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道医李成远 李诚玉八字

道医李成远 李诚玉八字

本文目录一览:

《满江红》千古雄词之首,其书法更令众名家汗颜,精忠二字谁可当

《满江红》自上映以来,持续占据排行榜首位,观众热情高涨,爱国主义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很多网友说抗金原来抗的是自己,那倒是真的,甚至现在河南的大部分都属于当时的金国,但爱国的主题不会变。今天就来说一说大气磅礴的《满江红》及其主人公背后的故事。

“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句话十分霸气,我们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既能文又能武,且在两方面都能做到出类拔萃。而从古至今,真正能称得上文武双全、仁智并施、德才兼备、忠义无二的,在我看来只有一个人——岳飞岳鹏举!

姜子牙是被神话的人物,论武力,战斗值虽然很高,但在当时也不算顶级;论文才,传世兵法《六韬》虽然托名姜太公,但多认为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孙子、吴起、司马穰苴,的确既能带兵打仗,又有作品留世。但他们皆为帅才,真正冲锋陷阵,斩将杀敌,不见其能。

项羽,千古无二之勇,战斗力爆棚,既可为帅,又能为将,还称霸王。生涯大小七十余战,未尝一败。然仅一范增而不能用,鸿门宴罢,众叛亲离,终困垓下,自刎乌江。人称其“妇人之仁,匹夫之勇”。虽也留有《垓下歌》,但不过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悲诉,文学性上并不具有代表性。

诸葛亮虽然不是神话人物,但也是被神化的人物,知天文,晓地理,通八卦,达阴阳。智力值满分,武力值未见显露,料也不弱。论文才,《隆中对》堪称佳作,《前、后出师表》光耀古今。

关羽被人们尊为武圣,武力值虽不是数一数二,也算名列前茅。为人忠勇无双,号称熟读《春秋》,但未见其作品传世。

辛弃疾倒是很接近该标准,武力值很高,也能带兵,但其主要成就还是在文学上,以长短句见长。论军功及其对后世影响,远达不到岳飞的高度。尽管辛弃疾也以“豪放派”代表人物著称,但说到豪放,即便把所有豪放派词人的词作都算上,就问哪一首能与《满江红》相提并论?

引子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岳飞词并书《满江红》

陈廷棹云此词:何等气慨!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

出自岳飞的名句,或与其相关的话语,人们耳熟能详的,还有不少,比如: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

“敌未灭,何以家为?”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夜,岳飞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临安大理寺风波亭,年仅三十九岁。岳云、张宪同日弃市。西湖云黯,秦淮波恶。苍天为之垂泪,百姓为之泣血。受尽酷刑始终不发一言的岳飞在供状上仅留下八字绝笔:“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1)神州陆沉,英雄应世

宋朝历来重文轻武,东京梦华,清明上河,是多少文人心中极致的天堂,更是多少百姓梦中理想的安居。特别是那个除了不会当皇帝百般皆能的赵佶继位为宋徽宗以来,汴京城内更是一派歌舞升平,灯火辉煌的景象。

变法派被迫下台以后,保守派势力顽固地占据着权力的中枢,只要能迎合皇帝的口味,保住自己的地位,何乐而不为!边备松弛,匪患迭起,沉浸在盛世繁华之中的大宋朝廷,根本无暇顾及。

而偏居东北一隅的女真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迅速崛起,建立金朝。不久,竟一举吞并了长期与宋朝对峙的辽国。如日中天的金国大军终于腾出手来,开始窥视中原。

面对久疏战阵的宋军,金兵骁勇无比,竟然一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很快包围了都城汴梁。

“靖康之变”爆发,徽钦二帝被掳,华夏沦丧,北宋灭亡。

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一代江山兴废,必有一世人杰显没。正所谓盛世出能人,乱世出英雄。岳飞正是在此山河零落、神州陆沉之际,横空出世!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黄河北岸的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一户岳姓人家,诞下一名男婴。男孩出生时,有大鸟似鸿鹄,在其屋上飞鸣,因此父亲岳和为其取名为飞,字鹏举(也有传说他是大鹏金翅鸟转世)。岳家祖上世代务农,岳和更是为人忠厚善良,常节食以接济饥困之人。

岳飞出生还未满月,黄河在内黄决堤,大水暴至。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在瓮中,随浪漂流,竟然冲破波涛,靠岸得免,人们无不感到惊异。

岳飞小时候不爱说话,沉默寡言的,但很有气节,刚毅果敢。虽然家贫,却很好学,尤其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生而有神力,年未及冠,能挽强弓三百斤,硬弩八石。跟随同乡老人周侗学习骑射,尽得其真传,能左右开弓。后来周侗去世,岳飞每月初一、十五必至师父坟前祭拜。岳和看到这样,知道这孩子义气,说:“有一天你被重用,恐怕会以‘义’字徇国而死!”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真定府宣抚使刘韐招募“敢战士”,岳飞应募入军,时年二十岁。相州有寇贼陶俊、贾进和为乱,岳飞请命以百骑讨灭之。行动开始前,先派兵卒伪装成商人进入寇贼控制的区域,贼众正在周边劫掠青壮年以补充队伍,宋兵得以顺利混入敌营。岳飞又派百人于山下设伏,自己带领数十骑进逼贼军阵垒。贼军出战,岳飞佯败,贼军来追,伏兵大起,先前混入敌营的兵卒也擒住陶俊与贾进和回来了。初试锋芒,就以计取胜,岳飞自此便开始了其足以震古铄今的军旅生涯。

不久,岳飞父亲病故。岳飞辞军,回汤阴为父守孝。就这样过了两年,时河北路发生水灾,岳家因失去依靠,生活陷入困难。

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灭辽之后,便开始大举南侵攻宋。京师告急,当惯了太平天子的宋徽宗赵佶马上传位于长子赵桓,是为宋钦宗,次年改元靖康。金军很快渡过黄河包围了汴梁,李纲奉命守卫京城。不过刚继位的宋钦宗选择了请和,答应割地献金。

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反悔割地,金兵再次南下,围困京城。以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召兵勤王。

武翼大夫刘浩在相州,一边招募义勇之士,一边收编溃兵。岳飞眼看着金兵入侵,百姓生灵涂炭,心中无比愤慨,想要投军报国,又担心妻儿寡母。母亲姚氏,深明大义,给岳飞说了舍小家为大家的道理,为了鼓励儿子勇上前线,一心为国,亲手在岳飞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后来逐渐演绎成“精忠报国”。

于是,岳飞辞别亲人,投入刘浩军中。

靖康元年(1126年)冬,康王赵构来到相州,岳飞随刘浩进见。之后受命去招降寇贼吉倩,吉倩率众三百八十人归降。岳飞以功补承信郞。又以铁骑三百前往李固渡对敌,大败敌军。

岳飞随从刘浩去解开封之围,在滑县南与金军隔岸相持。岳飞领一百骑兵,沿河布阵,来回习练,以示无进兵之意。金兵见有机可乘,便如潮水般涌来,宋军士卒一看敌兵势众,都有些恐慌。岳飞安抚大家,说:“敌军虽然势众,未知我军虚实,必不敢贸然进攻。我们正可趁其部署未定,立足未稳之机,给予他们突然痛击,必可一举而胜之。”说罢,岳飞单人独骑,直冲敌阵。有金军枭将舞刀上前抵挡,被岳飞一枪刺死。宋军乘势杀来,金兵虽众,也被岳飞的神勇吓破了胆,加上枭将被杀,群龙无首,一时便四散溃逃。

岳飞因功迁秉义郎,归入副元帅宗泽军中。在开德(今河南濮阳),岳飞两箭射死金兵两名旗手,跃马冲入敌阵,大败金兵。此后大小十三战,每战皆捷。在曹州(今山东菏泽),岳飞披头散发,挥舞四刃铁锏,突入敌阵,再次击败金兵,追杀数十里。宗泽为之惊奇不已,说:“你的勇智才艺,虽古之良将也不能过,然而你好野战,这不是万全之计。”因此拿出阵图传授给岳飞,教他排兵布阵之法。岳飞说:“排好阵再战,在兵法中很常见,但运用之妙,全在于一心。”对此宗泽很是赞赏,以为岳飞学古不泥古,随机应变,他日必成良将。

(2)北宋灭亡,南下建康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等三千余人,将汴京劫掠一空而去。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随后的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岳飞上书数千言,大致是说:“陛下登基,社稷有主,足以定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也越集越多。敌方以为我兵素弱,应当乘其懈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不能秉承圣上之意,以图恢复,只是奉车驾日益南下,恐怕不足以寄托中原人士所望。臣愿陛下乘敌人巢穴未稳固,亲率六军北渡黄河,则将士用力,一鼓作气,中原可复。”宋高宗看过以后,以岳飞越职上书,而剥夺了他的官位,放归故里。

岳飞回去后,投奔了河北招讨使张所。张所以国士之礼待之,借补为修武郎,充为中军统领。张所早就听说岳飞忠义而勇猛,问道:“你能敌多少人?”岳飞回答说:“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栾枝曳柴以败荆,莫敖采樵以致绞,皆谋定也。”张所闻言大惊,说:“你终不会只是普通一兵。”岳飞因而又进言游说张所:“国家以汴京为首都,正是依靠河北以为坚固防线。如果凭据要冲地带,在周边各镇布列重兵。若一城受围,则其他诸城有的袭扰敌军,有的前去救援,金人没有机会再窥视河南,那样京师根本之地也就稳固了。张招讨使若能提兵压境,岳飞定当唯命是从。”张所大喜,又给岳飞借补为武经郎。后又升为统制,将其归于名将王彦部下。

王彦率众渡黄河北上,到了新乡,见金兵势盛,不敢前进。岳飞责备其胆怯,说:“二帝蒙尘,贼据河朔,为臣子的当开道以迎乘舆。现在不速战,而持观望态度,难道真的想附贼吗?”于是独自带领所部兵与敌鏖战,夺取其军旗挥舞,诸军奋勇争先,一举拔取新乡。第二天,与敌军战于侯兆川,身受十余创,士卒皆死战,再次击败金兵。当夜屯于石门山下,军中有人传金兵复至,众人大惊,而岳飞坚卧不动,最终金兵并未到来。很快军粮吃尽,派人到王彦军中求粮,王彦竟不给。岳飞无奈带兵继续北上,又与金兵战于太行山,擒金将拓跋耶乌。不几天,又遇敌军,岳飞单骑持丈八铁枪,一枪刺死敌酋黑风大王,余众败走。

岳飞知道跟王彦已经心生嫌隙,无法共事,于是又投至宗泽帐下,宗泽也没有怪罪岳飞,任为留守司统制。宗泽死后,杜充代任,岳飞仍为旧职。

建炎三年(1129年),杜充领军欲回建康,岳飞进劝说:“中原之地尺寸不可弃,现在一旦撤走,此地不再为我们所有,他日再想取之,没有十万之众必不能行。”杜充不听,岳飞也只好随着撤往建康。

金兀术督军数十万分东西两路大举南侵,东路直逼建康。朝廷命杜充守建康,杜充看金兵势盛,闭门不出。金兵由马家渡渡江,杜充才派岳飞等前去迎战。王燮逃跑,诸军皆溃,只有岳飞孤军力战。

不久,杜充降敌,诸将多行剽掠,惟独岳飞所领之军秋毫无犯。高宗赵构逃往海上,江南陷入惊乱。岳飞率众转战江南、两浙之间。金兀术向杭州进攻,岳飞在广德境内要击金兵,六战六捷,擒其将王权等首领四十余人。在钟村驻军时,军无现粮,将士们忍饥挨饿,也不敢扰民。金军中所借的汉人兵相互说:“此岳爷爷军。”于是,都争着来降附。

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攻常州,岳飞寻机出击,四战四捷。追击敌军至镇江东,又胜之。再战于清水亭,又获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金兀术转向建康,岳飞在牛头山设伏以待之。到了夜里,岳飞令百人着黑衣混入金营中袭扰之,金兵惊慌中自相攻击。金兀术领兵至龙湾,岳飞以骑兵三百、步兵两千追至新城,大破金兵。金兀术率残军奔淮西,于是,建康得以收复。岳飞上表奏道:“建康为要害之地,应该选兵固守,并且增兵守淮河一带,以拱卫腹地。”高宗深以为然,很快采纳了岳飞的建议。金兀术退兵,岳飞又在静安邀击并再次打败金军。

随后,朝廷下诏让岳飞去讨伐戚方之乱。岳飞以三千人在苦岭设营,戚方逃走。不久又增兵来战,岳飞自领千人应战,连胜数十回合。刚好张俊也领兵赶到,戚方看官兵势盛,于是投降。自从浙西领兵以来,张俊深知岳飞之才,每次都盛称岳飞才堪大用。朝廷欲升任岳飞为通、泰二州镇抚使,兼知泰州。岳飞推辞不受,只请求任正处在危险困难中的淮南东路使,借机召集兵马,收复本路州郡,乘胜渐进,一路北上,依次收复山东、河北、河东、京畿等路州郡。

绍兴元年(1131年),讨李成,降张用,江淮平。张俊上奏,以岳飞功为第一,加神武右军副统制,留洪州,用以弹压盗贼,授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

绍兴二年(1132年),讨曹成,岭表平。授武安军承宣使,屯江州。

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至虔州(今赣州)平乱,一战而擒贼首彭友,余众退守固石洞。岳飞进兵围之,贼众高呼请饶命,岳飞下令勿杀,接受他们投降。其实高宗曾下密旨命令岳飞屠虔城,因为隆祐太后曾在此受到惊吓。岳飞上书请只诛杀首恶而赦免协从的人,高宗不许。岳飞请至三四次,高宗才勉强答应。虔州人感岳飞恩德,绘像设祠以纪之。

岳飞以平乱之功入朝,高宗亲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成锦旗赐予岳飞。授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又改神武后军都统制,仍为制置使。

投降伪齐的李成卷土重来,和金兵一同南侵,一路破襄阳、唐州、邓州、随州、郢州,以及信阳诸军。盘踞于洞庭湖一带的义军首领杨么,也与伪齐暗通,欲顺流东下,以犯江浙。李成约定自江西以陆地行军,向两浙与杨么会合。高宗忙命岳飞整军为备。

(3)经略荆襄,谋复中原

绍兴四年(1134年),高宗命岳飞兼荆南、鄂岳州制置使。岳飞上表奏道:“襄阳等六郡是恢复中原的基本,现在应该先取六郡,以除心腹之患。只待李成远逃,然后加兵湖湘之间,以灭群盗。”高宗把表拿给丞相赵鼎看,赵鼎说:“知道上流利害关系的,没有人能比得了岳飞。”于是加授岳飞为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岳飞渡江至中流,看了身边的幕属说:“飞不擒贼,不涉此江。”

率兵直抵郢州城下,伪将京超号为万人敌,据城死守。岳飞身先士卒,鼓众而登,京超投崖而死,郢州收复。随后派张宪、徐庆收复随州。岳飞亲领兵进至襄阳,大败李成,李成连夜逃走,襄阳恢复。伪齐刘豫又增兵给李成,使屯新野。岳飞与王万两军夹击,连破李成军。

而后进兵邓州,李成与金将刘合孛堇列砦抵御宋军。岳飞派王贵、张宪两面掩击,敌众大溃,刘合孛堇只身逃走。又在邓城一战擒贼党高仲,邓州恢复。高宗闻报,高兴地说:“朕平时就听说岳飞行军纪律严明,不知道竟能如此轻松破敌。”随后又收复唐州、信阳军,襄汉六郡克日而定。岳飞认为自己只是武将,上表想辞去制置使之职,请求朝廷委派重臣来治理荆襄,朝廷不许。仍以六郡隶属岳飞,于是岳飞移屯鄂州,授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州、襄阳、潭州制置使,封武昌县开国子。

金兀术、刘豫合兵围庐州,高宗以手札命岳飞前去解围。岳飞提兵前往庐州,伪齐已经驱五千甲骑兵逼城。岳飞使人展开“岳”字旗与“精忠”旗,金兵无不胆寒,一战而溃,庐州平定。

绍兴五年(1135年),讨平杨么。加检校少保,进封公。

绍兴六年(1136年),命岳飞宣抚河东,节制河北路。派王贵等攻取虢州,获粮十五万石,降众数万。又派杨再兴进兵至长水县,连战皆捷,中原响应。

绍兴七年(1137年),入朝拜为太尉,继而为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跟随高宗幸建康。岳飞数次见高宗,谈论恢复中原的策略。又上手疏说:“金人之所以在河南立刘豫伪齐,就是要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而他们正好休兵观战。我想请陛下给臣以时日,便当提兵以向京洛,占据河阳、陕府、潼关。刘豫兵虽众,但多中原士卒,人心思宋,可以此号召五路叛将。叛将既退还,可催王师前进。刘豫必弃汴梁而走河北,则京畿、陕右可以尽数收复。然后分兵浚州、滑州,经略两河。如此则刘豫可擒,金人可灭,大宋社稷长久之计,实在此举。”高宗喟然而叹,说:“有臣如此,顾复何忧?是进是退,全由你决断,朕不会从中制约。”又召岳飞至寝殿中,以口命对他说:“中兴之事,一以委卿。”又授命岳飞节制光州(今属信阳)。

岳飞欲图大举,则必与金兵作战,而秦桧正主持和议,于是将王德、郦琼二人及所统之兵调出岳飞军中。

时张浚为都督,有诏让岳飞到都督府与张浚议事。张浚对岳飞说:“淮西军都很服王德,我想用他为都统,而命吕祉以都督府参谋的身份领其军,怎么样?”岳飞说:“王德与丽琼历来不愿处对方之下,一旦只提拔其中一个,则必然发生纷争。吕祉为文职人员,不习军旅,恐怕不足以服众。”张浚说:“张俊怎么样?”岳飞说:“张宣抚乃我旧帅,本不敢多言,但为国家计,恐张宣抚暴而寡谋,郦琼更加不服。”张浚说:“那么杨沂中呢?”岳飞说:“杨沂中把王德看作与自己类等,又怎么能驾驭得了此军呢?”

张浚面露不悦说:“我就知道非岳太尉不可。”岳飞没想到张浚会这么认为,于是说:“都督以正事问我,我当然不敢不尽我所浅知,怎么会以得到兵权为目的呢?”即日上表章,乞求解除兵权,回家完成母亲的丧服。让张宪摄领军事,步行回到家中,在母亲墓侧筑庐守孝。张浚心中恼怒,上奏以张宗元为宣抚判官,监岳家军。

高宗屡次下诏敦促岳飞还军就职,岳飞一力推辞。又下诏让岳飞帐下幕属到墓庐前以死相请,只到第六天,岳飞才急步入朝待罪,高宗宽言劝慰,然后让其还军。岳飞一回营,张宗元就待不下去了,回朝对高宗说:“将和士锐,人怀忠孝,这都是岳飞训练培养出来的。”高宗大悦。

不久,郦琼果然反叛,杀吕祉渡淮投刘豫,张浚才后悔不信岳飞,致有此变,于是引咎去职。岳飞上奏要进屯淮甸,以期打击郦琼军,朝廷没有答应,而是下诏让岳飞驻军江州(今江西九江),以为淮浙援军。

不久,竟上演了一出南宋版的“蒋干盗书”。

岳飞知道伪齐刘豫暗中勾结金国大将粘罕,而金兀术则有点讨厌刘豫,可以用离间计动摇他们的关系。

刚好军营中巡岗时查得一个金兀术派来的间谍,岳飞假装斥责他说:“你不是我军中人张斌吗?我不久前派你到伪齐,相约诱来四太子,你去了就没再回来。我又派人去问,伪齐说已经答应了我们,把约书交给了你,今年冬天以会合寇江为名,将四太子诱至清河。你拿到书竟然迟迟不回,是不是背叛我太甚了?”间谍当然不希望现在就死,只好唯唯诺诺认错愿罚。于是岳飞当着面写信作成蜡书,上面说的是与刘豫同谋诛杀金兀术的事,并对间谍说:“我现在先饶了你,你再去伪齐,把书带给刘豫。询问举兵的日期,回来给你记功。”于是割开间谍大腿把书藏进去,告诫他千万不能泄露。

间谍回到金军中,把书给金兀术看,金兀术大惊,连忙派出快马将此事告知金主完颜亶,刘豫很快被废。

(4)武略难行,文韬奔涌

绍兴八年(1138年),春二月,岳飞还军鄂州。伪齐刘豫逐渐失势,其管制范围内军民纷纷倒戈,宋军给予优抚接纳。岳飞认为到了恢复中原的大好时机,于是累次上表于朝,请求北伐。秦桧故意作难,让逐条列举出兵理由,岳飞乃上表历述利害,秦桧压下不报。五月,谍报金人驻兵于京师、顺昌、陈、蔡、徐、宿等郡,约以秋冬大举南寇。又分三路兵,声言欲迎敌岳飞。朝廷命令岳飞练阅军实,为待敌计,不让发兵深入。岳飞也只好日夜训阅,更迭调军屯襄汉,备守而已。枢密副使王庶到江淮前线视师时,岳飞致书说:“今岁若不举兵,当纳节请闲!”王庶甚壮其言。

由于秦桧力主和议,很是担心岳飞秣马厉兵,收复中原之举。于是秘密向高宗奏旨,说:“自古国无二君,先不说金人强大,岳飞不能成功;即使侥幸成功,迎还渊圣(钦宗赵恒)之后,陛下何以自处?”高宗沉默不语。

既然高宗赵构和丞相秦桧都不主张北伐,并且从中作梗,岳飞纵有冲天之志,也无从施展。当武事不再繁忙,岳飞文艺方面的才能被大大激活了。他只好将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满腔悲愤之情诉诸文字与笔墨。

八月,岳飞领兵过南阳,谒,大雨暴至,于是留宿在祠内。夜深时分,岳飞手持蜡烛,遍观壁间先贤们赞颂诸葛亮的文祠、诗赋,以及祠前石刻前后《出师表》,感动得泪如雨下。竟至夜不能眠,坐以待旦。祠中道士早就知道岳飞不但带兵打仗威名远扬,文墨功夫也卓尔不凡。上前献过早茶,拿出纸笔向岳飞索字。岳飞挥涕走笔,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写完二表,才感觉胸中抑郁之情稍得缓解。直写得龙飞凤舞,抑扬顿挫,酣畅淋漓,雄浑刚特,铁划银勾,气壮山河。此作一出,全国各地和与诸葛亮有关的纪念景区,无不争相拓刻,一时秒杀众多书法名家。

前1

前2

前3

前4

前5

前6

前7

前8

前9

前10

前11

前12

前12-1

前12-2

前13

前14

前15

前16

前17

前18

前19

前20

前21

前22

前23

前24

前25

前26

前27

后1

后2

后3

后4

后5

后6

后7

后8

后9

后10

后11

后12

后13

后14

后15

后16

后17

道士满意而去,岳飞却意犹未尽。看眼前大雨刚停,不觉拔剑起舞,慷慨悲歌,文思如涌,很快填就了一阙气势磅礴的《满江红》(见前文)。

时光飞逝,转眼已至深秋。岳飞在军营中百无聊赖,心事重重,总也难以安眠。蟋蟀不停的鸣叫声中,已有了阵阵寒意。白首等闲空悲切,知音难觅叹归程。在一个被梦惊醒的无眠长夜,岳飞提笔写下一阙《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5)中兴在即,突遭陷害

绍兴八年年底,有金国来使,说是要将黄河以南的地方归还南宋,岳飞听到说:“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丞相谋国不臧,恐怕会留给后世讥讽。”秦桧深恨之。而金国为了取信于宋,也真的把来使公文中写到的地还给了宋。

绍兴九年(1139年),朝廷以复得黄河南之地,大赦天下。岳飞上表,暗含不该有和议之意,其中还有“唾手燕云,复仇报国”这样的话。而高宗和秦桧执意与金议和,南宋竟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奏章说:“金人无事请和,此必有肘腋之虞,名义上以地归我,暗中必有所图。”秦桧赶快告知高宗使人制止岳飞。岳飞于是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

绍兴十年(1140年),金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攻城略地。高宗才知道还是岳飞有远见,于是恢复岳飞的统军地位。岳飞奉命出兵反击,派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孟邦杰、李宝等分率诸军,相继收复洛阳、汝州、郑州、颍昌、陈州、曹州、光州、蔡州等地。大军留守颍昌,岳飞自以轻骑驻扎在郾城,兵锋所指,锐不可当。

金兀术大惧,召会龙虎大王商议,以为诸路宋军皆易相对,只有岳飞不可抵挡。就要设计诱岳飞军于一处,合力一战,以图围击。朝廷得知,大为恐慌,诏知岳飞审慎自保。岳飞说:“金人已经技穷了。”于是每天出城挑战,并且辱骂金军。金兀术大怒,与龙虎大王、盖天天王与韩常之兵合兵一处,进逼郾城。岳飞派儿子岳云领骑兵直贯敌阵,警戒他说:“如果不胜,先斩了你!”先后鏖战数十个回合,敌尸遍野。此战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金兀术伤心大恸说:“自海上起兵以来,皆以此胜,现在真是一朝全休啊!”金兀术增兵再战,又败,其女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也被岳云所杀,金兀术只好遁逃而去。

岳飞上奏:“金兵累败,金兀术等皆下令让老少北去,现在正是中兴之机。”于是乘胜进军朱仙镇,距汴京仅四十五里,又大破金兀术。兀术被迫退还汴京,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河北义军,纷纷揭旗,以“岳”为号,举众来归。父老百姓,挽车牵牛,载粮焚香,以候义军,充满道路。金军号令难行,兀术想招军对抗岳飞,河北无一人相从。金军中更是有多位将领率部来降,甚至大将韩常也欲以五万兵内附。岳飞大喜,激动地对营中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方要指日渡河,而秦桧正欲规划放弃淮河以北,让台臣们请岳飞军班师。岳飞急忙上奏章道:“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秦桧知道岳飞志气正锐,不可夺回。于是先请让张俊、杨沂中等人率军回,而后说岳飞孤军不可久留,乞求高宗令其班师。一日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恸,愤惋泣下,仰天长叹,向着东南方一再拜首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

岳飞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老百姓遮马痛哭,祈诉道:“大军来时,我们头顶香盆,运载粮草,以迎官军,金人全都知道。相公一旦离去,我辈必遭屠戮。”岳飞也含悲泣下,拿出诏书,让大家看,然后说:“我已经不能擅自驻留。”一时哭声震野,军民皆哀。岳飞冒命安排再留五日,以等待百姓迁徙,南下的民众如同集市。岳飞又上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将所迁百姓们安置妥当。

岳飞回到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而任枢密副使。

绍兴十一年(1142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欲将其下狱。

此时岳飞虽无兵权,但人心所向,仍可一呼百应。秦桧派人来捕岳飞、岳云父子及张宪,岳飞并未拒捕,只是笑着说:“皇天后土,可表此心。”于是共同下于大理寺。开始秦桧命其党中丞何铸及大理寺卿周三畏同审此案,岳飞撕裂衣裳,露出后背,让他们看。二人见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肌肤里面。周三畏不觉肃然起敬,何铸也为之动容,既而查阅实料以证讼词,知道岳飞等人忠心可嘉,不愿再审。何铸去见秦桧,说明岳飞无辜。秦桧只摇头,然后慢慢说:“这是上意。”何铸接着说:“我又怎敢偏袒岳飞,不过强敌未灭,无故杀一大将,恐怕会让士卒离心,非国家之福。”何铸退出,周三畏也挂冠自去。

于是秦桧只好再派与岳飞有怨的万俟卨主办。万俟卨让人诬告说:岳飞曾给张宪写书,让他虚申探报以震动朝廷。岳云把书交给张宪,让他请已经为措置使的岳飞回到军中。并且说书已被焚烧。秦桧又悬赏募集人证,但过了两个月,并无一人出来证岳飞有罪。

秦桧没办法,强行责成万俟卨,让其赶快办理。万俟卨多方找人商榷,都说不如把岳飞在淮西逗留的事,作为证据。于是上报秦桧,派人到岳飞家搜查得到朝廷所赐御札,与往来行军路上时日,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并没有逗留事迹。秦桧竟将所搜御札等证件尽数藏匿,以消除证迹。一面指使于鹏、孙革作证岳飞受诏逗留,并且令评事元龟年找来行军时日,颠倒窜改,附会成狱。

有奸臣谋害岳飞,自然也有一班忠臣要保岳飞。如大理卿薛仁辅,寺丞李若朴、何彦猷等,都出面为岳飞喊冤呼屈。判宗正寺士,甚至愿意以全家百口保岳飞,并说:“中原未靖,祸及忠义,这是不欲恢复中原,二圣重还,怎么使得呢?”但没办法,奸贼秦桧一心只要岳飞死。

韩世忠心中不平,向秦桧诘问岳飞到底什么罪。秦桧答道:“岳飞的儿子岳云与张宪书,虽然没得到实据,恐怕是莫须有的事情。”韩世忠忿然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丞相还是要审慎为是。”秦桧不再答话。

岳飞坐狱两月,任凭拷打,始终不发一言。万俟卨用尽手段,查不到任何所谓的罪证。

眼看到了年底,和议之事不能再拖。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与妻王氏在东窗下,围炉饮酒,突然有门卒传进一书。秦桧看是万俟卨投来的,打开仔细一看,原来是建州布衣刘允升,汇集士民,递上讼书,为岳飞鸣冤。万俟卨恐怕久悬未决,反生他变,特意请示办法等话。秦桧眉头一皱,看起来似乎有些愁烦。王氏惊问何故?秦桧把原书递于王氏阅看,王氏看罢笑着说:“这有什么要紧?索性除灭了他,免得多口。”秦桧还在沉吟,王氏又说:“缚虎容易纵虎难。”秦桧一听此言,决心已定。当即取过纸笔,写了几句话,折成方形。派人秘密送给狱吏。

当晚,即报岳飞死,岳云、张宪同时被害。狱卒隗顺,心痛岳飞无罪致死,暗中将岳飞尸体背出,葬于栖霞岭下。

还我河山

(6)忠魂千古,万世怀慕

清朝袁子才有《岳王墓吊古》诗:

灵旗风卷阵云凉,万里长城一夜霜。

天意小朝廷已定,岂容公作郭汾阳?

远寄金环望九哥,一朝兵到又回戈。

定知五国城中泪,更比朱仙镇上多。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仅两月,便为岳飞平反昭雪,恢复官位,以礼改葬,赐钱百万。访求其后,全部给予官职。在鄂州为其建庙,号“忠烈”。

淳熙六年(1179年),赐岳飞谥号“武穆”,这是史称岳飞为“穆”的由来。

宋宁宗嘉定六年(1204年),岳飞被追封鄂王。这是今日杭州岳飞坟墓碑“宋岳鄂王墓”名号的由来。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 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八千云和月,壮尔清河洛。

勇盖三军冠,谋出诸帅多。

用兵称常胜,抚众感恩德。

誓将报国志,还我旧山河。

挥师黄龙府,把盏鞑虏血。

中原正可复,其奈佞邪何。

金牌十二道,召返将兵夺。

精忠本无罪,奸贼横加祸。

竟以莫须有,翻成风波恶。

天日自昭彰,报应实难躲。

跪向岳王前,千载遭人唾。

莫道无人知,苍天识功过。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118岁高龄女道姑李诚玉:从光绪10年活到2003年,晚年真返老还童

在我国武当山有一位修行的道姑,生于19世纪,长于20世纪,卒于21世纪,她的人生跨越了三个世纪,曾经活到了118岁高龄,而过了百岁居然又开始返老还童,长出了新的黑发和牙齿。她的修行奥秘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她的故事。

01

一到给老人拜寿,我们常常会祝愿长者“寿比南山”,希望他们可以延年益寿。在道教《太上纯阳真经·了三得一经》中最早记载了“长生不老”这个词,此词一出立刻成为了很多帝王追求的目标,但是大都没有实现,能活到八九十岁已经算长寿了。

李诚玉,光绪年间出生。李家世世代代经商,多年以前曾是当地声名显赫的富豪,但当时大清已经走到末期,受时局的影响,李诚玉父亲的生意失败,李家从原来的锦衣玉食,成了后来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困顿之家。6岁那年,父亲无力抚养这么多孩子,他不忍看孩子们每天饥肠辘辘,便狠下心替李诚玉找了个乡绅家,让她过去给对方当童养媳。

年仅6岁就要寄人篱下,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而且乡绅已经娶了一房媳妇,李诚玉只是作为小妾培养。大房不想让乡绅娶妾,但是没有办法改变,就把火都发到了李诚玉身上。每天给她安排数不清的家务活,做不好对她非打即骂。李诚玉的童年过的无依无靠,水深火热,痛苦不堪。她跑不掉、打不过、逃不了,只能忍气吞声,任人侮辱。

在这样的虐待中,李诚玉慢慢的长大了。17岁的时候,她像花骨朵一样水灵灵的,长得如花似玉,亭亭玉立,乡绅迫不及待的让母亲办了一场小规模的婚礼,正式把李诚玉娶进了门。

由于李诚玉年轻漂亮、温柔听话,还略懂文墨,刚结婚的时候,乡绅对她很是疼爱。大房因此再也不敢欺负她了。李诚玉的丈夫温柔体贴,满足了她对异性的一切幻想。刚结婚的几年,李诚玉和丈夫过了一段夫妻恩爱的好日子,然后好景不长。在李诚玉20岁的时候,她不幸染上了痨病,也就是肺结核。在那个知识匮乏、缺医少药的时代,这种病基本上无药可医。

最开始的时候,乡绅很怕她死去,也花了大价钱治疗,但是一直治不好李诚玉的病。这时候大房又跳出来挑拨离间,告诉乡绅这是个传染病,她肯定治不好了,闹不好还会把病传染给乡绅。乡绅害怕了,给了李诚玉一笔银子,把她撵出家门,让她在外自生自灭。

遭到夫家无情抛弃的她只好跑回娘家去求助。但是她没想到,当年为了几顿饭钱就把她卖了的父亲对她能有多深的感情呢?果不其然,父亲看到她被丈夫抛弃跑回来非常生气,立马把大门紧闭不让她进去。还和她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都被夫家赶出来了,还有什么脸面回娘家?真没出息!还害得我让街坊四邻笑话,赶紧走!”

无处可去的李诚玉心灰意冷,她好几次都想自我了断,但是没有下定决心。拖着病弱的身体四处游荡的她忽然想到,小时候去武当山消灾解难非常灵验。无奈之下,李诚玉奔赴武当,没走到山上她就晕倒了。好在武当山道长张至慎下山碰见她昏迷,及时把她救了起来。当李诚玉醒过来看见身穿灰色长袍的张至慎道长时,恍如看见了神仙。

02

张道长的及时救治,加上武当山毫无污染的空气,以及武当山让人心旷神怡的环境,让李诚玉的心境得到了改变,她的病也奇迹般的获得了康复。痊愈后,李诚玉的心态改变了,她觉得自己心在之处才是自己的家。她再也不想回到乡绅家过那种寄人篱下的日子,她想留在武当上做道姑,一是报答张至慎道长的救命之恩,二是向往这种闲云野鹤、逍遥自在的生活。

但是武当山都是男子,从来没收过女弟子不说,她在男人堆里也多有不便。而且李诚玉还结过婚,有夫家。张至慎道长说什么也不肯答应。

她的乡绅丈夫和寡情老爹也跳出来反对,但是李诚玉心意已决,她坚定的告诉丈夫已经心如死灰,让他另觅良缘。乡绅眼看她态度坚决只好给了她休书。从此,李诚玉再无牵挂,专心求道。

虽然如此,张至慎道长仍然怕她道心不稳,前缘未断,怕她修道中途会离开。于是,李诚玉每日坚持早起和道观的弟子砍柴挑水,做功课,表达自己的决心。看她如此坚持,张至慎道长又给她出道难题,让她抱柱两天一夜,或可答应她的请求。李诚玉又挑战成功了,由此打动了张道长。而且,张道长也发现她的生辰八字与去世的道教祖师相同,看李诚玉和道教颇有渊源,张道长也默认了她呆在武当山。

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其他人差,李诚玉每天都早早起床干活,然后跑去听道士们诵经,观摩道士们论道修行,慢慢的,她背会了很多经书,自学成才,山上的很多师兄都认可了这个女弟子。道长被她的诚心和执着感动,正式收她为武当山玄门派第24代弟子,也为她取了法号“诚玉”。从此,李诚玉放下以往一切的仇恨与悲伤,正式跟着师傅修行打坐。

大概,李诚玉命中注定就属于道家,她确实跟道教有缘,自从上了武当山,她的身体再也没出过问题,什么病也不生。

李诚玉正式成为道家人之后,每天都清心寡欲的修身养性。每日诵经念道、添香坐禅、祭拜神灵,潜心修行,一日不落。自己参道的同时,李诚玉也会传播道教文化。她每日匀出一定的时间给上山求缘的人答疑解惑。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了她道法高深。

03

李诚玉求道的心非常诚,从清朝灭亡,创立,再到建立新中国,时代的变迁让很多道家弟子都相继离开了道观,只有李诚玉陪着师傅一起与教共进退,从来没有离开过。

比如说二十四年的时候,汉江流域发了大洪水,之后干旱和瘟疫盛行,百姓流离失所,温饱尚且不能保证,何况追求精神生活。道观没有香油钱弟子们也快饿死了,很多人都跑了。李诚玉带着几个年迈的道士挖树根吃树皮,坚守在道观,最终保住了武当山道教的香火。

李诚玉还是个非常良善的人。曾经有一个地主为人十分小气,待工人非常苛刻,但是他又是个很虔诚的信徒。为此,李诚玉常常告诫他要多做善事,以后会有善报。面对李诚玉的告诫,地主终于不再苛待工人。连张道长都很高兴李诚玉学有所成。

在张道长的教导下,李诚玉还学会了养生之法,直到90岁的时候,她的身体一直无病无灾,非常硬朗。不过,1989年的时候,在武当山天气最冷的茫茫大雪中,她外出讲课不小心摔倒了,恰巧把右侧胯骨摔裂,导致了下半身瘫痪,从此不能下地,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只能让人伺候。李诚玉非常沮丧,在这时,她的人生导师张道长再一次开导了她,也送给她一根寿棍,并且传授给她一套练习棍法的秘籍。

此后,她棍不离手,心无杂念,每日坚持练习,用时十五年,练就了一套独特的“金盘坐功”,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寿棍。除此之外,她在饮食上也非常清心寡欲,终年粗衣粝食,食物都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保持原汁原味,吃饭也只是为了满足身体所需。坐卧时五心朝上,内视行气。

天长日久的修炼,她的银发中竟然重新生出了乌黑发亮的发丝,继而长出了新的牙齿,皮肤也变得越来越光滑,呈现出一种返老还童的现象,让人啧啧称奇。很多专家也专门跑来对她的身体进行诊断,结果发现她的身体状态和年轻人相同。她的事迹也被人广泛传播。很多人纷纷上山向她讨教长生之法。包括闻名香港的邵逸夫,因为有她的指点,邵逸夫最终活到了107岁。

此后数年,李诚玉潜心向道。当她118岁的时候,她忽然预测到了自己的未来,认为自己大限将至了。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平静的安排了自己最的后事。2003年的一个平凡日子,她没有像往常一样晨练,而是精心梳洗了一番,端正的坐在榻上大声朗读了一段《清静经》。朗读完,她平静的注视着窗外的雪花,默默的说我去也。说完就静静的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也许,潜心修行的她真的已经可以预知生死了。

李诚玉的后半生清心、寡欲,把身体的欲望降到了最低,身体也给了她超值的回报。她排除世俗杂念,每天收心静坐清淡饮食也许正是长寿的秘诀。她的秘诀,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艾弥儿 说

看了这一段啊,我就跟我同事们说,我说我也想去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无疾而终,最后自己知道自己的死期,然后很平静的看着远方说一句,我去也。

最近啊,看着这个疫情的爆发,包括我家里人也有生病的,也有化疗出院的,我就觉得人生的生老病死啊,真的是凡人都躲不过的,也不怪释迦摩尼会说,众生皆苦了。有时候觉得是不是能活很大很大年纪,是不是能长寿,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呢,如果上了年纪,身体不好,得了重病,自己遭罪不说,给周围的家人朋友,其实也添了不少的麻烦,不管是经济上的,体力上的,心理上的。就是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经历这么多的起伏和痛苦,真的是挺难受的一件事儿。

有时候想想,其实生活中的烦恼又何止生老病死呢,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难题,每天都会想起一些之前自己做错的事情,之前被别人伤害的经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和对生活现状的不满足。然后就在这样的后悔也好,遗憾也好,烦恼也好,这样的情绪中,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时光飞逝。年纪越大越觉得岁月流逝的飞快。

所以有时候就想啊,其实如果出家人真的能做到生活简单,清心寡欲,心怀善念。每一天就是踏踏实实的劳作,吃饭,睡觉,诵经。感觉也挺让人羡慕的。如果能像李成玉一样修道成功,活到118岁,然后知道自己的死期,无牵无挂的,看着远方说一句,我去也,真的感觉像神仙一样了。

不过我觉得我们从小受儒家影响深远,可能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放不下,读书,修身,齐家,治国,这些大方向上的追求就不用说了。就算能放下这些,单单就亲情这一项恐怕也是放不下吧。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就会感觉身不由己。很多年前我听一个中年的朋友讲,他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啊,就是把父母平平安安的送走,然后把孩子们抚养长大,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当时感觉这个人好没有追求啊,但是自己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就发现,这其实是最朴素最真实的愿望了。

今天是平安夜,外面的人也多起来了,我也和家里人一起出去吃了顿饭,已经好久没有这样出去吃饭了。现在觉得平安两个字就是弥足珍贵的了,其他也没有什么好抱怨,也不想着过什么神仙一样的生活了,希望大家也都能平平安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