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八字哨镇有多少个村 益阳市八字哨镇

八字哨镇有多少个村 益阳市八字哨镇

本文目录一览:

赫山区八字哨镇:抓实抓细“五经普” 跑出营商环境提升“加速度

开展清查查遗补漏工作。

红网时刻益阳10月26日讯(通讯员 朱慧平)“老板,你这个零食店是这周新开营业的吗?请问办了营业执照吗?生意怎么样?”10月25日,赫山区八字哨镇竹湖村五经普工作人员正在辖区开展清查查遗补漏工作。

近日,八字哨镇紧抓五经普清查关键时间点,持续抓实抓细“五经普”工作,开展地毯式清查,压实工作任务,积极做好底册核查、查遗补漏等各阶段工作,摸清摸实“家底”,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常态化联企、助企、惠企力度,跑出营商环境提升“加速度”。

据悉,自开展五经普工作以来,八字哨镇紧扣宣传、培训、清查和审核等重要环节,精准发力,坚持做到“应统尽统”,对辖区清查对象进行“地毯式”摸排,通过深入细致的“扫街扫户”,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处,精准填写清查表中各项内容。同时,坚持“进一次门、办多项事”,借助单位入户清查,与企业主、个体工商户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宣传惠企政策、了解实际困难,积极协调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持续提高企业的满意度,全力打通惠企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赫山区八字哨镇:政企互动当好助企纾困“服务员”

将加工好的食用油装车,给客户送货上门。

红网时刻益阳10月13日讯(通讯员 王晓明)“老板,这个山茶油是原生态的吧?多少钱一桶?近日,在赫山区八字哨镇竹湖村正辉榨油厂里,人来人往,生意红火,邻里居民正在购买食用油。

正辉榨油厂原是竹湖村里一个不太起眼的小作坊,近几年靠诚信经营,生意勉强过得去,但是无证经营也只能出售给本村的居民群众。2022年,老板李正辉鼓足了劲儿想扩大经营规模,打破这种不温不火的局面,却不知道如何起步,正急得焦头烂额时,村干部夏卫军出现在他店里,他赶紧汇报了他的想法。村支两委迅速跟镇级汇报情况,镇村两级干部从政策咨询解读,理流程,上级部门协调等,历经半个月,小作坊的证件就办理下来了。

“以前不知道开厂还有这么多程序,幸好有政府,现在我的油,有了正规手续,可以销往全国各地,等会我就要送一车油到望城去。”李正辉满脸笑容的说。

据悉,八字哨镇党委、政府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镇经发办、国土所、综治办、市场监管所协同发力,分层次建立企业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和“一对一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实现从“项目跟着部门走”到“部门追着项目跑”的转变,真正做到一次全明白、一趟全跑完。同时建立“企业吹哨”机制,企业遇到困难便可吹响“服务哨”,政府“闻哨必动”,将企业需求放在首位,减少企业办事流程,解决企业所遇难题。

赫山区八字哨镇:抓实抓细“五经普” 跑出营商环境提升“加速度

开展清查查遗补漏工作。

红网时刻益阳10月26日讯(通讯员 朱慧平)“老板,你这个零食店是这周新开营业的吗?请问办了营业执照吗?生意怎么样?”10月25日,赫山区八字哨镇竹湖村五经普工作人员正在辖区开展清查查遗补漏工作。

近日,八字哨镇紧抓五经普清查关键时间点,持续抓实抓细“五经普”工作,开展地毯式清查,压实工作任务,积极做好底册核查、查遗补漏等各阶段工作,摸清摸实“家底”,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常态化联企、助企、惠企力度,跑出营商环境提升“加速度”。

据悉,自开展五经普工作以来,八字哨镇紧扣宣传、培训、清查和审核等重要环节,精准发力,坚持做到“应统尽统”,对辖区清查对象进行“地毯式”摸排,通过深入细致的“扫街扫户”,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处,精准填写清查表中各项内容。同时,坚持“进一次门、办多项事”,借助单位入户清查,与企业主、个体工商户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宣传惠企政策、了解实际困难,积极协调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持续提高企业的满意度,全力打通惠企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赫山区八字哨:暖心“护学岗” 撑起“平安伞”

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

红网时刻益阳5月26日讯(通讯员 李赛)“孩子们,慢一点,不要乱跑,过马路一定注意来往车辆。”“师傅,麻烦停一下,先等孩子们过完马路。”“骑车记得带好头盔,安全可不是小事情。”5月26日上午7点,赫山区八字哨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伴随着声声叮嘱,在志愿者的护送下有序通过马路,踏入校门。

据了解,八字哨镇中心小学一出门就是国道536,车流量大,车速快,且多是大货车,存在着视野盲区,极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每天,志愿者们提前到达学校门口及周边路段,对过往车辆进行管控和分流,维护校园周边秩序,指挥校门口接送学生的车辆有序停放,安全通行,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

“每当看到志愿者在学校门口疏导交通,我们心里就感到特别踏实。”“严寒酷暑,志愿者们都坚守在校门口,直到最后一个学生踏入校门,我们倍感温暖。”这是八字哨镇每一位家长发自内心的声音。

八字哨镇共设有3处护学岗,参与志愿者26人,在全镇各个校区路段保驾护航。一个个“护学岗”充当着校园安全的“守护神”、学生出行的“航标灯”。四季更迭,不变的是他们守护的身影,他们用真心为孩子们撑起温暖的“平安伞”。

高粱坪蜕变的灵魂 ——记益阳市赫山区八字哨镇高粱坪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祝中良

谭新

走进益阳市赫山区八字哨镇高粱坪村,就像走进负离子世界。绿植如茵,花香扑鼻,流水潺潺,鸟语如啼。

在村委干净整洁的接待室里,站在墙壁上琳琅满目的“荣誉台”下,我有些震撼。一百多块熠熠生辉的金色牌匾,编织成一个巨大的光环,陈列着过去的丰收,显赫着着现在的辉煌,也昭示着未来的理想。

“国家森林乡村”“湖南省文明村”“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全省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021年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第三届十佳村规民约”“湖南2021年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湖南省最美河湖卫士”“益阳市示范河段”“益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支部书记祝中良,中等个子、不胖不瘦、肌肉结实、衣着整洁;浓黑的眉毛下,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与坦诚。

祝中良宣讲党的政策志愿。

采访之前,我很冒昧地用电话联系过他。说湖南省作协正在组织“湖南百名作家写百村”大型文学创作活动,高粱坪村在省作协指定的百名村庄名单内,想采访他。虽然我的住所离高粱坪就二十公里,闻过他的名,但没见过他的人,作为上过央视和人民日报的名人,不知是否会屈尊,心中便有些忐忑。电话那头的热情与谦恭,在夏日的高温里给了我清爽和舒坦,于是有了这次采访。

一家两制的辍学少年

祝中良在家排行老四,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一共七姊妹。父母长期患病,家庭经济条件很差,初一读了半期,无奈之下辍学了。

父母知道他爱读书,他在班上出类拔萃的成绩证明了这一点。可是,家里缺钱,供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都有困难。在饿着肚子读书还是吃饱饭种田的选择上,只能选择后者。祝中良从此帮父亲种田:插秧、割禾、施肥、看牛,打农药,帮母亲做家务:煮饭、洗衣、喂猪、打猪草。小小年纪,扛起了家中生产生活的重担。

看到小伙伴们天天兴高采烈上学,小中良心里羡慕极了。他渴望上学写字,渴望学知识。看牛的时候就用赶牛的棍子在地上写,有时用食指当笔,把天空中的云朵当纸,在虚空中写,写得入迷时,就高兴地踮起脚,想要把那朵写好字的白云扯下来;他还喜欢阅读,没事就找有字的东西来看,别人扔掉的报纸、别人不要的旧课本,他都看得津津有味。他至今记得少年时重复做着一个相同的梦:坐在一艘大船上,船的头等仓里堆满各种书籍,他想去看书,却怎么也走不进那个仓!心里一着急,自己变成了那艘船,周围是惊涛急浪,行驶却平稳安然。有个声音在耳边说:在人生中,寻找一份灵魂的支撑,让生命燃烧,让生活流光溢彩;在生活中,永不言弃,奋力拼搏,始终坚信:灵魂支起人生蓝天!

辍学后三年的劳作,少年祝中良长成了成年人的样子,成了作田里手,用乡里的话说,抛粮下种、犁耙推筛都是样样精通。更让人吃惊的是他那一身力气,单手能举起一箩筐谷,双手能扳倒一头牛;担两百斤的湿谷子,在涝泥巴田里如履平地,掮百多斤的菱角桶(一个扮桶只掮一个角),在茅草子路上行走如飞。

夏日的黄昏,天气闷热,没有一丝风。塘边柳树上的知了也拼命地喊着热,重复着单调悦耳的叫声。全家9个人围着禾场上拼凑的“桌子”吃饭。“桌子”是在旧扮桶上搁一块门板拼成的。禾场上有几堆还没晒干的谷,只放了两条凳子让父母坐着,其他人都是站着吃。

祝中良夹了点坛子剁辣椒,三扒两搅吃了完饭,放下碗筷对父亲说:“牙老子,我要分家。”

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全家人莫名其妙。见祝中良一本正经的样子,大哥问道:“二弟你怎么了?要分么子家?”大姐也拿着筷子指着几间茅屋:“就这几间破草屋,有么子东西分啊?”母亲沉重地摇着头:“良伢几你想搞么子呀?一家人好好地在一起不好吗?”父亲一声不响,放了碗筷,操起一尺长的旱烟袋,就要敲他的脑壳。

祝中良一步跃到一堆谷子的后面,很认真地说:“你们先听我把话讲完。我说的分家,不是要分东西,也不是要从家里分出去。我想了很久了,换句好听的话说,是搞‘一家两制’!”

见大家一头雾水,他解释道:“我们家9个人总共就11亩田,除了牙老子,还有3个正劳力,4个半劳力,劳动力有多余。不如这样:家里的11亩田归我一个人作,收入交给耶娘充公;平时,我们各自想办法赚钱,赚了钱各归各。这样,每个人都有奔头,肯定会赚到钱,家里也会富起来。这就是一家两制。你们想想看,多好!”

父亲把烟杆子收起来,给烟嘴装满烟丝,巴嗒巴嗒抽。父亲不反对,就是默认。娘老子与其他兄弟姐妹也点着头。这一年,他14岁。

祝中良说起这段少年往事,眼里有辛酸,也有无奈,但更多的是坚定与自信。

14岁与大人们一起在沅江芦苇荡里砍芦苇,分的钱不比大人少。手上的泡、脚上的脓、脸上的血,身上到处可见的疤,那是苦的希望。

15岁上资江工地挑土,每担泥巴都过称,比大人挑得还要重。肩上的痂、脚上的瘤、手上的茧,全身湿渌渌的衣,那是困的企盼。

16岁学做泥工帮人建房,一天要砌千多块砖。泥刀上的泥、脚手架上的土、墨线上的灰,每块窑砖上淌着的汗,那是累的丰收。

17岁学会烧红砖窑,自己用手工制成的一块块泥砖,在数丈高的圆型砖窑里,烧上7天7夜,眼里的血丝化着熊熊火焰,将泥巴烧成钢铁般坚硬,那是意志的见证。

也许正是有了少年时代这些苦与累,辛酸与艰难的沉淀与积累,才有了后来当上村支书的远瞩与义无反顾,才有了高粱坪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日新月异的进步。

乡村振兴的文化灵魂

祝中良于2011年起担任高粱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12年了,在古人眼里,12年轮回为一纪,代表和谐与圆满。如12属相、12星座、12时辰、12金钗、一年为12个月等等。44岁开始的12年,是生命中最灿烂的季节,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祝中良说:“这12年,我尽力了。”

“尽力了”三个字,是祝中良谦逊的表达。何止是尽力?尽职尽责,还有尽情尽心,他都做到了。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6年4月,高粱坪村由石桥庙村、和平村、先锋村三村合一。当时有两顶帽子戴在全村4280位村民头上:软弱焕散村、贫困村。

两年后的2018年,整体脱贫;完成村级道路拓宽7000平米、破碎公路修复4000平米、沟渠衬砌3800平米、提质改造公路6000米、全部完成厕改及黑水治理980户、绿化覆盖率达95%、建百姓大舞台,村民休闲文化广场6000平米、建农耕文化馆1000平米、收集展示祖辈留下来的农耕用具与生活用品300多件......

“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文明村”诸多荣誉如雪片般飞来。谈起高粱坪的振兴,祝中良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高粱坪的振兴,首先是文化的振兴,文化振兴才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说这句话的时候,祝中良底气满满,侃侃而谈:“乡村是一座孕育中国传统文化的花园。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根植于本土文化;尊重和爱护本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文化振兴鼓励农民敢于思考,敢于尝试;尊重农体地位,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激发乡村内在动力,拓宽乡村发展渠道,增加农民创收渠道,有利于实现物资富裕、生活富裕......”

常有人说:“听说祝书记只读了五年半书,没想到讲起话来有这么高的水平。”旁边的第一书记贺建军笑着说道:“那是老黄历了。我们的祝书记现在可是大学生呢。”

驻村第一书记贺建军是赫山区税务局一位副局长,来高粱坪蹲点当一书记已有5年多。他解释说:“祝书记通过自学考试,已拿到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的毕业证书了。”

说起祝书记的自学之路,村干部们都说那是“文化情结”所产生的动力。也许在娘肚子里的时候,这个情结就生了根,而从小爱读书却失了学,反而让这个情结根深蒂固。当上支部书记后,这个情结开花散枝。他要让全村人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要让全村9.8平方公里土地上散发出文化的芬芳,在乡村振兴的沃土里,植入文化灵魂。

如果你来高粱坪,有几个地方美不胜收,会让你留恋忘返。

这是一个典型的湖区村,从蓝天上往下看,像一个镶金嵌银的巨大棋盘,错落有致、四四方方。沟渠纵横,像棋盘上金色的格线;农家点点,像棋盘上银色的棋子。走进这个棋盘,如果没有路标,你会分不清东南西北。油黑发亮的沥青路、遮天蔽日的绿茵群、清澈透明的渠水、白墙绿瓦的房屋、一年四季都有的鸟语花香,你会情不自禁想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句子:“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你也会顿时发出感慨:“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从536国道益阳段向南不到一公里,八字哨镇的中心位置上,闻名遐迩的高粱坪村就座落在这里。按着路标走,几分钟后,高粱坪村农耕文化陈列馆就出现在面前。我是第一次参观村办的农耕文化馆,在记忆中,截至2022年11月止,全国只有60家(湖南2家)农耕文化实践营地,村办的寥寥无几。无疑,祝中良的高粱坪村走在全省全国的先例。

陈列馆只有两层楼,不算宏伟但算得上精致。一楼主要展示内容包括赫山农耕文化渊源、传统农耕技艺、农耕生活习俗、乡村振兴等方面。收集了近现代农耕器具、民俗用具、民间手工艺品等藏品。有纺纱车、犁铧、风车、石磨、蓑衣、扮桶、猪槽、算盘、脚盆等乡村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农耕农具及器物,每一件展品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名称、用途全知道。时间跨度长达数百年,让人感受农业生产从刀耕火种到实现现代化的演变。陈列馆内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条挂在墙壁上的草龙,用稻草扎的龙身长达50米,栩栩如生。还有高粱坪村从解放初期到现在历任支部书记的肖像和简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祝中良说:“对于悠久而厚重的传统农耕文化,我们不仅要珍藏传统器物、记录历史事件,还要将中华传统文化延绵不断的传承下去,培育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才是我们重要的使命。”

走出陈列馆大门,左边大门旁有两块特别醒目的招牌:“湖南城市学院实习基地”“田汉文文学作品高粱坪创作基地”。

作为大学的实习基地,这里每年都要接待学生实习2000多人次,学生们在这里感受农耕精神、重温耕读文化,享受受着农耕劳动的乐趣和魅力。

田汉文是赫山区作协主席,也是高粱坪荣誉村长。《高粱坪村歌》《高粱坪村村规民约》都是出自他手。他还搜集整理了高粱村民间故事13篇。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高粱坪的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

陈列馆沟渠对面是一条长达成200米的文化长廊,里面装裱着24节气的相关知识图、农耕诗文、民间俗语;一幅幅作品生动地介绍农民耖田、犁地、插秧、割稻等昔日的生产生活场景,展示着以往的生产生活轨迹,传承着浓浓的乡愁。

祝中良说:“打造农耕文化长廊不仅让更多的人留住乡愁记忆,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个载体讲述农耕文化发展历程,弘扬农耕文化精神,在所见所闻所感中,更加了解农业、尊重农民、热爱农村,提高农耕文化影响力,为乡村振兴凝聚正能量。”

从陈列馆回到村委休息时,村干部张晶给我们放了一段视频。是关于“村晚”的。

村晚,即乡村春节晚会。

伴随着传统民俗活动的继承与发展,结合农村地方文化特色与传统,由农民根据现实生活题材,自编、自导、自演,每年春节期间为庆祝农历新年而举办的全民参与的综艺性文艺联欢晚会,在高粱坪已经有好几年了。视频里,表演的节目有歌曲、舞蹈、民俗表演、民间曲艺、快板、小品(方言)、三句半、耍草龙、魔术……其中,反映移风易俗、反映美丽乡村整治的小品让人感慨万千,特别是“高粱坪村歌”和一位80多岁老人唱的“东方红”以及耍草龙,赢得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还有反映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内容的小品让观众看得目不转睛,潸然泪下。

看完视频,我又一次感到了深深的震撼!从内心说,除了舞台艺术与灯光效果,这些草根演员的演技并不比那些所谓的明星逊色。因为他们是自己演自己的本色表演,源于真实的艺术是不朽的!

支部书记祝中良这样讲述自己对于乡村春晚的认识:“现在我们的春晚,不仅展现我们村里的新风貌,还将村里的乡风乡味、法治宣教、党建故事都融入其中。看一场春晚,如同一灵魂的阅读。阅读灵魂,可以在大脑的轮回中享受思考的快乐,在神秘的文海中找寻灵魂的宝藏。能让我们村人心齐了,风气也好了,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多彩。”

臭水沟变最美河湖

高粱坪9.8平方公里土地上,有一条宽8米,长4000米的河渠贯通东西。河渠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东临资江,西接向阳渠,被称作“南干渠”。主要用途是当时河渠两侧近20个村用来抗旱和运粮。每逢干旱,资江水沿着河渠汩汩流进两边的稻田;送公粮时,无数只大大小小的划子装满晒干的优质稻谷,摇起双桨,喊着号子,荡起清清河水,唱着丰收赞歌,直达八字哨粮站。有老人回忆说,当年的南干渠水清草美,鱼欢虾戏,不仅是抗旱的源流,还是水上交通的要道,肩负的使命非同小可。岁月积累历史的辉煌,也沉淀历史的污垢。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南干渠再也找不到原来模样,成了大地上一道充满污垢的伤疤。沿河两岸的农户为了灌溉自家的承包地,在河中截流设堰,数不清的土堰像人体上一个个鼓起的脓包,阻碍了血脉的流通。河渠阻塞,水流缓慢,干旱时完全应不了急,严重影响了收成。年久失修的堤身、塌陷下沉的泥土,繁衍的杂草,让河堤变得狭窄、凹凸,坑坑洼洼。一条原来能过手扶拖拉机的大道,现在天晴一身灰,落雨一身泥,就是骑着自行车,有的地方也要车骑人。随处乱扔的垃圾、病死动物的尸体、在昏浊的水面上飘浮,散发出来的恶臭,让人恶心作呕、头昏脑胀。昔日南干渠的光辉,如今暗然失色。它的现状,是改善人居环境的绊脚石,也是乡村振兴中的拦路虎!该动手术了!

2017年春节刚过,祝中良召开支委会,讨论南干渠提质改造的问题。在会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南干渠不进行提质改造,等于人得了病不就医,高粱坪的振兴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这项工作势在必行,不能有半点犹豫。今天开会不是举手表决搞不搞,而是讨论怎么搞!什么时候搞!搞出个什么样子来!我还是重复我常说的一句话:‘没有不听话的群众,只有不得力的干部’。所以首先我们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拿出具体的方案来。”

大家纷纷发言,各抒所见,经过激烈讨论,形成了一个决议:工程一个月后全面动工。第一步,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分配任务。全村40个村民小组,每组负责100米,包括清淤、疏堵、水泥块护坡、堤身修复;第二步,拿出设计方案,确定材料数据。第三步,开工。7个支委,都要身先士卒,参加劳动,每人并负责600米质量监督。第四步,河堤硬化黑化绿化。资金来源分为三部分:赞助、集体自有资金、政府补贴。整个工期为6个月。

决议一出来,得到了全村老百姓的拥护。大家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场提质改造南干渠的战斗打响了。全村133个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累积捐款53万元,争取政府清淤疏浚项目资金100万元,村集体自有资金80万元,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

可是,拓宽的堤面要硬化,资金就有了缺口。第一书记贺建军对祝中良说,他有个同学是“湖南东建混凝土有限公司”的老板,叫邱惠良,平时关系很好,知根知底,说话也放得开,可以要他赞助混凝土。祝中良很担心地说:“你是税务干部,他的公司在你的管辖范围,如果要他赞助,会不会让人产生怀疑?”

“怀疑什么呢?”耿直的贺建军,性格豪爽,心无城府。睁着两只大眼睛,不解地问。

“怀疑你们有条件交换呀。比如说,他搞了赞助,你利用职权帮他减税免税。”祝中良认真地说。

贺建军哈哈大笑道:“是书记你担心我犯错误吧?”接着一本正经地说:“书记你放心,我也是员,违纪违法的事绝不会干。当然,如果他赞助了,混凝土质量又过得硬,给他们公司宣传宣传还是可以的。这不违法吧?”

与贺建军相处5年多,祝中良对他还是了解的。这位第一书记在高粱坪驻村五年多,一年365天,与村干部和村民有360天是在一起的,连节假日也驻村不休息。可以说高粱坪这些年的变化,与这位一书记的奉献分不开。两人年纪差不多,彼此交心,说话也就很随意。

祝中良说:“我们是一根藤上的瓜,也是一棵树上的藤,荣辱与共。这混凝土的赞助就靠你了。”

两人正说着,贺建军的手机响了。正是同学邱惠良来的电话。邱惠良也是个性情豪放的人,说话嗓音大,从手机里漏出来的声音旁人也听得一清二楚:“军耶,深圳的流打鬼和水化米回来哒,今天晚上六点半在华天聚一下。不见不散。”说完就挂了,也不等贺建军回话。

电话里说的“流打鬼”是同学刘杰,“水化米”是同学许一乾。这样叫有点粗野但显亲切。

贺建军对祝中良说:“你看,这事想不成功都不行。天意!”

贺建军没想到事情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本想着要把酒喝到半醉半醒的时候说,不料在见面的短短的几分钟内,事情就搞定了。

“欢迎书记光临。”这是邱惠良见面第一句话。算下来,上次同学聚会有半年了。自己去当一书记还只有一个月,这邱老板消息蛮灵通的。“听说你们要改造南干渠这条臭水沟,堤面要加宽、硬化,需要不少混凝土吧?”这是邱老板的第二句话。

贺建军心想不好,听这意思,他是要推销混凝土了。原来这顿饭醉翁之意不在酒,心里正盘算着如何是好。邱老板紧接着来了一句:“混凝土我来承包了!”见贺建军一脸不悦,笑笑,补充道:“免费的。”

“老同学哪根肠子快活?我可会当真的,我也正要找你赞助呢。你倒先说了。那好,说话得算数。”贺建军一本正经地说。

邱老板从包里拿出空白提货单,上面盖着公司大印和邱惠良的签名,他递给贺建军:“一次提多少你自己填。总价不超过60万就是。”

“没有什么交换条件吧?”贺建军想起祝中良的话。

邱惠良认真地说:“不会让你犯错误的。现在不正搞‘万家企业进万村’吗?我是党员,带个头,横直要作无偿奉献的。肥水不落外人田,就算支持你这位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吧,你也讲得起话。”

竣工后的4000米南干渠,就像画廊般美丽:8米宽的渠底和护坡铺设着一块块菱形水泥预制板,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在浅绿清澈的河水映衬下,像画家泼下的深灰浅墨;堤岸上的各种树木花草整齐有序地昂首挺胸,在温和的微风吹拂中,如飘逸多彩的鲜活精灵;堤面硬化后的沥青路,平坦笔直,一尘不染,在阳光照耀下,似一条静卧的银甲长龙。

画在地上,人在画中。

“益阳市示范河段”的美誉让村民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全省“最美河湖卫土”的称呼,让祝中良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前路,依然是春风。

湖区的国家森林乡村

2018年的一天,正在医院病床上的祝中良接到区林业局局长谭培红的电话,要他第二天到林业局开会。

从2013年起,祝中良感到身体每况愈下,面瘫、胃炎、肩周炎、腰肌劳损等多种病痛一直如影相随伴着他,许多事情都开始力不从心。到医院检查,医生说,这病都是劳累过度、压力过大造成的。劝戒他一定要劳逸结合,充分休息。可作为一个4000多人的大村,党政要事一肩挑,哪有充分休息的时间?有句话说得好:上面纵有千条线,下面也要靠村支书一根针。村支书不属于国家干部,但承担着落实国家重大政策的重大责任;村支书算不上一个“官”,却是数千群众大事小事都要找的“大人物”。所以,负责的村支书与休息无缘。这些病,除了堂客知道,他是瞒着所有人的,有时面瘫发作,口角歪斜,说话含糊,来了电话也不敢接,等面瘫恢复正常,才急忙把电话打过去。

这次胃痛厉害,实在忍不住,才准备在医院住几天院,打几天吊针。可明天的会,是局长亲自打来的,必须去。

谭培红亲自主持的会。会上,谭局长说:“开展国家森林乡村建设,将乡村绿化美化达到评价标准的乡村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是示范带动乡村绿化美化,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措施。”

高粱坪村已具备条件,但需锦上添花。

会后,祝中良问谭局长:“森林村为何不在山区评选?山区森林覆盖面积大,不都是现成的森林村吗?”

谭局长认真地解释:“湖区林业用地相对较少,发展林业的基础先天不足,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更需要发展林业与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将湖区建成森林村,这才是美丽乡村的重要标志!”

祝中良恍然大悟。回村后,阅读了大量如何建成国家森林乡村的资料,苦思冥想后,立马召开支部会,研讨建设方案。

他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以廊道建设为重点,对已初步绿化的区域进行补植补造和林冠下造林,突出房前屋后和村内荒边隙地造林,科学配置造林树种,优化乔灌草搭配、彩色树种和花草搭配、房前屋后经济果木林搭配,改变湖区冬季植物色调单一的现状,达到“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效果。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体和骨架,实现多林种结合,在大面积土地上把点、行、带、网、片多种栽植形式进行合理组装配套,采用乔、灌、草组成多层次冠层的综合防护林体系,改善农田小气候,为生产构建起绿色屏障。他说道:“其实,这就是对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实现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田旁边应绿尽绿。”

有人说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在高粱坪村,祝中良是让这个曾经的“软弱焕散村”和“贫困村”蜕变的灵魂,是全村人的主心骨、领头雁,有人戏称是村上的“皇帝老子”,他说的话就是开的金口。可这是位清心寡欲的“皇帝老子”有“七不”:不请客、不喝酒、不抽烟、不打牌,不收礼、不嚼槟榔、不好色。也许没人相信,12年支部书记,出差办事,接人待物,他全部自己掏腰包,从没在村里报销过一分钱!

无私便能无畏!正是这样一位毫无私心杂念的员,才能在百姓心中铸就无声的威望,才能一呼百应,指挥若定。

锦上添花的绿化行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中途,祝中良又制定了林权保障机制。新栽树木坚持“地随树走,谁栽谁有”的原则,通过林地承包、租赁经营、竞价拍卖等多种形式,依法落实地权、林权,保护造林者的合法权益,让造林者吃上“定心丸”。

水松、高山榕、水翁、蒲桃、蒲葵、池杉、水杉、垂柳、枫杨、乌柏等交织的绿化带,飘逸养眼、沁人心脾......

多个品种,500多万株绿植,将高粱坪覆盖,这片土地从此山欢水笑,四季如春。

采访归来,我想起了西班牙最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说过的一句话:名誉和美德是灵魂的装饰。还有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说的一句话:人的灵魂表现在他的事业上。

我想同祝中良先生说: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

(作者谭新,男,湖南益阳人,大学文化,诗人、作家、企业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

赫山区八字哨镇:“五个到户”让群众过暖冬

网格员、联户党员、志愿者到夏希贤老人家走访。

危房全部拆除,新房修建中。

红网时刻益阳11月24日讯(通讯员 蔡漫)“真的太谢谢你们了,我从来没想过80岁了还能住上新房子!”11月24日,看着自家正在修建的新房,赫山区八字哨镇岭湖村的夏希贤握着八字哨镇党委书记邓涛的手,眼角泛起泪花,连连感谢道。

1942年5月出生的夏希贤老人年近80岁,妻子、女儿、女婿皆已故,儿子失联,老人一人独居,无人赡养,身患糖尿病、肺结核等11种疾病,医药费支出巨大,毫无家庭收入来源,就连所住的房屋也多处开裂,破败不堪。八字哨镇开展以网格化管理推进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工作以来,组织网格员及党员志愿者全部下沉到网格,联系到户,特别重点关注像夏希贤这样的困难户,以实际行动为他们送温暖、办实事、解难题。

11月9日,八字哨镇党委书记邓涛作为一名普通联户党员,和岭湖村第五网格网格员夏新明一同开展“五个到户”走访,来到了夏希贤家中。在寒冬的冽风中,老人老旧的冬衣多处破洞,棉絮裸露在外,一间几十平米的砖房四处开裂,家徒四壁,邓涛和夏新明两人皆是一阵酸楚涌上心头,不由红了眼眶。了解他的基本情况,邓涛当即致电镇民政办、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等部门,询问老人可以享受的救助政策,并将老人的基本情况、诉求内容详细填写在《走访登记表》中,网格员也填写了《民情台账》,反映到了八字哨镇网格化管理平台,平台立即接单处理,动员各方力量为夏老解决问题。

仅仅15天,11月24日,在夏老的原宅基地上,危房已经全部拆除,新房正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中。镇民政办还为其积极争取政策福利,将夏老由一类低保户转为五保户,老人因此可以领到470元/月的保障金。同时,在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的号召下,岭湖村的村民们还自发给夏老捐衣捐物,网格里的关怀让夏老这个冬季过得格外温暖。

八字哨镇通过“党员反映——平台派单——吹哨报道”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给民生实事处理安上“加速器”,使得问题解决更为快速有效,困难群众关怀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