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元朝算是外族入侵吗 中国朝代顺序表

元朝算是外族入侵吗 中国朝代顺序表

本文目录一览:

世界上至今很多国家不愿承认元朝是中国的朝代,元朝真的不是吗?

前言:因为元朝疆域辽阔,现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昔日都是属于元朝的领土,比如蒙古国和中亚的一些国家,加上他们背后的国家,所以这些国家当中有很多人至今都不愿意承认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他们担心中国和他们之间出现领土主权问题。更可气的是,我们自己国家竟然也有很多人受他们的言论影响,认为元朝就不是中国的朝代,元朝只是曾经占领过"中国大地",而且这些人还把元朝时期的蒙古人拿来说事,说当时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蒙古人并没有把自己的国家看成是"中国"。

忽必烈难道不是蒙古人吗?他如果不需要"中国"的历史认同,他为什么要把国号改为"大元",并用上了年号?难道这不能说明他内心里想要的是承续"中国"正统?笔者今天就借这篇文章和这些人好好掰扯一番。

忽必烈画像

一、史料中的"大元"和"中国"

当时的蒙古人确实没有把传统的华夏疆土当作一个整体来用"中国"进行称呼,"中国"被他们分成了很多部分,比如早前南宋的疆域就被称为"南家思田地",西夏的疆域被称为"唐古特"等。一直到建州女真崛起后,蒙古的语言中才有了"中国"的称呼。曾经有一位韩国学者说"大元"实际上就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而并非是由忽必烈在"中国"大地上建立的另外一个国家。

他的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关于"大蒙古国",自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闹掰后,所谓的"大蒙古国"其实就出现了,原因是阿里不哥才是按照蒙古传统被推举出的大汗,而忽必烈却在很多事情上都违背了蒙古传统,所以二人分别纠集了一帮蒙古王爷,打得是不可开交,虽然最后忽必烈赢了,但是"四大汗国"却因此获得了很多独立权。

大蒙古国疆域一览

忽必烈一系认为"四大汗国"就算不听话,那也是他们的藩属国,但是"四大汗国"却不这么想,他们彼此之间的战争就没停过。关于忽必烈迁所建立的"大元",同样是这位韩国学者,他用了这样一句话,"以中国为中心建立的国家"。那么"大元"如何能等同于"大蒙古国"?

如果非要给它们划上等号的话,那么西汉和东汉,西晋和东晋,北宋和南宋是不是也都可以划等号?光武帝刘秀还能说是开国之君?"大元"治下的蒙古人内心里会把"大元"看成是囊括了"四大汗国"的国家,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事实上呢,"大元"只是元代"中国",不然的话,像作为明朝藩属国之一的朝鲜,难道我们可以说朝鲜是明朝实际领土吗?

“大元”和“四大汗国”

二、忽必烈心中的"大元"和"中国"

忽必烈的大哥蒙哥在位的时候,让忽必烈统管汉地事务,他因此结识了很多汉家人才,并常常向他们请教关于如何才能更好治理汉地的问题。其中一位叫许衡的汉臣强烈建议忽必烈因地制宜,推行"汉法",并且他还给忽必烈举了鲜卑拓跋氏、契丹耶律氏和女真完颜氏的例子,在他看来,曾经侵入中原的草原民族不在少数,但是唯有这三者的享国时间最长,原因就在于三者都实行的是"汉法",至于那些如同鲜卑慕容氏一般没有实行"汉法"的势力都不能长久。

然后,另外一位叫郝经的汉臣补充强调了鲜卑拓跋氏推行"汉法"的功效,尤其是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整个国家都焕然一新。由此,忽必烈极力在汉地推行"汉法",这也是造成"大蒙古国"的原因之一。

蒙哥画像

"大元"的"元",典籍里都说是来源于《易经》,这确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通过一些事情,我们不得不怀疑忽必烈还有另外的考虑。首先,北魏皇室原本是姓拓跋的,恰恰是孝文帝改成的"元";其次,忽必烈在给父祖立庙时,将他祖父成吉思汗和曾祖父也速该的庙号分别定为"太祖"和"烈祖"、谥号分别定为"圣武皇帝"和"神元皇帝",这两个庙号倒是没什么稀奇的,但是这两个谥号却是稀罕物。

在此之前,用过这两个谥号的只有拓跋氏,拓跋氏原本建了一个代国,但是被前秦给灭了,后来是拓跋珪趁着前秦大乱复了国,并改国号为"魏",与此同时,拓跋珪给他建立代国的先祖拓跋力微和拓跋力微的父亲分别定了"神元皇帝"和"圣武皇帝"的谥号。由此,可以说明在忽必烈心中,他祖父对"大元"和拓跋力微对"北魏"的意义是一样的,而他自己想做的是既像北魏孝文帝,又得超过孝文帝的"中国正统"皇帝。

铁木真画像

三、历史上的"大元"和现下的中国

"大元"的疆域面积虽然超过了现下的中国,但是"大元"的大都是位于现下的北京,忽必烈在迁都之后,蒙古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就不再是草原上的和林了,而是大都!另外,如果说"大元"和现下中国在疆域上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主要是现下的新疆地区、蒙古国和蒙古国以西的部分地区,至于为什么会把新疆地区列进去?因为当时的新疆地区实际上是属于察合台汗国的,并非"大元"的。

还有,"大元"的人口主要也都是集中在现下中国的国土之内,其中包括建立"大元"的那些蒙古人,他们在建国之前主要生活的也是现下的内蒙古地区。

“大元”行省分布图

蒙古国虽然有"蒙古"的国名,但是现在生活在蒙古国的蒙古人总共也就两百多万人,而生活在内蒙古地区的蒙古人数却多达六百多万,达到了蒙古国的三倍!蒙古族岂非我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

除了这些,我们追溯蒙古人的历史,蒙古人早前被称作室韦人,而室韦在唐朝时期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唐太宗在室韦人聚居的地方专门设置了室韦都督府进行管理。由此,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大元"都能被称作"元朝"。它根本就脱离不了中国历史,它只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唐朝的室韦都督府

结语

元朝虽然不像清朝那样可以在诸多史料中找到"中国"二字,不能像清朝一般直截了当地展现出"中国"属性,但是从上文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元朝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要知道就连明太祖朱元璋都说自己继承的是元朝的天下,并且让宋濂主持编制《元史》,如果真的是"崖山之后无中华",朱元璋何必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蒙古国所用的文字和正宗的蒙古文字是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反倒是和俄文很像,而且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充满了罗斯色彩,反观我们内蒙古地区,却保留着大量的蒙古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元史》

《魏书》

《蒙古史》

《蒙元帝国》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元朝为什么毫无存在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今天,海佑老师继续给大家讲解中国历史文化特点。

说起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很多人都会想到元朝,但是再仔细一想,好像元朝除了疆域最大之外,就没有什么特殊的点了。

而且元朝的皇帝,我们除了知道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对其他的皇帝几乎连名字都没有听过,甚至元朝皇帝的陵墓一座都没有被发现。

成吉思汗画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元朝的历史如此鲜为人知呢?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第一,蒙古人重武轻文,不重视思想建设

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起来的朝代,成吉思汗曾经说过,要让全天下的土地都变成蒙古人的牧场。由此可见,那个时代的蒙古人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但与其强烈的开拓意识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其极度匮乏的统治意识。

在蒙古人看来,只要纵马占领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成了蒙古的土地,但是他们占领之后,并不如何重视建设和管理。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虽然蒙古人的铁骑踏到了欧洲,但是欧洲各国在蒙古人走后不久就相继独立,蒙古人在欧洲并没有留下什么影响。

在中原地区也是一样,蒙古人占领中原之后,并没有继承宋朝的政治体制,而是依旧用草原上的那一套制度来管理中原。

这是非常不合时宜的,比如废除了科举制度,导致大量读书人无事可做,只能去写曲子小说和剧本,这也导致元朝历史缺少官方记载文献。

于此同时,当时的蒙古统治者对中原文化也比较排斥,甚至一些蒙古皇帝只会说蒙语而不懂汉文。

这和后世的清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清朝皇帝都是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精通蒙汉满多种语言,而且平时多以汉语为母语,这也是为什么清朝存在时间比元朝长很多的重要原因。

第二,元朝存在时间较短且比较动荡

金庸先生的射雕三部曲就是以元朝为背景而创作的,从成吉思汗领导蒙古人四处征伐到朱元璋建国,期间不过100来年的时间。

但是在这短短100年时间里,蒙古人大大小小的战争多得数不过来,从前期的王子西征、阿里不哥争位战争、李璮叛乱、灭宋战争、平定海都、远征缅甸、远征爪哇、远征日本、远征越南,到后期的权臣内讧和农民大起义,元朝就没过几天太平日子。

在这些战争中,就算元朝有些史书,也在战乱中被损毁,再加上统治者对史料的重视程度不高,就导致后世编著《元史》时参考的史料比较缺乏,所以后人对元朝的历史知之甚少。

第三,异族入主中原,法理上有天然缺憾

当时的蒙古大军,喜欢屠城,基本是打到哪屠到哪。在消灭南宋的过程中,他们也屡屡屠城。这对中原人的内心,造成了非常深的伤害。

且蒙古人统治中原,这是异族入主,在传统文化价值观视角下,存在着天然的法理缺憾。“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也。”

蒙古人统治中原期间,使得中原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汉族士大夫一直都耿耿于怀。明朝士大夫们甚至对元朝的历史并不认可,为了避免曾经被蒙古人统治的羞辱记忆,一些明朝士大夫们选择对这段历史避而不谈,因此明朝士大夫对元朝历史的记载并不多。

小结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由于蒙古人重武轻文,不重视文化建设,统治时间较短,且是异族入关,存在法理上的天然缺憾。如此一来,导致后世对元朝历史知之甚少。

现在,甚至就是蒙古人,对其祖先的诸多事迹也知道不多,这是由于当时人的历史局限性所致,我们也不能强求。

不过这些曾经的“异族”,如今都成了中华文明大家族的一部分。在中国新冠肺炎一起大爆发的时候,蒙古国也给予了我们大量援助,而且也正是由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才有了如今我们兴盛的国家。

成吉思汗算不算中国人?如果不是,怎么解释历史上的这些事情

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国人?这个问题咱们今天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认为不是的,理由也很充足。比如成吉思汗当年建国的都城现在不在中国境内,成吉思汗活动的区域也主要不在中国的境内,成吉思汗的埋葬地也不在现在中国的境内的。

但是,认为成吉思汗是中国人,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定论。中国古代的正史,包括《元史》和《明史》都是这么认为的。连伟人在列举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帝王的时候,也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要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又怎么解释呢?

(成吉思汗画像)

今天我想换一个角度来考量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当我们假定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结果。

我认为,假定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有几个问题解决不了。

一、如果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当下中国境内的蒙古人找不到归属。

咱们知道,中国是一个祖先崇拜的国家。认祖归宗的意识非常强烈。中国没有产生神教,就是因为祖先的意识太强烈,我们不会把我们的根与魂寄托在天国之上,而是实实在在地寄托在我们祖先生存过的土地上。

蒙古族作为咱们中华民族的一员,其文化也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对于祖宗的认同,认祖归宗的意识,大家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不承认成吉思汗是中国人,那也就是说,蒙古族的祖先不是中国人。如果我们说蒙古族的祖先不是中国人,那么蒙古族归属又在哪里呢?这不是有意地制造民族和民族矛盾吗?

而事实上,蒙古族所生活的地区,也是当年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生活的地区,当然也就是成吉思汗生活的地区,这其实是不容置疑的。

(蒙古人的祭祀)

二、如果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元朝就不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

忽必烈建立元朝的时候,是把谱系理得很清楚的,成吉思汗是元朝的老祖宗,被称为“元太祖”。从元太祖成吉思汗到元世祖忽必烈,这是一脉相承下来的。元朝的史料是这么记载的,明朝人写的《元史》也是这么记载的。这么记载,就意味着成吉思汗是中国人。

其实,这也不是说《元史》才特别这么记载,中国古代的史书,都是这么记载的。《史记》在写那时候的历史的时候,也是上溯了三千年。中国史书,一向有这样的传统。

如果我们当下的人不承认成吉思汗是中国人,那么元朝的来历就没有根由,就会出现元朝不是中国古代王朝的荒谬结论,这是不能让人接受的。

(格格远嫁)

三、如果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清朝的版图无法解释。

整个清朝时期,成吉思汗生活的地域,包括他建都的地域,都是清朝版图的一部分。清朝也把蒙古当成他们的“第二皇室”,清朝的格格都会嫁到蒙古。如果不承认成吉思汗是中国人,那么,清朝的这些做法就显得很荒谬。而清朝之所以出现荒谬,恰恰是咱们当下的错误认识造成的。

四、如果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成吉思汗的祖先就没有来源。

《史记》特别记载了,当时在汉朝北面的匈奴,和汉朝是同根同源的。匈奴是夏朝出去的一支形成的。《史记》对北方的其它少数民族,也作了类似的记载。

蒙古人是从哪里来的,虽然现在依然没有理得太清楚,但是,他们肯定也是从当年强盛一时的匈奴出去发展起来的,或者甚至就是汉族出去发展起来的。既然匈奴和中原民族同根同源,都是中国人,为什么却说蒙古人不是中国人,为什么却说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呢?

显然,用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反推过去,这些结论显得有多么的荒谬,让人多么不理解。

(参考资料:《元史》《史记》)

历史上的今天:1162年5月31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诞生

推荐:历史上的今天:1431年5月30日,年仅20岁的贞德被烧死

文/陈二虎

【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草原上出生的一代天骄

公元一一六二年以前的中国,南方是南宋,北方是大金,西北是党项族的西夏,还有契丹人的西辽,云南的大理,是一个持续混战,藩镇割据的时代,而蒙古大草原上也是五大兀鲁思(塔塔儿、克烈部、乃蛮部、蔑儿乞部与蒙古部,兀鲁思,国的意思)争雄。草原牧场、奴隶与牛羊,包括对方的女人们,都成了相互争夺的对象。

此时的蒙古部忽图剌可汗死后,由于蒙古各部族出于利益分歧,一时间并没有推举出新的可汗。忽图剌汗的侄子也速该,是蒙古部著名的战将,依靠自己的能力与信誉,聚集了许多部众,拥有属于自己的奴隶与牲畜,占有大片草原,在草原上颇有实力,被推举为蒙古孛儿只斤乞颜部的首领,代管着整个蒙古部的军事统治。

虽然他没有被选为蒙古部可汗,但尼伦各部都奉他为主,服从他的领导,是蒙古部实际的“可汗”。

也速该的妻子诃额仑,是蒙古弘吉剌部的斡勒忽纳氏,本来嫁给蔑儿乞部的也客赤列都。

在也客赤列都娶诃额仑回家的途中,路过斡难河畔,被也速该看到,发现诃额仑美丽异常,就叫上哥哥捏坤太子、弟弟答里台斡惕赤斤抢了诃额仑,成了他的妻子。

公元1162年5月31日,也速该带部族与塔塔儿部激战,取得胜利,并俘获了一个叫铁木真兀格的塔塔儿部酋长,当他回到营地,他的妻子刚好生下一个儿子。

这个孩子一生下来红光满面,右手攥着一块形似“苏鲁锭”(长矛,蒙古族战神的象征)的血块。

也速该为了纪念儿子的降生和对塔塔儿作战的胜利,给他的儿子取名叫铁木真,汉译“铁之变化”。

二、成吉思汗是蒙古乞颜部人还是蔑儿乞人?

然而,在《史集》《蒙古秘史》《汉译蒙古黄金史纲》等历史专著中,都记载了公元1162年初,冬雪还没有融化的时候,也速该三兄弟在鄂嫩河畔追踪野兔时,发现了蔑儿乞部族乌第河部脱黑脱阿汗的弟弟也客赤列都与怀孕的妻子诃额仑从弘吉剌斡勒忽讷兀惕部的住地返回西渤海途中,经过鄂嫩河一带,也速该看上了美丽的诃额仑,便叫上哥哥与弟弟,兄弟三人便追了上来,抢了诃额仑为妻。

当诃额仑看到也速该三兄弟策马追来,对丈夫赤列都说:“你知道那三个人的来历吗?他们行色可疑,是要加害你性命的脸色啊。你如能保全性命,每一个车的前座上都有姑娘,每辆幌车上都有贵夫人,你只要保住你的性命,姑娘、贵夫人都可以得到。你以后娶了别的名字的女人,仍可以取名叫‘诃额仑’,你赶紧逃命吧!”并且脱下自己的衫儿给了赤列都,赤列都接过诃额仑的衫儿打马而逃。

由此可见,赤列都与诃额仑并非一日夫妻,加上北方游牧民族大多有未婚的女婿先要入赘女方家中的习俗,所以,赤列都与诃额仑情深意笃。

著史者有时为避讳至尊的成吉思汗铁木真,而采用一些省略或暗示的手法,不便直说。

那么,成吉思汗的血缘身世是蒙古部孛儿只斤乞颜部?还是蔑儿乞部乌第河部人?

(内蒙古博物院里成吉思汗的画像)

在《蒙古诸汗黄金史纲》(蒙文,1604年成书)与《蒙古汗统宝贵史纲》(蒙文,1663年成书)的记载中,蒙古族的必阇赤们(写史的官员)都用隐晦暗示的笔墨十分谨慎地点明:也速该抢诃额仑之前,看到诃额仑留在雪地上的溺辟痕迹,推断诃额仑将生贵子,也就是说,也速该抢了怀孕的诃额仑为妻。

而蔑儿乞又是由两个民族三个部族组成的部落联盟,也就是“三姓蔑儿乞”。分别是兀洼思蔑儿乞惕,兀洼思是渤海靺鞨的意思,也就是说是渤海族;哈州部,另一个就是乌第河部,这两部都是肃慎族部落。也速该抢来的诃额仑就是乌第河部脱黑脱阿汗弟弟的妻子。

据此,如果也速该抢来诃额仑时已经怀孕,就是蔑儿乞乌第河部人。

三、被乞颜部抛弃的佐证

这也可以从也速该去世后,他们母子在乞颜部的遭遇得到印证。乞颜部是一个血缘亲族联盟,也速该的堂兄弟泰亦赤兀惕在乞颜部中势力强大。也速该去世后,乞颜部举行祭祀祖先的典礼,主持祭祀的是泰亦赤兀惕的长辈和俺巴孩汗的两个妃子——斡儿伯与莎合台。这次祭祖根本没有告诉诃额仑,诃额仑听说后赶来,祭祀典礼已经结果,祭祖的胙肉按规矩分给到场的每人一份,却什么也没有留给诃额仑母子。

诃额仑十分生气,问道:“也速该死了,我的儿子还年幼,你们出发时也不打一声招呼,祭祖的胙肉也不按规矩分给我们一份,这到底为什么?”

她得到的回答是:“你有非叫你不可的道理吗?你有赶上了就吃的道理吗?你有必须分给你的道理吗?你有来了就吃的道理吗?”

这一连串的质问,弦外之音直接指向铁木真的血缘身份,无疑是也速该死了,你们异姓人与蒙古乞颜部原有的亲缘关系没有了,你还有什么理由提出要求?

第二天,整个乞颜部族沿着鄂嫩河迁走,她们母子被遗弃,这很明显告诉我们,诃额仑母子被乞颜部排除在血缘亲族之外。

可以说,铁木真在被乞颜部族抛弃之后,心灵承受着巨大的打击,内心无法回避“我是谁?”这心灵的煎熬,锤炼了他的意志,从小时候连狗都怕的软弱孩子,脱胎换骨成无畏的英雄。

随着征服蒙古高原,到走向世界,血缘的纯洁与否,依旧是他的一块心病,也让他成就了伟业。

对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无论是怎样的血缘身份,是高贵卑微,都没有影响他创造庞大的蒙古帝国,也没有影响他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拜谒成吉思汗陵,倾听那段历史的钟声

抗蒙前哨大获城:苍溪先民的精神支柱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刘伯温预测明朝国运六百半,朱元璋以为是650年,其实指的是300年

刘伯温是明朝的著名人物,也是朱元璋手下最大的谋臣之一,相传他知识渊博,才干出众,甚至还能预测到未来之事,所以满朝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敬佩的,甚至还流传的这么一句话叫做,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可见他的名气该有多大了。

刘伯温为朱元璋服务了一辈子,君臣两人从最初的相濡以沫到最后的分手,这也是明太祖生性多疑,容不下身边的开国之臣,正应了那句老话叫做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让将军见太平,刘伯温预测明朝国运六百半,其实指的是300年,里面有何玄机?请听我慢慢道来。

刘伯温聪明过人

历史上记载刘伯温从小就聪明过人,17岁就做了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出来的大事情,可是他的仕途却一直不顺,直到遇见了朱元璋,才算找到了明主,一头扎到他的氅下,为他出谋划策,平定天下,建下了无数奇功。

但是老话说伴君如伴虎,刘伯温有才干,但是这种才干朱元璋需要他的时候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寸步不离。一旦平定江山做了皇帝,老朱的疑心病就犯了,看谁都像是准备夺取他江山的人。建国后一口气杀掉了几十个老臣。刘伯温能回家颐养天年,完全是他看透了皇帝的为人,不愿为鱼肉,干脆就告老还乡,远离朝廷这个是非之地。

即使是这样,朱元璋对他也从来没有放心过,总是明察暗访挑他的不是,反正刘伯温要是不死,永远是朱元璋的一块心病。刘伯温49岁辅佐朱元璋,65岁因病撒手人寰,整整16年,据说朱元璋还是念及了君臣之情亲自去看过他,也算给了刘伯温一个最好的交代。

数字游戏

刘伯温精通易学,据说他留下的《烧饼歌》就预测了他的身后之事,现代的很多学者对此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认为《烧饼歌》有很多东西不是空穴来风,有些也确实被验证了,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他们中间有些人确实有真才实学。

明太祖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本事很了解,君臣两经常在一起切磋,皇帝是九五之尊,金口玉牙,皇帝想要问什么问题,作为臣子的必须如实回答。刘伯温也不例外,据传有一次朱元璋来了兴致,让刘伯温预测一下明朝的国运,刘伯温无法推辞,仔细想了一下就回答说:臣预测明朝的国运将延续六百半,说完就没有下文了。

不过朱元璋很是高兴,六百半不就是650年吗,即使是古代,中国朝代历史最长的商朝也就延续了808年。自己的大明江山如果能够延续650年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结果是龙颜大悦,刘伯温肯定得到了皇帝的不少赏赐,皆大欢喜。

不过刘伯温还是隐藏了一点心眼,大明江山只延续了不300年,与650年相差甚远,刘伯温的这个预测妙就妙在这个六百半上了,六佰半可以把它认为是650年,也可以把它认为是六百的一半300年。天机不可泄露,刘伯温不想实话实说,于是就搞了一个数字游戏。好在朱元璋并没有往深了想,就这样让他蒙混过关。

尽快跑路

朱元璋所创立的明朝从1368年到1644年。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时间比较长的一个朝代了。老朱从一个最底层的农民到和尚到成为义军的一名将领,必然有他过人的本领。也深知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个道理。

从他以后残杀开国功臣就足以证明他对权力的渴望,甚至希望自己的江山能够千秋万代永不变色。刘伯温跟了他十几年,对这个喜怒无常的皇帝自然是了如指掌。明太祖杀起功臣毫不手软,甚至将功臣的妻儿连带着诛杀,一个蓝玉案不知道牵连了多少人,血流成河。

刘伯温看在眼里,能不凉在心里吗?他唯一能做到的是尽快跑路,别把自己的脑袋丢在朝廷之上,辞官时朱元璋本不想放他走,当看到他去意已决也知道他年岁已高,继续留在朝廷里,免不了要受到其他大臣的嫉妒与无事生非,虎已老回归山林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不过刘伯温给朱元璋留下的这个预言到使得朱元璋很高兴,古代人迷信,尤其是皇帝更是如此,他们认为自己是龙种,龙就是神仙,而帝王就是神仙派下来统治黎明百姓的。朱元璋也明知道自己不可能长生不老,明朝的江山代代相传,总有盛有衰,刘伯温所预测的大明江山有650年的国运实际上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觉得可以了。

但是朱元璋还是没能完全猜透刘伯温的小伎俩,实际这个六百半已经暗示了大明江山的最后结局,所以刘伯温为什么不干脆就说650年,而是含糊其辞,朱元璋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他难道就真的听不出来吗?

其实他是心知肚明,历史上唐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289年。宋朝共历十八帝,享国319年。如果大明朝能够享国300年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了,何必非要刨根问底呢,自己心里明白就可以了。

再者刘伯温在朝廷的文武百官心里如同神一样的存在,他所说的六百半,也就是650年对于臣子们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和鼓励,让他们对大明朝的前途充满信心,也就不会想着去造反了,这正是朱元璋想要的,也是刘伯温想表达的意思,君臣两是不谋而合。至于其他的事情,就没有那个必要再去刨根问底了。

结语

刘伯温的预言究竟准与不准?我们暂且不去追究,但是刘伯温过世后,朱元璋选了孙子朱允炆即位,最后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自己做了皇帝,这段历史是刘伯温死后不久发生的事情,他却没能够预测出来,所以有些事情我们只能一听了之,切莫太认真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谈一谈元朝清朝那点事儿,算不算外族入侵

最近看了看地坛祭祖的活动,评论区里又是一顿哀嚎,什么清朝是殖民历史之类的话语铺天盖地,与之同行的就是元朝也是外族入侵。今儿来简单聊聊这点事儿,元清算是哪的历史,这历史该怎么算。

通常讲元清是殖民历史的,往往都是陷入一个死结,认为只有汉人,才是正统王朝。但是历史上,一直也都不是只有汉人存在,一样有一堆少数民族存在。而且这些少数民族,也是得到历史的认可的。

以我国目前的版图下,在历史上的,从来都不是只有单独的中原汉人,而是分为中原和草原,这两个下,又分了农耕和游牧两部分。史学界认为的历史是谁家的,通常都是在现有版图下的发生的历史,就是谁家的历史。

我国古代的中原和草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并不是像两个国家那样的关系。中原和草原之间,通常是臣服、对抗、瓦解、互不干涉、融合。这点从中原统一之后,就一直是这样的关系,汉朝和匈奴、唐朝和突厥、明朝和蒙古等,都是类似的关系。

臣服,是打服了,草原向中原称臣,甚至直接设置机构进行管辖;对抗,就是历史上一直没停的战争;瓦解,中原对草原掌控不利的时候进行的分化政策;互不干涉,两边都在打仗,或者两边都很弱,互相管不了对方;融合,中原草原交界处的边民的民族融合。

匈奴、突厥、蒙古这些,早期并不是统一的民族,而是部落联盟,匈奴的单于,突厥和蒙古的大汗,都是部落联盟的盟主。而在这些部落联盟下面,是一大堆小部落。而历史上,中原和草原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时候,都是草原上出现个猛人,带着自己部落崛起,兼并其他部落,形成一个强大部族,才有能力和中原对抗。

这些草原部落,从来都没形成过什么稳定的,他们的机制,就决定了他们的不稳定性。草原部落统一,推举出个大汗,但同样,他们一样可以带着自己部落和大汗翻脸。加上其本身是游牧的特性,没有完全固定的定居地,他们可以很轻易的。这样也就让中原有很大的空间,对草原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但是这样也让中原对草原的治理,变得非常困难。而也是这样的机制,导致苏联外蒙古,才有机可乘。

中原和草原之间,一直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你强了,我臣服,你弱了,我跟你干,双方都弱了,互不理睬。

中原一旦强盛了,必然在草原上进行干涉,封官、通婚之类的。盛唐时期,草原都是直接纳入版图了,在草原上设置都护府,直接进行管理。到了宋朝的时候,北宋被金国暴打一顿,开始了宋金割据对峙的局面。而草原这一块儿,自从金灭辽之后,金国就已经开始对草原各个部族进行统治了。成吉思汗再往上查几代人,他们那个部族,是向金国称臣的,直到成吉思汗称汗之时,他在大金国都是有官位的。

一直到成吉思汗称汗建立蒙古帝国之时,其实没有蒙古人这个概念。最早草原各个部落,也只有成吉思汗的蒙古部叫蒙古,其他的部落和他们也没啥关系。等到成吉思汗建国,创立文字,创立法令,这才有了现代的蒙古族。如果当年是蔑儿乞人打赢了,现在也就没蒙古什么事了。

这是草原上千年来,形成的一次真正的融合统一。

而之前隋唐之时向中原称臣的突厥人哪去了?网上说法是西迁了,走了。但是西迁这个事情,也不是整个草原都西迁了。而是草原上几个部落走了,其他的部落还在,又会有其他部落迁过来,还会出现新的部落。草原整个就是个大世界,这个走了,那个来了,迁徙过程中融合其他部落。

民族这个东西就是这样,不断地融合,不断地吸收不同的文化。等到近代,真正有了民族这个概念了,现代的民族也就形成了。

大致就是,地方还是那个地方,人还是那些人,只不过,部落有的走了,有的灭亡了,有新兴的部落,至于是叫突厥、叫匈奴、叫蒙古,其实就是换个称呼而已。至于突厥人和蒙古人不是同一个语系,这个其实也简单,毕竟草原那么大,各个部落起源不一样。

至于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无非就是草原的游牧部落联盟,换了个名字而已。这里其实可以看一下他们的宗教信仰,匈奴人信萨满,突厥人信萨满,蒙古人也信萨满....

而清朝的女真人,和蒙古人、突厥人也是非常类似的局面。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征服辽东的一众部落,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女真,再到皇太极改名满洲,现代满族才出现。而努尔哈赤本身,其实也是明朝的官员,而且级别不低,二品大员。

从历史上这些少数民族和中原的关系来看,蒙古崛起、女真崛起,最后和中原对抗,其实都可以算作是反叛。既然是反叛,就没有外族入侵这么一说。蒙古和宋金的战争,女真和大明的战争,只能算是内战。

只不过,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且完成大一统,只有元清这两个,其他的大一统都是汉人建立,这才让人有点奇怪。

而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原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其实可以这么看,中原是权力核心,朝廷主要掌控也是中原这一块,草原上的可汗属于藩王这么个角色。

元朝的另一块争议,在于成吉思汗建立一个非常庞大的蒙古帝国,而蒙古帝国的历史,算是谁的历史。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可以看作是脱胎于金国的一个国家,不受中原节制。这其实就是草原强大之后,对外扩张的这么一个路线。

而蒙古帝国不等于元朝,蒙哥死后,蒙古帝国就已经分崩离析了,而这会儿元朝还没影呢。蒙古帝国走的是分封的路线,而分封的路线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不可取了,是必然事件。蒙古帝国在中亚的统治,只能算是来了一伙蒙古人去统治当地,和中原一点关系没有,到后来和蒙古汗庭也没关系了,跟后来的元朝更没关系。

蒙古帝国实际也是一个联盟,只不过是成吉思汗子孙的联盟,他们不是铁板一块。蒙古西征建立各个汗国,相当于是一部分人走了,离开了原本华夏境内的草原,而留在这的人,是蒙古本部的人,南下进攻宋国,建立了元。

这里面的关系是,蒙古本部是四大汗国的核心,而四大汗国之后,蒙古本部的人又建立了元朝,元和蒙古帝国,根本不是一回事。元朝和蒙古帝国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属于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不同历史。

这就相当于是,原来中原的小弟做大了,觉得自己行了,然后出去当老大了,小弟的小弟当老大,不认自己的大哥了,到后来原来的大哥又一脚给中原老大踢了,自己当老大了。

而外蒙古,其实也是游牧民族部落制度的原因。一直到1921年苏联介入外蒙之前,蒙古实际还是处于古代的制度。蒙古各部,依旧不是统一的局面,加上中原政府鞭长莫及,这才有漠北蒙古的机会。这里,其实属于是中原老大的小弟分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