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铁岭为何风水好 铁岭风水先生

铁岭为何风水好 铁岭风水先生

本文目录一览:

辽宁省铁岭市珍贵古墓群:分布、价值与考古知识

铁岭市珍贵古墓群:分布、价值与考古知识

铁岭市,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珍贵的古墓资源。这些古墓葬群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而且为考古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本文将介绍铁岭市有价值的古墓分布及其考古知识。

铁岭市位于辽宁省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自春秋战国时期起,这里就成为燕赵等古代王国的活动区域。因此,铁岭市境内保存了大量的古墓葬群,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铁岭市古墓葬群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价值:这些古墓葬群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2. 历史价值:古墓葬群中的文物和史料为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 艺术价值:古墓葬群中的石刻、陶俑、壁画等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卓越成就,为艺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铁岭市古墓葬群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

1. 东部山区:这一区域的古墓葬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室墓为主,数量众多且保存较好。

2. 西部平原:此区域的古墓葬多为汉唐时期的砖石墓,也有部分石室墓,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3. 市区周边:市区周边的古墓葬数量较少,但其中不乏珍贵的历史遗迹。

在考古学领域,对于古墓葬群的发掘、保护和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在铁岭市,考古工作者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的运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 发掘:考古学家采用地面探测、考古钻探、发掘等多种手段,揭示了古墓葬群的时代、类型和规模。通过系统地发掘,为研究铁岭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翔实的材料。

2. 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古墓葬,考古学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如现场加固、文物修复、资料整理等。此外,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确保古墓葬得到长期有效的保护。

3. 利用:铁岭市古墓葬群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和旅游开发两个方面。通过考古研究,深化了人们对铁岭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同时,这些古墓葬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总之,铁岭市珍贵古墓葬群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通过对这些古墓葬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人们可以深入了解铁岭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为考古学科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实证材料。加强铁岭市古墓葬群的保护与利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风雪夜归人 铁岭道观

晓月晚间故事,陪您做个好梦

铁岭这一块的气候不比内地,夏季没几天,整个冬天雪花不断,常年积雪的山上平时人烟不多,擦黑路上就没人了。这个院子说是道观,其实就住了一个道人加一个看门的。平日天好时这里经常留宿些进山打猎和挖人参的,如今深冬腊月的就差大雪封山了。

道人姓雷名山,号铁岭半仙。熟知周易八卦,懂阴阳风水。铁岭镇周边的人,大事小情抹不开,或婚丧嫁娶看风水都来请。雷山呢就只养了一个看门的老头,人称活地图,但凡有人在深山迷路,请他去找,准没错。

雪越来越大,把雷山扫了几次的观前一条路再一次埋了的时候,他沉不住气了。

活地图老胡也不耐了:“说了几次,这大雪天的让她一个女人怎么走,平时看你在别人眼里挺能耐的,怎么就怕了。我去,”他把老烟袋锅子在鞋底上磕磕,起身要出门。

观门被人敲了,雷山蹭地跳起来,跑了出去。

老胡咧嘴笑笑,拍打拍打没土的皮袍衣襟,进自己屋了。

门外,裹着一身浅色长外套,头上蒙着大方巾的梨花,嘴里喷着雾气,抄着手等着。

雷山拉进梨花,裹着一身寒气的梨花就进了他怀里。

“作死,老胡头还没睡呢。”梨花推开他,一本正经地抱着怀里的东西进了屋。

一罐子还热着的腊八粥,一小盆腌的酱八宝,还有油炸的各种菜品。都用袋子包了,棉包袱裹着,还温着呢。

梨花脱了上衣就忙着整治碗筷,身后却被雷山抱了个正着。

“你,”梨花嗔道:“急什么,老胡头知道我来了,还不请过来。”

“管他呢,他得躲着我。你知道我多挂着你吗?这几天他又打你了没?”

梨花摇头,下意识地抽出手。雷山却把她衣袖一挽,手腕一块青紫。

梨花看他着急,忙道:“这次不是打的,是我碰了他的药酒,不小心摔坏了,他推我的时候,我自己跌倒磕的。”

“那你还抱这些东西!”雷山埋怨,连忙拿来红花药酒给她擦着。

梨花这一刻看着雷山,几天来的苦痛都散了。她习惯了几天一次的亲热,弥补了她这半生的不足。

“雷哥,”她叫了一声。

“嗯,”雷山低头,依旧不轻不重地揉着。不出门,他只穿了一身蓝布大袄,四十多岁的人因为不干重活,白白净净的漫长脸挺显年轻。和三十五岁的梨花,按老胡的说法:你们才像是夫妻呢,这老天爷就是不长眼。

晚上,俩人依偎着猫在烧着火墙的炕上,靠着一个精壮男子的身子,嗅着他身上让自己陶醉的味道。梨花醉了,她多想就这样一辈子,没有禁锢着自己生命的那个人渣。

“雷哥,你说,我这样是不是耽误你了。”

雷山低低笑着,震动的胸腔在梨花耳朵里共鸣着。

“小样,没有你,我还讨老婆不成?”

梨花看着墙上挂的道袍,突然也笑了,闷闷地扎在雷山怀里笑着。

大雪早上停了,道观里三人在一起吃着梨花昨晚带来的吃食。

三人低头吃饭,谁也没说话。雷山歉意道:“老胡,给你添麻烦了。”

梨花不敢抬头看,一双筷子在没了饭的碗里茫然地扒拉着。

“没事,”老胡抹抹嘴,看着二人:“人生无常,哪里没有坎,吃完,你们走吧,走的远点,在山里好好过几年清闲日子。”

老胡在道观的门口,看着二人走在雪地的影子越来越小,才回身掩上门,却不知道有个小小的身影一溜烟儿跑了。

在铁岭镇派出所,民警李大力一早就被人喊了起来,说一早上山抓袍子的时候发现一个人,就在雪窝里埋着,死得挺挺的。

铁岭镇多年没有过恶性刑事案件,这件事立刻惊动了上级,立即出动了侦破小组调查。

小小的道观里,老胡倒了一壶茶,慢慢喝着,等李大力和一名民警进来时,他才不慌不忙地起身。

“老胡头,你的道长老雷呢,不在吗?”

“不在,他昨天走的,是---”

“是什么,别编了,小兔子,进来!”

一个小小的乞儿磨磨蹭蹭进来,老胡眼眯了一下:“小崽子,你又胡说什么呢,吃我们道观的还少吗?”

大力笑了:“这和吃谁的饭没关系,人命关天,你可别包庇,我们例行询问。你知不知道,死的这人叫于东水,她的媳妇赵梨花,小兔子说,昨天看到她来道观,今早又和道长一起走了。”

老胡说不出啥了,人倒霉,喝水都塞牙。半晌说道:“那个于东水,死有余辜,他要不死,梨花早晚也要被他整死,邻居不是多次报案了吗,你们光调解有什么用。”

“这事是我们大意,不过这次是人命,我也听到过梨花和雷山的传闻,哪有这么巧合,与他们脱不了干系。这事你想想,有话就说,别弄个包庇罪。”

老胡嘟囔一句:“包庇就包庇,在哪里不是住。”然后又道:“所长,你可别听信谣言,雷山他是好人。因为那年于东水喝醉后出了几次事。老说自己中邪,请了老雷去驱邪才认识的梨花,他是看梨花可怜。”

大力暗笑,没再追问,等法医现场验完尸,做了记录,回到所里后便报了上去。

那时候破案还不像现在一样,一个追缉令下来,到处张贴,把附近几个居住区翻了个遍。

除了能住人的地方,就是深山老林了,派多少人去也没个目标,眼下哪里还能住人。恐怕不等抓住,他们就被困死了。大力瞅着一望无际的大山,有些同情起两人来。

雷山和梨花不是没想找个偏僻的地方住,但一走进就发现他们被通缉了。

这几天在山里背着吃的也冻得硬邦邦的。幸好山里柴多,烧着雪水,烤着干粮,到晚上一宿不敢灭火,生怕碰上狼。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雷山每晚都是抱着梨花在火堆边睡。背后被雪浸湿了,风一吹就得得发颤。梨花反身抱着雷山道:“都怪我,我要是不来,也不会出这事。我是看他喝得醉死了才出来,哪里想到他找来了。”

就在那天晚上,喝的醉醺醺的于东水拼命砸着道观的门,嘴里骂的特难听,依着老胡就装听不见,一晚上冻死他。

可梨花不愿让两人听这不三不四的话,开门就想拉着于东水回去。

对方可不会就此罢休,按着梨花就在门外打骂,见雷山老胡出来,就找上了他们,老胡毕竟年纪大,被他一腿撂倒,摔了腰。雷山见于东水掐着梨花脖子不松手,拉了几次拉不住,顺手摸了块石头砸了下去,不想石头是尖的,顿时死了。

雷山用力抱着梨花,摇头道:“和你好,是我愿意,你受苦,是我没本事救你,怎能怪你呢。”

半夜里雷山发了高烧,他不是能吃苦的山民,几天的逃亡,有点顶不住。

梨花手足无措地捧着雪球给他降温,化了再换一捧,整个手都冻麻了不听使唤,她就抱在怀里往他额上贴。

等雷山醒来时,梨花的手冻得像胡萝卜,上面一个个红斑点。雷山心疼得不行,不能火烤,只能揣在自己怀里温着。想了半天才道:“梨花,听我说,我们吃得也不多了,在这里,不是饿死也得冻死。回去吧,你这手也得用药,不能再逃了。我去自首,一切我担着。你受了这么多苦,他死了,也算解脱了。下半辈子好好过。”

“杀人要偿命,你死了,我过个什么劲,就一起饿死冻死吧。”

梨花哭了,她早想过于东水死就能解脱,可要用雷山的命去换,还不如她死了。梨花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雷山轻轻唤着,梨花不知是睡了,还是累得晕了,总之摇也摇不醒。

他俯身亲亲她冰凉的脸颊,抱着她起身,朝回去的路走去。

等梨花醒来,听老胡说雷山去自首了。

她几乎是跑着下山,等远远看见雷山被警察铐着手铐带上警车时,她疯了似地跑着:“不是他,是我杀了他,是我杀的,你们抓我吧!”

雷山眼睛红了:“梨花,回去,好好过,好好地。”

“不,”梨花抓着车灯不放:“是我杀的,我有杀他的理由,他打我,威胁我,我身上好几处伤,我恨他,我早想杀了他。我给他偿命,把他放了,他是好人。我死还不行吗?”

大力走过来,用力拉开她道“你的情况我知道,回去找人写份诉状,再把当时情况写明白。我们会酌情上报,他不一定会死。”后面一句,他说得很轻,梨花却听到了。泪眼模糊地看着开动的警车,雷哥,我会救你。

又一个深冬的风雪之夜,铁岭道观的老胡,整了一桌子热乎乎的饭菜。把门前被雪覆盖的大路扫了又扫。三年前雷山被判了有期徒刑五年连续减刑三年后今天释放。

梨花在道观苦苦等了三年,一早就去接他,现在天都黑了也没见影儿,别是一出刚了再来一出吧。

等得老胡心急的时候,俩人回来了。

门外的风雪中,梨花脸颊红润,包着一块红红的头巾,红红的羽绒服。

雷山一身棉衣清爽,大冬天的满面春风。脖子上还围着块紫红色的围巾。

老胡不乐意了:“我还担心着,感情你们谈情说爱去了!”

梨花眉眼笑的一弯,解释道:“哪里是呢,他讲究时辰,讲究方向,连理发都要风水好的。光洗澡就泡了很久,说是去晦气,不把霉运带给我。我怎么就嫁给这么个穷酸道士呢。”

可老胡明白,梨花这哪是抱怨,分明是掉进蜜罐里了。

谢谢完整阅读

作者在两个平台同时发文,盗版必究

本文原创已在两个平台登出,盗版必究

风雪夜归人 铁岭道观

晓月晚间故事,陪您做个好梦

铁岭这一块的气候不比内地,夏季没几天,整个冬天雪花不断,常年积雪的山上平时人烟不多,擦黑路上就没人了。这个院子说是道观,其实就住了一个道人加一个看门的。平日天好时这里经常留宿些进山打猎和挖人参的,如今深冬腊月的就差大雪封山了。

道人姓雷名山,号铁岭半仙。熟知周易八卦,懂阴阳风水。铁岭镇周边的人,大事小情抹不开,或婚丧嫁娶看风水都来请。雷山呢就只养了一个看门的老头,人称活地图,但凡有人在深山迷路,请他去找,准没错。

雪越来越大,把雷山扫了几次的观前一条路再一次埋了的时候,他沉不住气了。

活地图老胡也不耐了:“说了几次,这大雪天的让她一个女人怎么走,平时看你在别人眼里挺能耐的,怎么就怕了。我去,”他把老烟袋锅子在鞋底上磕磕,起身要出门。

观门被人敲了,雷山蹭地跳起来,跑了出去。

老胡咧嘴笑笑,拍打拍打没土的皮袍衣襟,进自己屋了。

门外,裹着一身浅色长外套,头上蒙着大方巾的梨花,嘴里喷着雾气,抄着手等着。

雷山拉进梨花,裹着一身寒气的梨花就进了他怀里。

“作死,老胡头还没睡呢。”梨花推开他,一本正经地抱着怀里的东西进了屋。

一罐子还热着的腊八粥,一小盆腌的酱八宝,还有油炸的各种菜品。都用袋子包了,棉包袱裹着,还温着呢。

梨花脱了上衣就忙着整治碗筷,身后却被雷山抱了个正着。

“你,”梨花嗔道:“急什么,老胡头知道我来了,还不请过来。”

“管他呢,他得躲着我。你知道我多挂着你吗?这几天他又打你了没?”

梨花摇头,下意识地抽出手。雷山却把她衣袖一挽,手腕一块青紫。

梨花看他着急,忙道:“这次不是打的,是我碰了他的药酒,不小心摔坏了,他推我的时候,我自己跌倒磕的。”

“那你还抱这些东西!”雷山埋怨,连忙拿来红花药酒给她擦着。

梨花这一刻看着雷山,几天来的苦痛都散了。她习惯了几天一次的亲热,弥补了她这半生的不足。

“雷哥,”她叫了一声。

“嗯,”雷山低头,依旧不轻不重地揉着。不出门,他只穿了一身蓝布大袄,四十多岁的人因为不干重活,白白净净的漫长脸挺显年轻。和三十五岁的梨花,按老胡的说法:你们才像是夫妻呢,这老天爷就是不长眼。

晚上,俩人依偎着猫在烧着火墙的炕上,靠着一个精壮男子的身子,嗅着他身上让自己陶醉的味道。梨花醉了,她多想就这样一辈子,没有禁锢着自己生命的那个人渣。

“雷哥,你说,我这样是不是耽误你了。”

雷山低低笑着,震动的胸腔在梨花耳朵里共鸣着。

“小样,没有你,我还讨老婆不成?”

梨花看着墙上挂的道袍,突然也笑了,闷闷地扎在雷山怀里笑着。

大雪早上停了,道观里三人在一起吃着梨花昨晚带来的吃食。

三人低头吃饭,谁也没说话。雷山歉意道:“老胡,给你添麻烦了。”

梨花不敢抬头看,一双筷子在没了饭的碗里茫然地扒拉着。

“没事,”老胡抹抹嘴,看着二人:“人生无常,哪里没有坎,吃完,你们走吧,走的远点,在山里好好过几年清闲日子。”

老胡在道观的门口,看着二人走在雪地的影子越来越小,才回身掩上门,却不知道有个小小的身影一溜烟儿跑了。

在铁岭镇派出所,民警李大力一早就被人喊了起来,说一早上山抓袍子的时候发现一个人,就在雪窝里埋着,死得挺挺的。

铁岭镇多年没有过恶性刑事案件,这件事立刻惊动了上级,立即出动了侦破小组调查。

小小的道观里,老胡倒了一壶茶,慢慢喝着,等李大力和一名民警进来时,他才不慌不忙地起身。

“老胡头,你的道长老雷呢,不在吗?”

“不在,他昨天走的,是---”

“是什么,别编了,小兔子,进来!”

一个小小的乞儿磨磨蹭蹭进来,老胡眼眯了一下:“小崽子,你又胡说什么呢,吃我们道观的还少吗?”

大力笑了:“这和吃谁的饭没关系,人命关天,你可别包庇,我们例行询问。你知不知道,死的这人叫于东水,她的媳妇赵梨花,小兔子说,昨天看到她来道观,今早又和道长一起走了。”

老胡说不出啥了,人倒霉,喝水都塞牙。半晌说道:“那个于东水,死有余辜,他要不死,梨花早晚也要被他整死,邻居不是多次报案了吗,你们光调解有什么用。”

“这事是我们大意,不过这次是人命,我也听到过梨花和雷山的传闻,哪有这么巧合,与他们脱不了干系。这事你想想,有话就说,别弄个包庇罪。”

老胡嘟囔一句:“包庇就包庇,在哪里不是住。”然后又道:“所长,你可别听信谣言,雷山他是好人。因为那年于东水喝醉后出了几次事。老说自己中邪,请了老雷去驱邪才认识的梨花,他是看梨花可怜。”

大力暗笑,没再追问,等法医现场验完尸,做了记录,回到所里后便报了上去。

那时候破案还不像现在一样,一个追缉令下来,到处张贴,把附近几个居住区翻了个遍。

除了能住人的地方,就是深山老林了,派多少人去也没个目标,眼下哪里还能住人。恐怕不等抓住,他们就被困死了。大力瞅着一望无际的大山,有些同情起两人来。

雷山和梨花不是没想找个偏僻的地方住,但一走进就发现他们被通缉了。

这几天在山里背着吃的也冻得硬邦邦的。幸好山里柴多,烧着雪水,烤着干粮,到晚上一宿不敢灭火,生怕碰上狼。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雷山每晚都是抱着梨花在火堆边睡。背后被雪浸湿了,风一吹就得得发颤。梨花反身抱着雷山道:“都怪我,我要是不来,也不会出这事。我是看他喝得醉死了才出来,哪里想到他找来了。”

就在那天晚上,喝的醉醺醺的于东水拼命砸着道观的门,嘴里骂的特难听,依着老胡就装听不见,一晚上冻死他。

可梨花不愿让两人听这不三不四的话,开门就想拉着于东水回去。

对方可不会就此罢休,按着梨花就在门外打骂,见雷山老胡出来,就找上了他们,老胡毕竟年纪大,被他一腿撂倒,摔了腰。雷山见于东水掐着梨花脖子不松手,拉了几次拉不住,顺手摸了块石头砸了下去,不想石头是尖的,顿时死了。

雷山用力抱着梨花,摇头道:“和你好,是我愿意,你受苦,是我没本事救你,怎能怪你呢。”

半夜里雷山发了高烧,他不是能吃苦的山民,几天的逃亡,有点顶不住。

梨花手足无措地捧着雪球给他降温,化了再换一捧,整个手都冻麻了不听使唤,她就抱在怀里往他额上贴。

等雷山醒来时,梨花的手冻得像胡萝卜,上面一个个红斑点。雷山心疼得不行,不能火烤,只能揣在自己怀里温着。想了半天才道:“梨花,听我说,我们吃得也不多了,在这里,不是饿死也得冻死。回去吧,你这手也得用药,不能再逃了。我去自首,一切我担着。你受了这么多苦,他死了,也算解脱了。下半辈子好好过。”

“杀人要偿命,你死了,我过个什么劲,就一起饿死冻死吧。”

梨花哭了,她早想过于东水死就能解脱,可要用雷山的命去换,还不如她死了。梨花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雷山轻轻唤着,梨花不知是睡了,还是累得晕了,总之摇也摇不醒。

他俯身亲亲她冰凉的脸颊,抱着她起身,朝回去的路走去。

等梨花醒来,听老胡说雷山去自首了。

她几乎是跑着下山,等远远看见雷山被警察铐着手铐带上警车时,她疯了似地跑着:“不是他,是我杀了他,是我杀的,你们抓我吧!”

雷山眼睛红了:“梨花,回去,好好过,好好地。”

“不,”梨花抓着车灯不放:“是我杀的,我有杀他的理由,他打我,威胁我,我身上好几处伤,我恨他,我早想杀了他。我给他偿命,把他放了,他是好人。我死还不行吗?”

大力走过来,用力拉开她道“你的情况我知道,回去找人写份诉状,再把当时情况写明白。我们会酌情上报,他不一定会死。”后面一句,他说得很轻,梨花却听到了。泪眼模糊地看着开动的警车,雷哥,我会救你。

又一个深冬的风雪之夜,铁岭道观的老胡,整了一桌子热乎乎的饭菜。把门前被雪覆盖的大路扫了又扫。三年前雷山被判了有期徒刑五年连续减刑三年后今天释放。

梨花在道观苦苦等了三年,一早就去接他,现在天都黑了也没见影儿,别是一出刚了再来一出吧。

等得老胡心急的时候,俩人回来了。

门外的风雪中,梨花脸颊红润,包着一块红红的头巾,红红的羽绒服。

雷山一身棉衣清爽,大冬天的满面春风。脖子上还围着块紫红色的围巾。

老胡不乐意了:“我还担心着,感情你们谈情说爱去了!”

梨花眉眼笑的一弯,解释道:“哪里是呢,他讲究时辰,讲究方向,连理发都要风水好的。光洗澡就泡了很久,说是去晦气,不把霉运带给我。我怎么就嫁给这么个穷酸道士呢。”

可老胡明白,梨花这哪是抱怨,分明是掉进蜜罐里了。

谢谢完整阅读

作者在两个平台同时发文,盗版必究

本文原创已在两个平台登出,盗版必究

“上趟铁岭,度度蜜月”,铁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1999年的春晚上,赵本山声称自己打算造访一座比较大的城市,“上趟铁岭,度度蜜月”,包袱一抖,举国爆笑。据说在当年,真有人专程乘绿皮火车去了铁岭,想一睹这座“大城市”的真容。

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来源/网络‍‍

二十年以后,赵本山的小老乡李雪琴,昨日重现般地,将铁岭再一次带入到公共讨论之中。以至于现在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铁岭”,关联出来的都是“宇宙尽头”。

拜这一老一少,以及范德彪、赵四、谢广坤等一众铁岭籍虚拟人物所赐,铁岭俨然成了这二十年来,东北人精神世界和舆论场中的青藏高原。但问题是,此地的知名度,往往仅止步于茶余饭后的笑谈。在现实世界中,哪怕在辽宁省内,铁岭,其实都算不上十分“有画面”。

在龙首山俯瞰铁岭银州区。

供图/视觉中国‍‍‍‍

所以,铁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她的山形水势如何?城市风貌怎样?风光是否秀丽?吃食是否可口?风俗是否独特?更重要的是,此地为何能够源源不断地为我们输出喜剧人才?这和此地的风土,又有何隐秘的关联呢?

“组装”铁岭‍‍‍‍

浓缩一整个东北

如果在三百年的历史视野里,讨论现今东北文化的成因,那么无论如何,我们都绕不开以下几个关键词:

“军屯”,“封禁”,“闯关东”,“中东铁路”,“工业基地”,“大粮仓”……

工厂,市镇,雪原

一种在东北地区十分常见的景观。

供图/视觉中国

有趣的是,这所有的关键词,都可以被无缝套用到铁岭这个地方。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铁岭城市发展的历史,与三百年来东北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息息相关,用东北话说,“把把没落下”。其次,如今的铁岭,并无一个十分明确的、强势的中心,她更像是一个辽北地区诸市镇、乡村的大集合、大杂烩。其下辖的三县两市两区,则分别承载着不同的历史线索与聚落功能。

铁岭行政区划示意图。

制图/邵天瑞‍‍‍‍

从某种意义上说,“拼装”而来的铁岭,就是一个浓缩的东北。无论对于赵本山、李雪琴还是任何一个想从黑土地汲取创作养分的人而言,仅仅在铁岭,就可以找到关于东北的一切象征。这也许,是此地盛产艺术家的一个比较浅白、却显而易见的原因。

下面,我们就先来通过这一个个关键词,看看铁岭究竟是如何被“组装”起来的。

明代,中央在辽东(注意:古代的辽东指的即是如今的辽宁全域)设置了许多的军事城堡,屯兵耕战,旨在招抚、制衡这一地带盘根错节的地方少数民族势力。而其军事部署的最北之处,即在开原、铁岭两城。这两座卫所的建立,也算是中原文明第一次强力地贯彻到铁岭地区。明代名将、努尔哈赤的军事教父李成梁,即发迹于铁岭;曹雪芹的祖先在随满人入关以前,也世居于铁岭。

向左滑动‍‍‍

图1: 圆通观白塔;

图2: 太阳山常泰寺;‍

图3: 龙首山秀峰塔。

供图/视觉中国‍‍

而随着世事更迭,这些卫所、以及其周边配套的城堡与工事之军事功能,也逐渐被平淡的耕织生活取代。在赵本山的名作《马大帅》中,主角马大帅来自“马家堡子”,张口闭口:“你哪个堡子的?”。屯、堡,这些原本剑拔弩张的军事名词,早已融入辽宁本地的口语,甚至成了城里人嘲笑乡下人土气的代名词。

向左滑动

图1: 开原老城。摄影/岳志强‍‍‍

图2: 铁岭白塔。摄影/岳志强

不过,铁岭、开原这两座卫城,并没有因为甲胄与炮矢的消失而被弃废。两座城池一路生长下来,成了眼下的开原与铁岭两城。在如今开原市的“老城街道”,仍能清晰看到古原卫城池的轮廓。而铁岭卫之旧城,即为如今的铁岭银州区,是整个铁岭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

但有趣是,为了更好融入省会沈阳的“城市圈”,如今的铁岭市府并不设在传统的铁岭城市中心银州区,而设在河网纵横、湿地遍布的凡河新区。这种复杂的局面,会导致第一次来铁岭的人比较蒙圈。但请记住,最old school、最狭义的“铁岭”,指的就是银州。

铁岭的CBD,银州区。

供图/图虫创意 摄影/穆碳‍‍‍‍‍‍‍‍‍‍‍

第二个关键词是“封禁”:清兵入关后,圈禁了大片的地盘作为其“龙兴之地”,禁止任何人入内。这也使得吉林、黑龙江的大部分土地,直到近代才得以被开发。而这封禁之地当中,就包括如今属于铁岭市的西丰县。作为有清一代的皇家围猎场,这里的生态几乎从未被破坏过,直到如今,仍然盛产鹿与野蚕。

到了清代末期,封禁的政策逐渐放松,大量山东、河北农民来到东北,开垦定居,是为“闯关东”。尽管铁岭、开原二城历史久远,但在明清之交,辽东战乱,人口不免锐减。铁岭城在清代中前期,一度成为流放罪人之地,可见其时城中之冷清。而闯关东的移民的到来,则再一次充实了此地的人口,重塑了本地的风俗。祖籍山东蓬莱的赵本山,即是闯关东移民的后代。

百年老站,铁岭火车站。

摄影/黄浩

而东北在近代的爆发,除了要归功于闯关东,中东铁路的建设亦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建国前,东北地区的铁路通车里程占全中国的一半,轰隆隆的列车纵横往返于东北三省之间,极大加速了这一广袤地区内人与货流通的效率,更是造就了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不少铁路重镇。而这条至关重要的铁路,恰恰也以南北向穿过铁岭,并设有铁岭、开原两座大站。

在如今的调兵山有个蒸汽机车博物馆,

记录着东北蒸汽机车的峥嵘岁月。

摄影/罗靖峰

伪满时代,日本人开始在铁岭开办工厂,这奠定了铁岭作为工业城市之基础。建国后,人们更是在如今铁岭下辖的调兵山市,探明了储量可观的煤矿,这更是给铁岭增加了发展工业的硬底气。铁岭热电厂一度拥有全国第一的头衔。更意味深长的是,赵本山喜剧王国的原始资本,也正是通过把调兵山(那时候还叫铁法)的煤销往本溪而积累的。

兀术城。

摄影/岳志强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大粮仓”。处于铁岭最北的、拥有广大面积的昌图县,近代以前一直是蒙古族的游牧之地。闯关东移民涌入此地以后,这里大片平坦的荒地逐渐被开辟为农田,到如今,昌图早已成了辽宁产粮第一大县,是毋庸置疑的“辽北大粮仓”。

所以你看,说铁岭几乎凝结着东北文化的全部要素,绝不是什么轻佻的结论。这样一个地方,孕育出像赵本山这样、对整个东北文化的发扬和流播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艺术家,也实在合情合理。

赵本山的铁岭宇宙:

一个关于东北城与乡的永恒标本

谈铁岭,不得不提赵本山。倒不是因为他名气如何大,影响如何深远。仅仅因为,无论是这位喜剧大师的个人经历,还是他那些流布甚广、脍炙人口的小品、电视剧,全部与铁岭的城与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以,在谈论赵本山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铁岭的自然地理,是如何塑造出了一个东北城乡关系的经典模板的。

辽河与辽河平原。

供图/视觉中国

辽河,低调的东北大河,它在中国河流排行榜中位列第七,流域滋养了辽宁一省。辽河上游分东西两支,汇合之处,即在铁岭北部的昌图县。汇合成干流的辽河向南缓流,冲击出平坦肥沃的辽河平原,昌图、开原、铁岭三地的城池,即在这平原之上,那里地势平缓,水网纵横。周恩来总理少年时就曾坐着船来到铁岭,在银冈书院读了半年书。

铁岭东部山区。

供图/视觉中国

而同样铁岭域内,狭长的平原以东,即是长白山吉林哈达岭之余脉,那里是货真价实的山区,闭塞而秀美,山中出产的“开原大榛子”,是东北最美味的坚果,没有之一。而赵本山的家乡,莲花乡石嘴沟,恰恰就处在开原东部的绵绵大山之中。

铁岭地形图。

制图/邵天瑞‍‍‍‍‍‍

山中的农民,固然有风水林木的滋润,却也要忍受贫瘠、艰苦、寒冷,以及无比漫长的、百无聊赖的农闲时光。这种独特的生活情境,孕育出了十分注重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那其中混合着神秘的民间萨满仪式、庸俗但热烈的即兴段子、豁达但充满温情的人际关系……对于此地村民们而言,幽默并不是一项罕有的品质,才艺也往往是娱乐精神的自然流露,赵本山,也只是众多富有才华的东北农民中之出类拔萃者。

在东北民间流行有被称为“跳神”的古老萨满文化。‍

图/视觉中国

而在这样的地理文化背景下,一市的辖区之内,山沟里的小村庄,与平原上连通着铁路干线的现代城市,形成了无比明确的城乡二元结构。自小扎根农村、仰望城市的赵本山,也把自己据此得出的、对城乡关系的独到理解,深深烙刻在自己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视剧《马大帅》。

《马大帅》的故事背景就设置在古老的卫城开原,拍电视剧时,那里已经是一座颇有活力的县城。而以赵本山为首的主创们,用大老板,小店主,社会人,底层劳动者,流浪儿童,婚丧市场中的民间艺人,退休干部,骗子,无业游民,搭建了一个无比写实、精细入微的城市沙盘,也为开原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剖面。

而农村出身的主人公们,艰难奔走于城市的游戏规则之中,其间历尽无数的悲欢,至今仍为各路影迷津津乐道。我出生在吉林农村的奶奶生前最爱《马大帅》,每每观看都赞不绝口,可惜小时候我并不能理解,反而在她去世以后的这些年,我反复看了不下二十次。

电视剧《马大帅》。

来源/网络‍‍‍‍

事实上,赵本山无比热衷于在各种作品中探讨乡村与城市间的微妙关系:马大帅在鼎盛时期,用全部资产办了打工子弟小学,让农民工的孩子有书读,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已经成为旅游胜地的农村家乡;衣食不愁、住在城里大儿子家安享晚年的刘老根,非要回到穷山沟里折腾出旅游度假村;《乡村爱情》的前几部,更是直接描绘了一个赵本山想象中富裕、和谐、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

沈阳刘老根大舞台,赵本山喜剧帝国的中心。

供图/视觉中国

可以说,铁岭是赵本山的精神大本营,也是他的愿景试验田。她成就了赵本山的才华与事业,反过来,赵本山也用他的一部部作品,忠诚、细腻、饱含深情地记录下了这座城市的时代片段,描画了关于铁岭城乡关系的美丽畅想。

如今,赵本山固然老了,铁岭也和一众东北小城一样,在东北大地的时代浪潮中沉浮不定,面临着诸多问题。当李雪琴再一次把这座城市拿到台前,这座城市已经有了与二十年前完全不同的意味:对于那位北大毕业、在大都市生活多年的年轻人而言,铁岭是一个温馨、遥远、逐渐抽象的老家,那里曾经无限美好,如今却变得越来越模糊、脆弱、难以承载任何壮志与雄心。

东北喜剧人地图。

制图/九阳,孙璐

但在那个真实的铁岭,一切都还在继续向前,拥有魔性笑声的短视频网红“你的寒王”在铁岭早市开着跑车呼啸而过,要出锅的牛肉火勺滋滋冒油,上过《人生一串》的、那家以脱鞋上炕为特色的烧烤店里,每夜人声鼎沸……只是,我们再也不知道,这里何时才能诞生出下一位赵本山了。

雪后铁岭,开心的孩子们。

供图/视觉中国

文 | 大蹦驴

图片编辑 | 鲸鱼

地图 | 邵天瑞

首图 | 黄浩

封图 | 黄浩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