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唐李治八字 李治诗词八至

唐李治八字 李治诗词八至

本文目录一览:

《八至诗》是才女李治感情失败后,写下一首充满了人生哲理诗句

《八至诗》是才女李治在感情失败后,写下一首充满了人生哲理诗句。

中国古诗词创作过程中的

哪些轶事趣事系列(162)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八至诗》 李冶

《八至诗》是唐代四大才女之一的李治在两段感情失败后,洗尽铅华后写下了的一首千古名作,全诗短短24字却共用了8个“至”字,开创了诗坛的先河,这首“八至诗”道尽了人间真情,充满了人生的哲理。

诗首先以方位词东西的远近入笔,这样的开篇可谓别具一格。东西两向,不但对立而且遥远,这是所谓的“至远“;但亲人间若是情谊够深,心自然就靠在了一起,这是”至近“。这一句一语双关,看似写的是两个对立的方位,事实上更是写心之远近。

接着“至深至浅清溪“,清澈的溪水看起来很浅,但真的走下去,或许会发现水其实很深。同样这是一语双关,亲朋好友之间也正是如此。

“至高至明日月”,则以日月比作夫与妻,作为太阳的丈夫自然是最高的,而妻子的心中也是如明镜般。丈夫站得高自然看得远;而妻子也如月般,一切都明白。

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是互相了解后的现实,世间最亲也是最疏离的当然是夫妻。相爱时,他们是感情深厚,这是“至亲”;若这份感情不复存在了,双方的心也早就疏远,这是“至疏”。

李治的这首八字诗,简洁易懂,几乎是大白话,却富有深刻的寓意

,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多情才女的无奈和她对感情的深刻理解。

11副修身对联:静则生明养心有主,温而能断临事无疑

01

静则生明养心有主;

温而能断临事无疑。

此联是清末曹广桢赠予其友维墉仁的楷书八字联。

曹广桢,字蔚叟,湖南长沙人,光绪十一年中举,光绪十八年(1892年)登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升刑部员外郎、刑部郎中。不久改任军机处领班章京。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吉林学政。工书,善诗文。

此联意为人在处事时一定要平心静气,保持理性。也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周密思考,不骄不躁,才能大智大慧。同时,心灵需要有精神食粮的滋补,只有不断修炼,凝神静气地思考问题,方能心安理得,身心健康,快乐安祥,掌握自我。另一方面,对于突发事件,抱以温和、平静的心态,以不变应万变,以无我超越自我,临危不惧,临险不乱,快速反应,冷静处理。

对此,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也撰有一副类似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说的是,古今圣贤都具大气度,遇重大事件时,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对裕如。

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怎么进步,为人处世,都需要静观变幻,始终做到精神镇静、头脑冷静、心态平静,力戒浮躁、急躁、焦躁,培育静气、大气。需要把静气当成一种境界去追求、一种情操去修炼、一种品质去磨砺,静气才会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行,内化于心、外化于事,始终做到不为诱惑所动、猝变所惊、名利所累、俗事所扰,以无私无欲、至大至刚涵养浩然之气,进而使静气成为我们立身做人的强大人格力量。

静气需有宽广的胸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胸怀宽广的人,才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平难平之愤、解难解之愁。当然,静气需要诗书涵养。“腹有诗书气自华”,越是博学的人,越是视野开阔、头脑冷静、静水深流。静气还要靠正气来支撑,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02

资水如带,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

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

这是曾国藩写给洞口县曾氏宗祠的楹联。1839年,新近考取进士的曾国藩,踌躇满志周游曾氏聚居地,造访家乡附近的洞口县高沙镇曾八支祠时,触景生情,文思泉涌,现场题联相赠。上联生动地描写了曾八支祠周遭山环水绕的优美自然风光:近旁,资江恰似一条迎风飘动的碧绿玉带,蜿蜒东去;远处,雪峰山脉的凤形山恍如孔雀开屏,迷乱人眼。下联笔锋一转,热情地赞颂了两位曾氏历史人物,“孝子在周”指的是周朝的曾子,“忠臣在汉”指的是汉朝的曾据。

曾子(前505-前435),即曾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他十六岁时拜孔子为师,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史记》载:“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孔子认为曾参不仅可以践行孝道,更能传承其“孝”的思想理念。后来,曾参果然不负厚望,把孔子关于“孝”的论述集中汇编为《孝经》。

曾据,字恒仁,系曾参十五派孙,山东南武城人,官至都乡侯。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曾据怒斥王莽大逆不道,坚决不与其同流合污。公元10年,他毅然决然引家挈族2000余人,尽数迁往江南豫章郡庐陵吉阳乡(今江西吉安)。曾据后裔在江南繁衍兴盛,庐陵吉阳乡于是成为了中国曾氏第二发脉地。因此,曾据被称为曾氏南迁之祖。

曾氏历史人物众多,曾国藩撰联之所以独独选取他们两个,是因为他俩早已被后人视作“孝”和“忠”的化身,并逐渐演变成了“孝”和“忠”的代名词。“孝”是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基础;“忠”是尽己报国的责任,是道德自觉意识。

03

怀抱观古今;

深心托豪素。

乾隆皇帝在故宫养心殿西暖阁里开辟了一间幽雅别致精巧玲珑的书屋,东面墙上挂有一副御制对联,上联“怀抱观古今”,下联“深心托豪素”,上下联之间是御书“三希堂”横额,此书屋因此又曰“三希堂”。

在李大鸣《三希堂的对联》一文中,他从乾隆御制的《三希堂记》说起,指出这篇御制文章主要讲了三希堂得名的三层原因:第一层,也是最表面的,就是因为这里收藏着乾隆最为喜爱的三件稀世法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第二层,是乾隆做皇子时,有位对其影响至深的福建漳浦籍老师蔡世远,品行学问俱佳,蔡老师因崇尚宋朝范仲淹(字希文)的事业与真德秀(字希元)的学问,给自己的书斋起名“二希堂”,乾隆在“二希”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对老师的敬重,是为“三希堂”;第三层,也是最深层次的,是宋朝大儒周敦颐在《通书·志学》中曾说过“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这样的话,这句话继承和发挥了传统儒学中“天人合一”的精神,成为宋明以来儒生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基础,被后人简称为“三希真修”。乾隆借此勉励自己积极修养,不断超越,上升到更高的心灵境界。

明白了三希堂的来源,再来看乾隆御制的这副对联。此对联属于集句联,同时还是流水对。上联“怀抱观古今”,取自东晋田园诗人谢灵运的《斋中读书》诗:“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表面上看起来,是拥有了三件稀世书法作品,深层意思上,是用宽旷的襟怀去品鉴古今贤人,从而达到“希圣”“希天”的境界。下联“深心托豪素”,出自南朝宋颜延之的《五君咏·向常侍》诗:“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豪素在这里,自然是指三件法帖,这是表象上的;往深了说,在法帖的背后,还是要归结到“三希真修”上去。深心,既表示经过深入思考反复揣摩而心有所得,又是深切地希望把心中所得表达出来的一种状态。

这副御制对联,上联“怀抱观古今”,气势很是宏大,但不够具象,略显空泛;而下联“深心托豪素”,则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上联的宏大气势找到了切实的落脚点——“豪素”。

乾隆是一朝帝王,如此身份,自然应该有通达古今的胸怀。对周敦颐的“三希真修”境界,他的老师蔡世远只敢“希贤”“希圣”,不敢“希天”;乾隆则不必顾虑,既是所谓“真龙天子”,“希天”之事自然也便顺理成章。乾隆的深心,明面上是寄托在三件稀世法帖(“豪素”)上,实际是期望达到三希的最高境界——“希天”。上联的“观古今”只是手段,是前提,下联能达到“希天”的“深心”,才是乾隆的最终目标。

04

公道唯白发;

春风不世情。

此联是南宋文人胡仔的集句联。

上联出自唐代杜牧《送隐者一绝》诗:“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下联出自唐代罗邺《赏春》诗:“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连。年年点简人间事,唯有春负不世情”。上联是说,世间最公道的就是白发,人到一定年龄都添白发,时光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最为公平无私,无论贫富贵贱都要衰老,谁也逃脱不了,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同样,春风也和白发一样,不讲世态炎凉和势利,对所有的人都同施仁爱,不分彼此。宋人于石有言:“春来无处不繁华,岂独公侯富贵家……惟有东风无厚薄,年年芳草满天涯”。这也启发人们,面对白发,不要沮丧,而应有“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顺应自然,坦然面对。

下面的联语,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归庄《新春梳得白发》诗中的颔联:元来白发无公道;似觉春风亦世情。

很显然,这副联语乃反杜牧、罗邺诗之意而用。就事物的特殊性而言,白发又是有偏私的。有的人未老先衰,早生华发;有的人则青春永驻,晚生白发或至老都是一头黑发,从这点上说,白发又是不公道的。同样,春风似乎也因人而异。

如果说,上一副联语是就事物的普遍性(共性)而言,后一副联语则是就事物的特殊性(个性)而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这后一副联语感受更为独特。这也启示人们,面对白发和春风,不同的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心态,不可人云亦云。

05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书万卷,神交古人。

此联是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左宗棠15岁时所作,30年后又为左氏家塾重书了一次,期望“儿辈诵之”,“志趣固不妨高也”。

上联讲立志。作者认为,自己虽然家无半亩土地,收入难以温饱,心里却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心忧天下,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句意。他的《感事四首》的诗句“书生岂有封侯想,为播天威佐太平”,也反映了他的这种“义与天下共安危”的志向。

下联讲读书。“读书万卷”乃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句意,极言阅读之广。“神交”,这里是指彼此没有见面,但精神相通,互相倾慕。读书万卷,就是与许多智者交谈。作者认为,只有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向古代贤哲仁人请教和作精神上的交往,才能发挥所长,经世致用。作者还指出:“读书可以养性,亦可养身,只要工夫有恒,不在迫促也。”在《与孝威》中,他还认为“读书静坐,养气凝神”。

06

有书真富贵;

无事小神仙。

宋真宗曾有《劝学文》云:“家富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宋代王荆公的《劝学文》也说:“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愚者得书贤,贤者得书利。只见读书荣,不见读书坠。”上联即由此引申而来。有书之所以富贵,是因为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可以变人气质,养人精神。正是:富不读书纵有银钱身何贵;贫而好学虽无功名志气高。

下联出自宋代魏野《述怀》:“有名闲富贵,无事小神仙。”心无愁烦之事,则心怡神泰,百体安和,近于神仙境界。

07

读书自课三余子;

涉世披带百忍图。

这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近代诗人郑献甫的厅堂自题联。

上联是说读书治学要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子”系指时态,“自课”在这里是指自己完成既定的学业。宋代苏轼有“有客独自吟,清夜默自课”。“三余”是指东汉末董遇利用“三余”读书的典故。汉献帝兴平年间,战乱频繁,旱灾连年,董遇与兄只好逃亡外地,以打柴为生。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他仍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坚持学习,成为三国时期著名学者。有人向他求教,他总是要人先读百遍,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说苦无时间,董遇回答:“当以‘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农活少,是一年中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干活,是一天中的空闲时间;阴雨时也是一种短时的空闲时间。读书自课能利用“三余”,孜孜以求,就会学业有成。

下联是说经历世事,待人处事要带着“和为贵,忍为高”的意图。所谓“百忍”即百般忍耐。唐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年间,高宗(李治)祀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公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后以“百忍成金”形容忍耐的可贵。

俗话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一切烦恼,皆从不忍生。片时不能忍,烦恼日月长。故人之气量要宏大,宏大则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这样既可和睦家庭气氛,又可调节自身情绪。故胡文定说:“人能常忍得身安。”忍之一字,不仅是养生大法,也是“应世之要法”。当然,遇到原则问题则是不能忍的,应晓之以理,分辨是非。

08

每闻善事心先喜;

得见奇书手自抄。

这是明代书法家、文学家祝允明的书斋联。

大禹闻善言则拜,作者闻善事则喜,足见作者有“见善思齐”之志;见到奇书,即不辞劳苦,亲手抄写,足见作者学习刻苦。

明初有一代文宗之誉的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曾谈到他嗜学抄书的情景:“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此联同样表现了作者修身治学的良好心态和进取精神。重视好的见闻,培养自己健康的情感,这是应该有的良好心态。本联尽管文字平淡,却是劝人为善和培养高尚情趣的名言。

09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

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上联的“霁”指明朗,霁海,即平静的海波。下联的石室是指古代藏图书档案的地方;而丹丘,亦作“丹邱”,传说为神仙居住之地。联语意思是说内心没有物欲,他的胸怀就如秋天的碧空和浩瀚的大海那样宽广明朗;闲居无事有琴书作伴消遣,生活就像神仙一般逍遥自在。

下面一副对联,同样是劝诫人们寡嗜欲、薄名利,要志趣旷达、物我和谐一体:名利萦牵,山水皆归自浊;志趣旷达,市朝亦觉幽清。

此联选自清代申居郧《西岩赘语》。上联是说,人如果被名利缠绕牵扯,即使青山绿水也会感到臭浊。下联是说心胸开朗、豁达,志趣广泛,即便是处于争名逐利的场所也觉得清幽。这里的市朝,指争名逐利之所。《战国策》中有云:“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10

非关因果方为善;

不计科名始读书。

此联由清代梁章钜之父资政公(梁赞图)所书。人们常说“善有善报”,说明有些人为善是希望有所“报”的,而此联作者却强调为善应不计因果之报,而应该是出于善念不图报偿的自觉举动。

同样,古代读书人多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而此联则强调“不计科名始读书”。可见作者修养身心已摆脱流俗,达到一种较高的境界。《楹联丛话》编者梁章钜指出:此“乃自修要旨也。终身用之不尽矣。”

还有内容相同的对联:

不关果报方行善;

岂为功名始读书。

读书纵未成名;

究竟人高品雅。

行善不期获报;

自然梦稳心安。

11

眼里有余闲登山临水觞咏;

身外无长物布衣素食琴书。

这是清代书法家、官至凤阳知府的杨沂孙自题居室联。

上联说眼里有余闲,即“余暇”之时。在联作者看来,余闲之时应用来做什么呢?或“登山”远眺,或“临水”畅怀,或与益友饮酒赋诗,到野外山水之间寻求精神上的消遣,以扩大视野,陶冶情操。这里的“觞咏”,语本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宋代范成大《观禊帖有感》:“兰亭一觞咏,感慨乃如许。”后以“觞咏”谓饮酒赋诗之意。清作家张潮曾言:“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这一段精彩论述有助于我们理解上联所抒发的休闲观。

下联说身外无长物,没有多的奢华的东西,仅有粗布衣服、素淡饮食和琴书而己,表明他生活简朴。这里的“琴书”,指琴和书籍,多为文人雅士清高生涯常伴之物。汉代刘歆《遂初赋》:“玩琴书以条畅兮,考性命之变态。”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琴诗自乐……怡志养神。”“弹琴咏诗,聊以忘忧。”

下联显现了联作者自甘淡泊,自得其乐的高雅志趣和风格。

联语上、下联末句,各连续并列三个词组——登山、临水、觞咏;布衣、素食、琴书。既反映了用“列品”方式组句的艺术,读来韵味充盈,使读者有想象空间,也给人们以无限启迪。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武则天写给李治的相思诗,同样脍炙人口很深情,每一句都感人至深

武则天是一位传奇人物,而且还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作为一位女子能够在封建时代成为一代帝王,这着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另外她在位时也把朝政治理的井井有条,可算是为古代的女子争了一口气,不过后期她的历史评价并不太好,毕竟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人们对于这么一位女皇帝,还是存在着偏见。

公元624年武则天生于并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文水县),十四岁入宫成为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当李世民驾崩之后,武则天居感业寺为尼,正是在这里武则天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由于当时的唐高宗李治在寺中见到了媚娘,见她长得漂亮,惊为天人,于是把她诏回宫中,还拜昭仪,最终一步一步成为了一代女皇,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在感业寺期间,第一次遇到李治时,她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情,先是暗送秋波,然后还写诗表达相思之苦,最终是打动了李治。武则天众多的相思诗中,要以这首《如意娘》,写得最为深情,通篇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可是每一句都感人至深,可见当时的武则天,应当也是极为喜爱李治,才能够写得如此深情。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古代是有很严格的等级制度,武则天作为唐太宗时期的才人,本来应该是要在感业寺孤独终老,但是命运把她推向了历史的舞台,让她在绝望中见到了李治,两个人最终产生了爱情,才有了后来那一系列的故事,武则天从感业寺出来,重新回到皇宫,并且一步一步成为皇后,再最终成为了皇帝,还把都城迁到洛阳称之为神都。

那这首经典的爱情诗,也是脍炙人口,写得同样感人至深,正是由于她的一片深情,最终是打动了唐高宗李治,我们从这么一首小诗中,不仅感受到了武则天过人的才华,还有她对于爱情的向往,正是在人海中相逢,可是彼此都爱上了对方,而武则天细腻的笔触,也是把内心的相思之苦,还有感伤之怀描写得深入人心。

起句就直抒胸臆,把那种相思之苦娓娓道来,正是由于相思过度,从而使得思绪纷乱,错把红色看成了绿色。后面一句又是马上接下来,写得更加深情,身体也逐渐变得更加憔悴,精神也是恍惚,只是因为太过于思念你了,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我最心爱的人。这两句感人肺腑,也是道尽了相思之苦,从而也令这整首诗更具有感染力,读来也是让人拍案叫绝。

最后两句则是进一步地描写了相思之苦,也令这首诗更具有感染力,也更加的深情,“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为思念你而伤心欲绝,流下了许多的泪水,那么你就打开衣橱看看,你就会看到我那石榴裙上早已是泪眼斑斑,那是由于我想你时,流下了许多的泪水,而且那些泪水全部都流到了石榴裙上。

武则天这首相思诗尽管通俗易懂,并没有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与那些一流的大诗人比较起来的话,自然只能算是二流之作,但是作为一位女子,能够有这样的才华,那也是了不起,而且写得也的确是深情,毕竟正是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了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那才能够写得如此感人,每一句都充满了忧愁,也都有着浓浓的爱意,正是无时无刻不在相思,泪水涔涔,思念过度,还把衣服都打湿了。

唐朝皇帝档案:21位皇帝中都谁跟你一个属相!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李渊

⊙姓名:李渊

⊙属相:狗(556年)

⊙年号:武德

⊙在位:618~626年

⊙享年:69岁(556~635年)

⊙庙号:高祖

⊙谥号:太武皇帝,上元元年(674年)农历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农历二月,上尊号神尧 大圣大光孝皇帝

⊙陵寝:献陵(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

⊙配偶:20人,皇后(窦皇后)

⊙子女:22子,19女

⊙继位人:李世民(太宗)

李世民

⊙姓名:李世民

⊙属相:羊(598年)

⊙年号:贞观

⊙在位:626~649年

⊙享年:51岁(598~649年)

⊙庙号:太宗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陵寝:昭陵(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西北22.5千米的九嵕山上)

⊙配偶:14人,皇后(长孙皇后)

⊙子女:14子,21女

⊙继位人:李治(高宗)

李治

⊙姓名:李治

⊙属相:鼠(628年)

⊙年号:永徽、显庆、麟德、总章、弘道等

⊙在位:649~683年

⊙享年:55岁(628~683年)

⊙庙号:高宗

⊙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陵寝:乾陵(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

⊙配偶:9人,皇后:王皇后/武皇后(武则天)

⊙子女:8子,4女

⊙继位人:李显(中宗)

李显

⊙姓名:李显

⊙属相:龙(656年)

⊙年号:嗣圣,神龙,景龙

⊙在位:683~684年,705-710年

⊙享年:55岁(656~710年)

⊙庙号:中宗

⊙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陵寝:定陵(陕西富平)

⊙配偶:3人,皇后:和思皇后赵氏(赵皇后、结发妻)韦皇后

⊙子女:4子,9女

⊙继位人:李重茂(殇宗)

武则天

⊙姓名:武曌

⊙属相:猴(624年)

⊙年号:证圣 圣历 神功 久视 神功 神龙

⊙在位:684年-690年,710年-712年

⊙享年:82岁(690年―705年)

⊙庙号:无

⊙谥号: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

⊙陵寝:乾陵(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

⊙配偶:李世民/李治

⊙子女:2子,2女

⊙继位人:李显(中宗)

李旦

⊙姓名:李旦

⊙属相:狗(662年)

⊙年号:文明、景云、太极、延和

⊙在位:684年-690年,710年-712年

⊙享年:54岁(662年-716年)

⊙庙号:睿宗

⊙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陵寝:桥陵(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

⊙配偶:9人,皇后:刘皇后

⊙子女:6子,11女

⊙继位人:李隆基(玄宗)

李隆基

⊙姓名:李隆基

⊙属相:鸡(685年)

⊙年号:先天、开元、天宝

⊙在位:712年-756年

⊙享年:54岁(685年-762年)

⊙庙号:玄宗

⊙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陵寝:唐泰陵(陕西省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

⊙配偶:39人,皇后:王皇后(结发妻子 )/武惠妃(初封婕妤,追赠贞顺皇后 )

⊙子女:23子,29女

⊙继位人:李亨(肃宗)

李亨

⊙姓名:李亨

⊙属相:猪(711年)

⊙年号:至德,乾元,上元

⊙在位:712年-756年

⊙享年:51岁(711年-762年)

⊙庙号:肃宗

⊙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陵寝:建陵(陕西省咸阳城西北50公里处、礼泉县城东北15公里、海拔783米的武将山南麓)

⊙配偶:12人,皇后:张良娣

⊙子女:14子,7女

⊙继位人:李豫(代宗)

李豫

⊙姓名:李豫

⊙属相:猪(727年)

⊙年号: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在位:762年-779年

⊙享年:52岁(727年-779年)

⊙庙号:代宗

⊙谥号:睿文孝武皇帝

⊙陵寝:元陵(陕西省富平县的西北的檀山)

⊙配偶:9人,皇后:睿真皇后沈氏

⊙子女:21子,20女

⊙继位人:李适(kuò)(德宗)

李适(kuò)

⊙姓名:李适(kuò)

⊙属相:马(742年)

⊙年号:建中、兴元、贞元

⊙在位:779年―805年

⊙享年:63岁(742年-805年)

⊙庙号:德宗

⊙谥号:神武孝文皇帝

⊙陵寝:崇陵(陕西省咸阳城北45公里泾阳县蒋路乡的嵯峨山南麓)

⊙配偶:7人,皇后:昭德皇后王氏

⊙子女:11子,11女

⊙继位人:李诵(顺宗)

李诵

⊙姓名:李诵

⊙属相:牛(761年)

⊙年号:永贞

⊙在位:805年

⊙享年:63岁(761年-806年)

⊙庙号:顺宗

⊙谥号: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陵寝:丰陵(陕西富平县城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瓮山之阳(今曹村乡陵村))

⊙配偶:19人,皇后:王皇后

⊙子女:27子,13女

⊙继位人:李纯(宪宗)

李纯

⊙姓名:李纯

⊙属相:猪(778年)

⊙年号:元和

⊙在位:805年-820年

⊙享年:42岁(778年-820年)

⊙庙号:宪宗

⊙谥号:圣神章武孝皇帝

⊙陵寝:景陵(蒲城县城西北7公里的金帜山)

⊙配偶:4人,皇后:无

⊙子女:20子,18女

⊙继位人:李恒(穆宗)

李恒

⊙姓名:李恒

⊙属相:猪(795年)

⊙年号:长庆

⊙在位:820年-824年

⊙享年:29岁(795年-824年)

⊙庙号:穆宗

⊙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

⊙陵寝:光陵(陕西省蒲城县北13公里辛子坡村北的尧山之上)

⊙配偶:5人,皇后:恭僖皇后王氏

⊙子女:5子,12女

⊙继位人:李湛(敬宗)

李湛

⊙姓名:李湛

⊙属相:牛(809年)

⊙年号:宝历

⊙在位:824年-826年

⊙享年:17岁(809年-826年)

⊙庙号:敬宗

⊙谥号:唐愍帝

⊙陵寝:光陵(陕西省蒲城县北13公里辛子坡村北的尧山之上)

⊙配偶:1人,皇后:无

⊙子女:5子,3女

⊙继位人:李昂(文宗)

李昂

⊙姓名:李昂

⊙属相:牛(809年)

⊙年号:太和、开成

⊙在位:826年―840年

⊙享年:31岁(809年-840年)

⊙庙号:文宗

⊙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

⊙陵寝:章陵(陕西富平县城西北15.3公里的雷村乡与齐村乡交界处的天乳山之阳)

⊙配偶:2人,皇后:无

⊙子女:2子,4女

⊙继位人:李炎(武宗)

李炎

⊙姓名:李炎

⊙属相:马(814年)

⊙年号:会昌

⊙在位:840年―846年

⊙享年:32岁(814年-846年)

⊙庙号:武宗

⊙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

⊙陵寝:端陵(陕西咸阳三原县东北17公里徐木塬桃沟村北)

⊙配偶:5人,皇后:无

⊙子女:5子,7女

⊙继位人:李忱(宣宗)

李忱

⊙姓名:李忱

⊙属相:虎(810年)

⊙年号:大中

⊙在位:846年-859年

⊙享年:49岁(810年-859年)

⊙庙号:宣宗

⊙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初谥)

⊙陵寝:贞陵(陕西咸阳城北50公里处泾阳县白王乡崔黄村)

⊙配偶:1人,皇后:元昭皇后晁氏

⊙子女:12子,11女

⊙继位人:李漼(懿宗)

李漼

⊙姓名:李漼

⊙属相:蛇(833年)

⊙年号:大中、咸通

⊙在位:859年-873年

⊙享年:40岁(833年-873年)

⊙庙号:懿宗

⊙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陵寝:简陵(富平县西北三十公里长春乡紫金山上)

⊙配偶:4人,皇后:惠安皇后王氏/恭宪皇后王氏

⊙子女:8子,11女

⊙继位人:李俨(僖宗)

李俨

⊙姓名:李俨

⊙属相:马(862年)

⊙年号: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在位:873年-888年

⊙享年:26岁(862年-888年)

⊙庙号:僖宗

⊙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

⊙陵寝:靖陵(陕西省乾县铁佛乡南陵村东南)

⊙配偶:1人,皇后:无

⊙子女:2子,2女

⊙继位人:李晔(昭宗)

李晔

⊙姓名:李晔

⊙属相:猪(867年)

⊙年号:天祐、大顺

⊙在位:888年-904年

⊙享年:37岁(867年-904年)

⊙庙号:昭宗

⊙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

⊙陵寝:和陵(河南省偃师市顾县镇曲家寨村村南)

⊙配偶:1人,皇后:无

⊙子女:17子

⊙继位人:李祝(哀帝)

李柷zhù

⊙姓名:李柷zhù

⊙属相:鼠(892年)

⊙年号:天祐

⊙在位:904年-907年

⊙享年:16岁(892年-908年)

⊙庙号:景宗(未被广泛沿用)

⊙谥号:哀皇帝、昭宣光烈孝皇帝

⊙陵寝:温陵(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

⊙在位3年,就成了唐王朝的终结者,短暂一生,的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