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八字胡八字眉 八字胡八字胡

八字胡八字眉 八字胡八字胡

本文目录一览:

揭秘西方人眼中最邪恶的中国人,一起来看一下他是何许人也

一个中国人竟然令西方人恐惧颤抖了100多年,这样的人物,你听说过吗?瘦高、耸肩、诡异,像猫一样不声不响,长着莎士比亚式的眉毛,秃脑壳,细长眼,闪着绿光,很多西方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被吓得闻风丧胆,甚至到几年,西方人也依然心有余悸,他就是傅满洲。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是一位根本不存在的人,但也许你会问这样一个虚拟人物,西方人怕什么呢?这里面阴谋大着呢,1913年,英国著名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创造出了一本名为《傅满洲博士之谜》的小说。在这本小说中,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傅满洲的中国人。他高大精廋,气场十足,眼神恐怖,随意一个眼神便射出阵阵寒光,两撇八字胡犹如日本漫画的龟仙人,并同时拥有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学位,但是他又诡计多端,经常私下里研究一些黑暗的毒药,精通各种酷刑。

每一次拨动眉毛都预示着将有英国的白人遭到迫害。在其中一个著名场景礼服,傅满洲对着一群长相猥琐东亚人、印度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说,我们必须杀死白种男人,抢过他们的女人。它凭借自己天才智商和邪恶的灵魂,一步一步地走。用自己的实力开始同白人的官方进行对抗,然而无论白人们怎么努力,傅满洲都能找到应对的方法。很多人看到这里就好奇了为什么萨克斯.罗默要创造出这样一个角色呢?这不是在抹黑我们中国人吗!

这里其实跟中国的一段屈辱历史有关,到1912年,满清政府结束统治震惊世界,但是这个罗默始终忘不掉一件事,就是在此之前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扶清灭洋运动让八国联军吃了不少苦头,在1912年英国出现了内乱,怀疑有中国捣乱分子加入,结果在这种双重背景下,罗默就编写了这样一个东方人,背后的目的相信我们大家也都清楚。

这本书足足影响力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看法100多年,首先因为这本书萨克斯.罗默一夜暴富得到了不少英国人的支持,因为财富的诱惑萨克斯.罗默还继续写了《傅满洲博士归来》、《傅满洲的手》、《傅满洲的女儿》、《傅满洲的面具》等十几本小说。

这些小说不仅受到了英国和美洲大陆的喜欢,就算是在美国也十分流行,1924年,美国好莱坞得到了傅满洲系列小说的改编权,将傅满洲搬上了荧幕,但是这些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八字胡”在欧洲曾是身份象征

近年来,八字胡在男性群体中迅速圈粉。在历史上,八字胡也曾在欧洲风靡一时。

胡子曾经是代表男人社会、职业及家庭地位的重要特征。古罗马时代的高卢男子等都自豪地留着浓密的八字胡。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有了新理解:为摆脱野蛮的动物性,就要刮净脸颊,只留下具有文明、审美意义的胡子。以君王为例,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有着长且浓的八字胡,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则是一抹“八字须”。之后的法王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都剃掉了络腮胡,仅凭小巧干练的八字胡作为兼拥皇权和文艺修养的标志。

因受皇家和贵族推崇,八字胡之风吹遍了欧洲大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还恢复了父亲亨利八世设立的胡须税。任何蓄超过两周的胡须(八字胡或络腮胡)都要征税。这并不是因为她讨厌胡须,而是非常流行的胡须时尚对皇室来说是个极具吸引力的财政来源。

到了19世纪,尤其青睐八字胡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发起“八字胡”运动,强制士兵留八字胡。与军人、贵族和社会上层人士相反,服务业人员(餐厅侍者、管家、门卫等)被禁止留八字胡。人的社会地位看胡子便一目了然,用餐的有胡子,端盘子的则必须刮掉。

没有八字胡而受尽歧视,服务员们终于爆发了。1907年,法国咖啡馆侍者掀起大罢工,要求有权留八字胡并享受一天带薪假期。这两个诉求最终都得到满足。大小剃须店因而随之遍地开花,所有男性都获得了两撇漂亮而满意的八字胡。

莫泊桑

法国作家莫泊桑赞叹:没有八字胡的男人绝非真正的男人,一张阳刚的脸庞必须配上八字胡!而德国则流行着“一个没有八字胡的吻就像一碗没有加盐的汤那样乏味”的说法。

二战前后,八字胡的命运急转直下。纳粹头子以及其他有争议的人物,让胡子被印上了一些负面烙印。近年来,过气的八字胡的魅力又被时尚和慈善领域重新拾起,越来越多的欧洲男性留起了八字胡。

摘自 | 《领导文萃》2022年6月下

稿件来源 | 《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 | 少时

微信编辑 | 笺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