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八字结尾成语 八字结尾的词语

八字结尾成语 八字结尾的词语

本文目录一览:

李白写的一首词结尾八字,被王国维誉为“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万簌俱寂,玉漏沉沉。灵箫幽幽咽咽,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不绝如缕,恰似曲折泉流,冰滩阻涩,断续不居,隐显如泣。其声传至秦地女子耳根,惊断了她的黄粱美梦。秦楼人月,相对难眠。月正凄迷,人犹惆怅,梦中之情,眼前之境,交相叠映,挥之不去。箫声怨咽,已不堪闻,素月凝霜,更不堪多对。灞陵泣别,柳色青青,历岁经年,又逢此际。闺中秦女,登上高楼,心惊碧柳,悔放郎君万里觅侯,独守空房,怅然相望。

春柳为送别之时,秋月乃望归之候。自春徂秋,又经几度;值此清秋素节,更盼归期有讯。重阳九日,徒步郊外,登上乐游高原,四野尽收眼前。向西一望,咸阳古道,直通长安,送客迎宾,车马纷纷。可是,自晨及昏,却难觅传递佳音的驿使身影,以至音讯断绝,使人延拧空劳。音讯断绝。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入我目者,惟有遍布四野的汉家陵阙,苍苍莽莽,巍然而立。良人不知归, 汉陵却常在。此时此刻,怎一个“思”字可以了断我的心绪?

这曲仅仅46字的小令,只用寥寥数笔,微微唱叹,便写出思妇念远之幽情,道尽伤今怀古之豪情,成为千古之绝唱,永远映照着中华民族的吟坛声苑。忆秦娥既是词牌又是题目。上片写春愁。秦楼上空,月色朦胧,夜深人静,箫声幽咽,如泣如诉。接着的三四五句,点明了秦娥“箫声咽”和“梦断”的原由,并在月色之外,又添上了柳色,不仅构成更为凄凉的典型环境,还把这位“秦娥”个人的伤别念远,扩大到人所共有的离情别绪之中,深化了主题,拓宽了境界,为后边的伤今与怀古作了一个很好的过渡。

下片写秋思。乐游原清秋节的欢乐,咸阳古道上无人传递信息的冷落,两种景象对比极为鲜明。末三句又续一句“音尘绝”,直如雷霆震耸!重叠短句一韵,山崩而地坼,风变而日销,这既是词调的要求,同时也加重了悲伤的气氛。“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字,只写境界,容量极大,兴衷之感尽寓其中。它把悲与欢、聚与散、古与今、盛与衰,统统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观照,油然生出沉重的历史消亡感,为全词涂上重重的悲壮色彩。

全词两片,笔笔变换,笔笔重起,但紧密相连。一春柔,一秋肃,一婉丽,一豪旷,一以“秦楼月”为眼,一以“音尘绝”为目——以伤别为关钮,以家国之感为结穴,法度森严,奥妙无穷。其文笔流丽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形象鲜明如画,词情酸楚,韵调凄悲:句句贴切,字字锤炼,沉声切响,掷地作金石声。其至深至广之情意,无限开阔之境界,特别是结尾八字,足“关千古登临之口”(王国维语),向被誉为词中鼻祖。

16个八字成语,若能全认识,算你厉害,快来试试吧!

孩子们都在上网课,对孩子是考验,对家长也是考验。

学习中肯定会碰到成语,作为家长,也来学习一下吧!

16个八字成语,若能全认识,算你厉害,快来试试吧!

01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释义】很久没见到过这人,今天看到了,就应当立即重新刮目相看招待。

【出处】《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中:“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02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释义】蓬:蓬草。麻:麻丛。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0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释义】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04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释义】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05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释义】东隅:指日出处,借指早晨。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处,借指傍晚。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06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释义】形容名气很大,但真实情况可能很难符合。

【出处】《后汉书·左周黄列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07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释义】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08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释义】指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

【出处】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09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释义】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出处】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10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释义】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上万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峻而战略性强。

【出处】唐朝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2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释义】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后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

13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释义】拥有金玉般的外表,里面却像破棉絮,用来比喻比喻外表华美,而实质糟糕。

【出处】刘基《卖柑者言》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像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14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释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5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ù】

【释义】指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

【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16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释义】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6个八字成语,若能全认识,算你厉害,快来试试吧!

孩子们都在上网课,对孩子是考验,对家长也是考验。

学习中肯定会碰到成语,作为家长,也来学习一下吧!

16个八字成语,若能全认识,算你厉害,快来试试吧!

01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释义】很久没见到过这人,今天看到了,就应当立即重新刮目相看招待。

【出处】《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中:“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02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释义】蓬:蓬草。麻:麻丛。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0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释义】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04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释义】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05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释义】东隅:指日出处,借指早晨。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处,借指傍晚。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06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释义】形容名气很大,但真实情况可能很难符合。

【出处】《后汉书·左周黄列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07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释义】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08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释义】指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

【出处】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09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释义】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出处】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10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释义】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上万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峻而战略性强。

【出处】唐朝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2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释义】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后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

13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释义】拥有金玉般的外表,里面却像破棉絮,用来比喻比喻外表华美,而实质糟糕。

【出处】刘基《卖柑者言》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像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14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释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5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ù】

【释义】指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

【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16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释义】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6个八字成语,若能全认识,算你厉害,快来试试吧!

孩子们都在上网课,对孩子是考验,对家长也是考验。

学习中肯定会碰到成语,作为家长,也来学习一下吧!

16个八字成语,若能全认识,算你厉害,快来试试吧!

01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释义】很久没见到过这人,今天看到了,就应当立即重新刮目相看招待。

【出处】《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中:“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02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释义】蓬:蓬草。麻:麻丛。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0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释义】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04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释义】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05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释义】东隅:指日出处,借指早晨。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处,借指傍晚。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06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释义】形容名气很大,但真实情况可能很难符合。

【出处】《后汉书·左周黄列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07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释义】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08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释义】指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

【出处】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09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释义】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出处】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10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释义】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上万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峻而战略性强。

【出处】唐朝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2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释义】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后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

13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释义】拥有金玉般的外表,里面却像破棉絮,用来比喻比喻外表华美,而实质糟糕。

【出处】刘基《卖柑者言》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像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14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释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5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ù】

【释义】指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

【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16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释义】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