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六书是指哪六种汉字的造字方法对我们写作的帮助 六书是指哪六种汉字的造字方法呢

六书是指哪六种汉字的造字方法对我们写作的帮助 六书是指哪六种汉字的造字方法呢

本文目录一览:

汉字六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是汉字发展壮大的过程

文·段宏刚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形态之一,也是从上古时期诞生的众多文字里,到目前还在使用的文字,距今已超过6000年历史。

由于汉字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在历史上不断向周边国家的语言体系辐射,以至于目前东亚文化圈许多国家的语言里,少不了汉字的衬托,如,日语里的表音符号假名,常常用汉字来书写日本人的名字。越南京族语里的喃字,是仿照汉字结构原理重新创造的一种文字。韩语里的表音文字谚文,虽然属于拼音文字,但在结构组成上,具有汉字的形态。汉藏语系羌语支系的西夏文,在形态上完全就是汉字的孪生兄弟。女真族的语素文字女真文,借助汉字笔画来拼写,在形态上也属于汉语的孪生兄弟。

甲骨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汉字的形成过程相当漫长,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阶段,完全按照化繁为简的过程在演进,变圆笔为方笔,简化笔画和结构,最终让其达到易认、易写、易记的要求,成为优质的书面交流工具。

说到汉字的产生过程,就不得不说六书。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和构成方式,按照诞生时间顺序,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最早的出处来自儒家经典著作《周礼·地官》里: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虽然出现了“六书”的名称,但具体指代什么内容并没有阐述清楚。

直到汉代,六书才有了具体的内容,就是汉字的六种类型。

金文

这六种类型的确立,是东汉著名学者许慎(58年——147年)和班固(32年——92年)的功劳,其中,六书的名称由许慎命名,字数排序则由班固归纳和排列。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汉字字库总共收录汉字达到91000多个,而常用汉字不过3000多个,这3000多个汉字能满足99%的书面语言的使用。反观所有汉字,它们的形态都包含在这六书之中,其中,以象形字最为常见,更容易理解。

说到象形字,就绕不开“仓颉造字”的故事。

相传,汉字是由三皇五帝时期,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

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用“结绳记事”的方式来记录生活,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复杂,智力越来越发达,结绳记事已经无法满足记录生活的任务,于是,仓颉带着使命去创造文字。

仓颉造字

仓颉走进大自然,风餐露宿,以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为伴,通过长期观察它们,根据它们的造型特征,尝试着创造出了第一批汉字,这些汉字就是象形文字。

象形字也叫图画文字,是汉字构成的基础,文字的形状跟指示对象的形状十分相似,依靠物象的形状来表达含义,是象形字的本质。

常见的大多数汉字属于象形字,它们都是独立的字体。比如,日、月、水、火、山、田、口、门、马、牛、羊,等等。在甲骨文和篆字里,象形字更接近物象的本来造型。

虽然象形字看起来很直观,看到文字就能领会含义,但是,象形字有不少局限性,无法表述抽象的东西,大象无形,即使对于很大的、具象的物象,象形字也很难表述出来,比如,宇宙、天、地、江河湖海,等等,因此,随着时代发展,汉字由表形进入了表意,由具象变成了抽象,于是,就产生了其它造字方法。

大篆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当某个具体形象无法画出具体形状时,就只好以抽象的符号来代替,引导人们去领会它的意思。从本质上讲,指事字只表达物象的含义属性,不表达图形。

在造字法则上,一些指事字采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意象的东西,比如,一、二、三、上、下,等字,它们属于指事字里边的独立字体。

还有一些指事字往往通过增减象形字的笔画,来完成造字目的。比如,“中”字,表示把某个物质从中间划一条线均分成两等分,再如“刃”字,在“刀”字上加上一点,表示刀口。还有甘、元、示等字,都属于这个类型,是指事字里的复合字体。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进行组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汉字形态,有效补充了象形字和指示字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隶书(曹全碑)

由于集合了象形字和指示字的优点,文字可以形成多种组合形式,因此,会意字能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抽象含义,表达出来的意思也更生动、更具体。

比如“男”,一个人在田里劳动代表男人。“妇”,拿着笤帚打扫房子代表女人。“林”、“森”,树木集中而茂密就形成森林。把一个人关在深宅大院里就成了“囚”。一群人就成了“众”。从自己内心发出来的呼吸就称为“息”。等等。

形声字是一种复合造字方法,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指代字形的来源属性和基本含义,声旁表示字的发音来源。形声字由两个以上的偏旁组成,造字方法非常科学,看到字体就能猜出读音和意思。

因为汉字都是单音节字,有许多同音不同义、不同形的字体,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形声字一经发明后,就得到了大力发展,是目前汉字中最多的一种字形。

楷书·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带偏旁部首的汉字,绝大多数属于形声字,比如,所有树木都带木字旁,松、柏、椿、桦、杨、樟、柳、桑、李、桃,等等,看到这些字,完全能明白它们指代一种树木,也能猜出它们的读音。

又如,跟水有关的物质都带三点水,跟土地有关的物质带提土旁,跟金属有关的物质都带金字旁,跟石头有关的物质都带石字旁,等等。

转注字和假借字的造字方法基本类似,都是指一些字本身并没有被创造出来,然而,人们在生活中,却遇到了一些无法表述清楚的抽象意念,只好借用已有的汉字字体,来表达这些新产生的意念。

转注字和假借字在汉字形态中非常少,使用的更少,因此,几乎可以忽略它们的存在。只要掌握形(象形字)、声(形声字)、意(会意字)、事(指事字)四种汉字构成形式,就足以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

2020丨说文解字:创立分析汉字的理论和方法

(脚本撰写:郝思斯 视频统筹:刘芳源)

本期提要

公元121年,许慎的《说文解字》定稿。《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解释汉字字形的著作,也是中国第一部按照部首编排的“字典”,是研究汉字和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典籍之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揭示汉字的本义,发展汉字的“六书”理论,为中国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公元121年,是东汉汉安帝建光元年,此年许慎的名著《说文解字》定稿,由许慎之子许冲献与朝廷。《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解释汉字字形的著作,也是第一部按照部首编排的“字典”,是研究汉字和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典籍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许慎 像

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他“性纯笃”,早年“博学经籍”。汉代大儒马融很推崇他,当时的人称赞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即在五经的研究上没有人能超过他。许慎曾为郡功曹,补为太尉南阁祭酒。后任五经博士,与马融等人校书于东观。许慎认为各家对《五经》的解说比较混乱,于是作《五经异义》。

汉代研治五经称为经学,经学分为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所谓“今文经”,是指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的经典。所谓“古文经”,是指孔壁中发现的用战国文字书写的经典。两种经典的书目、篇目、用字、内容等均有不同,导致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在学术上存在较大分歧。今文经学不明古人造字的原理,在解释典籍之时随意解说文字。许慎认为先有文字而后有五经,今文经学是“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要纠正今文经的谬误,必须首先弄懂文字的形、音、义。他认为“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因此他搜集大量的小篆、古文、籀文资料,着手编写《说文解字》,试图从文字入手解决经学问题。至建光元年(121年),许慎写成定稿,将《说文解字》献与朝廷。

商代武丁时期的甲骨文

《说文解字》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历时二十二年。宋太宗命徐铉等人校《说文解字》,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依据徐铉校本。徐铉校本的《说文解字》共十五卷,其中一至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每卷都分上下两篇,实为三十卷。《说文解字》以小篆为主体,分析字形结构,其共收字头9353个。《说文解字》创立部首,以部首系联汉字。共分部首540个,从“一”部开始到“亥”部结束。《说文解字》创立的体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后世的字书《玉篇》《类篇》《康熙字典》等,都采用《说文解字》的体例。

《说文解字》创立了一套分析汉字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归纳如下。

创立汉字的部首。汉字的特点是用字形来表达字义。部首往往是汉字结构中不能离析的最小分析单元,其表示的是某一组字的“字根”。抓住“字根”,则这组汉字的字形和字义更加明晰。《说文解字》创立部首,以部首系联汉字,抓住了汉字的本质,具有科学性,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字典编撰和汉字分析。《说文解字》中的部首,并非仅仅是汉字的构件,其在甲骨文、金文等时代较早的材料中往往是作为独立的汉字出现的。

《说文解字》部首

《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序具有一定规律,把字形相近或相关联的排在一起。每部文字的排列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依据义类相从的原则。具体说来有三种情况:其一,词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其二,词义属于积极的排在前边,属于消极的排在后边;其三,专有名词排在前边,普通名词排在后边。

揭示汉字的本义。汉字有本义和引申义。本义是指汉字造字之时,与字形最切合的字义,引申义是根据本义引申而出的字义。汉字的本义只有一个或两个,而引申义却有很多。许慎之前的经学家为经典作注,都是随文释义,所注释的字义,是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和灵活含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围绕汉字的字形对字义进行解释,实际上是抓住汉字的本义。掌握了本义,就能够以简驭繁,可以推知引申义,解决一系列有关字义的问题。

《说文解字》正文

完善形训和声训。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中有“训诂学”,指探讨字义(词义)的学问,其方法有“形训”“声训”等。“形训”是根据汉字字形探讨字义,“声训”是根据汉字字音探讨字义。许慎在每个字下,首先训释词义,然后对字形结构进行分析,揭示出字形与字义的关系,这是发展了训诂学中“形训”的方法。另一方面,许慎又注意到汉字的读音。如果是形声字,在分析声符时说明读音,如果是非形声字,则常常用“读若”“读与某同”等方式说明读音。许慎深知“音义相依”“义傅于音”的原则,所以在《说文解字》中非常重视音义关系,常常以读音来说明字义的由来,发展了“声训”的方法,为清代学者的“因声求义”提供了原则。

完善六书理论。“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是对汉字造字规律的总结,而不是汉字实际的造字模式。“六书”之名首见于《周礼》,但是《周礼》没有言明“六书”的内容。在许慎之前,学界提出六书的名称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没有具体阐述,更没有用来大量地分析汉字。许慎发展了六书理论,明确地为六书下定义,并把六书用于实践,逐一分析《说文解字》所收录的汉字,从而通过六书确立了汉字研究的特色。

《说文解字》成书后,对中国传统学术产生了很大影响。清代学者精研《说文解字》,使得传统“小学”(语言文字之学)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清代治《说文解字》的学者众多,其中代表性的学者是所谓“说文四大家”,即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四人。这四人中尤以段玉裁、朱骏声研究《说文解字》最为精审。段玉裁为清代著名学者,其所著《说文解字注》,对《说文解字》中的内容逐条进行分析、举例、补充,梳理每个汉字的本义及引申义、假借义,并专门分析《说文解字》中的术语、条例,建立了一套系统的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理论。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本着因声求义的原则,打破了《说文解字》的条例,以古音系联汉字,分析汉字的本义、转注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使得汉字的字义更加明晰。

《说文解字》博大精深,它对具体汉字的构形和字义的解释,是我们今天释读甲骨、金文、简牍等出土文献的基础,它创立或发展的部首、本义、声训、六书等汉字学理论,也是我们今天探讨汉字的形、音、义及三者关系的理论基础。《说文解字》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历史、文化方面的材料,是我们开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把钥匙。

(本栏目总撰稿为卜宪群,本期作者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吴雪飞)

大事记

公元120年

汉安帝元初七年,永宁元年。

置西域副校尉。北匈奴结车师后王共杀汉吏,逐车师前王,据有北道。鄯善告急,汉从班勇议,复敦煌郡营兵三百人,置西域副校尉居敦煌,以遥控西域。

沈氐羌攻张掖,护羌校尉马贤破沈氐羌于张掖,斩首千八百级,获生口千余人,余众悉降。当煎羌乘虚攻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马贤还军出塞,斩首数千级而还。烧当、烧何羌复攻张掖,杀长吏。

永昌(今云南保山北)徽外掸国王雍曲调遣使贡献。

公元121年

汉安帝永宁二年,建光元年。

鲜卑其至鞬攻居庸关,败云中(今内蒙托克托)太守成严;又围乌桓校尉徐当于马城。度辽将军耿夔与幽州刺史庞参发兵救之,鲜卑解去。

《说文解字》书成。许慎,字叔重,汝南人,博综篆籀古文之体,发明六书之旨,因形见义,分类部从,作《说文解字》十四篇。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创稿,至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九月最后写定,凡历时二十二年,为中国文字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之创作。

公元123年

汉安帝延光二年。

旄牛(属蜀郡)夷起事,益州刺史张乔击破之。

诏选三署郎(五官署、左署、右署)及吏人能通《古文尚书》《毛诗》《谷梁春秋》者各一人。

初令三署郎通达经术堪牧民者,视事三岁以上,皆得察举。

北匈奴连与车师攻扰河西,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今新疆吐鲁番附近)。

汉字造字法六书究竟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到汉字形成的渊源

文·段宏刚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形态之一,也是从上古时期诞生的众多文字里,到目前还在使用的文字,距今已超过6000年历史。

由于汉字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在历史上不断向周边国家的语言体系辐射,以至于目前东亚文化圈许多国家的语言里,少不了汉字的衬托,如,日语里的表音符号假名,常常用汉字来书写日本人的名字。越南京族语里的喃字,是仿照汉字结构原理重新创造的一种文字。韩语里的表音文字谚文,虽然属于拼音文字,但在结构组成上,具有汉字的形态。汉藏语系羌语支系的西夏文,在形态上完全就是汉字的孪生兄弟。女真族的语素文字女真文,借助汉字笔画来拼写,在形态上也属于汉语的孪生兄弟。

甲骨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汉字的形成过程相当漫长,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阶段,完全按照化繁为简的过程在演进,变圆笔为方笔,简化笔画和结构,最终让其达到易认、易写、易记的要求,成为优质的书面交流工具。

说到汉字的产生过程,就不得不说六书。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和构成方式,按照诞生时间顺序,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最早的出处来自儒家经典著作《周礼·地官》里: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虽然出现了“六书”的名称,但具体指代什么内容并没有阐述清楚。

直到汉代,六书才有了具体的内容,就是汉字的六种类型。

金文

这六种类型的确立,是东汉著名学者许慎(58年——147年)和班固(32年——92年)的功劳,其中,六书的名称由许慎命名,字数排序则由班固归纳和排列。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汉字字库总共收录汉字达到91000多个,而常用汉字不过3000多个,这3000多个汉字能满足99%的书面语言的使用。反观所有汉字,它们的形态都包含在这六书之中,其中,以象形字最为常见,更容易理解。

说到象形字,就绕不开“仓颉造字”的故事。

相传,汉字是由三皇五帝时期,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

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用“结绳记事”的方式来记录生活,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复杂,智力越来越发达,结绳记事已经无法满足记录生活的任务,于是,仓颉带着使命去创造文字。

仓颉造字

仓颉走进大自然,风餐露宿,以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为伴,通过长期观察它们,根据它们的造型特征,尝试着创造出了第一批汉字,这些汉字就是象形文字。

象形字也叫图画文字,是汉字构成的基础,文字的形状跟指示对象的形状十分相似,依靠物象的形状来表达含义,是象形字的本质。

常见的大多数汉字属于象形字,它们都是独立的字体。比如,日、月、水、火、山、田、口、门、马、牛、羊,等等。在甲骨文和篆字里,象形字更接近物象的本来造型。

虽然象形字看起来很直观,看到文字就能领会含义,但是,象形字有不少局限性,无法表述抽象的东西,大象无形,即使对于很大的、具象的物象,象形字也很难表述出来,比如,宇宙、天、地、江河湖海,等等,因此,随着时代发展,汉字由表形进入了表意,由具象变成了抽象,于是,就产生了其它造字方法。

大篆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当某个具体形象无法画出具体形状时,就只好以抽象的符号来代替,引导人们去领会它的意思。从本质上讲,指事字只表达物象的含义属性,不表达图形。

在造字法则上,一些指事字采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意象的东西,比如,一、二、三、上、下,等字,它们属于指事字里边的独立字体。

还有一些指事字往往通过增减象形字的笔画,来完成造字目的。比如,“中”字,表示把某个物质从中间划一条线均分成两等分,再如“刃”字,在“刀”字上加上一点,表示刀口。还有甘、元、示等字,都属于这个类型,是指事字里的复合字体。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进行组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汉字形态,有效补充了象形字和指示字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隶书(曹全碑)

由于集合了象形字和指示字的优点,文字可以形成多种组合形式,因此,会意字能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抽象含义,表达出来的意思也更生动、更具体。

比如“男”,一个人在田里劳动代表男人。“妇”,拿着笤帚打扫房子代表女人。“林”、“森”,树木集中而茂密就形成森林。把一个人关在深宅大院里就成了“囚”。一群人就成了“众”。从自己内心发出来的呼吸就称为“息”。等等。

形声字是一种复合造字方法,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指代字形的来源属性和基本含义,声旁表示字的发音来源。形声字由两个以上的偏旁组成,造字方法非常科学,看到字体就能猜出读音和意思。

因为汉字都是单音节字,有许多同音不同义、不同形的字体,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形声字一经发明后,就得到了大力发展,是目前汉字中最多的一种字形。

楷书·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带偏旁部首的汉字,绝大多数属于形声字,比如,所有树木都带木字旁,松、柏、椿、桦、杨、樟、柳、桑、李、桃,等等,看到这些字,完全能明白它们指代一种树木,也能猜出它们的读音。

又如,跟水有关的物质都带三点水,跟土地有关的物质带提土旁,跟金属有关的物质都带金字旁,跟石头有关的物质都带石字旁,等等。

转注字和假借字的造字方法基本类似,都是指一些字本身并没有被创造出来,然而,人们在生活中,却遇到了一些无法表述清楚的抽象意念,只好借用已有的汉字字体,来表达这些新产生的意念。

转注字和假借字在汉字形态中非常少,使用的更少,因此,几乎可以忽略它们的存在。只要掌握形(象形字)、声(形声字)、意(会意字)、事(指事字)四种汉字构成形式,就足以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

汉字六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是汉字发展壮大的过程

文·段宏刚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形态之一,也是从上古时期诞生的众多文字里,到目前还在使用的文字,距今已超过6000年历史。

由于汉字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在历史上不断向周边国家的语言体系辐射,以至于目前东亚文化圈许多国家的语言里,少不了汉字的衬托,如,日语里的表音符号假名,常常用汉字来书写日本人的名字。越南京族语里的喃字,是仿照汉字结构原理重新创造的一种文字。韩语里的表音文字谚文,虽然属于拼音文字,但在结构组成上,具有汉字的形态。汉藏语系羌语支系的西夏文,在形态上完全就是汉字的孪生兄弟。女真族的语素文字女真文,借助汉字笔画来拼写,在形态上也属于汉语的孪生兄弟。

甲骨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汉字的形成过程相当漫长,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阶段,完全按照化繁为简的过程在演进,变圆笔为方笔,简化笔画和结构,最终让其达到易认、易写、易记的要求,成为优质的书面交流工具。

说到汉字的产生过程,就不得不说六书。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和构成方式,按照诞生时间顺序,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最早的出处来自儒家经典著作《周礼·地官》里: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虽然出现了“六书”的名称,但具体指代什么内容并没有阐述清楚。

直到汉代,六书才有了具体的内容,就是汉字的六种类型。

金文

这六种类型的确立,是东汉著名学者许慎(58年——147年)和班固(32年——92年)的功劳,其中,六书的名称由许慎命名,字数排序则由班固归纳和排列。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汉字字库总共收录汉字达到91000多个,而常用汉字不过3000多个,这3000多个汉字能满足99%的书面语言的使用。反观所有汉字,它们的形态都包含在这六书之中,其中,以象形字最为常见,更容易理解。

说到象形字,就绕不开“仓颉造字”的故事。

相传,汉字是由三皇五帝时期,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

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用“结绳记事”的方式来记录生活,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复杂,智力越来越发达,结绳记事已经无法满足记录生活的任务,于是,仓颉带着使命去创造文字。

仓颉造字

仓颉走进大自然,风餐露宿,以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为伴,通过长期观察它们,根据它们的造型特征,尝试着创造出了第一批汉字,这些汉字就是象形文字。

象形字也叫图画文字,是汉字构成的基础,文字的形状跟指示对象的形状十分相似,依靠物象的形状来表达含义,是象形字的本质。

常见的大多数汉字属于象形字,它们都是独立的字体。比如,日、月、水、火、山、田、口、门、马、牛、羊,等等。在甲骨文和篆字里,象形字更接近物象的本来造型。

虽然象形字看起来很直观,看到文字就能领会含义,但是,象形字有不少局限性,无法表述抽象的东西,大象无形,即使对于很大的、具象的物象,象形字也很难表述出来,比如,宇宙、天、地、江河湖海,等等,因此,随着时代发展,汉字由表形进入了表意,由具象变成了抽象,于是,就产生了其它造字方法。

大篆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当某个具体形象无法画出具体形状时,就只好以抽象的符号来代替,引导人们去领会它的意思。从本质上讲,指事字只表达物象的含义属性,不表达图形。

在造字法则上,一些指事字采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意象的东西,比如,一、二、三、上、下,等字,它们属于指事字里边的独立字体。

还有一些指事字往往通过增减象形字的笔画,来完成造字目的。比如,“中”字,表示把某个物质从中间划一条线均分成两等分,再如“刃”字,在“刀”字上加上一点,表示刀口。还有甘、元、示等字,都属于这个类型,是指事字里的复合字体。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进行组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汉字形态,有效补充了象形字和指示字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隶书(曹全碑)

由于集合了象形字和指示字的优点,文字可以形成多种组合形式,因此,会意字能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抽象含义,表达出来的意思也更生动、更具体。

比如“男”,一个人在田里劳动代表男人。“妇”,拿着笤帚打扫房子代表女人。“林”、“森”,树木集中而茂密就形成森林。把一个人关在深宅大院里就成了“囚”。一群人就成了“众”。从自己内心发出来的呼吸就称为“息”。等等。

形声字是一种复合造字方法,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指代字形的来源属性和基本含义,声旁表示字的发音来源。形声字由两个以上的偏旁组成,造字方法非常科学,看到字体就能猜出读音和意思。

因为汉字都是单音节字,有许多同音不同义、不同形的字体,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形声字一经发明后,就得到了大力发展,是目前汉字中最多的一种字形。

楷书·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带偏旁部首的汉字,绝大多数属于形声字,比如,所有树木都带木字旁,松、柏、椿、桦、杨、樟、柳、桑、李、桃,等等,看到这些字,完全能明白它们指代一种树木,也能猜出它们的读音。

又如,跟水有关的物质都带三点水,跟土地有关的物质带提土旁,跟金属有关的物质都带金字旁,跟石头有关的物质都带石字旁,等等。

转注字和假借字的造字方法基本类似,都是指一些字本身并没有被创造出来,然而,人们在生活中,却遇到了一些无法表述清楚的抽象意念,只好借用已有的汉字字体,来表达这些新产生的意念。

转注字和假借字在汉字形态中非常少,使用的更少,因此,几乎可以忽略它们的存在。只要掌握形(象形字)、声(形声字)、意(会意字)、事(指事字)四种汉字构成形式,就足以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

汉字造字法六书究竟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到汉字形成的渊源

文·段宏刚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形态之一,也是从上古时期诞生的众多文字里,到目前还在使用的文字,距今已超过6000年历史。

由于汉字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在历史上不断向周边国家的语言体系辐射,以至于目前东亚文化圈许多国家的语言里,少不了汉字的衬托,如,日语里的表音符号假名,常常用汉字来书写日本人的名字。越南京族语里的喃字,是仿照汉字结构原理重新创造的一种文字。韩语里的表音文字谚文,虽然属于拼音文字,但在结构组成上,具有汉字的形态。汉藏语系羌语支系的西夏文,在形态上完全就是汉字的孪生兄弟。女真族的语素文字女真文,借助汉字笔画来拼写,在形态上也属于汉语的孪生兄弟。

甲骨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汉字的形成过程相当漫长,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阶段,完全按照化繁为简的过程在演进,变圆笔为方笔,简化笔画和结构,最终让其达到易认、易写、易记的要求,成为优质的书面交流工具。

说到汉字的产生过程,就不得不说六书。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和构成方式,按照诞生时间顺序,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最早的出处来自儒家经典著作《周礼·地官》里: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虽然出现了“六书”的名称,但具体指代什么内容并没有阐述清楚。

直到汉代,六书才有了具体的内容,就是汉字的六种类型。

金文

这六种类型的确立,是东汉著名学者许慎(58年——147年)和班固(32年——92年)的功劳,其中,六书的名称由许慎命名,字数排序则由班固归纳和排列。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汉字字库总共收录汉字达到91000多个,而常用汉字不过3000多个,这3000多个汉字能满足99%的书面语言的使用。反观所有汉字,它们的形态都包含在这六书之中,其中,以象形字最为常见,更容易理解。

说到象形字,就绕不开“仓颉造字”的故事。

相传,汉字是由三皇五帝时期,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

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用“结绳记事”的方式来记录生活,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复杂,智力越来越发达,结绳记事已经无法满足记录生活的任务,于是,仓颉带着使命去创造文字。

仓颉造字

仓颉走进大自然,风餐露宿,以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为伴,通过长期观察它们,根据它们的造型特征,尝试着创造出了第一批汉字,这些汉字就是象形文字。

象形字也叫图画文字,是汉字构成的基础,文字的形状跟指示对象的形状十分相似,依靠物象的形状来表达含义,是象形字的本质。

常见的大多数汉字属于象形字,它们都是独立的字体。比如,日、月、水、火、山、田、口、门、马、牛、羊,等等。在甲骨文和篆字里,象形字更接近物象的本来造型。

虽然象形字看起来很直观,看到文字就能领会含义,但是,象形字有不少局限性,无法表述抽象的东西,大象无形,即使对于很大的、具象的物象,象形字也很难表述出来,比如,宇宙、天、地、江河湖海,等等,因此,随着时代发展,汉字由表形进入了表意,由具象变成了抽象,于是,就产生了其它造字方法。

大篆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当某个具体形象无法画出具体形状时,就只好以抽象的符号来代替,引导人们去领会它的意思。从本质上讲,指事字只表达物象的含义属性,不表达图形。

在造字法则上,一些指事字采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意象的东西,比如,一、二、三、上、下,等字,它们属于指事字里边的独立字体。

还有一些指事字往往通过增减象形字的笔画,来完成造字目的。比如,“中”字,表示把某个物质从中间划一条线均分成两等分,再如“刃”字,在“刀”字上加上一点,表示刀口。还有甘、元、示等字,都属于这个类型,是指事字里的复合字体。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进行组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汉字形态,有效补充了象形字和指示字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隶书(曹全碑)

由于集合了象形字和指示字的优点,文字可以形成多种组合形式,因此,会意字能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抽象含义,表达出来的意思也更生动、更具体。

比如“男”,一个人在田里劳动代表男人。“妇”,拿着笤帚打扫房子代表女人。“林”、“森”,树木集中而茂密就形成森林。把一个人关在深宅大院里就成了“囚”。一群人就成了“众”。从自己内心发出来的呼吸就称为“息”。等等。

形声字是一种复合造字方法,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指代字形的来源属性和基本含义,声旁表示字的发音来源。形声字由两个以上的偏旁组成,造字方法非常科学,看到字体就能猜出读音和意思。

因为汉字都是单音节字,有许多同音不同义、不同形的字体,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形声字一经发明后,就得到了大力发展,是目前汉字中最多的一种字形。

楷书·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带偏旁部首的汉字,绝大多数属于形声字,比如,所有树木都带木字旁,松、柏、椿、桦、杨、樟、柳、桑、李、桃,等等,看到这些字,完全能明白它们指代一种树木,也能猜出它们的读音。

又如,跟水有关的物质都带三点水,跟土地有关的物质带提土旁,跟金属有关的物质都带金字旁,跟石头有关的物质都带石字旁,等等。

转注字和假借字的造字方法基本类似,都是指一些字本身并没有被创造出来,然而,人们在生活中,却遇到了一些无法表述清楚的抽象意念,只好借用已有的汉字字体,来表达这些新产生的意念。

转注字和假借字在汉字形态中非常少,使用的更少,因此,几乎可以忽略它们的存在。只要掌握形(象形字)、声(形声字)、意(会意字)、事(指事字)四种汉字构成形式,就足以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

汉字造字法六书究竟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到汉字形成的渊源

文·段宏刚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形态之一,也是从上古时期诞生的众多文字里,到目前还在使用的文字,距今已超过6000年历史。

由于汉字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在历史上不断向周边国家的语言体系辐射,以至于目前东亚文化圈许多国家的语言里,少不了汉字的衬托,如,日语里的表音符号假名,常常用汉字来书写日本人的名字。越南京族语里的喃字,是仿照汉字结构原理重新创造的一种文字。韩语里的表音文字谚文,虽然属于拼音文字,但在结构组成上,具有汉字的形态。汉藏语系羌语支系的西夏文,在形态上完全就是汉字的孪生兄弟。女真族的语素文字女真文,借助汉字笔画来拼写,在形态上也属于汉语的孪生兄弟。

甲骨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汉字的形成过程相当漫长,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阶段,完全按照化繁为简的过程在演进,变圆笔为方笔,简化笔画和结构,最终让其达到易认、易写、易记的要求,成为优质的书面交流工具。

说到汉字的产生过程,就不得不说六书。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和构成方式,按照诞生时间顺序,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最早的出处来自儒家经典著作《周礼·地官》里: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虽然出现了“六书”的名称,但具体指代什么内容并没有阐述清楚。

直到汉代,六书才有了具体的内容,就是汉字的六种类型。

金文

这六种类型的确立,是东汉著名学者许慎(58年——147年)和班固(32年——92年)的功劳,其中,六书的名称由许慎命名,字数排序则由班固归纳和排列。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汉字字库总共收录汉字达到91000多个,而常用汉字不过3000多个,这3000多个汉字能满足99%的书面语言的使用。反观所有汉字,它们的形态都包含在这六书之中,其中,以象形字最为常见,更容易理解。

说到象形字,就绕不开“仓颉造字”的故事。

相传,汉字是由三皇五帝时期,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

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用“结绳记事”的方式来记录生活,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复杂,智力越来越发达,结绳记事已经无法满足记录生活的任务,于是,仓颉带着使命去创造文字。

仓颉造字

仓颉走进大自然,风餐露宿,以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为伴,通过长期观察它们,根据它们的造型特征,尝试着创造出了第一批汉字,这些汉字就是象形文字。

象形字也叫图画文字,是汉字构成的基础,文字的形状跟指示对象的形状十分相似,依靠物象的形状来表达含义,是象形字的本质。

常见的大多数汉字属于象形字,它们都是独立的字体。比如,日、月、水、火、山、田、口、门、马、牛、羊,等等。在甲骨文和篆字里,象形字更接近物象的本来造型。

虽然象形字看起来很直观,看到文字就能领会含义,但是,象形字有不少局限性,无法表述抽象的东西,大象无形,即使对于很大的、具象的物象,象形字也很难表述出来,比如,宇宙、天、地、江河湖海,等等,因此,随着时代发展,汉字由表形进入了表意,由具象变成了抽象,于是,就产生了其它造字方法。

大篆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当某个具体形象无法画出具体形状时,就只好以抽象的符号来代替,引导人们去领会它的意思。从本质上讲,指事字只表达物象的含义属性,不表达图形。

在造字法则上,一些指事字采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意象的东西,比如,一、二、三、上、下,等字,它们属于指事字里边的独立字体。

还有一些指事字往往通过增减象形字的笔画,来完成造字目的。比如,“中”字,表示把某个物质从中间划一条线均分成两等分,再如“刃”字,在“刀”字上加上一点,表示刀口。还有甘、元、示等字,都属于这个类型,是指事字里的复合字体。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进行组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汉字形态,有效补充了象形字和指示字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隶书(曹全碑)

由于集合了象形字和指示字的优点,文字可以形成多种组合形式,因此,会意字能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抽象含义,表达出来的意思也更生动、更具体。

比如“男”,一个人在田里劳动代表男人。“妇”,拿着笤帚打扫房子代表女人。“林”、“森”,树木集中而茂密就形成森林。把一个人关在深宅大院里就成了“囚”。一群人就成了“众”。从自己内心发出来的呼吸就称为“息”。等等。

形声字是一种复合造字方法,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指代字形的来源属性和基本含义,声旁表示字的发音来源。形声字由两个以上的偏旁组成,造字方法非常科学,看到字体就能猜出读音和意思。

因为汉字都是单音节字,有许多同音不同义、不同形的字体,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形声字一经发明后,就得到了大力发展,是目前汉字中最多的一种字形。

楷书·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带偏旁部首的汉字,绝大多数属于形声字,比如,所有树木都带木字旁,松、柏、椿、桦、杨、樟、柳、桑、李、桃,等等,看到这些字,完全能明白它们指代一种树木,也能猜出它们的读音。

又如,跟水有关的物质都带三点水,跟土地有关的物质带提土旁,跟金属有关的物质都带金字旁,跟石头有关的物质都带石字旁,等等。

转注字和假借字的造字方法基本类似,都是指一些字本身并没有被创造出来,然而,人们在生活中,却遇到了一些无法表述清楚的抽象意念,只好借用已有的汉字字体,来表达这些新产生的意念。

转注字和假借字在汉字形态中非常少,使用的更少,因此,几乎可以忽略它们的存在。只要掌握形(象形字)、声(形声字)、意(会意字)、事(指事字)四种汉字构成形式,就足以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