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形容水多的字女孩取名 形容水多的字 起名

形容水多的字女孩取名 形容水多的字 起名

本文目录一览:

属性为水的字都有哪些?

趣味组字,水的生僻字又来啦!

这些生僻字含“水”量十足

你知道它们的读音吗?

童年的回忆

飞机大战之生僻字版

请查收...

[jiē]

〔湝湝〕形容水流动

如“淮水湝湝”

[shí]

水清见底的样子

如“湜湜其沚”

[xián]

口水

如“垂涎三尺”“涎皮赖脸”

[ruì]

河流汇合或弯曲的地方

[hàng]

形容水面辽阔

沆瀣,夜间的水汽

如“沆瀣一气”

后来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xiè]

由稠变稀

如“粥澥了”“浆糊澥了”

〔渤澥〕,渤海的古称

轮到你啦!

学了这么多含“水”的生僻字

下面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

评论区留下“沝”的正确读音

下一期我们将推出

与水有关

与地名、河名有关的

生僻字

你知道几个呢?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责编丨罗景月 王瑜(见习)

动图丨王瑜(见习)

设计丨陈帅

校对丨杨思萌(实习)

水(一篇单字散文)

—— 此文节选自贫道散文集《人生,我只是路过》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态水覆盖的星球。而且地球上70%的表面由海洋覆盖,甚至于人体的70%也是由水分所构成的。所以说,水乃生命之源,万物之本。一切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正是因为水对于“天、地、人”三位一体有如此大的影响。古今中外,都有对水的精辟论述,从而逐渐形成了水的“人生哲学”。

一九九三年十月份,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在沙洋县郭店村,对“郭店一号楚墓”进行抢救性的清理发掘时,就发现了《太一生水》这份古老的文献。该文献指出:“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太一生水,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意思是说“太一”是指宇宙万物生成的本源,“太一”先生成水,水反过来反辅“太一”,而后生成天地、神明、阴阳、四时,太一和水先于天地而存在,强调了水在万物中的重要作用。文献上又说:“太一藏於水,行於时。太一生水,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由此可见《太一生水》这部文献是从哲学的角度把水推上了世界的创造者高度。是水辅佐了“太一”创生了天地神明。而这篇文章也折射出几千年前中国祖先对宇宙自然生成的思考、探索与智慧。

儒家的开山鼻祖孔子在《论语·雍也篇》有对水的论述,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在此指出长寿的秘诀必须建立在高尚的道德基础上,必须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

而在荀子的著作《荀子·宥坐》也记载有孔子对水的精辟论述。原文为: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孔子认为,“水”具备了九方面的特质,和君子很像,这些特质包括:德、义、道、勇、法、正、察、善化以及志!

然而,对“水”做出最为精辟论述、影响力也最为广泛的还是要数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其中的“上善若水”说最为有名。很多大户人家,似懂非懂的也在家里最显著的位置摆上一块“上善若水”的匾额,或者是字画。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这四个字的含义呢?就算懂了其中的含义以后,又有多少人能懂得水的哲学境界呢?

人若能为水,则可与道同行!

老子在《道德经》中用很多语言来阐述了水的“善”、“柔”、“处下”、“不争” 、“无为”等道理,丰富了他的水哲学。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此,老子把水看作是世间万物崇高的“至善者” !

讲到水“柔”的哲学,那就更多了。如《道德经·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善于“处下”,也是水的优点。《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之所以能让百川峡谷所归附,是因为它能屈于百谷之下,并游走其间,才能引其归附。

关于水的“不争”,最后才能保持周全。《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要是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天下就没有什么能和它争的了。古时候所说的“委屈才能得以周全”这样的话,哪里是虚饰的话呢?只有像这样的周全才能归一于道啊!所以,在大功告成以后,悟道者都会选择功成身退:例如“范蠡与西施泛舟于西湖之上;张良从帝者师逐渐退居为帝者宾”,这样才得以保周全。

在老子看来,“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认知与探索的。

然而,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品质。“道”,无处不在;“水”,乃无所不往。水,看似无为,却能无孔不入;看似柔弱,却能驾驭刚强;看似谦卑,却能得以周全;看似不争,却无物能与之争。我们越是深究水的品质,就越会发觉“水”几乎能涵盖“道”的所有特性。而《太一生水》的解读文中也有言:“太一者,道之别名也。水者,太一之形像也。”太一,是道的别名,而水,则是太一的形象,也就是“道”的形象是也。所以,水即是道,道即是水!水,真的是不一般!

在西方的“水哲学”中,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从而形成了西方认识世界的“四元素说(土、气、水、火)”。这是古希腊关于世界的物质组成的学说。

其实,世界上的四大宗教都有对“水的哲学”进行论述。我国古代道教有“阴阳五行”的哲学:“金、木、水、火、土”;佛教主张世界万物与人之身体皆由地、水、火、风之四大元素和合而成;在教中有受洗仪式,洗礼有点水礼和浸礼两种;而在伊斯兰教的唯一经典《古兰经》中水被提及一共有80多处,可见伊斯兰教对水的重视程度。

人水合一,与道同体

如果按照水的形态来分析,那么水,是最善变的物质。水常见的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水却不止只有三态,还有:超临界流体、超固体、超流体、费米子凝聚态、等离子态等形态。

它可以变成雨,滋养万物,给大地穿上一件绿色的连衣裙,像少女般翩翩起舞,使其生机盎然;它可以变成雪,白雪皑皑,给大地披上一层白色的棉被,忙碌了一整年,大地母亲也应该休息一下了;它又可以变成冰,冰山难移,就像我们的空调一样为这个世界调节气温,让我们在比较舒适的条件下生存;它又可以变成露,晶莹剔透,在夏日的夜里给大地上的生物带来一丝丝清凉;它还可以变成霜、冰雹、雾等形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动静不离其源。它一样还是水,只不过天气发生了变化,才让它们拥有千变万化的能力。

我欣赏水的坚持。宋代学者罗大经所著《鹤林玉露》中有言:“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而西方学者黎里也有名言曰:“如柔软的雨水可以滴穿坚硬的大理石。”正是因为“水”有着坚持不懈的这种顽强精神,才能以柔弱的身躯去滴穿大理石。这种精神也跟植物种子一样,不管压在它们身上的石头有多大,待到春天来临时,一样会慢慢发芽。

我欣赏水的纯洁。水的纯洁,就像人生在襁褓时期那种天真烂漫,纯真无暇!汉语中有很多成语形容水的纯洁,例如:冰清玉洁、一泓清水、清洌可鉴、清澈见底、青山绿水等等。更有很多人把水比喻成自己的真心,如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的诗中有言:“一片冰心在玉壶”;现代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文章《我的老师》:“心清如水”!

我欣赏水的积累。在《荀子·劝学篇》有言:“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而在汉代哲学家王充的《论衡·状留篇》也有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甚至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中更是有言:“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他们每句名言都是在赞扬水的积累。如果水没有积累,不可能为江、为海,也不可能让水结成冰。

我欣赏水的长度。很多人毕生的信念,都是在追求人生的高度,如我要在多少年做到多高的位置,要当多大的官,或者要征服某某名山,甚至是珠穆朗玛峰!但很少看到有人追求人生的长度,难道跑马拉松会比登上珠穆朗玛峰更落后?更可悲?难道知识和思想的长久性会比金钱和官位的不可持续性更差?如果追求不了人生高度,那就去追求人生长度,一样是成功的人生,一样不枉此生。

我还欣赏水的公平公正。汉代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水部》有言:“水,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凡水之属皆从水。式轨切。”其中的“准也”,指水是准确的代表。准,平也。准确将使端正和公平。也就是说:“天下没有什么事物能够平于水”,所谓的水平面,就是这个道理。在《荀子·成相篇》也有言:“水至平,端不倾,心术如此象圣人”之句。足可见“公平、水准、水平”,这些都可以表示水的本质价值所在。人如何才能达到此种高度?这就要学习“水的哲学”!

网络上有一段很优美的句子:“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悟道的人通天意,故不急;厚道的人重谦和,故不燥;重义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浓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独;宁静的人行深远,故不折;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痴;知足的人常快乐,故不老。”这说的不就是水吗?不争不斗、不急不燥、不孤不独、不折不痴!

水, 积少成多是一种坚持;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小桥流水是一种惬意;涓涓细流是一种静谧;川流不息是一种韧性;形态百变是一种本领;随物赋形是一种能耐;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实力;海纳百川是一种胸怀;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垢是一种责任;滋润万物是一种大爱无疆;滋养大地是一种无私奉献。所以呀,人如果能做到这些,也就跟水差不了多少了,更是接近于“道”!

故欲为善者,学水;悟道者,学水;修德者,学水;养生者,亦要学水;净化心灵者,更要学水。水,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也不会因为空间的变化而逝去。就算被火烧,也就变成蒸汽而已,并不会消失。所以,谁能打死水?谁能奈何得了水?谁又能离得了水?谁又能不依赖水?

因此,上善若水,人若能为水,则“人水合一,与道同体”,即可达“一江春水向东流”,甚至可享“江河万古流”!

作者简介:

陈永佳,男,广东揭西人,党员。战国策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人。独立学者、网易音乐人、文学爱好者。曾多次获得论文、散文、诗歌等奖项。

带水字的偏旁的字有什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