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八字绕扇的动作要领 八字绕扇解析

八字绕扇的动作要领 八字绕扇解析

本文目录一览:

舞蹈教学中的艺术呼应:以《淮水情·兰花湾》为例的重复技法运用

文|历史掌故王

编辑|历史掌故王

●○前言○●

民族民间舞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保护民族民间舞的同时如何进行创新,是当下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舞蹈编导课程中合理教学、总结,认清现状,帮助学生形成民族民间舞清晰地创作思路,不仅会提升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还会为我们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

以舞蹈编导为契机,将舞蹈技法合理地运用到编舞教学中,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同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丰富课堂效果。

●○舞蹈技法“重复”的内涵○●

“重复”,意思是同样的东西再次出现,按原来的样子再次做,再一次或反复说或做。在教育教学领域,重复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的教学内容,重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记忆与理解、促进动作技能的熟练等。

重复技法的不断运用与深化,使得对于它的运用、重要意义、主要特点等方面的理解与研究探索也越来越深入,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当前,重复技法的探讨已摆脱了原样照做、原单照抄的简单性,而是在实践中注重对有意义重复或有价值重复的探索,从而避免无效的或者无意义的重复。

在舞蹈创作领域中,“重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编舞技法。舞蹈创作中的重复,作为一种互文手段,每一次重复后原本的文本都会被重读、改写、创新、深化,即将舞蹈中的动作、调度、音乐在适当的时机再次展现。

重复已经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而是一直在变化中的重复。库尔特 ·萨克斯在《世界舞蹈史》中指出:圆圈舞似乎是最古老的舞蹈形式。圆圈舞实际上象征了原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领域神性领域,那个神奇的圆圈。而圆圈本身就象征着一种周而复始的重复过程。

在舞台表演时一个动作的展现我们可以认为它是自然的表达,但当这一动作不断重复出现时,那就不再是单纯的表达,而是通过重复不断加深观众印象,增强动作力度,表达舞蹈创作者与表演者对舞蹈内涵的一种体会、表达表演者对创作者意蕴的理解,同时向观众传递舞蹈的重要内涵。

可以说,舞蹈创作者与表演者,对于重复技法的理解、把握和重视,对舞蹈创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的推动作用。

●○舞蹈技法对舞蹈编创教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

当前,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提高舞蹈的观赏性是当下需要着重考虑的。

所以在日常训练中我们需要把那些较为单一、对称的舞蹈组合改变其节奏、方向、调度等,增强其新颖性,同时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舞蹈技法不仅让舞蹈作品整体结构更清晰的同时,还能通过舞蹈动作的本身,让舞蹈创作更加简单,使其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特色。

消极影响

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以及实际的编舞创作过程中,编舞技法的使用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舞蹈教学创作。

首先,固定的编舞技使舞蹈创作者忽视舞蹈本身的创作性,使其创作的舞蹈不具创新性。其次,若在舞蹈创作中,舞蹈技法运用量过大,会使得其偏离舞蹈创作理念。

所以,我们在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要适量运用舞蹈技法,不要过分依赖舞蹈技法的运用,否则最终会导致其创作的作品没有表达出舞蹈本身的内涵以及其主题思想。

●○舞蹈重复技法在民间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金秋在《舞蹈编导学》中谈及,为了保留视觉延续性的目的,组合舞蹈语言最原始、最简单、最有效的技法就是重复,这种技法可以使得舞蹈想要表达的状态通过肢体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观众。

《舞蹈编导学》

在重复的不断加深、加强中,观众所感受到的并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强调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从而也会更加饱满感人。在民族民间舞创作中也是一样,作品中把更能够表达情绪、情感的动作通过不断地重复、变速、加大幅度,更好地突出编导想要表达的情感和状态。

例如在蒙族舞蹈编创中通过多次重复肩的动作:硬肩、碎抖肩、耸肩等,来表达蒙古族人民的精神内涵,体现了牧民们潇洒自由奔放的性格。

通过变速来展现肩部的动作,快节奏时突出了蒙古族人民潇洒豪迈的性格,慢节奏时表达蒙古族人民内敛含蓄、韧性十足的性格特征。

在编创过程中通过动作的不断重复更具有质感与力量,从而引发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增强艺术效果,加深记忆。传承至今的舞蹈艺术大多都承载着某个民族共同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与民族特色,这也是各民族生息繁衍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因为舞蹈艺术承载了一定的人类文化,才使得传承的主体不断地进行重复积累,不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并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

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本民族的群众会对舞蹈不断的重复,并进行群体重复,在这样不断的重复创作与表演的过程中,人们对舞蹈的意识也得到了不断强化。后经过不断的重复创新,和长期的积累,就形成了这个民族独特的象征符号。

●○舞蹈重复技法在民间舞《淮水情·兰花湾》创作中的运用○●

整体结构

舞蹈结构是展现作品内容、塑造舞蹈作品的艺术形象、创造舞蹈作品意境的重要手段。把一系列人物的事件、情绪等要素,分清主次先后,合理地进行安排,既符合生活的需要,也符合舞蹈题材的安排,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以情绪表达为主,通过情感的表达传递给观众编导想要传达的内容以及结构的安排,音乐与舞蹈的密切配合,使听觉和视觉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提升了舞蹈内涵,同时也提升了舞蹈氛围以及最终的呈现效果。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共分为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开端到结局的四个部分,以“眺望”为主要的动作贯穿其中,“眺望”这一动作不仅突出了风华正茂、花样年华的徽州女人们期盼丈夫归来的惆怅心情,更突出了“盼”这一舞蹈主题。

动作结构

舞蹈动作结构的设计是十分有讲究的,比如动作的幅度、力度、速度包括动作的丰富性等。舞蹈动作的结构也是整个舞蹈作品内容的表达,所以在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中动作结构是整部作品的精髓,也是把情感传达给观众引发观众共鸣的一种形式。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整体的舞蹈动作是围着舞蹈结构与舞蹈段落进行变化的。比如,第一段中舞者们会有眉头紧锁,配合脚下碎步身体向前倾眺望远方的动作,表现了对丈夫的思念,时刻期盼着丈夫归来的心情;

第二段中,舞蹈的音乐开始变得明亮,动作放大,把群舞和领舞的动作区分开来,通过不断的抖扇,表达了徽州女人们焦急等待的内心状态;

第三段中,徽州女人们得知丈夫就快要归来,心情十分激动,音乐也随之变快,通过“野鸡溜”的转圈动作和“卧鱼”等动作,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呈现,把整个舞蹈推向了高潮;

第四段为结束段,舞蹈通过领舞站立,其余群舞舞者倒地,音乐回归平静,表现女人们期待丈夫归来的心情虽落空,但仍然充满期待,回归第一段的队形,很好地表现了首尾呼应。

作品中的主题动作分析

肖苏华老师在《当代编舞理论和技法》一书中提到:“当重复发生的次数达到一定的量时就发生了质变,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特殊效果,给与观众一种状态或情感的强调。”在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通过不断重复主题动作,充分地表达了舞蹈的主要思想情感,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作品的主题动作来源于编导到当地进行民间采风时的观察和花鼓灯大师们所编排的安徽花鼓灯组合里比较突出的动作。

编导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摘出和突显,并运用现代舞的一些元素进行了融合,再进行适当的分解与重组,最终使《淮水情·兰花湾》形成了主要的舞蹈动作,如胸前报扇、缠头转、扁担式、胸前抖扇、风柳步、碎步跑场等,最后再根据舞蹈所想要表达内容、状态,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具有时代意义又不失民族风格的新舞蹈语汇。

胸前报扇

胸前报扇这一主题动作在舞蹈的不同段落重复出现,在第一段出现时是左右手胸前报扇,身体左右摆动,双脚以直线形式向前走,而到第二段再出现胸前报扇这一动作时上半身动作不变,下半身变成右脚吸住转一圈,紧接着一个跳跃的凤凰单展翅,然后紧接着一个放射性单展翅动作结束。

第二段的胸前报扇明显比第一段的胸前报扇要更夸大,通过夸大不断重复这一动作,可以表达出女人们更具急切的心情,其重复的目的是强调情感,加深剧情的牵引。

胸前抖扇

胸前抖扇这一动作出现在第一段落时是以静态的大三角造型进行抖扇,在第二次出现时是在第三段和第四段之间衔接的部分,是在群舞聚集的造型上快速进行抖扇。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胸前抖扇这一动作从最开始缓慢的抖动,到后面段落中迅速的抖动,通过这一动作的层层递进与重复,更突出表现了女人们想要抓住青春,不愿其散落的愿望,从而不断推动剧情发展。

遮阳扇

遮阳扇这一动作第一次出现在第一段,以群舞包成花团锦簇的形状,然后领舞在花团中间做遮阳扇,表现出眺望期待的心情。

在一段的后半部分再次出现了遮阳扇这一动作,是群舞和独舞同时上身做遮阳扇,下半身以碎步快退的方式从七点退向三点方向,依旧表示眺望,只不过从第一次的眺望过渡到第二次的眺望时,明显感受到女人们那种无比急切期盼丈夫归来的那种心情,颇有“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的意境。

通过把表现生活化遮阳的动作结合道具重复运用到作品中,不仅不会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反而会给人一种醒目的感觉,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

作品中道具的运用分析

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之处,在于不能用精准的语言去表达,所以道具在舞蹈中就格外重要。表演者依靠道具,丰富舞蹈肢体语言,充分展现美感,将其内在灵魂展现出来,为舞蹈创意奠定良好基础。民族民间舞蹈中道具的使用大多起源于劳动人民,其道具代表着当地的民俗文化特征,也更能增加舞台实感。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可以看到舞者与道具相结合:女人们拿着扇子,不断地挥舞,很好地传达出女人对丈夫的情感,时而忧伤时而笃定,时而期盼时而失落。此时此刻,舞者手中的扇子并不是单纯的扇子,而是蕴含了对丈夫思念的载体道具,作为道具的扇子的抖动速度、伸缩幅度、上下开合,传达了舞蹈编导所要构造的意境。

道具与舞者人扇合一,动作的力度速度都恰到好处,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氛围与意境,使得观众也感受到了舞者的情绪。

最典型的半立脚尖碎步配合遮阳扇的造型以及双手从远到近划圈环抱到胸口,同时下半身配合安徽花鼓灯的基本动作拧、碾步部分。

在舞者的肢体和扇子你来我往的配合中,扇子代替女人们去传达对远方丈夫的思念,身上的动作随着情节的起伏逐渐夸大,把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完美地烘托了主题,最后所呈现的整个作品十分具有可观性。

●○舞蹈技法在民间舞教学实践创作中的运用○●

结合舞蹈构思,合理创作

舞蹈是针对实际情感进行表现的,对想要表达的情境或人物的情绪进行针对性的表达,让舞蹈演员在表演时更能抒发自己的情绪,宣泄情感。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将师生的学习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更好地赋予在舞蹈表演中。

毫无疑问,舞蹈编创是在舞蹈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传授技术和方法。教师不仅要进行教科书式的教学,还要在舞蹈教学中加入编创、加入技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触发学生与舞蹈整体的共鸣,使得舞蹈不仅具有美学观赏性,从而还能实现合理运用舞蹈技法的具体目标。

丰富舞蹈结构,增强感染力

舞蹈整体展现的过程是通过舞蹈动作将舞蹈的情感展现出来,使得整个舞蹈动作流畅清晰,更好地展现其水平。

高质量的舞蹈作品既需要丰富多样的动作和内容,同时也需要饱满的情感,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创作舞蹈故事内容讲解,促进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舞蹈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在此过程中融合舞蹈创作加入相应的舞蹈技法,注重舞蹈动作与情感更好融合。

虽然在创作的过程中使用了相应的编舞技法,但在舞蹈展示的时候却看不见技法的痕迹。教师应在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学习一些编舞技法,并灵活运用以此来保证编创的作品质量。

在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创作的基础上运用其中的逻辑性进行表达,促进实际舞蹈表现中能够将舞蹈情感整体表达出来,使得故事更具完整性,富有感染力。

●○舞蹈重复技法在民间舞教学创作中所产生的效果○●

主题设计更具和谐性

舞蹈技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舞蹈教师做好更充足的准备,让整体教学更加顺利流畅,通过舞蹈技法不断练习动作,充分了解到该动作的核心,使得该动作能够十分准确地表达出舞蹈作品想要突出的核心以及主题情感,有助于舞蹈作品编排更加合理,为编导在舞蹈创作中提供更好的灵感,使得舞蹈的艺术形式、艺术特色以及主题表达更加鲜明。

舞蹈作品的主题在整个作品中处于主导的地位,不管是对结构的安排、题材的选取,还是对舞蹈动作的运用,都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必须充分重视对舞蹈作品中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将编导的思想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出来,并与主题和人物形象完美结合,使舞蹈作品更加生动。

舞蹈艺术是在音乐的烘托下,舞者通过肢体语言、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结合内心的情感所进行的思想交流,从而共同塑造出鲜明的主题内容。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通过不断重复运用“盼”这一主题动作,来表现出花样年华的徽州女人们对在外经商的丈夫无限等待与期盼的心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通过“盼”这一主题,形成了一系列的主题动作,如舞蹈的第一段,音乐响起就能看到女人们站在原地双眉紧皱,面部紧张地眺望着前方,碎小的步伐集中在舞台的右上方,向远方眺望,表现出内心期盼着丈夫的归来。

在舞蹈作品中,不论是领舞还是群舞都通过身体向前倾,不断向远处眺望,很好地突出“盼”这一主题。

编导运用重复技法,在音乐的重复中,不断加深“盼”这一主题动作,并加深观众对作品的认识,让观众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作品中没有高超的技巧,也没有刻意的复杂展示,只是通过音乐和舞蹈动作一层一层递进、加深,深化了舞蹈作品的主题。

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

舞蹈编舞技法有助于明确舞蹈教学的核心思想。舞蹈作为表现的艺术形式是能够直接表达出编导的内心思想,舞蹈作品中的每一个动作,包括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以及空间上的变化,根据不同的节奏进行重组,都将会表现出现不同的含义,加深情感的同时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舞蹈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大多都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种情感是人们在生活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因此真的舞蹈作品,要求舞者必须准确地表达出舞蹈作品想要传达出的情感。

在舞蹈作品中,不管是普通的、简单的舞蹈动作,还是高难度技巧性的舞蹈动作,不断的重复都会带给观众层层递进的视觉冲击力,因为重复的最终目的是强调某种情感和状态的表达。

在舞蹈创作中,重复技法的运用要合理恰当,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华丽越好。没有目的的重复、没有节制的重复,反而会破坏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因此舞蹈编导要合理地运用重复技法,这样才能使编创出来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主题、清晰的层次、鲜明的人物形象。

舞蹈形象在舞蹈创作中起到了对整体的概括性,舞蹈作品充裕着舞蹈形象的情感和态度。《淮水情·兰花湾》通过不断重复“盼”这一主题动作来概括人物的形象,既符合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又符合人物情感塑造的色彩。

通过徽州女人们闻讯赶来后双手胸前抱扇同时不断抖扇,脚底不断急促地碎步前进,眼神不断地向远处眺望,把期盼丈夫归来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整个舞蹈的队形构图给观众带来的一种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在舞蹈中舞者们以扇子为情感依托,通过在一、二、三度空间高低错落的动作,结合胶州秧歌中的拧、碾、抻等基本的特征动作,配合着舞蹈队形的花样变化,更好地展现了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女人们,想要紧紧抓住光阴,不想让时光偷偷溜走的强烈愿望。

在创作过程中,编导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来引起观众内心强烈情感,通过不断重复,不断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使得该舞蹈作品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并充分地赋予了徽州女人们情感态度,突出了舞者内心情绪的变化,把整个舞蹈作品源源不断地推向高潮。

角色塑造更具立体感

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舞蹈演员表演的终极目标,因此,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好专业的基本内容,更要在完成作品的同时塑造好的人物形象。

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编导要对整个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了解,对人物形象了解得越透彻、清晰,编出来的舞蹈动作就越深入人心。

所以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塑造好人物形象,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借助合理的训练方法,规定相应的情绪,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角色代入去体会角色的年龄、性格、心理活动等细节,让学生更准确地表达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

另外,舞蹈道具运用得当,不仅可以突出主题、深化情感,还能够塑造更立体的人物形象。当舞蹈中道具和舞蹈动作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不断变速一同呈现时,可以塑造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主体内容更易传递给观众,同时也能够快速地使观众带入感情,并与其在心灵上、情感上进行沟通。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舞者闻讯赶来,眼中充满了忧伤,手拿扇子多次重复胶州秧歌里的抱扇、推扇、八字绕扇以及大量的圆场步和不同空间的旋转等动作相互配合,表达了女人们是多么期盼丈夫归来,多么想要抓住青春不愿其溜走的强烈愿望。既反映了徽州女人期待丈夫归来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徽州女人们具有群体性的特点。

●○结语○●

舞蹈创作本身就是一个重复的过程,重复已成为舞蹈编创最基本的构造方式之一。不论是平时的舞蹈排练,还是在自身舞蹈创作中,都不可忽视重复的作用。

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专业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舞蹈编创技巧进行创作,全面提升自己,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专业型人才的需求。

民族民间舞《淮水情·兰花湾》的编导通过重复动作、调度等表现方式来深化主题、强调情感、突出人物的形象,使得该舞蹈成为舞蹈编创教学中较为经典的案例。当我们能够真正合理正确地使用重复技法时,所创作的舞蹈作品将会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张舜徵,汉书艺文志通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2]库尔特·萨克斯,世界舞蹈史[M],郭明达,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3]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肖苏华,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5]曲若歌,舞蹈道具在舞蹈编创中的作用[J],艺术品鉴。2022

[6]邓雅,中职舞蹈教学实践中舞蹈创作的运用及体会[J],中国培训。2021

[7]严嘉,乐天天,新时期下编舞技法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戏剧之家。2022

[8]吴晓龙,当代舞蹈作品中的“重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9]戴粒粒,编舞技法在舞蹈创作和教学中的利与弊[J],艺术评鉴。2016

[10]李珊珊,浅谈舞蹈表演教学中“角色代入”对人物塑造的作用[J],参花(上)。2019

舞蹈教学中的艺术呼应:以《淮水情·兰花湾》为例的重复技法运用

文|历史掌故王

编辑|历史掌故王

●○前言○●

民族民间舞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保护民族民间舞的同时如何进行创新,是当下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舞蹈编导课程中合理教学、总结,认清现状,帮助学生形成民族民间舞清晰地创作思路,不仅会提升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还会为我们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

以舞蹈编导为契机,将舞蹈技法合理地运用到编舞教学中,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同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丰富课堂效果。

●○舞蹈技法“重复”的内涵○●

“重复”,意思是同样的东西再次出现,按原来的样子再次做,再一次或反复说或做。在教育教学领域,重复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的教学内容,重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记忆与理解、促进动作技能的熟练等。

重复技法的不断运用与深化,使得对于它的运用、重要意义、主要特点等方面的理解与研究探索也越来越深入,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当前,重复技法的探讨已摆脱了原样照做、原单照抄的简单性,而是在实践中注重对有意义重复或有价值重复的探索,从而避免无效的或者无意义的重复。

在舞蹈创作领域中,“重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编舞技法。舞蹈创作中的重复,作为一种互文手段,每一次重复后原本的文本都会被重读、改写、创新、深化,即将舞蹈中的动作、调度、音乐在适当的时机再次展现。

重复已经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而是一直在变化中的重复。库尔特 ·萨克斯在《世界舞蹈史》中指出:圆圈舞似乎是最古老的舞蹈形式。圆圈舞实际上象征了原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领域神性领域,那个神奇的圆圈。而圆圈本身就象征着一种周而复始的重复过程。

在舞台表演时一个动作的展现我们可以认为它是自然的表达,但当这一动作不断重复出现时,那就不再是单纯的表达,而是通过重复不断加深观众印象,增强动作力度,表达舞蹈创作者与表演者对舞蹈内涵的一种体会、表达表演者对创作者意蕴的理解,同时向观众传递舞蹈的重要内涵。

可以说,舞蹈创作者与表演者,对于重复技法的理解、把握和重视,对舞蹈创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的推动作用。

●○舞蹈技法对舞蹈编创教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

当前,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提高舞蹈的观赏性是当下需要着重考虑的。

所以在日常训练中我们需要把那些较为单一、对称的舞蹈组合改变其节奏、方向、调度等,增强其新颖性,同时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舞蹈技法不仅让舞蹈作品整体结构更清晰的同时,还能通过舞蹈动作的本身,让舞蹈创作更加简单,使其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特色。

消极影响

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以及实际的编舞创作过程中,编舞技法的使用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舞蹈教学创作。

首先,固定的编舞技使舞蹈创作者忽视舞蹈本身的创作性,使其创作的舞蹈不具创新性。其次,若在舞蹈创作中,舞蹈技法运用量过大,会使得其偏离舞蹈创作理念。

所以,我们在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要适量运用舞蹈技法,不要过分依赖舞蹈技法的运用,否则最终会导致其创作的作品没有表达出舞蹈本身的内涵以及其主题思想。

●○舞蹈重复技法在民间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金秋在《舞蹈编导学》中谈及,为了保留视觉延续性的目的,组合舞蹈语言最原始、最简单、最有效的技法就是重复,这种技法可以使得舞蹈想要表达的状态通过肢体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观众。

《舞蹈编导学》

在重复的不断加深、加强中,观众所感受到的并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强调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从而也会更加饱满感人。在民族民间舞创作中也是一样,作品中把更能够表达情绪、情感的动作通过不断地重复、变速、加大幅度,更好地突出编导想要表达的情感和状态。

例如在蒙族舞蹈编创中通过多次重复肩的动作:硬肩、碎抖肩、耸肩等,来表达蒙古族人民的精神内涵,体现了牧民们潇洒自由奔放的性格。

通过变速来展现肩部的动作,快节奏时突出了蒙古族人民潇洒豪迈的性格,慢节奏时表达蒙古族人民内敛含蓄、韧性十足的性格特征。

在编创过程中通过动作的不断重复更具有质感与力量,从而引发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增强艺术效果,加深记忆。传承至今的舞蹈艺术大多都承载着某个民族共同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与民族特色,这也是各民族生息繁衍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因为舞蹈艺术承载了一定的人类文化,才使得传承的主体不断地进行重复积累,不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并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

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本民族的群众会对舞蹈不断的重复,并进行群体重复,在这样不断的重复创作与表演的过程中,人们对舞蹈的意识也得到了不断强化。后经过不断的重复创新,和长期的积累,就形成了这个民族独特的象征符号。

●○舞蹈重复技法在民间舞《淮水情·兰花湾》创作中的运用○●

整体结构

舞蹈结构是展现作品内容、塑造舞蹈作品的艺术形象、创造舞蹈作品意境的重要手段。把一系列人物的事件、情绪等要素,分清主次先后,合理地进行安排,既符合生活的需要,也符合舞蹈题材的安排,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以情绪表达为主,通过情感的表达传递给观众编导想要传达的内容以及结构的安排,音乐与舞蹈的密切配合,使听觉和视觉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提升了舞蹈内涵,同时也提升了舞蹈氛围以及最终的呈现效果。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共分为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开端到结局的四个部分,以“眺望”为主要的动作贯穿其中,“眺望”这一动作不仅突出了风华正茂、花样年华的徽州女人们期盼丈夫归来的惆怅心情,更突出了“盼”这一舞蹈主题。

动作结构

舞蹈动作结构的设计是十分有讲究的,比如动作的幅度、力度、速度包括动作的丰富性等。舞蹈动作的结构也是整个舞蹈作品内容的表达,所以在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中动作结构是整部作品的精髓,也是把情感传达给观众引发观众共鸣的一种形式。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整体的舞蹈动作是围着舞蹈结构与舞蹈段落进行变化的。比如,第一段中舞者们会有眉头紧锁,配合脚下碎步身体向前倾眺望远方的动作,表现了对丈夫的思念,时刻期盼着丈夫归来的心情;

第二段中,舞蹈的音乐开始变得明亮,动作放大,把群舞和领舞的动作区分开来,通过不断的抖扇,表达了徽州女人们焦急等待的内心状态;

第三段中,徽州女人们得知丈夫就快要归来,心情十分激动,音乐也随之变快,通过“野鸡溜”的转圈动作和“卧鱼”等动作,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呈现,把整个舞蹈推向了高潮;

第四段为结束段,舞蹈通过领舞站立,其余群舞舞者倒地,音乐回归平静,表现女人们期待丈夫归来的心情虽落空,但仍然充满期待,回归第一段的队形,很好地表现了首尾呼应。

作品中的主题动作分析

肖苏华老师在《当代编舞理论和技法》一书中提到:“当重复发生的次数达到一定的量时就发生了质变,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特殊效果,给与观众一种状态或情感的强调。”在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通过不断重复主题动作,充分地表达了舞蹈的主要思想情感,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作品的主题动作来源于编导到当地进行民间采风时的观察和花鼓灯大师们所编排的安徽花鼓灯组合里比较突出的动作。

编导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摘出和突显,并运用现代舞的一些元素进行了融合,再进行适当的分解与重组,最终使《淮水情·兰花湾》形成了主要的舞蹈动作,如胸前报扇、缠头转、扁担式、胸前抖扇、风柳步、碎步跑场等,最后再根据舞蹈所想要表达内容、状态,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具有时代意义又不失民族风格的新舞蹈语汇。

胸前报扇

胸前报扇这一主题动作在舞蹈的不同段落重复出现,在第一段出现时是左右手胸前报扇,身体左右摆动,双脚以直线形式向前走,而到第二段再出现胸前报扇这一动作时上半身动作不变,下半身变成右脚吸住转一圈,紧接着一个跳跃的凤凰单展翅,然后紧接着一个放射性单展翅动作结束。

第二段的胸前报扇明显比第一段的胸前报扇要更夸大,通过夸大不断重复这一动作,可以表达出女人们更具急切的心情,其重复的目的是强调情感,加深剧情的牵引。

胸前抖扇

胸前抖扇这一动作出现在第一段落时是以静态的大三角造型进行抖扇,在第二次出现时是在第三段和第四段之间衔接的部分,是在群舞聚集的造型上快速进行抖扇。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胸前抖扇这一动作从最开始缓慢的抖动,到后面段落中迅速的抖动,通过这一动作的层层递进与重复,更突出表现了女人们想要抓住青春,不愿其散落的愿望,从而不断推动剧情发展。

遮阳扇

遮阳扇这一动作第一次出现在第一段,以群舞包成花团锦簇的形状,然后领舞在花团中间做遮阳扇,表现出眺望期待的心情。

在一段的后半部分再次出现了遮阳扇这一动作,是群舞和独舞同时上身做遮阳扇,下半身以碎步快退的方式从七点退向三点方向,依旧表示眺望,只不过从第一次的眺望过渡到第二次的眺望时,明显感受到女人们那种无比急切期盼丈夫归来的那种心情,颇有“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的意境。

通过把表现生活化遮阳的动作结合道具重复运用到作品中,不仅不会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反而会给人一种醒目的感觉,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

作品中道具的运用分析

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之处,在于不能用精准的语言去表达,所以道具在舞蹈中就格外重要。表演者依靠道具,丰富舞蹈肢体语言,充分展现美感,将其内在灵魂展现出来,为舞蹈创意奠定良好基础。民族民间舞蹈中道具的使用大多起源于劳动人民,其道具代表着当地的民俗文化特征,也更能增加舞台实感。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可以看到舞者与道具相结合:女人们拿着扇子,不断地挥舞,很好地传达出女人对丈夫的情感,时而忧伤时而笃定,时而期盼时而失落。此时此刻,舞者手中的扇子并不是单纯的扇子,而是蕴含了对丈夫思念的载体道具,作为道具的扇子的抖动速度、伸缩幅度、上下开合,传达了舞蹈编导所要构造的意境。

道具与舞者人扇合一,动作的力度速度都恰到好处,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氛围与意境,使得观众也感受到了舞者的情绪。

最典型的半立脚尖碎步配合遮阳扇的造型以及双手从远到近划圈环抱到胸口,同时下半身配合安徽花鼓灯的基本动作拧、碾步部分。

在舞者的肢体和扇子你来我往的配合中,扇子代替女人们去传达对远方丈夫的思念,身上的动作随着情节的起伏逐渐夸大,把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完美地烘托了主题,最后所呈现的整个作品十分具有可观性。

●○舞蹈技法在民间舞教学实践创作中的运用○●

结合舞蹈构思,合理创作

舞蹈是针对实际情感进行表现的,对想要表达的情境或人物的情绪进行针对性的表达,让舞蹈演员在表演时更能抒发自己的情绪,宣泄情感。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将师生的学习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更好地赋予在舞蹈表演中。

毫无疑问,舞蹈编创是在舞蹈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传授技术和方法。教师不仅要进行教科书式的教学,还要在舞蹈教学中加入编创、加入技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触发学生与舞蹈整体的共鸣,使得舞蹈不仅具有美学观赏性,从而还能实现合理运用舞蹈技法的具体目标。

丰富舞蹈结构,增强感染力

舞蹈整体展现的过程是通过舞蹈动作将舞蹈的情感展现出来,使得整个舞蹈动作流畅清晰,更好地展现其水平。

高质量的舞蹈作品既需要丰富多样的动作和内容,同时也需要饱满的情感,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创作舞蹈故事内容讲解,促进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舞蹈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在此过程中融合舞蹈创作加入相应的舞蹈技法,注重舞蹈动作与情感更好融合。

虽然在创作的过程中使用了相应的编舞技法,但在舞蹈展示的时候却看不见技法的痕迹。教师应在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学习一些编舞技法,并灵活运用以此来保证编创的作品质量。

在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创作的基础上运用其中的逻辑性进行表达,促进实际舞蹈表现中能够将舞蹈情感整体表达出来,使得故事更具完整性,富有感染力。

●○舞蹈重复技法在民间舞教学创作中所产生的效果○●

主题设计更具和谐性

舞蹈技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舞蹈教师做好更充足的准备,让整体教学更加顺利流畅,通过舞蹈技法不断练习动作,充分了解到该动作的核心,使得该动作能够十分准确地表达出舞蹈作品想要突出的核心以及主题情感,有助于舞蹈作品编排更加合理,为编导在舞蹈创作中提供更好的灵感,使得舞蹈的艺术形式、艺术特色以及主题表达更加鲜明。

舞蹈作品的主题在整个作品中处于主导的地位,不管是对结构的安排、题材的选取,还是对舞蹈动作的运用,都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必须充分重视对舞蹈作品中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将编导的思想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出来,并与主题和人物形象完美结合,使舞蹈作品更加生动。

舞蹈艺术是在音乐的烘托下,舞者通过肢体语言、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结合内心的情感所进行的思想交流,从而共同塑造出鲜明的主题内容。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通过不断重复运用“盼”这一主题动作,来表现出花样年华的徽州女人们对在外经商的丈夫无限等待与期盼的心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通过“盼”这一主题,形成了一系列的主题动作,如舞蹈的第一段,音乐响起就能看到女人们站在原地双眉紧皱,面部紧张地眺望着前方,碎小的步伐集中在舞台的右上方,向远方眺望,表现出内心期盼着丈夫的归来。

在舞蹈作品中,不论是领舞还是群舞都通过身体向前倾,不断向远处眺望,很好地突出“盼”这一主题。

编导运用重复技法,在音乐的重复中,不断加深“盼”这一主题动作,并加深观众对作品的认识,让观众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作品中没有高超的技巧,也没有刻意的复杂展示,只是通过音乐和舞蹈动作一层一层递进、加深,深化了舞蹈作品的主题。

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

舞蹈编舞技法有助于明确舞蹈教学的核心思想。舞蹈作为表现的艺术形式是能够直接表达出编导的内心思想,舞蹈作品中的每一个动作,包括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以及空间上的变化,根据不同的节奏进行重组,都将会表现出现不同的含义,加深情感的同时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舞蹈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大多都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种情感是人们在生活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因此真的舞蹈作品,要求舞者必须准确地表达出舞蹈作品想要传达出的情感。

在舞蹈作品中,不管是普通的、简单的舞蹈动作,还是高难度技巧性的舞蹈动作,不断的重复都会带给观众层层递进的视觉冲击力,因为重复的最终目的是强调某种情感和状态的表达。

在舞蹈创作中,重复技法的运用要合理恰当,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华丽越好。没有目的的重复、没有节制的重复,反而会破坏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因此舞蹈编导要合理地运用重复技法,这样才能使编创出来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主题、清晰的层次、鲜明的人物形象。

舞蹈形象在舞蹈创作中起到了对整体的概括性,舞蹈作品充裕着舞蹈形象的情感和态度。《淮水情·兰花湾》通过不断重复“盼”这一主题动作来概括人物的形象,既符合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又符合人物情感塑造的色彩。

通过徽州女人们闻讯赶来后双手胸前抱扇同时不断抖扇,脚底不断急促地碎步前进,眼神不断地向远处眺望,把期盼丈夫归来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整个舞蹈的队形构图给观众带来的一种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在舞蹈中舞者们以扇子为情感依托,通过在一、二、三度空间高低错落的动作,结合胶州秧歌中的拧、碾、抻等基本的特征动作,配合着舞蹈队形的花样变化,更好地展现了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女人们,想要紧紧抓住光阴,不想让时光偷偷溜走的强烈愿望。

在创作过程中,编导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来引起观众内心强烈情感,通过不断重复,不断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使得该舞蹈作品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并充分地赋予了徽州女人们情感态度,突出了舞者内心情绪的变化,把整个舞蹈作品源源不断地推向高潮。

角色塑造更具立体感

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舞蹈演员表演的终极目标,因此,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好专业的基本内容,更要在完成作品的同时塑造好的人物形象。

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编导要对整个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了解,对人物形象了解得越透彻、清晰,编出来的舞蹈动作就越深入人心。

所以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塑造好人物形象,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借助合理的训练方法,规定相应的情绪,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角色代入去体会角色的年龄、性格、心理活动等细节,让学生更准确地表达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

另外,舞蹈道具运用得当,不仅可以突出主题、深化情感,还能够塑造更立体的人物形象。当舞蹈中道具和舞蹈动作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不断变速一同呈现时,可以塑造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主体内容更易传递给观众,同时也能够快速地使观众带入感情,并与其在心灵上、情感上进行沟通。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舞者闻讯赶来,眼中充满了忧伤,手拿扇子多次重复胶州秧歌里的抱扇、推扇、八字绕扇以及大量的圆场步和不同空间的旋转等动作相互配合,表达了女人们是多么期盼丈夫归来,多么想要抓住青春不愿其溜走的强烈愿望。既反映了徽州女人期待丈夫归来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徽州女人们具有群体性的特点。

●○结语○●

舞蹈创作本身就是一个重复的过程,重复已成为舞蹈编创最基本的构造方式之一。不论是平时的舞蹈排练,还是在自身舞蹈创作中,都不可忽视重复的作用。

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专业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舞蹈编创技巧进行创作,全面提升自己,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专业型人才的需求。

民族民间舞《淮水情·兰花湾》的编导通过重复动作、调度等表现方式来深化主题、强调情感、突出人物的形象,使得该舞蹈成为舞蹈编创教学中较为经典的案例。当我们能够真正合理正确地使用重复技法时,所创作的舞蹈作品将会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张舜徵,汉书艺文志通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2]库尔特·萨克斯,世界舞蹈史[M],郭明达,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3]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肖苏华,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5]曲若歌,舞蹈道具在舞蹈编创中的作用[J],艺术品鉴。2022

[6]邓雅,中职舞蹈教学实践中舞蹈创作的运用及体会[J],中国培训。2021

[7]严嘉,乐天天,新时期下编舞技法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戏剧之家。2022

[8]吴晓龙,当代舞蹈作品中的“重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9]戴粒粒,编舞技法在舞蹈创作和教学中的利与弊[J],艺术评鉴。2016

[10]李珊珊,浅谈舞蹈表演教学中“角色代入”对人物塑造的作用[J],参花(上)。2019

舞蹈教学中的艺术呼应:以《淮水情·兰花湾》为例的重复技法运用

文|历史掌故王

编辑|历史掌故王

●○前言○●

民族民间舞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保护民族民间舞的同时如何进行创新,是当下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舞蹈编导课程中合理教学、总结,认清现状,帮助学生形成民族民间舞清晰地创作思路,不仅会提升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还会为我们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

以舞蹈编导为契机,将舞蹈技法合理地运用到编舞教学中,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同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丰富课堂效果。

●○舞蹈技法“重复”的内涵○●

“重复”,意思是同样的东西再次出现,按原来的样子再次做,再一次或反复说或做。在教育教学领域,重复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的教学内容,重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记忆与理解、促进动作技能的熟练等。

重复技法的不断运用与深化,使得对于它的运用、重要意义、主要特点等方面的理解与研究探索也越来越深入,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当前,重复技法的探讨已摆脱了原样照做、原单照抄的简单性,而是在实践中注重对有意义重复或有价值重复的探索,从而避免无效的或者无意义的重复。

在舞蹈创作领域中,“重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编舞技法。舞蹈创作中的重复,作为一种互文手段,每一次重复后原本的文本都会被重读、改写、创新、深化,即将舞蹈中的动作、调度、音乐在适当的时机再次展现。

重复已经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而是一直在变化中的重复。库尔特 ·萨克斯在《世界舞蹈史》中指出:圆圈舞似乎是最古老的舞蹈形式。圆圈舞实际上象征了原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领域神性领域,那个神奇的圆圈。而圆圈本身就象征着一种周而复始的重复过程。

在舞台表演时一个动作的展现我们可以认为它是自然的表达,但当这一动作不断重复出现时,那就不再是单纯的表达,而是通过重复不断加深观众印象,增强动作力度,表达舞蹈创作者与表演者对舞蹈内涵的一种体会、表达表演者对创作者意蕴的理解,同时向观众传递舞蹈的重要内涵。

可以说,舞蹈创作者与表演者,对于重复技法的理解、把握和重视,对舞蹈创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的推动作用。

●○舞蹈技法对舞蹈编创教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

当前,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提高舞蹈的观赏性是当下需要着重考虑的。

所以在日常训练中我们需要把那些较为单一、对称的舞蹈组合改变其节奏、方向、调度等,增强其新颖性,同时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舞蹈技法不仅让舞蹈作品整体结构更清晰的同时,还能通过舞蹈动作的本身,让舞蹈创作更加简单,使其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特色。

消极影响

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以及实际的编舞创作过程中,编舞技法的使用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舞蹈教学创作。

首先,固定的编舞技使舞蹈创作者忽视舞蹈本身的创作性,使其创作的舞蹈不具创新性。其次,若在舞蹈创作中,舞蹈技法运用量过大,会使得其偏离舞蹈创作理念。

所以,我们在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要适量运用舞蹈技法,不要过分依赖舞蹈技法的运用,否则最终会导致其创作的作品没有表达出舞蹈本身的内涵以及其主题思想。

●○舞蹈重复技法在民间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金秋在《舞蹈编导学》中谈及,为了保留视觉延续性的目的,组合舞蹈语言最原始、最简单、最有效的技法就是重复,这种技法可以使得舞蹈想要表达的状态通过肢体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观众。

《舞蹈编导学》

在重复的不断加深、加强中,观众所感受到的并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强调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从而也会更加饱满感人。在民族民间舞创作中也是一样,作品中把更能够表达情绪、情感的动作通过不断地重复、变速、加大幅度,更好地突出编导想要表达的情感和状态。

例如在蒙族舞蹈编创中通过多次重复肩的动作:硬肩、碎抖肩、耸肩等,来表达蒙古族人民的精神内涵,体现了牧民们潇洒自由奔放的性格。

通过变速来展现肩部的动作,快节奏时突出了蒙古族人民潇洒豪迈的性格,慢节奏时表达蒙古族人民内敛含蓄、韧性十足的性格特征。

在编创过程中通过动作的不断重复更具有质感与力量,从而引发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增强艺术效果,加深记忆。传承至今的舞蹈艺术大多都承载着某个民族共同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与民族特色,这也是各民族生息繁衍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因为舞蹈艺术承载了一定的人类文化,才使得传承的主体不断地进行重复积累,不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并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

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本民族的群众会对舞蹈不断的重复,并进行群体重复,在这样不断的重复创作与表演的过程中,人们对舞蹈的意识也得到了不断强化。后经过不断的重复创新,和长期的积累,就形成了这个民族独特的象征符号。

●○舞蹈重复技法在民间舞《淮水情·兰花湾》创作中的运用○●

整体结构

舞蹈结构是展现作品内容、塑造舞蹈作品的艺术形象、创造舞蹈作品意境的重要手段。把一系列人物的事件、情绪等要素,分清主次先后,合理地进行安排,既符合生活的需要,也符合舞蹈题材的安排,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以情绪表达为主,通过情感的表达传递给观众编导想要传达的内容以及结构的安排,音乐与舞蹈的密切配合,使听觉和视觉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提升了舞蹈内涵,同时也提升了舞蹈氛围以及最终的呈现效果。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共分为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开端到结局的四个部分,以“眺望”为主要的动作贯穿其中,“眺望”这一动作不仅突出了风华正茂、花样年华的徽州女人们期盼丈夫归来的惆怅心情,更突出了“盼”这一舞蹈主题。

动作结构

舞蹈动作结构的设计是十分有讲究的,比如动作的幅度、力度、速度包括动作的丰富性等。舞蹈动作的结构也是整个舞蹈作品内容的表达,所以在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中动作结构是整部作品的精髓,也是把情感传达给观众引发观众共鸣的一种形式。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整体的舞蹈动作是围着舞蹈结构与舞蹈段落进行变化的。比如,第一段中舞者们会有眉头紧锁,配合脚下碎步身体向前倾眺望远方的动作,表现了对丈夫的思念,时刻期盼着丈夫归来的心情;

第二段中,舞蹈的音乐开始变得明亮,动作放大,把群舞和领舞的动作区分开来,通过不断的抖扇,表达了徽州女人们焦急等待的内心状态;

第三段中,徽州女人们得知丈夫就快要归来,心情十分激动,音乐也随之变快,通过“野鸡溜”的转圈动作和“卧鱼”等动作,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呈现,把整个舞蹈推向了高潮;

第四段为结束段,舞蹈通过领舞站立,其余群舞舞者倒地,音乐回归平静,表现女人们期待丈夫归来的心情虽落空,但仍然充满期待,回归第一段的队形,很好地表现了首尾呼应。

作品中的主题动作分析

肖苏华老师在《当代编舞理论和技法》一书中提到:“当重复发生的次数达到一定的量时就发生了质变,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特殊效果,给与观众一种状态或情感的强调。”在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通过不断重复主题动作,充分地表达了舞蹈的主要思想情感,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作品的主题动作来源于编导到当地进行民间采风时的观察和花鼓灯大师们所编排的安徽花鼓灯组合里比较突出的动作。

编导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摘出和突显,并运用现代舞的一些元素进行了融合,再进行适当的分解与重组,最终使《淮水情·兰花湾》形成了主要的舞蹈动作,如胸前报扇、缠头转、扁担式、胸前抖扇、风柳步、碎步跑场等,最后再根据舞蹈所想要表达内容、状态,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具有时代意义又不失民族风格的新舞蹈语汇。

胸前报扇

胸前报扇这一主题动作在舞蹈的不同段落重复出现,在第一段出现时是左右手胸前报扇,身体左右摆动,双脚以直线形式向前走,而到第二段再出现胸前报扇这一动作时上半身动作不变,下半身变成右脚吸住转一圈,紧接着一个跳跃的凤凰单展翅,然后紧接着一个放射性单展翅动作结束。

第二段的胸前报扇明显比第一段的胸前报扇要更夸大,通过夸大不断重复这一动作,可以表达出女人们更具急切的心情,其重复的目的是强调情感,加深剧情的牵引。

胸前抖扇

胸前抖扇这一动作出现在第一段落时是以静态的大三角造型进行抖扇,在第二次出现时是在第三段和第四段之间衔接的部分,是在群舞聚集的造型上快速进行抖扇。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胸前抖扇这一动作从最开始缓慢的抖动,到后面段落中迅速的抖动,通过这一动作的层层递进与重复,更突出表现了女人们想要抓住青春,不愿其散落的愿望,从而不断推动剧情发展。

遮阳扇

遮阳扇这一动作第一次出现在第一段,以群舞包成花团锦簇的形状,然后领舞在花团中间做遮阳扇,表现出眺望期待的心情。

在一段的后半部分再次出现了遮阳扇这一动作,是群舞和独舞同时上身做遮阳扇,下半身以碎步快退的方式从七点退向三点方向,依旧表示眺望,只不过从第一次的眺望过渡到第二次的眺望时,明显感受到女人们那种无比急切期盼丈夫归来的那种心情,颇有“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的意境。

通过把表现生活化遮阳的动作结合道具重复运用到作品中,不仅不会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反而会给人一种醒目的感觉,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

作品中道具的运用分析

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之处,在于不能用精准的语言去表达,所以道具在舞蹈中就格外重要。表演者依靠道具,丰富舞蹈肢体语言,充分展现美感,将其内在灵魂展现出来,为舞蹈创意奠定良好基础。民族民间舞蹈中道具的使用大多起源于劳动人民,其道具代表着当地的民俗文化特征,也更能增加舞台实感。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可以看到舞者与道具相结合:女人们拿着扇子,不断地挥舞,很好地传达出女人对丈夫的情感,时而忧伤时而笃定,时而期盼时而失落。此时此刻,舞者手中的扇子并不是单纯的扇子,而是蕴含了对丈夫思念的载体道具,作为道具的扇子的抖动速度、伸缩幅度、上下开合,传达了舞蹈编导所要构造的意境。

道具与舞者人扇合一,动作的力度速度都恰到好处,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氛围与意境,使得观众也感受到了舞者的情绪。

最典型的半立脚尖碎步配合遮阳扇的造型以及双手从远到近划圈环抱到胸口,同时下半身配合安徽花鼓灯的基本动作拧、碾步部分。

在舞者的肢体和扇子你来我往的配合中,扇子代替女人们去传达对远方丈夫的思念,身上的动作随着情节的起伏逐渐夸大,把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完美地烘托了主题,最后所呈现的整个作品十分具有可观性。

●○舞蹈技法在民间舞教学实践创作中的运用○●

结合舞蹈构思,合理创作

舞蹈是针对实际情感进行表现的,对想要表达的情境或人物的情绪进行针对性的表达,让舞蹈演员在表演时更能抒发自己的情绪,宣泄情感。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将师生的学习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更好地赋予在舞蹈表演中。

毫无疑问,舞蹈编创是在舞蹈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传授技术和方法。教师不仅要进行教科书式的教学,还要在舞蹈教学中加入编创、加入技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触发学生与舞蹈整体的共鸣,使得舞蹈不仅具有美学观赏性,从而还能实现合理运用舞蹈技法的具体目标。

丰富舞蹈结构,增强感染力

舞蹈整体展现的过程是通过舞蹈动作将舞蹈的情感展现出来,使得整个舞蹈动作流畅清晰,更好地展现其水平。

高质量的舞蹈作品既需要丰富多样的动作和内容,同时也需要饱满的情感,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创作舞蹈故事内容讲解,促进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舞蹈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在此过程中融合舞蹈创作加入相应的舞蹈技法,注重舞蹈动作与情感更好融合。

虽然在创作的过程中使用了相应的编舞技法,但在舞蹈展示的时候却看不见技法的痕迹。教师应在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学习一些编舞技法,并灵活运用以此来保证编创的作品质量。

在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创作的基础上运用其中的逻辑性进行表达,促进实际舞蹈表现中能够将舞蹈情感整体表达出来,使得故事更具完整性,富有感染力。

●○舞蹈重复技法在民间舞教学创作中所产生的效果○●

主题设计更具和谐性

舞蹈技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舞蹈教师做好更充足的准备,让整体教学更加顺利流畅,通过舞蹈技法不断练习动作,充分了解到该动作的核心,使得该动作能够十分准确地表达出舞蹈作品想要突出的核心以及主题情感,有助于舞蹈作品编排更加合理,为编导在舞蹈创作中提供更好的灵感,使得舞蹈的艺术形式、艺术特色以及主题表达更加鲜明。

舞蹈作品的主题在整个作品中处于主导的地位,不管是对结构的安排、题材的选取,还是对舞蹈动作的运用,都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必须充分重视对舞蹈作品中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将编导的思想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出来,并与主题和人物形象完美结合,使舞蹈作品更加生动。

舞蹈艺术是在音乐的烘托下,舞者通过肢体语言、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结合内心的情感所进行的思想交流,从而共同塑造出鲜明的主题内容。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通过不断重复运用“盼”这一主题动作,来表现出花样年华的徽州女人们对在外经商的丈夫无限等待与期盼的心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通过“盼”这一主题,形成了一系列的主题动作,如舞蹈的第一段,音乐响起就能看到女人们站在原地双眉紧皱,面部紧张地眺望着前方,碎小的步伐集中在舞台的右上方,向远方眺望,表现出内心期盼着丈夫的归来。

在舞蹈作品中,不论是领舞还是群舞都通过身体向前倾,不断向远处眺望,很好地突出“盼”这一主题。

编导运用重复技法,在音乐的重复中,不断加深“盼”这一主题动作,并加深观众对作品的认识,让观众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作品中没有高超的技巧,也没有刻意的复杂展示,只是通过音乐和舞蹈动作一层一层递进、加深,深化了舞蹈作品的主题。

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

舞蹈编舞技法有助于明确舞蹈教学的核心思想。舞蹈作为表现的艺术形式是能够直接表达出编导的内心思想,舞蹈作品中的每一个动作,包括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以及空间上的变化,根据不同的节奏进行重组,都将会表现出现不同的含义,加深情感的同时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舞蹈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大多都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种情感是人们在生活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因此真的舞蹈作品,要求舞者必须准确地表达出舞蹈作品想要传达出的情感。

在舞蹈作品中,不管是普通的、简单的舞蹈动作,还是高难度技巧性的舞蹈动作,不断的重复都会带给观众层层递进的视觉冲击力,因为重复的最终目的是强调某种情感和状态的表达。

在舞蹈创作中,重复技法的运用要合理恰当,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华丽越好。没有目的的重复、没有节制的重复,反而会破坏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因此舞蹈编导要合理地运用重复技法,这样才能使编创出来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主题、清晰的层次、鲜明的人物形象。

舞蹈形象在舞蹈创作中起到了对整体的概括性,舞蹈作品充裕着舞蹈形象的情感和态度。《淮水情·兰花湾》通过不断重复“盼”这一主题动作来概括人物的形象,既符合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又符合人物情感塑造的色彩。

通过徽州女人们闻讯赶来后双手胸前抱扇同时不断抖扇,脚底不断急促地碎步前进,眼神不断地向远处眺望,把期盼丈夫归来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整个舞蹈的队形构图给观众带来的一种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在舞蹈中舞者们以扇子为情感依托,通过在一、二、三度空间高低错落的动作,结合胶州秧歌中的拧、碾、抻等基本的特征动作,配合着舞蹈队形的花样变化,更好地展现了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女人们,想要紧紧抓住光阴,不想让时光偷偷溜走的强烈愿望。

在创作过程中,编导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来引起观众内心强烈情感,通过不断重复,不断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使得该舞蹈作品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并充分地赋予了徽州女人们情感态度,突出了舞者内心情绪的变化,把整个舞蹈作品源源不断地推向高潮。

角色塑造更具立体感

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舞蹈演员表演的终极目标,因此,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好专业的基本内容,更要在完成作品的同时塑造好的人物形象。

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编导要对整个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了解,对人物形象了解得越透彻、清晰,编出来的舞蹈动作就越深入人心。

所以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塑造好人物形象,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借助合理的训练方法,规定相应的情绪,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角色代入去体会角色的年龄、性格、心理活动等细节,让学生更准确地表达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

另外,舞蹈道具运用得当,不仅可以突出主题、深化情感,还能够塑造更立体的人物形象。当舞蹈中道具和舞蹈动作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不断变速一同呈现时,可以塑造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主体内容更易传递给观众,同时也能够快速地使观众带入感情,并与其在心灵上、情感上进行沟通。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舞者闻讯赶来,眼中充满了忧伤,手拿扇子多次重复胶州秧歌里的抱扇、推扇、八字绕扇以及大量的圆场步和不同空间的旋转等动作相互配合,表达了女人们是多么期盼丈夫归来,多么想要抓住青春不愿其溜走的强烈愿望。既反映了徽州女人期待丈夫归来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徽州女人们具有群体性的特点。

●○结语○●

舞蹈创作本身就是一个重复的过程,重复已成为舞蹈编创最基本的构造方式之一。不论是平时的舞蹈排练,还是在自身舞蹈创作中,都不可忽视重复的作用。

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专业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舞蹈编创技巧进行创作,全面提升自己,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专业型人才的需求。

民族民间舞《淮水情·兰花湾》的编导通过重复动作、调度等表现方式来深化主题、强调情感、突出人物的形象,使得该舞蹈成为舞蹈编创教学中较为经典的案例。当我们能够真正合理正确地使用重复技法时,所创作的舞蹈作品将会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张舜徵,汉书艺文志通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2]库尔特·萨克斯,世界舞蹈史[M],郭明达,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3]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肖苏华,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5]曲若歌,舞蹈道具在舞蹈编创中的作用[J],艺术品鉴。2022

[6]邓雅,中职舞蹈教学实践中舞蹈创作的运用及体会[J],中国培训。2021

[7]严嘉,乐天天,新时期下编舞技法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戏剧之家。2022

[8]吴晓龙,当代舞蹈作品中的“重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9]戴粒粒,编舞技法在舞蹈创作和教学中的利与弊[J],艺术评鉴。2016

[10]李珊珊,浅谈舞蹈表演教学中“角色代入”对人物塑造的作用[J],参花(上)。2019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新)一、二级教师考级试题及教学法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院是文化部批准的社会艺术水平跨省考级机构。考级院以\"普及舞蹈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立足于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经过30年的发展,在国内已有合作单位300多家,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多家合作单位。每年在海内外培训舞蹈考级教师3万余人次,有近30万学生参加舞蹈等级考试,经测评合格获得\"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题(新)一、二级教师试题

A B

1.扩指(一级) 1. 手位(二级)

2.绷脚(二级) 2.手臂动作(一级)

3.弯腰、转腰(一级)3. 提腰、松腰(二级)

4.含胸、展胸(一级)4.前压腿(一级)

5.推指、绕腕(二级)5.脚位(一级)

6.头的动作(二级) 6.头的动作(一级)

7.半蹲(二级) 7.摆臂(一级)

8.蹦跳步(一级) 8.蛙跳步(二级)

9.蛙跳步(二级) 9.鸡走步(二级)

10平踏步(一级) 10.模仿与想象(二级)

目录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一级的教学任务:

(1)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头、颈、背、腰、臂、手、膝、踝、趾)并对这些部位进行松弛、伸展和灵活运动的初步训练。

(2)认识身体部位的左与右。

(3)认识音乐的节拍,培养幼儿按节拍做动作。

(4)培养幼儿带着愉快的心态学习舞蹈,使他们在学舞蹈中产生对舞蹈的热爱。

二级教学任务:

(1)进一步完成第一年级的教学任务的各项要求。

(2)认识教室的八个基本方位。

(3)初步达到颈立、背直、腿直、脚绷等要求。

(4)培养幼儿载歌载舞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

讲解(边讲边做)下列动作的训练目的、规 格、要领、节奏及术语。

训练目的:

(1)平踏步:学会\"平踏步\",训练膝部的松弛和灵活。

(2)推指、绕腕:学会\"推指\"和\"绕腕\"动作,训练手指的柔韧性和腕部的灵活性。

动作规格:

(1)脚位:

正步位:脚尖、脚跟分别对齐,脚的内侧靠拢。

小八字位:脚跟靠拢,两脚尖分别外开,两脚之间形成90度直角。

大八字位:在\"小八字位\"的基础上,一脚向旁横移一步,两脚跟之间的距离约为一脚。

(2)旁开腿:\"仰卧正步位绷脚\",双手\"旁斜下位\"扶地;自髋关节开始旁开至最大限度,膝盖及脚背始终对上方。

动作要领:

(1)扩指:手掌及手指最大限度伸展,指根最大限度向外扩张。

(2)勾绷脚:\"勾脚\"时,脚踝用力,脚跟最大限度延伸,\"绷脚\"时,脚踝、脚背同时用力,脚趾最大限度延伸。

动作节奏:

(1)头的动作(一级)

(2)摆臂

动作术语:

(1)蛙跳步:扩指双托手;双起单落蛙跳步;大八字位蹦跳步。

(2)头的动作(二级):低头、仰头、倾头、点头。

什么是教室的方位?

答:教室有8个基本方位(或称8个点);以教师为1点定位;每向右转动45度为1个点,转动一周共八个点。

什么是动作的运行路线?举例说明

答:指动作运行的轨迹,如:直线、弧线、圆线(平圆、立圆)

什么是动作的用力点?

答:动作时身体主要用力的部位

音乐反应训练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1)音乐反应训练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音乐反应训练能促进大脑发育。

(3)音乐反应训练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什么教节拍从儿歌开始?

答:(1)儿歌具有鲜明的节拍感。

(2)儿歌的内容通俗易懂,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3)以儿歌作为幼儿学习节拍的切入点,通过说儿歌,通过一个字做一个动作,让孩子直接感受并掌握音乐节拍的一拍和半拍。

为什么要严格要求教师的动作必须规范?

答:因为1至2级的学生是以模仿为主要学习方式。因此,教师的动作是否正确关系学生学习的质量。

教师教授1至2级课程的方法是什么?

答:主要是用示范的方法,示范时应采用镜面教学法。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态学习舞蹈?

答:(1)教师应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

(2)授课时有饱满的热情。

(3)用生动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同时多鼓励学生。

教师除了掌握教材和教学法外还应具有什么品 质?

答: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应有爱心,耐心。

第1至2级学生的特点是什么?

答:(1)好奇心强

(2)喜欢模仿

(3)喜欢表扬

(4)注意力持久性短,易受干扰

(5)自控能力较差

舞蹈教学中的艺术呼应:以《淮水情·兰花湾》为例的重复技法运用

文|历史掌故王

编辑|历史掌故王

●○前言○●

民族民间舞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保护民族民间舞的同时如何进行创新,是当下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舞蹈编导课程中合理教学、总结,认清现状,帮助学生形成民族民间舞清晰地创作思路,不仅会提升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还会为我们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

以舞蹈编导为契机,将舞蹈技法合理地运用到编舞教学中,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同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丰富课堂效果。

●○舞蹈技法“重复”的内涵○●

“重复”,意思是同样的东西再次出现,按原来的样子再次做,再一次或反复说或做。在教育教学领域,重复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的教学内容,重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记忆与理解、促进动作技能的熟练等。

重复技法的不断运用与深化,使得对于它的运用、重要意义、主要特点等方面的理解与研究探索也越来越深入,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当前,重复技法的探讨已摆脱了原样照做、原单照抄的简单性,而是在实践中注重对有意义重复或有价值重复的探索,从而避免无效的或者无意义的重复。

在舞蹈创作领域中,“重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编舞技法。舞蹈创作中的重复,作为一种互文手段,每一次重复后原本的文本都会被重读、改写、创新、深化,即将舞蹈中的动作、调度、音乐在适当的时机再次展现。

重复已经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而是一直在变化中的重复。库尔特 ·萨克斯在《世界舞蹈史》中指出:圆圈舞似乎是最古老的舞蹈形式。圆圈舞实际上象征了原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领域神性领域,那个神奇的圆圈。而圆圈本身就象征着一种周而复始的重复过程。

在舞台表演时一个动作的展现我们可以认为它是自然的表达,但当这一动作不断重复出现时,那就不再是单纯的表达,而是通过重复不断加深观众印象,增强动作力度,表达舞蹈创作者与表演者对舞蹈内涵的一种体会、表达表演者对创作者意蕴的理解,同时向观众传递舞蹈的重要内涵。

可以说,舞蹈创作者与表演者,对于重复技法的理解、把握和重视,对舞蹈创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的推动作用。

●○舞蹈技法对舞蹈编创教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

当前,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提高舞蹈的观赏性是当下需要着重考虑的。

所以在日常训练中我们需要把那些较为单一、对称的舞蹈组合改变其节奏、方向、调度等,增强其新颖性,同时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舞蹈技法不仅让舞蹈作品整体结构更清晰的同时,还能通过舞蹈动作的本身,让舞蹈创作更加简单,使其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特色。

消极影响

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以及实际的编舞创作过程中,编舞技法的使用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舞蹈教学创作。

首先,固定的编舞技使舞蹈创作者忽视舞蹈本身的创作性,使其创作的舞蹈不具创新性。其次,若在舞蹈创作中,舞蹈技法运用量过大,会使得其偏离舞蹈创作理念。

所以,我们在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要适量运用舞蹈技法,不要过分依赖舞蹈技法的运用,否则最终会导致其创作的作品没有表达出舞蹈本身的内涵以及其主题思想。

●○舞蹈重复技法在民间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金秋在《舞蹈编导学》中谈及,为了保留视觉延续性的目的,组合舞蹈语言最原始、最简单、最有效的技法就是重复,这种技法可以使得舞蹈想要表达的状态通过肢体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观众。

《舞蹈编导学》

在重复的不断加深、加强中,观众所感受到的并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强调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从而也会更加饱满感人。在民族民间舞创作中也是一样,作品中把更能够表达情绪、情感的动作通过不断地重复、变速、加大幅度,更好地突出编导想要表达的情感和状态。

例如在蒙族舞蹈编创中通过多次重复肩的动作:硬肩、碎抖肩、耸肩等,来表达蒙古族人民的精神内涵,体现了牧民们潇洒自由奔放的性格。

通过变速来展现肩部的动作,快节奏时突出了蒙古族人民潇洒豪迈的性格,慢节奏时表达蒙古族人民内敛含蓄、韧性十足的性格特征。

在编创过程中通过动作的不断重复更具有质感与力量,从而引发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增强艺术效果,加深记忆。传承至今的舞蹈艺术大多都承载着某个民族共同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与民族特色,这也是各民族生息繁衍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因为舞蹈艺术承载了一定的人类文化,才使得传承的主体不断地进行重复积累,不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并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

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本民族的群众会对舞蹈不断的重复,并进行群体重复,在这样不断的重复创作与表演的过程中,人们对舞蹈的意识也得到了不断强化。后经过不断的重复创新,和长期的积累,就形成了这个民族独特的象征符号。

●○舞蹈重复技法在民间舞《淮水情·兰花湾》创作中的运用○●

整体结构

舞蹈结构是展现作品内容、塑造舞蹈作品的艺术形象、创造舞蹈作品意境的重要手段。把一系列人物的事件、情绪等要素,分清主次先后,合理地进行安排,既符合生活的需要,也符合舞蹈题材的安排,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以情绪表达为主,通过情感的表达传递给观众编导想要传达的内容以及结构的安排,音乐与舞蹈的密切配合,使听觉和视觉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提升了舞蹈内涵,同时也提升了舞蹈氛围以及最终的呈现效果。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共分为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开端到结局的四个部分,以“眺望”为主要的动作贯穿其中,“眺望”这一动作不仅突出了风华正茂、花样年华的徽州女人们期盼丈夫归来的惆怅心情,更突出了“盼”这一舞蹈主题。

动作结构

舞蹈动作结构的设计是十分有讲究的,比如动作的幅度、力度、速度包括动作的丰富性等。舞蹈动作的结构也是整个舞蹈作品内容的表达,所以在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中动作结构是整部作品的精髓,也是把情感传达给观众引发观众共鸣的一种形式。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整体的舞蹈动作是围着舞蹈结构与舞蹈段落进行变化的。比如,第一段中舞者们会有眉头紧锁,配合脚下碎步身体向前倾眺望远方的动作,表现了对丈夫的思念,时刻期盼着丈夫归来的心情;

第二段中,舞蹈的音乐开始变得明亮,动作放大,把群舞和领舞的动作区分开来,通过不断的抖扇,表达了徽州女人们焦急等待的内心状态;

第三段中,徽州女人们得知丈夫就快要归来,心情十分激动,音乐也随之变快,通过“野鸡溜”的转圈动作和“卧鱼”等动作,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呈现,把整个舞蹈推向了高潮;

第四段为结束段,舞蹈通过领舞站立,其余群舞舞者倒地,音乐回归平静,表现女人们期待丈夫归来的心情虽落空,但仍然充满期待,回归第一段的队形,很好地表现了首尾呼应。

作品中的主题动作分析

肖苏华老师在《当代编舞理论和技法》一书中提到:“当重复发生的次数达到一定的量时就发生了质变,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特殊效果,给与观众一种状态或情感的强调。”在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通过不断重复主题动作,充分地表达了舞蹈的主要思想情感,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作品的主题动作来源于编导到当地进行民间采风时的观察和花鼓灯大师们所编排的安徽花鼓灯组合里比较突出的动作。

编导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摘出和突显,并运用现代舞的一些元素进行了融合,再进行适当的分解与重组,最终使《淮水情·兰花湾》形成了主要的舞蹈动作,如胸前报扇、缠头转、扁担式、胸前抖扇、风柳步、碎步跑场等,最后再根据舞蹈所想要表达内容、状态,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具有时代意义又不失民族风格的新舞蹈语汇。

胸前报扇

胸前报扇这一主题动作在舞蹈的不同段落重复出现,在第一段出现时是左右手胸前报扇,身体左右摆动,双脚以直线形式向前走,而到第二段再出现胸前报扇这一动作时上半身动作不变,下半身变成右脚吸住转一圈,紧接着一个跳跃的凤凰单展翅,然后紧接着一个放射性单展翅动作结束。

第二段的胸前报扇明显比第一段的胸前报扇要更夸大,通过夸大不断重复这一动作,可以表达出女人们更具急切的心情,其重复的目的是强调情感,加深剧情的牵引。

胸前抖扇

胸前抖扇这一动作出现在第一段落时是以静态的大三角造型进行抖扇,在第二次出现时是在第三段和第四段之间衔接的部分,是在群舞聚集的造型上快速进行抖扇。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胸前抖扇这一动作从最开始缓慢的抖动,到后面段落中迅速的抖动,通过这一动作的层层递进与重复,更突出表现了女人们想要抓住青春,不愿其散落的愿望,从而不断推动剧情发展。

遮阳扇

遮阳扇这一动作第一次出现在第一段,以群舞包成花团锦簇的形状,然后领舞在花团中间做遮阳扇,表现出眺望期待的心情。

在一段的后半部分再次出现了遮阳扇这一动作,是群舞和独舞同时上身做遮阳扇,下半身以碎步快退的方式从七点退向三点方向,依旧表示眺望,只不过从第一次的眺望过渡到第二次的眺望时,明显感受到女人们那种无比急切期盼丈夫归来的那种心情,颇有“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的意境。

通过把表现生活化遮阳的动作结合道具重复运用到作品中,不仅不会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反而会给人一种醒目的感觉,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

作品中道具的运用分析

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之处,在于不能用精准的语言去表达,所以道具在舞蹈中就格外重要。表演者依靠道具,丰富舞蹈肢体语言,充分展现美感,将其内在灵魂展现出来,为舞蹈创意奠定良好基础。民族民间舞蹈中道具的使用大多起源于劳动人民,其道具代表着当地的民俗文化特征,也更能增加舞台实感。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可以看到舞者与道具相结合:女人们拿着扇子,不断地挥舞,很好地传达出女人对丈夫的情感,时而忧伤时而笃定,时而期盼时而失落。此时此刻,舞者手中的扇子并不是单纯的扇子,而是蕴含了对丈夫思念的载体道具,作为道具的扇子的抖动速度、伸缩幅度、上下开合,传达了舞蹈编导所要构造的意境。

道具与舞者人扇合一,动作的力度速度都恰到好处,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氛围与意境,使得观众也感受到了舞者的情绪。

最典型的半立脚尖碎步配合遮阳扇的造型以及双手从远到近划圈环抱到胸口,同时下半身配合安徽花鼓灯的基本动作拧、碾步部分。

在舞者的肢体和扇子你来我往的配合中,扇子代替女人们去传达对远方丈夫的思念,身上的动作随着情节的起伏逐渐夸大,把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完美地烘托了主题,最后所呈现的整个作品十分具有可观性。

●○舞蹈技法在民间舞教学实践创作中的运用○●

结合舞蹈构思,合理创作

舞蹈是针对实际情感进行表现的,对想要表达的情境或人物的情绪进行针对性的表达,让舞蹈演员在表演时更能抒发自己的情绪,宣泄情感。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将师生的学习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更好地赋予在舞蹈表演中。

毫无疑问,舞蹈编创是在舞蹈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传授技术和方法。教师不仅要进行教科书式的教学,还要在舞蹈教学中加入编创、加入技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触发学生与舞蹈整体的共鸣,使得舞蹈不仅具有美学观赏性,从而还能实现合理运用舞蹈技法的具体目标。

丰富舞蹈结构,增强感染力

舞蹈整体展现的过程是通过舞蹈动作将舞蹈的情感展现出来,使得整个舞蹈动作流畅清晰,更好地展现其水平。

高质量的舞蹈作品既需要丰富多样的动作和内容,同时也需要饱满的情感,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创作舞蹈故事内容讲解,促进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舞蹈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在此过程中融合舞蹈创作加入相应的舞蹈技法,注重舞蹈动作与情感更好融合。

虽然在创作的过程中使用了相应的编舞技法,但在舞蹈展示的时候却看不见技法的痕迹。教师应在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学习一些编舞技法,并灵活运用以此来保证编创的作品质量。

在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创作的基础上运用其中的逻辑性进行表达,促进实际舞蹈表现中能够将舞蹈情感整体表达出来,使得故事更具完整性,富有感染力。

●○舞蹈重复技法在民间舞教学创作中所产生的效果○●

主题设计更具和谐性

舞蹈技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舞蹈教师做好更充足的准备,让整体教学更加顺利流畅,通过舞蹈技法不断练习动作,充分了解到该动作的核心,使得该动作能够十分准确地表达出舞蹈作品想要突出的核心以及主题情感,有助于舞蹈作品编排更加合理,为编导在舞蹈创作中提供更好的灵感,使得舞蹈的艺术形式、艺术特色以及主题表达更加鲜明。

舞蹈作品的主题在整个作品中处于主导的地位,不管是对结构的安排、题材的选取,还是对舞蹈动作的运用,都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必须充分重视对舞蹈作品中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将编导的思想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出来,并与主题和人物形象完美结合,使舞蹈作品更加生动。

舞蹈艺术是在音乐的烘托下,舞者通过肢体语言、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结合内心的情感所进行的思想交流,从而共同塑造出鲜明的主题内容。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通过不断重复运用“盼”这一主题动作,来表现出花样年华的徽州女人们对在外经商的丈夫无限等待与期盼的心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通过“盼”这一主题,形成了一系列的主题动作,如舞蹈的第一段,音乐响起就能看到女人们站在原地双眉紧皱,面部紧张地眺望着前方,碎小的步伐集中在舞台的右上方,向远方眺望,表现出内心期盼着丈夫的归来。

在舞蹈作品中,不论是领舞还是群舞都通过身体向前倾,不断向远处眺望,很好地突出“盼”这一主题。

编导运用重复技法,在音乐的重复中,不断加深“盼”这一主题动作,并加深观众对作品的认识,让观众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作品中没有高超的技巧,也没有刻意的复杂展示,只是通过音乐和舞蹈动作一层一层递进、加深,深化了舞蹈作品的主题。

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

舞蹈编舞技法有助于明确舞蹈教学的核心思想。舞蹈作为表现的艺术形式是能够直接表达出编导的内心思想,舞蹈作品中的每一个动作,包括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以及空间上的变化,根据不同的节奏进行重组,都将会表现出现不同的含义,加深情感的同时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舞蹈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大多都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种情感是人们在生活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因此真的舞蹈作品,要求舞者必须准确地表达出舞蹈作品想要传达出的情感。

在舞蹈作品中,不管是普通的、简单的舞蹈动作,还是高难度技巧性的舞蹈动作,不断的重复都会带给观众层层递进的视觉冲击力,因为重复的最终目的是强调某种情感和状态的表达。

在舞蹈创作中,重复技法的运用要合理恰当,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华丽越好。没有目的的重复、没有节制的重复,反而会破坏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因此舞蹈编导要合理地运用重复技法,这样才能使编创出来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主题、清晰的层次、鲜明的人物形象。

舞蹈形象在舞蹈创作中起到了对整体的概括性,舞蹈作品充裕着舞蹈形象的情感和态度。《淮水情·兰花湾》通过不断重复“盼”这一主题动作来概括人物的形象,既符合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又符合人物情感塑造的色彩。

通过徽州女人们闻讯赶来后双手胸前抱扇同时不断抖扇,脚底不断急促地碎步前进,眼神不断地向远处眺望,把期盼丈夫归来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整个舞蹈的队形构图给观众带来的一种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在舞蹈中舞者们以扇子为情感依托,通过在一、二、三度空间高低错落的动作,结合胶州秧歌中的拧、碾、抻等基本的特征动作,配合着舞蹈队形的花样变化,更好地展现了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女人们,想要紧紧抓住光阴,不想让时光偷偷溜走的强烈愿望。

在创作过程中,编导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来引起观众内心强烈情感,通过不断重复,不断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使得该舞蹈作品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并充分地赋予了徽州女人们情感态度,突出了舞者内心情绪的变化,把整个舞蹈作品源源不断地推向高潮。

角色塑造更具立体感

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舞蹈演员表演的终极目标,因此,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好专业的基本内容,更要在完成作品的同时塑造好的人物形象。

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编导要对整个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了解,对人物形象了解得越透彻、清晰,编出来的舞蹈动作就越深入人心。

所以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塑造好人物形象,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借助合理的训练方法,规定相应的情绪,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角色代入去体会角色的年龄、性格、心理活动等细节,让学生更准确地表达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

另外,舞蹈道具运用得当,不仅可以突出主题、深化情感,还能够塑造更立体的人物形象。当舞蹈中道具和舞蹈动作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不断变速一同呈现时,可以塑造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主体内容更易传递给观众,同时也能够快速地使观众带入感情,并与其在心灵上、情感上进行沟通。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舞者闻讯赶来,眼中充满了忧伤,手拿扇子多次重复胶州秧歌里的抱扇、推扇、八字绕扇以及大量的圆场步和不同空间的旋转等动作相互配合,表达了女人们是多么期盼丈夫归来,多么想要抓住青春不愿其溜走的强烈愿望。既反映了徽州女人期待丈夫归来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徽州女人们具有群体性的特点。

●○结语○●

舞蹈创作本身就是一个重复的过程,重复已成为舞蹈编创最基本的构造方式之一。不论是平时的舞蹈排练,还是在自身舞蹈创作中,都不可忽视重复的作用。

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专业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舞蹈编创技巧进行创作,全面提升自己,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专业型人才的需求。

民族民间舞《淮水情·兰花湾》的编导通过重复动作、调度等表现方式来深化主题、强调情感、突出人物的形象,使得该舞蹈成为舞蹈编创教学中较为经典的案例。当我们能够真正合理正确地使用重复技法时,所创作的舞蹈作品将会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张舜徵,汉书艺文志通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2]库尔特·萨克斯,世界舞蹈史[M],郭明达,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3]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肖苏华,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5]曲若歌,舞蹈道具在舞蹈编创中的作用[J],艺术品鉴。2022

[6]邓雅,中职舞蹈教学实践中舞蹈创作的运用及体会[J],中国培训。2021

[7]严嘉,乐天天,新时期下编舞技法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戏剧之家。2022

[8]吴晓龙,当代舞蹈作品中的“重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9]戴粒粒,编舞技法在舞蹈创作和教学中的利与弊[J],艺术评鉴。2016

[10]李珊珊,浅谈舞蹈表演教学中“角色代入”对人物塑造的作用[J],参花(上)。2019

舞蹈教学中的艺术呼应:以《淮水情·兰花湾》为例的重复技法运用

文|历史掌故王

编辑|历史掌故王

●○前言○●

民族民间舞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保护民族民间舞的同时如何进行创新,是当下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舞蹈编导课程中合理教学、总结,认清现状,帮助学生形成民族民间舞清晰地创作思路,不仅会提升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还会为我们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

以舞蹈编导为契机,将舞蹈技法合理地运用到编舞教学中,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同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丰富课堂效果。

●○舞蹈技法“重复”的内涵○●

“重复”,意思是同样的东西再次出现,按原来的样子再次做,再一次或反复说或做。在教育教学领域,重复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的教学内容,重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记忆与理解、促进动作技能的熟练等。

重复技法的不断运用与深化,使得对于它的运用、重要意义、主要特点等方面的理解与研究探索也越来越深入,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当前,重复技法的探讨已摆脱了原样照做、原单照抄的简单性,而是在实践中注重对有意义重复或有价值重复的探索,从而避免无效的或者无意义的重复。

在舞蹈创作领域中,“重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编舞技法。舞蹈创作中的重复,作为一种互文手段,每一次重复后原本的文本都会被重读、改写、创新、深化,即将舞蹈中的动作、调度、音乐在适当的时机再次展现。

重复已经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而是一直在变化中的重复。库尔特 ·萨克斯在《世界舞蹈史》中指出:圆圈舞似乎是最古老的舞蹈形式。圆圈舞实际上象征了原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领域神性领域,那个神奇的圆圈。而圆圈本身就象征着一种周而复始的重复过程。

在舞台表演时一个动作的展现我们可以认为它是自然的表达,但当这一动作不断重复出现时,那就不再是单纯的表达,而是通过重复不断加深观众印象,增强动作力度,表达舞蹈创作者与表演者对舞蹈内涵的一种体会、表达表演者对创作者意蕴的理解,同时向观众传递舞蹈的重要内涵。

可以说,舞蹈创作者与表演者,对于重复技法的理解、把握和重视,对舞蹈创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的推动作用。

●○舞蹈技法对舞蹈编创教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

当前,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提高舞蹈的观赏性是当下需要着重考虑的。

所以在日常训练中我们需要把那些较为单一、对称的舞蹈组合改变其节奏、方向、调度等,增强其新颖性,同时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舞蹈技法不仅让舞蹈作品整体结构更清晰的同时,还能通过舞蹈动作的本身,让舞蹈创作更加简单,使其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特色。

消极影响

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以及实际的编舞创作过程中,编舞技法的使用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舞蹈教学创作。

首先,固定的编舞技使舞蹈创作者忽视舞蹈本身的创作性,使其创作的舞蹈不具创新性。其次,若在舞蹈创作中,舞蹈技法运用量过大,会使得其偏离舞蹈创作理念。

所以,我们在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要适量运用舞蹈技法,不要过分依赖舞蹈技法的运用,否则最终会导致其创作的作品没有表达出舞蹈本身的内涵以及其主题思想。

●○舞蹈重复技法在民间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金秋在《舞蹈编导学》中谈及,为了保留视觉延续性的目的,组合舞蹈语言最原始、最简单、最有效的技法就是重复,这种技法可以使得舞蹈想要表达的状态通过肢体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观众。

《舞蹈编导学》

在重复的不断加深、加强中,观众所感受到的并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强调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从而也会更加饱满感人。在民族民间舞创作中也是一样,作品中把更能够表达情绪、情感的动作通过不断地重复、变速、加大幅度,更好地突出编导想要表达的情感和状态。

例如在蒙族舞蹈编创中通过多次重复肩的动作:硬肩、碎抖肩、耸肩等,来表达蒙古族人民的精神内涵,体现了牧民们潇洒自由奔放的性格。

通过变速来展现肩部的动作,快节奏时突出了蒙古族人民潇洒豪迈的性格,慢节奏时表达蒙古族人民内敛含蓄、韧性十足的性格特征。

在编创过程中通过动作的不断重复更具有质感与力量,从而引发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增强艺术效果,加深记忆。传承至今的舞蹈艺术大多都承载着某个民族共同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与民族特色,这也是各民族生息繁衍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因为舞蹈艺术承载了一定的人类文化,才使得传承的主体不断地进行重复积累,不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并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

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本民族的群众会对舞蹈不断的重复,并进行群体重复,在这样不断的重复创作与表演的过程中,人们对舞蹈的意识也得到了不断强化。后经过不断的重复创新,和长期的积累,就形成了这个民族独特的象征符号。

●○舞蹈重复技法在民间舞《淮水情·兰花湾》创作中的运用○●

整体结构

舞蹈结构是展现作品内容、塑造舞蹈作品的艺术形象、创造舞蹈作品意境的重要手段。把一系列人物的事件、情绪等要素,分清主次先后,合理地进行安排,既符合生活的需要,也符合舞蹈题材的安排,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以情绪表达为主,通过情感的表达传递给观众编导想要传达的内容以及结构的安排,音乐与舞蹈的密切配合,使听觉和视觉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提升了舞蹈内涵,同时也提升了舞蹈氛围以及最终的呈现效果。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共分为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开端到结局的四个部分,以“眺望”为主要的动作贯穿其中,“眺望”这一动作不仅突出了风华正茂、花样年华的徽州女人们期盼丈夫归来的惆怅心情,更突出了“盼”这一舞蹈主题。

动作结构

舞蹈动作结构的设计是十分有讲究的,比如动作的幅度、力度、速度包括动作的丰富性等。舞蹈动作的结构也是整个舞蹈作品内容的表达,所以在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中动作结构是整部作品的精髓,也是把情感传达给观众引发观众共鸣的一种形式。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整体的舞蹈动作是围着舞蹈结构与舞蹈段落进行变化的。比如,第一段中舞者们会有眉头紧锁,配合脚下碎步身体向前倾眺望远方的动作,表现了对丈夫的思念,时刻期盼着丈夫归来的心情;

第二段中,舞蹈的音乐开始变得明亮,动作放大,把群舞和领舞的动作区分开来,通过不断的抖扇,表达了徽州女人们焦急等待的内心状态;

第三段中,徽州女人们得知丈夫就快要归来,心情十分激动,音乐也随之变快,通过“野鸡溜”的转圈动作和“卧鱼”等动作,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呈现,把整个舞蹈推向了高潮;

第四段为结束段,舞蹈通过领舞站立,其余群舞舞者倒地,音乐回归平静,表现女人们期待丈夫归来的心情虽落空,但仍然充满期待,回归第一段的队形,很好地表现了首尾呼应。

作品中的主题动作分析

肖苏华老师在《当代编舞理论和技法》一书中提到:“当重复发生的次数达到一定的量时就发生了质变,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特殊效果,给与观众一种状态或情感的强调。”在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通过不断重复主题动作,充分地表达了舞蹈的主要思想情感,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作品的主题动作来源于编导到当地进行民间采风时的观察和花鼓灯大师们所编排的安徽花鼓灯组合里比较突出的动作。

编导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摘出和突显,并运用现代舞的一些元素进行了融合,再进行适当的分解与重组,最终使《淮水情·兰花湾》形成了主要的舞蹈动作,如胸前报扇、缠头转、扁担式、胸前抖扇、风柳步、碎步跑场等,最后再根据舞蹈所想要表达内容、状态,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具有时代意义又不失民族风格的新舞蹈语汇。

胸前报扇

胸前报扇这一主题动作在舞蹈的不同段落重复出现,在第一段出现时是左右手胸前报扇,身体左右摆动,双脚以直线形式向前走,而到第二段再出现胸前报扇这一动作时上半身动作不变,下半身变成右脚吸住转一圈,紧接着一个跳跃的凤凰单展翅,然后紧接着一个放射性单展翅动作结束。

第二段的胸前报扇明显比第一段的胸前报扇要更夸大,通过夸大不断重复这一动作,可以表达出女人们更具急切的心情,其重复的目的是强调情感,加深剧情的牵引。

胸前抖扇

胸前抖扇这一动作出现在第一段落时是以静态的大三角造型进行抖扇,在第二次出现时是在第三段和第四段之间衔接的部分,是在群舞聚集的造型上快速进行抖扇。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胸前抖扇这一动作从最开始缓慢的抖动,到后面段落中迅速的抖动,通过这一动作的层层递进与重复,更突出表现了女人们想要抓住青春,不愿其散落的愿望,从而不断推动剧情发展。

遮阳扇

遮阳扇这一动作第一次出现在第一段,以群舞包成花团锦簇的形状,然后领舞在花团中间做遮阳扇,表现出眺望期待的心情。

在一段的后半部分再次出现了遮阳扇这一动作,是群舞和独舞同时上身做遮阳扇,下半身以碎步快退的方式从七点退向三点方向,依旧表示眺望,只不过从第一次的眺望过渡到第二次的眺望时,明显感受到女人们那种无比急切期盼丈夫归来的那种心情,颇有“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的意境。

通过把表现生活化遮阳的动作结合道具重复运用到作品中,不仅不会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反而会给人一种醒目的感觉,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

作品中道具的运用分析

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之处,在于不能用精准的语言去表达,所以道具在舞蹈中就格外重要。表演者依靠道具,丰富舞蹈肢体语言,充分展现美感,将其内在灵魂展现出来,为舞蹈创意奠定良好基础。民族民间舞蹈中道具的使用大多起源于劳动人民,其道具代表着当地的民俗文化特征,也更能增加舞台实感。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可以看到舞者与道具相结合:女人们拿着扇子,不断地挥舞,很好地传达出女人对丈夫的情感,时而忧伤时而笃定,时而期盼时而失落。此时此刻,舞者手中的扇子并不是单纯的扇子,而是蕴含了对丈夫思念的载体道具,作为道具的扇子的抖动速度、伸缩幅度、上下开合,传达了舞蹈编导所要构造的意境。

道具与舞者人扇合一,动作的力度速度都恰到好处,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氛围与意境,使得观众也感受到了舞者的情绪。

最典型的半立脚尖碎步配合遮阳扇的造型以及双手从远到近划圈环抱到胸口,同时下半身配合安徽花鼓灯的基本动作拧、碾步部分。

在舞者的肢体和扇子你来我往的配合中,扇子代替女人们去传达对远方丈夫的思念,身上的动作随着情节的起伏逐渐夸大,把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完美地烘托了主题,最后所呈现的整个作品十分具有可观性。

●○舞蹈技法在民间舞教学实践创作中的运用○●

结合舞蹈构思,合理创作

舞蹈是针对实际情感进行表现的,对想要表达的情境或人物的情绪进行针对性的表达,让舞蹈演员在表演时更能抒发自己的情绪,宣泄情感。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将师生的学习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更好地赋予在舞蹈表演中。

毫无疑问,舞蹈编创是在舞蹈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传授技术和方法。教师不仅要进行教科书式的教学,还要在舞蹈教学中加入编创、加入技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触发学生与舞蹈整体的共鸣,使得舞蹈不仅具有美学观赏性,从而还能实现合理运用舞蹈技法的具体目标。

丰富舞蹈结构,增强感染力

舞蹈整体展现的过程是通过舞蹈动作将舞蹈的情感展现出来,使得整个舞蹈动作流畅清晰,更好地展现其水平。

高质量的舞蹈作品既需要丰富多样的动作和内容,同时也需要饱满的情感,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创作舞蹈故事内容讲解,促进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舞蹈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在此过程中融合舞蹈创作加入相应的舞蹈技法,注重舞蹈动作与情感更好融合。

虽然在创作的过程中使用了相应的编舞技法,但在舞蹈展示的时候却看不见技法的痕迹。教师应在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学习一些编舞技法,并灵活运用以此来保证编创的作品质量。

在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创作的基础上运用其中的逻辑性进行表达,促进实际舞蹈表现中能够将舞蹈情感整体表达出来,使得故事更具完整性,富有感染力。

●○舞蹈重复技法在民间舞教学创作中所产生的效果○●

主题设计更具和谐性

舞蹈技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舞蹈教师做好更充足的准备,让整体教学更加顺利流畅,通过舞蹈技法不断练习动作,充分了解到该动作的核心,使得该动作能够十分准确地表达出舞蹈作品想要突出的核心以及主题情感,有助于舞蹈作品编排更加合理,为编导在舞蹈创作中提供更好的灵感,使得舞蹈的艺术形式、艺术特色以及主题表达更加鲜明。

舞蹈作品的主题在整个作品中处于主导的地位,不管是对结构的安排、题材的选取,还是对舞蹈动作的运用,都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必须充分重视对舞蹈作品中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将编导的思想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出来,并与主题和人物形象完美结合,使舞蹈作品更加生动。

舞蹈艺术是在音乐的烘托下,舞者通过肢体语言、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结合内心的情感所进行的思想交流,从而共同塑造出鲜明的主题内容。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通过不断重复运用“盼”这一主题动作,来表现出花样年华的徽州女人们对在外经商的丈夫无限等待与期盼的心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通过“盼”这一主题,形成了一系列的主题动作,如舞蹈的第一段,音乐响起就能看到女人们站在原地双眉紧皱,面部紧张地眺望着前方,碎小的步伐集中在舞台的右上方,向远方眺望,表现出内心期盼着丈夫的归来。

在舞蹈作品中,不论是领舞还是群舞都通过身体向前倾,不断向远处眺望,很好地突出“盼”这一主题。

编导运用重复技法,在音乐的重复中,不断加深“盼”这一主题动作,并加深观众对作品的认识,让观众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作品中没有高超的技巧,也没有刻意的复杂展示,只是通过音乐和舞蹈动作一层一层递进、加深,深化了舞蹈作品的主题。

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

舞蹈编舞技法有助于明确舞蹈教学的核心思想。舞蹈作为表现的艺术形式是能够直接表达出编导的内心思想,舞蹈作品中的每一个动作,包括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以及空间上的变化,根据不同的节奏进行重组,都将会表现出现不同的含义,加深情感的同时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舞蹈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大多都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种情感是人们在生活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因此真的舞蹈作品,要求舞者必须准确地表达出舞蹈作品想要传达出的情感。

在舞蹈作品中,不管是普通的、简单的舞蹈动作,还是高难度技巧性的舞蹈动作,不断的重复都会带给观众层层递进的视觉冲击力,因为重复的最终目的是强调某种情感和状态的表达。

在舞蹈创作中,重复技法的运用要合理恰当,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华丽越好。没有目的的重复、没有节制的重复,反而会破坏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因此舞蹈编导要合理地运用重复技法,这样才能使编创出来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主题、清晰的层次、鲜明的人物形象。

舞蹈形象在舞蹈创作中起到了对整体的概括性,舞蹈作品充裕着舞蹈形象的情感和态度。《淮水情·兰花湾》通过不断重复“盼”这一主题动作来概括人物的形象,既符合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又符合人物情感塑造的色彩。

通过徽州女人们闻讯赶来后双手胸前抱扇同时不断抖扇,脚底不断急促地碎步前进,眼神不断地向远处眺望,把期盼丈夫归来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整个舞蹈的队形构图给观众带来的一种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在舞蹈中舞者们以扇子为情感依托,通过在一、二、三度空间高低错落的动作,结合胶州秧歌中的拧、碾、抻等基本的特征动作,配合着舞蹈队形的花样变化,更好地展现了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女人们,想要紧紧抓住光阴,不想让时光偷偷溜走的强烈愿望。

在创作过程中,编导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来引起观众内心强烈情感,通过不断重复,不断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使得该舞蹈作品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并充分地赋予了徽州女人们情感态度,突出了舞者内心情绪的变化,把整个舞蹈作品源源不断地推向高潮。

角色塑造更具立体感

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舞蹈演员表演的终极目标,因此,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好专业的基本内容,更要在完成作品的同时塑造好的人物形象。

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编导要对整个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了解,对人物形象了解得越透彻、清晰,编出来的舞蹈动作就越深入人心。

所以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塑造好人物形象,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借助合理的训练方法,规定相应的情绪,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角色代入去体会角色的年龄、性格、心理活动等细节,让学生更准确地表达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

另外,舞蹈道具运用得当,不仅可以突出主题、深化情感,还能够塑造更立体的人物形象。当舞蹈中道具和舞蹈动作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不断变速一同呈现时,可以塑造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主体内容更易传递给观众,同时也能够快速地使观众带入感情,并与其在心灵上、情感上进行沟通。

舞蹈《淮水情·兰花湾》中舞者闻讯赶来,眼中充满了忧伤,手拿扇子多次重复胶州秧歌里的抱扇、推扇、八字绕扇以及大量的圆场步和不同空间的旋转等动作相互配合,表达了女人们是多么期盼丈夫归来,多么想要抓住青春不愿其溜走的强烈愿望。既反映了徽州女人期待丈夫归来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徽州女人们具有群体性的特点。

●○结语○●

舞蹈创作本身就是一个重复的过程,重复已成为舞蹈编创最基本的构造方式之一。不论是平时的舞蹈排练,还是在自身舞蹈创作中,都不可忽视重复的作用。

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专业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舞蹈编创技巧进行创作,全面提升自己,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专业型人才的需求。

民族民间舞《淮水情·兰花湾》的编导通过重复动作、调度等表现方式来深化主题、强调情感、突出人物的形象,使得该舞蹈成为舞蹈编创教学中较为经典的案例。当我们能够真正合理正确地使用重复技法时,所创作的舞蹈作品将会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张舜徵,汉书艺文志通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2]库尔特·萨克斯,世界舞蹈史[M],郭明达,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3]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肖苏华,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5]曲若歌,舞蹈道具在舞蹈编创中的作用[J],艺术品鉴。2022

[6]邓雅,中职舞蹈教学实践中舞蹈创作的运用及体会[J],中国培训。2021

[7]严嘉,乐天天,新时期下编舞技法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戏剧之家。2022

[8]吴晓龙,当代舞蹈作品中的“重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9]戴粒粒,编舞技法在舞蹈创作和教学中的利与弊[J],艺术评鉴。2016

[10]李珊珊,浅谈舞蹈表演教学中“角色代入”对人物塑造的作用[J],参花(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