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参加抗疫志愿者活动的感想500字 参加抗疫志愿者活动的感想600字

参加抗疫志愿者活动的感想500字 参加抗疫志愿者活动的感想600字

本文目录一览:

山水巴渝 情怀地矿丨​​“疫”不容辞 同舟共济——我的抗疫志愿者工作心得体会

“疫”不容辞 同舟共济

——我的抗疫志愿者工作心得体会

10月6日以来,渝北区大悦城周边暴发新冠疫情。我所居住的仙桃街道遭遇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最严峻、最复杂、最吃紧的一次疫情考验。街道绝大部分区域划为临时管控区,确定数十个中高风险区,所有小区静态管理,经营场所一律关闭,停止一切非必要人员流动,全员每日核酸检测。

临时管控期间,作为低风险区的居民,我们每天除了居家自我健康监测、网上办公、每户一人一次外出买菜以外,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参与社区组织的核酸检测。10月13日,当我得知我们街道疫情防控任务重、形势严峻、人口众多,社区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已经连续数日的“鏖战”,组织核酸采样、信息核查、转运人员、上门服务等工作“连轴转”,因人手少、范围广、时间紧,不少社区工作人员把单位当家,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时,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地质青年,应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微薄之力,于是毅然拨通了我家小区所在的舟济路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申请当一名青年防疫志愿者。

“感谢你对我们社区工作的支持,刚好我们现在紧缺一名核酸采样扫码录入人员,你可以马上到岗吗?”电话那头社区工作人员陈老师用略带沙哑又急切的女声给了我肯定的答复,我开心的连忙点头答应,带上口罩飞奔至楼下小区中庭。

就这样,经过陈老师简单的业务培训,我正式加入到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战“疫”大军中。作为志愿者,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就和医护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岗做准备,上午8点核酸采样点准时“营业”。在其他几名志愿者的共同维护下,长长的采样队伍井然有序,“请大家保持一米距离,提前打开渝康码或拿出身份证准备扫码、登记”全副武装的我一边指导受检测群众扫码,一边将棉签、采样管递给完成登记的人员手中,时而进行手部消毒。刚开始陈老师还有些不放心,时常会到我身旁进行“技术指导”,经过几天的实战操作,我的扫码录入工作越来越熟练,她也露出了轻松的笑意。

社区陈老师算是我们小区一期核酸采样点的点长,年龄大概四十岁出头的样子,她个子不算高,身材偏瘦,口罩之上的一双略带血丝的眼睛显得些许疲倦,她白天主要负责统筹组织采样点的医务人员及志愿者的安排、物资调配及联系样品转运等工作,穿梭在采样点的各个区域,随时处理采样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解释应对居民的各种疑问、困难,耐心安抚居民因封控管理引起的消极情绪和怨言。到了晚上,她和其他几位社区工作的同事还要继续回到办公室,挨个给大数据排查出来的存在感染风险而赋异常码的居民拨打电话,最多的一次,一个晚上打了上万个电话,手机打得发烫,嗓子说得冒烟。

偶有闲暇时间,她给我谈及她读小学的女儿,因为她丈夫也在医院工作,疫情发生两人都在各自单位加班,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她已经好几天没能回家看女儿了,她说后悔没给女儿买一个能够视频通话的电话手表;我逛了逛她的朋友圈,看到一条名为“深夜里的回锅肉”的状态:凌晨两点过,她刚下班回家,看着早已熟睡的女儿,不禁感到心疼和内疚,因为第二天她和丈夫要早早的去上班,担心孩子的午饭又没有着落,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凌晨三点给孩子炒了一盘香喷喷的回锅肉,期待孩子第二天醒来欣喜的表情。同样作为孩子母亲的我,被深深触动,感同身受。

以前一直觉得社区工作人员无非就是做些“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之类的工作,通过这次渝北疫情自己参加志愿者服务才亲身体会到了一线社区工作人员的不容易。陈老师就是疫情下无数社区工作人员的一个缩影,类似的例子枚不胜举。每一次疫情反弹,他们就像没有“铠甲”的一线战士,冲锋在防疫的各个战场,夜以继日,披星戴月,马不停蹄,他们既当“吹哨人”,又当“守护神”;既当“快递员”,又当“服务员”;既当“阻击手”,又当“多面手”,全民核酸、上门核检、筛查数据、转接病例、防疫宣传、卡点值守.....虽然苦累繁艰、直面危险,但从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都咬牙硬挺、“疫”往无前。他们以自己的负重前行,守住了社区的病毒入口;他们像一束束微光,点亮了所在辖区的万家灯火。

截止目前,本轮抗疫攻坚战即将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不禁沉思,作为居民,社区中的普通一员,我们能够做到的应该是给予社区工作者们更多的支持、理解、包容和尊重;设身处地的体谅他们的苦衷、难处,自觉遵守各项防疫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协助、配合工作。也许我们的一个笑脸,一句谢谢,就会让他们倍感温暖,甚至热泪盈眶,相信有了我们和社区工作者们的“双向奔赴”,大家“疫”不容辞,同舟共济,终将彻底驱散疫情阴霾,共享自由阳光!

107地质队 赵婕

2022年10月18日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王 成

山水巴渝 情怀地矿丨​​“疫”不容辞 同舟共济——我的抗疫志愿者工作心得体会

“疫”不容辞 同舟共济

——我的抗疫志愿者工作心得体会

10月6日以来,渝北区大悦城周边暴发新冠疫情。我所居住的仙桃街道遭遇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最严峻、最复杂、最吃紧的一次疫情考验。街道绝大部分区域划为临时管控区,确定数十个中高风险区,所有小区静态管理,经营场所一律关闭,停止一切非必要人员流动,全员每日核酸检测。

临时管控期间,作为低风险区的居民,我们每天除了居家自我健康监测、网上办公、每户一人一次外出买菜以外,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参与社区组织的核酸检测。10月13日,当我得知我们街道疫情防控任务重、形势严峻、人口众多,社区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已经连续数日的“鏖战”,组织核酸采样、信息核查、转运人员、上门服务等工作“连轴转”,因人手少、范围广、时间紧,不少社区工作人员把单位当家,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时,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地质青年,应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微薄之力,于是毅然拨通了我家小区所在的舟济路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申请当一名青年防疫志愿者。

“感谢你对我们社区工作的支持,刚好我们现在紧缺一名核酸采样扫码录入人员,你可以马上到岗吗?”电话那头社区工作人员陈老师用略带沙哑又急切的女声给了我肯定的答复,我开心的连忙点头答应,带上口罩飞奔至楼下小区中庭。

就这样,经过陈老师简单的业务培训,我正式加入到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战“疫”大军中。作为志愿者,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就和医护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岗做准备,上午8点核酸采样点准时“营业”。在其他几名志愿者的共同维护下,长长的采样队伍井然有序,“请大家保持一米距离,提前打开渝康码或拿出身份证准备扫码、登记”全副武装的我一边指导受检测群众扫码,一边将棉签、采样管递给完成登记的人员手中,时而进行手部消毒。刚开始陈老师还有些不放心,时常会到我身旁进行“技术指导”,经过几天的实战操作,我的扫码录入工作越来越熟练,她也露出了轻松的笑意。

社区陈老师算是我们小区一期核酸采样点的点长,年龄大概四十岁出头的样子,她个子不算高,身材偏瘦,口罩之上的一双略带血丝的眼睛显得些许疲倦,她白天主要负责统筹组织采样点的医务人员及志愿者的安排、物资调配及联系样品转运等工作,穿梭在采样点的各个区域,随时处理采样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解释应对居民的各种疑问、困难,耐心安抚居民因封控管理引起的消极情绪和怨言。到了晚上,她和其他几位社区工作的同事还要继续回到办公室,挨个给大数据排查出来的存在感染风险而赋异常码的居民拨打电话,最多的一次,一个晚上打了上万个电话,手机打得发烫,嗓子说得冒烟。

偶有闲暇时间,她给我谈及她读小学的女儿,因为她丈夫也在医院工作,疫情发生两人都在各自单位加班,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她已经好几天没能回家看女儿了,她说后悔没给女儿买一个能够视频通话的电话手表;我逛了逛她的朋友圈,看到一条名为“深夜里的回锅肉”的状态:凌晨两点过,她刚下班回家,看着早已熟睡的女儿,不禁感到心疼和内疚,因为第二天她和丈夫要早早的去上班,担心孩子的午饭又没有着落,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凌晨三点给孩子炒了一盘香喷喷的回锅肉,期待孩子第二天醒来欣喜的表情。同样作为孩子母亲的我,被深深触动,感同身受。

以前一直觉得社区工作人员无非就是做些“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之类的工作,通过这次渝北疫情自己参加志愿者服务才亲身体会到了一线社区工作人员的不容易。陈老师就是疫情下无数社区工作人员的一个缩影,类似的例子枚不胜举。每一次疫情反弹,他们就像没有“铠甲”的一线战士,冲锋在防疫的各个战场,夜以继日,披星戴月,马不停蹄,他们既当“吹哨人”,又当“守护神”;既当“快递员”,又当“服务员”;既当“阻击手”,又当“多面手”,全民核酸、上门核检、筛查数据、转接病例、防疫宣传、卡点值守.....虽然苦累繁艰、直面危险,但从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都咬牙硬挺、“疫”往无前。他们以自己的负重前行,守住了社区的病毒入口;他们像一束束微光,点亮了所在辖区的万家灯火。

截止目前,本轮抗疫攻坚战即将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不禁沉思,作为居民,社区中的普通一员,我们能够做到的应该是给予社区工作者们更多的支持、理解、包容和尊重;设身处地的体谅他们的苦衷、难处,自觉遵守各项防疫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协助、配合工作。也许我们的一个笑脸,一句谢谢,就会让他们倍感温暖,甚至热泪盈眶,相信有了我们和社区工作者们的“双向奔赴”,大家“疫”不容辞,同舟共济,终将彻底驱散疫情阴霾,共享自由阳光!

107地质队 赵婕

2022年10月18日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王 成

山水巴渝 情怀地矿丨​​“疫”不容辞 同舟共济——我的抗疫志愿者工作心得体会

“疫”不容辞 同舟共济

——我的抗疫志愿者工作心得体会

10月6日以来,渝北区大悦城周边暴发新冠疫情。我所居住的仙桃街道遭遇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最严峻、最复杂、最吃紧的一次疫情考验。街道绝大部分区域划为临时管控区,确定数十个中高风险区,所有小区静态管理,经营场所一律关闭,停止一切非必要人员流动,全员每日核酸检测。

临时管控期间,作为低风险区的居民,我们每天除了居家自我健康监测、网上办公、每户一人一次外出买菜以外,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参与社区组织的核酸检测。10月13日,当我得知我们街道疫情防控任务重、形势严峻、人口众多,社区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已经连续数日的“鏖战”,组织核酸采样、信息核查、转运人员、上门服务等工作“连轴转”,因人手少、范围广、时间紧,不少社区工作人员把单位当家,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时,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地质青年,应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微薄之力,于是毅然拨通了我家小区所在的舟济路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申请当一名青年防疫志愿者。

“感谢你对我们社区工作的支持,刚好我们现在紧缺一名核酸采样扫码录入人员,你可以马上到岗吗?”电话那头社区工作人员陈老师用略带沙哑又急切的女声给了我肯定的答复,我开心的连忙点头答应,带上口罩飞奔至楼下小区中庭。

就这样,经过陈老师简单的业务培训,我正式加入到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战“疫”大军中。作为志愿者,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就和医护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岗做准备,上午8点核酸采样点准时“营业”。在其他几名志愿者的共同维护下,长长的采样队伍井然有序,“请大家保持一米距离,提前打开渝康码或拿出身份证准备扫码、登记”全副武装的我一边指导受检测群众扫码,一边将棉签、采样管递给完成登记的人员手中,时而进行手部消毒。刚开始陈老师还有些不放心,时常会到我身旁进行“技术指导”,经过几天的实战操作,我的扫码录入工作越来越熟练,她也露出了轻松的笑意。

社区陈老师算是我们小区一期核酸采样点的点长,年龄大概四十岁出头的样子,她个子不算高,身材偏瘦,口罩之上的一双略带血丝的眼睛显得些许疲倦,她白天主要负责统筹组织采样点的医务人员及志愿者的安排、物资调配及联系样品转运等工作,穿梭在采样点的各个区域,随时处理采样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解释应对居民的各种疑问、困难,耐心安抚居民因封控管理引起的消极情绪和怨言。到了晚上,她和其他几位社区工作的同事还要继续回到办公室,挨个给大数据排查出来的存在感染风险而赋异常码的居民拨打电话,最多的一次,一个晚上打了上万个电话,手机打得发烫,嗓子说得冒烟。

偶有闲暇时间,她给我谈及她读小学的女儿,因为她丈夫也在医院工作,疫情发生两人都在各自单位加班,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她已经好几天没能回家看女儿了,她说后悔没给女儿买一个能够视频通话的电话手表;我逛了逛她的朋友圈,看到一条名为“深夜里的回锅肉”的状态:凌晨两点过,她刚下班回家,看着早已熟睡的女儿,不禁感到心疼和内疚,因为第二天她和丈夫要早早的去上班,担心孩子的午饭又没有着落,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凌晨三点给孩子炒了一盘香喷喷的回锅肉,期待孩子第二天醒来欣喜的表情。同样作为孩子母亲的我,被深深触动,感同身受。

以前一直觉得社区工作人员无非就是做些“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之类的工作,通过这次渝北疫情自己参加志愿者服务才亲身体会到了一线社区工作人员的不容易。陈老师就是疫情下无数社区工作人员的一个缩影,类似的例子枚不胜举。每一次疫情反弹,他们就像没有“铠甲”的一线战士,冲锋在防疫的各个战场,夜以继日,披星戴月,马不停蹄,他们既当“吹哨人”,又当“守护神”;既当“快递员”,又当“服务员”;既当“阻击手”,又当“多面手”,全民核酸、上门核检、筛查数据、转接病例、防疫宣传、卡点值守.....虽然苦累繁艰、直面危险,但从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都咬牙硬挺、“疫”往无前。他们以自己的负重前行,守住了社区的病毒入口;他们像一束束微光,点亮了所在辖区的万家灯火。

截止目前,本轮抗疫攻坚战即将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不禁沉思,作为居民,社区中的普通一员,我们能够做到的应该是给予社区工作者们更多的支持、理解、包容和尊重;设身处地的体谅他们的苦衷、难处,自觉遵守各项防疫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协助、配合工作。也许我们的一个笑脸,一句谢谢,就会让他们倍感温暖,甚至热泪盈眶,相信有了我们和社区工作者们的“双向奔赴”,大家“疫”不容辞,同舟共济,终将彻底驱散疫情阴霾,共享自由阳光!

107地质队 赵婕

2022年10月18日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王 成

抗疫日记|大学生志愿者:疫情,给了我人生感悟

秋风渐起,秋意浅浅。经过大家连续半个多月的艰苦奋战,8月16日,张家界市实现新增0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标志着张家界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8月7日,我正式加入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大峡谷村疫情志愿者服务队,我的任务主要负责核酸人员信息采集工作及其数据台账整理。

8月12日凌晨1点多,接到了我们村支部书记的电话,并接受紧急通知“早上6点钟乡政府集合,和其他村的志愿者们一同驰援张家界”。接了这个电话后我睡不着了,与其说是失眠不如说是紧张……12日上午9点左右正式出发,我和全县200多名医务人员一起驰援张家界市永定区。我知道这是义务,也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和预备党员的责任。

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有些许高兴、激动,但穿上还没有多长时间,外面30多度的高温,让我坚持没多久就已经感觉到里面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望着群众长长的队伍,我看不到尽头。在烈日下,因为带着防护面罩太阳反光,我越来越看不清扫码的手机屏幕,手机已经滚烫,只能靠着一遍又一遍的喷洒酒精,来达到短暂的降温。工作结束后给家里回了个电话,电话那头都是家人的担心,我讲了几句就挂掉了,因为不想让他们担心。

我是在校大学生,学投资的,在此之前我对医护专业并不是很了解或者说几乎不知晓,所以我只能作为信息员参加这次活动。通过这次志愿者活动后,让我深深感觉到医护人员他们所经历的,要比我们其他人更多,而且需要足够强大的意志才能支撑他们的这种信念与初心。

在这几天里,我看到了各条战线为我们忙前忙后提供物资支持,看到了采样人员隔着防护服都止不住的汗水,也看到了群众百姓从不安到理解的面容。在疫情突然爆发的短短十多天里,更看到我们城市的迅速反应能力,从道路交通管制,到对滞留在张的游客进行安抚,各地志愿者们蜂拥而至……这足以体现出我们城市的强大。

这次志愿活动也是我成长路上的一个重大考验,我相信疫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还帮助我坚定团结一心,无私奉献,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向目标迈进的信心!

讲述人:大学生志愿者 祝欢

整理人:王健

山水巴渝 情怀地矿丨​​“疫”不容辞 同舟共济——我的抗疫志愿者工作心得体会

“疫”不容辞 同舟共济

——我的抗疫志愿者工作心得体会

10月6日以来,渝北区大悦城周边暴发新冠疫情。我所居住的仙桃街道遭遇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最严峻、最复杂、最吃紧的一次疫情考验。街道绝大部分区域划为临时管控区,确定数十个中高风险区,所有小区静态管理,经营场所一律关闭,停止一切非必要人员流动,全员每日核酸检测。

临时管控期间,作为低风险区的居民,我们每天除了居家自我健康监测、网上办公、每户一人一次外出买菜以外,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参与社区组织的核酸检测。10月13日,当我得知我们街道疫情防控任务重、形势严峻、人口众多,社区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已经连续数日的“鏖战”,组织核酸采样、信息核查、转运人员、上门服务等工作“连轴转”,因人手少、范围广、时间紧,不少社区工作人员把单位当家,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时,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地质青年,应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微薄之力,于是毅然拨通了我家小区所在的舟济路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申请当一名青年防疫志愿者。

“感谢你对我们社区工作的支持,刚好我们现在紧缺一名核酸采样扫码录入人员,你可以马上到岗吗?”电话那头社区工作人员陈老师用略带沙哑又急切的女声给了我肯定的答复,我开心的连忙点头答应,带上口罩飞奔至楼下小区中庭。

就这样,经过陈老师简单的业务培训,我正式加入到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战“疫”大军中。作为志愿者,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就和医护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岗做准备,上午8点核酸采样点准时“营业”。在其他几名志愿者的共同维护下,长长的采样队伍井然有序,“请大家保持一米距离,提前打开渝康码或拿出身份证准备扫码、登记”全副武装的我一边指导受检测群众扫码,一边将棉签、采样管递给完成登记的人员手中,时而进行手部消毒。刚开始陈老师还有些不放心,时常会到我身旁进行“技术指导”,经过几天的实战操作,我的扫码录入工作越来越熟练,她也露出了轻松的笑意。

社区陈老师算是我们小区一期核酸采样点的点长,年龄大概四十岁出头的样子,她个子不算高,身材偏瘦,口罩之上的一双略带血丝的眼睛显得些许疲倦,她白天主要负责统筹组织采样点的医务人员及志愿者的安排、物资调配及联系样品转运等工作,穿梭在采样点的各个区域,随时处理采样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解释应对居民的各种疑问、困难,耐心安抚居民因封控管理引起的消极情绪和怨言。到了晚上,她和其他几位社区工作的同事还要继续回到办公室,挨个给大数据排查出来的存在感染风险而赋异常码的居民拨打电话,最多的一次,一个晚上打了上万个电话,手机打得发烫,嗓子说得冒烟。

偶有闲暇时间,她给我谈及她读小学的女儿,因为她丈夫也在医院工作,疫情发生两人都在各自单位加班,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她已经好几天没能回家看女儿了,她说后悔没给女儿买一个能够视频通话的电话手表;我逛了逛她的朋友圈,看到一条名为“深夜里的回锅肉”的状态:凌晨两点过,她刚下班回家,看着早已熟睡的女儿,不禁感到心疼和内疚,因为第二天她和丈夫要早早的去上班,担心孩子的午饭又没有着落,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凌晨三点给孩子炒了一盘香喷喷的回锅肉,期待孩子第二天醒来欣喜的表情。同样作为孩子母亲的我,被深深触动,感同身受。

以前一直觉得社区工作人员无非就是做些“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之类的工作,通过这次渝北疫情自己参加志愿者服务才亲身体会到了一线社区工作人员的不容易。陈老师就是疫情下无数社区工作人员的一个缩影,类似的例子枚不胜举。每一次疫情反弹,他们就像没有“铠甲”的一线战士,冲锋在防疫的各个战场,夜以继日,披星戴月,马不停蹄,他们既当“吹哨人”,又当“守护神”;既当“快递员”,又当“服务员”;既当“阻击手”,又当“多面手”,全民核酸、上门核检、筛查数据、转接病例、防疫宣传、卡点值守.....虽然苦累繁艰、直面危险,但从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都咬牙硬挺、“疫”往无前。他们以自己的负重前行,守住了社区的病毒入口;他们像一束束微光,点亮了所在辖区的万家灯火。

截止目前,本轮抗疫攻坚战即将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不禁沉思,作为居民,社区中的普通一员,我们能够做到的应该是给予社区工作者们更多的支持、理解、包容和尊重;设身处地的体谅他们的苦衷、难处,自觉遵守各项防疫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协助、配合工作。也许我们的一个笑脸,一句谢谢,就会让他们倍感温暖,甚至热泪盈眶,相信有了我们和社区工作者们的“双向奔赴”,大家“疫”不容辞,同舟共济,终将彻底驱散疫情阴霾,共享自由阳光!

107地质队 赵婕

2022年10月18日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王 成

山水巴渝 情怀地矿丨​​“疫”不容辞 同舟共济——我的抗疫志愿者工作心得体会

“疫”不容辞 同舟共济

——我的抗疫志愿者工作心得体会

10月6日以来,渝北区大悦城周边暴发新冠疫情。我所居住的仙桃街道遭遇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最严峻、最复杂、最吃紧的一次疫情考验。街道绝大部分区域划为临时管控区,确定数十个中高风险区,所有小区静态管理,经营场所一律关闭,停止一切非必要人员流动,全员每日核酸检测。

临时管控期间,作为低风险区的居民,我们每天除了居家自我健康监测、网上办公、每户一人一次外出买菜以外,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参与社区组织的核酸检测。10月13日,当我得知我们街道疫情防控任务重、形势严峻、人口众多,社区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已经连续数日的“鏖战”,组织核酸采样、信息核查、转运人员、上门服务等工作“连轴转”,因人手少、范围广、时间紧,不少社区工作人员把单位当家,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时,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地质青年,应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微薄之力,于是毅然拨通了我家小区所在的舟济路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申请当一名青年防疫志愿者。

“感谢你对我们社区工作的支持,刚好我们现在紧缺一名核酸采样扫码录入人员,你可以马上到岗吗?”电话那头社区工作人员陈老师用略带沙哑又急切的女声给了我肯定的答复,我开心的连忙点头答应,带上口罩飞奔至楼下小区中庭。

就这样,经过陈老师简单的业务培训,我正式加入到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战“疫”大军中。作为志愿者,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就和医护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岗做准备,上午8点核酸采样点准时“营业”。在其他几名志愿者的共同维护下,长长的采样队伍井然有序,“请大家保持一米距离,提前打开渝康码或拿出身份证准备扫码、登记”全副武装的我一边指导受检测群众扫码,一边将棉签、采样管递给完成登记的人员手中,时而进行手部消毒。刚开始陈老师还有些不放心,时常会到我身旁进行“技术指导”,经过几天的实战操作,我的扫码录入工作越来越熟练,她也露出了轻松的笑意。

社区陈老师算是我们小区一期核酸采样点的点长,年龄大概四十岁出头的样子,她个子不算高,身材偏瘦,口罩之上的一双略带血丝的眼睛显得些许疲倦,她白天主要负责统筹组织采样点的医务人员及志愿者的安排、物资调配及联系样品转运等工作,穿梭在采样点的各个区域,随时处理采样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解释应对居民的各种疑问、困难,耐心安抚居民因封控管理引起的消极情绪和怨言。到了晚上,她和其他几位社区工作的同事还要继续回到办公室,挨个给大数据排查出来的存在感染风险而赋异常码的居民拨打电话,最多的一次,一个晚上打了上万个电话,手机打得发烫,嗓子说得冒烟。

偶有闲暇时间,她给我谈及她读小学的女儿,因为她丈夫也在医院工作,疫情发生两人都在各自单位加班,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她已经好几天没能回家看女儿了,她说后悔没给女儿买一个能够视频通话的电话手表;我逛了逛她的朋友圈,看到一条名为“深夜里的回锅肉”的状态:凌晨两点过,她刚下班回家,看着早已熟睡的女儿,不禁感到心疼和内疚,因为第二天她和丈夫要早早的去上班,担心孩子的午饭又没有着落,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凌晨三点给孩子炒了一盘香喷喷的回锅肉,期待孩子第二天醒来欣喜的表情。同样作为孩子母亲的我,被深深触动,感同身受。

以前一直觉得社区工作人员无非就是做些“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之类的工作,通过这次渝北疫情自己参加志愿者服务才亲身体会到了一线社区工作人员的不容易。陈老师就是疫情下无数社区工作人员的一个缩影,类似的例子枚不胜举。每一次疫情反弹,他们就像没有“铠甲”的一线战士,冲锋在防疫的各个战场,夜以继日,披星戴月,马不停蹄,他们既当“吹哨人”,又当“守护神”;既当“快递员”,又当“服务员”;既当“阻击手”,又当“多面手”,全民核酸、上门核检、筛查数据、转接病例、防疫宣传、卡点值守.....虽然苦累繁艰、直面危险,但从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都咬牙硬挺、“疫”往无前。他们以自己的负重前行,守住了社区的病毒入口;他们像一束束微光,点亮了所在辖区的万家灯火。

截止目前,本轮抗疫攻坚战即将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不禁沉思,作为居民,社区中的普通一员,我们能够做到的应该是给予社区工作者们更多的支持、理解、包容和尊重;设身处地的体谅他们的苦衷、难处,自觉遵守各项防疫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协助、配合工作。也许我们的一个笑脸,一句谢谢,就会让他们倍感温暖,甚至热泪盈眶,相信有了我们和社区工作者们的“双向奔赴”,大家“疫”不容辞,同舟共济,终将彻底驱散疫情阴霾,共享自由阳光!

107地质队 赵婕

2022年10月18日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王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