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薄总督八字时辰 薄 八字

薄总督八字时辰 薄 八字

本文目录一览:

栖霞于七第二次反清时的山东总督,是祖大寿的儿子祖泽溥

栖霞于七先后两次举兵反清,这是胶东历史上的大事件,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所耳闻。此前也发过不少与此相关的探讨。而本文要介绍的人物,亦与此话题有关。他就是于七第二次反清时的山东总督祖泽溥。作为当时本省级别最高的地方长官,祖泽溥自然是这一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不过,以往关于祖泽溥的介绍不多,大家可能对他有些陌生。下面就根据史志资料的记载,进行简要介绍。

(本文配图均为栖霞牙山的风光)

1、新任总督

顺治十八年十月,清廷先后发布两次谕令,对山东的人事进行调整。

第一个调整是将山西和山东的总督对调,原山西总督祖泽溥调任山东。《清实录》载:“乙卯,调山东总督赵国祚为山西总督,山西总督祖泽溥为山东总督。”

第二个调整是将原任山东巡抚许文秀“提问来京”,理由是“失察叛贼于七”,跟他一起倒霉的还有沂州总兵李永盛、登州总兵范承宗。《清实录》对此亦有记载:“以山东巡抚许文秀、沂州总兵官李永盛、登州总兵官范承宗,失察叛贼于七,提问来京。”

在清代的大部分时间内,山东只设巡抚而不设总督。不过,顺治、康熙时正值入关之初,制度尚未完备,督抚一度并存。

新官上任三把火。把这两条人事调整的信息联系在一起的话,不难看出,新上任的山东总督祖泽溥面临的一把大火就是“于七之乱”。

“于七之乱”,是清代官方史料对栖霞于七反清事件的定性。后世的史料,有时则称作“于七起义”。但实际上,于七在地方上属于有头有脸的人物(至少也算士绅层级),跟普通农民有所区别,称之为“起义”,也值得商榷。因此,本文下面的叙述,就采用相对中性的“于七反清”的称呼。

就时间而言,于七的第二次反清从顺治十八年春开始,次年(康熙元年)春失败,前后约一年时间。其中,前半年于七主要是占据牙山,并没有发动大的攻势。清廷方面也没有大规模调兵遣将。从顺治十八年十月开始,于七的盟友开始进攻登州府下辖州县,地方告急,清廷这才重视起来,一方面调整山东人事,一方面从京师派军镇压。

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祖泽溥走马上任,成为新的山东总督。

2、祖大寿之子

在明末清初,“祖”是一个很显眼的姓氏。看到“祖”这个姓,很多朋友都会联想到关宁军将领祖大寿。而祖泽溥也的确与祖大寿有关,根据史料记载,他正是祖大寿的儿子。

《清史稿•祖大寿传》载:“大寿初未有子,抚从子泽润为后。其后举三子,泽溥、泽洪、泽清。”也就是说,祖大寿起初没有儿子,过继侄子祖泽润为后嗣,后面才生下了三个儿子,祖泽溥、祖泽洪和祖泽清。因此,对于祖泽溥的排序,有的资料称为“次子”,有的资料称为“长子”。

不过,祖大寿有了亲生儿子之后,似乎并没有改变祖泽润的继承人地位。并且,祖大寿在大凌河第一次降清之后,祖泽润就归入清朝一方(当时祖泽溥还在关内),他的地位也得到了清廷官方的认可,故正史一般称祖泽润为长子。

古人的平均寿命较短,有“三十而立”的观念,此时若无子,就差不多要准备过继。而祖大寿是万历初年生人,过继祖泽润的时间,应该在万历末年。以此推测,祖泽溥差不多也是万历末年之后的生人。按照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出生来估算的话,到了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就任山东总督时,祖泽溥大概在五旬左右。这也难怪《招远县志》收录的当地士绅给祖泽溥的上书中,称呼他为“老祖相公”。

与父兄长年在关宁前线驻守不同,祖泽溥主要是入朝为官。他在明朝时担任“左都督”一职,因此降清的时间也比较晚。清军入关之后,南明弘光派遣使团北上议和,除了正副使左懋第、陈洪范之外,左都督祖泽溥也随团出发。后世史家分析认为:当时祖大寿及其外甥吴三桂皆已降清,南明派祖泽溥北上,寄希望能以此跟吴、祖联络感情。(《南明史》)

不过,祖泽溥也看出南明难以复兴,北上之后很快就归降了清廷(不战而降,清廷在史书中称作“投诚”,多少给了点面子)。

3、攻打于七

降清之后,祖泽溥常年担任“一等侍卫”的虚职。到了顺治末年,他才被派到地方,委以重任。先担任山西总督,而后就调至山东。

当时,清廷方面攻打于七的军队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由靖东将军济席哈率领的禁旅八旗,从京师出发,作为主力进攻于七的大本营牙山。第二部分就是山东总督麾下的地方绿营兵,作为辅助。

不过,不同的史料对祖泽溥在战斗中的作用描述也不尽相同。《山东通志》因其曾是地方官,多少有些褒扬之词,称:“祖泽溥,奉天人。顺治十八年总督山东全省……后土寇于七聚众猖獗,据栖霞之锯齿牙山,官兵莫敢入,泽溥躬环甲胄身先士卒,一日之内克其三寨,贼众悉降。”

这段记载将祖泽溥描写为一名十分英勇的武将,让人感觉牙山就是他亲自上前线攻下来的。不过,《贰臣传》(乾隆年间编撰,对明朝降臣有鄙视之意)中的记载却是:“诏靖东将军济席哈往剿,破其寨,斩首无算,于七窜入海,济席哈班师。”按照此说,攻打牙山,似乎没有祖泽溥什么事。

《贰臣传》只是提到牙山失守之后,济席哈就班师回朝,而昆嵛山和招虎山的于七余部,则是由祖泽溥派人分别镇压。

当然了,不管是否亲临前线,祖泽溥参与过指挥是没有疑问的。并且,他作为山东总督,不仅要兼顾战事,而且需调配筹集军粮军饷,在战后收拾地方残局。

《山东通志》之所以对他评价高,除了因为他曾是地方官之外,另外也很有可能与他在战后收拾残局时的“相对宽厚”有关。

4、宽待宋琬

于七反清之战,战争的激烈程度并不高(双方实力差距较大),但死难者却不少,这主要是受牵连的结果。

攻打于七的主力,是从京师来的八旗。他们异地作战,对本地人并无情感可言,很少问青红皂白。而祖泽溥曾在明朝为官,与不少士绅有交情,相对比较宽厚一些,能和稀泥就和稀泥。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莱阳宋琬被诬告一案。

当时,已经在清廷做到按察使的宋琬,被族人诬告私通于七,意图谋反。清廷很快将之投入大牢,令山东总督祖泽溥负责审问。

祖泽溥审讯之后,很快上奏朝廷说:“查无实据,不便定罪。”清廷中枢有人对此不满,要求再次审问,并且认为祖泽溥有包庇之嫌,建议给他处分。

不过,再次审讯之后,祖泽溥仍然以“查无实据”上奏。中枢对此更为不满,直接向皇帝建议:“或死或流。”

在此事上,康熙帝(当时还没亲政,不知是否本人的意思)还比较公正,他下发谕旨说:“情实即应正法,如虚即应免罪。尔部将无确据之事,悬揣定拟,两议俱属不合。宋琬等著免罪。总督祖泽溥亦免议处。”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清廷最后给宋琬免罪,同时也不追究祖泽溥的责任。此时是康熙二年的年底。

宋琬一事也说明:山东总督一职看似风光,但需要处理多方关系,过的并非安稳日子。或许祖泽溥对此也感觉心力憔悴,于是,他在康熙四年“以疾解任”。休息了一段时间之后,在康熙六年一度担任福建总督。不过两年之后,他就在此职位上致仕(退休)。

综其仕途来看,祖泽溥经历的大事不太多,而于七反清应该就算是数得上的一件了。(本文作者:老隋)

清朝各级地方官制

清朝作为封建时期最后一个王朝,入关后总结前朝亡国经验教训,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化权臣势力,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他朝的官员制度,共有九品十八级,分为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两种。接下来,我们就说一下地方官制。

1、总督

总督,另一种称谓“制台”,是节制一省或多省的行政、军事及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如果光一个总督头衔,那么就是正二品,如果像《康熙王朝》中,康熙敕封姚启圣为“福建总督授兵部尚书衔”,这一下品级就上升为从一品了。另一种情况就是授监察院右都察御史,这也是从一品。还有一种总督就是“大学士兼管总督”,这就是最高品级正一品了。

2、巡抚

巡抚,另一种称谓是“中丞”,是管理一省行政、军事及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如果一个省既有督也有抚,那么巡抚是要受总督节制的。在品级上是从二品,如果后面加上一个“授兵部侍郎衔”,那就是正二品。但是有一个省的巡抚例外——山东巡抚,直接就是正二品,无需加任何品衔。

3、布政使

巡抚的属官,从二品,掌管一省财政、民政。又称“藩台”。

《雍正王朝》中李卫就曾担任陕西布政使4、按察使

巡抚的属官,正三品,掌管一省刑法之事,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司。又称“臬台”。在这正三品里面,有两个府尹很特殊,别的府都是从四品,就这两位是正三品——顺天府尹(掌管北京的地方官)、奉天府尹(掌管盛京今沈阳的地方官)。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门人江苏按察使5、都转盐运使

主要处理各地盐务事宜,从三品,又称“盐司”。

6、知府

从四品,掌管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宣布国家的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雍正王朝》中田文镜短暂担任扬州知府7、同知

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

8、知州、州同

为各州行政长官及副手,品级为别为:从五品和从六品。

9、知县、县丞、主薄

知县:一个县的行政长官,县丞:知县的副手,主薄:掌管户籍、文书之类。品级为别为:正七品、正八品和正九品。

命会不会越算越薄?#命理八字

十天跟十二地支排列指南会不会越算越薄?

同学们好,最近有不少粉丝问我,我听别人说命会越算越薄。大家知道这个八字不只是单纯的从我们想象的那样,命算定了以后就会肯定会这样不好或者那样不好,命是可以改的。

所以说我们知道八字中存在什么问题,我们有针对性的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个命就会给改变,尤其是从心性上行为习惯上去改变,明白了这反而是越算越好了,怎么会越算越薄?

·第二个,大家要知道这个八字它是一种磁场规律。就好比说思维是受到宇宙磁场影响,比如说十天干十二地支,它就是代表了一种特定的磁场,就宇宙星体磁场轨迹是一种十天跟十二地支排列组合形成的八字,它是宇宙星体的坐标,明白了它这个坐标辐射到大脑的时候对思维产生了影响,从而有不同的选择。

所以说那这个八字就是个人生说明书。比如说你买了个冰箱,有一个冰箱的说明书,你会不会因为多看了几眼说明书,这个冰箱就变坏了。多看了几眼说明书,这个冰箱就损耗太大,这个冰箱就作废了,不会的。

所以说我们从这两个角度,一方面你算出来以后可以改善,这反是好事。一方面它本身就是磁场规律,它就是磁场规律,它就是人生说明书。明白了吧?不会因为说你多看几眼说明书,这个冰箱就会出问题。

所以说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感谢大家。

命会不会越算越薄?#命理八字

十天跟十二地支排列指南会不会越算越薄?

同学们好,最近有不少粉丝问我,我听别人说命会越算越薄。大家知道这个八字不只是单纯的从我们想象的那样,命算定了以后就会肯定会这样不好或者那样不好,命是可以改的。

所以说我们知道八字中存在什么问题,我们有针对性的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个命就会给改变,尤其是从心性上行为习惯上去改变,明白了这反而是越算越好了,怎么会越算越薄?

·第二个,大家要知道这个八字它是一种磁场规律。就好比说思维是受到宇宙磁场影响,比如说十天干十二地支,它就是代表了一种特定的磁场,就宇宙星体磁场轨迹是一种十天跟十二地支排列组合形成的八字,它是宇宙星体的坐标,明白了它这个坐标辐射到大脑的时候对思维产生了影响,从而有不同的选择。

所以说那这个八字就是个人生说明书。比如说你买了个冰箱,有一个冰箱的说明书,你会不会因为多看了几眼说明书,这个冰箱就变坏了。多看了几眼说明书,这个冰箱就损耗太大,这个冰箱就作废了,不会的。

所以说我们从这两个角度,一方面你算出来以后可以改善,这反是好事。一方面它本身就是磁场规律,它就是磁场规律,它就是人生说明书。明白了吧?不会因为说你多看几眼说明书,这个冰箱就会出问题。

所以说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感谢大家。

溥仪作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一生悲惨的命运!八字分析命理

古希腊神庙,柱有五字:\"认识你自己。\"《论语》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荀子》说:“制天命而用之。”这些都告诉我们,认识自我、认识规律的重要性。中国传统四柱(八字)预测术,是认识自我、了解命运的一种有效方法,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先研究一下宣统皇帝的八字(缺时辰),以此来检验四柱命理之学。 溥仪作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三岁登基,合法在位三年(1908.12—1912.2,3~6岁),之后又任伪满洲国皇帝13年(1932.3—1945.8,27~40岁)。 溥仪(宣统帝)出生时间1906年(丙午年)2月7日 (正月十四) (去世时间1967年(丁未年)10月17日)

乾造: 丙午 庚寅 壬午 * * 大运:辛卯(9—18)、壬辰(19—28)癸巳(29—38)、甲午(39—48)、乙未(49—58)、丙申(59—68)

宣统帝日主壬水生于正月寅木,水泄气,庚金可生水,但受丙火克制,身弱甚,喜金水帮身,纵观其一生,其时辰应该是申时至丑时之间。其一生遇到金水旺的年份和大运,可发达,遇木火旺则倒霉。1908年(戊申年3岁)称帝,申金生水。1912年壬子年本来水旺可帮身,但两午冲一子,水不敌火,下台。1932年27年岁壬申年,大运壬辰,金水旺,重新称帝。1945年乙酉年40岁,大运甲午,木火旺,被捕。

1959年(己亥年54岁)水旺,被特赦。1967年丁未年,丙运,火旺克制干水,尿毒症病死。 作者:半床诗7852 时间:2016-06-10 22:03 1908年(戊申年3岁)十二月二日,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年6岁)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溥仪下《罪己诏》。 1912年元年(壬子年7岁)二月十二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

1913年,癸丑年8岁,溥仪退位仍在宫中的时候仍用宣统纪年,有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内监,故臣赠谥,不改衣冠。 1917年丁巳年12岁复辟失败。 公元1921年(辛酉年16岁),溥仪与端康太妃(瑾太妃)因范一梅辞退事件,爆发激烈冲突。 1922年(壬戌年17岁)十二月一日,溥仪大婚,娶了一后一妃。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绣。在紫禁城中,溥仪或读书吟诗、作画、弹琴,或捏泥人、养狗、养鹿,有时还到宫外坐汽车,逛大街。 1924年(甲子年19岁)十一月五日,西北军阀冯玉祥无视优待条件,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并获得大量宫中财物,历史上称这为“北京”。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 1925年(乙丑年20岁)二月,溥仪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与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往来,谋划“复号还宫”,再次复辟,是为“后逊清小朝廷”。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满洲国造势。 二十年(1931年辛未年26岁)九?一八事变后,溥仪于同年十一月在日本驻屯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的帮助下从天津潜赴旅顺,不久到奉天。

二十一年(1932年壬申年27岁)三月一日,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地区建立满洲国。九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满洲国,而满洲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溥仪自是年三月一日至二十三年(1934年)二月二十八日任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1934年(甲戌年29岁)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三月一日登基。还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 1945年(乙酉年40岁)被苏军俘虏的溥仪。 八月八日,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满洲国,满洲国覆灭。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后被拘押在伯力四十五号特别监狱直至三十五年(1946年丙戌年)春。 1950年(庚寅年45岁)8月1日,溥仪与其他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

1951年(辛卯年46岁)2月3日,溥仪的父亲爱新觉罗?载沣在北京醇亲王府逝世,享年68岁,至死没能见到溥仪和溥杰最后一面。 1956年(丙申年51岁)11月15日,提出溥仪等人不能简单地处决。从这以后,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三年时光。在这和风细雨的改造生活中,溥仪倍感温馨。 1959年(己亥年54岁)9月17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赦令》。对首批特赦,溥仪却不报多大希望,他说:“有谁也不能有我,我的罪恶严重,论表现我也不比别人强。我还不够特赦条件。” 12月4日上午,由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代表宣读给特赦人员的通知书。溥仪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1959年度赦字001号”。 1960年(庚子年55岁)3月,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及卖门票的工作。 1962年(壬寅年57岁)4月30日,溥仪与朝外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结婚。 1964年(甲辰年59岁),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6年(丙午年61岁)后的时期,因周恩来将溥仪列为保护对象之一,当时并未遭到冲击。 1967年(丁未年62岁),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去世。

究其一生,非常坎坷的命运,自身八字也是时刻反应了他的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