创造无穷无尽的新词,与世界进程同步。这一片空间也许是过于开阔了,缺少意会能力者,恐怕无以把握多端的变化。

汉字的意义生发系统,既非线性的流动,也非基点的辐射,而是网状的发散,是蔓延式的引而伸之,是一个星罗棋布自在自为的系统,非意会无以把握,这是最典型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意会,先贤还有更深层的方指引,且看《得意忘言》。

为您链接

象思维(38)反身而诚

象思维(37)体会

这些稀少的古风名,如诗如画,意境开阔

意境开阔的名字,听之念之如临星辰大海之境,诗中有云:“星野涵辉,云峰环翠,南园迎腊开梅蕊”,呈现了一番星光灿烂、春和景明之画卷,给人以大气文艺之感。古以星作天神,其光璀璨,其意祥瑞,言之野字,不受约束也,清新自然。用这样的意境来搭配名字,不同俗常,让人眼前一亮。

博涵

点评:这是一个体现属牛男孩学识的名字。“博”指博学、博大、博士等,“涵”指内涵、涵养、包含等。“博涵”可指男孩有非常高深、博大的学问,见多识广,而且是个有涵养的男人,胸怀很博大、宽广,这与牛给人的那种深沉大气的感觉是很相似的。

泉晓

诗词出处:"晓峰高、飞泉如瀑,潜虬鞭驾轩翥。"——《全宋词 摸鱼儿(黄时中入郡幕)》

点评:“泉晓”选自宋词,这句词的意思是:清晨看远处山峰高耸,山间泉水就如同飞流而下的瀑布,似有潜龙藏匿其间,有飞举之势。“泉晓”可以理解为清晨的山间石泉,作为宝宝名字,更适合男孩,有一种清冽脱俗的气质,寓意一宝宝有贤德高才,如同甘甜的泉水活力十足,如同潜龙一样必将成就不凡。

书达

灵感来源:"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而庸夫徒赏其迹象。"——《菜根谭 评议》

解析:“书达”选自于句中,意思是从琴棋书画中修身养性。“书达”适合作为男孩名字,给人一种豁达乐观的气质,寓意孩子有书缘,读书上很有悟性,文笔流畅,谈吐不凡。也寓意孩子未来道路一片通畅,前途似锦。

智齐

名字分析:“智”字本身就具有智慧、聪明的意思,所以在人名里希望孩子聪明智慧,足智多谋;“齐”意为完全、同样、达到之义,后延伸在名字里有团结、专心致志的含义。“智齐”这个名字种响亮、大气,风格独特。

钊粲

解释:钊字的结构中有着金字,暗含富贵、宝贵这两种内涵,作为男孩名字也很有阳刚色彩。本义指勉励、激励的意思,意义正面积极,有着鼓励男孩不断进步的作用。粲字以米为底,都说老鼠爱大米,适合鼠年男孩名字,其也有着光彩卓越的好内涵。

瑾威

释意:“瑾”带有美玉的意思,象征着美好之意,内含虎年起名宜用字根“王”,入之为男孩名字,表意温润如玉、品德美好、德才兼备。将其配以“威”字相连,二字一柔一刚,刚柔并济,稀少而美好也,名字“邱瑾威”读来宛转悠扬,余音袅袅,洋洋盈耳,十分好听。

科阳

注释:科五行为木,迎合生肖虎的喜好,且对于我国科学院于年制研究得出的全球变暖报告有纪念意义,也寓意着男孩未来能崇尚科学,或许能向学术方面发展。阳五行为土,适合命中缺土之人作为名字,也有阳光乐观之意,属虎的男孩性格开朗,阳字也符合其性格特征。

空释

点评:空字取自于《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该字本义有放松、博大、包容,在人名中意指宽广的胸怀;释字指说明、消除、放下,用作人名意指大度、宽容、善良;男孩取名“空释”不仅寓意心旷神怡、回归自然、心地善良,更有看淡尘世的超凡境界。

念风

诗词:"凉风吹远念,使我升高台。"——《全唐诗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

释意:“念风”选自唐诗,意思是清凉的风吹来了远处的思念,让我不禁一步步走向高台,眺望高远之处的风景。“念风”适合作为男孩名字,可以理解为志向高远、风流潇洒,寓意宝宝潇洒自在,俊逸脱俗,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岩泉

出自:"有清泉白石,东西岩岫,翠阴红影,高下楼台。"——《全宋词 沁园春(代人上吴履斋集贤寿)》

意思:“岩”本义指山高,后来也指岩石,寓意坚定不屈的内心和高远的志向。“泉”指清泉,泛指江河湖海之水,引申出俊朗清秀、品质高洁的意思。“岩泉”是一个帅气的男孩名字,寓意宝宝岩骨铮铮、文思如泉。

文幸

诗词出处:"幸因陪齿列,聊以颂斯文。"——《全唐诗 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

点评:这两句展现了诗人渊博的才学。“文幸”选自于句中,可以理解为我是如此幸运,才得此机会朗诵这篇文章。给孩子起名为“文幸”,是希望他(她)成为一个对知识有渴望的人,勤奋、坚持,在学业之路上方可走得更加长远。

唯识学|什么叫“意识”,这个“意”字到底该怎么理解?

什么叫“意识”?这个“意”字到底该怎么理解?“意识”一词源自释家的唯识学,虽然它早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用语,并被现代心理学广泛采用,又演化出了什么“前意识”“潜意识”等等概念,但要想把它的本义搞清楚,我们还是要回到它的源头。

“意”在唯识里面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无间灭意”,经典里面讲“过去谓意,现在谓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精神层面的作用,就像瀑布一样,它是不停地在流动的,前面的不断流走,后面的不断跟上,所以远处看好像没什么变化,但其实它一刻也未曾停过,一直在动。

我们的精神作用也是这样,前面的一刹那生起,中间丝毫不停,下一刹那就灭掉了,刹那生、刹那灭、刹那不住,那么前面灭掉的,就叫做“意”,当下这一刹那还没灭掉的,就叫做“识”。那么按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说我们精神层面从过去到现在整个的功能作用,就叫做“意识”。

这是唯识里面关于“意”的第一个含义,第二个叫“思量意”,“思量”宽泛地讲,就是我们主观上能认知的这个功能与所要认知的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这个有点类似现在所说的量子纠缠,当我们所认知的对象一旦发生变化,这个能认知的作用也会马上随着变化。

比如当我们去看颜色的时候,去听声音的时候,视觉与颜色、听觉与声音,就是处于纠缠态,颜色和声音变化时,我们的视觉、听觉就会随着变,这样我们才能及时捕捉到当下的信息,知晓事物目前所处的最新情况。

“意识”的理想状态,应该像是一面光洁明亮平整的镜子一样,可以把事物的相貌如实地反映出来,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们目前的“意识”,这面镜子上落满了灰尘,而且镜面也不太平整,像哈哈镜一样,所以照出的东西不但模糊不清,还有不同程度的变形。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经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甚至有时候还严重偏离真相,给我们的生活、工作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那么唯识学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把这面镜子擦干净,把它修平整,让它恢复到上面提到的理想状态。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把我们这个“心”的整体构造,以及构成成分搞清楚,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所以咱们在前两天的视频中才提到了《宗镜录》里面的一首诗,叫“学道先须细识心,细中之细最难寻,个中寻到无细处,始信凡心是道心。”

我们认知事物,就像是用尺子、天平去量一个东西的长度,称它的重量,要想得出正确的数值,就要先保证这个尺子、天平是准确的,如果它们存在误差,那么最后得出的结论就一定会有问题。我们是用心去认知事物,要想得出正确的认知结果,就必须先要保证我们的心没有问题。

唯识把我们的心分成八个识,其中“意识”目前对我们来讲是最重要的一个,它在我们认知事物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对“意识”的提纯和修证,就显得无比重要。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就是咱们“澡雪堂”开设的两个与唯识有关的专栏,一个叫《阳明心学专栏》,这个介绍的是古印度世亲论师所著的《唯识三十颂》,另一个是《八识规矩颂专栏》,这个介绍的是唐代玄奘大师所著的《八识规矩颂》,欢迎喜欢唯识的朋友随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