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余华八字命理 余华八字格局

余华八字命理 余华八字格局

本文目录一览:

余华:看懂苦难,说出苦难

#首发创作赛#

前不久,余华在韩国开签售会,不少年轻人提早赶到,甚至通宵排队,只为拿到签名。

作家并不像明星一样经常曝光,跟大众有一定距离感,但为什么余华却能和年轻人达成一片呢?

因为他能共情当代年轻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当有人说工资低是因为不够努力时,余华说:“在我那个年轻的时候,你只要努力工作,大部分人是能够得到回报的。但时代已经变了,再有人来告诉你,你要努力工作,你就会得到很好的回报,那是鸡汤。”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改革开放,2001年WTO,2002年城镇化,2005移动互联网,国家发展产生缺口时,在这些年代的年轻人,只要说“我愿意干”,付出行动,很轻松就能被推上填补时代的缺口,乘上时代的快车。

就连四川首富刘永好也曾说过:

“改革开放的那些年,市场刚刚开放,到处都是空白,竞争很小,都是机会,只要敢闯敢干,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而现在,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市场处处都被填满了,机会越来越少,竞争也越来越卷,成功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当时代红利消失,留下的只有卷。

《2021年轻人加班报告》,报告显示:每天加班和经常加班的年轻人占比达76.1%,仅有1成年轻人敢下班后不回消息。年龄越小越能接受有加班费的加班,近6成90后愿意为钱加班,而有近8成00后愿意为钱加班。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知乎上有一个网友说:“其实一天的任务可以在上班时间完成,同事人均八九点走,我有同事因为加不了班被迫转岗或者辞退了,自己害怕丢了工作,不得不加班。”

但是如果习惯“温水煮青蛙”,无论多么压抑,都不打算离开,那生活和工作终究会陷入困境中。

而能真正抵抗内卷的,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兴趣、热爱和探索欲。

有着自己的目标,每天按时按量完成自己计划,在自我进步中寻求提升。

2

当有人说,年轻人热衷于算命,就是不求上进时,余华说:“我觉得算命也是一种上进,自己的命运里面是不是还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在前面等着我。如果一个人连算命都不想算了,那可能真是消极了。”

网上一位网友分享她算命经历,自己曾经找工作没什么结果,第一次去看了星盘,然后对方把自己流年按照春夏秋冬来讲解,提醒她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并且告诉她夏天会找到工作,结果自己真在夏天找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之前参加交流活动聚餐的时候,一位刚认识的朋友蚊子说自己看八字的时候,正好是自己绝望的时候,大专学历,没有技术,一个月就一千多的工资,然后爸爸生病拿不出钱,感觉天都是灰的。

走在路上看到一个摆摊算命的老先生,找他算了一卦,老先生说,你肯定不止大专学历,按八字看至少硕士,除了婚姻,你的命可以说比大多数人好大多了。说完之后他就开始研究专升本。

现在他硕士毕业,高校任教,博士在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还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成长过程中数不清的竞争,这些都让年轻人感到焦虑、压力。

当这些困惑和苦闷在现实中找不到出口的时候,算命成为了他们梳理当下、释放自我的一种方式。

大师们口中描述的“光明未来”,多多少少给他们了积极的暗示,为他们能够继续认真生活加油。

年轻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看清自己心底的选择,找到勇气继续探索生活。

3

在谈感到不幸福的原因时,余华说:“我们从一个骑惯了自行车速度的人,要去适应骑摩托车的这种速度他哪怕用想象更快的速度,他也已经来不及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还是日新月异的。”

面对房价,一个人的收入要超过房价涨幅,必须做2-3倍的工作,才能和房价匹配,所以大部分人只能忍受高压而不敢辞职,无法顾及身心健康。

面对孩子的教育,小区妈妈群里聊起孩子暑期去美国游学的事情,有大半的妈妈因为去不起,选择了沉默,避免被看不起。

即使压力大到快崩溃、身心健康不理想的时候,都不敢休息一下,害怕被社会淘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本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当我们以社会和他人的评价来决定我们的行为,忽视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时,我们的生活会充满冲突和痛苦。

为了尽快完成买车买房,只是迎合社会集体无意识要求时,我们只会拥有不幸福。

只有我们尊重自己个人化的需求,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找到真正重要的事,比如爱,我们才能从心底生发出幸福。

余华如今之所以火遍全网,深得年轻人的心,不仅有他的幽默,更是因为他的“人间清醒”。

从他的文字、语言中,我们每个年轻人得以重新审视生活,找到自己。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致\"扫黑除恶\"的病友们

从父亲生病以来,每次去医院都会崩溃一次。这样也好,让自己的情绪有个出处。家里有宝宝,无论外面发生什么,在她面前你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同事和朋友面前不愿做祥林嫂,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不忍心打扰,别人也无法做到感同身受;

时常怀念父亲没生病之前爱笑,爱美,爱生活的我。曾经为了一份精致的晚餐,会从选食材,切菜,烹饪到排盘花费好几个小时,照片记录下每个成品的精彩瞬间;为了妆容和衣服的搭配,不厌其烦地去调整;碰到一处好风景,照片不拍完美决不罢休。现在每天的重心不是在病友群和网上学习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一直耗费大部分时间关注生病这件事虽然会改变正常人的生活状态,但是病友群中大家带给彼此的温暖和帮助是普通人不能替代的。真正的感同身受在此处才能体会出来。

大家的酸甜苦辣普成了一首有关生命的交响曲,汇成了人生百态的大江大河。最近重读余华的《活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试着让自己去坦然接受痛苦和死亡。也许真正理解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才能去释然一边得到一边失去的不甘心。才不会去在意某个医生,某个护士某个单位的某个工作人员,对病人和家属的恶语相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火爆的脾气变成了小心翼翼,变得不敢说“不”。害怕因自己的言行给就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一张单子跑好几天,跑N个地方的情况比比皆是,折磨着我们的体力和耐力。无法想象年老体弱的患者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整个就医的环境和流程就不能更人性化一点。每当无助感袭来,就想骂人:为什么没有人体会我们的疾苦,也许当哪些有钱,有权,有后门的人就医体验和我们普通大众一样,当前的局面会不会就不会大不相同。

上周陪父亲去医院的就医情形历历在目。在跑了3栋大楼,经手4个医护人员之后,已经临近中午。最后一个办事地点实在找不到在哪,人群中看到一个医生很耐心的弯腰给一个患者在交代用药事项,那毕恭毕敬认真负责的样像极了古时君臣汇报的场景。父亲不忍我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去找寻最后一道手续的审核窗口,给我说“你先别找了,快到午饭点了,我去找个医生问问。”也许父亲和我一样,觉得这个医生看起来比较耐心,在他们快结束谈话时,父亲试探性地往前挪了几步,朝他们走去,可那个医生丝毫没有表现出要搭理我们的意思,就这样来来回回父亲欲言又止,那一刻父亲卑微到了尘埃,我看着心酸极了,赶紧拉着他的手说:“爸,我知道在哪了,我们走吧!”我牵着父亲干枯的双手穿梭在忙着就餐的人群中,为缓解我不知道具体地址的尴尬,一路上给他漫不经心地闲聊着:

“爸,回头我也给你办张餐卡,每天早上你治疗完吃饭了再回去”,

“没必要的,别浪费钱,我回家吃,早上在家随便吃点了过来”,

“你要听话,没人监督也要自觉的吃饭,不然我就每天早起监督你,你心疼我的话就乖乖吃饭”

“我哪天不听话了”

......

怕父亲识破我不知道地点的真相,在我和父亲就这样看似漫无目的的闲谈过程中我找寻着最后一个办事窗口。比较幸运的是,最终在父亲没质疑我之前找到了办事窗口。

出医院大门,熙熙攘攘,紫薇花照旧绚烂,门口求助的那一家三口还在。38°的高温下,小孩睡在轮椅中,中年男子在唱歌,中年妇女回到他们简易的堆满日用品的休息处,喝了口水。我路过她时,憋见她深深地叹了口气,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发丝滚落下来。医院就是这样,有人忙着生,有人却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着。看似云淡风轻的身后都藏着一个个千疮百、孔支离破碎的家。人在重大灾难面前真的渺小的如一粒尘埃,追求与挫折,痛苦与欢乐,得到与失去,我们一次次被打倒,一次次重新振作起来。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我们努力过,不后悔。

Vicki这两天带着病危的父亲和医护人员一路南下去寻找新的转机;

Faye姐姐为给没有血亲的表姐看病留在了异国他乡打工;

Alice舌战群儒引经据典全程指导医护人员让命悬一线的母亲转危为安;

睿智风趣的好好姐姐一面积极治疗一面给老公暗寻后半生的依靠;

段子手无忌大哥拿到爱妻恶黑的确诊报告之后把医院一楼到顶楼的电梯循环坐了7个回合;

刚化疗完办理出院的披萨哥,拖着虚弱的身体再次折返其他医院帮我处理父亲就医的棘手问题;

柯达大哥,杨琦大哥,桃桃,小艺......数年如一日,每天查阅各种文献,坚持几个小时的学习,为的是避免家人和我们在就医和治疗的过程中做我们的指明灯,让我们少走弯路。

我们是一群和时间赛跑的人,是一群暂时被医保政策遗忘的人,更是一群有情有义互帮互助的小可爱们!恶性黑色素瘤越来越得到重视,愿你我的坚持终将柳暗花明!在“扫黑除恶”的道路上,我们并不孤单,时刻谨记——你的坚持,终将美好!

余华《文城》:人生海海,命运无常,不过是一场抉择

“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时代的洪流推着每个人做出各自的选择。这是一个荒蛮的年代,结束的尚未结束,开始的尚未开始。”

这是《文城》腰封上的卷首语。

刚看到这句话时,多肉君并不十分理解其中之义;可当我将这本书完整咀嚼一遍之后,方知这则卷首语真正得了《文城》的高妙之处。

是渺小与伟大,是迷茫与选择,也是希望和延续。

《文城》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首次出版于2021年3月的长篇小说。

说起余华,只要是对文学圈有些许了解的人,基本都知道这个戏称自己“靠《活着》活着”的宝藏作家。

不过“靠《活着》活着”这句话虽然是调侃,但我们也不难看出,《活着》这本书,无论是在余华本人的创作生涯,还是整个当代小说文坛,都是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连八年后出版的这部长篇小说《文城》,宣传语最醒目的一行都写着:

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

盛名之下,珠玉在前,《文城》自然背负了不少期待与压力,甚至是挑刺和审判。

读者对这部小说的评价褒贬不一,褒扬者赞余华靠《文城》完成了回归与突破,没有辜负大众的期待;而贬斥者则批余华没有跳出《活着》的舒适圈,《文城》并不如想象的出彩。

不过,多肉君觉得,我们读书没必要完全被他人的褒贬所影响,是好是坏都需要我们自己去阅读去体味。

对多肉君个人来说,《文城》自然有《活着》比不上的闪光点,完全没必要活在它的阴影之下。

正如余华老师在采访里所说:

“《文城》就是《文城》,世界上也只有一本《文城》”

先说故事,《文城》并没有讲一个特别曲折的故事,用了两个视角,讲了清末民初时期,北方乡绅少爷林福祥爱上了流浪来家中投宿的南方姑娘小美,小美来自一个叫“文城”的地方。两人相恋成婚,但婚后小美两次悄然离开他,并留给他一个女儿,他最后决定带着女儿去找小美,却怎么也找不到文城这个地方。

根据小美对自己故乡的描述,他认定了南方的溪镇就是“文城”,他留在溪镇,历经战争、匪乱而离世,他最后也没找到小美和“文城”。

故事很简单,寥寥数百字就能说清楚。

有时多肉君也会想,如果多年之后,再有一个“林祥福”抱着女儿来到溪镇,是否也有一两知情者,将林祥福、小美这些人的命运纠葛,也这样寥寥数语付与笑谈中。

阅读一本书,就像看了一出戏。

台上的主角配角上场又离场,鲜活又枯萎,只有真正入了心的看客与读者,还活在‘文城’这个世界里难以清醒。

《文城》这本书分为正篇和补篇两大部分,这两个部分也是两个视角:林祥福视角和小美视角。

从主角林祥福视角来看,他的一生都在经历一件事,那就是“离别”。这种离别和死亡如影随形。

五岁的时候,父亲在做木活的时候突然离世,一条白布盖住了父亲的身体;此后母子相依为命十四载,在林祥福十九岁时,母亲也溘然长逝,那短了一截的白布照样盖不住母亲的脚,他也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自此,林祥福便一个人沉默而孤独地生活在这世上,直到和南方姑娘小美相遇相恋成亲,他才再度有了个家。

可小美却骗了他两次。

第一次是和他成亲后几个月,以拜关帝庙为借口盗了林祥福祖上积累的金条,和她的“扮作兄妹实是夫妻”的丈夫阿强携金条逃走。

林祥福为自己对陌生人的轻信痛悔不已,在父母的坟前哭着说自己败了祖产……

第二次是小美走后发现自己怀了林祥福的孩子,又回来想在林家把孩子生下来,林祥福原谅了她,还和她测八字供庚帖再次正式成了一次亲。可小美在孩子满月后,再次偷偷离开了林家,并和阿强回了溪镇。

这次林祥福打定主意带着女儿去找小美,他变卖田产南下,去阿强口中说的一个叫“文城”的地方,但遍寻无果,最后落脚到了溪镇。

林祥福在溪镇认识了至交陈永良和溪镇商会会长顾益民,和陈永良合办了闻名遐迩的木器社,和顾益民差点结成了儿女亲家。

他在溪镇生活了十几年,经历无数次匪祸和十年难遇的雪灾,当年尚在襁褓中的女儿,也吃着百家奶出落成了大姑娘,溪镇对林祥福来说,已经是第二个家。

当时时局动荡,军阀混战,匪祸频发。恶匪张一斧挟持顾益民,以此为要挟索要民团。

林祥福带着去赎人,却被张一斧骗顾益民已经被杀害,他当时脑中血红一片夺下土匪的尖刀想要杀了这个穷凶极恶之人,却被张一斧反杀,尖刀左耳死去。

当时多肉君看到这儿的时候十分惊愕。

这本书才看了一半儿,男主林祥福就已经死了,那下面写什么?还有很多内容没有交代呀?

带着这个疑问接着看下去,才发现还有补篇,多肉君甚至觉得,这本书到了补篇这儿,才真正慢慢走向高潮。

补篇是小美视角,很多读者也因为这种“双篇双视角”的结构,批判《文城》这本书前后内容有种衔接不上的割裂感。

但多肉君却觉得这种结构安排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整个故事更有条理更加清晰,也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属于‘文城’的故事。

如果说林祥福的人生基调是“离别”,那么小美的人生基调就是“漂泊”。

小美姓纪,因为家里十分贫穷,所以十岁那年就被父母送到溪镇做织补生意的沈家做童养媳。

沈家是沈母管家,沈母是个严肃封建的女人,在她的管辖下,小美这个童养媳始终过得战战兢兢。

在小美印象中,她有两次“被休”经历。

一次是她小时候惦记压在婆婆箱底的蓝布印花衣裳,沈母觉得她不安分,要将她送还家去,但念她年幼无知所以作罢。

第二次是小美真正成了沈家媳妇后,没有经过沈家人同意,私自用铺子铜钱接济犯错丢钱的娘家小弟,被沈母发现强迫儿子阿强在母亲和媳妇之间二选一,结果自然是小美被休。

但三个月后阿强又偷拿家里的钱来接她,二人自此私奔,四处漂泊。

他们先去了上海,在上海见识了大千世界灯红酒绿后,二人又改道去京城找亲戚谋差事,但显然这个念头无法实现,两人的钱渐渐花光后,小美被阿强留在了借宿的富户林祥福家中。

小美和林祥福成了婚,却在成亲五个月后拿了林祥福祖传金条,和成了乞丐的阿强无目的奔逃南下。

南下途中小美却发现自己怀了孕,她又回到林家,将孩子生了下来后,和阿强返回溪镇,从此两人深居简出,渐渐被溪镇人所遗忘。

在林祥福找来溪镇时,她惊慌又激动,每天在对女儿的思念和对林祥福的愧疚中来回撕扯,也根本不敢去见林祥福。

当时溪镇闹雪冻,顾益民决定在城隍阁设坛祭天,小美阿强也随大众去祭拜,她祈求过苍天又祈求林祥福,最终被冻死在城隍阁前的雪地里。

多肉君上一刻还沉浸在小美的祈祷中,书中这样说:

林祥福怀抱女儿千里迢迢寻找而来,让她心痛不已又充满负罪之感,她在心里对林祥福说:

“来世我在为你生个女儿,来世我还要为你生五个儿子……来世我若是不配做你的女人,我就为你做牛做马,你若是种地,我做牛为你犁田;你若是做车夫,我做马拉车,你扬鞭抽我。”

下一刻,她就被冻死了。

而这天,正是林祥福怀抱女儿寻来溪镇的那天……

当时看到小美的死,同样让多肉君非常惊愕,惊愕之后,密密麻麻的痛感才慢慢从心头涌现。

林祥福在溪镇找了小美十几年,可小美在他踏入溪镇那天就已经不在了。

只能说,不愧是余华。

擅长剜骨割肉的手依然稳准狠,在读者看到激动上头时,一刀立马给你扎下来。

这本小说读完后,多肉君总觉得有些怅然若失,总感觉还有很多内容余华老师没有写,比如林祥福的女儿林百家、顾益民的儿子顾童年、陈永良的儿子陈耀武、以及那个和林百家有过一段缘分的英俊军官……

这些人后来怎么样了?

不过后来想想,这都是下一辈的故事了,就像开头卷首语所说:

“这是一个荒蛮的年代,结束的尚未结束,开始的尚未开始。”

下一辈的故事,自然也就不是文城了。

估计看这本书时,也有读者和我一样,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文城’到底是什么?

小说中阿强说过:“总有一个地方是文城。”

文城无疑是阿强欺骗林祥福时,虚构的一个地名,它根本不存在。

多肉君认为,文城大抵是个“乌托邦”一样的存在吧!

林祥福在寻找文城,文城是爱人的故乡,只要找到文城,就能找到小美;只要找到小美,他就找到了光亮,找到了他的家。

阿强躲避于文城,文城是他亲手打造的堡垒,有了文城,他就有了安全感,只要他缩在文城里不出来,就不用承担道德和律法的审判。

只有小美,夹在文城与溪镇、虚拟与现实的缝隙中被吞噬消亡。

小美死了,林祥福也不会再找到文城了。

许多人谈论一本书,总是要从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分析探讨作品的思想性、知识性以及艺术性。

这些固然重要,可多肉君认为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一本书时,它带给你“crush”的那些瞬间。

《文城》这本书除了林祥福和小美的命运与爱情让人唏嘘之外,还有一些令人惊艳的点。

1.配角的人物塑造。

除了温厚谦卑的林祥福、苦命漂泊的纪小美这两个主角,文城中还有许多非常值得一提的角色。

陈永良:林祥福溪镇的至交好友,两人合办了一家木器社,以情相交十数载。林祥福被土匪张一斧杀害后,是陈永良最后用那把尖刀替林祥福报了仇。

李美莲:陈永良的妻子,是个温柔善良又乐观的女人,也是暗无天日的雪冻与匪祸中,难得的一抹亮色。在林祥福的女儿林百家差点被土匪掳走时,是李美莲让儿子陈耀武代替林百家当肉票,她是林百家记忆中母亲的真正样子。

顾益民:溪镇本地乡绅,也是颇有威望的商会会长。在封建皇权崩溃,新旧交迭的混乱时代,是他组织溪镇人民赎人质、组建民团、安抚败逃的军队,让溪镇在风雨飘摇中得以保存。

阿强:小美的丈夫,沈家的儿子,过着心不在焉毫无担当的一生。少时学手艺得过且过,成家后也扛不起一个家。小美被休后拿了钱就带小美私奔,钱财花光就把小美扔给林祥福,对不起父母,辜负了妻子。在林祥福找来溪镇时只想着卷款逃跑,完全不知悔过。不是大恶之人,却实在是个没担当的小人。

和尚:当初绑票陈耀武一行人的土匪之一,后来又将陈耀武放归溪镇。被迫归顺土匪张一斧后看不惯他的嗜血残暴又脱离张一斧。

最后他带着陈永良等复仇队伍,在汪庄与张一斧激战时,被砍断手臂失血过多而死。

和尚是个有道义又底线的土匪,不是绝对的恶人,却也无奈做过恶事。

这些配角没有喧宾夺主,在寥寥数语中绽放自己的光辉。也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文城’的整个故事更加丰满、更加有血有肉。

这也是余华驾驭人物笔力老练娴熟之处。

就像和尚这个人,只用了一句话,就能在读者心中划下深重一笔。

“他死后若是有人来接走她,就是他在江湖上有手足兄弟;若是没有人来接走她,就是他在江湖上没有手足兄弟。”

2.生动传神的文字描写

余华的文字向来以锋利荒诞著称。无论是久负盛名的《活着》,还是《文城》等其他小说,文字中总流淌着让人齿冷的寒意。

他还擅长运用比喻,而且是十分精准新奇的比喻。余华的文字就像一把锐利的刀,只要下刀,必定会精准扎到最痛处。

“林祥福叹息一声,说人死时儿孙应该守候在旁,缺一人,就是月亮缺一角,死者就不会闭上眼睛。林祥福说母亲去世时身旁一个人也没有,那情景就是乌云蔽月。”

“陈箱柜年过五旬头发花白,他向林祥福讲述皇帝出门的情景时不时吞咽口水,仿佛他说的不是皇帝正在出门,而是皇帝正在用膳,皇帝出门时的八面威风仿佛是山珍海味,他描述皇帝前呼后拥的队列时,仿佛是在清点满汉全席的一道道菜肴,陈箱柜浮想联翩口水横流。”

“她从轿里出来的模样千娇百媚,就像牡丹花从花苞里开放出来。”

“小美的泪水流进他的指缝,泪水在他的指缝里流淌时迟疑不决,仿佛是在寻找方向。”

“雪冻的溪镇,每一天的黎明从灰白的天空里展开,每一天的黄昏又在灰白的天空里收缩,来到的黑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光,溪镇陷入在深渊般的漆黑之中。”

“顾益民十分满意,说真是六条好腿,踢的时候像猫腿,跑的时候像狗腿。”

“来到的清晨不是他们的清晨,离去的黄昏不是他们的黄昏。”

“林祥福仿佛走过了墓园,白雪包裹了他们屈膝而跪的身体,犹如密密麻麻的墓碑。”

余华的这些比喻,我们初读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他为什么这样写?可细细品味之后,就能明白这些文字的精妙之处,并抚掌赞叹:

“就该如此。”

《文城》这部小说里还有很多非常精彩的成语俗语,多肉君阅读时也都积累了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文学名著一直是俯拾可得的素材宝藏,所以在阅读一本书时,不要忘记建立自己的素材库,这样我们才能读有所得。

3.平凡人物的独特人格

曾经多肉君也曾迷茫,既然书读了就忘,那还读它干什么?

直到看到一个回答,让我醍醐灌顶:

“你忘了的那些书,都在无形中丰富了你的人格。”

《文城》里的角色都是些平凡人物,但这些平凡人物在时代洪流下,所显示的闪耀人格,让人即使是在命运的冷酷下,也能感受人性的暖。

主角林祥福性格如北方大地般坚韧厚重,即便人生总是经历生离和死别,但他在人生路上的每一步都走的无比坚定,他对小美的爱、对陈永良的信、对顾益民的义构成了他独一无二的人格。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陈永良也履行了在林祥福灵前许下的诺言,手持尖刀孤身为好友报了仇。

就像高渐离对荆轲那般。

还有和尚,虽然落草为寇,但也始终坚守内心底线,敢于向真正的恶人张一斧宣战。他的一身江湖气,便是这个角色光彩闪耀之处。

还有顾益民,还有李美莲,还有溪镇的独耳民团……

这些人可能只是时代的尘埃,渺小的不值一提,但即便如此,他们也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所有读者:

“人生海海,命运无常,不过是抉择罢了。”

“永远坚信善意,永远坚定步伐,永远坚守本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余华《文城》:人生海海,命运无常,不过是一场抉择

“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时代的洪流推着每个人做出各自的选择。这是一个荒蛮的年代,结束的尚未结束,开始的尚未开始。”

这是《文城》腰封上的卷首语。

刚看到这句话时,多肉君并不十分理解其中之义;可当我将这本书完整咀嚼一遍之后,方知这则卷首语真正得了《文城》的高妙之处。

是渺小与伟大,是迷茫与选择,也是希望和延续。

《文城》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首次出版于2021年3月的长篇小说。

说起余华,只要是对文学圈有些许了解的人,基本都知道这个戏称自己“靠《活着》活着”的宝藏作家。

不过“靠《活着》活着”这句话虽然是调侃,但我们也不难看出,《活着》这本书,无论是在余华本人的创作生涯,还是整个当代小说文坛,都是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连八年后出版的这部长篇小说《文城》,宣传语最醒目的一行都写着:

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

盛名之下,珠玉在前,《文城》自然背负了不少期待与压力,甚至是挑刺和审判。

读者对这部小说的评价褒贬不一,褒扬者赞余华靠《文城》完成了回归与突破,没有辜负大众的期待;而贬斥者则批余华没有跳出《活着》的舒适圈,《文城》并不如想象的出彩。

不过,多肉君觉得,我们读书没必要完全被他人的褒贬所影响,是好是坏都需要我们自己去阅读去体味。

对多肉君个人来说,《文城》自然有《活着》比不上的闪光点,完全没必要活在它的阴影之下。

正如余华老师在采访里所说:

“《文城》就是《文城》,世界上也只有一本《文城》”

先说故事,《文城》并没有讲一个特别曲折的故事,用了两个视角,讲了清末民初时期,北方乡绅少爷林福祥爱上了流浪来家中投宿的南方姑娘小美,小美来自一个叫“文城”的地方。两人相恋成婚,但婚后小美两次悄然离开他,并留给他一个女儿,他最后决定带着女儿去找小美,却怎么也找不到文城这个地方。

根据小美对自己故乡的描述,他认定了南方的溪镇就是“文城”,他留在溪镇,历经战争、匪乱而离世,他最后也没找到小美和“文城”。

故事很简单,寥寥数百字就能说清楚。

有时多肉君也会想,如果多年之后,再有一个“林祥福”抱着女儿来到溪镇,是否也有一两知情者,将林祥福、小美这些人的命运纠葛,也这样寥寥数语付与笑谈中。

阅读一本书,就像看了一出戏。

台上的主角配角上场又离场,鲜活又枯萎,只有真正入了心的看客与读者,还活在‘文城’这个世界里难以清醒。

《文城》这本书分为正篇和补篇两大部分,这两个部分也是两个视角:林祥福视角和小美视角。

从主角林祥福视角来看,他的一生都在经历一件事,那就是“离别”。这种离别和死亡如影随形。

五岁的时候,父亲在做木活的时候突然离世,一条白布盖住了父亲的身体;此后母子相依为命十四载,在林祥福十九岁时,母亲也溘然长逝,那短了一截的白布照样盖不住母亲的脚,他也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自此,林祥福便一个人沉默而孤独地生活在这世上,直到和南方姑娘小美相遇相恋成亲,他才再度有了个家。

可小美却骗了他两次。

第一次是和他成亲后几个月,以拜关帝庙为借口盗了林祥福祖上积累的金条,和她的“扮作兄妹实是夫妻”的丈夫阿强携金条逃走。

林祥福为自己对陌生人的轻信痛悔不已,在父母的坟前哭着说自己败了祖产……

第二次是小美走后发现自己怀了林祥福的孩子,又回来想在林家把孩子生下来,林祥福原谅了她,还和她测八字供庚帖再次正式成了一次亲。可小美在孩子满月后,再次偷偷离开了林家,并和阿强回了溪镇。

这次林祥福打定主意带着女儿去找小美,他变卖田产南下,去阿强口中说的一个叫“文城”的地方,但遍寻无果,最后落脚到了溪镇。

林祥福在溪镇认识了至交陈永良和溪镇商会会长顾益民,和陈永良合办了闻名遐迩的木器社,和顾益民差点结成了儿女亲家。

他在溪镇生活了十几年,经历无数次匪祸和十年难遇的雪灾,当年尚在襁褓中的女儿,也吃着百家奶出落成了大姑娘,溪镇对林祥福来说,已经是第二个家。

当时时局动荡,军阀混战,匪祸频发。恶匪张一斧挟持顾益民,以此为要挟索要民团。

林祥福带着去赎人,却被张一斧骗顾益民已经被杀害,他当时脑中血红一片夺下土匪的尖刀想要杀了这个穷凶极恶之人,却被张一斧反杀,尖刀左耳死去。

当时多肉君看到这儿的时候十分惊愕。

这本书才看了一半儿,男主林祥福就已经死了,那下面写什么?还有很多内容没有交代呀?

带着这个疑问接着看下去,才发现还有补篇,多肉君甚至觉得,这本书到了补篇这儿,才真正慢慢走向高潮。

补篇是小美视角,很多读者也因为这种“双篇双视角”的结构,批判《文城》这本书前后内容有种衔接不上的割裂感。

但多肉君却觉得这种结构安排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整个故事更有条理更加清晰,也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属于‘文城’的故事。

如果说林祥福的人生基调是“离别”,那么小美的人生基调就是“漂泊”。

小美姓纪,因为家里十分贫穷,所以十岁那年就被父母送到溪镇做织补生意的沈家做童养媳。

沈家是沈母管家,沈母是个严肃封建的女人,在她的管辖下,小美这个童养媳始终过得战战兢兢。

在小美印象中,她有两次“被休”经历。

一次是她小时候惦记压在婆婆箱底的蓝布印花衣裳,沈母觉得她不安分,要将她送还家去,但念她年幼无知所以作罢。

第二次是小美真正成了沈家媳妇后,没有经过沈家人同意,私自用铺子铜钱接济犯错丢钱的娘家小弟,被沈母发现强迫儿子阿强在母亲和媳妇之间二选一,结果自然是小美被休。

但三个月后阿强又偷拿家里的钱来接她,二人自此私奔,四处漂泊。

他们先去了上海,在上海见识了大千世界灯红酒绿后,二人又改道去京城找亲戚谋差事,但显然这个念头无法实现,两人的钱渐渐花光后,小美被阿强留在了借宿的富户林祥福家中。

小美和林祥福成了婚,却在成亲五个月后拿了林祥福祖传金条,和成了乞丐的阿强无目的奔逃南下。

南下途中小美却发现自己怀了孕,她又回到林家,将孩子生了下来后,和阿强返回溪镇,从此两人深居简出,渐渐被溪镇人所遗忘。

在林祥福找来溪镇时,她惊慌又激动,每天在对女儿的思念和对林祥福的愧疚中来回撕扯,也根本不敢去见林祥福。

当时溪镇闹雪冻,顾益民决定在城隍阁设坛祭天,小美阿强也随大众去祭拜,她祈求过苍天又祈求林祥福,最终被冻死在城隍阁前的雪地里。

多肉君上一刻还沉浸在小美的祈祷中,书中这样说:

林祥福怀抱女儿千里迢迢寻找而来,让她心痛不已又充满负罪之感,她在心里对林祥福说:

“来世我在为你生个女儿,来世我还要为你生五个儿子……来世我若是不配做你的女人,我就为你做牛做马,你若是种地,我做牛为你犁田;你若是做车夫,我做马拉车,你扬鞭抽我。”

下一刻,她就被冻死了。

而这天,正是林祥福怀抱女儿寻来溪镇的那天……

当时看到小美的死,同样让多肉君非常惊愕,惊愕之后,密密麻麻的痛感才慢慢从心头涌现。

林祥福在溪镇找了小美十几年,可小美在他踏入溪镇那天就已经不在了。

只能说,不愧是余华。

擅长剜骨割肉的手依然稳准狠,在读者看到激动上头时,一刀立马给你扎下来。

这本小说读完后,多肉君总觉得有些怅然若失,总感觉还有很多内容余华老师没有写,比如林祥福的女儿林百家、顾益民的儿子顾童年、陈永良的儿子陈耀武、以及那个和林百家有过一段缘分的英俊军官……

这些人后来怎么样了?

不过后来想想,这都是下一辈的故事了,就像开头卷首语所说:

“这是一个荒蛮的年代,结束的尚未结束,开始的尚未开始。”

下一辈的故事,自然也就不是文城了。

估计看这本书时,也有读者和我一样,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文城’到底是什么?

小说中阿强说过:“总有一个地方是文城。”

文城无疑是阿强欺骗林祥福时,虚构的一个地名,它根本不存在。

多肉君认为,文城大抵是个“乌托邦”一样的存在吧!

林祥福在寻找文城,文城是爱人的故乡,只要找到文城,就能找到小美;只要找到小美,他就找到了光亮,找到了他的家。

阿强躲避于文城,文城是他亲手打造的堡垒,有了文城,他就有了安全感,只要他缩在文城里不出来,就不用承担道德和律法的审判。

只有小美,夹在文城与溪镇、虚拟与现实的缝隙中被吞噬消亡。

小美死了,林祥福也不会再找到文城了。

许多人谈论一本书,总是要从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分析探讨作品的思想性、知识性以及艺术性。

这些固然重要,可多肉君认为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一本书时,它带给你“crush”的那些瞬间。

《文城》这本书除了林祥福和小美的命运与爱情让人唏嘘之外,还有一些令人惊艳的点。

1.配角的人物塑造。

除了温厚谦卑的林祥福、苦命漂泊的纪小美这两个主角,文城中还有许多非常值得一提的角色。

陈永良:林祥福溪镇的至交好友,两人合办了一家木器社,以情相交十数载。林祥福被土匪张一斧杀害后,是陈永良最后用那把尖刀替林祥福报了仇。

李美莲:陈永良的妻子,是个温柔善良又乐观的女人,也是暗无天日的雪冻与匪祸中,难得的一抹亮色。在林祥福的女儿林百家差点被土匪掳走时,是李美莲让儿子陈耀武代替林百家当肉票,她是林百家记忆中母亲的真正样子。

顾益民:溪镇本地乡绅,也是颇有威望的商会会长。在封建皇权崩溃,新旧交迭的混乱时代,是他组织溪镇人民赎人质、组建民团、安抚败逃的军队,让溪镇在风雨飘摇中得以保存。

阿强:小美的丈夫,沈家的儿子,过着心不在焉毫无担当的一生。少时学手艺得过且过,成家后也扛不起一个家。小美被休后拿了钱就带小美私奔,钱财花光就把小美扔给林祥福,对不起父母,辜负了妻子。在林祥福找来溪镇时只想着卷款逃跑,完全不知悔过。不是大恶之人,却实在是个没担当的小人。

和尚:当初绑票陈耀武一行人的土匪之一,后来又将陈耀武放归溪镇。被迫归顺土匪张一斧后看不惯他的嗜血残暴又脱离张一斧。

最后他带着陈永良等复仇队伍,在汪庄与张一斧激战时,被砍断手臂失血过多而死。

和尚是个有道义又底线的土匪,不是绝对的恶人,却也无奈做过恶事。

这些配角没有喧宾夺主,在寥寥数语中绽放自己的光辉。也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文城’的整个故事更加丰满、更加有血有肉。

这也是余华驾驭人物笔力老练娴熟之处。

就像和尚这个人,只用了一句话,就能在读者心中划下深重一笔。

“他死后若是有人来接走她,就是他在江湖上有手足兄弟;若是没有人来接走她,就是他在江湖上没有手足兄弟。”

2.生动传神的文字描写

余华的文字向来以锋利荒诞著称。无论是久负盛名的《活着》,还是《文城》等其他小说,文字中总流淌着让人齿冷的寒意。

他还擅长运用比喻,而且是十分精准新奇的比喻。余华的文字就像一把锐利的刀,只要下刀,必定会精准扎到最痛处。

“林祥福叹息一声,说人死时儿孙应该守候在旁,缺一人,就是月亮缺一角,死者就不会闭上眼睛。林祥福说母亲去世时身旁一个人也没有,那情景就是乌云蔽月。”

“陈箱柜年过五旬头发花白,他向林祥福讲述皇帝出门的情景时不时吞咽口水,仿佛他说的不是皇帝正在出门,而是皇帝正在用膳,皇帝出门时的八面威风仿佛是山珍海味,他描述皇帝前呼后拥的队列时,仿佛是在清点满汉全席的一道道菜肴,陈箱柜浮想联翩口水横流。”

“她从轿里出来的模样千娇百媚,就像牡丹花从花苞里开放出来。”

“小美的泪水流进他的指缝,泪水在他的指缝里流淌时迟疑不决,仿佛是在寻找方向。”

“雪冻的溪镇,每一天的黎明从灰白的天空里展开,每一天的黄昏又在灰白的天空里收缩,来到的黑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光,溪镇陷入在深渊般的漆黑之中。”

“顾益民十分满意,说真是六条好腿,踢的时候像猫腿,跑的时候像狗腿。”

“来到的清晨不是他们的清晨,离去的黄昏不是他们的黄昏。”

“林祥福仿佛走过了墓园,白雪包裹了他们屈膝而跪的身体,犹如密密麻麻的墓碑。”

余华的这些比喻,我们初读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他为什么这样写?可细细品味之后,就能明白这些文字的精妙之处,并抚掌赞叹:

“就该如此。”

《文城》这部小说里还有很多非常精彩的成语俗语,多肉君阅读时也都积累了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文学名著一直是俯拾可得的素材宝藏,所以在阅读一本书时,不要忘记建立自己的素材库,这样我们才能读有所得。

3.平凡人物的独特人格

曾经多肉君也曾迷茫,既然书读了就忘,那还读它干什么?

直到看到一个回答,让我醍醐灌顶:

“你忘了的那些书,都在无形中丰富了你的人格。”

《文城》里的角色都是些平凡人物,但这些平凡人物在时代洪流下,所显示的闪耀人格,让人即使是在命运的冷酷下,也能感受人性的暖。

主角林祥福性格如北方大地般坚韧厚重,即便人生总是经历生离和死别,但他在人生路上的每一步都走的无比坚定,他对小美的爱、对陈永良的信、对顾益民的义构成了他独一无二的人格。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陈永良也履行了在林祥福灵前许下的诺言,手持尖刀孤身为好友报了仇。

就像高渐离对荆轲那般。

还有和尚,虽然落草为寇,但也始终坚守内心底线,敢于向真正的恶人张一斧宣战。他的一身江湖气,便是这个角色光彩闪耀之处。

还有顾益民,还有李美莲,还有溪镇的独耳民团……

这些人可能只是时代的尘埃,渺小的不值一提,但即便如此,他们也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所有读者:

“人生海海,命运无常,不过是抉择罢了。”

“永远坚信善意,永远坚定步伐,永远坚守本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