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中国省人口户籍排行榜最新名单 中国省人口户籍排行榜最新

中国省人口户籍排行榜最新名单 中国省人口户籍排行榜最新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最新人口版图:浙江“抢人”第一,广东首现负增长

随着各地人口数据的陆续出炉,中国最新的人口版图也逐步清晰。

2022年,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总体趋势也深刻影响着省域之间的人口流动。

从常住人口总量来看,广东、山东、河南依旧稳居全国前三,但这三省的常住人口总量,在2022年均出现减少。

目前,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港澳台除外),除了西藏、宁夏,已经有29个公布了常住人口数据。在这29个省级行政区中,有17个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12个常住人口出现下降。

浙江连续第二年成为全国常住人口增量第一的省份,而多年常住人口增量“夺冠”的广东,却在2022年出现下滑。

杭州街景 图/视觉中国

在人口整体负增长的趋势中,常住人口持续增长的地区,究竟有哪些秘诀?

17省增长,12省下降

2022年,全国17个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的省份分别为浙江、江苏、湖北、安徽、福建、山西、重庆、甘肃、内蒙古、云南、陕西、贵州、海南、广西、江西、青海和四川。

而12个常住人口负增长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山东、天津、河南、上海、湖南、黑龙江、河北、新疆、辽宁和吉林。

东北三省均呈现人口流出的态势。

数据显示,2022年,辽宁常住人口减少32.4万人,数量在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排名第一;吉林、黑龙江分别减少了27.68万人和26万人,三省相加总共减少了86.08万人。

京津冀区域常住人口减少逾40万人,其中北京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减少4.3万人,天津减少10万人,河北减少28万人。

广东2022年意外成为常住人口流失省份。

过去多年来,广东的常住人口一直处于增加阶段。其中,2021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60万人,但到2022年,广东却流出27.2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广东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仍为正,有105.20万人出生,全年人口自然增长42.2万人,是全国唯一一个出生人口突破百万的省份,这一数据让广东在全国范围内称得上最“能生”的省份。

基于此,不少业内专家将广东常住人口的减少,归结为疫情的短期影响。

多年以来,广东的常住人口数量远远多于户籍人口。到了2021年,广东仍有2737.05万外来人口。但去年底统计常住人口期间,由于疫情影响,不少来广东工作的外省人群纷纷返回家乡。

广东统计局就此刊文指出,2022年,广东省外流动人口减少69.2万人,这是在2022年广东疫情散发多发的因素影响下,省外流动人口暂时回流返乡的阶段性现象。

而今年春节后,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均显示人口大规模回流广东。此外,百度实时迁徙地图数据显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也多日位居全国热门迁入地前十。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劳务输出的人口大省——安徽、湖北、江西和四川,在2022年常住人口全部实现了正增长,增量分别为14万、14万、10.58万和2万。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曾撰文指出,这与劳动人口回流趋势息息相关。

王广州分析,内陆省份劳动力工价与沿海省份差距在减小,内陆劳动力人口回流,成为各地人口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他补充说,广东的常住人口减少直接原因虽受疫情影响,但也与这一大趋势相关。“90后”、“00后”这两代人,相比长距离跨省务工,更多选择在本地工作。

浙江成“吸引力”最强省份

2022年,浙江常住人口增量再度在全国夺冠。

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浙江常住人口为6577万人,与2021年末常住人口6540万人相比,增加37万人。

在2021年,浙江常住人口增量为72万人,就已经全国最高 。

考虑到浙江2022年自然增长人口仅为0.3万人,这37万常住人口增量,绝大多数来源于人口净流入 。

浙江缘何拥有强劲的吸引力?

王广州认为,这与长三角经济的吸引力息息相关,人口往往跟随产业迁徙。

2022年,在万亿GDP城市中,浙江省会杭州的人口增量为17.2万人。

近年来,杭州作为数字经济强市,在大数据、高端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通信、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不断实现集群发展。

在王广州看来,杭州这些新兴产业,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落户杭州,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到杭州落户、发展。

此外,在一二线城市中,杭州的落户政策较为宽松。最近,杭州宣布,对在杭州就业的35周岁以下的普通高校大专学历毕业生,可在市区办理落户。同时,全面放开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三县(市)城镇落户条件。

除了依靠新兴产业吸引人口,浙江还存在另外一种人口吸引形式。

“在全国纷纷出台高尖端产业的招商引资和人才吸引的政策背景下,整个浙江,特别是金华,利用自己的产业和商业体系,以普通产业和人才作为着力点,吸引青年人前来就业。”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曹荣庆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在曹荣庆看来,类似金华这种模式,虽然在部分人看来不够“高大上”,甚至相对“低端”,但就是这样的产业和商业体系,却实实在在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这在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浙江同属长三角地区的江苏,2022年常住人口增量为1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1‰,在2022年,死亡人口已经多于出生人口,实际上,2022年,江苏有25.4万外来人口流入。

长沙、合肥增长明显

除各个省份之外,最近全国主要城市也陆续披露常住人口数据。

不同于公众印象中人口流入强劲的一线城市和东南沿海城市,2022年,长沙、合肥、西安、武汉、南昌等中西部强省会城市人口聚集能力明显提升。

2022年,在24座万亿GDP城市中,长沙以18.13万的常住人口增量,位居第一。此外,杭州(17.2万人)、合肥(16.9万人)、西安(12.29万人)、武汉(9.01万人)的人口增量,分别为位列第二到第五位。

长沙街景 图/视觉中国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长沙打造的“房价洼地”效应,正在凸显。

最近几年,在全国多城因“炒房”问题被住建部约谈时,长沙却以“让炒房客有去无回”而著称。住建部在2020年12月发布的《建设工作简报》中,曾刊载《长沙市落实主体责任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一文,公开表扬长沙。

2023年初,长沙房价均价约为1万元左右,在全国排在60名之外,不及不少东部地区的普通县城。

此外,2022年,长沙GDP约1.39万亿,同比增长4.5%,在各大城市中,增速靠前。目前,长沙拥有85家A股上市公司,位居中部城市之首。

除了长沙之外,2022年,合肥的常住人口增量为16.9万人,成绩同样较为亮眼。

近年来,被誉为“最强风投城市”的合肥,不仅坐拥长鑫存储、晶合等一众半导体龙头企业,还牵手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

这些新兴产业,同样吸纳大量外地人口的流入。

根据2023年合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合肥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7个,新增高技能人才5.5万人,新招引大学生首超30万人。

记者:赵越

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4城超两千万 深圳提高落户门槛

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4城超两千万,深圳提高落户门槛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也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都市圈集聚。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梳理发现,2020年,共有18个城市常住人口超过千万大关,其中前十名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天津、西安、苏州和郑州。前四城超过了2000万人。

4城超2000万人

数据显示,目前共有重庆、北京、上海和成都四个城市的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人,其中前三名均为直辖市。

重庆以3205.42万人位居全国所有城市第一位。当然,重庆总面积达到8.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小省份。分区域看,主城都市区常住人口为2112.24万人,占65.90%,其中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1034.35万人,占32.27%,主城新区常住人口为1077.89万人,占33.63%;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常住人口为806.46万人,占25.16%;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常住人口为286.72万人,占8.94%。

需要说明的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包括“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其中主城都市区面积达2.87万平方公里,是成都的2倍、北京的1.75倍、上海的4.53倍、广州3.86倍、深圳的11.7倍;中心城区面积为5472平方公里,是上海的86%、广州的73.6%、深圳的2倍多。

可见,重庆的主城都市区类似于都市圈的概念,即使按照最严格的中心城区范围来看,目前重庆也是城区人口超过千万的超大城市。不过,总体来说,重庆的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不仅远小于京沪中心城区人口,而且与广深也有一定的差距,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主城都市区常住人口所占比重增加4.73个百分点,其中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所占比重增加6.42个百分点,主城新区常住人口所占比重减少1.69个百分点;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常住人口所占比重减少3.84个百分点;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常住人口所占比重减少0.89个百分点。

中心城区人口占比大幅上升,也凸显了各地人口流动的一大趋势,即人口由中小城市、农村地区向中心城市集中,在大多数省、自治区,人口向强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经济强市集中,而在重庆这样的一个总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的直辖市,人口进一步向中心城区集中。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重庆本身就是一个中等省份的规模,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化进程还在高速推进,重庆下辖的县和远城区人口继续向主城区集中,这是未来比较长时间内的必然现象。

重庆之后,上海以2487.09万人位居第二,北京以2189.31万位居第三。两市近十年来人口增量都未进入前十,这是因为京沪两个超一线城市城区人口规模大,出现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问题,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两城人口在2014年前后达到高峰后,2015年以来增长缓慢。

这三大直辖市之后,副省级城市成都的常住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大关,达到2093.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增加581.89万人。资料显示,成都全市下辖1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若看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也与北上广有较大差距。

深圳收紧落户门槛

华南的两个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离2000万人口大关的距离也不远。七普数据显示,广州常住人口为1867.66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597.58万人;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756万,较2010年新增了714万,其中深圳近十年新增人口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智库研究与信息部部长郑宇劼对第一财经分析,深圳产业环境、人才政策都比较好,这些年落户政策在四大一线城市最松。同时,深圳是高新产业最发达的城市,高新产业发展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

不过在大量人口流入之下,深圳目前的承载力也逐渐趋于饱和,特别是住房、教育、医疗的短板较为明显,深圳的公共设施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同时,深圳本土土地面积为1997平方公里,同为一线城市,深圳的面积大致相当于北京的八分之一,或上海、广州的三分之一。扣除山体等生态控制区域,深圳目前可供开发的土地空间已经基本饱和。

6月11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了《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询意见。其中,颇受关注的一点是,到2035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或将控制在1900万。这意味着未来15年,深圳的人口增长空间将不足150万。

与此同时,在当前各大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都在放松落户政策的情况下,一线城市深圳提高了落户门槛。此前5月25日,深圳市司法局官网发布了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提高了对学历型人才落户的底线,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调整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技能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技师。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深圳土地面积较小,承载空间有限,在七普数据公布后,深圳人口增长全国第一,而深圳地域面积没有这么大的承载力,因此收紧入户政策。

西安、郑州人口总量超武汉

位居第7到第10的城市分别是天津、西安、苏州、郑州。其中,西安和郑州人口都实现快速增长,超越了九省通衢武汉,武汉人口总量退出前十。

这其中,西安十年人口增加了448.51万人,增量位居全国第四。增速方面,西安人口十年增幅高达52.97%,在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中,仅次于深圳,位居第二。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分析,这些年来,西咸新区交由西安代管,西安的招商引资力度很大,很多大项目来了之后,人才也随之集聚。同时,西安大力放开落户门槛,吸引了相当多人才。此外,西安作为大西北的龙头城市,其所在的周边地区没有能与西安匹敌的中心城市,西安对周边地区的集聚能力很强。

中部的郑州常住人口比2010年增加397万人,人口总量达到了1260.06万人,超越了武汉,首次登上中部人口“第一城”之位。

牛凤瑞分析,郑州也是我国陆路交通的重要枢纽,通过米字型高铁网络的建设,发展前景很大,比如郑东新区的规划建设都是大手笔,城市扩张很快。同时,郑州所在的河南是我国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户籍人口过亿,河南全省的城镇化率距离全国平均水平有不小距离,在近十年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郑州作为省会,腹地相当大。

不过,尽管被郑州赶超,但大武汉仍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尤其是武汉作为高等教育实力前五的城市,人才红利优势十分突出,武汉也是中西部高新技术企业最多的城市。10年间,武汉市常住人口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5191人上升到33867人,高于一线城市深圳(28849人)和广州(27277人)。

作者:林小昭

来源: 第一财经

中国最新人口版图:浙江“抢人”第一,广东首现负增长

随着各地人口数据的陆续出炉,中国最新的人口版图也逐步清晰。

2022年,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总体趋势也深刻影响着省域之间的人口流动。

从常住人口总量来看,广东、山东、河南依旧稳居全国前三,但这三省的常住人口总量,在2022年均出现减少。

目前,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港澳台除外),除了西藏、宁夏,已经有29个公布了常住人口数据。在这29个省级行政区中,有17个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12个常住人口出现下降。

浙江连续第二年成为全国常住人口增量第一的省份,而多年常住人口增量“夺冠”的广东,却在2022年出现下滑。

杭州街景 图/视觉中国

在人口整体负增长的趋势中,常住人口持续增长的地区,究竟有哪些秘诀?

17省增长,12省下降

2022年,全国17个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的省份分别为浙江、江苏、湖北、安徽、福建、山西、重庆、甘肃、内蒙古、云南、陕西、贵州、海南、广西、江西、青海和四川。

而12个常住人口负增长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山东、天津、河南、上海、湖南、黑龙江、河北、新疆、辽宁和吉林。

东北三省均呈现人口流出的态势。

数据显示,2022年,辽宁常住人口减少32.4万人,数量在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排名第一;吉林、黑龙江分别减少了27.68万人和26万人,三省相加总共减少了86.08万人。

京津冀区域常住人口减少逾40万人,其中北京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减少4.3万人,天津减少10万人,河北减少28万人。

广东2022年意外成为常住人口流失省份。

过去多年来,广东的常住人口一直处于增加阶段。其中,2021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60万人,但到2022年,广东却流出27.2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广东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仍为正,有105.20万人出生,全年人口自然增长42.2万人,是全国唯一一个出生人口突破百万的省份,这一数据让广东在全国范围内称得上最“能生”的省份。

基于此,不少业内专家将广东常住人口的减少,归结为疫情的短期影响。

多年以来,广东的常住人口数量远远多于户籍人口。到了2021年,广东仍有2737.05万外来人口。但去年底统计常住人口期间,由于疫情影响,不少来广东工作的外省人群纷纷返回家乡。

广东统计局就此刊文指出,2022年,广东省外流动人口减少69.2万人,这是在2022年广东疫情散发多发的因素影响下,省外流动人口暂时回流返乡的阶段性现象。

而今年春节后,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均显示人口大规模回流广东。此外,百度实时迁徙地图数据显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也多日位居全国热门迁入地前十。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劳务输出的人口大省——安徽、湖北、江西和四川,在2022年常住人口全部实现了正增长,增量分别为14万、14万、10.58万和2万。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曾撰文指出,这与劳动人口回流趋势息息相关。

王广州分析,内陆省份劳动力工价与沿海省份差距在减小,内陆劳动力人口回流,成为各地人口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他补充说,广东的常住人口减少直接原因虽受疫情影响,但也与这一大趋势相关。“90后”、“00后”这两代人,相比长距离跨省务工,更多选择在本地工作。

浙江成“吸引力”最强省份

2022年,浙江常住人口增量再度在全国夺冠。

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浙江常住人口为6577万人,与2021年末常住人口6540万人相比,增加37万人。

在2021年,浙江常住人口增量为72万人,就已经全国最高 。

考虑到浙江2022年自然增长人口仅为0.3万人,这37万常住人口增量,绝大多数来源于人口净流入 。

浙江缘何拥有强劲的吸引力?

王广州认为,这与长三角经济的吸引力息息相关,人口往往跟随产业迁徙。

2022年,在万亿GDP城市中,浙江省会杭州的人口增量为17.2万人。

近年来,杭州作为数字经济强市,在大数据、高端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通信、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不断实现集群发展。

在王广州看来,杭州这些新兴产业,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落户杭州,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到杭州落户、发展。

此外,在一二线城市中,杭州的落户政策较为宽松。最近,杭州宣布,对在杭州就业的35周岁以下的普通高校大专学历毕业生,可在市区办理落户。同时,全面放开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三县(市)城镇落户条件。

除了依靠新兴产业吸引人口,浙江还存在另外一种人口吸引形式。

“在全国纷纷出台高尖端产业的招商引资和人才吸引的政策背景下,整个浙江,特别是金华,利用自己的产业和商业体系,以普通产业和人才作为着力点,吸引青年人前来就业。”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曹荣庆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在曹荣庆看来,类似金华这种模式,虽然在部分人看来不够“高大上”,甚至相对“低端”,但就是这样的产业和商业体系,却实实在在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这在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浙江同属长三角地区的江苏,2022年常住人口增量为1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1‰,在2022年,死亡人口已经多于出生人口,实际上,2022年,江苏有25.4万外来人口流入。

长沙、合肥增长明显

除各个省份之外,最近全国主要城市也陆续披露常住人口数据。

不同于公众印象中人口流入强劲的一线城市和东南沿海城市,2022年,长沙、合肥、西安、武汉、南昌等中西部强省会城市人口聚集能力明显提升。

2022年,在24座万亿GDP城市中,长沙以18.13万的常住人口增量,位居第一。此外,杭州(17.2万人)、合肥(16.9万人)、西安(12.29万人)、武汉(9.01万人)的人口增量,分别为位列第二到第五位。

长沙街景 图/视觉中国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长沙打造的“房价洼地”效应,正在凸显。

最近几年,在全国多城因“炒房”问题被住建部约谈时,长沙却以“让炒房客有去无回”而著称。住建部在2020年12月发布的《建设工作简报》中,曾刊载《长沙市落实主体责任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一文,公开表扬长沙。

2023年初,长沙房价均价约为1万元左右,在全国排在60名之外,不及不少东部地区的普通县城。

此外,2022年,长沙GDP约1.39万亿,同比增长4.5%,在各大城市中,增速靠前。目前,长沙拥有85家A股上市公司,位居中部城市之首。

除了长沙之外,2022年,合肥的常住人口增量为16.9万人,成绩同样较为亮眼。

近年来,被誉为“最强风投城市”的合肥,不仅坐拥长鑫存储、晶合等一众半导体龙头企业,还牵手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

这些新兴产业,同样吸纳大量外地人口的流入。

根据2023年合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合肥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7个,新增高技能人才5.5万人,新招引大学生首超30万人。

记者:赵越

中国最新人口版图:浙江“抢人”第一,广东首现负增长

随着各地人口数据的陆续出炉,中国最新的人口版图也逐步清晰。

2022年,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总体趋势也深刻影响着省域之间的人口流动。

从常住人口总量来看,广东、山东、河南依旧稳居全国前三,但这三省的常住人口总量,在2022年均出现减少。

目前,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港澳台除外),除了西藏、宁夏,已经有29个公布了常住人口数据。在这29个省级行政区中,有17个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12个常住人口出现下降。

浙江连续第二年成为全国常住人口增量第一的省份,而多年常住人口增量“夺冠”的广东,却在2022年出现下滑。

杭州街景 图/视觉中国

在人口整体负增长的趋势中,常住人口持续增长的地区,究竟有哪些秘诀?

17省增长,12省下降

2022年,全国17个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的省份分别为浙江、江苏、湖北、安徽、福建、山西、重庆、甘肃、内蒙古、云南、陕西、贵州、海南、广西、江西、青海和四川。

而12个常住人口负增长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山东、天津、河南、上海、湖南、黑龙江、河北、新疆、辽宁和吉林。

东北三省均呈现人口流出的态势。

数据显示,2022年,辽宁常住人口减少32.4万人,数量在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排名第一;吉林、黑龙江分别减少了27.68万人和26万人,三省相加总共减少了86.08万人。

京津冀区域常住人口减少逾40万人,其中北京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减少4.3万人,天津减少10万人,河北减少28万人。

广东2022年意外成为常住人口流失省份。

过去多年来,广东的常住人口一直处于增加阶段。其中,2021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60万人,但到2022年,广东却流出27.2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广东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仍为正,有105.20万人出生,全年人口自然增长42.2万人,是全国唯一一个出生人口突破百万的省份,这一数据让广东在全国范围内称得上最“能生”的省份。

基于此,不少业内专家将广东常住人口的减少,归结为疫情的短期影响。

多年以来,广东的常住人口数量远远多于户籍人口。到了2021年,广东仍有2737.05万外来人口。但去年底统计常住人口期间,由于疫情影响,不少来广东工作的外省人群纷纷返回家乡。

广东统计局就此刊文指出,2022年,广东省外流动人口减少69.2万人,这是在2022年广东疫情散发多发的因素影响下,省外流动人口暂时回流返乡的阶段性现象。

而今年春节后,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均显示人口大规模回流广东。此外,百度实时迁徙地图数据显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也多日位居全国热门迁入地前十。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劳务输出的人口大省——安徽、湖北、江西和四川,在2022年常住人口全部实现了正增长,增量分别为14万、14万、10.58万和2万。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曾撰文指出,这与劳动人口回流趋势息息相关。

王广州分析,内陆省份劳动力工价与沿海省份差距在减小,内陆劳动力人口回流,成为各地人口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他补充说,广东的常住人口减少直接原因虽受疫情影响,但也与这一大趋势相关。“90后”、“00后”这两代人,相比长距离跨省务工,更多选择在本地工作。

浙江成“吸引力”最强省份

2022年,浙江常住人口增量再度在全国夺冠。

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浙江常住人口为6577万人,与2021年末常住人口6540万人相比,增加37万人。

在2021年,浙江常住人口增量为72万人,就已经全国最高 。

考虑到浙江2022年自然增长人口仅为0.3万人,这37万常住人口增量,绝大多数来源于人口净流入 。

浙江缘何拥有强劲的吸引力?

王广州认为,这与长三角经济的吸引力息息相关,人口往往跟随产业迁徙。

2022年,在万亿GDP城市中,浙江省会杭州的人口增量为17.2万人。

近年来,杭州作为数字经济强市,在大数据、高端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通信、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不断实现集群发展。

在王广州看来,杭州这些新兴产业,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落户杭州,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到杭州落户、发展。

此外,在一二线城市中,杭州的落户政策较为宽松。最近,杭州宣布,对在杭州就业的35周岁以下的普通高校大专学历毕业生,可在市区办理落户。同时,全面放开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三县(市)城镇落户条件。

除了依靠新兴产业吸引人口,浙江还存在另外一种人口吸引形式。

“在全国纷纷出台高尖端产业的招商引资和人才吸引的政策背景下,整个浙江,特别是金华,利用自己的产业和商业体系,以普通产业和人才作为着力点,吸引青年人前来就业。”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曹荣庆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在曹荣庆看来,类似金华这种模式,虽然在部分人看来不够“高大上”,甚至相对“低端”,但就是这样的产业和商业体系,却实实在在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这在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浙江同属长三角地区的江苏,2022年常住人口增量为1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1‰,在2022年,死亡人口已经多于出生人口,实际上,2022年,江苏有25.4万外来人口流入。

长沙、合肥增长明显

除各个省份之外,最近全国主要城市也陆续披露常住人口数据。

不同于公众印象中人口流入强劲的一线城市和东南沿海城市,2022年,长沙、合肥、西安、武汉、南昌等中西部强省会城市人口聚集能力明显提升。

2022年,在24座万亿GDP城市中,长沙以18.13万的常住人口增量,位居第一。此外,杭州(17.2万人)、合肥(16.9万人)、西安(12.29万人)、武汉(9.01万人)的人口增量,分别为位列第二到第五位。

长沙街景 图/视觉中国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长沙打造的“房价洼地”效应,正在凸显。

最近几年,在全国多城因“炒房”问题被住建部约谈时,长沙却以“让炒房客有去无回”而著称。住建部在2020年12月发布的《建设工作简报》中,曾刊载《长沙市落实主体责任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一文,公开表扬长沙。

2023年初,长沙房价均价约为1万元左右,在全国排在60名之外,不及不少东部地区的普通县城。

此外,2022年,长沙GDP约1.39万亿,同比增长4.5%,在各大城市中,增速靠前。目前,长沙拥有85家A股上市公司,位居中部城市之首。

除了长沙之外,2022年,合肥的常住人口增量为16.9万人,成绩同样较为亮眼。

近年来,被誉为“最强风投城市”的合肥,不仅坐拥长鑫存储、晶合等一众半导体龙头企业,还牵手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

这些新兴产业,同样吸纳大量外地人口的流入。

根据2023年合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合肥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7个,新增高技能人才5.5万人,新招引大学生首超30万人。

记者:赵越

中国最新人口版图:浙江“抢人”第一,广东首现负增长

随着各地人口数据的陆续出炉,中国最新的人口版图也逐步清晰。

2022年,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总体趋势也深刻影响着省域之间的人口流动。

从常住人口总量来看,广东、山东、河南依旧稳居全国前三,但这三省的常住人口总量,在2022年均出现减少。

目前,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港澳台除外),除了西藏、宁夏,已经有29个公布了常住人口数据。在这29个省级行政区中,有17个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12个常住人口出现下降。

浙江连续第二年成为全国常住人口增量第一的省份,而多年常住人口增量“夺冠”的广东,却在2022年出现下滑。

杭州街景 图/视觉中国

在人口整体负增长的趋势中,常住人口持续增长的地区,究竟有哪些秘诀?

17省增长,12省下降

2022年,全国17个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的省份分别为浙江、江苏、湖北、安徽、福建、山西、重庆、甘肃、内蒙古、云南、陕西、贵州、海南、广西、江西、青海和四川。

而12个常住人口负增长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山东、天津、河南、上海、湖南、黑龙江、河北、新疆、辽宁和吉林。

东北三省均呈现人口流出的态势。

数据显示,2022年,辽宁常住人口减少32.4万人,数量在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排名第一;吉林、黑龙江分别减少了27.68万人和26万人,三省相加总共减少了86.08万人。

京津冀区域常住人口减少逾40万人,其中北京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减少4.3万人,天津减少10万人,河北减少28万人。

广东2022年意外成为常住人口流失省份。

过去多年来,广东的常住人口一直处于增加阶段。其中,2021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60万人,但到2022年,广东却流出27.2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广东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仍为正,有105.20万人出生,全年人口自然增长42.2万人,是全国唯一一个出生人口突破百万的省份,这一数据让广东在全国范围内称得上最“能生”的省份。

基于此,不少业内专家将广东常住人口的减少,归结为疫情的短期影响。

多年以来,广东的常住人口数量远远多于户籍人口。到了2021年,广东仍有2737.05万外来人口。但去年底统计常住人口期间,由于疫情影响,不少来广东工作的外省人群纷纷返回家乡。

广东统计局就此刊文指出,2022年,广东省外流动人口减少69.2万人,这是在2022年广东疫情散发多发的因素影响下,省外流动人口暂时回流返乡的阶段性现象。

而今年春节后,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均显示人口大规模回流广东。此外,百度实时迁徙地图数据显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也多日位居全国热门迁入地前十。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劳务输出的人口大省——安徽、湖北、江西和四川,在2022年常住人口全部实现了正增长,增量分别为14万、14万、10.58万和2万。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曾撰文指出,这与劳动人口回流趋势息息相关。

王广州分析,内陆省份劳动力工价与沿海省份差距在减小,内陆劳动力人口回流,成为各地人口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他补充说,广东的常住人口减少直接原因虽受疫情影响,但也与这一大趋势相关。“90后”、“00后”这两代人,相比长距离跨省务工,更多选择在本地工作。

浙江成“吸引力”最强省份

2022年,浙江常住人口增量再度在全国夺冠。

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浙江常住人口为6577万人,与2021年末常住人口6540万人相比,增加37万人。

在2021年,浙江常住人口增量为72万人,就已经全国最高 。

考虑到浙江2022年自然增长人口仅为0.3万人,这37万常住人口增量,绝大多数来源于人口净流入 。

浙江缘何拥有强劲的吸引力?

王广州认为,这与长三角经济的吸引力息息相关,人口往往跟随产业迁徙。

2022年,在万亿GDP城市中,浙江省会杭州的人口增量为17.2万人。

近年来,杭州作为数字经济强市,在大数据、高端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通信、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不断实现集群发展。

在王广州看来,杭州这些新兴产业,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落户杭州,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到杭州落户、发展。

此外,在一二线城市中,杭州的落户政策较为宽松。最近,杭州宣布,对在杭州就业的35周岁以下的普通高校大专学历毕业生,可在市区办理落户。同时,全面放开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三县(市)城镇落户条件。

除了依靠新兴产业吸引人口,浙江还存在另外一种人口吸引形式。

“在全国纷纷出台高尖端产业的招商引资和人才吸引的政策背景下,整个浙江,特别是金华,利用自己的产业和商业体系,以普通产业和人才作为着力点,吸引青年人前来就业。”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曹荣庆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在曹荣庆看来,类似金华这种模式,虽然在部分人看来不够“高大上”,甚至相对“低端”,但就是这样的产业和商业体系,却实实在在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这在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浙江同属长三角地区的江苏,2022年常住人口增量为1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1‰,在2022年,死亡人口已经多于出生人口,实际上,2022年,江苏有25.4万外来人口流入。

长沙、合肥增长明显

除各个省份之外,最近全国主要城市也陆续披露常住人口数据。

不同于公众印象中人口流入强劲的一线城市和东南沿海城市,2022年,长沙、合肥、西安、武汉、南昌等中西部强省会城市人口聚集能力明显提升。

2022年,在24座万亿GDP城市中,长沙以18.13万的常住人口增量,位居第一。此外,杭州(17.2万人)、合肥(16.9万人)、西安(12.29万人)、武汉(9.01万人)的人口增量,分别为位列第二到第五位。

长沙街景 图/视觉中国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长沙打造的“房价洼地”效应,正在凸显。

最近几年,在全国多城因“炒房”问题被住建部约谈时,长沙却以“让炒房客有去无回”而著称。住建部在2020年12月发布的《建设工作简报》中,曾刊载《长沙市落实主体责任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一文,公开表扬长沙。

2023年初,长沙房价均价约为1万元左右,在全国排在60名之外,不及不少东部地区的普通县城。

此外,2022年,长沙GDP约1.39万亿,同比增长4.5%,在各大城市中,增速靠前。目前,长沙拥有85家A股上市公司,位居中部城市之首。

除了长沙之外,2022年,合肥的常住人口增量为16.9万人,成绩同样较为亮眼。

近年来,被誉为“最强风投城市”的合肥,不仅坐拥长鑫存储、晶合等一众半导体龙头企业,还牵手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

这些新兴产业,同样吸纳大量外地人口的流入。

根据2023年合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合肥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7个,新增高技能人才5.5万人,新招引大学生首超30万人。

记者: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