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100年出生的人 100年出生的今年多大了

100年出生的人 100年出生的今年多大了

本文目录一览:

12个月出生排行榜,对照一下,你是几月生?

郝治平:至今健在的大将夫人,今年正好一百岁,八个子女皆是栋梁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至今仍然健在的开国大将夫人郝治平,于1922年出生,她今年刚好一百岁。

郝治平和丈夫罗瑞卿携手走过那么多年,在革命的峥嵘岁月里闪闪发光,他们抚养了八个子女。

优良的家风代代相传,他们的八个子女无疑是优秀的,在各行各业里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识相恋,峥嵘岁月

1940年,郝治平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和思想觉悟高,多次前往党校继续学习。

在此之前,郝治平虽然和罗瑞卿只有过几面之缘,但是她已经被罗瑞卿的魅力所吸引,只不过她没有勇气去表白。

有缘之人千里来相会,担任抗大副校长的罗瑞卿也正好要经常离开,去往党校给优秀的学生上课,意想不到地是和给他留下很深印象的郝治平又见面了。

在党校,郝治平有更多的机会和罗瑞卿接触了,罗瑞卿讲课十分幽默风趣,她坐在台下聚精会神地听着,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记录下来,课下找罗瑞卿请教。

罗瑞卿为人谦逊有礼,从不摆出长者的架子,面对郝治平提出的一大堆问题,他总是细心地讲解。

如果郝治平一遍听不懂也没有关系,罗瑞卿会用具体的例子帮助她理解透彻,从来都不会表现出不耐烦。

两个人时常一起探讨国家大事,个人的理想抱负,走在小道上,亦或是静静地坐在湖边。

两人这样的交流之后,发现是志同道合之人,早在之前罗瑞卿对于这小姑娘就比较欣赏。

那时候,郝治平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是知识分子,所以组织想要培养她,安排她来到了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郝治平知道后十分开心,她觉得巾帼不让须眉,即便是女子也能够为自己的国家出一份里。

来到抗大,郝治平认真学习,武装自己的头脑,初次注意到罗瑞卿是在演讲会上。

罗瑞卿是抗大的副校长,也是光荣的八路军战士,郝治平听说过罗瑞卿的事迹,但是没有见过本人。

当看到罗瑞卿神采奕奕地走上演讲台,慷慨激昂地教育学生们,台下的郝治平感觉到热血沸腾,她相信一定会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在郝治平的眼里,罗瑞卿就是英雄,她打心眼里佩服他,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样子,忍不住动了心。

平日里,罗瑞卿也会关心学生们的身心情况,告诉大家有什么需要的尽管提,还时常开个玩笑调节一下学生的情绪。

抗战形势严峻,没多久,抗大需要转移,考虑迁移路途艰辛,还会受到敌人的威胁,为了保证女同志的安全,建议女同志先留下。

郝治平知道后,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她不想躲在后方,而是要上前线,她和同学一起去找校领导。

可是,来到副校长办公室,郝治平进去一看罗瑞卿刚好有事没在,她们只好把署名的字条放到了办公桌上。

罗瑞卿回来后,看到桌子上的字条,理解女学生想要抗战的决心,对于郝治平这个名字也有了最初的印象。

郝治平跟着部队在一个村子暂做休整,她来到河边散步,正好碰到了迎面走来的罗瑞卿。

郝治平立马行了一个军礼,罗瑞卿笑了笑问:“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坚定地跟着部队转移?”

郝治平大声回答:“我叫郝治平。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没机会上前线。”为了不打扰到罗瑞卿思考事情,她便先行回去休息了。

罗瑞卿望着这位女同学远去的背影,觉得她日后一定会成长成一位合格的女战士。

学生和副校长的距离太过遥远,连郝治平都没想到他们如今在党校会有这么多的交集。

罗瑞卿在接触郝治平中,对她越来越欣赏,便给郝治平写了一封匿名情书,表明自己的心意。

郝治平看到有人要邀请自己去湖边见面,有重要的话要对她说,她反应了一会儿,才知道这是要被表白了。

罗瑞卿在湖边焦急地等待着,看到郝治平出现,心里悬着的一颗大石头也落地了,他很真诚地讲起了自己的过往,并没有隐瞒什么。

罗瑞卿说:“我有过一任妻子,还有一个儿子,我和她没有共同的话题,我追求革命理想,她并不支持。”

“治平同志,我很欣赏你,你愿意和我交往吗?”

郝治平本来就喜欢罗瑞卿,点点头,说:“我愿意。”

1941年,郝治平如愿以偿地嫁给了罗瑞卿,婚礼虽然简单,但是周围的同志都送上了满满的祝福。

郝治平和罗瑞卿相视一笑,在战争年代,能够找到互通心意的彼此,已经是很大的幸事了。

坚持抗日,踏上征途

郝治平幸运的是出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她拥有了上学的机会,不顾家人的阻拦,坚定地踏上了革命的征途,也收获到自己的爱情。

1922年,郝治平出生在河南临漳县,她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乡绅,家庭条件良好。

父母都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思想比较开明,长女郝治平的出生,自然也是一件喜事。

小时候,郝治平就被送到了学堂读书,她喜欢读书,成绩也很优异,年纪轻轻就考上了开封明伦中学。

郝治平要去外地读书了,她从小到大还没出过远门,突然要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她有些不舍,但还是咬咬牙,来到了开封。

当时,郝治平是她家乡第一个到开封上学的,她很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郝治平知道后十分痛恨日本人,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她决定也去参加抗日。

郝治平一次留意到学校的布告栏张贴了抗日革命大学要招生了,她和好几个姐妹商量着一起去。

但是,事情被家中知晓后,父母劝她:“外面这么危险,还是安心在学校读书吧。”

郝治平觉得身为中华儿女都应该保家卫国,不顾父母的阻拦,来到山西运城看到抗日革命大学,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郝治平和姐妹们商量一番,打算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1938年,她来到陕西公学读书,期间加入中国。

组织发现郝治平是个人才,便把她安排到抗大。郝治平从抗大到党校,收获了自己的爱情,革命思想也有了进步。

顾及部队,托付老乡

郝治平和罗瑞卿婚后生活十分幸福,不久后就收获了爱情的结晶,他们的大女儿罗峪田出生于1942年,小娃娃刚出生就赶上了日军突袭太行山。

我军得知敌人派了大量的部队要来太行山扫荡,便迅速开始转移阵地。

郝治平顾不得自己虚弱的身子,赶忙抱起刚出生的女儿放到篮筐里,跟着部队进行转移。

那时候是大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又是晚上快速行军,罗瑞卿骑马在前面指挥着部队,顾不得走在后方的妻女。

罗瑞卿担心冻着年幼的孩子,便解开马上的一块油布,交代郝治平盖在篮筐上面。

突然一个炮弹袭来,队伍迅速进行掩蔽,郝治平抱着篮筐躲在了一块大石头后面,附近又一个炸弹爆炸,郝治平短暂地失去了一会意识,睁开眼睛一看篮筐被土盖住了。

郝治平急忙把孩子救出来,看到孩子的脸发紫了,急得掉眼泪,好在拍打了一会儿,孩子的呼吸缓过来了,她抹了一把眼泪。

队伍又要上路了,郝治平只好边给孩子喂奶,边行军赶路。队伍一路上都有敌人在追,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只好托付给当地的一个老乡。

郝治平眼眶含泪地亲亲女儿稚嫩的脸庞,拜托老乡一定要好好照顾好她,接着狠心转身回到了队伍中。

抗日战争胜利后,郝治平和罗瑞卿才再次见到了女儿。解放战争爆发后,罗瑞卿又在前线作战,郝治平也坚定地跟着部队。

相濡以沫,皆是栋梁

新中国成立后,罗瑞卿担任公安部部长。每年国庆,是罗瑞卿最忙的时候,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机会陪着家人。

郝治平有时候忍不住打趣罗瑞卿不陪着妻儿,但是她看到站在城楼上,又觉得无比骄傲。

郝治平也有自己的工作,她是我国首批女警之一,除了工作,她就是罗瑞卿的贤内助,是孩子们敬爱的母亲。

1955年新中国举行首次授衔仪式,罗瑞卿战功卓著,是我国十大开国大将之一。

郝治平和罗瑞卿携手共度了三十七年,抚养了八个孩子,优秀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都已成才,在各个领域为新中国的建设做贡献。

长子虽然不是郝治平所生,但是像亲生儿子一样疼他,耐心教导他。

知道自己是罗家长子,身上的责任重大,要给弟弟妹妹做表率,把父亲看做学习的榜样,发奋读书,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学习的是原子能方面的知识,积极支持国家的国防建设。

学有所成后,被分配到核试验基地进行工作,他脚踏实地,不怕吃苦,也没有因为父亲的身份就要搞特殊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次子罗宇的公开信息很少,他进入部队,因为表现优异,被授予大校军衔。

小儿子罗原大学毕业后,选择从商,经营一家公司,已经上市了。

长女罗峪田自幼跟着父母经过战争的洗礼,长大成人之后,她十分向往军队生活,也成为了大校。

次女罗峪书收到大哥的影响,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工大,从事核方面的研究。

小女儿罗峪平考到上海第二军医,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在1975年,罗瑞卿还提笔写下一首情诗《忆往事书赠治平》,此时他们已经携手走过了34年。

1978年,郝治平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一番,被查出了患有乳腺癌。

第一次发现病情的时候,郝治平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已经到医院做了手术。

现在这病情又来了,郝治平决定还是不要让丈夫担心了,她本以为能够瞒住丈夫,自己一个人偷偷去医院手术和化疗。

罗瑞卿关心自己的妻子,怎么可能不知道,他还跟儿子感慨说:“老天爷不公平,让你妈妈又长了癌,我多么希望能照顾好她。”

好在郝治平及时接受了治疗,她的身体恢复了健康。

为了能够照顾好妻子,罗瑞卿便来到德国去治疗自己的腿疾,上午的手术十分成功。

一同前往的郝治平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色,她出去买了一束鲜花,打算回来送给丈夫。

没想到,再回来的时候,听到的却是丈夫出现了意外,郝治平焦急地在手术室外边等待,因为害怕感染,医生并没有允许她进去探视。

过了一会儿,郝治平听到了可怕的噩耗,她的丈夫因为心肌梗塞去世了,她瞬间泪流满面。

生活总是要继续,郝治平虽然失去丈夫,但是她知道自己不能一直活在悲痛中,要振作起来,把孩子们抚养好,亲眼见证孩子们各各成为国家的栋梁。

如今,郝治平正好一百岁,她在独处时还是会思念丈夫,看到国家繁荣富强,她倍感欣慰,也享受着儿孙环绕膝下的晚年时光。

常洛闻:放眼世界,韩国这项数据“一骑绝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常洛闻】

根据韩国统计厅的报告,2021年,韩国总体生育率降至史无前例的0.81,刷新了由韩国自己保持的世界最低生育率记录。而即将出炉的2022年统计结果恐怕会是一系列更加糟糕的数据。

线段图:合计出生率;柱状图:新生儿数量(单位:千名)(图自韩国统计厅)

2020年,韩国人口跨过了“死亡交叉点”,即出生人口开始少于死亡人口。虽然之前韩国人对此有所准备,但也都预计拐点在2030年左右到来。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韩国人口可能会提前进入漫长的加速下滑区间。

根据韩国统计厅“2021年人口住宅总调查结果”显示,韩国总人口为5173.8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2%。这是从1949年有人口普查之后,72年来韩国国内总人口首次减少。

虽然全体人口有所减少,但因为1人家庭首次超过700万户,韩国家庭数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2021年共有2202.3万户家庭,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3.8万户(2.5%)。1人家庭数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52.2万户(7.9%),达到716.6万户。2021年的住宅数量为1881.2万套,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8.6万套(1.5%)。这是自1980年以来最小的增长幅度。韩国社会的原子化程度在高速增加。

韩国总人口与人口上升率,2020年已到达拐点。(图自韩国统计厅)

再考虑育龄妇女的生育率的话,韩国已经将日本抛在脑后,成为了一骑绝尘的“负人口”国家。放眼全世界也是独一份的奇观。而且在未来肉眼可见的时间段内,恐无任何改善的希望。

这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韩国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社会老龄化阶段。生产力发展停滞和经济低迷形成了恶性循环,年轻人越来越难出头,越来越没干劲。而且住房、发展都受到制约,养活自己都成了问题,自然不会去考虑承担养活一个孩子的责任。越来越多的韩国年轻人选择单身,或者中年才结婚,大多数选择只生一个孩子或不生孩子。

现代韩国的社会、司法体制照搬美国,重视私力救济。但其文化传统受中国影响,有很浓厚的孝道思想,认为赡养是子女的家务事。这导致社会福利体系并不重视老人,随着老龄化加深,养老金负荷越来越重,年轻人又越来越少,直接后果就是严重的老年贫困问题。

2021年生产年龄人口(14-65岁)100人需要供养的老年人口比率为23.6人,比一年前增加了1.3人。老年化指数(100名0—14岁青少年人口与高龄人口之比),在1年内上升了10.5。首尔市政府的养老补贴只有每个月25万韩元(约1435RMB),如果年轻时没有存钱或者投资失败,这笔钱几乎等于给老人晚年的体面判了死刑。这也导致韩国65岁及以上人群的自杀率全年龄段最高。

好不容易长大成人,辛勤工作一生却是这样的结局,确实会让人质疑传统的“传宗接代”还有什么意义。按照目前的人口成长率测算,最多50年,韩国作为一个单民族国家将不复存在。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不是不愿意享受天伦之乐,而是韩国社会“卷”得令人身心俱疲。“社畜”、“地狱高丽”、“N抛世代”的苦涩,比之于香港的“竞争从开始”不遑多让。

韩国是在1960年代强人朴正熙当政后,靠出民的廉价劳动力,强迫商人投资重工业,用血汗换取美国的战争订单,实现了经济和政治自立,创造了号称“汉江奇迹”的快速发展,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但对于成长于亚洲金融危机重创后的韩国人来说,巨变时代已经远去,祖辈的辛苦创业,父辈的纸醉金迷,他们都没赶上,出生之后面对的是极度激烈的求学、就业竞争和无限收窄的阶级跃升通道。

2022年韩国总体就业率60%左右,在OECD成员国中处于中下游(2021年,第29位)。开卷越早越好,富人靠钞能力,穷人没有漫画里的基因变异,只能剥削自己,而睡眠首当其冲。

在韩国学生中,有一个被称为“四上五下”的“魔咒”,意思是每天睡4个小时可以考上大学,多睡1个小时就可能面临落榜。有数据表明,韩国高中生每天的放学时间为晚上9点,其每周要参加的课外补习班超过4小时,远超其他发达国家。尽管韩国大学的招生录取并非完全取决于考生的修学能力考试(高考)成绩,但整个社会的普遍共识就是成绩决定未来。

韩国的高考残酷性甚至比中国还夸张。经合组织对成员国十五岁的年轻人做过调查,根据他们上大学的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其他经合组织国家只有一半比例的年轻人愿意上大学。而韩国愿意上大学的比例占到九成五。在经合组织国家中是排名第一,并且远远超过第二的。而韩国大学每年录取率仅50%,有75%的学生都会去补习班。2003年以后,韩国青少年自杀率在OECD(经合组织)36个国家里始终位列第一(超过中国和日本),自杀原因首位就是“成绩和升学”。

虽然这样严酷的选拔让韩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从1995年的30%增长到了2009年的70%,但高等教育的回报率却让人绝望。即便考上大学了,也有一多半的人找不到工作。人文、自然等基础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率更是只有55.4%和59.7%。只有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这样的一流学校,部分人文系的毕业生才能比较顺利地找到工作。例如高丽大学俄语俄文专业的就业率为88.9%,延世大学中文系的就业率为93.3%,首尔大学国语国文专业的就业率为88.2%。

即便是成功升学、顺利就业,也不意味着可以延长睡眠时间。韩国人平均每天在职场度过的时间为7.8个小时,去年全年劳动时间为1928个小时,远超OECD平均水平(1500个小时)。2018年前政府修订《劳动基准法》,将每周最长工作时间从68小时缩短为52小时。但实际上,韩国的会社文化承袭日本,“年功序列”(论资排辈)、派系党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等职场潜规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有前辈没走,后辈就敢自己下班,或者下班后的酒局不参加的话,工作都很难保住。

保持疲惫而有活力,离不开三样东西:咖啡,补品,化妆。韩国有83363家咖啡店,相当于每600人就养活了一家咖啡店。光是首尔就有284家星巴克,数量冠绝全球,是星巴克发源地西雅图的两倍。最便宜的黑咖啡只需要1000韩元(两枚硬币,约合人民币4.5元)就可以买到。2018年为准,韩国成年人年均咖啡消费量为353杯,是全球人均消费量(132杯)的近3倍。

虽然咖啡有消水肿、去掉饭后口腔异味等等好处,但韩国人也知道长期喝咖啡熬夜不是办法。于是韩国健康机能食品(保健品)迎来了蓬勃发展。韩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4.1亿元),到2030年,韩国保健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5万亿韩元。很多韩国电视剧(如《辅佐官》)的植入广告都能看到俊男靓女早上咖啡晚上红参,十二点下班后,凌晨精神抖擞地谈恋爱的神奇情节。

化妆就更不用说,除了全球领先的整形工业和配套的娱乐产业,单论男性每天接受、使用化妆品的程度,韩国可能又要拿一个世界第一。有了这三样法宝,韩国人能够每天多挤出几个小时,还看上去精神奕奕也就不意外了。

但是结婚生子这样的事情上,、红参、化妆品包装出来的表象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韩国人发达的娱乐工业、夜店休闲、餐饮酒吧行业都建立在国民严重的睡眠不足之上,这也影响着韩国人的精神状态。

韩国《东亚日报》联合 C&C旗下问卷平台面向1542名韩国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34.7%的受访者曾经历“身心俱疲症候群”,其中20至39岁的年轻一代受访者占比(43.9%)最高。受访者表示,自己常伴随强烈的逃离情绪(多选,43.4%)、因工作导致的疲劳感和抑郁情绪(43%)、结束工作后的虚脱(37.7%)、更加敏感易怒(35.1%)等症状。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没有时间谈恋爱,没有余力结婚,没有精力生孩子。

韩国政府为此真是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甚至地方的公立电视台会在夜里播放限制级影片,提高“计划外造人”的概率。刚刚卸任不久的文在寅总统任内,订立了重金补助,从2022年开始,为每个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每月提供30万韩元的补助(约1720RMB)。每对怀孕的夫妇会获得200万奖金,同时会增加医疗福利。还准备给虽有子女未满12个月的家庭,父母双方放3个月育儿长假,每人每月最高可以获得300万韩元的育儿津贴。

但由于韩国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和高压的会社气氛,怀孕生子对于女性来说意味着职业生涯的重大挫折,加上刚才讲过的“卷”的轮回,一旦选择生孩子,相当于要陪着孩子再卷一轮,实在是普通人不能承受之重。

于是部分韩国人不仅放弃了卷,甚至开始“逆卷”:58.3万韩国人彻底放弃工作念头,年轻人上了大学也不想找工作。

2021年韩国有86万应届毕业生,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将近半数的20-30岁年轻人直接放弃了工作。韩国劳工委员会的研究报告表明,今年的家里蹲啃老族总数达到了177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并且预计还会在明年继续增加。

中央日报调查,15-34岁NEET族总量变化,单位万名。浅红色为NEET族,深红色为放弃求职的NEET族。(NEET是Notin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ing不上学,没有工作,也不接受职业培训的简称。)

为什么这么能卷的韩国人,拼了命上大学,出了校门却卷不动了?答案还是在朴正熙身上。他虽然让韩国脱胎换骨变成了发达国家,也给财阀盘踞在整个国家之上、对民众敲骨吸髓埋下了隐患。

财阀集团凭借军政府时代的原始积累,经过几代家族传承,已经形成了严密的系统和机制。想进入财阀企业工作,需要顶级大学文凭,中产阶级背景和综合素质加成。在这样的虹吸之下,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贫富差距变成了代际传承的一部分。而且韩国财阀企业在疫情期间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还因为垄断地位利润上升,但是中小型企业纷纷倒闭或裁员,就业市场已经没有足够的岗位吸纳新鲜血液。韩国人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刚刚上台没多久的尹锡悦总统当然也看到了近在咫尺的人口危机,为此韩国政府正式设立了应对特别工作组,下设11个工作小组,协调教育部、科技部、法务部等18个相关部门研拟对策。特别工作组决定在扩充经济活动人口、应对社会萎缩、破解老龄化问题、提升人口生育率等四大领域寻求解决方案,相关政策据称会在2023年内陆续落地。但是考虑到他在上任之前对于女性议题的态度,和上任之后对文政府政策的全盘推翻,再加上韩国人口危机成因的复杂和深重,尹总统的胜算,好像不是很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