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出生缺陷的总结分析 出生缺陷总结报告

出生缺陷的总结分析 出生缺陷总结报告

本文目录一览:

出生缺陷是怎么回事

【出生缺陷是怎么回事】出生缺陷是指宝宝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发生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出生缺陷病种繁多,目前已知的至少有8000种~10000种。据统计,我国出生缺陷发病率为5.6%,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病例总数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有25万例。最常见的重大出生缺陷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脑积水、神经管缺陷和智力缺陷。(via 通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出生缺陷防治咨询活动总结

2021年12月18日为预防出生缺日,为宣传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院于2021年12月18日上午,开展 “出生缺陷”为主题咨询活动。活动紧紧围绕预防出生缺陷宣传主题,通过悬挂主题横幅,设立咨询服务台,发放出生缺陷防治健康教育手册、健康促进、疫情防控宣传知识等相关宣传品,我院医生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义诊方式进行,医生们向前来询问的育龄夫妇深入浅出的讲解孕前要保健,产前需筛查,定期产前检查,才能更有效的杜绝出生缺陷的可能。另外告知新婚夫妇遗传、疾病、不良生活习惯、药物及环境有害因素对胎儿孕育的影响;婚前保健、孕前优生检查、产前筛查和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0-6岁儿童残疾筛查和康复服务的重要性,普及服用叶酸片可以预防胎儿神经畸形等知识,本次活动发放宣传册、宣传单50余份,咨询答疑80余人次。

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开展,普及优生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广大居民群众的优生健康知识水平和全民健康素养,让育龄人群充分认识到孕前优生检查的重要性,提高育龄夫妇孕前健康检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城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1年12月19日

35岁后是出生缺陷高发期!专家提醒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出生缺陷防控

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 中国网 董宁

中国网直播5月30日讯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日上午10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负责人和妇幼健康领域专家将出席,介绍党的以来妇幼健康工作进展成效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以下为相关内容实录:

南方都市报记者:

请问一个关于出生缺陷防控的问题。生育政策调整后,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增加,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这方面的防控?另外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婚检、产前筛查的意识比较薄弱,这些地区的出生缺陷防控是怎么做的?谢谢。

乔杰:

这个问题特别关键,因为近年来两次生育政策的调整,高龄生育是增加了,而年龄和出生缺陷发生的关系是明确的一个正相关,所以社会也是特别的关注。出生缺陷的防控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要持续继续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四道防线的防治策略。因为这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总体上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级的预防就是要把婚前和孕前这两道关口把握住,统筹推进婚前保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还有像叶酸的补充等服务,努力让出生缺陷不发生。二级预防非常关键的就是在孕中,要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前筛查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努力让严重的出生缺陷尽可能的少出生。三级预防就是产后新生儿的筛查,在筛查过程中发现的先天性疾病、可疑的病例,要及时召回,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同时加强随访追踪。在这个过程当中,争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尽可能地减少致残现象的发生。

第二方面,加强整体防治能力的提升。去年国家已经印发了《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今年还会制订出生缺陷能力提升计划(2022-2025年),通过这样一些计划的颁布、落实,整体上我们希望达到重点疾病在县级能够筛查,地市级能够诊断,省级能够指导,区域能够辐射的一个总体目标。积极完善防治的网络,健全防治的链条,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最终能够达到出生缺陷整体服务能力提升的目标。

第三方面,加强科技攻关。从“十一五”到“十三五”,国家布局了一系列专项,从胚胎植入的遗传学诊断,到产前和产后,有一系列研究的突破和新技术的产生,使得总体的防治水平有了不小的提高。像我自己所从事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新方法的探索,就使得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从方法上进一步精准,同时又提高了效率,另外又降低了成本,给受遗传病困扰的家庭切实带来了好处。“十四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又对出生缺陷的薄弱环节做了有针对性的布局,希望在整体加大科研投入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孕前、早孕期、产前以及出生后全链条的科技攻关项目的创新,做到出生缺陷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

刚才还问到对于边远山区和脱贫地区,整体上要做到的就是加强科普信息的发布,像在9月12日预防出生缺陷日这样的重要节点,以多种不同形式去加强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加强当地群众出生缺陷防控意识的同时,加强当地出生缺陷防控能力的帮扶提升,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儿我还特别强调,35岁之后是出生缺陷高发的时期,这是由生理原因决定的,所以所有育龄夫妻应该从自身做起,注意适龄生育,主动进行婚前孕检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谢谢。

35岁后是出生缺陷高发期!专家提醒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出生缺陷防控

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 中国网 董宁

中国网直播5月30日讯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日上午10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负责人和妇幼健康领域专家将出席,介绍党的以来妇幼健康工作进展成效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以下为相关内容实录:

南方都市报记者:

请问一个关于出生缺陷防控的问题。生育政策调整后,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增加,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这方面的防控?另外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婚检、产前筛查的意识比较薄弱,这些地区的出生缺陷防控是怎么做的?谢谢。

乔杰:

这个问题特别关键,因为近年来两次生育政策的调整,高龄生育是增加了,而年龄和出生缺陷发生的关系是明确的一个正相关,所以社会也是特别的关注。出生缺陷的防控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要持续继续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四道防线的防治策略。因为这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总体上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级的预防就是要把婚前和孕前这两道关口把握住,统筹推进婚前保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还有像叶酸的补充等服务,努力让出生缺陷不发生。二级预防非常关键的就是在孕中,要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前筛查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努力让严重的出生缺陷尽可能的少出生。三级预防就是产后新生儿的筛查,在筛查过程中发现的先天性疾病、可疑的病例,要及时召回,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同时加强随访追踪。在这个过程当中,争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尽可能地减少致残现象的发生。

第二方面,加强整体防治能力的提升。去年国家已经印发了《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今年还会制订出生缺陷能力提升计划(2022-2025年),通过这样一些计划的颁布、落实,整体上我们希望达到重点疾病在县级能够筛查,地市级能够诊断,省级能够指导,区域能够辐射的一个总体目标。积极完善防治的网络,健全防治的链条,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最终能够达到出生缺陷整体服务能力提升的目标。

第三方面,加强科技攻关。从“十一五”到“十三五”,国家布局了一系列专项,从胚胎植入的遗传学诊断,到产前和产后,有一系列研究的突破和新技术的产生,使得总体的防治水平有了不小的提高。像我自己所从事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新方法的探索,就使得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从方法上进一步精准,同时又提高了效率,另外又降低了成本,给受遗传病困扰的家庭切实带来了好处。“十四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又对出生缺陷的薄弱环节做了有针对性的布局,希望在整体加大科研投入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孕前、早孕期、产前以及出生后全链条的科技攻关项目的创新,做到出生缺陷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

刚才还问到对于边远山区和脱贫地区,整体上要做到的就是加强科普信息的发布,像在9月12日预防出生缺陷日这样的重要节点,以多种不同形式去加强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加强当地群众出生缺陷防控意识的同时,加强当地出生缺陷防控能力的帮扶提升,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儿我还特别强调,35岁之后是出生缺陷高发的时期,这是由生理原因决定的,所以所有育龄夫妻应该从自身做起,注意适龄生育,主动进行婚前孕检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谢谢。

出生缺陷是怎么回事

【出生缺陷是怎么回事】出生缺陷是指宝宝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发生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出生缺陷病种繁多,目前已知的至少有8000种~10000种。据统计,我国出生缺陷发病率为5.6%,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病例总数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有25万例。最常见的重大出生缺陷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脑积水、神经管缺陷和智力缺陷。(via 通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