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邛崃风水先生 邛崃风水宝地

邛崃风水先生 邛崃风水宝地

本文目录一览:

遇见,邛崃古塔

邛崃古称临邛,筑城置县已有2300多年历史,为巴蜀四大古城之一,四川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山川形胜之中,更有人文之丰厚,单是古塔及塔类建筑就有众多遗存。那些形制各异、风格多样的佛塔、风水塔、字库塔,或宏丽庄严,或雄伟高峻,或精巧雅致,如同邛崃之美。

佛 塔

佛塔又称浮屠(梵语“佛陀”的音译)、浮图、塔婆等,直到隋唐,“塔”才作为统一译名沿用至今,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的。佛教于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后,经汉化而形成汉传佛教,佛塔的样式也由覆钵式汉化为亭阁式、楼阁式,又由楼阁式塔衍生出密檐式塔。我国的佛塔按建筑材料可分为木塔、石塔、砖塔,大多会刻有建塔碑记、佛像、佛经等,其基本造型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塔基有四方形、圆形、多角形,塔身以阶梯层层向上垒筑,逐渐收拢。古塔的风格多式多样,与山川、河流一道共同形成了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邛崃现存的佛塔有五座:

石塔寺石塔

石塔寺石塔(释迦如来真身宝塔)。地处天台后山高兴村,建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历千年而屹然挺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身用红砂石砌筑,为十三层密檐式,通高约17米。石砌基台上置双层须弥座,刻有海棠曲线壸(kuen)门浮雕及牡丹、莲花、卷草纹饰。须弥座下的四隅外出漩涡形圭脚,甚为罕见。须弥座之上,建第一层塔身,每面正中辟龛门,内供佛像一尊;四方塔门之上,各刻立匾及“释迦如来,真身宝塔”等字样。其第一层塔身设宽大的四方形檐,檐下四周围设有附阶,尤其是在高大须弥座上设附阶为国内古塔所罕见,唯安徽歙县十寺塔可与之媲美。第一层塔身之上,出密檐十二层,均以石刻叠涩挑出,四角反翘,塔刹为两重覆缽刹座上置石宝珠。体现了南方建筑之风格。整个塔身外廓成“棱柱”形,挺拔而秀丽。

据传塔顶供奉有佛牙舍利。

石塔寺石塔

西塔。始建于宋徽宗宣和庚子年(1120),位于城区西郊白鹤山。南宋陆游《自山中放舟归郡城》有“山中白塔高嶙峋”之诗句;勾龙庭“浮图天际表吾州”也说明此塔曾标志着一州之胜景。现存西塔系清代道光乙巳年(1845)由邛州诗人吴江等倡议重修。塔以青砖筑成,八角形、七层,通高17.89米。塔基用红砂石垒砌,塔刹为三个覆盆连接而成,亭亭矗立于白鹤山峰顶。

西塔东面半山为川西名刹鹤林古寺。西南半山“点易洞”有高7.77米的摩岩石刻弥勒造像,结 跏跌坐,神态栩栩,是川西地区最大的弥勒佛座像。

西 塔

云居塔。《邛崃县志·山水志》()记载:“塔子坝隔河南岸偏西,山上有云居寺……始于元,胜于明。旧名广福寺,僧庙也。因白云闲闲岛屿之间,遂改今名。明州人王廷简有记。山上有呼月亭,今无亭,而有塔,始建清代中后期,名云居塔。”塔挺立于山顶,高五层,顶已被毁,别具沧桑之感,与回澜塔相对峙呼应。

云居塔

此外,与佛教相关的僧人墓塔现存两座:

灵空塔。于明代建于曾属佛教名山的天台山之上,二级四方形,红砂石质仿木结构建造,高约6.7米。两层中空,外层正面置门柱、门坎、门楣,石刻双扇雕花门,有门轴可开关。门内约一米为内层塔心室(墓室),其前壁也有雕花石门,顶上条石叠涩三层做四方形藻井,正中浮雕宝相花。上层平顶四周立石柱嵌栏板成栏杆,每面三间四柱。柱顶刻莲花,栏板上浮雕凤鸟、瑞兽等。塔身四周有浮雕。第一级塔身之上覆石制塔檐,刻瓦垅、翼角。两级形制相似。

灵空塔

海云塔。位于水口合江村,为明代灵光寺僧人墓塔。红砂石砌筑双扇石门,四周雕饰花卉图案。塔高7.4米,分为三层,四周起檐,刻有门窗及精美纹饰,屋面起垅,檐下内为斗拱,葫芦形塔刹,二层上刻“海云塔”。

云海塔

风 水 塔

风水塔也称文风塔,兴起于风水学说盛行的明代初期(公元十四世纪)。风水塔主要用于堪山理水,补地势,镇水患,引瑞气,以“地脉兴”而“人文焕”,成为一方的景观、标志和象征,彰显当地的文化与风俗。邛崃现存风水塔三座:

回澜塔

回澜塔(又名镇江塔)。《邛崃县志·山水》()记载:“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州牧袁文昭始建镇江佛塔,郡进士杨伸撰碑记。崇祯末年毁于流贼,其状未闻。清乾隆时,州牧徐时敏建而未成,仅遗塔基。同治年间,州牧胡兴倬依据塔基重新建造,半途被义,工又旋辍。光绪年间,州牧李玉宣成之,而易其名曰迴澜文风塔。”据《重修迴澜塔碑记》说:“洪武年间洪水为患,年不保岁……郡人王志雄倡建镇江塔……”今之回澜塔是清代同治六年起,由州牧胡兴倬在明代塔基上重修、到光绪八年,又由州牧李玉宣从第九层修至顶完工建成。塔座落于城东南河之畔,通高75.48米,是全国第三高砖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澜塔为十三级六边形楼阁式砖塔,坐东向西。第一层名“镇江塔”,(塔心室)供奉镇江王伍子胥;第二层名“福禄来崇”,供奉文财神范蠡;第三层名“江汉朝宗”,供奉武圣夫子关羽;第四层名“德被全川”,供奉李冰父子;第五层名“三元鼎峙”,供奉三苏父子;第六层名“科甲绵延”,供奉北宋宣和四川第一位状元冯时行;第七层名“孝友精忠”,供奉武穆岳飞;第八层塑“魁星点斗”,集祛患、致业、守成、崇贤、尚哲主题思想于一体,体现了“振一代文风,法古今完人”的宗旨。九层以上因逐渐叠迭内敛,不砌塔心柱,均为空心楼,称“五常”楼或“五伦”楼,谓仁、义、礼、智、信也。塔内沿梯道盘旋而上,开有方形小窗,采光、通风良好。登临塔顶,凭窗远眺,平畴沃野,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塔下有始建于明而清代重修的大悲庵,于古朴幽静中超然世外。

回澜塔

文笔塔(南塔)。在川南第一桥对面文笔山上。清代胡璠《重修西南双塔记》记载:“文笔塔,创自吾师杜吉安先生应枚。架石为梁,空灵西照。甫三十年而塔欹斜,作楂桠状,太守朱东江莅邛,谕璠等筹款修理。”原为石塔,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建为砖塔,高21米。塔为七级六方形楼阁式实心塔,塔身逐渐缩减,塔刹用铁柱穿接至顶,外形高拔秀挺。诗人吴江为此题联:“好去迎仙,地绕青旗五面,快来题柱,天留文笔一支。”

文笔塔

崇嘏塔。与火井镇崇嘏山上的黄崇嘏墓、山下的状元桥皆为纪念五代前蜀才女黄崇嘏而建。崇嘏塔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通高18.7米,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塔为束腰须弥座重檐五级八边形攒尖式石塔。塔身无门洞,二层以上檐角均上翘,逐级内收至顶。外壁东北面二、三、四层各有一龛,内浮雕石像。塔第四层东南西北面各浮雕一兽面辅首。塔上刻有楹联“建塔同治五,巍峨应千古”。

崇嘏塔

字 库 塔

字库塔亦称字库、惜字塔、惜字楼、焚字库,客家人又称敬字亭。通常建造在场镇街口、书院寺庙之内或道路桥梁旁边。塔龛中多供奉仓颉、文昌、孔圣等神位,并配以相应的楹联、吉祥图案等,别致精巧。字库塔始于宋代,普及于明清。古人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为世间之宝,非钱财、爵位可比,敬惜书字,福报甚大。即使写在纸上的废弃文字也不能随意乱扔、亵渎,须诚心敬意地烧掉化升。字库就是用于烧毁写有文字纸张的地方,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邛崃现存字库塔十座:

兴贤塔。其地处牟礼镇新街社区场镇,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为三层六角重楼式砖塔,通高13.5米,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身雕饰琉璃构件和素陶,有人物、花卉、几何等纹饰图案。第一层匾名“字库”,两侧楹联“贮先贤废墨,存古圣遗文”。壁上雕塑有铁拐李、吕洞宾等八仙神像;六根垂柱刻覆莲,柱础刻有福、禄、寿等图案。塔身为空心,有一卷拱形门,供焚烧字纸用。下部有一凸形龛和陶雕像,横匾为“彰善堂”,两侧联为“纪功秉正,注册满公” 。第二层匾名“仓颉殿”和“文昌宫”,楹联为“文章推作祖,情性发为花”。塔身设副阶周匝,砖雕回廊,十八根琉璃龙抱柱支撑塔檐,坊心有二十四孝浮雕。第三层匾名“兴贤塔”和“观音阁”,以六根圆形龙抱柱为支撑,坊心雕有状元回府等图案。在第一层塔身东、西两面有铭文,记载了建造原因、年代等。东面铭文:“是塔也,规模夺目,花卉周身,眠砖到顶,壮丽而坚致……”西面铭文为:“邛州夙称文薮,代有贤才,原川省名区也……以回既倒之狂澜……修建字库,名曰‘兴贤塔’,以继镇江之芳踪,而培阖郡之风水。”

兴贤塔

联升塔。在天台山镇土溪村,为清代五层六角楼阁式石结构建筑,通高11.73米,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塔身正面二至五层壁上设龛,内浮雕人物和花鸟图案。二层龛下有一方形孔与空心塔身相通;三层背面壁上也有一方形孔与空心塔身想通。塔南侧有一三楼庑殿式建筑记事碑,正面阴刻“联升塔文字库”。

联升塔

倪字库塔。为清代卧龙镇战斗村倪氏家族所建,通高11米,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塔为三层六角攒尖楼阁式砖结构建筑,底为束腰须弥座,每层正面中间置龛,一层龛上横匾为“习字延龄”;二层西南及两侧设长方形龛,正面龛上横匾为“同结善缘”;三层正面中间设长方形龛,龛上横额“字库”。三层皆有联而毁。塔檐盖饰筒瓦,外伸而角上翘。塔檐彩绘花草、几何纹等图案。

倪字库塔

温字库塔。为清代所建,位于城郊丘店子村,残高6.6米。三层六角攒尖楼阁式砖结构建筑,每层置檐弧形外伸,檐角上翘。字库正面中部均有龛,其上有扇形匾,两边为楹联,多毁损,唯余二层“惜字宫”匾和“贮圣贤心跡,留天地化功”联及三层“奎阁”匾名。

温字库塔

康槽字库塔。位于天台山镇冯坝村,为清代道光十年(1830)所建一层四角楼阁式石建筑,高2.4米。基座外壁石砌,中空而上铺石板,其上为库身,前面两侧为二立柱,左柱上书“口锡他三多”(右柱已缺失),中间为正方形门洞,其左侧石板有一龛,阴刻铭文。顶为庑殿式,面饰筒瓦,四角上翘。

康槽字库塔

田坝头字库塔。建于清嘉庆八年(1084),地处天台山镇冯坝村,一层四角楼阁式石建筑,通高1.8米。塔身中空,平面呈正方形,置于两层底座之上。庑殿式顶,饰筒瓦,角上翘,两侧镂雕纹饰。正面开方形口,两边线刻卷云纹和花卉纹饰,文字大多风化。

田坝头字库塔

杜沟字库塔。为1919年()三层六角楼阁式石结构建筑,位于道佐万福村。塔高7.5米,正面一层石柱阴刻有联:“满亭潇洒快琴棋书画襟怀;虚阁清幽观春夏秋冬景致。”中间石壁上部刻有杜姓族人修建字库碑文,下部有一凸形龛,阴刻“字库”二字,内有一雕像。西侧设内空拱形门,供存储和焚烧字纸用。二层刻联为“亭似府库富贵绵长,塔为文笔荣华久远”。中间石壁下部有一龛,阴刻“文人蔚起”,内有浮雕雕像坐于莲台之上。

杜沟字库塔

二龙山字库塔。为清代三层四角楼阁式石建筑,位于夹关镇二龙村。每层置檐,庑殿式顶,檐及四角上翘。库身置于束腰须弥座上,中空可存储和焚烧字纸。一层正面和背面开门洞,上部饰如意纹图案雀替,两边石柱楹联已残。二层正面开门洞,上部饰卷草纹雀替,两边石柱阴刻对联:“有字须放库,无文不藏中”。三层正面开门洞,上部饰浮雕卷草纹雀替,两边石柱阴刻有联:“魁飞三界,笔通九州”。

二龙山字库塔

马坪村字库塔。建于天台山镇马坪村,为明代一层四角楼阁式石建筑,高约1米。其三层底座之上为束腰须弥座,塔身置于须弥座上,中空。庑殿式顶,饰筒瓦,檐外伸,四角上翘,正面开门洞,两侧壁上开圆形花窗。

马坪村字库塔

冯坝小字库塔。该塔位于天台山镇冯坝村,为清代石质单层四方亭塔式,通高约1.8米。单檐攒尖顶,底部束腰须弥座,塔身正面开门洞,檐上刻瓦垅,葫芦形塔刹。

冯坝小字库塔

这些已融入自然山川的古塔,不但是一种人文之美,更具有其不可或缺的文化与学术价值。早在九十年代之前,邛崃古塔就多有毁损,而且更多的是人为原因,比如下坝汇川塔的拆毁,虽引起时任文化部长周扬的关注,而塔却难再。这也许是后来回澜塔欲拆而未能的一个因由吧?幸甚!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鼎尚者删除,文章未经同意请勿复制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鼎尚者)

奇人袁天罡之墓:村民发现神秘墓地,卦象显灵千年来无人敢盗墓

有这样一座古墓,墓主人既非天子,也不是什么达官显贵,但在他的墓葬周围,历代都有重兵把守,一千多年来,竟没有一个人敢前去盗墓。

传闻说,墓主人精通风水之术,他曾断言了大唐气数,也算尽过自己的命格。他的这些预言,无一不是真的。在当时,甚至有人称他为仙人,难道此人真有这么神?他的墓究竟有没有被盗?

一 初露端倪

这个被百姓吹捧的奇人,就是袁天罡。

他是大唐的国师,幼年的他孤苦贫寒,后来凭借着神乎其神的奇术,一步步走到了国师这样的位置。

他的奇术有多神呢?旧《唐书》有这样一篇记载,袁天罡精通看相之术,他曾给幼年的武则天看相,结语是5个字:

可为天下主。

可以说袁天罡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既然有奇术傍身,那总得为自己的后事考虑考虑。他曾在事业巅峰时期,预感自己将历经祸事,于是辞官回了老家。

别人都是算他人不算自己,而袁天罡的奇术是连自己一起算。他自知天命不长,于是为自己精挑细选了一处墓地。

这可是一处风水宝地啊,当时他的好友兼对手李淳风直言,他的墓一千年之内都不会被盗。

难道他的墓真的这么牛吗?千年来都没人敢觊觎?

时间很快来到1979年,西安一位村民干活的时候,遇到了怪事。他就是张宝军,那天张宝军正在地里浇水,浇着浇着,他发现前面一处空地,怎么灌水也灌不进去。

神秘洞口

这就奇了怪了,张宝军走近一看,好家伙,地里居然出现了一块洞口。这块地就是张宝军自家的,以前没怎么注意这块地,怎么突然间冒出了个洞呢?

一开始张宝军也没多想,见洞不是很大,他打算继续往里面灌水,可是灌了好一会儿,这个洞就是蓄不了水。

张宝军越灌水越觉得不对劲,这就是一个普通坑洞,怎么就灌不满呢?难道洞口底下有什么东西?

这时张宝军想起了村子里的传说,村里有一块奇墓,那是袁天罡的墓地。

难道自己误打误撞,发现了袁天罡的墓?这个洞也就是传说中的盗洞?

想到这里的张宝军很激动,这墓已经送到家门口了,岂有不下墓的理由?说干就干,当天张宝军就叫上了自己哥哥,拿了个小木条当火把,就钻进了洞口。

俩人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准备也没有,空着手就下了洞。一开始俩人还兴致勃勃,可是越往里走,竟觉得有些渗人。

传闻袁天罡墓

俩兄弟借着火光,慢慢往前走,整个洞也逐渐变得宽阔起来。这时离外界已经有一段路程,可是洞里还是空荡荡的,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

俩兄弟硬着头皮往里走,没多久,他们听到了一阵奇怪的声音,像是水流的滴答声。继续走,突然张宝军哥哥踩到了一个东西。

那个东西像一把手,拉住了张宝军哥哥的脚,张宝军顿感不妙,难道哥哥是踩到什么机关了?拿来火把一照,原来只是一滩淤泥,而之前听到的水滴声,也就是刚刚张宝军冲进来的水。

这下俩兄弟又放下心来,继续往里走。顺着洞走,很快他们就来到了墓室中央。

整个主墓室呈圆形,占地约十几平方米,中间是一块小小的冢室。墓室周围还有4个洞口,洞口直径大概在一米左右。

没想到这么快就到达了墓室中心,张宝军两兄弟那是高兴得不得了,正准备上前查看的时候,手中的火把突然熄了。

传闻袁天罡墓

这墓室在地底下,基本没什么风吹过来,火把怎么会熄呢?两兄弟来不及多想,赶紧再次点火。可不管他们点几次,火把就是点不燃。

两兄弟有些慌张,这慌乱之下,连火柴都划不燃了。两兄弟正焦头烂额呢,突然张宝军哥哥大喊了一声,说是有东西掐住了他的脖子。

这下可把张宝军吓坏了,难道是袁天罡发现有人盗墓,显灵来惩罚俩人了?又或者这是保护墓室的什么机关?

张宝军根本不敢多想,拉着哥哥就跑,直到跑出了洞口,俩兄弟才停了下来。很快这事便在村里传开了,正当俩兄弟还一阵后怕的时候,有村民说了这样一件事。

二 三处墓穴

你们发现的袁天罡墓,是假的!

村里有个老头叫老薛,得知张家兄弟探访袁天罡墓之后,他直言那个墓根本不是真的袁天罡墓。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他怎么知道这个墓是真是假?如果这个墓是假的,那真正的袁天罡墓又会在哪里呢?

见大家伙不信,老薛急眼了,直接将众人拉到那个墓边。

原来俩兄弟发现的袁天罡墓,还真是假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处墓穴其实不是深埋地底的,而是隆起在地面上的。

传闻袁天罡墓穴

整个墓穴主要由砖头砌成,在砖头外面,还覆盖了一层水泥。问题就出现在这里,袁天罡是唐朝人,而水泥是近两百年才发明出来的,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怎么可能有水泥呢?

老薛洋洋得意,可是很快他的言论便被推翻。

这个水泥是近两百年的不假,但它根本不是一开始就砌在墓上的。袁天罡的墓一直矗立在此地,许多村民下地劳作,不得不挖到墓的外层,就这样时间一长,墓被挖得越来越小。

众人觉得不合适,于是在墓地周围堆上了红砖,砌上了水泥。而张宝军发现的洞口呢,是早些年生产队挖出来的。

老薛还是不肯相信,双方闹出了矛盾,有人将此事上报了当地文物局,专家到场之后,谜底总算解开。

这真不是袁天罡的墓!

有专家查阅了资料,《灞桥区志》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袁天罡墓位于狄寨北大康村西北约500米,面积约占150平方米。

大康村袁天罡墓

大康村是另一个地方,根本不是张宝军兄弟俩发现墓室的地方。大家本以为事情已经水落石出,可是这个时候,又有消息传来,在四川阆中古城,又出现了一座袁天罡墓。

这就更加奇怪,唐朝的政治中心在西安,袁天罡埋在这里有理有据,怎么这墓却出现在了四川呢?

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袁天罡这个人,祖籍就在四川。难道袁天罡为自己物色的墓穴,不在西安在老家?

事情还真是这样的。在为自己选墓的时候,袁天罡还在朝廷任职,当时执政的是唐太宗。贞观8年,袁天罡向唐太宗提出辞呈,说是觉察到自己在朝中久待,将会引祸上身,为了避祸,他只能辞官回乡。

唐太宗虽然惋惜,但还是批准了袁天罡的请求。回到老家之后的袁天罡,为自己算了一卦,确定时日无多之后,他在邛崃一带,定下了自己的墓穴位置。

袁天罡选墓

袁天罡就葬在邛崃白鹤山,关于这一点,也有书籍作证,《邛崃县志》一书中就有记录。

邛崃的袁天罡墓,目前看起来是最真的一座。第一,白鹤山的袁天罡墓,面积宽广,占地达1600多平方米,这符合一位国师的地位。

其次,专家对该墓进行了鉴定,墓中建筑的确是唐朝所建。另外,袁天罡墓在明朝经过重建,在这里,甚至还能找到清朝皇帝为他题的匾额。

最后,此地风水好,这也是符合袁天罡的作风的。白鹤山的袁天罡墓,位于九山之中,称为“九龙捧圣”;墓地远观像是一头麒麟,前方还有一座圆形山岭,这种现象叫做“麒麟奔日”。

白鹤山袁天罡墓

可以说,这里是一处风水宝地,对于精通堪舆的袁天罡来说,作为墓地那是再合适不过。现在看来,白鹤山的墓是袁天罡真墓,这事是板上钉钉了。

可是这个时候,还有人说,袁天罡根本就没有建墓!

这种说法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在各种文献记录中,对袁天罡的事迹,那是记录得完完整整,可是袁天罡去世的日期,却没有一本史书有明确记录。

为什么没有记录呢?民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那就是:史官不敢记录!

三 神秘身份

袁天罡他是仙家的后代。

此话怎讲呢 ?唐朝有这样一位茶童,他获得了一幅画像,画像中是一名仙子,后来茶童跟仙子生有一子,这个小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不是别人,正是袁天罡。

袁天罡有仙家血统,他一去世,自然也就没有史官敢去记录。不过这些都只是民间的一些传说,并没有实际证据可以证明。

百姓之所以如此吹捧袁天罡,那也是有理有据的。

袁天罡曾写了一本书,用来推测大唐的气运,名叫《推背图》。本来这只是算唐朝气数的,可是袁天罡是谁,那是仙家的后代,算算气运对他来说,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于是袁天罡大手一挥,直接推算到了2000年之后。离奇的是,书中所记录的一些大事件,在后世几乎都有应验。

推背图

不过这本书也饱受争议,有说法是袁天罡个还没那么大本事,这本书是后来人不断增补上去的。

增补不增补我们不知道,但是有记录记载,袁天罡的本事还真是大。

早年袁天罡还在市井中,四处为了看相,渐渐地他的名声大了起来。后来武家找到了他,让袁天罡为还没出生的小孩算上一卦,袁天罡几乎没有思考,直接说出了一番震惊武家人的话。

袁天罡断言,武家未出生的孩子如果是女孩,那么将来一定是这天下的共主。

此话一出,直接把武家人吓得不行。至于结果如何,孩子当上天下共主没有,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后来,袁天罡因为身怀奇术,遭到了朝廷重用,甚至当上了国师。据旧《唐书》记载,袁天罡一生为人看相无数,没有一个是预测错的。

推背图

后来武则天称帝,找到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人,为自己寻找一处风水宝地作为皇陵。李淳风快马加鞭,足足跑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定下了一处龙穴吉壤。他在此地小山坡上,埋下了一枚小铜币作为标记。

等女帝派人前去查看的时候,发现钱币中间小孔上赫然插了一根钗子。放钗的不是别人,正是袁天罡。原来他也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并断言此处作为皇陵,千百年来将无人可动摇分毫。

这块地方,也就成为了后世的乾陵。乾陵作为皇家陵墓,自然会被很多人惦记上。千百年来,光顾梁山寻找乾陵的盗墓者数不胜数,最夸张的是,曾经有人率40万大军,日夜不停地挖掘,连乾陵的影子也没见着一个。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还对梁山进行了轰炸扫射,唐陵中其他陵墓几乎被移为了平地,只有乾陵,丝毫不受影响。从这些可以看出,袁天罡寻找的风水宝地到底有多靠谱。

袁天罡为别人选墓在行,为自己选也同样在行。袁天罡的墓和好友李淳风的墓相隔不远,几千年来,李淳风的墓早就遭到了破坏,墓中宝物几乎被洗劫一空,只有袁天罡的墓,没有盗墓贼敢动。

这倒不是因为袁天罡显灵,庇佑着那块墓地,真实原因大概跟墓地的选址有关。袁天罡的墓建造在一处风水宝地,那块地方不仅气相好,还处于军营驻扎地。所以常年都有重兵把守,这或许就是在一千多年来,无人冒犯的原因。

说到这里,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袁天罡墓,还一直没有确切的说法。目前来看,最有可能的就是白鹤山上的袁天罡墓。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古墓爱好者都会失望,因为当时专家发现这个墓穴时,勘探过地形,此地很难挖掘,一方面也为了保护墓中文物,所以专家们并没有对此墓进行发掘,而是原地保护了起来,以供后人瞻仰。

巴蜀四大古城之一,被誉为天府南来第一州,游客稀少无需门票

来四川旅游,大家会想到的就是成都、九寨沟这样著名的城市,这里自古就是战略要地,千年的巴蜀文化辉煌灿烂。说起四川第一座古城,大家知道在哪么?不是在成都这样的大城市里,藏在距离成都仅1小时车程的邛崃。邛崃二字可能还有不少网友不知道怎么读,它隶属四川省成都市,自古为“天府南来第一州”,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川滇、川藏公路要塞,距成都市区75公里。

临邛古城,便是位于邛崃市区,它是巴蜀四大古城之一,古南方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的第一城,四川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素有“临邛自古称繁庶,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美誉。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的第一重镇,蜀地通滇、藏的要津,自古就有“酒里”、“茶乡”、“陶都”、“绸城”之美誉。到如今古城仍保留完好,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千年的文化积累,老酒坊、秀坊等这些在城市里不多见的商铺在古城里还可以看到。走进这里,就感觉时光都慢了下来。

中国古代有许多才女,而四川临邛的卓文君不得不提。她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被千古传颂,有人这样评价她:“聪慧如卓文君,才情如卓文君,智勇如卓文君,她总是善于把手里的每一张坏牌打好。 她是一个完美的女神,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 因为她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中,与其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勇往前行。”作为卓文君的故乡,在临邛古城里还有文君故里留存,文君在邛崃的影响至深,街有文君街,井有文君井,竹有文君竹,江有文井江……如此等等。陆游赞尝过文君井,郭沫若也赞尝过文君井,连湖北黄碧野的长篇小说,抗日时期也在文君井完成的。可见井秀水美润育过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杨超题写“文君故里”四字,张爱萍题写“风流传千古”五字,马识途题写“秦汉遗风”四字。在邛崃,琴棋书画诗酒花都包含了文君的身影。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临邛和成都一样城址未变,结构依然,成为成都平原风水古城的范本。更加难得的是古城里至今仍保留了生活气息,就我相隔5年去了两次,能感觉到几乎没有变化,街上的人仍然是不紧不慢的,走在大北街的青石马路上,慢悠悠的吃一碗邛崃人最爱的奶汤面,开启一天美好生活。

大北街曾是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入城的必经之道,店铺林立,商贾云集,酒肆、茶馆众多,到清代已经成为宽约3米的大街,人称“正北街”,又叫“大北街”,与临近的“小北街”相得益彰。沿街建筑为典型的明清时期川西民居风格。上宅下店的房屋架构,古朴典雅的青瓦黛墙,原汁原味的木格门窗,鳞次栉比。

古城墙是近几年在原址重建的,外墙由红砂石砌筑,古朴端庄,再现了巴蜀第一古城的风采。从城门进去便是古城最核心的步行街大北街了。

悠久的历史,重要的战略地位,也难怪清代诗人吴江这样称赞古临邛:“风月无边,长安北望三千里;江山如画,天府南来第一州”。

巴蜀四大古城之一,被誉为天府南来第一州,茶马古道第一镇,低调位于四川成都边上,无需门票却游客稀少,来过的都说太舒服!

偷得浮生半日闲——这个周末,不如来仙境南宝山度个假

“风月无边,长安北望三千里;江山如画,天府南来第一州”诗中赞誉的地方即是文君故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邛崃,这里历来是文人墨客驻足之地。而如今位于邛崃境内的南宝山旅游景区,除了其丰富的人文、自然风景之外,还有厚重的红色文化积淀。

南宝山北依芦山南连天台,峰峦叠嶂,连绵不绝。山并不高,却岩漕相间,溪流众多,悬崖陡壁,峻峭美观。林密竹茂,山青水绿,空气清新,气温适宜。确实是夏日骑游徒步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只是景区尚未完全开发,因而相对籍籍无名。

南宝山,位于成都市邛崃市南宝山镇境内,幅员面积91.23平方公里,海拔高度700-2025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其中天然林占60%。有大小溪十三条,主要有三河一溪六条沟,地形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是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

有宝珠山大峡谷(全长15公里)、将军庙溶洞群、将军庙森林公园、九顶山(古时称为蒙山,因和蒙顶山一-脉相连)、盐井温泉、玉林山、弥陀寺(建于1413年)和万佛顶天然漏斗、城门楼-燕子洞溶洞群、援通桥(铁索桥长;120米、高90米)以及“5.12”地震后新建木梯、直台羌寨和金花茶园等旅游资源。

这里有撩动心弦的绿意,嫩得出水的新芽,鲜美难得的野菜;这里有100万年前的古老植物鼻祖珙桐、银杏、桫椤,成片成林的鲜绿动人……仙境南宝山如画卷般打开,在森林树屋里发发呆,感受与世无争的恬静绿意,宽心惬意莫过于此!

木梯羌寨位于成都市邛崃市南宝乡境内,海拔一千四百多米,主体山峰海拔1800米以上,邛崃南宝山是目前成都市境内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包括木梯村、金花村、直台村等几个羌族村寨,均是由512汶川地震后汶川、青川地区的受灾群众异地安置于此,在南宝山永久居住下去。

南宝山还有最具中国心的红色印记,那就是红军纪念馆。1935年11月至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途径邛崃,并在邛崃地区扩军、备战、筹粮,响亮提出了“抗日反蒋”的口号,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邛崃高兴村领导组建了石塔区苏维埃政府。在这难忘的峥嵘岁月里,红军和邛崃人民,并肩作战,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

走入南宝山,若你是喜欢历史文化的人文景一定不要错过景区里的“文君楼”“爱情长廊”“望夫台”“中华第一吻”,在这些地方可以追溯历史,感受昔日古代这一对蜀中千古佳话情侣的爱情故事,从儿女私情的侧面去解读历史。

在南宝山至今流传着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在邛崃火井镇任县令期间的传奇故事.....游道步行深入,在红豆杉林与河流环绕交汇处,盘膝着一只“千年大乌龟”,说袁天罡死在邛崃火井当县令的任期上,葬在南宝山,下葬时墓穴里爬出一只灵龟,后人称袁天罡是龙龟赑屃的化身,每逢盛世来到人间,这只天罡灵龟也是因此而打造,象征长寿健康,平解善良。里面更有天罡转运洞,天罡墓穴等景点。南宝山的所有水沟湖泊都有乌龟,而这长寿神龟是至今为止的亚洲第一大神龟雕像。其身上可以同时容纳下200人。因南宝山的独特地理环境,其代表健康长寿的乌龟也就非常多。相信游客们来到此地,必定会摸一摸神龟,祈祷健康。

走着走着,忽听水声轰鸣,转过山谷,百米高的南宝山大瀑布从天而降,水珠飞溅,仿似珠帘般。让人感觉到山间林木散发出清新气息,滴水岩是一个巨大的石壁.上面的青苔渗出山泉,滴答洒落,站在瀑布下,风夹带着水雾迎面飘来,烦热立刻消失。

茶园,蓝莓园,猕猴桃园,李子树等

丰富多彩的羌族原生态文艺节目和文化展示

羌族莎朗、羌绣制作、羊皮鼓制作、羌笛等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活态展示,同时还有羌绣与文创产品展出。

新鲜生态的产品供免费品鉴

作为成都周边最后一个秘境,南宝山保留了大量原生态的自然美景,这里景美人少,各个年龄段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避暑方式。

夜幕降临时,住进山间的木屋,看天上星光斑斓,耳畔夏虫鸣叫,难得清净。带着孩子在丛林中探险,亲朋好友在山涧处聚一波麻将,尽享欢乐时光。

偷得浮生半日闲,来到南宝山,静时卧听虫鸣叫,动时嬉水不得闲,在闲暇之余在南宝山休闲度假,静养身心,的确是忙碌中都市人的不二之选。

世界环境日 | 邛崃,一座会呼吸的绿色之城

世界环境日

2023.06.05

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也是中国第9个环境日,今年六五环境日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旨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宣传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伟大实践。

邛崃,自古便有“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称,境内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向西而行,逐级而上。

丰富的地貌,形成了邛崃青山连绵,河流纵横,百景同框的自然之美;海拔的跨度成就了物种的丰富,展示着自然的多样性之美。

#1

生态宜居,绿色邛崃

QiongLai

处于龙门山南端延伸山系的邛崃,位于川藏公路“十字路口”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本底。

望山亲水,宜居之城。邛崃山水共生、绿水绕城的美景,是最难以抵挡的魅力。

天台山、南宝山、白鹤山、五面山、花楸山……南河、斜江河、蒲江河、玉溪河……如数家珍的山山水水,让邛崃汇聚了丛山精华和三江灵气,这是一座可以深呼吸的绿色城市。

邛崃市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城市、2022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等荣誉。

在今年中国气象局公布的2022年气候生态品牌创建示范活动评审结果,邛崃市又荣获“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称号。

邛崃年平均气温16.8℃,年适宜温度日数为163.1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体感舒适以上月份长达10个月。

大气自净能力较强,近两年优良率超过85%;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022立方米,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8.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71平方米……

#2

生物多样,和谐共生

QiongLai

在第七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角—中国日”上,成都等6个城市荣获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

邛崃市是成都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造就和传递着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愿景。

邛崃丰富的地形地貌,境内水流纵横、山峦叠翠,极具生物多样性。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伞花木种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等动植物就栖息在邛崃。

近日,邛崃天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登上《中国环境报》。在距离成都市区110公里的天台山,有20多种萤火虫聚集生活,数量和品种均居全国前列。

每到萤火虫的活跃期,以三叶虫萤为代表的20多种萤火虫聚集生活在此,见证着邛崃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体和茂密的森林。

近年来“林长制”的牵引,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宣传,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的建立,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等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邛崃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列入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分会场,引导人们重温生态发展之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邛崃,万物生长,各美其美。

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项目规划效果图

#3

环境保护,持续发展

QiongLai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邛崃始终坚持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依托着“六山环抱、九水相拥”的自然资源,邛崃努力构建“城区绿心、城边绿带、城郊森林”城乡一体化绿色生态网络,为成都平原筑牢生态屏障。

邛崃市多年来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坚持全方位、全区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巴山蜀水间,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一幅幅绿色画卷正在邛崃徐徐铺开。

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全省首条全封闭式自行车高速,有机嵌入生态观光、体育运动、文化创意、休闲消费等功能,串联衔接大地景观、特色小镇、川西林盘、田园综合体等景观景点,形成串点连线成网的绿色慢行交通体系和全域旅游的毛细血管,打造功能叠加、场景多元的生态“绿脉”。

生态本底愈加厚实,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绿色可持续发展,这是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邛崃新风景。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南河之滨的飞鸟风姿

天台山上的流萤记忆

平乐古镇的茫茫竹海

花楸夹关的悠悠茶山

……

邛崃,这座会呼吸的城市

以“只此青绿”的底色

向世界展示着

非凡的大美之姿

来源 | 邛崃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