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八字剪刀撑规范 八字剪刀片是什么意思

八字剪刀撑规范 八字剪刀片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基础、梁、板、柱、墙钢筋绑扎解析

基础部分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定位钢筋—承台、地梁钢筋绑扎—下层横向钢筋—高强垫块—绑扎成网—柱子定位筋—钢筋马凳—上层纵向钢筋—上层横向钢筋—柱子、剪力墙插筋

1)在底板钢筋绑扎前,先按照设计要求钢筋间距,算出底板需要用的钢筋根数,在垫层上放出底板钢筋摆放的位置线和墙柱插筋位置线。

2)承台钢筋绑扎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绑完下层钢筋后,按间距0.8m 左右设置钢筋马凳,马凳及附加钢筋应支设在下层钢筋网上,不得直接落在保护层,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马凳高度H=承台高—混凝土保护层厚—上层双向钢筋直径—下部钢筋单向钢筋直径,桩承台采用下图的钢筋马凳)间距800mm 左右设置,如下图:

3)底板钢筋的施工要求:钢筋绑扎要满扣绑扎且相邻绑扣为“八”字扣,扣头应向结构板内侧弯入。在绑扎钢筋前要用墨线弹出钢筋摆放间距线,按线绑扎。上层钢筋绑扎前要摆设好马凳铁,再绑上铁。

筏形基础

(1) 钢筋按型号、规格分类加垫木堆放,覆盖塑料布防雨雪。

(2)盘条I级钢筋采用冷拉的方法调直,冷拉率控制在4%以内。

(3)对于受力钢筋,I级钢筋末端(包括用作分布钢筋的I级钢筋)做180度弯钩,弯弧内直径不小于2.5d,弯后的平直段长度不小于3d。II级钢筋当设计要求做90度或135度弯钩时,弯弧内直径不小于5d。对于非焊接封闭筋末端作135度弯钩,弯弧内直径除不小于2.5d外还不应小于箍径内受力纵筋直径,弯后的平直段长度不小于10d。

(4)钢筋绑扎施工前,在基坑内搭设高约4m的简易暖棚,以遮挡雨雪及保持基坑气温,避免垫层砼在钢筋绑扎期间遭受冻害。立柱用ф50钢管,间距为3.0m,顶部纵横向平杆均为Ø 50钢管,组成的管网孔尺寸为1.5×1.5m,其上铺木板,方钢管等,在木板上覆彩条布,然后满铺草帘。棚内照明用普通白炽灯泡,设两排、间距5m。

(5)基础梁及筏板筋的绑扎流程:

弹线→纵向梁筋绑扎、就位→筏板纵向下层筋布置→横向梁筋绑扎、就位→筏板横向下层筋布置→筏板下层网片绑扎→支撑马凳筋布置→筏板横向上层筋布置→筏板纵向上层筋布置→筏板上层网片绑扎。钢筋绑扎前,对模板及基层作全面检查,作业面内的杂物、浮土、木屑等应清理干净。钢筋网片筋弹位置线时用不同于轴线及模板线的颜色以区分开。梁筋骨架绑扎时用简易马凳作支架。具体操步骤为:按计算好的数量摆放箍筋→穿主筋→画箍筋位置线→绑扎骨架→撤支架就位骨架。骨架上部纵筋与箍筋宜用套扣绑扎,绑扎应牢固、到位,使骨架不发生倾斜、松动。纵横向梁筋骨架就位前要垫好梁筋及筏板

下层筋的保护层垫块,数量要足够。筏板网片采用八字扣绑扎,相交点全部绑扎,相邻交点的绑扎方相不宜相同。上下层网片中间用马凳筋支撑,保证上层网片位置准确,绑扎牢固,无松动。

(6)钢筋的接头形式,筏板内受力筋及分布筋采用绑扎搭接,搭接位置及搭接长度按设计要求。基础架纵筋采用单面(双面)搭接电弧焊,焊接接头位置及焊缝长度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焊接试件按规范要求留置、试验。

柱子部分

钢筋绑扎:搭设柱筋支撑脚手架→弹柱子线 → 剔凿柱混凝土表面浮浆 → 修理柱子筋 → 套柱箍筋 → 安装竖向受力筋 →画箍筋间距线 → 绑箍筋 →安装垫块。

1、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在柱子钢筋上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

2、从上往下套箍筋,将其与主筋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接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也应全绑扎。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

3、机械连接: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后,机械连接接头、套筒尺寸应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

4、主筋封头处理

5、柱筋保护层:使用塑料卡环,,按照竖向间距500mm卡在柱角位置,水平方向按照400mm 设置,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的正确。

6、在柱、梁的交接点处,柱的箍筋与梁的主筋应配套进行,将梁主筋穿好并绑扎成型后,再绑扎该处的柱箍筋。

7、柱基、柱顶、梁柱交接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8、柱子优先采用塑料卡环垫块,其纵横间距不得超过600mm。砖墙拉接筋伸出部分向上弯起,紧贴在模板之上,拆模后,砖墙砌筑之前将其剔出;柱插筋筋应至少设置定位支架定位支架用钢筋焊制。

梁部分

梁钢筋绑扎顺序:先大后小,先密后疏,先拐头后直锚(部分与其他工序有冲突的梁先绑,如单元间伸缩缝处深梁,造型突出部位的边梁等,一旦合上模板,钢筋绑扎难度将大大提升)。

1、首先在梁模板上按图纸要求画好箍筋间距。

2、底筋和支座加筋穿入与梁相邻的墙内备用。

3、.面筋绑扎:将两侧柱子拉到位,面筋留够锚固长度,然后与柱子用双扎丝绑扎固定(打完混凝土柱子不移位)。

4、.梁箍筋加密区为梁高的1.5倍(次梁交主梁处次梁不加密,主梁在两端加密3道),起步5公分画点,根据画出的点拿取相应个数的箍筋。

5、穿框架梁主筋套入箍筋 穿次梁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牢绑架立筋最后绑扎主筋。

6、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上表面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主、次梁钢筋,要在主筋下垫好垫块,以保证主筋保护层的厚度。

8、将箍筋与面筋绑扎固定(采用八字扣,否则箍筋收踩踏后会逐渐扭转)。

9、将底筋穿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和箍筋绑扎固定,最后再穿入支座加筋(否则手伸不进去,无法绑扎底部箍筋)。

10、对于直径较小,且没有贯通筋的梁,应加强搭接区与支座处绑扎强度,避免受踩踏后面筋移动,带动箍筋倾倒。(架立筋搭接长度无特殊要求时为150mm)

11、腰筋分构造腰筋和抗扭腰筋,构造腰筋锚固15d,抗扭腰筋锚固LaE。

12.悬挑梁伸出支点长度为L,伸入支点长度大于等于L和1/3相邻净跨的较大值;作为其他梁支点时,梁两侧最边缘处面筋需做成牛头拐(向下到梁底同时≥12d;底部平直段≥次梁宽度+50mm和10d的较大值;斜段45°,到面筋下留够一个保护层后弯折成直段 ,长度≥20d。)

13、梁够直锚长度的直锚,不够直锚的弯锚,直段为0.4La(同时过梁中或柱中5D) 然后打15D拐头;次梁的支点为梁时,底筋伸入支点12d(圆钢15d)。

14、支座加筋:一排在净跨1/3处断开,二排在净跨1/4处断开,且在邻跨上对称伸入相同长度(净跨取本跨和邻跨较大者)。

15、吊筋底部平直段=次梁宽+100mm ,梁高度≤800时斜段45°,梁高度>800时斜段60°,上部平直段20d。

板部分

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部受力钢筋→机电管线安装→设马凳筋→绑上层钢筋→验收→浇筑砼

1、清扫模板上刨花、碎木、电线管等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画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2、画好间距,先摆受力钢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3、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

4、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其余同柱。

5、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以免拆模后断裂。

6、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7、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

8、梁钢筋的绑扎与模板安装之间的配合关系:①梁的高度较小时,梁的钢筋架空在梁顶上绑扎,然后再落位;②梁的高度较大(≥1.0m)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其两侧模或一侧模后装。

9、梁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

楼梯钢筋绑扎

铺设楼梯底模→画位置线→绑平台梁主筋→绑踏步板及平台板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安装踏步板侧模→验收→浇筑砼

1、在楼梯段底模上画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2、根据设计图纸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匀。

剪力墙部分:

1、将预留钢筋调直理顺,并将表面砂浆等杂物清理干净。先立2~4 根纵向筋,并划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定位水平筋,并在横筋上划好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纵向筋,最后绑其余横筋。如剪力墙中有暗梁、暗柱时,应先绑暗梁、暗柱再绑周围横筋。

2、剪力墙钢筋绑扎完后,把垫块或垫圈固定好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纵向钢筋的混凝上保护层最小厚度表:

3、剪力墙的钢筋网绑扎。全部钢筋的相交点都要扎牢,绑扎时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成八 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4、 为控制墙体钢筋保护层厚度,宜采用比墙体竖向钢筋大一型号钢筋梯子凳措施,在原位替代墙体钢筋,间距1500mm 左右。

5、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 ( 为钢筋锚固长度)。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500mm 。若搭接采用焊接时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

6、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 laE;

7、剪力墙分布钢筋的锚固: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弯折10d 后截断,其中d 为水平分布钢筋直径。

8、 剪力墙洞口连梁应沿全长配置箍筋,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

9、混凝土浇筑前,对伸出的墙体钢筋进行修整,并绑一道临时横筋固定伸出筋的间距。墙体混凝土浇筑时派专人看管钢筋,浇筑完后,立即对伸出的钢筋进行修整。

10外砖内模剪力墙结构,剪力墙钢筋与外砖墙连接:绑内墙钢筋时,先将外墙预留的拉结筋理顺,然后再与内墙钢筋搭接绑牢。

转自 土建工程造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剪发必修课:教你快速修剪“八字刘海”;适合修饰所有脸型,收藏

剪发必修课:教你快速修剪“八字刘海”;适合修饰所有脸型,值得收藏学习。

学美发找资料,关注头条号:美学必修课

这款刘海适合所有脸型,胖子瘦子,矮个子高个子,都适合你哦。

首先把刘海区域分去三角区,如下图。三角刘海分区:一般都是以鼻梁至两侧眉中的宽度,如下图。设定好长度修剪重点:平行分区线去角,注意,分三个角度去角,首先0角度。再45度去角最后90度去角左边效果图右边同样方法

同样方法

同样方法

右边效果图

吹干造型,可烫可吹

吹干造型效果图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编辑成为文章分享给需要学习的美发师,如有侵权私信告知,便立即删除,谢谢。

关注作者不迷路,下期分享更多美发必修课。

JGJ130-2011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三维图详解,通俗易懂

脚手架是在建筑安装施工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临时设施。砼结构浇筑、砖墙砌筑、装饰和粉刷、管道安装、设备安装等,都需要搭设脚手架。

它是顺利完成电力建设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选择与使用的合适与否,不但影响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和安全保障,而且也关系到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脚手架的种类很多,按用途分有砌筑脚手架、装修脚手架、安装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架等。

按材质分有木脚手架、竹脚手架和金属脚手架;按结构形式分有立杆式、框组式(门型架)、桥式、吊式、挂式、挑式以及其它工具式脚手架;按立杆搭设排数分单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和满膛脚手架。脚手架的组成结构:

脚手架的组成由垫板、底座、立杆、大、小横杆、斜撑、抛撑、剪刀撑、连墙杆、扫地杆及其附件等,下面就其主要作用介绍如下:

1. 立杆(也称立柱、站杆、冲天杆、竖杆等):与地面垂直,是脚手架的主要受力杆件。它的作用是将脚手板上的全部荷载通过底座、垫板传到地基上。

2. 大横杆(也称顺水杆、纵向水平杆、牵杆等):与墙面平行。其作用是与立杆连成整体,将脚手板上的全部荷载传到立杆上。

3. 小横杆(也称横楞、横担、横向水平杆、六尺杠、排木):与墙面垂直,作用是直接承受脚手板上的荷载,并将这部分荷载传到大横杆上。在双排脚手架中,它是连接内外两排架体,增强脚手架整体稳定性的重要杆件。

4. 斜撑(也称斜戗、八字撑):与脚手架外排立杆紧贴连接,与其立杆斜交并与地面形成45°-60°角,上下连续设置,形如“之”字。主要设置在脚手架拐角处,其作用是防止架子沿纵长方向倾斜并承受脚手架的水平作用力。

5. 剪刀撑(也称十字撑、十字盖):在脚手架外侧设置的双支斜杆、互相交叉,都与地面形成45°-60°夹角。作用是把脚手架连为一体并承受脚手架的水平作用力,增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

6. 抛撑(也称支撑、压栏子):是设置在脚手架外排(周围)、从地面支撑脚手架的斜杆,一般与地面成60°夹角,作用是增加脚手架横向稳定,阻止脚手架向外倾斜或倾倒,在支撑脚手架初期和拆除脚手架剩最后几步时,其作用尤为重要。抛撑应用一水平支撑(也称马梁、反支撑)与脚手架立杆连接,以增强稳定性。

7. 连墙杆(也称拉接):是沿立杆的竖向(垂直)不大于4米,水平方向不大于7米,设置能承受拉和压而与主体结构相联的水平杆件,作用是承受脚手架的全部风荷载和脚手架里、外排立杆不均匀下沉时所产生的荷载。

8. 扫地杆:它紧贴于地面的纵向水平杆,其作用是增强脚手架立杆根部的稳定性。

9. 脚手板(也称跳板、架板):它是铺于小横杆上直接承受施工荷载的构件。

构配件

立杆基础

立杆接头

水平杆

连墙杆

抛撑

门洞

剪刀撑

横向斜撑

型钢悬挑脚手架

型钢悬挑脚手架

型钢悬挑脚手架(转角)

型钢悬挑脚手架

钢管悬挑脚手架

卸料平台

传统古建-宅院的布局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伴随着人类的成长、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原始人的穴居、巢居至发展到今天,建筑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当时自然环境、社会科技、社会组织、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综合作用的结果。庭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它的发展过程同样体现了文化诸要素的作用。

宅院是带有院落的宅子,能够反映当时的建筑特色。古老的深宅大院,给人一种震撼之感。一砖一瓦无不渗透着当年各地风情、文化和历史;宏伟而又精巧的老宅架构与院落布局,饱含着工匠的勤劳和智慧;错落有致的古老院落,或许深藏着其主人与家族的尘封往事、曾经的辉煌与兴衰更迭。

四合院

四合院在建筑上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是正房,东西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整体由廊子贯通。

坐北朝南,北边的就是正房,南边是南厢房,东边的房子叫东厢房,西边的叫西厢房。还有人说,从阳光照射的角度来区分:早上光线先照到的是西厢房。

老式中国家庭居住在四合院时,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座房,女儿住后院,互不影响。

大四合院的正房是前廊后厦,后有罩房。东西厢房南边的花墙子中间有一座垂花门,门内是四扇木屏风,东西厢房都有抄手游廊,与垂花门相通。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圆月亮门儿可以穿行。外院,东西各有一道花墙,中间是月亮门儿,四扇绿油漆的木屏风,红斗方字,东边的是“动壁图书”,西边的是“西园翰墨”。可以从这个门儿到跨院去,南房有穿山游廊。如此布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互相连通的几个院落。

中四合院一般是正房五间或七间,屋里有木隔断或落地罩,也有的正房和厢房带廊子。五间的是三间正房两间耳房,耳房单开门。七间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间,有两个与正房相通的套间儿。东西厢房各三间,厢房和耳房之间,有过道儿,可通后院。东西厢房的南边,有一道院墙,把院子隔成里外院。院墙的正中间有月亮门儿,月亮门儿的后边,立一个影壁。外院,东西各有鹿顶一间或两间。鹿顶的房子比厢房稍小一些,用做厨房或是仆人们住。南房七间的格局,尽东头儿的一间是大门洞儿,大门西边的一间是门房儿,房门开在大门洞的西山墙。尽西头儿的一间做车房或是做旁门。

小四合院布局简单,一般是北房三间,分成一明两暗或是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都是卧砖到顶、起脊的瓦房,清水脊的门楼儿,两扇对着关的街门,各有一个小铁环儿,用来敲门。也有的小四合院是棋盘心的,或是仰瓦灰梗儿的。一家儿两三辈儿人,住小四合院,独门独院,非常合适。

耳房

正房的两侧还各有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如果每侧一间耳房,两侧共两间即称“三正两耳”。如果每侧两间,两侧共四间耳房则称“三正四耳”。型四合院多为“三正两耳”,中型四合院为“三正四耳”。在四合院中,正房两侧可建耳房,厢房也可设耳房,有的建成平顶,称为“盝顶”。

门户

门户在建筑学上是指正门、房屋的出入口。宋·刘攽《新晴》诗:“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古建筑中还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出入口——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前院,外人可以引到南房会客室,而内院则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随便出入,这条规定就连自家的男仆都必须执行。

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此垂花门。垂花门是指门上檐柱不落地,而是悬于中柱穿枋上,柱上刻有花瓣联(莲)叶等华丽的木雕,以仰面莲花和花簇头为多。因垂花门的位置在整座宅院的中轴线上,界分内外,建筑华丽,所以,垂花门是全宅中最为醒目的地方。垂花门整座建筑占天不占地,这是垂花门的特色之一,因此垂花门内有一很大的空间,从而也给家庭主妇与女亲友的话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垂花门是四合院内的一个重要建筑,她以端庄华丽的形象成为四合院的外院与内宅的分水岭。垂花门一般都在外院北侧正中,与临街的倒座南房中间那间相对,一般垂花门都建在三层或五层的青石台阶上,垂花门的两侧则为磨砖对缝精致的砖墙,垂花门建在四合院的主轴线上,她与院中十字甬路、正房一样,同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线上并最先展示在客人面前。进内宅后的抄手游廊、十字甬路均以垂花门为中轴而左右分开。

影壁

影壁

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旧时人们认为自己的住宅中不断有鬼来访。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进宅子,就要给自己带来灾祸。如果有影壁的话,鬼看到自己的影子,会被吓走。当然,影壁也有其功能上的作用,那就是遮挡住外人的视线、保证内宅私密性,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影壁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

一字影壁

四合院常见的影壁有三种,第一种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大门内的一字影壁有独立于厢房山墙或隔墙之外的,称为独立影壁,如果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使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则称为座山影壁。

第二种是位于大门外面的影壁,这种影壁坐落在胡同对面,正对宅门,一般有两种形状,平面呈“一”字形的,叫一字影壁,平面成梯形的,称雁翅影壁。这两种影壁或单独立于对面宅院墙壁之外,或倚砌于对面宅院墙壁,主要用于遮挡对面房屋和不甚整齐的房角檐头,使经大门外出的人有整齐美观愉悦的感受。还有一种影壁,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与大门槽口成120度或135度夹角,平面呈八字形,称作“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做这种反八字影壁时,大门要向里退二至四米,在门前形成一个小空间,可作为进出大门的缓冲之地。在反八字影壁的烘托陪衬下,宅门显得更加深邃、开阔、富丽。四合院宅门的影壁,绝大部分为砖料砌成。影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为基座,中间为影壁心部分,影壁上部为墙帽部分,仿佛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影壁与大门有互相陪衬,互相烘托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它虽然是一座墙壁,但由于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在四合院入口处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

洞门

圆形洞门

洞门指的是为保持洞口上方及两侧路堑边坡的稳定,在隧道洞口修建的墙式构造物。

中国园林的园墙常设洞门,洞门仅有门框而没有门扇,常见的是圆洞门,又称月亮门、月洞门;还可做成六角、八角、长方、葫芦、蕉叶等不同形状。

庭前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秋冬之意。

屋檐·瓦当

屋檐,房屋前后坡的边缘部分(俗称瓦檐),民间俗语挑檐,即房檐。

屋檐

屋檐

屋檐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

瓦当

瓦当

玲珑·灯笼

灯笼

走廊·迂回

走廊

抄手游廊,中国传统建筑中走廊的一种常用形式。多见于四合院中,与垂花门相衔接。抄手游廊,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雨雪天可方便行走。抄手游廊的名字是根据游廊线路的形状而得名的。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形似人抄手(将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时,胳膊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所以叫抄手游廊。抄手游廊是开敞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

抄手游廊

天井

天井

天井

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南方房屋结构中的组成部份,一般为单进或多进房屋中前后正间中,两边为厢房包围,宽与正间同,进深与厢房等长,地面用青砖嵌铺的空地,因面积较小,光线为高屋围堵显得较暗,状如深井,故名。不同于院子。

曲径·青石板

青石板小径

青石板小径

青石板小径

走在宅院的小路上,历数历史的故事,有滋有味,脚下的青石板路都被岁月磨得光亮,带给你一种时光倒流恍若隔世的远离感。青石板指引着你走向幽静深远的所在,正如唐代诗人常建所说的“曲径通幽处”。

清池·澄心

园中清池

亭台·撷趣

亭台

亭榭

亭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梅花形和扇形等多种形状。这些建筑物坐落在奇山秀水间,点缀出一处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使人有无尽的想象。

楼阁·书画

楼阁

楼阁

香舍·品香

沉香堂

中国传统的品香过程是“近闻其香,远品其馨”,所以大多数品香的香舍、精舍要求宽敞、明亮、通风,这样才会使香气具有回旋、与空气和环境融合的条件。品香者在香床上舒缓而坐,离香几三到五尺的距离,既闻香品馨,又观香烟变化之奇妙,悦性时赏诗论赋,率性时引吭高歌,又舞之蹈之。“我之为何,天地间一物耳”。

品香

品香之所宜静,光线柔和,透气无风,处园林之中更为理想。法无定义,雅兴为上。可随时寻借物候变换,佳节良辰,赏心美景,雅集交流。

品香

壁柜·药膳

壁柜

琴厅·宾聚

琴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