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宝宝从出生就吐奶怎么回事 宝宝从出生就吐奶正常吗

宝宝从出生就吐奶怎么回事 宝宝从出生就吐奶正常吗

本文目录一览:

新生儿吐奶的三个原因,喂养不当是主因,别再拍几下了事

盼了十个月,终于等到小宝宝平安落地了。宝妈的心也跟着踏实了,曾经的种种担心也渐渐消失了。可接下来喂养宝宝的历程,并没有宝妈想象的那么轻松,这个初食人间烟火的小家伙,开始了种种的不适应:皮肤红肿、拉肚子、发烧、咳嗽、吐奶……状况不断,问题多多。

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宝妈也只能撸起袖子加油干了,不过呢,孩子真是病了倒还好说,找医生就好了,因为他们毕竟是专家嘛。但是对于不算疾病的“吐奶”,很多宝妈就懵圈了,一不留神宝宝就吐奶了,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焦急之余,宝妈忍不住感慨:“你是老天派下来吓唬我的吗?”

​宝宝频繁吐奶为哪般?

新手妈妈想要减少宝宝的吐奶状况,先要搞清楚背后成因,是肠道发育不好?还是喂养方式不当?或者是生病了?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采取正确的预防哦。

宝宝生病了

一般来说,如果宝宝因为生病导致肠胃不适,出现“吐奶”情况时都会伴随其他状况,如哭闹、发烧或者是体重长时间不增长等。如果出现此类问题,新妈妈应尽快带娃就诊。

先天肠胃发育异常

若宝宝肠胃发育不好,如存在先天性消化、排泄道障碍问题,孩子也会出现吐奶甚至吐血的情况。一般若肠胃有问题,宝宝在出生后检查就能发现,医生会提前告知家长。若刚出生时没检查出来,孩子在家出现比较严重的吐奶或者无法大便的情况,新妈妈也要尽快带娃去医院检查。

​喂养方式出了问题

最后一种就是喂养不当导致的吐奶,其实多数宝宝出现不同程度的吐奶,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的。想要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肠胃的构造。

新生宝宝的胃和成人的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胃都是竖着的,胃两头的入口和出口的肌备很强大收缩性和自控能力。而小宝宝的胃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它是横向的,虽然出口的肌肉已经发育得非常好了,但是入口的自我控制发育并不好,还比较松动,控制能力较弱,食物几乎可以自由进出。所以当我们抱娃姿势不当或者肠胃有气、吃得过饱等情况出现时,这些奶就顺着食道跑上来了。

​新生儿常见的错误喂养方式

1. 宝宝吃得太快

当娃吃得太快时,很容易在吞咽时将空气吸进去,这样就容易导致气流在肚里将奶水顶出来。

2. 宝宝吃得太饱

但宝宝吃的比较多时,小家伙会感到不适,当胃部开始蠕动时,由于胃部这个容器过满,很容易从入口处回流到口腔里。

3. 母乳量过大

新妈妈们如果乳汁比较多,乳腺比较发达,对于新生宝宝来说也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小宝宝的吞咽速度比较慢、口腔容积较小,所以当大量乳汁进入孩子口腔后,很容易出现将空气一起咽下去的情况。这样气、奶混合,自然容易吐出来了。

​​4. 奶嘴孔洞不合适

无论是孔洞过大还是过小,都不利于宝宝吃奶,过小吃起来费力,过大容易吃得过快,导致空气一起进入胃部。所以给宝宝选择合适的奶嘴是非常重要的。

5. 吃饱后处理不当

宝宝吃完奶后,有些宝妈将宝宝平躺放下或者抱在怀中,都容易导致宝宝吐奶。宝妈最好要将宝宝竖起拍嗝,等宝宝将胃里的气体排出来后,再将宝宝侧放躺好,避免宝宝剧烈运动或者咳嗽。

新生儿吐奶是正常的?错,有三种吐奶是病理性,第一种要及时治疗

一个粉丝妈妈在后台非常着急的问我:菁妈为什么我的孩子刚出生十几天,每次喝完奶都要吐一些出来,有时候是新鲜的奶,有时候看那些奶都已经消化了。新生儿指的是出生到28天的孩子。

很多妈妈看着孩子,每次喝完奶没一会就看到奶液从嘴角流了出来,自己好不容易分泌的母乳一下子就被孩子吐了出来,要知道自己的母乳本来就不多,所以感觉那个心痛啊!

而孩子如果哭闹的时候还给孩子喂奶的话,孩子还会被呛到。

新生儿为什么会吐奶呢?

1、胃容量小

新生儿的胃就是几十毫升的量。

2、胃的位置呈水平

大人的胃是向下垂的,而孩子的胃却是水平的。

3、两边开口松紧不同

胃的幽门(就是靠近口腔的门)比较松,相反胃的贲门(小肠比较接近的地方)比较紧。加上喝奶进去时可能会有空气进去,动一动小胃的食物就会从口腔出来。

以上三个生理特点决定新生儿容易吐(溢)奶,如果有以下三种情况说明属于是正常的现象。

1、量不是特别多,是”溢“而不是”吐“

2、吐了之后感觉孩子精神更好,或者说感觉孩子更开心。

3、孩子的体重也在正常的增长那说明孩子聪明,吃不完的消化不了的就吐出来。

一般来说新生儿的体重,在出生后七天会因为吃得少(胃小每次只能喝十几毫升奶)拉得多(胎便,胎儿期就存在肚子里的大便)导致体重会出现生理性的下降,一般下降不会超过出生体重的10%,一般在7%左右。之后体重就以每天50克的速度增长。

比如新生儿出生6斤,七天时体重下降4两左右,之后的21天每天以50克的速度增长,到了28天新生儿的体重会长到8斤左右。

但是如果吐得比较多,像喷出来一样,或者是持续的时候比较久,一般是以下三种情况:

1、蛋白过敏

大多见于奶粉喂养的孩子,孩子可能还伴有腹泻或者是皮疹,体重增长缓慢。建议可以使用水解奶粉试着给孩子使用,发现有改善,坚持喝三个月到半年再慢慢转回正常配方奶粉。

2、胃食管反流

胃里的食物容易返流到食管里,一般生理性吐奶大概到四个月会减少或者消失,但是如果孩子有胃食管反流一般会到孩子九个月甚至一岁才慢慢好转。一定要注意小心护理。

3、孩子感冒

呼吸道感染时,消化道也会受影响,特别是肺炎时,新生儿还会出现呛奶,不肯喝奶,吐奶严重的情况,而呼吸道感染控制后,孩子的吐奶也会有所缓解。

大多数新生儿吐奶都是正常的,但是也有三种是不太正常的,家长学会分辨,及时治疗,让新生儿尽快恢复健康。

祝宝宝健康。

新生儿吐奶的三个原因,喂养不当是主因,别再拍几下了事

盼了十个月,终于等到小宝宝平安落地了。宝妈的心也跟着踏实了,曾经的种种担心也渐渐消失了。可接下来喂养宝宝的历程,并没有宝妈想象的那么轻松,这个初食人间烟火的小家伙,开始了种种的不适应:皮肤红肿、拉肚子、发烧、咳嗽、吐奶……状况不断,问题多多。

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宝妈也只能撸起袖子加油干了,不过呢,孩子真是病了倒还好说,找医生就好了,因为他们毕竟是专家嘛。但是对于不算疾病的“吐奶”,很多宝妈就懵圈了,一不留神宝宝就吐奶了,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焦急之余,宝妈忍不住感慨:“你是老天派下来吓唬我的吗?”

​宝宝频繁吐奶为哪般?

新手妈妈想要减少宝宝的吐奶状况,先要搞清楚背后成因,是肠道发育不好?还是喂养方式不当?或者是生病了?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采取正确的预防哦。

宝宝生病了

一般来说,如果宝宝因为生病导致肠胃不适,出现“吐奶”情况时都会伴随其他状况,如哭闹、发烧或者是体重长时间不增长等。如果出现此类问题,新妈妈应尽快带娃就诊。

先天肠胃发育异常

若宝宝肠胃发育不好,如存在先天性消化、排泄道障碍问题,孩子也会出现吐奶甚至吐血的情况。一般若肠胃有问题,宝宝在出生后检查就能发现,医生会提前告知家长。若刚出生时没检查出来,孩子在家出现比较严重的吐奶或者无法大便的情况,新妈妈也要尽快带娃去医院检查。

​喂养方式出了问题

最后一种就是喂养不当导致的吐奶,其实多数宝宝出现不同程度的吐奶,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的。想要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肠胃的构造。

新生宝宝的胃和成人的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胃都是竖着的,胃两头的入口和出口的肌备很强大收缩性和自控能力。而小宝宝的胃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它是横向的,虽然出口的肌肉已经发育得非常好了,但是入口的自我控制发育并不好,还比较松动,控制能力较弱,食物几乎可以自由进出。所以当我们抱娃姿势不当或者肠胃有气、吃得过饱等情况出现时,这些奶就顺着食道跑上来了。

​新生儿常见的错误喂养方式

1. 宝宝吃得太快

当娃吃得太快时,很容易在吞咽时将空气吸进去,这样就容易导致气流在肚里将奶水顶出来。

2. 宝宝吃得太饱

但宝宝吃的比较多时,小家伙会感到不适,当胃部开始蠕动时,由于胃部这个容器过满,很容易从入口处回流到口腔里。

3. 母乳量过大

新妈妈们如果乳汁比较多,乳腺比较发达,对于新生宝宝来说也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小宝宝的吞咽速度比较慢、口腔容积较小,所以当大量乳汁进入孩子口腔后,很容易出现将空气一起咽下去的情况。这样气、奶混合,自然容易吐出来了。

​​4. 奶嘴孔洞不合适

无论是孔洞过大还是过小,都不利于宝宝吃奶,过小吃起来费力,过大容易吃得过快,导致空气一起进入胃部。所以给宝宝选择合适的奶嘴是非常重要的。

5. 吃饱后处理不当

宝宝吃完奶后,有些宝妈将宝宝平躺放下或者抱在怀中,都容易导致宝宝吐奶。宝妈最好要将宝宝竖起拍嗝,等宝宝将胃里的气体排出来后,再将宝宝侧放躺好,避免宝宝剧烈运动或者咳嗽。

宝宝常吐奶,拍嗝为啥也不管用?可能是这5点宝妈没有做到位

文|福林妈咪

昨日一位宝妈咨询我:“我家宝宝总吐奶是怎么回事儿?”我就问她是不是没拍嗝,她说拍了,打完嗝后才放下,即使这样,放下后不一会儿就吐奶,还吐得稀里哗啦,宝妈形容她儿子吐奶还能吐出“抛物线”。当时我的画面感就出来了。

不过宝宝吐奶还是挺正常的一个事儿,一般都是小月龄的宝宝会出现的情况。现在多数宝妈都知道喂宝宝吃完奶后需要拍嗝,可是拍嗝后仍旧吐奶也不占少数。

首先宝妈要知道,拍嗝并不能保证宝宝完全不会吐奶,即使宝宝仍然吐奶了,宝妈也不用因为这一点而过分紧张,因为还有其他原因会导致宝宝仍旧吐奶,下面就为各位宝妈罗列出来。

①喂得多了

宝宝胃比较小,刚出生的小宝宝胃容量也就差不多一粒豌豆大小。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胃才逐渐变大,如果一次喂养过多,而且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并不像我们成年人那样竖着长,宝宝的是横着的,这样如果喂多了就更容易吐奶,可以少食多餐。

②喂奶姿势不正确

很多宝妈喜欢“摇篮式”喂奶姿势,简单易学,但有时喂奶姿势会“走形”,致使宝宝喝奶时吸入过多空气,空气吸入的多了,只拍出一个嗝可不见得有效。

正确的喂奶姿势应该要让宝宝头高脚底,宝妈觉得累可以在腿上垫个枕头。还要让宝宝的小嘴含住大部分的乳晕,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奶嘴一定要防胀气,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空气吸入,否则宝宝吃奶时一吸一吐之间,将吸入很多空气。

③宝宝饿急了才喂奶

有时宝宝哭闹不停,宝妈又没有及时喂奶,而哭的过程中宝宝本就会吸入不少空气,而且宝宝又饿,这时候再哺乳,宝宝的吃得急吃得快,这样吸入的空气更多,宝宝更容易吐奶,即便拍嗝了,效果也并没有多好,宝宝仍会吐奶。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在宝宝吃奶期间就拍一拍嗝,每餐分2-3次来拍嗝,不一定非等吃完了才拍。而且如果宝宝容易胀气、溢奶、吐奶,都可以在刚开始喂奶不久后就拍一次嗝,3-5分钟拍一拍嗝再继续喂,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胀气和吐奶。

④拍嗝后立刻将宝宝平躺放置

即使宝宝拍嗝后,也不能完全保证宝宝不会吐奶,不要立刻将宝宝平躺放置,应该让宝宝保持右侧卧半小时,如果宝宝经常吐奶,要配合将宝宝上半身垫高。这期间宝妈要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果宝宝没有溢奶现象,这时才可将宝宝平躺放置。

如果平躺后宝宝还是吐奶了,不要立刻将宝宝抱起来,这样做是比较危险的举动。因为宝宝刚刚吐奶,立刻抱起,会让奶液回流,万一吸入呼吸道中,会引起呛奶,呛入肺中还能能引发肺炎等情况。最好将宝宝再转至右侧,轻轻拍宝宝的背部就好。

⑤拍嗝后,立刻给宝宝换衣服换尿片

吃完刚拍嗝就给宝宝换衣服换尿片,这样折腾,宝宝也很容易吐奶,尽量让宝宝拍完嗝后睡觉,否则换尿片或换衣服时,动作幅度大了,宝宝腹部一用力,也会将胃中的奶液挤出。

其实宝宝吐奶是新生儿常见现象,一般在宝宝出生4个月后这种现象会减轻或消失,宝妈不用过于紧张,如果宝宝反复通过呕吐的动作吐奶,或者喷射性吐奶并伴随发热、抽搐、精神差的现象,那就需要去医院及时治疗了,检查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

华南地区最小!45天新生儿频繁吐奶,医生使用隧道内镜微创技术“巧解”!

溢奶或吐奶是新生儿十分常见的现象,大多数的都是生理性的。

但对于出生仅45天,体重3.48kg的岩岩一家来说,却是一件糟心的事情,“宝宝吃完奶就吐,我们全家都快崩溃了…”。

日前,我院多学科团队成功为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CHPS)合并肺炎、体重低下的岩岩在内镜下实施了经口幽门环肌切开术(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pyloromyotomy, G-POEM),术后3天消化道恢复通畅,术后7天拔除留置针、引流管,可以正常经口喂奶而不再吐奶。

在手术期间为保证患儿的手术顺利,避免二重感染,医生还自制口垫保障患儿的安全。

这例手术的成功,刷新了我院G-POEM手术应用在CHPS患者的年龄和体重的新记录。经文献检索,45天也为华南地区最小的患儿年龄。

反复吐奶,原来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今年2月,来自汕头的岩岩在全家人的期待中足月降生了,体重为2.75kg。家人们以为其出生后原本紧张的心情终于可以松懈下来,没想到仅3天岩岩就开始反复吐奶,其后又出现呛咳、发热等症状(吐奶导致肺部感染),体重不见增长,岩岩家人都急得不知所措,多地求医未果辗转来到我院。

经过儿科副主任李思涛副主任医师的细致全面诊查,确诊宝宝患上了“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还合并“支气管肺炎、高乳酸血症、体重低下”等疾病。在儿科积极的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等处理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处理“始作俑者”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了。

问题来了,怎么治疗呢?

医生们就岩岩的病情展开了讨论...

小儿外科王德娟主任指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可采用腹腔镜或开放手术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手段成熟,但岩岩出生仅45天,手术会在体表造成切口瘢痕、存在腹腔内脏器损伤风险。李思涛查阅了最新文献,发现胃镜下治疗创伤更小,患儿耐受性好。为求证胃镜下治疗的可行性,找到了消化内镜科李初俊主任团队,团队骨干力量孙家琛主治医师提出G-POEM手术下的治疗方案。

于是,一支由小儿外科、普儿科、消化内镜科、超声科、影像科、麻醉科、手术室等构成的技术协作团队迅速组建起来。

自制婴儿口垫为宝宝护航

岩岩由于频繁吐奶,营养状况不容乐观,体重仅有3.48kg,身形过于瘦小;此外,虽然儿科医生已经用药物控制了岩岩的肺部感染,但如果没有合适的口垫,就意味着他在手术过程中仍可能会面临感染的风险。

孙家琛灵机一动,他拿出剪刀、注射器和胶布,为岩岩专门定制了最匹配适合的“婴儿口垫”。

一切准备就绪,手术当天,手术室内共有20余人的医护团队为岩岩保驾护航。

显示屏上呈现出岩岩紧闭的幽门口,即使超细鼻胃镜仅有5毫米直径,但通过幽门依然非常费力。手术过程中,孙家琛不敢有一丝松懈,仔细调整电刀的角度,在孩子薄薄的胃黏膜和肌层之间建立隧道,胃镜在隧道内逐步深入,打通“生命隧道”。

“过去了!”随着镜头画面柳暗花明,手术室里一阵欢呼,严阵以待的医护团队终于放下心来。

近3小时的手术过程中,患儿出血量极少,在麻醉医生严密监控下,全程状况平稳。

术后转新生儿ICU进行严密的观察,翌日孩子已转入普通病房治疗,术后3天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患儿的消化道已经通畅了,术后7天患儿拔除留置针、引流管,已经可以正常经口喂奶而不再吐奶了。

近期,随访中得知,岩岩出院后再无吐奶的问题,越来越活泼、调皮了。

尤其可喜的是,术后2个月,其体重从3.48kg增长到7kg(已达到正常体重)。

G-POEM,新生儿也可耐受的手术

据介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理基础为幽门管局部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及缺失,导致固有肌层增厚,引起幽门机械性梗阻,临床表现为出生后反复喷射状吐奶,发病率位居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第3位。CHPS往往由于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而发生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李思涛介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者大多数是男孩,出生后2~4周出现呕吐症状。”幸运的是,岩岩确诊CHPS及时,虽已经出现支气管感染,但干预及时,药物控制有效,并及时完成的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故此才能快速恢复良好。李思涛提醒,若出生20多天的小朋友吐奶出现体重不增,呕吐黄绿色液体或血性物,大口呕吐且呈喷射状等情况,请及时就医。

李初俊指出,我院消化内镜科一直致力于梗阻性胃肠道疾病诊治,迄今已举办11届梗阻性胃肠道疾病内镜治疗研讨会,拥有丰富的实操经验,此次手术的成功正是平时工作的集中展现。

G-POEM手术是基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手术发展而来,应用于胃部,原本可用于治疗难治性胃轻瘫、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导致的幽门梗阻性疾病。

G-POEM手术的“超微创”特点有助于减少胃黏膜损伤,术后可更快恢复正常饮食,手术过程快、创伤微小,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痛苦。

本文指导专家

消化内镜科 李初俊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镜科主任。

学术任职: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委/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消化内镜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广东省消化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消化内镜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消化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整合肝肠病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内镜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消化道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澳门胃肠肝病学会学术顾问;《中华消化内镜杂志》通讯编委;专注并擅长于各类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学术专长: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系统工作,对各种食管、胃、肠及肝、胆、胰腺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20年来专注于消化内镜诊断与微创治疗工作,娴熟操作胃镜、结肠镜、小肠镜、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和超声内镜进行内镜诊断与治疗,受检者痛苦少。曾接受香港消化内镜学会和曹世植消化内镜基金会(DR. WILLIAM CHAO DIGESTIVE ENDOSOCPY FOUNDATION LIMITED)基金资助,在引领治疗内镜潮流的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现代治疗内镜培训,并参与过香港微创中心关于早期消化道癌的诊断与微创治疗培训。擅长于不需开腹手术的内镜下微创手术以治疗胃肠道息肉、胃肠道黏膜下肿瘤、早期消化道癌、胆胰管病变包括胆总管结石、胰头癌、胆管癌、壶腹部癌,以及各种消化道出血性、阻塞性、狭窄性病变,包括各种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等。

出诊时间:

周三上午 消化内镜诊疗门诊

周四下午 特诊门诊

小儿外科、泌尿外科 王德娟 主任医师

小儿外科主任,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小儿外科硕士、泌尿外科博士毕业,第七、八届广东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

从事外科临床二十余年,熟练掌握泌尿外科各级手术。对治疗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各种先天畸形、肿瘤、创伤有一定经验。曾在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费城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学习。

致力于研究加速康复(ERAS)结合腹腔镜微创技术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尤其专注于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先天性肾积水、小儿尿道下裂及性别发育异常诊治。熟练掌握泌尿外科各级手术,对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小儿普外及儿童实体瘤诊治有丰富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

周二下午 泌尿外科

周四下午 小儿外科

儿科 李思涛 副主任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教研室秘书,中山六院教学督导。

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过敏专委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童危重症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委员。临床方面长期从事儿科、新生儿危重症抢救等相关临床工作,擅长儿科消化、新生儿疾病、儿科呼吸、等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及进展。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周五上午

感谢消化内镜科孙家琛主治医师对本文的支持

责任编辑:张源泉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

终审:朱昌平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中山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