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长春风水先生怎么找 长春风水先生排行榜

长春风水先生怎么找 长春风水先生排行榜

本文目录一览:

我与长春“雅贤楼主”徐凤龙先生的交往

在我要离开雅贤楼时,某退休老市长给他发来微信:“明天九点到你那,可行?” 徐老师回信:“可以。” 对方回:“明天准时到。” 我想,文化的魅力恰在此,官当的再大,总会退休,文化却历久弥香,因文化得到的尊重永不褪色。

昨天给雅贤楼楼主徐凤龙老师打电话,问其在否。电话那边传来了熟悉声音:“我在啊!你小子可挺长时间没来了……”放下电话我便驱车前往雅贤楼,看望至交,一个以茶为媒,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家——徐凤龙先生。

说起来,我与徐凤龙先生的交往已经有7个年头了。7年前,我正做《置业周刊》主编,在乾元酒店集团董事长刘广东先生组织的一次小范围聚会上结识了“傲气”的徐凤龙先生。酒桌上听他侃侃而谈周易、茶道等等,觉得此人大才,但门坎很高,不易接触。

我当时要创办一个文化访谈栏目“地产下午茶”,想找一个有文化感觉的茶馆做访谈场地,让每期的嘉宾有好的场景感受。刘广东董事长跟徐凤龙打招呼,问我的栏目可否在他那里搞?徐老师很给广东面子,同意我来雅贤楼做节目。每期他和嫂夫人还专门安排茶艺师给嘉宾讲茶,且免费提供好茶喝。就这样我与徐凤龙先生的交往开始了,并渐渐成为挚交。

徐老师的雅贤楼主要经营普洱茶,同时经营紫砂壶,但他却把自已身上独有的文化蕴含其中,因此更准确的说他是在经营文化。一个座落在东北的普洱茶庄,卖着云南的普洱文化,总觉得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可是徐凤龙先生却被云南的普洱茶农们奉为上宾,原因是他比普洱人更懂普洱。他的案头摆着几本书《茶艺师》、《在家冲泡工夫茶》、《普洱溯源》等一些书。刚开始我以为他是干啥吆喝啥,这些书都是买来读的,一聊天才知,原来这些书都是他写的。他年年跑到当地与茶农一起采茶、炒茶、研究茶,因为他的文化积淀加之他的悟性,写书立说,最终成了普洱文化的大家。最懂普洱的人不在云南在东北,这也是一道奇异的文化现象吧!

雅贤楼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徐老师只要不出差每天都会坐在自已的茶台前,喝着茶聊着天。往来的朋友不需预约,来了便坐在茶台前散淡地对聊,聊够了就走,不用客套。在那里往往你会碰到各路“神仙”,高官有之,教授有之,商贾有之……但每个人来此,都不谈江湖事,就是聊天,放松。在这里谈茶、谈易、谈生活趣事……你能想到吗?他就坐在这里接待过韩国总理!

不断有人慕名来买茶,买紫砂,徐老师签字赠书,他的字自成一体,软硬笔俱佳。因此很多人能为得到徐老师的字而自豪。

我逐渐变成了徐老师的常客,有空闲的时候就到雅贤楼坐坐,天南海北的聊聊,听他讲述茶道、讲《黄帝内经》、讲《周易》……大约是2012年春节后,徐老师说他马上要去普洱市,当地政府邀他考察。他想走进深山考察普洱,同时写一本书,并与当地人一起推出一款产品。此后,我因病住院了,有几个月没见徐老师。当我再去雅贤楼时,徐老师已从普洱归来。他在普洱市呆了很长时间,当地政府配合着他走深山访老林,把普洱茶考察了个遍。满身征尘的徐凤龙先生云南归来,正着手写书,书名定为《第三只眼睛看普洱》。

我跟他说,你不如叫“凤龙深山访古茶“,因为“徐凤龙”三个字就是品牌,同时你又确实到深山中寻找古树茶了,这样会更有悬念,更有卖点。他听后,沉思了好大一会儿。我知道他是很自信的人,轻易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我当然也是随口说说。

徐老师的《第三只眼睛看普洱》面世了,他与当地一家茶业公司联合推出了一款产品《一手提起八座山》,里面有从普洱八座山上采摘的古树茶,同时配一把紫砂壶,外加徐凤龙签名的《第三只眼睛看普洱》。产品整体包装精美,有文化的厚重感。产品一面世,市场价达到了一万八千多。因为具有珍藏价值,再由于紧缺,后来甚至达到五万多元一盒。

普洱市以及云南省的一些主要领导,表扬了他所做的贡献。更加奉他为上宾。

此后徐老师又陆续出了几本书,其中有两本书名分别为《凤龙深山找好茶》、《深山寻古茶》,看到这两个书名,我非常高兴,因为他一定来自我当初的建议。从一个文人的角度,创意得到采用,是莫大的骄傲。但就此事,我从未与徐老师聊过,只是偷偷地沾沾自喜了一下。

2015年初受报社安排,我到新媒体公司学习。我应聘到腾讯某地方站做总经理,由于工作太忙,去雅贤楼的次数少了。那时徐老师正又有了一个创意,想把人参与普洱结合起来,再写一本书,做出一款产品,想为家乡做点贡献。此后我听说紫鑫药业公司在与他接触,想跟他一起打造人参产品。而后两年多的时间我没有再去雅贤楼,只是偶尔通过微信与徐老师聊聊。

风水轮回,今年元旦后我又重回体制内做主持工作的报社副社长,终于又有时间可以谈一下风花雪月。于是才有了昨天我跟徐老师的通话,并且又到雅贤楼。

令我惊讶的是,他的《人参普洱》早已出版,而他最新的一本书《参藏长白山》也已面世,这期间他又像深山访古茶那样,深山访人参了。只不过访茶是在普洱的山,访参在长白山。他与紫鑫药业联合打造的人参产品,也在起航的路上。

他把文化与其它产业结合,因此让原本没有生命力的产品有了文化基因,这是徐老师的创举,也是他的智慧。越来越多的人在认可文化,我在想,也许文化人的春天来了。

我跟他说,这几年经济不好,我们做得都很难。他说:“少扯,我觉得这两年比啥时都好。你感觉不好,那是你没找对方向。”

此话,引起了我的沉思,我们确实不能一味慨叹什么好与不好,充满负能量。大势不好时恰是机会。因此,我想我应向徐凤龙先生学习。

在我要离开雅贤楼时,某退休老市长给他发来微信:“明天九点到你那,可行?”

徐老师回信:“可以。”

对方回:“明天准时到。”

我想,文化的魅力恰在此,官当的再大,总会退休,文化却历久弥香,因文化而得到的尊重永不褪色。(文/吴刚)

2018、3、13

原创文章,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