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八字四废如何化解 八字四废日

八字四废如何化解 八字四废日

本文目录一览:

“四立”前一天的“绝日”,应该来源于上古“六壬盘”的“废日”

(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六壬盘”)

网络上,不少人在讨论“绝日”这个话题。

一些人讲,这是《玉门经》里的说法,还附上了引文——“四绝者,四立前一辰也。”意思是:四个“绝日”,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立”的前一天。

关于《玉门经》——很可能属于子虚乌有。

请恕孤陋,史上真有过《玉门经》这部书么?

《汉书·艺文志》,收录先秦至前汉“大凡书,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没有《玉门经》。

《隋书·经籍志》,据隋代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部共八万玖仟六百六十六卷存书,与《隋大业正御书目》比对,改变《汉书·艺文志》的“编目”方法,按“经史子集”分类,另附“道经”“佛经”共六大类。其中亦无《玉门经》。

明永乐年间,成祖朱棣敕令编纂《永乐大典》,集古代典籍于大成,共22877卷11095册。里面仍无《玉门经》。

清乾隆朝,高宗乾隆亲自主持,编撰《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收3462种书籍,共79338卷36000余册。还是没有《玉门经》。

与《玉门经》之名相近的,据传唐李靖有《玉帐经》;还有宋代的《玉皇经》,最为出名,元代以始曾广为传播。另有《玉室经》《玉髓经》,亦当成书于宋代,属道教、医巫一类。

还据说,现存有清末手抄本的《六壬兵占》,附录《金匮玉门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六壬非为用兵而作,而五行生克制化与夫王相死生之用理可相通,故兵家亦多取为占验。《唐志》有李靖《玉帐经》一卷,李筌《六壬大玉帐歌》十卷,彭门《玉帐歌》三卷,其馀若胡万顷《军鉴式》之类,不可胜数。然流传既久,大抵出自术士伪托,非其本真。《新唐书·李靖传》赞,谓世言靖精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故善用兵,是不然,特以临机果,料敌明,根於忠智而已。可谓知言。为将者苟能如靖之决策制胜,即一切游都、天目玉帐军占之说俱可存而不论,矧其出自后来之傅会者乎?是书为明人所刊,所采诸家,亦多未备。《兵占》末条称,太岁与太阴旺生大将年命,主后宫有暗助之力,其说尤为鄙谬矣。”

这个说法靠谱。

所谓《六壬兵占》附录的《金匮玉门经》中,未见说到“绝日”或“四绝”。

看来,《玉门经》大概率是部子虚乌有的书,所谓《玉门经》中“绝日”的引文,大概率也是以讹传讹。

插上一句,现在网络上倒是有一部网络小说叫这个名字。

关于“绝日”——来源是上古的“废日”极有可能。

“绝日”是什么意思?

前面说到的那些人,继续引录《玉门经》说:“立春木旺水绝,立夏火旺木绝,立秋金旺土绝,立冬水旺金绝。故先一日为绝也。”

(据说是(六壬兵占)附录的《金匮玉门经》)

这确实与“六壬”联系上了。

“六壬”,一般来说,被定义为是古代用阴阳五行占卜的方法之一,与“遁甲”“太乙”合称“三式”。其因“六十甲子”中含六个“壬”;在十天干中“壬”为阳水、“癸”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遂舍阴取阳而得名。

实际上,“六壬”的真正起源,是中国的古天文学和最初的“天圆地方”宇宙观。

题图,是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六壬式盘”。图1为“北斗”居中的“天盘”,刻有“十天干”标记;图2为“十二辰”做标记的“地盘”,代表北南东西中“五方”。

“天盘”为圆,“地盘”为方,十天干配以五行、五位,形成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的完整配属。

这种配属,体现了上古先民天地、方位、时间的“时空统一观”。

(距今7000年前的安徽双墩遗址出土的“九宫形埒”)

进一步说,此一观念的起源要远远早得多。

距今7000年前的安徽双墩遗址出土了“九宫形埒”,那时的古人,已经对“方位”的认知精确到了“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中”。

距今5000年前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了“八方九宫玉盘”,被称为“洛书玉版”。对于“时空”的图形化、术数化,是“洛书”“河图”的本真面目。

有意思的是,前述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也出土了“太一九宫式盘”,见下图——

“太一九宫式盘”,是“六壬式盘”的深化和精细化。但无论如何,这两种“盘”的最初用途,都是“计量”日月运行和编排历法的“仪器”。

比如上面所说的“太一九宫式盘”,以“坎宫”纪日开始,每四乃还于中央,终于九位的“离宫”结束,用日九天,这是基本循环;五个循环的长度,就是“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这“八节”的长度;十个循环,便是“春夏秋冬”这“四时(季)”的长度。

可是,如此算下来的“四时”长度为三百六十天。这与太阳视运动回归年的长度相差五六天,这在“太一九宫式盘”上是无法体现的。

(距今5000年的凌家滩遗址出土“洛书玉版”)

请注意,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太一九宫式盘”上,专门铸有铭文解决了这件事。其云——

冬至,汁蛰。四十六日废,明日立春。立春,天溜。四十六日废,明日春分。春分,苍门。四十六日废,明日立夏。立夏,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夏至。夏至,上天。四十六日废,明日立秋。立秋,玄委。四十六日废,明日秋分。秋分,仓果。四十五日,明日立冬。立冬,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冬至。

照此说,一年中有五个“废日”,岁实长度为365日。

与此铭文相同的内容,又见于《灵枢经·九宫八风》——

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反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

《灵枢经》所云,有六个四十六日,一年就成了三百六十六日。这倒是与《尚书·尧典》的说法一致,大约是记录了更早先民的认知。

《淮南子·天文训》中,将“废日”与“二十四节气”的配合讲得更详细。限于篇幅,不遑赘引。

可知,“绝日”之说,应该来自汉及之前的“废日”。四个肯定不对。其从阳气阴气根绝角度上解释,倒也说得过去。但因为纯粹作为占卜之术,可信度就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