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腊八粥读后感50字 腊八粥读后感300字书本六年级下册

腊八粥读后感50字 腊八粥读后感300字书本六年级下册

本文目录一览:

读后感腊八粥题目是什么?

读后感腊八粥题目是什么?

读后感腊八粥题目是什么?

读后感腊八粥题目是什么?

读后感腊八粥题目是什么?

读《腊八粥》,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品沈从文的童年趣味

统编六下第二课是沈从文先生的《腊八粥》,写得是沈从文先生童年时期等腊八粥、喝腊八粥的过程。全篇文章用孩子的视角,孩子的语言,给我们再现了“腊八粥”的传统文化,也让我们了解到沈从文先生的童年趣味。

沈从文先生是大作家,是充满个性魅力的作家,《腊八粥》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今天我们就课标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来探讨《腊八粥》的备课与教学。

文学作品,作品的文学性是排在第一位的,课标中指出“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腊八粥》这篇文章的独特个性就为这些理念的落实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落脚点。我们再来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具体目标:

从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一些关键词,那就是“品味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尤其是“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其中的细节一词,点出了文学欣赏与创作的诀窍,这一点我们要有足够的敏锐性。

课标中的理念我们都找到了,下面就是要结合具体的文章,老体现这些理念:

从细节中,品味语言特色,感受作者的童年趣味

《腊八粥》的开篇特别吸引人,尤其引人注目的就是第一自然段的语言组织特点。

全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但那么多的文字,都赶不上第一句话,都没有第一句话的个性突出。作者从小孩子,说到大孩子,再说到老孩子,都能从嘴里生出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排比句,但在全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当中,却不普通。

不普通在作者简单的列举出了人生的三个阶段,不普通在作者巧妙地结合了全篇文章的主题,不普通在对人生三个阶段简介的描述,这些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非常巧妙地开头,一个非常巧妙地细节安排,这就是作者的语言特色,也是我们重点要学习和品味的精髓所在。这几点,就是一种文学阅读,细细品味就会获得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如果能把这种写作方法运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就是课标中所说的创意表达。可见,我们的教学实践之前,一定要设计好我们的教学过程,做好教学预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标理念的扎实落实。

从细节中,理解语言特色,感受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要想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之情,我们和大作家的思路其实都差不多,那就是把主要笔墨集中在对事物的描写之上,这一点沈从文也不例外。但他高明在哪儿呢?

如果我们足够细心的话,我们会发现就,这几段文字当中有两处“叹气”,“叹气”的情感色彩不言自喻,但是作者高明的是把自己的急切盼望与腊八粥的“叹气”结合在一起,创设了一种幽默美好的氛围,既写出了自己的盼望,也通过腊八粥的“叹气”把这种“急切的盼望”的氛围渲染的更加强烈。我们由此明白,作者把腊八粥描写的越是生动,越能体现自己的内心情感,这不就是一种巧妙地语言组织规律吗?当我们组织学生发现这两处细节背后的意蕴之后,可以让学生继续寻找这样的细节,因为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

在文中,腊八粥它有了灵魂,不光会叹气,还会有人类的动作,这些细节的背后,同样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露,只不过是异曲同工而已。这些妙处,就要学生通过我们前面的引导,要自己一点一点的找到,并用学到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只有这样,才算是学会阅读,会后面的表达打下基础,做好积累。

关注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腊八粥》是一种美食,写这样的文章,我们有很多思路。普通的思路是做腊八粥,吃腊八粥,但沈从文老先生,既没有写做腊八粥,也没有详细写吃腊八粥,仅仅是在文章的结尾简答描述了一下吃腊八粥,用意何在?

这就又回到了我们的一个主题之一,那就是体会作者的“童年趣味”。作为一个儿童,他最关心的不是如何去做,而是对这个事物本身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作者当时年龄还小,没有锅台高,同时熬制腊八粥的过程是有声,还有色,这对童年的孩子来说,诱惑力是非常大的,这种力量充满了整个过程,一直到母亲抱起自己,才得到满足。当满足了诱惑之后,吃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过场了”。所以,作者在叙述的时候,根据主题和自己的内心,对描写的内容做了一个巧妙地取舍,同样能起到详略得当的艺术效果。

也许这就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设立的本意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