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八字灸是什么 八字灸视频教程

八字灸是什么 八字灸视频教程

本文目录一览:

艾灸排病反应连载:艾灸排病反应及解决方案,请灸友收藏!(三)

这是艾灸排病反应第三篇,紧接上面两篇,如果您没有看过前面两篇,请您抽时间连续看完,然后接着看这篇,这样会对艾灸排病反应有深入的认识,也欢迎您的点赞和关注!

8、皮肤起红点、出红疹、发痒

现象说明

1、这是体内的寒湿及毒素通过肌表排出的表现。

2、艾灸补充正气,在气机的鼓动下,体内的寒湿等阴邪被化开,而且艾灸会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体内的垃圾和毒素也会被迅速代谢,寒湿邪、垃圾、毒素就会从皮肤毛孔中排出来,其表现方式就是起红点、出红疹、发痒。

3、症状越明显,说明体内湿气越重,脾主运化水液,这就意味着脾胃功能往往比较虚弱。

解决方案

1、不要停止艾灸,否则病邪会返回体内。建议坚持艾灸,尽快排出体表的毒素等,让皮肤不适的症状尽快消失。

2、轻微瘙痒,可以将艾灰用麻油调成糊状,均匀涂抹在患处,每次使用约10-15分钟后洗去;同时减少灸量,并加灸大椎穴、曲池穴、百虫窝穴。

3、严重过敏者必须立刻就医。

4、脾胃虚弱之人,可加灸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承山穴、丰隆穴以健脾祛湿,也可以适当吃一些山药薏米粥等补脾祛湿的食物。

注:由于个人体质不同,病症不同,具体情况还应区别对待。

9、上火

碗上的摩卡棒

现象说明

1、灸后上火,就是指艾灸后,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

2、灸后上火其实是体寒引起的。体内寒邪过盛,导致气血不畅、经络堵塞,一旦艾灸补充的阳气无法及时疏导和传输,就会表现出上火症状。

3、一般而言,3类人群最易灸后上火——上热下寒的人,下焦虚寒,阳气不足,上焦的“热”传输下不来,只能郁积在上焦,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中气虚弱的人,中气不足,气路不通,火降不来了,就会“上热”,同时肾水得不到火的温煦,就会“下寒”;气血不足的人,阴血不足,阳气相对过剩,就会向外浮散,引起上火。

4、此外,灸量过大、配穴不当、手法不当等,也会导致上火。

解决方案

1、阴虚之人,一则建议滋阴,比如吃些银耳、糯米、黑木耳等;二则建议引火下行,可以艾灸下焦及腿上的穴位(如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也可以用艾叶煮水泡脚;三则可以刮痧、拔罐等方法直接将余热泄出。

注:阴虚之人应当先艾灸中下焦,然后艾灸上焦。只有先灸通中下焦,补足中气,气路才能畅通,火才能下行,否则,火全堵在上面下不来,上火症状会更加严重。

2、阳虚之人,建议重灸关元穴(可同时艾灸中脘穴),使真元得以激发,有效祛除寒邪,等寒邪祛除后,真元就会恢复“藏而不泄”的功能,将散在外面的热量收回来,上火症状就会自行消失。

3、如果上火症状严重,难以忍受,可以暂停几天或减少灸量。

10、经期延后、经量变少、经血发黑或有褐色分泌物

现象说明

1、说明体内寒邪过重:尽管艾灸为身体培补了阳气,但寒邪仍然堵塞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就会表现出经期延后、经量变少的现象,“寒则凝”,因此排出的经血中经常有黑色血块、褐色分泌物。

2、说明处于调整期:一般艾灸的最初3个月为调整期,如果体内寒邪过重,在调整期内,寒邪尚未完全排除,就会出现正邪相争的现象,上述现象都属正常,要给身体自愈的时间。

3、说明艾灸方法有误:最常见的就是只灸腰腹不灸腿。建议女性每次都要艾灸腿部,因为人体是个圆,腰腹部是上半圆,腿是下半圆,如果不灸腿,气血只在上半圆打转,不能形成完整循环,气血不下行,就会经期延后、经量变少甚至闭经。

4、说明艾灸过量:艾灸过量就会补气太过,气有余便是火,就会伤津耗血,经期延后、经量变少乃至闭经等现象就出现了。

解决方案

1、谨慎停灸,否则原先的调理会前功尽弃。而且月经问题多数由于寒湿入体、气滞血瘀、经络堵塞等引起,也就是体内的环境或气象不好。艾灸显著改善身体的内环境,祛寒除湿、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内环境正常了,月经自然正常。所以,切忌停灸,如果实在担心,可以适当减少艾灸时间或艾灸力度。

2、酌情加灸以下穴位:足三里穴,增强脾胃的气血生化能力;然谷穴,主治月经不调,升清降浊,平衡水火;复溜穴,肾水不足,内火亢盛;涌泉穴,引血归源。

3、配合刮痧等方法:先从命门穴刮到长强穴,打通这段经络,疏通瘀堵;同时将两侧呈八字刮开,因为两边有膀胱经的穴位,这些穴位主生殖和泌尿,疏通两边的经络,有助于气血运行。

4、针对津液损耗的情况,可在艾灸前后适当补充温水,多吃山药等补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气血转化。

未续待完..........

接下来会连载几篇艾灸排病反应,总有您在艾灸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欢迎您的点赞和关注,此号是专业艾灸学习号,一起学习艾灸知识!

艾灸8句口诀,建议所有中医都记住!

来源:河南村医之家

第一个穴位,“ 肚腹三里留 ”

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足三里穴位在这个地方,人腿 的膝盖、膝盖的半月板,半月板有凹陷,凹陷下面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

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第二个穴位,“ 腰背委中求 ”

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条腿,腿 腘窝横纹线中间。腰背这个部位有什么疾病,你像腰痛。过去有句话讲:病人腰疼,大夫头疼。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腱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 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委中穴,这是第二个穴位。

委中穴

位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

主治: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适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

第三个穴位,“ 头项寻列缺 ”

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 (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列缺穴

位置: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或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 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第四个穴位,“ 面口合谷收 ”

第四个穴位,首先就指出来,嘴周围和脸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合谷穴在这个地方,人的拇指和食指 (虎口)连接部到指骨连接部,划一条竖线,中点这是合谷穴。

合谷穴

位置: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

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位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合谷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位的疗效。

第五个穴位,“ 心胸取内关 ”

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刚才讲“肚腹三里留”,腹部以上的这部分,有病找内关穴,内关在腕 内侧横纹上两指,找这个部位,这个能治什么病呢?像心脏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妇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闷也都是属于心胸疾患,要找内关穴。

内关穴

位 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

第六个穴位,“ 小腹三阴谋 ”

小腹咱刚才讲了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现在人的正面,就差这块了,小腹部位。小腹部位得了病,就要找这里面。请大家看,在这条腿的内侧,这是踝骨以上三寸,踝骨以上三寸这个穴位叫三阴交穴,“小腹三阴谋”就说凡是小腹的疾患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疗,小腹什么病呢,有的时候,小腹疼痛,男子的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的月经不调、 经量过多或者过少,还有白带等等,一些属于在小腹方面发生的病都要考用三阴交穴,这是第六个穴位。

三阴交

位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补阴除烦。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为主要保健穴。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发散。

第七个穴位。“ 坐骨刺环跳 ”

环跳穴在人的背面(臀部),在这个地方,现在坐骨指的是什么呢,并不是指西医概念上的坐骨这一个部分,而是从腰到腿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由坐骨神经引起来各种疼痛可以找这个环跳穴,上可以治到腰,下可以治到脚,所以在这里发生疼痛要考虑环跳穴。

环跳穴

位置:股骨大转子和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

主治:袪风除湿,强腰通经。适用于风湿痹痛、下肢瘫痪、药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痛感,同时向下肢发散至小腿外

第八个穴位,“ 腿疼阳陵透 ”

腿疼要针刺阳陵泉穴,阳陵泉穴在什么地方呢,大家看膝盖骨,这是人的腿的前面这个大骨头叫胫骨,后面还有一个小骨头叫腓骨。它就在这个地方 。为什么叫腿疼阳陵透,就说这个阳陵泉穴是整个腿,上至大跨、下至足跟的一个总的开关。发生疼痛了要考虑到打开这个开关,使它的气血流通。这里面有很多病,像老年人的风湿老寒腿,肌肉拉伤,静脉曲张等等,都要用阳陵泉穴来治疗。

阳陵泉穴

位置:膝外侧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清利肝胆,疏筋活络,滑利关节。适用于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或麻木、膝关节炎、胆囊炎、口苦、呕吐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

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这三个穴位已经把人的胸腹的一些疾病都包括在内,掌握这三个穴位,首先胸腹的任何疾病你先心里有根,找到这三个穴位。再看看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这个又把头部都包括了,头部的疾病这两个穴位要重点考虑。

后面腰背部“委中”,坐骨这个部分“环跳”,腿疼“阳陵泉”一个人整个的人体除了手没有包括在内以外,基本上 ,你掌握了这八个穴位,就等于人体的大部分疾病,你首先心里有了数,也就是说都有地方来治疗它。

本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分钟学会八段锦,冬天练:生发阳气、疏肝理气、防病治病

传统医学认为,八段锦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畅通经脉、灵活盘骨、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可以达到强身健体、怡养心神、益寿延年、防病治病的效果。冬天练习可以生发阳气,疏肝理气,强健脾胃,所以非常适合。

其每一动作都,能对某一局部起到应有的效能,并通过局部调节整体。既可防病健身,又能医治疾病,特别是对一些久治不愈的慢性病、亚健康人群尤其适宜。

5分钟学会八段锦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汪卫东介绍,“八段锦”老少咸宜,术式简单,不受年龄、天气和地点的限制,非常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们,每次练习只需二十分钟哦~

入门国体版演示动图,一学就会,看看吧~

起势:练功先练腿,左脚开立,与肩同宽,微微下蹲,两掌呈半圆抱于腹前;

接着调息:吸呼几次,使身心平顺。国体版每个招式复原基本是这个站桩姿势。

1、双手托天理三焦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

作用:拉长脊椎、劲肩部肌肉,还可調理气血,稳定情绪。

2、左右开弓似射雕

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两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可减轻胸闷与肩颈酸痛等症状。

3、调理脾胃须单举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如配合呼吸,则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酸过多、手脚冰冷或四肢酸痛的症狀。

4、五劳七伤向后瞧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心紧贴腿旁,然后头慢慢左顾右盼向后观望。同时配合呼吸,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缓解肩颈僵硬、落枕等症狀,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

5、摇头摆尾去心火

(实际速度3倍慢)

两足分开,相距约三个足底的长度,屈膝半蹲成骑马势。两手张开,虎口向内,扶住大腿前部。头部及上体前俯,搜索关注公众号学艾灸,然后作圆环形转腰,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转腰。

在转腰的同时,适当摆动臀部。如配合呼吸,则在转腰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去心火,避免长暗疮、暴发青春痘、流鼻血、情绪暴躁等情况的发生。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动作较复杂,可量力而为。

6、两手攀足固肾腰

(实际速度3倍慢)

直立,并足,两膝挺伸、上身前俯,以两手攀握两足趾,头略昂起。然后恢复直立姿势,同时两手握拳,并抵于腰椎两侧,上身缓缓后仰,再恢复直立姿势。重复几遍。本式采用自然呼吸。

作用:可使腹直肌以及脚内侧的经脉得以伸展,透过手的热量对肾脏进行按摩。两手如攀握不到两足趾,可不必勉强。

7、攒拳怒目增气力

两腿分开屈膝成骑马势,两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左拳向前方缓缓击出,右臂伸直,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然后收回左拳,如法击出右拳,左右交替进行。如配合呼吸,则击拳时呼气,收拳时吸气。

作用:集聚力量将体内浊气用力呼出,肩部肌肉自然跟着伸展,可增加气力。

8、背后七颠百病消

(实际速度2倍慢)

直立,并足,两掌紧贴腿侧,两膝伸直,足跟并拢提起,离地数寸,同时昂首,作全身提举势。

然后足跟轻轻着地复原,反复进行。如配合呼吸,则足跟提起时吸气,足跟着地时呼气。

作用:有提神醒脑的功能,还可缓解膀胱无力、痔疮与子宫脱垂等症状。

艾灸8句口诀,建议所有中医都记住!

来源:河南村医之家

第一个穴位,“ 肚腹三里留 ”

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足三里穴位在这个地方,人腿 的膝盖、膝盖的半月板,半月板有凹陷,凹陷下面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

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第二个穴位,“ 腰背委中求 ”

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条腿,腿 腘窝横纹线中间。腰背这个部位有什么疾病,你像腰痛。过去有句话讲:病人腰疼,大夫头疼。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腱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 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委中穴,这是第二个穴位。

委中穴

位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

主治: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适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

第三个穴位,“ 头项寻列缺 ”

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 (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列缺穴

位置: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或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 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第四个穴位,“ 面口合谷收 ”

第四个穴位,首先就指出来,嘴周围和脸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合谷穴在这个地方,人的拇指和食指 (虎口)连接部到指骨连接部,划一条竖线,中点这是合谷穴。

合谷穴

位置: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

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位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合谷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位的疗效。

第五个穴位,“ 心胸取内关 ”

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刚才讲“肚腹三里留”,腹部以上的这部分,有病找内关穴,内关在腕 内侧横纹上两指,找这个部位,这个能治什么病呢?像心脏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妇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闷也都是属于心胸疾患,要找内关穴。

内关穴

位 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

第六个穴位,“ 小腹三阴谋 ”

小腹咱刚才讲了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现在人的正面,就差这块了,小腹部位。小腹部位得了病,就要找这里面。请大家看,在这条腿的内侧,这是踝骨以上三寸,踝骨以上三寸这个穴位叫三阴交穴,“小腹三阴谋”就说凡是小腹的疾患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疗,小腹什么病呢,有的时候,小腹疼痛,男子的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的月经不调、 经量过多或者过少,还有白带等等,一些属于在小腹方面发生的病都要考用三阴交穴,这是第六个穴位。

三阴交

位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补阴除烦。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为主要保健穴。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发散。

第七个穴位。“ 坐骨刺环跳 ”

环跳穴在人的背面(臀部),在这个地方,现在坐骨指的是什么呢,并不是指西医概念上的坐骨这一个部分,而是从腰到腿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由坐骨神经引起来各种疼痛可以找这个环跳穴,上可以治到腰,下可以治到脚,所以在这里发生疼痛要考虑环跳穴。

环跳穴

位置:股骨大转子和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

主治:袪风除湿,强腰通经。适用于风湿痹痛、下肢瘫痪、药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痛感,同时向下肢发散至小腿外

第八个穴位,“ 腿疼阳陵透 ”

腿疼要针刺阳陵泉穴,阳陵泉穴在什么地方呢,大家看膝盖骨,这是人的腿的前面这个大骨头叫胫骨,后面还有一个小骨头叫腓骨。它就在这个地方 。为什么叫腿疼阳陵透,就说这个阳陵泉穴是整个腿,上至大跨、下至足跟的一个总的开关。发生疼痛了要考虑到打开这个开关,使它的气血流通。这里面有很多病,像老年人的风湿老寒腿,肌肉拉伤,静脉曲张等等,都要用阳陵泉穴来治疗。

阳陵泉穴

位置:膝外侧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清利肝胆,疏筋活络,滑利关节。适用于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或麻木、膝关节炎、胆囊炎、口苦、呕吐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

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这三个穴位已经把人的胸腹的一些疾病都包括在内,掌握这三个穴位,首先胸腹的任何疾病你先心里有根,找到这三个穴位。再看看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这个又把头部都包括了,头部的疾病这两个穴位要重点考虑。

后面腰背部“委中”,坐骨这个部分“环跳”,腿疼“阳陵泉”一个人整个的人体除了手没有包括在内以外,基本上 ,你掌握了这八个穴位,就等于人体的大部分疾病,你首先心里有了数,也就是说都有地方来治疗它。

本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艾灸八髎穴:治疗腰痛、小便不利、男科、妇科疾病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今天给大家介绍——八髎穴

八髎穴不是单指一个穴位,它是一组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所以叫八髎。

八髎穴归属膀胱经,内应泌尿生殖系统,与肾、肝、脾足三阴经及足少阳胆经督脉相同,对我们人体下半身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特别是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问题。

另外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所以对妇科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位置

在骶部,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一共八个。

艾灸临床配穴

1、腰痛、遗精

八髎、肾俞、命门、志室、关元、三阴经,可以滋肾益精,补肾助阳,强腰健脊,治疗肾虚之腰痛、遗精、阳痿等疾病。

2、小便不利

八髎、中极、膀胱俞、三焦俞、三阴经,调理下焦,通利水道,治疗小便不利。

3、大便秘结

八髎、天枢、支沟、长强,调理下焦,通利大肠,治疗大便秘结。

4、妇科疾病

八髎、肾俞、中极、归来、地机、三阴经,可以补肾调经,治疗妇科多种疾患。

八髎穴对腰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揉腰骶,促进腰部的气血通畅,对老年人的保健有非常关键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