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象州风水留题大地 象州风水楼盘

象州风水留题大地 象州风水楼盘

本文目录一览:

广西来宾最美9处古村古镇,瑶壮风情相伴,别样古朴风韵

广西,来宾。

有“桂中腹地”之称,誉为世界瑶都。

这里,瑶族壮族的文化、民俗风情保持完整,别有韵味。

这里,至今依然保存着不少美好独特韵味的古村古镇。

一起来看看最美的9处。

1 运江古镇

运江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运江镇。

古镇始建于汉代,包含甘王圣宫、粤东会馆、岭南书院、千年老街、朱家皇桥、护城明墙、儒士竹林、迎福双亭等。

甘王圣宫,始建年代无考,明代重修,是当地百姓为祭祀南朝护国大将军甘罗应(甘王)而建,内置甘王圣像及诸神神像;粤东会馆始建于清代,是货物贸易、沟通信息、加强联谊的重要场所,集中展示了当地百姓的建筑艺术;千年老街自北向南,宽约4米、长约300米,青石板路面,街两边为骑楼。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甘王诞辰日,当地民间会举办大型祭祀活动,开展游神、唱戏、斗牛、抢花炮、赛龙舟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运江古镇充分吸取了岭南式建筑艺术风格,集中展示了岭南独有的古镇风貌。

2 新运村

新运古村,清道光年间始建。原名新圩。1951年设新运乡。驻新圩,改称新运。

现在新运街仍然保留了很多古建筑,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新运最出名的特产是粉葛,其因生津止渴解酒护肝的神奇功效而大受欢迎。

3 军田村

军田村委位于罗秀镇东南部,坐落在马鞍山脚下,主要以壮族聚居。

该村以种植水稻和种桑养蚕为主,大部分农田均分布在中平罗秀河的两岸,地势宽阔平坦,水稻面积5180亩,有桑面积2084亩,土地肥沃气候温暖,自然环境良好。

军田村历史悠久,有学者认为该村是秦桂林郡治所在地。近年来有大批专家前来考察。

4 龙腾屯

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那安村龙腾屯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壮族村寨,背靠青山,村前有小河流过,一看就是一块风水宝地。

四十八座老宅,依山傍水,小桥人家,人杰地灵……是目前桂中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大规模的明清古村。

这个村从清朝康熙年间至,大大小小出了62个文武官员。

5 樟村

樟村位于武宣县二塘镇,距县城13公里。

黄肇熙庄园最为出名,是广西最大的地主庄园。2年(1913年)从广东请来工匠开始修建庄园,于31年全部建成,历时29载。2004年来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园占地面积160亩,建筑面积3.99万平方米,共有房屋199间,呈四方集群状,左右严格对称,布局完整,功能齐全,面积宽大,气势庄严肃穆,环境优雅迷人,为中国传统的庄园院落式建筑,有浓郁的岭南建筑风格。

6 纳禄村

纳禄村距离罗秀镇不到十公里,这是一座墙连着墙、房连着房的链状村落,呈方块形,由三条巷道将其分割成六个部分,又由三条巷道的头门、二门、重门将六个部分连为一个整体。

纳禄古屋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年间,距今400余年。据说当时是由官府拨款修建的专供一些官吏居住的官房,共有36座。现仅存24座。官房结构整齐统一,每四座为一排,上下连通,天井院头设有东西厢房,每座均在大房檐下开有东西小门。

除官房外,朱氏还建有祠堂三座(现只保留一座),最大的祠堂上下两座,正中厅立有一块长2米、宽1.2米的金子“大雅堂”匾,上厅设香火堂,两侧设有库房,安放有12顶轿,其中有4顶大官专用轿,配有“徘僻肃静”牌四块,另有八顶平轿,供喜事专用,两大厅的偏房设有“一味书香”书屋。

7 下莲塘村

这个村庄位于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下距武宣县城27公里,距著名的百崖大峡谷景区8公里。自然风光优美,东南可见连绵的山脉,北边有百崖大峡谷景区,百崖大峡谷溪水自北向西南分两侧绕村而过;村东有千亩茶园、和明代古庙。

村内大小池塘10多处,最大的莲塘湖约40亩;周边林木茂盛,有老龙眼林近百亩,百年以上古树20余株。下莲塘村葵花景观上榜“中国美丽田园”,2015年获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8 雅岗村

位于武宣县桐岭镇的雅岗村。以郭松年庄园最为出名。进雅岗村要经过一片榕树林,榕树底下有石桌石凳,几名老村民正在那里闲坐聊天,闲适气息扑面而来。雅岗在当地一带被称为Nazgyang(壮语),意为“田中间”。这个称呼与雅岗村的起源有关。

郭松年庄园于9年(1920年)开始雇请外地建筑工匠建设,历时5年,花去白银18万两,建成一座共99间房屋的中西结合庄园。四角设四个炮楼,整座建筑呈四方集群状,左右严格对称。设有前庭后院,前庭有半圆形的池塘,中西结合,布局完整,功能齐全,下料严谨,用工考究,自成一体。内外墙壁上古松、花草、飞鸟、走兽等浮雕,栩栩如生。整个庄园处处透着高雅的艺术气息,是西洋风格的精巧典范。

9 古朴屯

北更乡古利村古朴屯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偏远村庄,从县城开车还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古朴屯的壮族杆栏式建筑,古朴典雅,结构独特,已有数百年历史.是研究壮族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材料之一。

南方地区气候炎热,雨水多,湿度很大,还常有山洪暴发.北更乡在大石山区,石料资源丰富,而这里干栏式建筑,正是底部架空,用石柱为支架不会腐烂,石柱或者木柱支撑楼上的重量,四周不设墙,主要用来养家禽、家畜,堆放柴禾、谷物等。二楼由木柱支撑在空中,主要居住,这样的设计,即可以防潮,也可以防野兽。可谓一举多得!体现了壮族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建筑水平。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转载请注明

广西来宾最美9处古村古镇,瑶壮风情相伴,别样古朴风韵

广西,来宾。

有“桂中腹地”之称,誉为世界瑶都。

这里,瑶族壮族的文化、民俗风情保持完整,别有韵味。

这里,至今依然保存着不少美好独特韵味的古村古镇。

一起来看看最美的9处。

1 运江古镇

运江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运江镇。

古镇始建于汉代,包含甘王圣宫、粤东会馆、岭南书院、千年老街、朱家皇桥、护城明墙、儒士竹林、迎福双亭等。

甘王圣宫,始建年代无考,明代重修,是当地百姓为祭祀南朝护国大将军甘罗应(甘王)而建,内置甘王圣像及诸神神像;粤东会馆始建于清代,是货物贸易、沟通信息、加强联谊的重要场所,集中展示了当地百姓的建筑艺术;千年老街自北向南,宽约4米、长约300米,青石板路面,街两边为骑楼。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甘王诞辰日,当地民间会举办大型祭祀活动,开展游神、唱戏、斗牛、抢花炮、赛龙舟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运江古镇充分吸取了岭南式建筑艺术风格,集中展示了岭南独有的古镇风貌。

2 新运村

新运古村,清道光年间始建。原名新圩。1951年设新运乡。驻新圩,改称新运。

现在新运街仍然保留了很多古建筑,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新运最出名的特产是粉葛,其因生津止渴解酒护肝的神奇功效而大受欢迎。

3 军田村

军田村委位于罗秀镇东南部,坐落在马鞍山脚下,主要以壮族聚居。

该村以种植水稻和种桑养蚕为主,大部分农田均分布在中平罗秀河的两岸,地势宽阔平坦,水稻面积5180亩,有桑面积2084亩,土地肥沃气候温暖,自然环境良好。

军田村历史悠久,有学者认为该村是秦桂林郡治所在地。近年来有大批专家前来考察。

4 龙腾屯

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那安村龙腾屯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壮族村寨,背靠青山,村前有小河流过,一看就是一块风水宝地。

四十八座老宅,依山傍水,小桥人家,人杰地灵……是目前桂中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大规模的明清古村。

这个村从清朝康熙年间至,大大小小出了62个文武官员。

5 樟村

樟村位于武宣县二塘镇,距县城13公里。

黄肇熙庄园最为出名,是广西最大的地主庄园。2年(1913年)从广东请来工匠开始修建庄园,于31年全部建成,历时29载。2004年来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园占地面积160亩,建筑面积3.99万平方米,共有房屋199间,呈四方集群状,左右严格对称,布局完整,功能齐全,面积宽大,气势庄严肃穆,环境优雅迷人,为中国传统的庄园院落式建筑,有浓郁的岭南建筑风格。

6 纳禄村

纳禄村距离罗秀镇不到十公里,这是一座墙连着墙、房连着房的链状村落,呈方块形,由三条巷道将其分割成六个部分,又由三条巷道的头门、二门、重门将六个部分连为一个整体。

纳禄古屋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年间,距今400余年。据说当时是由官府拨款修建的专供一些官吏居住的官房,共有36座。现仅存24座。官房结构整齐统一,每四座为一排,上下连通,天井院头设有东西厢房,每座均在大房檐下开有东西小门。

除官房外,朱氏还建有祠堂三座(现只保留一座),最大的祠堂上下两座,正中厅立有一块长2米、宽1.2米的金子“大雅堂”匾,上厅设香火堂,两侧设有库房,安放有12顶轿,其中有4顶大官专用轿,配有“徘僻肃静”牌四块,另有八顶平轿,供喜事专用,两大厅的偏房设有“一味书香”书屋。

7 下莲塘村

这个村庄位于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下距武宣县城27公里,距著名的百崖大峡谷景区8公里。自然风光优美,东南可见连绵的山脉,北边有百崖大峡谷景区,百崖大峡谷溪水自北向西南分两侧绕村而过;村东有千亩茶园、和明代古庙。

村内大小池塘10多处,最大的莲塘湖约40亩;周边林木茂盛,有老龙眼林近百亩,百年以上古树20余株。下莲塘村葵花景观上榜“中国美丽田园”,2015年获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8 雅岗村

位于武宣县桐岭镇的雅岗村。以郭松年庄园最为出名。进雅岗村要经过一片榕树林,榕树底下有石桌石凳,几名老村民正在那里闲坐聊天,闲适气息扑面而来。雅岗在当地一带被称为Nazgyang(壮语),意为“田中间”。这个称呼与雅岗村的起源有关。

郭松年庄园于9年(1920年)开始雇请外地建筑工匠建设,历时5年,花去白银18万两,建成一座共99间房屋的中西结合庄园。四角设四个炮楼,整座建筑呈四方集群状,左右严格对称。设有前庭后院,前庭有半圆形的池塘,中西结合,布局完整,功能齐全,下料严谨,用工考究,自成一体。内外墙壁上古松、花草、飞鸟、走兽等浮雕,栩栩如生。整个庄园处处透着高雅的艺术气息,是西洋风格的精巧典范。

9 古朴屯

北更乡古利村古朴屯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偏远村庄,从县城开车还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古朴屯的壮族杆栏式建筑,古朴典雅,结构独特,已有数百年历史.是研究壮族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材料之一。

南方地区气候炎热,雨水多,湿度很大,还常有山洪暴发.北更乡在大石山区,石料资源丰富,而这里干栏式建筑,正是底部架空,用石柱为支架不会腐烂,石柱或者木柱支撑楼上的重量,四周不设墙,主要用来养家禽、家畜,堆放柴禾、谷物等。二楼由木柱支撑在空中,主要居住,这样的设计,即可以防潮,也可以防野兽。可谓一举多得!体现了壮族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建筑水平。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转载请注明

罕见!柳江河畔这两大“豪宅”鲜有人住,竟藏有这些秘密

位于环江湾上的城中区环江村雷村屯因雷姓而得名,可如今为何只剩下村名而没有姓雷的村民?他们都去哪了?还有雷村屯如今为何又以戴氏出名?九曲十八湾的柳江,隐藏了多少有趣的历史、人文等方面的故事呢?连日来,我们进行了寻访。

环江湾 周宁摄

“湾”“水曲也……”

湾,在北宋陈彭年、丘雍创作的语言学著作《广韵》,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图书《康熙字典》中,都将“湾”注释为“水曲也……”

关于“湾”的诗句和语句,唐朝钱起在《江行无题一百首》中写道“一湾斜照水,三版顺风船。”明朝冯梦龙《喻世明言》中写道“就桥下湾住船,上岸独步。”

这里的“湾”,都意指“水曲形成湾”,柳江流过柳州河段形成的这十八个湾,也是如此。

近年来,柳州市政协文史顾问刘丽虹,对柳江十八湾做过深入的走访研究。

立冲、洛维、阳和三湾(刘丽虹摄)

她表示,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柳城县凤山三江口到鱼峰区里雍镇新安村与象州运江交界处的柳江柳州河段,在长达200多公里的柳江流域形成了十八个河湾,分别是柳城县社冲乡吉龙湾、易立湾,柳南区冷饭湾,城中区城中湾、油榨湾、环江湾,柳北区夏家湾,鱼峰区阳和湾、洛维湾、立冲湾、铜鼓湾、塘讯湾、龙头湾、白沙湾、龙河洲湾、茶山湾、竹山湾,鹿寨县甫角湾。

阳和湾

油榨湾(刘丽虹摄)

竹山湾(刘丽虹摄)

连日来,我们从柳江十八湾中的第一湾社冲乡吉龙湾开始,沿着柳江,从上至下,分别对环江湾、阳和湾、洛维湾、立冲湾和竹山湾等多个湾进行了走访。

环江湾:没有人姓雷却叫雷村屯

环江村雷村屯,位于环江湾的最“弯”处,背靠莲花山保护区,紧邻柳江。

6月27日,我们来到环江村雷村屯。这个季节的环江村,花果飘香,景色宜人。走进村屯,我们被村里的一棵棵结满果实的龙眼树吸引住了。

由城中区政府于2021年8月,安装在一棵百年古龙眼树下的一块《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牌》显示,全村共有龙眼古树 132 株,当时古树群平均树龄为114年。

环江湾

在雷村屯,戴家比较有名,主要是戴家出了位名人——柳州明代八贤之首戴钦。据雷村戴氏族谱记载,柳州戴氏的始祖是戴龙仲。戴钦是戴氏的第七代传人。

“虽然叫雷村,但现在村里却没有一家姓雷的。”今年已66岁的雷村屯村民戴敬忠告诉我们,雷村屯之所以叫雷村,主要是一开始,就是雷姓祖先在此居住,而后才有了雷村之名。

刘丽虹表示,据相关史料记载,雷村雷姓祖先最早是从广西平南、博白等地迁徙至此,并从老家带来龙眼树苗种植。2018 年编撰的《广西古树群》一书记载,雷村里最老的一株龙眼树树龄有550年。照此说雷村史也不少于550年,大概是南宋嘉定年间 (1208 年-1224年) 就有人迁徙到环江了。

《柳州地名志》记载:“雷村于明洪武三年 (1370年) 建村。当时村人多为雷姓,故名。”

戴敬忠说,据祖辈介绍,戴氏雷村支系在康熙年间落户雷村时,当时有个懂地理风水的先辈,认为雷村风水较好,适于安家发展。

既然如此,可雷氏人为何要离开雷村,至今空留村名雷村。而不见姓雷人。是都搬走了?还是另有原因?

刘丽虹告诉我们,曾有人认为,依据戴氏迁到雷村后发现的残垣断壁,雷氏之所以迁出雷村, 一种可能是战乱,一种可能是水灾。因为只有这两种原因才会造成村居塌毁的情况。

可刘丽虹查阅相关资料却发现,康熙年间(1662年 - 1722年)基本上是太平盛世,雷村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村,即使是计算雷村雷氏迁出的时间是康熙初年(1662 年),也有290多年的历史。那是什么原因导致雷氏人离开居住近300年的故土呢?

查阅史料,康熙年间及之前,在环江一带无毁灭性的重大战事,也没有雷村反清被镇压的记载。而《柳州市志》有记载的从明代到康熙年间,冲垮大部分民居的全城大洪水就有13 次。雷村正在柳江边上,近300年都有毁灭性的洪水来袭,为安全另择地迁居也是有可能的。

对此,戴敬忠认为“水灾”之说更有可能。因为他听祖辈说,雷氏搬离雷村,系因为瘟疫,当时面对瘟疫能搬离的都搬离,离不开的也因为瘟疫而死亡了。大家都知道,水灾之后,发生瘟疫的概率比较大。

如今,随着柳州市对莲花山开展保护、环江滨水大道的开通,近年来,柳州市城中区通过整合资源,投入大笔资金在雷村屯开展以村屯风貌改造为主的综合示范村屯建设。

环江湾上沿江建起红色的自行车专用道

灰瓦、白墙、雕花……如今,雷村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成了“美丽柳州宜居乡村”综合示范村屯,成为莲花山保护区内一个生态旅游打卡点,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吸引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

洛维湾:地名源自兄弟名字

柳江流到阳和湾对面时,形成了一个犁头状的三角形河湾,因河湾上有洛维上、中、底村,亦被称为“洛维湾”。

说到洛维湾,可能没有多少人懂,但说到洛维园艺场洛维柚子园,估计懂的人就比较多了。柚子园总面积800亩,有3000多株柚子树,2004年被评为我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园区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特别是举办柚子节时,吸引大量游人前来采摘。

洛维湾(刘丽虹摄)

还有洛维湾上的碧芙蓉景区,因洛维山如出水芙蓉般立于环山湖中而得名。碧芙蓉景区原为自然山水,1992年修整成公园。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园区布局精巧别致,园中洛维山上有猴群。此前每年春天,都要举办桃花旅游节,同样是游人如织。

不过,如今洛维湾上的洛维柚子园已不复存在,碧芙蓉景区也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只偶尔会在媒体上,出现景区的猴子偷跑到外面到处“溜达”的新闻报道。

6月28日,我们到洛维村试图对洛维湾进行一番探访。然而,沿着洛维路往里走,发现路边的房子因为拆迁的原因,大部分已无人居住,只剩下凋零败落的景象。

洛维湾因洛维村而得名,可洛维村是怎么来的呢?据刘丽虹介绍,此前他们在走访时,听村里一些80岁以上的老人介绍,洛维村的来历,源于梁姓兄弟的名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乾隆年间,广东客家的梁姓兄弟梁洛、梁维沿珠江逆流而上到柳江一带做生意。船到柳江一个尖角形的河湾,即今天的洛维湾,兄弟俩便上湾察看,发现这个河湾土地肥沃,还有一个水潭不断地有水冒出,且没什么人居住。想起广东一带人口众多,可种植土地逐年减少,便萌生了在这个河湾开垦种植的念头 。

兄弟俩在此住了一段时间,开垦出一片土地,有时还将从广东带来的货物拿到附近出售,换取一些日用品。他们感觉在湾上生活也不错,就想托人带信回广东老家,让家人一起来此生活。由于不知道这个河湾叫什么名字,写信时就以兄弟俩的名字“洛”“维”称此河湾。梁氏兄弟的家人逐步来到洛维并在附近做生意,顾客问他们是哪里的,梁氏家人就说是柳江边“洛维”的。

高速公路从洛维湾上穿过

不久,住在洛维叶山和高望山附近的本地壮人知道有外地人在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洛维扎根了。但他们认为壮人是最早在这一带定居的,后来的梁氏家人占了壮族人的土地,于是这里械斗不断。

原本梁氏一族离乡背井是想找一方净土生活,没想到会与本地壮人产生矛盾,本着“强龙不压地头蛇”的想法,他们便离开洛维迁到其他地方。

当然,“洛维”的起源只是个传说。虽然梁氏一家离开了,但附近的人已习惯将这个河湾称作洛维,并沿用至今。除了有洛维村、洛维路,还有洛维工业园。

立冲湾:“老宅门”里有乾坤

在走进立冲湾之前,我们就听说位于立冲湾的立冲村是个有历史、有文化的地方,其中立冲屯,有座“郑氏古民居”,河表屯则有座“孙家大院”,它们的建筑规模,即便放在现在,都算得上是“豪宅”,可这“大宅门”里都有哪些“乾坤”呢?

立冲湾上的村落

6月20日,我们前往立冲村一探究竟。车刚到立冲屯“郑氏古民居”门前的广场停下没几分钟,天空突然就下起了雨,但仅几分钟,又转晴了。

站在“郑氏古民居”门前,可看到墙壁上悬挂着两块牌子,左边的是2017年由柳江区政府悬挂的“柳江区不可移动文物”牌子,右边的则是,2020年12月,由鱼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鱼峰区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联合悬挂的“柳州市鱼峰区传统风貌建筑”牌子。

位于立冲湾上的郑氏古民居

这是一座两进两出,有两个天井的“老宅门”。从大门、门槛,再到木梁,青砖、青瓦,处处都展现出“古”的味道,也处处都残留着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不过,镂空雕花的精致窗格,以及屋脊两端高高翘起的鸱尾,依然展现着大家风范。

今年70岁的村民郑连文告诉我们,这栋古民居,已有200多年历史,据传是郑家两兄弟出资修建。在到立冲屯建房子前,郑家兄弟一个在柳州教书、一个经商。当年在柳州铁桥附近,还建有一个郑家码头。

“这边是用来教书的。”郑连文说,进入第二个天井的右侧,有一间房,与左侧的房屋明显不同,靠天井的一面墙,有很多透光的窗口,“以前在这里教书识字。”

立冲村郑氏家族族谱记载:“郑氏始于仕能公,籍本山东莱州胶州,洪武八年调州卫,遂籍于柳。”

刘丽虹告诉我们,根据郑氏家族族谱记载,也就是说,从 600 多年前的明初洪武年间开始,立冲郑氏的始祖郑仕能,便是当年戍边官兵中的一员。他带着妻眷,从千里之外的老家——山东胶州随军南下,并于洪武八年 (公元 1375 年) 调守柳州,从此世代繁衍,落地生根。兵屯制度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也使中原地区“学而优则仕”的儒家传统得以进一步扎根岭南。成化七年 (公元1471年),立冲郑家的第一位举人诞生,并当上了知县。此后直至明末,这个家族六代连第,代代皆有子弟中举。

代代皆有子弟中举确实是非常了不起。放到现在,就是“学霸”一样的存在。

看完郑氏古民居,我们驱车不久,就来到了位于河表屯的“孙家大院”。

孙家原籍安徽凤阳,明永乐六年 (公元1408 年) 始迁柳州,早期为武职世家,逐渐演变成为书香门第。明代“柳州八贤”之一的孙克恕,便出自这一家族。

整栋大院呈“八”字造型的门楼式大门,看起来很是气派。2018年,孙家大院被市政府列为历史建筑,并在门口的墙上镶嵌碑文进行保护。碑文显示,孙家大院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为明代“柳州八贤”孙克恕后裔的宅院。

记者在立冲湾上的孙家大院采访

孙家大院面积约2000平方米,整体格局完好。大院正门开在建筑群的南面,是“八”字造型的门楼式大门,隐约透出从前宅院主人“非富即贵”的官绅背景有建筑均为一层砖木结构,两坡顶覆小青屋脊残存有祥瑞饰物。整体呈现“青砖白瓦红梁”的风貌,建筑的梁枋、石柱础、石门槛镂空的窗棂等细部雕花精美。

“经常有人来参观。”今年64岁的孙绍亮,就居住在孙家大院附近,他称,以前孙家大院居住很多人,后来陆续搬走,外出建房子,目前只剩下一家人,继续留在老宅子居住。

孙绍亮告诉我们,从孙家大院到江边并不远,但因地势高,至今未被洪水淹过。1996年“7·19”洪水,当时洪水已淹到他家门口半米高,但还是差半米多,才淹到孙家大院。

人类择水而居,一个个江湾,便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所在地。我们一路走下来,听到很多与洪水有关的故事。比如,1996年“7·19”洪水,很多在江湾建设的村屯,都躲不过洪水的侵袭。当时立冲屯就被水淹严重,村民只得跑到村后的山上躲避。

竹山湾上新安村汉墓群所在地

岁月如梭,流水无情。江水洗不尽的是历史的烟云。在竹山湾走访时,我们听到新安村汉代古墓群,曾埋葬了多少不为人所知的过往,只待后人挖掘。我们的寻访,将沿着柳江继续行进……迎接我们的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请关注后续报道。

“柳州1号”视频号今日关注↑↑↑“外地人观潮 本地人都在看外地人”阅读推荐

● 刚刚!柳州市区15所高中录取控制线公布!柳高、铁一中录取分数→

●广西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第一批最低投档分数线出炉

来源/全媒体记者 李广西 李书厚 李俊 宋美玲 周仟仟 实习生 潘虹宇审核/梁剑锋 编辑/周枳伽 校对/刘慧本文为柳州日报社原创作品,未经同意严禁转载新闻爆料电话:18977221234;推广合作联系方式:13877213344(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