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月元念什么字 朊病毒

月元念什么字 朊病毒

本文目录一览:

汉字中的文化,岁首说“元”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今天,我们迎来了2024年元旦。如今说的元旦是指公历1月1日,为新一年的开端,而古时元旦则指农历正月初一,日子虽然不同,但都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中国的汉字蕴含着无穷奥秘,从最早的甲骨文看,元字像一个侧身的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为“首”之意,而旦字像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下面的部分象征地平线,意味着广袤的大地沐浴着无限光明。元旦是一年之首,寓意着美好未来即将到来。

“元"字字形演变图

单说元字,篆文还是承续甲骨文的元字,下半部分为人字,到了隶书,才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儿”。《说文解字》载:“元,始也,从一从兀。”本义是“人头”,首为人之始。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释义说:“元者,善之长,故从一。元,首也,故谓冠为元服,故从兀。兀,高也,与尧同意。”清代学者桂馥在《义证》中进一步阐述道:“以元为孟,故曰元者善之长也。”桂馥认为,徐锴是把“元”解释为“子女中的年长者”。如果把元的上半部分看作二,那么,元字就变成了从二从人,而仁字则从人从二,在天为元,在人为仁,在人身则为体之长,又符合了“元首”之意,《孟子》曰:“勇士不忘丧其元。”勇毅且有操守的人是不怕牺牲的,因此他们为后人所铭记。

元为万物之根本。元极谓万物的本原,亦用以指天。元气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也是古人关于构成生命与自然的基本物质观念。现在常说“元气满满”,就是一种饱满的精神,《论衡》称“万物之生,皆禀元气”。无论是自然还是个人,只有守住元气,才能根深叶茂,长久生发。

元为至高至大。古代科举考试,最高的追求莫过于“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同时,元相是丞相的别称,《资治通鉴》记载:“元相之重,储傅之尊。”陈子昂在《为河内王等论军功表》里说:“上以明国之大赏,下以雪臣等谬功……此诚国之元经,不可苟而利者。”此处的元经又指大纲、大法,万万不容亵渎扭曲。《周易》曰:“元亨利贞。”此为四德,元是乾德之首,乃天地之大德。德元谓德行居于首位,为道德方面之楷模,故古人云:“尧、舜、禹、汤、文、武,此六君子者,位在德元,力足以管摄天下。”做人施政的德元,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元为黎元百姓。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称百姓为“元元之民”,指出善良的百姓需要国家的保护,安居乐业需要一个太平的世道,能否满足百姓这一需求,这是为政者成败的关键。唐太宗李世民深知这一法则,他在《晋宣帝总论》中道:“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执政施策当处处以百姓的利益为先。唐代诗人杜甫表明心迹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可谓是杜甫一生的写照,若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就不可能有“诗圣”的桂冠。

元为道。所谓天元,乃岁时运行之理,亦为天之理。《史记》有云:“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奋进者制定推行新的制度纲领,必然是顺应时代大势、顺应民心之举。“元,无所不在也。”元之道,虽为形而上者,但却是变化之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天道沧海桑田,自强不息,人道亦是改革发展,披荆斩棘。

“万象更新”说“元”,更新是为了实现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我们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返本归元,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是什么理想信念指引着我们向前,进而固本培元,永葆生机活力,向着新的远大目标前进。

◎本文原载于《月读》,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朊病毒究竟是什么?

#文章首发挑战赛#在医学和病理学领域,朊病毒(Prions)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感染性病原体,与一系列被称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的致命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朊病毒的特点和它们引起的疾病,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和挑战。

朊病毒的特性蛋白质本质:

朊病毒与一般意义上的病毒不同,它们实际上是由一种异常折叠的蛋白质构成,而不含有遗传物质(如DNA或RNA)。

传染性:

尽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物体,朊病毒具有传染性。它们可以诱使正常的朊蛋白质发生异常折叠。

抵抗性:

朊病毒对热和常规消毒程序具有极高的抵抗力,这使得它们的控制和灭活非常困难。

朊病毒如何引起疾病异常折叠:

正常的朊蛋白质在脑组织中以功能性形式存在。当这些蛋白质因某种原因(如遗传或外部感染)发生异常折叠时,就转变成了病原性的朊病毒。

脑组织损害:

异常折叠的朊蛋白积累在脑内,导致脑组织细胞死亡,形成典型的海绵状结构损害,最终引发神经退行性变化。

长潜伏期:

朊病毒感染具有很长的潜伏期,从感染到疾病发作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

朊病毒相关疾病库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

一种罕见的致命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快速进行性痴呆、运动障碍和神经功能衰竭。

变异型库雅氏病(Variant CJD, vCJD):

与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相关联的人类疾病,通常通过食用受感染的牛肉产品传播。

基氏病(Gerstmann-Sträussler-Scheinker syndrome, GSS)和致命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 FFI):

这两种疾病较为罕见,通常与遗传因素相关。

朊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预防措施:

确保食用的肉类和肉制品来自健康的动物,避免食用可能受到朊病毒污染的食物。

在医疗实践中,使用一次性设备和严格的消毒程序以防止交叉感染。

治疗挑战: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朊病毒感染的方法。研究正在进行中,以寻找减缓疾病进展和缓解症状的治疗方法。

监测和研究:

对于朊病毒相关疾病的监测和研究是关键,以更好地理解病原机制并开发预防和治疗策略。

朊病毒是一种独特而复杂的病原体,与一系列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虽然它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物体,但朊病毒的传染性和抵抗性使得它们成为公共卫生和医学研究的重要挑战。目前对于朊病毒感染的治疗手段有限,预防和早期发现是关键。通过持续的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努力,我们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挑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详细解读几大热点问题

央视网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昨天(12月26日)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昨天发布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方案》指出,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

《方案》指出, 当前,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从病毒变异情况看,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病毒变异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潜伏期,新冠病毒将在自然界长期存在,其致病力较早期明显下降,所致疾病将逐步演化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从疫情形势看,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占比超过90%,重症率和病亡率极低。从我国防控基础看,我国目前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3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超过90%;国内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研发取得进展,我国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防治能力显著提升。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基础等因素,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

《方案》明确,要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方案》明确,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发布了实施的主要措施,其中包括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完善新冠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准备等。

主要措施包括: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我国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实践证明,我国的新冠病毒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动员力度,科学评估接种禁忌,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覆盖率,优先采取序贯加强免疫,努力做到“应接尽接”。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推动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准备。做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抗原检测试剂的准备。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按照三个月的日常使用量动态准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数的15%—20%动态准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人口稠密地区酌情增加;药品零售企业不再开展解热、止咳、抗生素和抗病毒4类药物销售监测。各地联防联控机制切实担负起药品试剂准备的领导责任。

《方案》明确,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重点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配足配齐高流量呼吸治疗仪、呼吸机、ECMO等重症救治设备,改善氧气供应条件。各地按照“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的原则,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置发热门诊,配备充足的医疗力量;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置发热门诊或者诊室。定点医院重症床位和可转换重症床位达到总床位数的20%。二级综合医院应当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二级传染病、儿童专科医院应当设置重症监护病房。三级医院要强化重症医疗资源准备,合理配备重症医护力量,确保综合ICU监护单元可随时使用,通过建设可转换重症监护单元,确保需要时24小时内重症监护资源增加一倍。根据人口规模,将符合条件的方舱医院提标改造为亚(准)定点医院,其他方舱医院仍然保留。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配备和升级改造,尽快实现发热诊室(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各地要加大投入,按照填平补齐原则,确保完成建设改造。

《方案》中对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农村地区的新冠病毒感染防控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方案》指出,要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和分类分级健康服务。摸清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根据患者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等进行分级,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提供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分类分级健康服务。社区(村)协助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居(村)民委员会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围绕老年人及其他高风险人群,提供药品、抗原检测、联系上级医院等工作。

要强化重点机构防控。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人群集中场所结合设施条件采取内部分区管理措施。疫情严重时,由当地党委政府或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经科学评估适时采取封闭管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防范疫情引入和扩散风险,及时发现、救治和管理感染者,建立完善感染者转运机制、与医疗机构救治绿色通道机制,对机构内感染人员第一时间转运和优先救治,控制场所内聚集性疫情。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个人防护指导,强化场所内日常消毒和通风,降低场所内病毒传播风险。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大型企业等人员聚集的重点机构,应做好人员健康监测,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措施,延缓疫情发展速度。疫情严重时,重点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应原则上要求工作人员“两点一线”,建立人员轮转机制。

要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做好农村居民宣教引导。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作用,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加强医疗资源配置,配足呼吸道疾病治疗药物和制氧机等辅助治疗设备。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保障能力,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村-乡-县重症患者就医转介便捷渠道,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按照分区包片的原则,建立健全城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与县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畅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提升农村地区重症救治能力,为农村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提供就医保障。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愿,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频次。

《方案》要求调整人群检测策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分级分类救治患者。

《方案》明确,对医疗机构收治的有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门急诊患者、具有重症高风险的住院患者、有症状的医务人员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疫情流行期间,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工作人员和被照护人员定期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对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的社区居民、3岁及以下婴幼儿,出现发热等症状后及时指导开展抗原检测,或前往社区设置的便民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外来人员进入脆弱人群聚集场所等,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现场开展抗原检测。在社区保留足够的便民核酸检测点,保证居民“愿检尽检”需求。保障零售药店、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抗原检测试剂充足供应。

分级分类救治患者。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自我照护;普通型病例、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但病情稳定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在亚定点医院治疗;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以及需要血液透析的病例,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基础疾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亚定点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在三级医院治疗。全面实行发热等患者基层首诊负责制,依托医联体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分级诊疗,加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健康监测,对于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密切监测其健康状况,指导协助有重症风险的感染者转诊或直接到相应医院接受诊治。确保重症高风险人员及时发现、及时救治。统筹应急状态医疗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和人员调集,进一步完善医疗救治资源区域协同机制。动态监测定点医院、二级以上医院、亚定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资源使用情况,以地市为单位,当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综合医院可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床位使用率达到80%时,医疗机构发出预警信息。对于医疗力量出现较大缺口、医疗服务体系受到较大冲击的地市,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视情通过省内协同方式调集医疗力量增援,必要时向国家申请采取跨地区统筹方式调派医疗力量增援,确保医疗服务平稳有序。

《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明确,要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

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转阴后再来华。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各航司继续做好机上防疫,乘客乘机时须佩戴口罩。进一步优化复工复产、商务、留学、探亲、团聚等外籍人士来华安排,提供相应签证便利。逐步恢复水路、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来源: 央视网

说文解字:肯、胡、胭、肖、胤和“月”有什么关系?

中国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中造字法。认识这些造字法能够帮助我们识字和分析字形、字义,理解和掌握汉字的音形意。比如:带有三点水的汉字多与水有关,带有竖心旁的汉字多与心情感情有关,带有两点水的汉字多与冰冷有关。

月字的演变

那么,问题来了:月作偏旁的字和“月”什么有关呢?

月字旁的字有很多,比如:朋、明、腿、背、胖、阴、腰、脱、胡、期、胜、肯、脆、脏、胧、肮、肤、朦、胶、腹、钥、肩、脯、胭、肘、胀…..等等。大部分都和“肉”有关,也称“肉月旁”。但真正和月亮有关的并不多。

肉字的演变

根据图片,可以看出“月”和“肉”两个字的演变。下面我们来详细的说一说月字旁的字。

一、与月亮有关

月:月亮。

明:本义是日月交辉而大放光明,后延伸出照亮、点燃、公开的、天亮等含义。

朔:月牙,农历每月初一。

望:月圆,农历每月十五。

朝: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

期:从月,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朦:月光不明。

胧:月光不明。

朗:明亮,光线充足。

肖:金文从「月」从「小」,「小」亦声符,会月光渐渐消灭之意,本义是月光减弱。含“肖”的很多字也由此字演化而来,“肖”作为声旁。

有字的演变

二、与肉有关

这一类的月字旁汉字是最多的,腿、膀、背、胖、肥、脸、腰、脖、肤、胆、膜、股、胸、臂、胶、腹、肩、脯、膛、肌、肢、肘、骨……等等,在此说几个和肉有关,但不容易理解的。

有:金文从手持肉,表示持有、拥有。

肮:繁体写为(骯)。古代读háng,是咽喉的意思。

脏:zāng繁体写为(髒)。虽与“肉”无关,但和“骨”有关。《说文解字》骨,肉之覈也。注意:“心脏zàng”的“脏”,其繁体字为(臟)。

脱:本义是肉去皮骨

肯:骨头上附着的肉

胡: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

膳:《说文解字注》膳,牲肉也。

膏:肥,肥肉

胤:从肉,从八,从幺。肉表示血统关系,幺表示重迭,八表示延长。合起来表示后代。本义:子孙相承。

嬴:同“赢”。月,肉;贝,古货币,与财富买卖有关。本义:有余。

臝:同裸,露肉。

胭:胭古同咽,口腔后部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

膨胀:本义都是指皮肉鼓胀。

脆:从肉,易折断。

胶:用动物的皮煮制而成,所以从“肉”。 段玉裁说:“皮近肉,故字从肉。”

肙:yuān,一种小虫,从肉。含「肙」的很多字也由此字演化而来,「肙」作为声旁。

胤字的演变

三、化学名称类(都是动物可合成的有机物,其实也是和“肉”有关)

肟:wò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是羟胺与醛或酮的缩合物。

朊:ruǎn《玉篇》朊,人阴异呼也。也是蛋白质的旧称。

肽:本义是犬膏臭也。现指一种有机化合物。

胺:本义是肉败臭。现指一种有机化合物。

能(熊)字的演变

四、汉字讹变

汉字的讹变影响到语词,就产生了讹变的语词。这些语词人们长期使用,具有了固定的音、形、义,但仔细推究一下,却发现它不符合汉语构词的一般规律,不能由字义来推知词义的由来。

冃:mào 便帽。后作“帽”。

胄:“胄”和“冑”本为两字,現代大陆规范字“冑”合并到“胄”。“冑”从“冃”(古“帽”字,帽子像形字),“由”声。本义:头盔。

朕:朕,我也。朕古字也不是月旁,而是从舟。在汉字演化过程中“月”是“舟”的讹变。

胜:繁体字是“勝”,从朕、力声,胜左边的月其实是舟字旁。

服:古文从舟,兼做声符。本义:舟两旁的夹木。在汉字演化过程中发生讹变。

滕:从舟,水向上腾涌;引申张口放言。在汉字演化过程中发生讹变。

腾:从马,从舟,朕( zhèn)声。本义:马奔腾。在汉字演化过程中发生讹变。

能:本义熊,这里边的“月”字本是熊的头部和眼睛。

熊:已经在“能”字中解释过了。

育:由“毓”字演化而来,甲骨文字形,象妇女生孩子。上为“母”及头上的装饰,下为倒着的“子”。

育(毓)字的演变

五、与贝壳有关(严格的说,也是汉字的讹变)

朋:古代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系,二系为一朋之范式。本义是古货币单位。引申指同有所系者(或共同志向、或共同利益、或共同爱好)。

朋字的演变

六、汉字简化

钥:其繁体字为(鑰),汉字简化后才有的月字边,只是做声旁。

阴:其繁体字为(陰),汉字简化后才有的月字边,月亮本来就叫“太阴”,也有一定道理。

七、特别说明

其实古人写字还是很讲究的,在历代楷书字帖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凡是和“肉”有关的“肉月旁”,其写法“月”字下面的一横,通常写为“提笔”;凡是和“月”有关的“月字旁”,其写法“月”字下面的一横,通常写为“短横”。后来逐渐演化为统一的月字旁。

谷朊粉的功能特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谷朊粉又名活性面筋粉,它是从小麦粉中提取出来的天然蛋白质,含有70% ~ 80%的蛋白质。所谓活性, 一般解释为小麦面筋的吸水性和黏弹性的结合,实际上通常以吸水率来衡量。谷朊粉的吸水率一般为150%~ 200%。谷朊粉中含有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其水合形式与面粉中天然存在的面筋蛋白相似。所以,将谷朊粉加入到面粉中进行搅拌,形成面团后,可与面粉中的面筋相互作用形成一体。

1 谷朊粉的功能特性

(1)黏弹性

谷朊粉中的醇溶蛋白分子呈球状,分子量较小,具有延伸性,但弹性小;麦谷蛋白分子为纤维状,分子量较大,具有弹性,但延伸性小,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谷朊粉具有其它植物蛋白所没有的独特的黏弹性。

(2)延伸性

延伸性是指把面筋块拉到某种长度而不致断裂的性能,可用面筋块拉到断裂时的最大长度来表示,可按面筋的延伸长度来分为不同级别。

(3)薄膜成型性

谷朊粉的薄膜成型性是其黏弹性的直接表现。由于谷朊粉具有弹性,CO2或水汽等被连续蛋白相所包围,内部充满气体,使面筋呈海绵状或纤维状结构,形成薄膜面筋。

(4)吸水性

高质量的面筋可吸收2倍面筋量的水。谷朊粉的这种吸水性可增加产品得率,并延长食品的货架期。

(5)持水性

小麦蛋白质与水的相互作用可分为吸水和持水两种性能,前者是“化学结合”,后者是“物理截留”。持水性主要由pH值决定而不是浓度。

2 谷朊粉在面制品中的应用

谷朊粉是一种优良的面团改良剂,可广泛用于面包、面条、方便面的生产。国内还把谷朊粉作为一种高效的面粉增筋剂,将其用于高筋粉、面包专用粉的生产。谷朊粉用于专用粉,可明显提高面筋含量和面团结构强度,改善面团的加工性能。一般的添加量控制在2%以下。

3 谷朊粉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在肉制品中,谷朊粉蛋白作为黏合剂、填充剂或增量剂而呈现出许多优点。如增加黏弹性、色泽稳定性、硬度、出汁率和保水性,降低了保油性和加工损耗。其凝固特性有利于改善流变特性,增强成片能力和保持感官特性。

4 谷朊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其他应用

谷朊粉除了在上述一些食品中的应用外,还被加工成粒状制品运用到冷冻或处于冷冻状态的肉糜制品中,可代替肉糜,还可改良其触感,作为肉馅使用。

参考文献

[1] 徐颖, 汪璇, 刘小丹等. 谷朊粉的功能特性及应用现状[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0(10): 29-32.

[2] 付博菲, 杜方岭, 徐同成等. 谷朊粉应用概述[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3(10): 25-27+31.

[3] 田娟丽, 赵仁勇. 谷朊粉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2(04): 38-43.

[4] 孔祥珍, 周慧明, 钱海峰. 小麦面筋蛋白酶解物的制备及功能性质研究[J]. 中国农业科, 2006, 39(3): 593-598.

[5] Bietz J.A., Lookhart G.L. Properties and non-food potential of gluten[M]. Cereal Foods World, 1996, 41(5): 376-382.

朊病毒究竟是什么?

#文章首发挑战赛#在医学和病理学领域,朊病毒(Prions)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感染性病原体,与一系列被称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的致命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朊病毒的特点和它们引起的疾病,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和挑战。

朊病毒的特性蛋白质本质:

朊病毒与一般意义上的病毒不同,它们实际上是由一种异常折叠的蛋白质构成,而不含有遗传物质(如DNA或RNA)。

传染性:

尽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物体,朊病毒具有传染性。它们可以诱使正常的朊蛋白质发生异常折叠。

抵抗性:

朊病毒对热和常规消毒程序具有极高的抵抗力,这使得它们的控制和灭活非常困难。

朊病毒如何引起疾病异常折叠:

正常的朊蛋白质在脑组织中以功能性形式存在。当这些蛋白质因某种原因(如遗传或外部感染)发生异常折叠时,就转变成了病原性的朊病毒。

脑组织损害:

异常折叠的朊蛋白积累在脑内,导致脑组织细胞死亡,形成典型的海绵状结构损害,最终引发神经退行性变化。

长潜伏期:

朊病毒感染具有很长的潜伏期,从感染到疾病发作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

朊病毒相关疾病库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

一种罕见的致命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快速进行性痴呆、运动障碍和神经功能衰竭。

变异型库雅氏病(Variant CJD, vCJD):

与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相关联的人类疾病,通常通过食用受感染的牛肉产品传播。

基氏病(Gerstmann-Sträussler-Scheinker syndrome, GSS)和致命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 FFI):

这两种疾病较为罕见,通常与遗传因素相关。

朊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预防措施:

确保食用的肉类和肉制品来自健康的动物,避免食用可能受到朊病毒污染的食物。

在医疗实践中,使用一次性设备和严格的消毒程序以防止交叉感染。

治疗挑战: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朊病毒感染的方法。研究正在进行中,以寻找减缓疾病进展和缓解症状的治疗方法。

监测和研究:

对于朊病毒相关疾病的监测和研究是关键,以更好地理解病原机制并开发预防和治疗策略。

朊病毒是一种独特而复杂的病原体,与一系列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虽然它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物体,但朊病毒的传染性和抵抗性使得它们成为公共卫生和医学研究的重要挑战。目前对于朊病毒感染的治疗手段有限,预防和早期发现是关键。通过持续的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努力,我们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