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八字桥玫瑰苑物业电话 八字桥96号餐厅

八字桥玫瑰苑物业电话 八字桥96号餐厅

本文目录一览:

大雨过后,绍兴八字桥历史街区成了一个“重口味”的景区

八字桥历史街区是绍兴古城著名景点之一,悠久的历史加上水乡风情,吸引了不少游客。但是昨晚一场大雨后,附近石板路上的污水井都往外涌出污水,很是煞风景。

上午记者在东双桥西河沿,看到石板路的缝里不停有水往旁边的河中流入,同时还伴着类似纸巾一类的垃圾。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昨天下过大雨以后从这边污水井周围的石缝里就不停有水喷出来,像这样的现象已经发生不是一次两次了。

居民陶胜花家门口就有个污水井,她说昨晚大雨过后,从污水井涌出来的污水险些漫进自己家中,还好现在放晴了,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而最近这段时间,只要一下大雨,这种情况就必定会出现。

另外一户居民樊国芳则直接将家门口的几个污水井封了起来,但污水还是会沿着石板的缝隙流入家门口的河中。在樊国芳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埋在地下的污水管道太小,承载量不够,二是附近开了家饭店,她怀疑这家饭店没有安装隔油池,油污流入了管道中。

居民们说,不论是抽水还是将污水井堵住,这些方法都治标不治本,影响他们日常生活的同时,历史街区的风貌也会大打折扣。

那么污水涌出,是否与八字桥96号的饭店有关呢?由于还未到营业时间,记者先去八字桥社区了解情况。社区党委书记胡建封表示,他们之前就接到过居民的投诉,马上联系了街道等相关部门实地查看,通过排查,他们初步判断确实是饭店的油污堵住了排污管道的口子,同时因为地势有高低,居民区排不出去的污水,只能回流。

目前社区已经将相关情况汇报给了街道。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八字桥96号的喜粤饭店,饭店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饭店是2019年年底开始营业的,由于受疫情影响,一直到去年五六月份才开始正式大量接客。开店的审批手续也都是健全的,不存在居民怀疑的没有隔油池的问题。

何健风表示,去年年底也有附近居民来反映过这个问题,当时他们还找人抽走了隔油池内的油污。接下来他们也会配合社区、街道的工作,对店内的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那么在排污设施并不充裕的历史街区开设饭店合适吗?记者也就此事咨询了府山街道办事处,街道经发办工作人员表示,接到群众反映后他们去现场查看过,造成污水外溢的原因的确是因为油污堵塞了排污总管,目前,街道已经请了第三方公司疏通管道。至于在历史街区开设饭店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没有明确规定历史街区不能开设饭店,这家饭店的各项审批手续都是符合规定的,至于是否需要改造排污管道,从而更好地保护历史街区,则需要更多职能部门参与进来。

来源:直播绍兴原创

风华绝代看运河︱绍兴八字桥:古桥新意 因河而生

2018-11-06 06:5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宁 曾杨希 徐添城 摄影 王啸天

在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浙东古运河由东向西越过条条河流,行至水路纵横的绍兴,流经都泗门内,横跨一座“八字”石桥,一幅灵动的画卷由此徐徐展开。

霜降已过,因水而生的老城秋意渐浓。古运河专家马峰燕博士又一次踏上石阶,当他的双手触过桥柱覆莲、拂过锈迹斑斑的锔钉,这座桥便在眼前“活”了过来:“我总时不时来看看它,就像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对谈。”

在绍兴人眼里,八字桥是“活着”的。它历经千年,将昔日繁盛与今日新意娓娓道来,又诉说着古城内外关于人和岁月的故事——

行至桥桥相映、水屋相连的八字桥街区,我们越过净高5米的桥顶,来到桥的南面,一个“八”字便巧妙地呈现于粉墙黛瓦之间:石桥东侧沿主河岸向南北两个方向落坡,西侧则向南面、西面两个方向落坡。正是这一精巧的设计,使得彼时的八字桥跨越3条河流,连接4条道路,既便利了水陆交通,又能不拆一屋、不改一道,处处凝聚着先人因地制宜、圆融和谐的中国智慧。

水系发达的绍兴,素有“万桥之乡”的美誉,古往今来,也许没有人能够准确考证绍兴石桥的数量,但是八字桥,却在绵延2700公里的大运河上,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

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一个早春,我国著名古建筑与园林专家陈从周赴绍兴调查八字桥,在主桥洞西面第五根石柱上发现“时宝祐丙辰仲冬吉日建”字样,就此印证了八字桥重建于南宋。这位毕生都与古建筑结缘的学者,后在《绍兴的宋桥》中将这一发现称为“一件意外的收获”,并认为宋桥“在中国建筑史与桥梁史上不失为重要的证物”。

今时今日,桥上望柱、桥下水流,一景一物无不勾连着过往的繁华与沧桑——城内运河下,沉睡着建于北宋年代的都泗堰,这里曾是浙东水利、交通、货运要道。大坝东、西两侧分布着古鉴湖和古运河,因水位之差,大船行至广宁桥附近过坝,水位涨落往往需要几天,不愿久等的商人们便取道稽山河到五云门,一时间,船只停泊起航,商人过客往来……

如果说,大运河是波涛滚滚的乡愁记忆,那河上的石桥,便是祖祖辈辈的情感寄托。

傍晚时分,82岁的退休教师徐建海合上看了大半的报纸,走到家门前的稽山河边,探着头,从前往后打量一番,再径直向石桥方向缓缓走去。

河道的水,流淌着老徐这一代人的过往:半个多世纪前,这里家家户户推门是河,淘米、洗衣、坐船全都离不开水,每家妇女沿河而立,站在方寸大小门前石上,麻利地打点着一家老小的生计,柴米油盐的琐事也在涟漪之中温馨自然起来。

桥连着人,人恋着家,家承载着岁月更迭。老徐领我们走过八字桥下的小路,忆起那些散碎的时光,渐渐放慢了脚步:“绍兴人爱看热闹的,就连小孩子,都能认得出每个街坊,人与人之间,熟络得很……”一位赶路的居民穿过我们中间,扑哧一笑:“徐老师又在给人上课的。”待我们抬起头,深深小巷中,只留下她的背影。

河水无言,却也能让古老的八字桥名声远扬。这些年,老徐的家门口多了不少游客,天南地北的人们见了坐在门前读报的他,总会停下脚步打听一番,于是老徐把八字桥街区的历史一遍遍地诉说,往来的人们无不感叹江南水乡的如诗如画、巧夺天工。

在这深秋时节,木莲藤顺着桥台向阳而生,爬满桥梁与望柱,老绍兴们都知道,这是一种“择古桥而生”的植物,它们长得越茂盛,根系越发达,便能由此鉴定出桥的历史在百年之上。

历经岁月洗礼的八字桥,前后经过多次修缮,那些在时间长河中默默无闻的石匠们,在修桥时是极为讲究的。师傅会到八字桥石料原产地,挑选上了年头的石头,按照原样加工后搬上石桥,如此大费周章,为的就是延续古桥的生命。

念旧婉约的浙江人,也从不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依水而筑、因河而兴的八字桥街区,如今亦沉淀出新的诗意。

桥的另一头,原来的老厂房辟出一家书店,老板埋头整理旧书,不善交谈。书店唯一的客人探出头向我们轻声问候:“你们来,做什么?”

“来看桥,八字桥。”

他起身向我们走来,莞尔一笑:“文字是没有声音的,但是书不一样,它能联接起人,不同的人读过同一本书,他们就是彼此相连的。”

我们顿悟,读懂这座千年古桥,我们与那些酣畅淋漓的劳动场面、富庶繁华的市井生活,不也紧密相连了吗?

夕阳西下,三两乌篷船沿岸而靠,目光尽头是若隐若现的现代高楼,这座无数文人都曾描绘过的千年古城,正浸润在运河文化之中,喷薄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