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给傅雷的一封信600字初二 给傅雷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给傅雷的一封信600字初二 给傅雷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本文目录一览:

背叛妻子、家暴儿子——“好父亲”傅雷和他的《傅雷家书》

2020年12月28日,著名钢琴家傅聪因新冠肺炎在英国逝世。

傅聪是谁?

事实上,我们早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就见过这两个字。他就是《傅雷家书》中那个收信的人,我国著名学者、翻译家,傅雷的儿子。

《傅雷家书》家喻户晓,里面的文字记录的都是父子之间满满的爱意,但书中的主人公傅聪却表示,他几乎没怎么读过《傅雷家书》。

虽然按照他自己的解释是,怕读《傅雷家书》引起自己的伤心往事,但在仔细了解过后就会知道,《傅雷家书》的另外一面,站着一个出轨家暴的不合格的父亲。

《傅雷家书》感动千万人,收件人却很少回信

《傅雷家书》由傅雷写给家人的一百二十八封信组成。

其中,给长子傅聪的一百二十五封,给次子的两封信和给妻子朱梅馥的一封信。

从数量分布上来看,在傅雷的心目中,长子傅聪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其他两位家庭成员。

但这一百多封信寄出去后,傅雷却极少收到傅聪的回信。

原因有多方面的,也许是那个时代车马太慢,信件很难寄回来;也许是傅聪学业与工作繁忙,不过更重要的原因也许就是傅聪根本不想回忆起自己的家庭。

在《傅雷家书》中有这样的句子:“开音乐会的日子,你仍维持八小时工作;你的毅力、精神、意志固然是惊人,值得佩服,但我们毕竟为你操心。”

初见之时,多少人会为父母对子女的挂念而感动,但在傅聪看来,这句话多少带有些讽刺意味。

因为在他的记忆中,是写信的那个人不顾他的实际情况,以一种逼迫的方式让他弹琴的。

在很小的时候,傅聪就展现出了对钢琴的天赋与兴趣,傅雷在发现这一点后非常高兴,当即让自己的好友雷垣给儿子做了钢琴启蒙老师。

傅聪因此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这为他在日后成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奠定了基础。

但也就是从此开始,傅聪就开始了他悲惨灰暗的童年。

从被老师肯定音乐天赋的那一刻起,傅聪就被傅雷牢牢地拴在了钢琴凳子上。

他给傅聪制定了严苛的钢琴练琴计划,每天必须弹够八个小时,且不许出错。

傅雷将傅聪的钢琴安排在楼下,而自己则每天在楼上工作。

从这个处理方式上就能看出傅雷的控制欲非常强,因为楼上他办公的房间正好可以听到傅聪的钢琴声。

每当钢琴声断或者是有错音的时候,傅雷就会从楼上冲下来,对着儿子就是一个耳光。

在这样严密的监视下,傅聪不敢偷懒,他只能听话地坐在钢琴上,日复一日地练习。

很多人在了解到傅雷对傅聪的这些做法后,会自动站到他的那一面,因为器乐之路本身就非常坎坷。如果没有日复一日的高强度练习,是很难在这一行中取得相应的成绩的。而小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没有家长的监督也很难坚持练习。

贝多芬不就是在父亲的严苛逼迫下才成为举世皆知的伟大音乐家的吗?

傅雷的做法似乎无可厚非。

的确,在钢琴上的严厉监督或许还能用家教严格和为孩子将来好来解释,但傅雷的其他做法就不太能解释得通了。

傅雷是一个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人,他有严重的家暴倾向。

傅聪曾表示,自己小的时候经常会遭受父亲的毒打。很多的打都是没有必要的,以至于傅聪在长大之后还对此耿耿于怀:“我很多时候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打我。”

与傅雷一家私交颇好的杨绛就曾亲眼目睹过傅雷的家暴。

一次,她和其他人同时到傅雷家做客。

老朋友见面,傅雷很高兴,他们一起在客厅相谈甚欢,气氛十分融洽和谐。

但不知是想起了什么,忽然之间,傅雷的脸色就变了,他径直走到儿子的房门口,一把将门打开,只见门后,傅聪和傅敏两个孩子正在偷听大人说话。

见傅雷眼色大变,他的夫人朱梅馥连忙上前打圆场,抢先训斥了孩子。

傅雷不好发作,就又回到了原位,继续和大家谈笑风生。

过了一会儿,就在大家都以为傅雷已经忘了这个插曲的时候,他又再次打开了儿子的房门,发现他们依然在偷听,傅雷顿时怒不可遏,当着众人的面严厉地教训起了儿子。

不仅仅是杨绛,好多傅雷的朋友们都见证过他打儿子。

也有人实在是看不下了,出手阻止过一次。

但大部分人都是看着,毕竟老一辈的中国人都受过这一句话的影响:棍棒底下出孝子。

在那个年代,还没有杜绝家暴的意识,遇见别人家打孩子,也大概率是不会出手管的。

但傅雷的朋友都看不下去了,可想而知,当年傅雷打孩子是多么严重了。

印象中的傅雷是一位成就很高的翻译家,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被控制和暴力殴打的童年

傅雷偏执且暴力的人格或许和他的童年悲惨的经历有关。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的关爱。

四岁那年,傅雷的父亲因被人构陷而惹上官司,他的母亲李欲振四处奔走,在几个月后终于将傅雷的父亲成功营救了出来。

虽然不用在牢狱里呆着,但傅雷的父亲还是遭受了太多打击。在出狱后不久就撒手人寰了。

从此,家中的重担都被压到了母亲李欲振的身上。

李欲振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弱女子,本来最大的任务就是在家相夫教子,但无奈家中突遭横祸,她自己要在官司中四处斡旋。

官场的黑暗和百姓的无奈让李欲振有了深刻的了解。

这段在李欲振心中埋下了很深的种子。

她从这些经历中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出人头地才能摆脱被人欺负的命运。

那个时代的女性很少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她就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傅雷身上。

为了能让傅雷完成自己的愿望,李欲振采取了一种极其严苛的教育手段。

和傅雷对傅聪一样,李欲振对傅雷也是有超强的控制欲。

她整日都会监视傅雷读书,一旦发现他不好好读书,就会有非常严厉的惩罚。

傅雷小时候不能做任何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如果让李欲振发现,轻则打骂,重则会有性命之忧。

一日半夜,傅雷睡得正香,突然觉得肚皮上有被灼烧的感觉。

他惊恐地睁开眼睛,发现他的母亲竟然在自己的肚皮上点蜡烛。被烧化的蜡烛就这么生生滴在了他的肚皮上,将他烫醒。

而李欲振这么做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傅雷在课堂上没有好好听讲。

傅雷的童年阴影还不只是这一件。

还有一次,傅雷贪玩逃学,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母亲的耳朵里。

刚刚回到家中,李欲振还没有发作,傅雷以为自己就这样过关了,但没想到,等他入睡的时候,就被母亲绑在一个木板上,然后扔到了河里。

等他一觉醒来,自己已经在冰冷的河水之中了。

如果不是有好心人路过将他救起,傅雷可能就命丧于此了。

因为有这样的母亲,傅雷在有孩子后家暴似乎也能说得通了。

1926年,傅雷远赴法国留学,这让他稍微从母亲的重压中挣脱了出来。

尽管傅雷本人不太愿意提起他小时候的这段经历,但我们不难推测,傅雷在这样稍显变态的教育中,性格已经扭曲。

或许是因为年纪太小,没有反抗母亲的能力,也或许是有“寡母不易”的道德枷锁,他不仅没能从母亲的阴影中走出来,而且还在长大后成为了另外一个她。

他对儿子控制欲极强,动辄家暴,以至于后来儿子都不愿意回他的信。

傅雷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不对。

所以在《傅雷家书》的第一封信中,他就这样写道: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

他在信中言辞恳切,好像真的为自己的行为忏悔,但他也同时又多次透露出一种得意的情绪。

仿佛傅聪日后能取得的所有的成绩都要感谢他的暴力式教育。

也正是因为对这种扭曲的教育观念的认同,让傅雷没能真正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

追逐爱情的成年

傅雷曾说,自己平生没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情,除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在远赴法国之前,傅雷就已经在母亲的主持下与他的表妹朱梅馥定亲了。

他那时与表妹并没有太深刻的感情,又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去的还是素有浪漫之名的法国,所以难免会被花花世界所诱惑。

果不其然,在刚刚到达法国后不久,傅雷就被一位美丽的法国女郎吸引了,她的名字叫玛德琳。

两人因为一幅画结缘,当时玛德琳正想购买一幅来自中国的画,又不会鉴赏,傅雷路过,就给她提供了帮助。自此之后,两个人就常常见面。

傅雷被玛德琳深深吸引两个人迅速坠入了爱河,为了玛德琳,傅雷甚至写了一封信,要求与朱梅馥退婚。

但就在这期间,他发现玛德琳与其他的男子依然保持着亲密的行为,他又是气愤又是难过,就跑去质问玛德琳。然而这位法国女郎并不愿意为了傅雷斩断这些交往。

童年的不幸让傅雷养成了超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他根本无法忍受玛德琳的行为,在失恋之后竟然想走极端。最后被自己的朋友救下,才活了下来。

在法国的这段失败的感情经历并没有传到国内,他的那封退婚信并没有被寄出去。与朱梅馥的婚约也就依然作数。

傅雷在结束了法国的学业后,就回到了祖国,和朱梅馥结婚。

朱梅馥虽然也接受过新式教育,但她的骨子里还是一位传统的女性,把相夫教子作为人生的重要目标。

在婚后,她尽心尽力地为傅雷操持家务,解除他的后顾之忧。

但她的这些付出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傅雷的珍惜。

他在婚后还是拈花惹草,花边新闻不断。其中闹得最大的就是和歌唱家成家榴的感情。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难舍难分,甚至把她接到了自己的家中。

丈夫出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朱梅馥已经对他很失望了,但为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她还是想维护自己的家庭。

朱梅馥不想在自己家中起冲突。她对家中这个女客人保持着十分的宽容。对她以礼相待,甚至会主动避开,给丈夫和情人留下相处的空间。

本来傅雷和情人感情非常深,并不愿意分开,但这件事后来闹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傅雷在新时代居然还能享齐人之福,这件事很快就成为了圈子里的笑柄。

张爱玲就以此为原型,创作了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毫不避讳对傅雷的讽刺。

这篇文章一发表,大家纷纷嘲笑他们家中这种畸形的社会关系。成家榴有感于朱梅馥的宽容,加上承受不住舆论的压力,最终选择远走他乡,与傅雷断了联系。

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被感动了,傅雷在四十岁以后选择回归家庭,他的那些花边新闻也就没有了。

于朱梅馥而言,没什么比自己的孩子更重要了,傅雷回归家庭后,她也就不再提及往事。两人相敬如宾,最后死在一起,也算是完成了不能同生,但愿共死的誓言了。

结语

傅雷在长大后偏执、暴力,傅聪也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他们都是中国暴力式的填鸭教育下的受害者,没能拥有完整独立自信的人格。

但事情的吊诡之处在于,无数人还将他们的家庭教育奉为圭臬。而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就是傅雷和傅聪都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

傅雷家书的最后一封信:送保姆600元存单,不敢给儿子留一只表

《傅雷家书》涵盖了翻译家傅雷12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有7000多字,初心是教导长子傅聪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集结成册的《傅雷家书》中,有一封家书格外特别:它是傅雷夫妇留下的最后一封信,也是他们向人间告别前的最后嘱托。

傅雷与傅聪

朱梅馥与傅敏

傅雷遗书并不长,只有三页,不足1000字,当年傅雷夫妇身处危难之中,长子傅聪远在国外,次子傅敏还不到20岁,目之所及唯一能够“指望”得上的只有被写进傅雷“社会关系”中的三人之一、朱梅馥的弟弟、孩子们的“天舅舅”朱人秀。因此,这封信也是明确写给朱人秀的。

但是,傅雷在写信时并不慌张,遗书中未写错过一字、未涂改过一次,他像写此前任何一封家书时一样,一丝不苟、气定神闲。只是这一次,他不再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两个儿子身上,而是要为自己的清白和命运说个明白。

13件身后事提及9人,桩桩件件为他人着想

傅雷在遗书中托付给朱人秀13件身后事,每件事前都列明了序号,最长不过两行字。这13件事中,除了安排预付55.29元房租(他们夫妻离世在9月2日夜)和53.30元丧葬费,其他几乎全是关于他人的。

其中,有两件事是关于保姆周菊娣的。周菊娣从29岁起成为傅家的保姆,直到夫妻二人离世,长达11年。这11年中,傅雷与朱梅馥夫妇对周菊娣非常礼貌宽容,丝毫没有主仆之前的颐指气使。周菊娣后来回忆道,11年间她从未见过傅太太发过脾气,傅雷则在工作时极为专注,即使周菊娣在书房擦玻璃,傅雷也不会抬一下头。

翻译家傅雷

有一次,周菊娣失手把一大盆排骨打翻在地上,傅雷不仅没有责怪她,甚至还用幽默轻松化解了尴尬。傅雷笑称周菊娣做的是“拖地板”排骨,偶尔一次饭煮得过了火,傅雷夫妇也会笑嘻嘻的吃,没有责备,也不会浪费。在离世前一天,朱梅馥还细心地叮嘱周菊娣“明天小菜少买一点”,周菊娣当时只是觉得疑惑,却并没有想到这是傅太太在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傅雷夫妇留给周菊娣的可谓“巨额财产”:600元存单、一只钢制挂表、一只小女士手表。要知道,当时一斤猪肉也只要五毛钱,虽然傅雷夫妇表示存单是给周菊娣“作过渡时期生活费”,但这早已经不是解决温饱的范畴了,更有11年如家人?般的恩情在里面。

傅雷遗书复印件

傅雷夫妇生怕自己的馈赠让周菊娣为难,自己的处境连累了周菊娣,他们特意在遗书中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除了周菊娣,傅雷夫妇还将姑母傅仪、三姐朱纯寄存在自家的东西一一安置好,为亲友所托、却在动荡中遍觅不得的一些东西真诚道歉。在遗书的最后,傅雷夫妇以这句话作为他们对世间最后的告别,心中所想均是他人的托付与愧疚的客气:

使你为我们受累,实在不安,但也别无他人可托,谅之谅之!

不敢给儿子留一支旧表、一句嘱托,家学渊源早已言传身授

傅雷夫妇事无巨细地安排好了家中的一切事务,厚待保姆、不负每一件亲友的托付,遗书中却只提过两次儿子:一次是替傅聪感到愧疚,一次是想要留给傅敏一只欧米茄男式手表,却因怕“妨碍”儿子作罢,请朱人秀自由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傅雷家书》一书中,傅雷艺术的委托之事的第10项里写道,“旧自用奥米茄子自动男手表一只,又旧男手表一只,本拟给敏儿与xxx”。经过多方论证,我才知道这个神秘的“xxx”是傅敏19岁时的女朋友,后来两个人因为压力而不得不分手。想必是傅敏在后来编纂《傅雷家书》时不想给女方徒增烦恼,才将名字刻意隐去,而在父辈们心中,这个短暂出现过他们生命中的女孩子已经像是家人一样了。

傅雷夫妇的家

临别之际,傅雷夫妇对流落天涯的两个儿子没来得及说上一句嘱托,然而围绕艺术的探讨,关于生活的感想,生活与做人的方方面面,傅雷早已写在了此前的数百封家书中。傅雷夫妇离世突然、却并不仓促,他们早已安排好了两个儿子的未来,在过往的言传身教中,将“傅氏家训”娓娓道来。

青年傅聪在练琴

深夜里不动声色的自缢,怕踢倒椅子的巨响影响保姆休息,特意在地上铺了被子,这样的决绝而周全的离别正如傅雷一贯的行事作风与人生信条:

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未完成的骨肉团圆梦,隔千里的家国民族情

在双双自缢之前,傅雷夫妇度过了长达6年多担惊受怕的日子。从好友周煦良告诉傅雷夫妇“傅聪从波兰乘飞机出走英国”起,傅家的生活就被彻底打乱了。得到儿子“叛国”的消息,傅雷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连平日里引以为豪的专注工作都做不到了。傅雷盼着与儿子通话,问个究竟,又生怕因此造成更大的误会,直到朱人秀主动帮忙,父子俩中断了10个月的联系才得以继续。

孩子,十个月来我的心绪你该想象得到;我也不想千言万语多说,以免增加你的负担。你既没有忘怀祖国,祖国也没有忘了你,始终给你留着余地,等你醒悟。我相信:祖国的大门永远向你开着的。

傅雷一家

事实上,在傅雷夫妇告别人世前,就已经“荣升”为爷爷奶奶:傅聪的妻子弥拉在英国生下了儿子。傅雷得知消息后欣喜不已,为孩子取名“凌霄”——这种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远的志向与圣洁的品德。

1966年4月,傅雷夫妇离世前半年,他们曾在信中告诉儿子:

近一个多月妈妈常梦见你,也梦见弥拉和凌霄在我们家里。她每次醒来又喜欢又伤感。昨晚她说现在觉得睡眠是桩乐事,可以让自己化为两个人,过两种生活:每夜入睡前都有一个希望——不仅能与骨肉相聚,也能和一二十年隔绝的亲友会面。我也常梦见你,你琴上的音乐在梦中非常清楚。

“团圆”对傅家来说终究是一个难以触碰的梦,亲子的阴阳相隔、兄弟的相距千里才是这个家庭永恒的主题。但是,傅聪终究还是沿着父亲的希望坚定地走上了艺术之路,傅聪的儿子凌霄也在成年后迎娶华裔女性为妻,就像是一种新的传承,为着血浓于水的眷恋,为着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

1979年4月,傅聪手捧骨灰盒,傅敏手拿遗像,前往龙华革命公墓。

傅雷家书的最后一封信:送保姆600元存单,不敢给儿子留一只表

《傅雷家书》涵盖了翻译家傅雷12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有7000多字,初心是教导长子傅聪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集结成册的《傅雷家书》中,有一封家书格外特别:它是傅雷夫妇留下的最后一封信,也是他们向人间告别前的最后嘱托。

傅雷与傅聪

朱梅馥与傅敏

傅雷遗书并不长,只有三页,不足1000字,当年傅雷夫妇身处危难之中,长子傅聪远在国外,次子傅敏还不到20岁,目之所及唯一能够“指望”得上的只有被写进傅雷“社会关系”中的三人之一、朱梅馥的弟弟、孩子们的“天舅舅”朱人秀。因此,这封信也是明确写给朱人秀的。

但是,傅雷在写信时并不慌张,遗书中未写错过一字、未涂改过一次,他像写此前任何一封家书时一样,一丝不苟、气定神闲。只是这一次,他不再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两个儿子身上,而是要为自己的清白和命运说个明白。

13件身后事提及9人,桩桩件件为他人着想

傅雷在遗书中托付给朱人秀13件身后事,每件事前都列明了序号,最长不过两行字。这13件事中,除了安排预付55.29元房租(他们夫妻离世在9月2日夜)和53.30元丧葬费,其他几乎全是关于他人的。

其中,有两件事是关于保姆周菊娣的。周菊娣从29岁起成为傅家的保姆,直到夫妻二人离世,长达11年。这11年中,傅雷与朱梅馥夫妇对周菊娣非常礼貌宽容,丝毫没有主仆之前的颐指气使。周菊娣后来回忆道,11年间她从未见过傅太太发过脾气,傅雷则在工作时极为专注,即使周菊娣在书房擦玻璃,傅雷也不会抬一下头。

翻译家傅雷

有一次,周菊娣失手把一大盆排骨打翻在地上,傅雷不仅没有责怪她,甚至还用幽默轻松化解了尴尬。傅雷笑称周菊娣做的是“拖地板”排骨,偶尔一次饭煮得过了火,傅雷夫妇也会笑嘻嘻的吃,没有责备,也不会浪费。在离世前一天,朱梅馥还细心地叮嘱周菊娣“明天小菜少买一点”,周菊娣当时只是觉得疑惑,却并没有想到这是傅太太在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傅雷夫妇留给周菊娣的可谓“巨额财产”:600元存单、一只钢制挂表、一只小女士手表。要知道,当时一斤猪肉也只要五毛钱,虽然傅雷夫妇表示存单是给周菊娣“作过渡时期生活费”,但这早已经不是解决温饱的范畴了,更有11年如家人?般的恩情在里面。

傅雷遗书复印件

傅雷夫妇生怕自己的馈赠让周菊娣为难,自己的处境连累了周菊娣,他们特意在遗书中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除了周菊娣,傅雷夫妇还将姑母傅仪、三姐朱纯寄存在自家的东西一一安置好,为亲友所托、却在动荡中遍觅不得的一些东西真诚道歉。在遗书的最后,傅雷夫妇以这句话作为他们对世间最后的告别,心中所想均是他人的托付与愧疚的客气:

使你为我们受累,实在不安,但也别无他人可托,谅之谅之!

不敢给儿子留一支旧表、一句嘱托,家学渊源早已言传身授

傅雷夫妇事无巨细地安排好了家中的一切事务,厚待保姆、不负每一件亲友的托付,遗书中却只提过两次儿子:一次是替傅聪感到愧疚,一次是想要留给傅敏一只欧米茄男式手表,却因怕“妨碍”儿子作罢,请朱人秀自由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傅雷家书》一书中,傅雷艺术的委托之事的第10项里写道,“旧自用奥米茄子自动男手表一只,又旧男手表一只,本拟给敏儿与xxx”。经过多方论证,我才知道这个神秘的“xxx”是傅敏19岁时的女朋友,后来两个人因为压力而不得不分手。想必是傅敏在后来编纂《傅雷家书》时不想给女方徒增烦恼,才将名字刻意隐去,而在父辈们心中,这个短暂出现过他们生命中的女孩子已经像是家人一样了。

傅雷夫妇的家

临别之际,傅雷夫妇对流落天涯的两个儿子没来得及说上一句嘱托,然而围绕艺术的探讨,关于生活的感想,生活与做人的方方面面,傅雷早已写在了此前的数百封家书中。傅雷夫妇离世突然、却并不仓促,他们早已安排好了两个儿子的未来,在过往的言传身教中,将“傅氏家训”娓娓道来。

青年傅聪在练琴

深夜里不动声色的自缢,怕踢倒椅子的巨响影响保姆休息,特意在地上铺了被子,这样的决绝而周全的离别正如傅雷一贯的行事作风与人生信条:

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未完成的骨肉团圆梦,隔千里的家国民族情

在双双自缢之前,傅雷夫妇度过了长达6年多担惊受怕的日子。从好友周煦良告诉傅雷夫妇“傅聪从波兰乘飞机出走英国”起,傅家的生活就被彻底打乱了。得到儿子“叛国”的消息,傅雷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连平日里引以为豪的专注工作都做不到了。傅雷盼着与儿子通话,问个究竟,又生怕因此造成更大的误会,直到朱人秀主动帮忙,父子俩中断了10个月的联系才得以继续。

孩子,十个月来我的心绪你该想象得到;我也不想千言万语多说,以免增加你的负担。你既没有忘怀祖国,祖国也没有忘了你,始终给你留着余地,等你醒悟。我相信:祖国的大门永远向你开着的。

傅雷一家

事实上,在傅雷夫妇告别人世前,就已经“荣升”为爷爷奶奶:傅聪的妻子弥拉在英国生下了儿子。傅雷得知消息后欣喜不已,为孩子取名“凌霄”——这种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远的志向与圣洁的品德。

1966年4月,傅雷夫妇离世前半年,他们曾在信中告诉儿子:

近一个多月妈妈常梦见你,也梦见弥拉和凌霄在我们家里。她每次醒来又喜欢又伤感。昨晚她说现在觉得睡眠是桩乐事,可以让自己化为两个人,过两种生活:每夜入睡前都有一个希望——不仅能与骨肉相聚,也能和一二十年隔绝的亲友会面。我也常梦见你,你琴上的音乐在梦中非常清楚。

“团圆”对傅家来说终究是一个难以触碰的梦,亲子的阴阳相隔、兄弟的相距千里才是这个家庭永恒的主题。但是,傅聪终究还是沿着父亲的希望坚定地走上了艺术之路,傅聪的儿子凌霄也在成年后迎娶华裔女性为妻,就像是一种新的传承,为着血浓于水的眷恋,为着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

1979年4月,傅聪手捧骨灰盒,傅敏手拿遗像,前往龙华革命公墓。

傅雷家书的最后一封信:送保姆600元存单,不敢给儿子留一只表

《傅雷家书》涵盖了翻译家傅雷12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有7000多字,初心是教导长子傅聪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集结成册的《傅雷家书》中,有一封家书格外特别:它是傅雷夫妇留下的最后一封信,也是他们向人间告别前的最后嘱托。

傅雷与傅聪

朱梅馥与傅敏

傅雷遗书并不长,只有三页,不足1000字,当年傅雷夫妇身处危难之中,长子傅聪远在国外,次子傅敏还不到20岁,目之所及唯一能够“指望”得上的只有被写进傅雷“社会关系”中的三人之一、朱梅馥的弟弟、孩子们的“天舅舅”朱人秀。因此,这封信也是明确写给朱人秀的。

但是,傅雷在写信时并不慌张,遗书中未写错过一字、未涂改过一次,他像写此前任何一封家书时一样,一丝不苟、气定神闲。只是这一次,他不再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两个儿子身上,而是要为自己的清白和命运说个明白。

13件身后事提及9人,桩桩件件为他人着想

傅雷在遗书中托付给朱人秀13件身后事,每件事前都列明了序号,最长不过两行字。这13件事中,除了安排预付55.29元房租(他们夫妻离世在9月2日夜)和53.30元丧葬费,其他几乎全是关于他人的。

其中,有两件事是关于保姆周菊娣的。周菊娣从29岁起成为傅家的保姆,直到夫妻二人离世,长达11年。这11年中,傅雷与朱梅馥夫妇对周菊娣非常礼貌宽容,丝毫没有主仆之前的颐指气使。周菊娣后来回忆道,11年间她从未见过傅太太发过脾气,傅雷则在工作时极为专注,即使周菊娣在书房擦玻璃,傅雷也不会抬一下头。

翻译家傅雷

有一次,周菊娣失手把一大盆排骨打翻在地上,傅雷不仅没有责怪她,甚至还用幽默轻松化解了尴尬。傅雷笑称周菊娣做的是“拖地板”排骨,偶尔一次饭煮得过了火,傅雷夫妇也会笑嘻嘻的吃,没有责备,也不会浪费。在离世前一天,朱梅馥还细心地叮嘱周菊娣“明天小菜少买一点”,周菊娣当时只是觉得疑惑,却并没有想到这是傅太太在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傅雷夫妇留给周菊娣的可谓“巨额财产”:600元存单、一只钢制挂表、一只小女士手表。要知道,当时一斤猪肉也只要五毛钱,虽然傅雷夫妇表示存单是给周菊娣“作过渡时期生活费”,但这早已经不是解决温饱的范畴了,更有11年如家人?般的恩情在里面。

傅雷遗书复印件

傅雷夫妇生怕自己的馈赠让周菊娣为难,自己的处境连累了周菊娣,他们特意在遗书中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除了周菊娣,傅雷夫妇还将姑母傅仪、三姐朱纯寄存在自家的东西一一安置好,为亲友所托、却在动荡中遍觅不得的一些东西真诚道歉。在遗书的最后,傅雷夫妇以这句话作为他们对世间最后的告别,心中所想均是他人的托付与愧疚的客气:

使你为我们受累,实在不安,但也别无他人可托,谅之谅之!

不敢给儿子留一支旧表、一句嘱托,家学渊源早已言传身授

傅雷夫妇事无巨细地安排好了家中的一切事务,厚待保姆、不负每一件亲友的托付,遗书中却只提过两次儿子:一次是替傅聪感到愧疚,一次是想要留给傅敏一只欧米茄男式手表,却因怕“妨碍”儿子作罢,请朱人秀自由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傅雷家书》一书中,傅雷艺术的委托之事的第10项里写道,“旧自用奥米茄子自动男手表一只,又旧男手表一只,本拟给敏儿与xxx”。经过多方论证,我才知道这个神秘的“xxx”是傅敏19岁时的女朋友,后来两个人因为压力而不得不分手。想必是傅敏在后来编纂《傅雷家书》时不想给女方徒增烦恼,才将名字刻意隐去,而在父辈们心中,这个短暂出现过他们生命中的女孩子已经像是家人一样了。

傅雷夫妇的家

临别之际,傅雷夫妇对流落天涯的两个儿子没来得及说上一句嘱托,然而围绕艺术的探讨,关于生活的感想,生活与做人的方方面面,傅雷早已写在了此前的数百封家书中。傅雷夫妇离世突然、却并不仓促,他们早已安排好了两个儿子的未来,在过往的言传身教中,将“傅氏家训”娓娓道来。

青年傅聪在练琴

深夜里不动声色的自缢,怕踢倒椅子的巨响影响保姆休息,特意在地上铺了被子,这样的决绝而周全的离别正如傅雷一贯的行事作风与人生信条:

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未完成的骨肉团圆梦,隔千里的家国民族情

在双双自缢之前,傅雷夫妇度过了长达6年多担惊受怕的日子。从好友周煦良告诉傅雷夫妇“傅聪从波兰乘飞机出走英国”起,傅家的生活就被彻底打乱了。得到儿子“叛国”的消息,傅雷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连平日里引以为豪的专注工作都做不到了。傅雷盼着与儿子通话,问个究竟,又生怕因此造成更大的误会,直到朱人秀主动帮忙,父子俩中断了10个月的联系才得以继续。

孩子,十个月来我的心绪你该想象得到;我也不想千言万语多说,以免增加你的负担。你既没有忘怀祖国,祖国也没有忘了你,始终给你留着余地,等你醒悟。我相信:祖国的大门永远向你开着的。

傅雷一家

事实上,在傅雷夫妇告别人世前,就已经“荣升”为爷爷奶奶:傅聪的妻子弥拉在英国生下了儿子。傅雷得知消息后欣喜不已,为孩子取名“凌霄”——这种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远的志向与圣洁的品德。

1966年4月,傅雷夫妇离世前半年,他们曾在信中告诉儿子:

近一个多月妈妈常梦见你,也梦见弥拉和凌霄在我们家里。她每次醒来又喜欢又伤感。昨晚她说现在觉得睡眠是桩乐事,可以让自己化为两个人,过两种生活:每夜入睡前都有一个希望——不仅能与骨肉相聚,也能和一二十年隔绝的亲友会面。我也常梦见你,你琴上的音乐在梦中非常清楚。

“团圆”对傅家来说终究是一个难以触碰的梦,亲子的阴阳相隔、兄弟的相距千里才是这个家庭永恒的主题。但是,傅聪终究还是沿着父亲的希望坚定地走上了艺术之路,傅聪的儿子凌霄也在成年后迎娶华裔女性为妻,就像是一种新的传承,为着血浓于水的眷恋,为着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

1979年4月,傅聪手捧骨灰盒,傅敏手拿遗像,前往龙华革命公墓。

傅雷家书的最后一封信:送保姆600元存单,不敢给儿子留一只表

《傅雷家书》涵盖了翻译家傅雷12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有7000多字,初心是教导长子傅聪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集结成册的《傅雷家书》中,有一封家书格外特别:它是傅雷夫妇留下的最后一封信,也是他们向人间告别前的最后嘱托。

傅雷与傅聪

朱梅馥与傅敏

傅雷遗书并不长,只有三页,不足1000字,当年傅雷夫妇身处危难之中,长子傅聪远在国外,次子傅敏还不到20岁,目之所及唯一能够“指望”得上的只有被写进傅雷“社会关系”中的三人之一、朱梅馥的弟弟、孩子们的“天舅舅”朱人秀。因此,这封信也是明确写给朱人秀的。

但是,傅雷在写信时并不慌张,遗书中未写错过一字、未涂改过一次,他像写此前任何一封家书时一样,一丝不苟、气定神闲。只是这一次,他不再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两个儿子身上,而是要为自己的清白和命运说个明白。

13件身后事提及9人,桩桩件件为他人着想

傅雷在遗书中托付给朱人秀13件身后事,每件事前都列明了序号,最长不过两行字。这13件事中,除了安排预付55.29元房租(他们夫妻离世在9月2日夜)和53.30元丧葬费,其他几乎全是关于他人的。

其中,有两件事是关于保姆周菊娣的。周菊娣从29岁起成为傅家的保姆,直到夫妻二人离世,长达11年。这11年中,傅雷与朱梅馥夫妇对周菊娣非常礼貌宽容,丝毫没有主仆之前的颐指气使。周菊娣后来回忆道,11年间她从未见过傅太太发过脾气,傅雷则在工作时极为专注,即使周菊娣在书房擦玻璃,傅雷也不会抬一下头。

翻译家傅雷

有一次,周菊娣失手把一大盆排骨打翻在地上,傅雷不仅没有责怪她,甚至还用幽默轻松化解了尴尬。傅雷笑称周菊娣做的是“拖地板”排骨,偶尔一次饭煮得过了火,傅雷夫妇也会笑嘻嘻的吃,没有责备,也不会浪费。在离世前一天,朱梅馥还细心地叮嘱周菊娣“明天小菜少买一点”,周菊娣当时只是觉得疑惑,却并没有想到这是傅太太在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傅雷夫妇留给周菊娣的可谓“巨额财产”:600元存单、一只钢制挂表、一只小女士手表。要知道,当时一斤猪肉也只要五毛钱,虽然傅雷夫妇表示存单是给周菊娣“作过渡时期生活费”,但这早已经不是解决温饱的范畴了,更有11年如家人?般的恩情在里面。

傅雷遗书复印件

傅雷夫妇生怕自己的馈赠让周菊娣为难,自己的处境连累了周菊娣,他们特意在遗书中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除了周菊娣,傅雷夫妇还将姑母傅仪、三姐朱纯寄存在自家的东西一一安置好,为亲友所托、却在动荡中遍觅不得的一些东西真诚道歉。在遗书的最后,傅雷夫妇以这句话作为他们对世间最后的告别,心中所想均是他人的托付与愧疚的客气:

使你为我们受累,实在不安,但也别无他人可托,谅之谅之!

不敢给儿子留一支旧表、一句嘱托,家学渊源早已言传身授

傅雷夫妇事无巨细地安排好了家中的一切事务,厚待保姆、不负每一件亲友的托付,遗书中却只提过两次儿子:一次是替傅聪感到愧疚,一次是想要留给傅敏一只欧米茄男式手表,却因怕“妨碍”儿子作罢,请朱人秀自由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傅雷家书》一书中,傅雷艺术的委托之事的第10项里写道,“旧自用奥米茄子自动男手表一只,又旧男手表一只,本拟给敏儿与xxx”。经过多方论证,我才知道这个神秘的“xxx”是傅敏19岁时的女朋友,后来两个人因为压力而不得不分手。想必是傅敏在后来编纂《傅雷家书》时不想给女方徒增烦恼,才将名字刻意隐去,而在父辈们心中,这个短暂出现过他们生命中的女孩子已经像是家人一样了。

傅雷夫妇的家

临别之际,傅雷夫妇对流落天涯的两个儿子没来得及说上一句嘱托,然而围绕艺术的探讨,关于生活的感想,生活与做人的方方面面,傅雷早已写在了此前的数百封家书中。傅雷夫妇离世突然、却并不仓促,他们早已安排好了两个儿子的未来,在过往的言传身教中,将“傅氏家训”娓娓道来。

青年傅聪在练琴

深夜里不动声色的自缢,怕踢倒椅子的巨响影响保姆休息,特意在地上铺了被子,这样的决绝而周全的离别正如傅雷一贯的行事作风与人生信条:

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未完成的骨肉团圆梦,隔千里的家国民族情

在双双自缢之前,傅雷夫妇度过了长达6年多担惊受怕的日子。从好友周煦良告诉傅雷夫妇“傅聪从波兰乘飞机出走英国”起,傅家的生活就被彻底打乱了。得到儿子“叛国”的消息,傅雷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连平日里引以为豪的专注工作都做不到了。傅雷盼着与儿子通话,问个究竟,又生怕因此造成更大的误会,直到朱人秀主动帮忙,父子俩中断了10个月的联系才得以继续。

孩子,十个月来我的心绪你该想象得到;我也不想千言万语多说,以免增加你的负担。你既没有忘怀祖国,祖国也没有忘了你,始终给你留着余地,等你醒悟。我相信:祖国的大门永远向你开着的。

傅雷一家

事实上,在傅雷夫妇告别人世前,就已经“荣升”为爷爷奶奶:傅聪的妻子弥拉在英国生下了儿子。傅雷得知消息后欣喜不已,为孩子取名“凌霄”——这种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远的志向与圣洁的品德。

1966年4月,傅雷夫妇离世前半年,他们曾在信中告诉儿子:

近一个多月妈妈常梦见你,也梦见弥拉和凌霄在我们家里。她每次醒来又喜欢又伤感。昨晚她说现在觉得睡眠是桩乐事,可以让自己化为两个人,过两种生活:每夜入睡前都有一个希望——不仅能与骨肉相聚,也能和一二十年隔绝的亲友会面。我也常梦见你,你琴上的音乐在梦中非常清楚。

“团圆”对傅家来说终究是一个难以触碰的梦,亲子的阴阳相隔、兄弟的相距千里才是这个家庭永恒的主题。但是,傅聪终究还是沿着父亲的希望坚定地走上了艺术之路,傅聪的儿子凌霄也在成年后迎娶华裔女性为妻,就像是一种新的传承,为着血浓于水的眷恋,为着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

1979年4月,傅聪手捧骨灰盒,傅敏手拿遗像,前往龙华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