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八字拳教学视频 拳王八字

八字拳教学视频 拳王八字

本文目录一览:

武术大师朱国福不用武术,用拳击打白俄拳王,为何四招打败对手

武术大师朱国福能够和传统武术高手比武,和西洋拳击高手打拳。无论和谁比赛,一生几乎从无败绩。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1891年,朱国福出生于河北定兴县大朱庄。

朱国福从小就是个病秧子,身体特别差,病病歪歪长到12岁,身体依然瘦弱无力。不光手无缚鸡之力,连吃饭都不敢多吃。

当时,朱国福的家人都认为,他是个不寿之人。不过,他的叔父却认为,如果习武,肯定能让他强身健体,还能治好他的病。因此,他的叔父就带他拜形意名家马玉堂为师,学习形意拳。

还别说,才练功三个月,朱国福的体质就得到了明显改善。从那以后,朱国福就开始了他的习武之路。

朱国福虽说身体不够强壮,但他异常聪明。马玉堂不管是教授拳法还是念习武口诀,他都能很快掌握。他练功又十分刻苦,所以武艺进步很快。

马玉堂的好朋友铁罗汉张长发也很喜欢朱国福,因此在得到马玉堂同意后,朱国福又拜张长发为师,跟他学习八卦拳。艺成后,朱国福又拜定兴三李之一的李彩亭为师,继续武艺深造。

到朱国福20岁的时候,他不光形意拳、八卦拳练得炉火纯青,谭腿、刀术、六合枪也样样精通,在乡里颇有名声。

朱国福出师后去做了一段时间的镖师。由于他走镖从未丢失过财物,因此信誉很好。不过,随着清政府退位,再加上电报和火车的出现,昔日红火的镖局,也渐渐被新事物取代。大批镖师失去了工作,朱国福也难逃厄运。

国民政府成立后,一直把武术作为强族强种的法宝。朱国福的师爷李存义当时在天津中山公园创办了第一个民间武术组织——中华武士会,并广招弟子传授武艺。

朱国福立刻前往拜师学艺。在学艺的过程中,他学武的精神和人品都得到了李存义的认可和欣赏,因此李存义不光悉心指点他练习形意拳法,还将绝学形意十二形与八字功都传给了他。

1915年,大学士周善培(曾担任过黎元洪顾问)要从北京绕道天津,到上海定居。考虑到家眷和财物的安全,他找到曾经开过镖局的李存义。但此时的李存义年事已高,便把护送周善培的任务,托付给了才24岁的朱国福。

一路上,朱国福十分谨慎,不光将73件行李看管得极紧,连周善培及家眷的安全,他也考虑得十分周详。在抵达周公馆后,周善培极力挽留,再加上周家对朱国福极为尊敬和信任,因此朱国福留在周公馆,做了周善培的私人保镖。

朱国福尽管武艺高强,但是他没有止步不前。机缘巧合下,他结识了孙禄堂,并拜其为师,向其学习八卦掌及刀枪剑等。学得其精髓后,朱国福的武功更是日臻完善。多次与武林好手切磋武艺,都处于不败之地。而他也凭着高超的武艺,成为了武林界新生代中的佼佼者。

朱国福在当保镖的同时,看到国力羸弱,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习武卫国,还创办了上海武学会。并在那里广收弟子,教授武艺。

在教授武艺的时候,朱国福发现,传统武艺的内外功虽好,但是想要练成,却要花费很长时间,因此想要实现全民习武并不容易。

就在朱国福思考如何让国民能尽管掌握武术时,他看到不少外国拳击手来到中国进行拳击比赛。而这种激烈的搏击场面,吸引了不少人观看。朱国福通过观看发现,比起传统武术,拳击少了套路,也没有花架子,其进攻和防守的动作要简单得多,且实战性强,很适合国民在短时间内掌握技巧。

朱国福为了掌握拳击要点,便花钱请了一位法国拳击教师教授他拳击。然而这位法国拳师一向瞧不起中国人,经常在朱国福面前嘲讽中国武术只是一些全无用处的花架子。法国拳击教师的无端羞辱,让朱国福忍无可忍,于是朱国福便提议两人进行一场搏击,并约定他绝不用腿。

身形高大的法国拳击教师,也想好好教训一下朱国福。结果两人刚一交手,朱国福的手就插到了法国拳击教师的喉咙。

法国拳击教师表示不服,于是二人再次比划,结果朱国福再次一招制敌,根本没有给法国拳击教师还手的机会。

法国拳击教师见自己根本不是朱国福的对手,羞愧之下,不告而别。这下,想要系统学习拳击的朱国福,只得另外找了一位英国拳击教师,才得以继续学习。

朱国福在掌握了拳击要领后,便将所学的形意拳、八卦掌等武艺的技术特点与拳击结合,创新出了一套进攻性极强的拳击套路,然后教给武学会的学员们。

朱国福还是一位侠义之士。1920年,浙江发了水灾,大批难民纷纷逃到了上海。他们衣食无着,生活窘迫。朱国福看在眼里,十分难受。于是他向周善培提出,希望能找一处场地,以武术表演的形式募捐。

周善培是社会名流,很有些活动能力。在他的活动下,上海青帮大佬黄金荣愿意免费提供上海大世界给他们做表演的场地。朱国福便带着徒弟们,亲自登台表演武术。由于表演十分精彩,因此场场爆满。如此接连表演了十天后,朱国福把募捐来的钱财,全部捐给政府,为救助灾民作出了很大贡献。

朱国福是个惩恶扬善的人。有一次,先施公司的老板黄焕南在路上遇到一群流氓围攻。黄焕南当时身边的贴身保镖是英国拳王,结果那群流氓很有些武艺,竟把英国拳王打倒在地。眼看黄焕南就要遭遇不测,正好朱国福从旁走过,他立刻上前打跑了那些流氓。

黄焕南为此十分感激朱国福,当即便开了大额支票,想要酬谢他,却遭到了朱国福的拒绝。

得知朱国福是周善培的保镖后,黄焕南十分高兴。从此便到周公馆去拜访周善培与朱国福,并多次向周善培提出,希望能让朱国福给他当保镖。

周善培原本不愿意让朱国福离开,可是经不住黄焕南软磨硬泡,最后只好答应。于是朱国福又做了黄焕南的保镖,而黄焕南对朱国福亦亲如兄弟。

虽说朱国福与黄焕南是雇佣关系,但黄焕南却很支持朱国福推广拳击运动。他甚至还出钱出力出场地,帮朱国福成立了一支拳击队。拳击队分男女两队,平时训练,到了节假日就在上海大世界举行拳击比赛与表演。朱国福就靠着卖门票的钱,用来维持拳击队的日常开销。

1923年,一个叫裴衣哈波尔的白俄拳王,在上海法租界武场摆下了拳击擂台,公开挑战上海武林界的武林高手。

裴衣哈波尔身长1.9米,壮实如熊,力大无穷。在最初的十天里,每天都有不少武林好手去打擂。可是这些武林好手,都不是他的对手。接连获胜的裴衣哈波尔顿时嚣张不已,他狂妄地表示,中国没有武术家,因为中国人都是东亚病夫。裴衣哈波尔这番话让国人无不愤怒,但是谁又能打赢这个超级大块头呢?

就在大家愁眉不展时,朱国福从看台下一跃就上了擂台,要求与裴衣哈波尔进行拳击比赛。裴衣哈波尔看朱国福身材瘦小,对他十分不屑。裁判也认为,朱国福与裴衣哈波尔不论从身高还是体重上,都不是一个级别。因此一再反对这场比赛。但朱国福坚持要比,要用拳击比,甚至还和裴衣哈波尔签下六个回合定,“打死不偿命”的生死文书。

当晚,很多市民听说朱国福挑战裴衣哈波尔,并且用拳击和他打,都纷纷涌来,为朱国福加油鼓劲。希望他能为国人争气,打败不可一世的裴衣哈波尔。

最终,朱国福仅用了四个回合,就把裴衣哈波尔打倒在地,获得了胜利。一时,观众们激动不已,纷纷跺脚庆祝胜利,竟把武场的地板给跺垮了。

朱国福也一战成名,成为了上海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有人也许好奇,为何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小个子朱国福,竟然能够依靠拳击,打败身形强壮的裴衣哈波尔呢?其实,朱国福也是有备而来。在打擂之前,他便接连几天观看裴衣哈波尔的拳击技巧,在了解清楚后才登台打擂的。在打擂过程中,他又把武术技巧用在拳击之中,先以游击之术,消耗斐衣哈波尔的体力,待其力竭,趁其防守迟钝时,立刻抓住机会,把形意拳之力灌注到拳头之上,猛击其胸口与腹部。对方不堪受力,颓然倒下,于是朱国福取得了胜利。

1928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为了选拔武术精英,举行了一次武术国考。当时各路武林名家为了争夺第一,纷纷报名参加比赛,人数竟多达六百余人。经过预试后,还有三百多人进行激烈角逐。

毕竟高手如云,一些武术名家在激烈的争斗中纷纷落马,比如八卦名家贾凤鸣、形意八卦名家左振英等都落马了。经过一场又一场的较量,走到最后的,只剩下十七人。而朱国福则不但会武术,还会拳击,因此他凭借这两样功夫,最终打败了所有对手,位居首位。随后他被国术馆聘为教导主任,专教拳击。

朱国福在教授拳击的过程中,一再强调,不管是传统武术还是拳击,都应该“斥花架,重实用,练为战”,并打破门派界限,提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方针。在他的提倡与改革下,国术馆在教学上有了很大改变,从而培养出了一大批武术人才,这其中不乏武术高手。

抗战爆发后,这些学员纷纷走上战场,并利用所学武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战期间,中央国术馆搬到重庆,不过因经费缺乏,一度闭馆。朱国福来到重庆后,四处筹集资金,建立了重庆国术馆,后来改名为陪都国术馆,他担任副馆长。可以说,是他让中央国术馆得以复活,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同时朱国福还在重庆大学等多所大学担任国术教书。

新中国成立后,朱国福继续在重庆大学任教,并当选为重庆武术协会第一届副主席。后来接受贺龙元帅邀请,为军队编写军事教材。

1968年6月15日,朱国福不幸中风去世,享年77岁。

朱国福从小时候的病秧子,变成了一代武术大师。并且把拳击和传统武术结合起来,重视武术的实战效果,可以说,为中华武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式太极拳八字循环法

核心提示:陈氏太极拳具有刚柔相济、快慢相兼、轻沉兼备、蓄发突变、松活弹抖的特点。如何在学习拳架的过程中体现这些特征和要求呢?笔者根据...

陈氏太极拳具有刚柔相济、快慢相兼、轻沉兼备、蓄发突变、松活弹抖的特点。如何在学习拳架的过程中体现这些特征和要求呢?笔者根据数十年的习练和传授的点滴体会,归纳为八字循环法,先将它介绍如下,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松:松是初学者最难逾越的第一障碍,由全身拙力到圆活、轻灵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习拳者全身放松。如肌肉、骨骼、关节处处放松,不能有任何拙力的表现。二是精神放松。开始由于边学边想,动作上顾此失彼,精神上容易紧张,表现为肢体的僵硬和笨拙现象,这时无论怎样刻意放松总是有牵强做作的痕迹,非常不自然,也不符合太极拳“松”的要求。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和长期的锻炼中逐渐掌握了放松两肩两胯技巧后,仔细揣摩,潜心领悟,才能功到自然成。

柔:初学者在肌肉、筋、韧带、关节没有松开之前,胳膊、腿的一举一动都带有僵硬劲。这种僵硬不去,即使苦练也无益。柔的目的就是化硬摧僵。只有通过放松的训练,在意识的引导下,动作逐渐顺随协调,屈伸、开合、旋转自如后,逐渐产生一种轻灵圆活和富有弹性的韧带力量。柔是在骨骼、韧带和肌肉联合放长中锻炼出来的,时间久了自然会进入“刚柔相济”阶段。

慢: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学好每个动作,是每个习拳者的必经之路,决不可不求甚解。慢练的目的是便于解剖分析、领会动作要领,熟悉动作运行路线,掌握手、眼、身、法、步的具体要求。慢练也是加深理解、巩固、实践和自我矫正的过程。如果贪快就会手足错乱、运行呆滞、忽略细节问题,一旦形成习惯不但会丑态百出,日后改起拳来也会非常困难。陈氏太极拳动作有快有慢,快慢有机结合。我们在练拳时,如果节奏处理不好,会使整体动作显得呆板乏味、平淡无奇。

静:这里所说的“静”,不单纯是指在动作之前,要在思想上排除杂念或选一个清静意识容易集中的地方,而是在习拳过程中经常出现静动交叉现象,这种所谓的静不是不动的静,而是一种外形上的静态,在这瞬间的“静”中,能起到稳定情绪,平缓内气,达到精神与意念的有效调节,在这瞬间的“静”中也包括了下一个式子的萌动。例如在第一金刚捣碓动作中双手上提,腰慢慢螺旋下沉,百会穴上顶;当双手扬指挫腕向前棚时,百会穴、会阴穴下沉,小腹、命门向外撑鼓,气沉丹田,定式时呼气放松。身体在这瞬间“静”中已是“其行若止,其意不止,渐渐充其内劲,必使劲由骨缝中充至肌肤以及指头,待内劲十分充足,则下势之机致自动”。

动:就是时机的掌握,时机也可以理解为习拳者发挥某些技术的手段。在拳架演练中,主要是根据动作的要求,充分掌握时机的体现,手、眼、身、法、步与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二路拳闪辗腾挪的要求“闪辗”是避实就虚之法,身体随着方向、角度、力点突然转换,迅速发劲;“腾挪”则是意动形未动的动之式,“若上动,而下自随之;下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这些要领是每一个习拳者应该掌握的基本要领。

快:快是对运动者在时间上的基本要求。陈氏太极拳讲究快慢相兼,具体讲究是要求每个习拳者的一招一式都必须得机得势,干净利落制敌,不能拖泥带水,“拳打不知”往往令对手措手不及,防不胜防,乃掌握了“快”之真谛。如金刚捣碓三中蹬腿及掩手肱锤的最后冲拳,皆要求形成整体的快。快还要求全身必须具有灵活性和协调性,只有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利于“快”动作的提高。拳架是由一连串的动作组合而成,每个动作的快与慢是需要认真实践和体会的。

刚:当力量迅速集中到某一点的瞬间称为“刚”,也是发劲的“刚”,这种发劲是一种爆发力,它速度快,位移小,冲击力量大,如金刚捣碓震脚具有助拳势、增功力、固根基、攻下盘的作用和功效。太极拳的刚是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刚柔相济。“柔起点,刚落点”是陈氏太极拳刚柔相济的具体体现。

稳:稳是保证拳架质量的根本,即“千变万化由我运,两足定根基”,动作的稳健关键是足稳,足稳则身不摇不晃。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因方向、角度的变动上下、前后、左右协调不一致,原有的稳健重心也会出现失衡的现象,影响了动作和呼吸的顺随自然,这样,就必须运动步法的虚实转换和腰裆的变化协调重心,使重心重新趋向稳定。“进退需转换”,“步随身换”,就是指身法有转换,步法上必须虚实跟着转换,使前后、左右、上下有同等支撑性和同等稳定动作变化的重心。如初收中前后四次倒换重心,双手臂和双腿必须要稳,要轻松圆活,提左腿如果裆不能下沉,右腿重心掌握不好,必然会出现腿不稳身体摇晃的现象。只有掌握了步法的虚实转换和腰裆变化协调,上肢和下肢的动作才会平衡,顺随圆活。

八字循环法是习拳者在演练拳架上的要求,如能把他们有机结合在一起,并能始终不渝地贯穿和应用到锻炼的实际中,定会获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