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基地读后感600字初一 基地读后感600字初一免费

基地读后感600字初一 基地读后感600字初一免费

本文目录一览:

《基地》读后感

基地系列最早出版于1942年。1966 基地系列获得雨果奖“史上最佳科幻小说系列” ,由于过于成功,1981年,作者阿西莫夫被出版商说服,继续续写该系列,陆续出版至1993年。 从第一部到最后一部,时间跨度达51年,足有半个多世纪,可谓名正言顺的世纪经典。

故事梗概

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不光制造出了智慧媲美人类的机器人,甚至人类还将文明散播到了整个银河系。

但人类文明有自身的局限性和周期性,那就是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出现僵硬腐化衰退,最后由于内部倾轧或战争而垮塌,再经历混沌后,新的次序、新的文明从废墟上建立。

而以丹尼尔为主的机器人,严格准许着机器人三大法则

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第二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法则冲突时例外第三法则: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法则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所以机器人守护人类个体的同时,也不断让自己生存、发展,智慧与日俱增,最终他们悟出了第零号法则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

于是整个机器人法则变为

第零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当该命令与第零法则冲突时例外第二法则:机器人在不违反第零、第一法则的情况下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第三法则:机器人在不违反第零、第一、第二法则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第零号法则使得机器人不能坐视人类的文明的崩溃而不顾。他们必须防止人类文明的自我毁灭,或人类文明被其它非人类文明毁灭。

谢顿计划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机器人做的第一个尝试为谢顿计划。准确的说是诱使名叫哈里.谢顿的数学家发展出了心理史学,并基于此建立了谢顿计划。

谢顿计划的两点理论公设是:

当人类的数量足够多时,人类群体的行为从统计学上便具有了一些可以预测的模式。从而,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去调整人类整体的发展轨迹。在被调整时,人类群体本身不能事先知道自己被规划,被调整。否则谢顿计划将失败。因为当人类知道自己被控制时,出于天性会反控制,或直接躺平。

所以,谢顿设计了两个基地,第一基地用于持续发展科学文明,按照既定的规划去发展出一个空前发达和稳定的社会。而第二基地,则隐藏在幕后,操控第一基地,对其发展轨道进行纠偏,且不能被第一基地发现。

第二基地基于心理史学对第一基地的行为进行预测,再基于心理影响或心理控制,去改变第一基地的发展轨迹。

心理控制

语言无疑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语言使得人类彼此的思想可以高效地沟通,从而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语言同时也是文明的桎梏,语言的词汇是有限的,而有限的词汇无法完整精确的描述人类所有思想和情绪。但人群中,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可以不借助语言,而通过心灵感应彼此的思想,甚至改变对方的思想。第二基地的成员,则全是具备心理史学和心灵感应和控制的人类组成。

盖娅

谢顿计划并不完美,因为其两个公设都建立在,银河系只有人类这一种高等智慧的前提下,其行为可预测,并被控制。因为只有最高等的智慧,其在社会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才举足轻重,直白点来说,没有其它够格的变量影响谢顿计划的结果。但问题是,机器人也是一种存在于银河系的智慧,如果谢顿计划本身执行的过程中有人类的利益主动或被动的受到侵害,机器人定会进行干预,但人类这个群体是个抽象的概念,机器人无法对这个抽象概念作出合理的决策,它们的干预会导致谢顿计划流产。 也即机器人诱使出了谢顿计划,而机器人的存在也是谢顿计划的最大BUG。

于是机器人发展出了盖娅,盖娅是将所有生命和非生命(包括小草、岩石等)组成一个单一的超级生命体。这带来了几个好处:

人类彼此都是超级生命体中的一部分,彼此尊重需要,所以避免出现了人类文明的繁荣、毁灭、再繁荣的固有周期既然生命、非生命都是整个超级生命体的一部分,那么整个生命体将有最和谐的生态,因而不会产生浪费和缺乏。一个单一的超级生命体,它是具象而非抽象的,于是机器人便可以处理写作技巧

上述故事梗概,是站在看完整个基地系列的上帝视角来总结的。原作之所以经典,有意思,则是因为作者一开始并没有把整个架构和盘托出,而是先讲谢顿计划第一基地的故事,通过骡这个突变种,引出第二基地,当读者以为第二基地能量只手遮天时,通过悬疑和反转,引出了更强大的盖娅。最后当读者以为盖娅就是最牛oss时,又抛出了新的悬疑,地球哪去了? 一步一步,最后引出了丹尼尔,这个横跨两万年的机器人。

关于反转这一点,阿西莫夫运用了好多处。最经典的就是突变种骡,从一开始作者便把骡引入到故事的细节当中,伴随情节发展,驱动着剧情,但就是告诉你谁是骡。这样当最终谜底揭晓时,读者既能觉得是意料之外,又能觉得是情理之中。

同样的戏码还有谢顿发表了可以预测人类文明路径的论文后,被帝国首相丹莫刺尔追杀,而一个叫夫铭的人则想方设法的保护谢顿,并鼓励他发展出完整的心理史学。但其实丹莫刺尔就是夫铭,也是整个银河的守护机器人丹尼尔。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西北偏北UP",记录代码人生,行业思考,科技评论

科幻巨作-银河帝国读后感

《银河帝国》是美国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撰写的一部经典科幻小说集。全书由五个部分组成,其中《银河帝国》三部曲(Foundation Trilogy)是该系列小说的主干,分别是《银河帝国崛起史》(Foundation)、《银河帝国衰亡史》(Foundation and Empire)和《第二基地》(Second Foundation)。

小说讲述了一个神秘的数学家哈里·谢顿(Hari Seldon)发现了银河帝国的即将崩溃的命运,并创建了第一个危机学学科和一个隐藏于荒岛的掩体——第一个基地。通过使用数学工具和历史学原理,谢顿预测了未来的历史和银河帝国的崩溃,提出了创建一个备选举出人才的花园计划,以防止后继势力承继旧帝国的繁殖和改变未来的轨迹。花园计划通过培育擅长统治和管理的人才,希望在银河帝国崩溃之后,为新的稳定**奠定基础。

小说通过一个庞大的世界观,描绘了非常多未来科技的形式,包括心灵控制、全息影像、机器人和朦胧机器人等,同时也展现了科技的局限性和科技背后的人性。

《银河帝国》是一部发人深思的科幻小说作品,其独特的历史循环构造,让读者对于历史进程和人类命运的转折默默思考,而小说中银河帝国和花园计划的设计和实施,也呈现了科技和智慧对于人类未来的巨大影响。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宏大的世界构造,成为了科幻小说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是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生化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于1920年生于俄罗斯的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并在1923年随着家人移民到了美国。他在1941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科幻小说,逐渐开始了自己的作家生涯。

阿西莫夫的作品类型广泛,包括科幻小说、历史学、百科全书和神秘小说等多种类型。他的代表作品除了《银河帝国》系列之外,还有《我,机器人》(I, Robot)和《裸阳》(The Naked Sun)等。

除了是一位优秀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还是一位知名的生物化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对于细胞自动化和液态机器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计算机的自动编程和应用开展了先驱性的工作。他在自己的传记中称自己为一位“科学推销员”。

阿西莫夫因其对科学的贡献和文学成就,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其中包括雨果奖、星云奖、俄罗斯莫斯科国际书展最佳科幻小说家奖等。他还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成员,并在1987年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他在 1992 年因心血管疾病去世,享年 72 岁。

在我看来,《银河帝国》是一部富有哲学思考和讲述未来历史的科幻小说。它通过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展示了一种未来的世界发展趋势和人性。它主要讲述了一个神秘学家哈里·谢顿预测银河帝国的命运并以此创建备选举出人才的花园计划,并从中选出了擅长统治和管理的人才,以作为新稳定**的基础的故事。

通过阅读小说,我对于历史进程和人类命运的转折有了深入的思考。我发现历史往往是由我们无法预料的事件推动而前进的,每个个体的决策可能会从一个戏剧性的方向改变人类未来的进程。而在小说中,哈里·谢顿基于数学的算法和历史的判断去预测未来,在银河帝国崩溃之后,他计划通过花园计划筛选和培训未来领导者来建立稳定**。

此外,小说也展现了科技与人性之间的关系。虽然科技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和好处,但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支配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控制人的行动。在小说中,心灵控制和机器人等科技给了人们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但他们也面临着被自己的科技所控制的风险。

总的来说,我认为《银河帝国》是一部思考人性、科技和历史发展的好书。通过深入剖析未来的进程,它让人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思考路径,并提出了人们应当如何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和科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部经典之作,不仅是科幻文学的佳作,也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哲学著作。

此外,小说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人物和情节,这些元素都让这部小说更加引人入胜。比如最初的花园计划,以及后来的扩展和调整,让我们对人类如何建立新**和维持社会稳定有了更深的认识。哈里·谢顿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其理智、果敢和无畏的勇气仍然值得我们深思。还有第二基地的出现和作用,它为整个银河帝国的命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银河帝国》作为科幻文学不朽的经典之作,其思想内核和世界观既独具深度,又引人入胜。阿西莫夫刻画出了一个庞大的宏图,在架构、人物和情节上都呈现出一种深层次的智慧和敏锐性。这种文化和思想生态传递下来的力量,还有它对于科幻小说创作和思考的贡献,使得它不仅是一部好书,也是一部具有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经典之作。

此外,我也从小说中感受到了阿西莫夫强烈的人文情怀。他通过人物和故事情节,探讨了人类的探索精神、自由意志、感情和道德选择等主题。这些主题让小说的世界更加真实,也更加深刻地反映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文化特点。例如,神秘学家哈里·谢顿的个人魅力和高超的情报分析技能,让我们对人类科学的强大感到深深地敬畏;而女性人物达娜的非凡能力和领袖气质,更是展现了人类社会崇尚平等和开放的价值观。

最后,我还要提到小说的文学风格,它清晰干练而具有张力感。阿西莫夫的叙述方式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又能够准确表达想法和情感,抓住读者的心理和情感。不仅如此,小说的跨度也很大,从银河帝国的诞生,到崩溃和重生,再到哈里·谢顿的花园计划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它都通过阿西莫夫独特的叙述方式,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平衡。

总之,我认为《银河帝国》是一部思考未来、人性和历史走向的经典之作,是科幻小说的典范。它通过丰富的情节、深刻的思考和优美的文学语言,融合了科学和人文,展现出人的理智和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传统的科幻小说,它更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和情感感召力的现代文学。

《基地》读后感

基地系列最早出版于1942年。1966 基地系列获得雨果奖“史上最佳科幻小说系列” ,由于过于成功,1981年,作者阿西莫夫被出版商说服,继续续写该系列,陆续出版至1993年。 从第一部到最后一部,时间跨度达51年,足有半个多世纪,可谓名正言顺的世纪经典。

故事梗概

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不光制造出了智慧媲美人类的机器人,甚至人类还将文明散播到了整个银河系。

但人类文明有自身的局限性和周期性,那就是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出现僵硬腐化衰退,最后由于内部倾轧或战争而垮塌,再经历混沌后,新的次序、新的文明从废墟上建立。

而以丹尼尔为主的机器人,严格准许着机器人三大法则

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第二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法则冲突时例外第三法则: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法则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所以机器人守护人类个体的同时,也不断让自己生存、发展,智慧与日俱增,最终他们悟出了第零号法则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

于是整个机器人法则变为

第零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当该命令与第零法则冲突时例外第二法则:机器人在不违反第零、第一法则的情况下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第三法则:机器人在不违反第零、第一、第二法则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第零号法则使得机器人不能坐视人类的文明的崩溃而不顾。他们必须防止人类文明的自我毁灭,或人类文明被其它非人类文明毁灭。

谢顿计划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机器人做的第一个尝试为谢顿计划。准确的说是诱使名叫哈里.谢顿的数学家发展出了心理史学,并基于此建立了谢顿计划。

谢顿计划的两点理论公设是:

当人类的数量足够多时,人类群体的行为从统计学上便具有了一些可以预测的模式。从而,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去调整人类整体的发展轨迹。在被调整时,人类群体本身不能事先知道自己被规划,被调整。否则谢顿计划将失败。因为当人类知道自己被控制时,出于天性会反控制,或直接躺平。

所以,谢顿设计了两个基地,第一基地用于持续发展科学文明,按照既定的规划去发展出一个空前发达和稳定的社会。而第二基地,则隐藏在幕后,操控第一基地,对其发展轨道进行纠偏,且不能被第一基地发现。

第二基地基于心理史学对第一基地的行为进行预测,再基于心理影响或心理控制,去改变第一基地的发展轨迹。

心理控制

语言无疑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语言使得人类彼此的思想可以高效地沟通,从而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语言同时也是文明的桎梏,语言的词汇是有限的,而有限的词汇无法完整精确的描述人类所有思想和情绪。但人群中,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可以不借助语言,而通过心灵感应彼此的思想,甚至改变对方的思想。第二基地的成员,则全是具备心理史学和心灵感应和控制的人类组成。

盖娅

谢顿计划并不完美,因为其两个公设都建立在,银河系只有人类这一种高等智慧的前提下,其行为可预测,并被控制。因为只有最高等的智慧,其在社会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才举足轻重,直白点来说,没有其它够格的变量影响谢顿计划的结果。但问题是,机器人也是一种存在于银河系的智慧,如果谢顿计划本身执行的过程中有人类的利益主动或被动的受到侵害,机器人定会进行干预,但人类这个群体是个抽象的概念,机器人无法对这个抽象概念作出合理的决策,它们的干预会导致谢顿计划流产。 也即机器人诱使出了谢顿计划,而机器人的存在也是谢顿计划的最大BUG。

于是机器人发展出了盖娅,盖娅是将所有生命和非生命(包括小草、岩石等)组成一个单一的超级生命体。这带来了几个好处:

人类彼此都是超级生命体中的一部分,彼此尊重需要,所以避免出现了人类文明的繁荣、毁灭、再繁荣的固有周期既然生命、非生命都是整个超级生命体的一部分,那么整个生命体将有最和谐的生态,因而不会产生浪费和缺乏。一个单一的超级生命体,它是具象而非抽象的,于是机器人便可以处理写作技巧

上述故事梗概,是站在看完整个基地系列的上帝视角来总结的。原作之所以经典,有意思,则是因为作者一开始并没有把整个架构和盘托出,而是先讲谢顿计划第一基地的故事,通过骡这个突变种,引出第二基地,当读者以为第二基地能量只手遮天时,通过悬疑和反转,引出了更强大的盖娅。最后当读者以为盖娅就是最牛oss时,又抛出了新的悬疑,地球哪去了? 一步一步,最后引出了丹尼尔,这个横跨两万年的机器人。

关于反转这一点,阿西莫夫运用了好多处。最经典的就是突变种骡,从一开始作者便把骡引入到故事的细节当中,伴随情节发展,驱动着剧情,但就是告诉你谁是骡。这样当最终谜底揭晓时,读者既能觉得是意料之外,又能觉得是情理之中。

同样的戏码还有谢顿发表了可以预测人类文明路径的论文后,被帝国首相丹莫刺尔追杀,而一个叫夫铭的人则想方设法的保护谢顿,并鼓励他发展出完整的心理史学。但其实丹莫刺尔就是夫铭,也是整个银河的守护机器人丹尼尔。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西北偏北UP",记录代码人生,行业思考,科技评论

《基地》读后感

基地系列最早出版于1942年。1966 基地系列获得雨果奖“史上最佳科幻小说系列” ,由于过于成功,1981年,作者阿西莫夫被出版商说服,继续续写该系列,陆续出版至1993年。 从第一部到最后一部,时间跨度达51年,足有半个多世纪,可谓名正言顺的世纪经典。

故事梗概

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不光制造出了智慧媲美人类的机器人,甚至人类还将文明散播到了整个银河系。

但人类文明有自身的局限性和周期性,那就是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出现僵硬腐化衰退,最后由于内部倾轧或战争而垮塌,再经历混沌后,新的次序、新的文明从废墟上建立。

而以丹尼尔为主的机器人,严格准许着机器人三大法则

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第二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法则冲突时例外第三法则: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法则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所以机器人守护人类个体的同时,也不断让自己生存、发展,智慧与日俱增,最终他们悟出了第零号法则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

于是整个机器人法则变为

第零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当该命令与第零法则冲突时例外第二法则:机器人在不违反第零、第一法则的情况下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第三法则:机器人在不违反第零、第一、第二法则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第零号法则使得机器人不能坐视人类的文明的崩溃而不顾。他们必须防止人类文明的自我毁灭,或人类文明被其它非人类文明毁灭。

谢顿计划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机器人做的第一个尝试为谢顿计划。准确的说是诱使名叫哈里.谢顿的数学家发展出了心理史学,并基于此建立了谢顿计划。

谢顿计划的两点理论公设是:

当人类的数量足够多时,人类群体的行为从统计学上便具有了一些可以预测的模式。从而,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去调整人类整体的发展轨迹。在被调整时,人类群体本身不能事先知道自己被规划,被调整。否则谢顿计划将失败。因为当人类知道自己被控制时,出于天性会反控制,或直接躺平。

所以,谢顿设计了两个基地,第一基地用于持续发展科学文明,按照既定的规划去发展出一个空前发达和稳定的社会。而第二基地,则隐藏在幕后,操控第一基地,对其发展轨道进行纠偏,且不能被第一基地发现。

第二基地基于心理史学对第一基地的行为进行预测,再基于心理影响或心理控制,去改变第一基地的发展轨迹。

心理控制

语言无疑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语言使得人类彼此的思想可以高效地沟通,从而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语言同时也是文明的桎梏,语言的词汇是有限的,而有限的词汇无法完整精确的描述人类所有思想和情绪。但人群中,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可以不借助语言,而通过心灵感应彼此的思想,甚至改变对方的思想。第二基地的成员,则全是具备心理史学和心灵感应和控制的人类组成。

盖娅

谢顿计划并不完美,因为其两个公设都建立在,银河系只有人类这一种高等智慧的前提下,其行为可预测,并被控制。因为只有最高等的智慧,其在社会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才举足轻重,直白点来说,没有其它够格的变量影响谢顿计划的结果。但问题是,机器人也是一种存在于银河系的智慧,如果谢顿计划本身执行的过程中有人类的利益主动或被动的受到侵害,机器人定会进行干预,但人类这个群体是个抽象的概念,机器人无法对这个抽象概念作出合理的决策,它们的干预会导致谢顿计划流产。 也即机器人诱使出了谢顿计划,而机器人的存在也是谢顿计划的最大BUG。

于是机器人发展出了盖娅,盖娅是将所有生命和非生命(包括小草、岩石等)组成一个单一的超级生命体。这带来了几个好处:

人类彼此都是超级生命体中的一部分,彼此尊重需要,所以避免出现了人类文明的繁荣、毁灭、再繁荣的固有周期既然生命、非生命都是整个超级生命体的一部分,那么整个生命体将有最和谐的生态,因而不会产生浪费和缺乏。一个单一的超级生命体,它是具象而非抽象的,于是机器人便可以处理写作技巧

上述故事梗概,是站在看完整个基地系列的上帝视角来总结的。原作之所以经典,有意思,则是因为作者一开始并没有把整个架构和盘托出,而是先讲谢顿计划第一基地的故事,通过骡这个突变种,引出第二基地,当读者以为第二基地能量只手遮天时,通过悬疑和反转,引出了更强大的盖娅。最后当读者以为盖娅就是最牛oss时,又抛出了新的悬疑,地球哪去了? 一步一步,最后引出了丹尼尔,这个横跨两万年的机器人。

关于反转这一点,阿西莫夫运用了好多处。最经典的就是突变种骡,从一开始作者便把骡引入到故事的细节当中,伴随情节发展,驱动着剧情,但就是告诉你谁是骡。这样当最终谜底揭晓时,读者既能觉得是意料之外,又能觉得是情理之中。

同样的戏码还有谢顿发表了可以预测人类文明路径的论文后,被帝国首相丹莫刺尔追杀,而一个叫夫铭的人则想方设法的保护谢顿,并鼓励他发展出完整的心理史学。但其实丹莫刺尔就是夫铭,也是整个银河的守护机器人丹尼尔。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西北偏北UP",记录代码人生,行业思考,科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