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从小事做起的名人例子300字 从小事做起的名人例子50字

从小事做起的名人例子300字 从小事做起的名人例子50字

本文目录一览:

司马懿:做好小事,熬过难事,静成大事

#头条创作挑战赛#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作者:洞见Moon

《老谋子司马懿》写道:司马懿装病7年,29岁才入仕途,40岁才开始接触军权,60岁才得到重用,70岁才拥有绝对权力。

从郡县小吏到权倾朝野,他经历了太多。

世事沧桑,是课堂,也是考场。

人生经历的每一件事,既是来考验我们的,也是来磨炼提升我们的。

小事磨炼耐心,难事磨炼心态,大事磨炼定力。

能把这三种事处理好,想不成事都难。

01

做好小事

建安六年,司马懿出任河内郡的上计掾(计事务的官吏),当时的士族很不屑这类职位。

好友胡昭调侃他,“鷞鸠也愿意吃鹁鸠的食物吗”?

但司马懿却认为,尽小者大,积微者著。

他在辖区走访,将郡内人口登记成册,方便管理,又协助郡守核实各地财政,开源节流,用来修建水利。

若有百姓上访,事无巨细,他都尽力解决。

司马懿从不因官微事小而糊弄,在任期间大小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被郡守推荐给中央,称其有王佐之才。

一时间,司马懿名声大噪。

当时曹操任职司空,听说司马懿的名声后,也多次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职。

《韩非子》有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宰相猛将也是从基层小事做起,只有把小事做好,才有做大事的机会。

曹操去世后,司马懿由文转武,逐渐有了兵权。

他领兵有一个习惯,每到一处,必先亲自登高绘制兵线图,亲自考察选取耕种的地点,然后垦辟荒野,推行军屯。

儿子司马师十分不解,认为四方的战事没有结束,正是建立功勋的好时机,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种地这种小事上。

司马懿却说:“过去箕子谈治国,把民食放在第一位。领兵,把兵粮放在第一位。粮事虽小,关乎战争成败,不可小觑。”

正是如此,让司马懿在对战敌军时,因为不缺粮,总能耗得起。

多次抵御了蜀军的进攻,赢得最终的胜利。

《道德经》里讲: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所有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做的,所有大事都是从细微的事情做起来的。

古往今来,那些真正厉害的人,眼睛望向高处的同时,手也愿意从低处做起。

把地基打好,砌墙时严丝合缝,才能铺出一条康庄大道,才能垒起万丈高楼。

02

熬过难事

评书名家单田芳讲遍古今传奇,说尽英雄豪杰,最后把人生浓缩为简单的一个字——熬。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就是一个苦熬的过程。

青年时,熬过曹操的猜忌;中年时,熬过诸葛亮的交锋;晚年时,熬过曹爽的打压。

多少次,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他与诸葛亮数次较量,仅一招就把智多而妖的诸葛亮气得无计可施,那就是熬。

太和四年,诸葛亮再次出兵北伐,一路所向披靡,连战连捷,剑指长安。

曹叡任命司马懿为大将军,这也是司马懿和诸葛亮第一次正面交锋。

司马懿刚到战场就中了敌计,头盔都被蜀军抢了去。

自此,司马懿深知诸葛亮老谋深算,难以力敌,采用“坚壁清野,以守待攻”的战略,不肯出兵。

任凭蜀军如何羞辱叫骂,司马懿都熬了过去。

司马懿说,打仗,先要学的就是善败,败而不耻,败而不伤,才能笑到最后。

他凭借一个熬字,令自己稳坐了曹魏军界第一把交椅。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石悦曾在节目中说:

“比我有才华的人,没有我努力。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有才华。既比我有才华,又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能熬。”

这句话,也是司马懿一生的缩影。

论智谋,他不如诸葛亮;论奸诈,他不如曹操;论家世,他不如杨修。

但是司马懿比任何一个人都能熬,能熬过别人无法承受的难,方能成就别人不能成之事。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撑过人生至暗时刻的最好方式,就是熬。

多少次被击垮在地,就多少次爬起来,渡尽黑暗便见光明,登过歧路便是顶峰。

03

静成大事

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命司马懿和曹爽同为托孤大臣。

曹爽德薄善妒,不满司马懿与自己地位相等。

于是利用自己曹氏宗族的身份,结党营私,党同伐异,处处打压司马懿。

面对曹爽的迫害,司马懿被逼得只能称病请辞。

在家养病期间,有很多旧部和大臣登门,希望能联合司马懿共同对抗曹爽。

司马懿都装病搪塞了过去,统统拒绝。

但私底下,他联络亲信蒋济,掌握时局动态;让大儿子司马师悄悄培养了三千死士。

直到高平陵事变前几个时辰,他才将自己的底牌全部亮出,宣布举事。

史书记载,就连司马懿的三儿子司马昭,也是在举事前夕才知道父亲的计划。

司马懿之所以能一举成功,恰恰印证了《韩非子》中的这句话: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若当时有太多人一起谋划,事情也不会如此顺利,还可能会走漏风声。

所谓:“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相反,那些还没开始干,就急于宣扬的人,往往干不成什么事。

余华在毕业后为了不当牙医,开始拿起笔尝试写作。

担心失败后遭人嘲笑,他并没有告诉别人自己写小说的事。

当时他的很多同学,下班后就聚在一起打牌喝酒,他却把自己关在房间读书。

后来他的小说出版,去文化局上班时,大家才得知原来他之前闷不吭声是在写小说。

亦舒曾说,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真正的强者总是高深莫测,不显山不露水。

他们不扎堆,不是高冷,而是默默朝着心中的目标前进。

他们认准了目标,就只管努力,在沉默中,厚积薄发,成熟强大。

有人说,司马懿的人生,是摄敛式的。

七十年一路走来,经历的磨难越多,反而越强大。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修行。

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也都是来磨炼我们的。

点个赞吧,把你在俗世里遇到事,都当成是你修行的工具。

司马懿:做好小事,熬过难事,静成大事

#头条创作挑战赛#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作者:洞见Moon

《老谋子司马懿》写道:司马懿装病7年,29岁才入仕途,40岁才开始接触军权,60岁才得到重用,70岁才拥有绝对权力。

从郡县小吏到权倾朝野,他经历了太多。

世事沧桑,是课堂,也是考场。

人生经历的每一件事,既是来考验我们的,也是来磨炼提升我们的。

小事磨炼耐心,难事磨炼心态,大事磨炼定力。

能把这三种事处理好,想不成事都难。

01

做好小事

建安六年,司马懿出任河内郡的上计掾(计事务的官吏),当时的士族很不屑这类职位。

好友胡昭调侃他,“鷞鸠也愿意吃鹁鸠的食物吗”?

但司马懿却认为,尽小者大,积微者著。

他在辖区走访,将郡内人口登记成册,方便管理,又协助郡守核实各地财政,开源节流,用来修建水利。

若有百姓上访,事无巨细,他都尽力解决。

司马懿从不因官微事小而糊弄,在任期间大小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被郡守推荐给中央,称其有王佐之才。

一时间,司马懿名声大噪。

当时曹操任职司空,听说司马懿的名声后,也多次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职。

《韩非子》有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宰相猛将也是从基层小事做起,只有把小事做好,才有做大事的机会。

曹操去世后,司马懿由文转武,逐渐有了兵权。

他领兵有一个习惯,每到一处,必先亲自登高绘制兵线图,亲自考察选取耕种的地点,然后垦辟荒野,推行军屯。

儿子司马师十分不解,认为四方的战事没有结束,正是建立功勋的好时机,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种地这种小事上。

司马懿却说:“过去箕子谈治国,把民食放在第一位。领兵,把兵粮放在第一位。粮事虽小,关乎战争成败,不可小觑。”

正是如此,让司马懿在对战敌军时,因为不缺粮,总能耗得起。

多次抵御了蜀军的进攻,赢得最终的胜利。

《道德经》里讲: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所有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做的,所有大事都是从细微的事情做起来的。

古往今来,那些真正厉害的人,眼睛望向高处的同时,手也愿意从低处做起。

把地基打好,砌墙时严丝合缝,才能铺出一条康庄大道,才能垒起万丈高楼。

02

熬过难事

评书名家单田芳讲遍古今传奇,说尽英雄豪杰,最后把人生浓缩为简单的一个字——熬。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就是一个苦熬的过程。

青年时,熬过曹操的猜忌;中年时,熬过诸葛亮的交锋;晚年时,熬过曹爽的打压。

多少次,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他与诸葛亮数次较量,仅一招就把智多而妖的诸葛亮气得无计可施,那就是熬。

太和四年,诸葛亮再次出兵北伐,一路所向披靡,连战连捷,剑指长安。

曹叡任命司马懿为大将军,这也是司马懿和诸葛亮第一次正面交锋。

司马懿刚到战场就中了敌计,头盔都被蜀军抢了去。

自此,司马懿深知诸葛亮老谋深算,难以力敌,采用“坚壁清野,以守待攻”的战略,不肯出兵。

任凭蜀军如何羞辱叫骂,司马懿都熬了过去。

司马懿说,打仗,先要学的就是善败,败而不耻,败而不伤,才能笑到最后。

他凭借一个熬字,令自己稳坐了曹魏军界第一把交椅。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石悦曾在节目中说:

“比我有才华的人,没有我努力。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有才华。既比我有才华,又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能熬。”

这句话,也是司马懿一生的缩影。

论智谋,他不如诸葛亮;论奸诈,他不如曹操;论家世,他不如杨修。

但是司马懿比任何一个人都能熬,能熬过别人无法承受的难,方能成就别人不能成之事。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撑过人生至暗时刻的最好方式,就是熬。

多少次被击垮在地,就多少次爬起来,渡尽黑暗便见光明,登过歧路便是顶峰。

03

静成大事

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命司马懿和曹爽同为托孤大臣。

曹爽德薄善妒,不满司马懿与自己地位相等。

于是利用自己曹氏宗族的身份,结党营私,党同伐异,处处打压司马懿。

面对曹爽的迫害,司马懿被逼得只能称病请辞。

在家养病期间,有很多旧部和大臣登门,希望能联合司马懿共同对抗曹爽。

司马懿都装病搪塞了过去,统统拒绝。

但私底下,他联络亲信蒋济,掌握时局动态;让大儿子司马师悄悄培养了三千死士。

直到高平陵事变前几个时辰,他才将自己的底牌全部亮出,宣布举事。

史书记载,就连司马懿的三儿子司马昭,也是在举事前夕才知道父亲的计划。

司马懿之所以能一举成功,恰恰印证了《韩非子》中的这句话: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若当时有太多人一起谋划,事情也不会如此顺利,还可能会走漏风声。

所谓:“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相反,那些还没开始干,就急于宣扬的人,往往干不成什么事。

余华在毕业后为了不当牙医,开始拿起笔尝试写作。

担心失败后遭人嘲笑,他并没有告诉别人自己写小说的事。

当时他的很多同学,下班后就聚在一起打牌喝酒,他却把自己关在房间读书。

后来他的小说出版,去文化局上班时,大家才得知原来他之前闷不吭声是在写小说。

亦舒曾说,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真正的强者总是高深莫测,不显山不露水。

他们不扎堆,不是高冷,而是默默朝着心中的目标前进。

他们认准了目标,就只管努力,在沉默中,厚积薄发,成熟强大。

有人说,司马懿的人生,是摄敛式的。

七十年一路走来,经历的磨难越多,反而越强大。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修行。

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也都是来磨炼我们的。

点个赞吧,把你在俗世里遇到事,都当成是你修行的工具。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的10个小故事,带给你什么启示?

《了凡四训》是改命的励志奇书。袁了凡用短短一万字,教我们认识命运的真相,告诉我们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了凡四训》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篇章。文章短小精悍,有很多小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积善之方》中的10个小故事,看看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01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福建建宁的杨荣,做官到少师。他们家世代以摆渡为生。

有一年,暴雨成灾,冲毁两岸的民居,被淹死的人顺流而下。

很多船只只顾争相打捞货物,只有杨荣的曾祖和祖父一心救人,对河里的财物一无所取,村里人都笑他们太笨。

后来杨荣父亲出生,他们家的家道开始渐渐富裕起来。

有一位神仙化为道士,对杨荣的父亲说:“你祖父和父亲有阴功,子孙应当显赫尊贵,适合葬在某某地方。”

后来曾祖和祖父过世后,杨荣的父亲把他们葬在了今天的白兔坟。

杨荣20岁就考中进士,做官做到位列三公。他的曾祖父、祖父也得以追封官爵。

杨荣之后,他的家族子孙人丁兴旺,至今还有很多贤能人士。

祖上积阴德,子孙跟着受益,真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02 跪地求情救济囚犯

浙江宁波人杨自惩,起初是一名县吏,为人公正厚道,守法公明。

那时候,县令非常严厉,有一次鞭打一名囚犯,打得鲜血直流,还是怒气难消。

杨自惩于心不忍,跪在地上劝解县令,县令的情绪才缓和了下来。

杨自惩家里很穷,但从不接受别人的财物。遇到囚犯缺粮,还想方设法救济他们。

有一次,好几个新来的囚犯没有饭吃。如果把粮食给了囚犯,自己家人就要忍饥挨饿。

杨自惩和妻子商量后,还是把自家糊口的粮食熬成粥,分给囚犯吃。

杨自惩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守陈,次子叫守址,分别担任南北吏部侍郎。

长孙官至刑部侍郎,次孙官至四川廉宪,都是一时的名臣。现在的楚亭、德政,也是他的后代。

跪地求情,舍米救济囚犯。道德操守和慈悲之心,让人动容。

03 好生之德福泽后辈

明朝英宗正统年间,邓茂七在福建造反,很多老百姓追随他。

朝廷派了担任都御使的鄞县人张楷,南下讨伐,用计谋抓住了邓茂七,又派布政使谢都事搜杀东边的叛军。

谢都事不想滥杀无辜,找到反叛军的名册,凡是不属于叛军的,暗中发给他们一面小白旗,约定官兵到时,将白旗插在自家门口。

这样,官兵完全没有错杀一名无辜群众,保全了一万多人的性命。

后来,谢都事的儿子中了状元,官至宰相,孙子谢丕也中了探花。

上天有好生之德,谢都事不肯滥杀无辜,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04 乐善好施福泽子孙

在福建莆田,有一户姓林的人家。

家中有位老母亲,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经常拿粉团布施给穷人,没饭吃的人。

有人来索要就给,而且给得和颜悦色,从来没有不耐烦、厌倦的样子。

有一位神仙化成道士,每天早上都向她索要粉团六七个。她每天都给他,三年如一日。

这时,神仙知道这位老母亲是至诚之心,是真善良,真慈悲,就对她说:

“我吃了你三年粉团,无以为报,你家屋后有一块地可做祖坟,你百年之后葬在这里,将来你的子孙做官的,有一升芝麻那么多。”

老母亲过世后,儿子把她葬在这里,第一代就有九人登科,后代做官的人特别多,以致福建有“无林不开榜”的民谣。

不停地行善积德,救济他人,背后能给自己和子孙带来福德。

05 诚心救人厚德载物

冯琢庵太史的父亲,年轻时是一位秀才。

一个冬天的早晨,他去学堂的路上,遇到一个倒在雪中快冻死的人。

他赶快脱下自己的棉衣,给这个人穿上,并且把他扶到家中救活。

结果那天晚上,他梦见有神人对他说:

“你救人一命,是真心诚意的,我派北宋名将韩琦投身你家,做你儿子。”

之后,生下了冯琢庵,取名“韩琦”。

正所谓,救他人性命,出自至诚之心,才得到好的福报。

06 卖田救人积阴德

浙江台州有一位应尚书,壮年在山中读书。深夜山中有鬼怪叫啸,应尚书一点也不怕。

有一天晚上,他听到一个鬼在说:“有一位妇人,丈夫太久没回来,公婆逼她改嫁,她决定明晚上在此地吊自杀。”

应尚书听了,第二天悄悄把田产卖了,得到四两银子,又伪造女子丈夫的家书,送到女子家中。

公婆看到家书,有点怀疑,但后来一想,银子不会有假,儿子肯定在外安好,就不再逼儿媳改嫁。

不久儿子回来了,夫妇团圆。

应尚书又听到鬼说:“我本来找到了替身,不想被这个秀才坏了好事。”

另一个鬼说:“你怎么不降祸给他?”

那个鬼说:“上天因为这个人心地善良,给他记录了阴德,让他命里可以做到尚书,我怎么能害得了他?”

应尚书因此更加努力,每日行善,品德日增。

遇到饥荒之年,就捐粮赈灾;遇到亲戚有急难,就想方设法帮助;遇到有人蛮横无理,深刻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坦然接受。

至今,他的子孙考中科举的比比皆是。

真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积阴德,天报之。

07 捐粮赈灾被称颂

江苏常熟徐凤竹,他的父亲很富有。

有一年遇到饥荒,他父亲率先减免田租,为县里的富人做了榜样,并把粮食分发给穷人。

有一天夜里,听到有鬼在门外唱道:“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一遍又一遍地呼喊,整夜不间断。

那一年,徐凤竹果然考上了秀才,他的父亲因此更加努力,积德行善,孜孜不倦。

修桥铺路,供养僧人,凡是有利于他人的、有利于社会的,都尽力去做。

后来又听到鬼在门外唱:“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

徐凤竹最终做官做到两浙巡抚。

义富捐粮赈灾,救人危急,有舍有得,但行好事,就是前程。

08 平冤减刑合天心

嘉兴有一位屠康僖,当初为刑部的主事,经常睡在监狱里。

他发现有些人是蒙冤入狱,就秘密地把真相报告给主审官。

等到上堂时,主审官根据他提供的情况,针对性地审问,大家没有不心悦诚服的,因此释放了十几个蒙冤入狱的人。

京城里的人,都赞颂尚书贤明。

屠康僖向尚书陈情:

“京城尚有冤民,全国其他地方,有冤的人可能更多,建议朝廷每五年派一名减刑官,到各地去核查,为蒙冤的人平反。”

尚书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向皇帝上书,获得了允许。

有一天,屠康僖梦见有神人对他说:“你命中无子,但你提出的减刑建议,深合上帝爱人的心意,上天会给你三个儿子,让他们得到高官厚禄。”

当天晚上,他夫人就有了身孕,后面陆续生了应埙、应坤、应埈三个儿子,都做到大官。

平冤减刑,上合天心,一个善念,一个建议,一颗恻隐之心,让很多人受益,就是在积德。

09 敬神护法世代昌

嘉兴的包凭,他父亲是池阳太守。包凭很有才华,但每次考试都运气不好,都没考中。

有一天,他到东湖游玩,进了一个寺庙,看见观音菩萨的塑像,在露天中被风吹雨淋。

于是,他拿出十两银子交给主持,让他把塑像和整个寺庙都维修一下。

住持告诉他,维修寺庙十两银子根本不够。

于是,包凭把随身携带的四匹松布和衣服都交给主持。其中有一件夹衣,是新做的,仆人让他不要再送了。

包凭却说:“只要观音菩萨的塑像安然无恙,我就光着身子也没什么。”

主持感动得落泪说:“布施银子、衣服、布匹,都不算难事,但这一片赤诚之心,实在太难得。”

后来寺庙修好了,包凭拉着袁了凡的父亲去那里游玩,晚上住在寺庙里。

包凭梦见伽蓝神来道谢:“你的孩子世世代代可以享受官禄。”

后来,他的儿子包汴与孙子包柽芳,都中了进士,做了大官。

敬神护法,至诚之心,不求回报,福德无量。

10 平反冤狱德行高

浙江嘉善支立的父亲,是刑部的官吏,发现有个囚犯其实是蒙冤入狱,就有意为他平反。

那个囚犯知道后,就告诉他的妻子:

“支公的好意,我没什么可报答,不如明天你请他到乡下,委身于他吧。如果他接受并念这份情谊,那我就有活命的希望了。”

他的妻子哭着答应了。等支公到家里,她就出来请支公喝酒,并把丈夫的意思告诉支公。支公立刻拒绝了,但还是尽力帮他平反了。

囚犯出狱后,夫妻两人到支公家里磕头致谢,并把女儿送给他做妾。支公准备聘礼,迎娶他们的女儿为妾。

后来,这个妾为支公生了儿子支立,刚20岁就中了举人。

支立的儿子支高,支高的儿子支禄,都被保荐为学博。支禄的儿子支大纶考中了进士。

存善心,做善事,平反冤狱,德行高!

写在最后:

因果不虚,善有善报。

《积善之方》中,这10个有趣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德行善,不光自己可以得到福报,还可以福荫子孙。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从日常点滴小事做起,修一颗善良的心,做一个善良的人,普通人也能点亮世界的微光,小善举也能让世界充满爱与温暖。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