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企业精髓八个字诚信为本 企业精髓八个字古文

企业精髓八个字诚信为本 企业精髓八个字古文

本文目录一览:

企业管理16字箴言:文化要软,制度要硬,道要用深,术要用高

企业要走得快、走得久,主要靠的就是“两条腿”:一是文化,二是制度。文化引领企业的方向,制度驱动企业前进。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没有文化的企业就像沙漠,缺少生命的活力。文化产生自然的影响力,润物细无声,可以抢占人的心智,牵引人的思想,驱动人的行为,是一种非制度的强大驱动力。这与“道”如出一辙。道即道德、道义,是人们做事情的基本原则,具有抽象性、规律性和相对稳定性,主要针对人的精神层面。

文化在顺境中可以令人感受到它催人向上的力量,在逆境中这种力量得到更大的引爆,所以经过痛苦和泪水浇灌出来的团队,这种文化的渗透使其最有生命力,会更加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文化要保持一种纯粹性,没有纯粹性的文化肯定是弱化文化,被弱化过的文化就没有神圣性。文化的力量在于重复、重复再重复,重复的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就越具有生命力。文化传导的精髓在于故事、故事再故事,吻合文化的故事,越讲越能让文化占据人的心智,融入骨髓。文化的大忌是修改、修改再修改,修改得越多,越分散文化的内力。

然而,在为上千家企业做企业文化咨询案的过程中,我发现太多企业有文化跟没文化一样,表面上企业文化建设搞得热热闹闹、形式多样,而实际上企业文化真正发挥效用的却很少,更多的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效果、企业经营业绩脱节,企业文化是“挂在墙上、说在嘴里”,但却印不到心上、落实不到行动上。为什么?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做企业,在打造令人笃信的企业文化的同时,同样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因为,一个没有制度的团队是一盘散沙,手上的都是沙子,你怎么能抓得多、握得牢?弄不好,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而有了制度的框架,便可以将沙子装在其中--固定有形,规范版图,让其有秩序、有规范地存在。

可以说,制度是团队的共识,神圣不可侵犯;制度是企业的筋骨,漠视制度就会“伤筋动骨”。好的制度让好人坚定地留下来,让他从中找到做好人的价值和快乐,获得持续做好人的力量;好制度就是让坏人赶紧走出去,让他觉得留下来没有价值,而且是一种痛苦,让其自动放弃。这就好比“术”,术即技术、谋略、方法,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变,主要针对人的物质层面。

然而,在与上千家企业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影响企业执行力的坏制度太多太多。何谓坏制度?坏制度对企业有何危害?所谓坏制度,就是会把好人变成坏人的制度。这些企业所作出的决策不是胎死腹中就是中途夭折,或者形同虚设;企业的制度没有落实,决策没有付诸行动;太多特殊人员,公然践踏制度的神圣性,导致制度没有任何硬性的力量。

为什么?太多的为什么,值得我们深思!庆幸的是,在与众多企业领导者的接触中,在世华10 年的运营过程中,我找到了清晰而有效的答案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八个字--“文化要软,制度要硬”。

一个企业如果只有文化没有制度,要么自然推动,要么软弱无力;一个企业如果只有制度没有文化,要么执行有力,要么执行崩盘。只有把软性的文化做到极致,把硬性的制度贯彻到底,软硬兼施,才能相得益彰,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企业要持续强大,需靠三“治”:人治靠能人,法治靠制度,心治靠文化。一个企业如果单靠人治,也许规模小的时候还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当这个企业越做越大的时候,就必须打造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并通过有效的制度,把它贯彻到底,即“精于术而以道为本,守于道而以术御事”。

虔诚祈愿此书的出版,在未来10 年,能帮助更多企业领导者提升管理智慧,放大生命高度,拔高人生境界,让看到此书的读者拥有更高的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使得企业有统一的价值取向,能更好地向愿景冲刺,能够同一群人发出同一个声音,也希望在未来运营企业的过程当中,文化牵引更有能量,制度践行更加有力。

所有的成长,道是最有生命力的,而一切的术最终都会淘汰,只有道弥足珍贵而且长久。然而,术又是见效最快,道却见效最慢,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道术兼备,两者兼修。这也是本书充分彰显的定位。期许所有的读者朋友,在企业管理和生活中,道能用得深,术能用得高,发挥出企业和自身巨大无比的价值。

经商做生意,最大的赚钱诀窍,其实就这8个字,可惜很多人做不到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作为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经商谋略,向来为后世商人所追捧、学习。那么,胡雪岩经商做生意,最大的赚钱诀窍是什么呢?答案或许是众所纷纭,但按照胡雪岩自己的总结,他最大的赚钱诀窍,其实就这8个字,可惜很多人做不到,那8个字呢?用胡雪岩的话说就是:“施惠于人,以仁取众,这就是我的赚钱诀窍。”

“施惠于人,以仁取众”,这8个字,正是胡雪岩最大的赚钱诀窍,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胡雪岩具体是如何靠这八个字赚钱的。

胡雪岩在他的“胡庆余堂”创立之始,投入运作的第一步,想到的就是做名气。为了做名气,他采用的就是“施惠于人,以仁取众”的赚钱诀窍,为此,他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多卖乱世当口所急需的救命药,对买不起药的人,免费奉送!第二是为军中提供只收成本的捐助型药品,比如“诸葛行军散”之类。

胡雪岩做药店生意,是从人道主义、从“仁”字出发的。当时,在的清王朝统治下,社会动荡,百姓常常背井离乡,流离颠沛,因而瘟疫、病患常常是防不胜防。而百姓生活贫苦,根本无钱治病。基于此,胡雪岩下令各地钱庄,另设医铺,有钱收钱,无钱白看病,白送药。

当时,南京已经被太平军打下,清廷派重兵驻扎南京外围,成为“江南大营”。各路百姓则是颠沛流离,四处奔逃。打仗自有死伤,逃难时常有瘟疫,军民两方面都是需药应急,药材生意自然看好。

胡雪岩点子多,马上就心生一计,他的计策是:准备大量应急药材,赠送予江南大营,施舍予逃难黎民。这些药材并不昂贵,也无非是“诸葛行军散”之类的普及性小东西。以今天标准来看,大概也就是风油精、消炎粉、云南白药之类的成药。

而且,胡雪岩还同湘军、绿营达成协议,军队只要出本钱,然后由他派人去购买原材料,召集名医,配成金疮药之类,送到营中。曾国藩知道此事后,感叹道:“胡氏为国之忠,不下于我。”胡雪岩的仁举换来了封疆大吏曾国藩的一句盛赞,而这一句盛赞,对于借助官场势力的商人来说,就更加博得了众人对他的信任与支持。

镇压太平天国之后,天下士子云集天府,进行科举考试。胡氏又派人送各种药品、补品给这些士子。因为每年考试期间,许多士子由于连夜奔赴,或临阵磨枪,身心都极度疲乏,往往一下子就病倒了。胡雪岩此举,也是有因而为,当然,也就受到考官、土子们交口称赞,并纷纷托人向胡雪岩致谢。

胡雪岩“施惠于人,以仁取众”,得到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他开药店进行义诊,使得天下人都知道浙江有个“胡善人”;他为军营送药,曾国藩忍不住夸他,而使他成为忠义之士;他为应考的士子送补品,天下士子都感激他,朝廷也因他的种种举动而赏他二品官衔,成就红顶商人美名。

就施舍对象而言,不论是清廷官兵,或是逃难百姓,无论如何,总是得到免费药品,对健康总是有所助益;就胡雪岩而言,经由赠送药材,“胡庆余堂”的名声得以远扬传播,声名传开之后,就可以和清军粮台打交道,建立正式的官方销售渠道,把药材卖到军队里去。这样的生意,说实在的,真是一辈子吃不完。

经商做生意,许多东西都是义利分不清的。作为一个有眼光的商人,应该把义利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取其一端,因为无论取那一端,作为商人,都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成功。胡雪岩虽然是清末乱世的一代巨贾大商,但却不是一个奸商。正好相反,在他经商过程中,特别是经营胡庆余堂的过程中,“施惠于人,以仁取众”,是其最大的赚钱诀窍。

所以说,“仁”是胡雪岩经商谋略的一个精髓,其主旨就在于“施惠于人,以仁取众”这8个字,靠这8个字树立起企业的形象,才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润。遗憾的是,“施惠于人,以仁取众”,这个道理在现代被许多商人看轻了,很多商人能认识到,却很难做到,一心为利,而忘了义利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