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八字中的五行火偏旺 八字中的五行缺木 八字中的五行火偏旺喜用什么

八字中的五行火偏旺 八字中的五行缺木 八字中的五行火偏旺喜用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五行的强和旺之分?旺是得月令支持,强是同类势众

五行之说可谓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其在八字中,强弱旺衰之差异甚为重要,而判定五行之旺衰强弱,更是选取用神之关键步骤。然而,我发现许多人对于五行之旺衰强弱存在着误解,并未熟悉掌握其原理,甚至于对于强与旺、弱和衰之判断亦是错误的。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阐述五行强旺的真正意义,以期为大家对五行强旺有更清晰的理解。

首先须了解何谓旺,旺是一个形声字,旺字的本意指光明旺盛,引申指火势剧烈,亦形容事业兴隆、发达、繁盛。可见五行的旺也就是旺盛、剧烈的意思,主要是指此五行生逢月令,这种形式称为当令。或者是得月令之所生,这种形式也可以称为得令。

例如天干甲木生于春天寅月,此即为当令而旺,而甲木生于冬天亥月,虽不如寅月之当令,然以亥水所生,此亦为得令。五行之旺与否,以月令为唯一之标准,毋须他因素之参考,是以分析一种五行或天干之旺衰时,当先观察月令为何。

强字原本是指弓箭拉得紧绷有力,即强大的意思。在五行学说中,确定五行的强弱有两种方式:一是得月令而强,二是五行势众而强。这里与旺的区别在于,五行的强大不一定要得到月令,只要八字中某种五行出现的次数较多,就可以被认为是强大的。例如,丙火出生在冬天的子月,不得月令,但是如果天干地支中都是火,而且还有其他相同五行的字出现,那么尽管不得月令,但实际上五行的力量仍然很强大。

五行之旺与之强,乃是两异之概念,彼此差异颇大,不可混淆为同一。诸位宜知其故,旺者之五行未必强,而强者之五行亦不必当令得月而旺。例如某五行虽当令或得月生旺,但其月令五行或受其他五行之克制,此五行虽旺而不得谓之强。唯有八字之结构出现其他干支相生相扶之情形,方可谓之力量足够强盛。

列举乾造八字:庚戌、戊子、癸未、乙卯

此八字中,日主癸水生于冬天子月,属于是得月令而旺的情况。但是在四柱中戊土和癸水相克,加之时柱中有乙木的消耗,也限制了癸水的发挥。因此,虽然癸水是得月令而旺,但是被克耗的情况也很严重,所以这个五行不能算作强。

列举坤造八字:壬辰、癸卯、癸亥、庚申

此八字中,癸水同日主之四柱,假使生于春天卯月,不得月令,则不能谓之旺,然其中之印星和比劫较多,可谓生扶癸水之力量颇为充足,故于卯月中,癸水虽失令,然其实力仍足够强大,故可谓“不旺而强”。

至于五行之强旺与否,其异同处在于不同之衡量标准。若一五行强旺,其生克之力于四柱中亦强大。而判断一五行之强旺,以月令之旺衰为主要依据,并辅以通根、透干、组合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唯有正确分析五行之旺衰强弱,方能精确判断出四柱结构之讯息。

强旺的五行,其生克力量作用在整个命局中的影响更加显著,同时也需了解这个强旺的五行与命局中日主的关系。如果是日主所喜,必然会对日主产生正面作用,反之则会对日主带来更大的打击力量。因此,分析五行的强旺非常关键,方法并不复杂,只需经常运用和总结,根据本文所述方法,时间久了自然就能理解。

火气旺、燥气盛该怎么调理?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二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帝曰:諸癰腫筋攣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氣之腫,八風之變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時之病,以其勝治之愈也。”——《黃帝內經·脈要精微論》

(接前文)“以其胜治之愈也”这句话,《素问集注》里边注解“以其胜治之者”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张志聪所说的“以五行气味之胜治之而愈也”,也就是用五行相胜的这个道理来进行治疗。比如寒气,被寒气所伤的,我们只是用热药行不行,一般都是在配合甘味的药,用甘温之品。要是被热气所伤,我们需要用什么?水克火,就用寒性的药来进行治疗。比如说上心火,上焦之火,我们用可以用莲子心、竹叶、黄连,有的人是胸膈部的火,涉及到胃,这时候可以用黄连。上焦肺中之火也可以用黄芩。下焦之火,肾中的火用黄柏,也就是不同部位的药分别治不同部位的火。还有人嘴角上火怎么办?嘴角上火,口糜淋痛,这时候用导赤散。眼睛上火用什么呢?用白菊花、黄芩。嗓子上火怎么办呢?用金银花、芦根,用这些来进行治疗,所以不同部位的火用不同的清火的药,来给它归经来进行治疗,这些清火的药都是寒性的,所以说寒胜火。

有的人是燥,燥也就是金。金气盛了之后怎么办,要辛以润之,它太收了,所以就燥。尤其是秋天有很多人是燥咳,就是咳嗽半天了没有痰,好不容易出来点痰,那个痰非常凝固,而且非常的黏,吐在水里面还沉底,这个痰就属燥咳。燥咳怎么办呢?要辛以润之,我们就需要用什么呢?(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用清燥救肺汤,用枇杷叶、生石膏、麦冬等等这些中药来给它进行润燥,润燥滋润的同时,这里边生石膏是辛寒之品,用辛味散开,同时再用滋阴的药滋进去,就像土壤板结了,浇水根本浇不进去,浇完了之后,过几天土壤还板结。那怎么办呢?先用犁把土壤松开,再放点蚯蚓进去,让土壤彻底松开,然后再浇水,水才能渗透下去,要是不把土壤松开,这个地永远是板结一块,就像水泥地一样,浇多少水也渗不下去,这就是中医治病的一个思路,以其胜来治之。所以说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这些具体的问题的时候,需要用具体的五行相克的方式来进行分析,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这样效果才好。这就是咱们整段话的含义。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壅肿不多,但是筋挛骨痛非常多,一般来讲,人上了岁数,到了中老年,尤其是50岁之后或多或少,肩膀、膝关节、腰、颈椎都会有点问题,时不常的就会疼,比如打球不小心扭了一下疼,好长时间好不了,这都是筋的问题。有的人久立脚后跟就疼,腰就疼,这是什么问题,骨的问题,所以我们得舒筋健骨。健骨是什么?要补肾。舒筋就要养血,这是通过中药来进行调整。

也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我就比较提倡有一些中老年人,要常做做推拿按摩,或者是自己进行锻炼,最好是自己进行锻炼,把筋都拉开,每天用手拍一拍全身的经络,这样的气血疏通更好一些,这些都是强筋健骨的方法。还有就是练内家拳,把气血直接拉到梢节去,梢节就是手和脚,让手脚就都变的温暖,大家注意,手脚只要温暖了,气血就已经通到最末端了,那么肩膀、胳膊、膝盖、踝关节就不会有气血瘀滞了。

一般来讲,比如肩膀出问题的人,大多数手脚都凉。膝关节有问题的人大多数脚都凉,为什么呢?气血在这儿就打结了,过不去了,叫做血瘀气滞了,所以说我们为什么要经常的锻炼身体,抻筋拔骨,原因就是这样,抻了筋,气血就旺盛,肝就好。肝主筋,把骨头正到正位上去。肾主骨生髓,所以肾气就足,对肾气有好处,所以抻筋拔骨,某种意义上就是滋养肝肾。所以咱们平时也要注意,把筋骨给抻拔开,每天都要练练抻筋,压压腿,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不同的筋呀,尤其是腿上的大筋,还有胳膊上的筋,都抻一抻。全身抻开一遍之后,身体就感觉精力非常充沛,精气神非常足,这就是养肝养肾的好方法。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节课再见。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二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