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八字墙施工视频教程 盖板八字墙

八字墙施工视频教程 盖板八字墙

本文目录一览:

六扇门八字墙,县衙东西有古巷

千佛山古称历山,历山之下建城谓之历城。后来济南设府,统辖历城,明清时历城成为山东首县。县衙位于旧城中心偏东,南起县前街,北至县后街,县东、县西两条巷子分列左右,与济南府署和山东巡抚署院成鼎足之势,形成老济南官方建制的独特景观。

六扇门 八字墙

历城县衙始建年代不详,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毁于兵,后来重建,至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又毁于火,后再次重建。1949年后成为省政府宿舍大院。

过去朝廷对州县一级的衙署有形制上的统一要求,门楼三楹,六扇大门,平时只开启东西两扇供人出入,故“六扇门”成为州县衙门的代称,历城县衙也不例外。门前有照壁和石狮一对,两侧则是“八字墙”,即民谚所云“衙门口八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从乾隆年间《历城县志》所附县署平面示意图来看,其照壁、大门、二门(仪门)、大堂、二堂都在同一个中轴线上,大堂左右两侧的厢房是书办房,东西两旁是一个个小院,有土地庙、外库、厨房、账房、内书房、典史署、内宅、德泉斋、监狱和驿舍,驿舍内还有马王庙。而一些下属机构也都在离县衙不远的巷子里,便于知县(县长)监督。明清以来,官场上流行一种“官不修衙”的说法,意在树立“清廉”之形象,不妨碍自己的仕途之道。清人曾衍东有部笔记叫《小豆棚》,其中说道:郑板桥当年到潍县任知县时,有意派人将衙门外墙上挖了些孔,显得十分破败,有人问他原因,他说这是为了出出前任县官的恶习和俗气。

听老人们说,过去的历城县衙并不气派,只是作为明清以来最基层的政府机构和正七品县太爷们办公、断案的地方。如今,县衙前后左右四条街巷周围大多是民居了,也有少量门面很小的商号。东西走向的县前、县后街较短,而南北走向的县东、县西两巷则是老城内的南北干道。

本世纪初的县东巷

县东巷 有“三宝”

县东巷历史上曾叫塔行街或东县巷。过去这里有三样“宝贝”,一是南首路西的龙王庙,主祀金龙诸水神,祈盼消除水患,确保县城安全。庙前还设有戏台,旧时上演神功戏,令主水的龙王们开心。二是巷子中段路东原有眼罗姑泉,也称罗姑井,是七十二名泉之一。传说此地曾是与秦琼同为唐朝开国名将的罗士信的故居。罗士信和秦琼都曾在历城县衙当差,前者曾为“执衣”(杂役),后者为“捕快”(保安)。罗士信从军后,其姐带侄儿在此习文练武,后人念之,遂取泉名流传今世。三是文合楼烤鸭店。烤鸭是山东人的首创,以小饼卷大葱蘸甜面酱佐食,便是极好的证明。后来烤鸭传至京城,发扬光大,成了“京城一绝”。据传,县东巷这家薛姓人家开的店铺有200多年的历史,此地距各官衙不远,他们便采用外卖的经营方式。客人需要时,店里伙计随时用提盒登门送餐。县东巷不远处有条南北刷律巷,就专门买卖宰杀活鸡活鸭,成为这些烤鸭店的原料供给基地。县东巷改造较早,很多老房子被新建的明湖小区一幢幢居民楼取代,三样“宝贝”早已不见。罗姑泉于1995年被压在新建的楼宇下。

县东巷仅存的几处老宅院中,105号有座花脊小瓦的门楼,这便是山东教育家鞠思敏故居。鞠思敏(1872—1944年),荣成人,清末举人。毕业于山东优级师范学堂,曾任山东高等师范学校(后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首任校长。初年,鞠思敏与同盟会成员刘冠三、王讷等人看到济南的中学堂太少,无法满足培养人才之需,便倡导筹款集资,并率先垂范,自1913年6月至9月仅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在大明湖畔,利用为清同治年间山东巡抚阎敬铭修筑的阎公祠旧址,开办私立正谊中学并任首任校长,该校开始为旧学制,1924年实行新学制,改为完全中学并附设小学,还在花园庄开设了分校。这也是济南教育史上最早的中学之一。为缅怀其功绩,原先从岱宗街北口至大明湖鹊华桥东有一条小街名思敏街,如今成为大明湖路的一部分。

鞠思敏虽一生致力于济南教育事业,经常慷慨解囊资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但他自己却生活简朴,省吃俭用,日常并无积蓄。当年正谊中学毕业的学生们被自己校长的这种精神所感动,便自动发起成立了“正谊校友自动乐捐委员会”,为老校长募捐建起了县东巷这座四合院,并为其购置了家具物品,捐款千元交鞠思敏作养老之资。搬进新居前,其全部家当为两地排车报刊和两地排车被褥杂物。1944年,年逾古稀的鞠思敏生活愈加窘困,在这所院子里度过了他的最后时光,于8月7日病逝。

本世纪初的县西巷

县西巷 存旧貌

比起县东巷来,旧称为西县巷的旧貌曾经保存得更多一些。这条巷子的中南段过去有几处有些名气的商号,如城内唯一的清真菜馆五福楼,以及当年京剧票友们时常出入的乐我心饭馆等。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字号大概在70年前便销声匿迹了。巷子偏南段路西的孙家大院、郑家大院,北首路东与后宰门交界口的2号院都是青砖黑瓦的房舍。门牌63号的孙家大院有四进院落,门楼高大,门楼下有班房,即早期的传达室,这在我看到的许多民宅中尚不多见。二道门也算气派,保存尚好,只是正房、厢房改变了模样。房舍面貌较为完整的是与孙家北部紧靠在一起的61号院的郑家。虽然门楼已废圮,院内到处是零乱的临建小房,但丝毫抵挡不住古老院落的典雅与宁静。郑家1949年前以经营面粉厂等实业成为殷实富户。1949年后,正房和东厢房交公,西厢房自家留用。正房檐下木雕精美,东西各有一边门,为小块整石砌成,额石上分别镌刻着“种德”和“收福”字样,檐下的砖雕也像一幅幅工笔画。古老的石榴树和无花果树伸展着苍劲的枝条。

县西巷北头2号院内有处泉水,名“中央泉”,系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四合院的东北侧。旁边有一石碑,上书泉名和本宅主人舒卿氏黄士泰宣统三年(1911年)时立碑题记。原来院内一直没有安装自来水,生活用水全用泉水。县西巷40号院中的泉井被街坊们亲切地称为“尺子泉”,好像地下水位“监测仪”,只要该泉水面涨到井壁上的特定青砖位置,济南四大泉群就到了全部喷涌的时间。

原县西巷北端连接着东西走向的后宰门街,而北面拐了一个小弯后与南北走向的钟楼寺街相接。正是在三条老巷子相交会的丁字路口的西南角,坐落着一处鲁菜老字号,这便是山东名菜九转大肠的诞生地九华楼饭庄。

上世纪末的九华楼饭庄旧址

九华楼面积不大,但建筑考究,东面、西面和北面各有两层楼回绕成“凹”字院落,上下共十间,木门窗、花窗棂。临街北面为拱券门,两侧各有一扇圆形花窗,仿佛两只大大的眼睛。楼南面的天井中有泉井,久旱不枯。店主杜氏是清代济南富商,特喜欢“九”字,所开九家商号都冠以“九”字。光绪初年,杜掌柜请客时以烧大肠宴客,颇受宾客赞誉。当宾客中有人得知其复杂的烹饪过程后,即席命名为“九转大肠”。一是取悦主人的“九”字癖;二是形容其烹饪过程如炼道家九转金丹。杜掌柜大喜,将这一菜名确定下来,济南各家酒楼均纷纷效仿,使这一菜品名扬四方,至今仍是济南菜中的主打菜。但不知为什么,九华楼渐渐衰败下去,几经转手卖给一位经营大鼓和麻袋的生意人戴立尧为住宅。

九华楼斜对面,即后宰门街东首路北,曾有济南府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关帝庙,占地七亩余,有山门、主殿和戏台等。宋初始建,由时任指挥使张瑾主持修建,始名汉前将军寿亭侯庙,明万历年间被赐名英烈庙,清初更名关帝庙,其庙会规模也颇为盛大。晚清光绪年间曾改做巡警总局卫生所。年间重修后,合祀关羽、岳飞,故又称武岳庙。其建筑后来大部被毁。

县西巷北端连接的南北钟楼寺街,尽头原有座钟楼,今楼基尚存,并得到维修。楼基上原有口铸造于金代明昌年间、重达8吨的大铁钟,后被移至大明湖的北岸南丰祠北。为保护这一“齐鲁第一钟”,还建了钟亭。原钟楼寺街西有条岔路叫万寿宫街。万寿宫是座道观,宋徽宗政和年间为许真君祠。许真君,原名逊,东晋河南汝阳人,家居江西南昌,任过县令。相传其年少时师从仙人求道,在赣湘一带为民斩妖除害,晋武帝时成道,宋代封其“神功妙济真君”。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经增修后改为江西会馆。后来早已是居民大杂院的会馆,部分殿堂保留下来,但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2003年初,县西巷连同附近的县前街、后宰门的一部分及钟楼寺街全部拆除,万寿宫街上的江西会馆得以保留。2011年,江西会馆、武岳庙部分建筑得以重修,与复建的九华楼饭庄融为一体,统称为武岳庙建筑群。县西巷拓宽前进行考古发掘时,在这里挖出了北魏以来的许多石刻造像。据说唐元寺中心区域就在县西巷东临的济南府署旧址(今山东省政协大院)。如今县西巷暨钟楼寺街成为宽阔笔直的大马路,随之建起两处崭新楼盘,南段谓之泉乐坊,北段名叫新坊巷,道路两旁也催生出诸多时尚铺面,但古巷的感觉没有了。

(本版照片由作者提供)

圆管涵施工工艺及造价编制流程分析

写在前面:给大家分享一个造价编制的小技巧,也叫造价编制黄金五部曲。当然这也不是我的原创,是我总结其他大佬和前辈的经验而得来,不管是编制设计概预算还是招投标清单都可参考此技巧进行造价编制。如果大家觉得有用,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在看、转发及收藏,感谢大家支持!

第一步:熟悉工程的结构类型及划分。不管是做桥梁的造价,还是路基路面,亦或是涵洞、隧道,肯定要对整个工程的结构进行充分地认识。

以涵洞为例,你要知道涵洞有哪些类型?比较常见的涵洞有哪些,涵洞由哪些组成?各部位在实际项目中又起到什么作用?今天我们讲的是涵洞,就来分析下涵洞的工程结构类型及如何划分。涵洞主要作用:主要作用是排水,其次是跨越相应障碍物(如管线、方便人车通过等),所以涵洞可定义为是公路顺利通过而修建的便于排水及跨越障碍物的结构物。涵洞有哪些种类呢?有钢筋混凝土类(盖板涵、圆管涵、拱涵、倒虹吸涵);有石砌类(类型同上)这两大类。涵洞怎么组成的呢?主要由洞身(比如圆管涵管节、盖板涵盖板、拱涵拱圈护拱及其他附属部分如底座、沉降缝、防水层等);洞口(混凝土、石砌类的一字、八字、翼型等洞口)。简言之,就是两个组成部分,洞口和动身。

这样我们就对圆管涵的结构及组成有了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熟悉结构后,我们就要掌握管涵的施工工艺了。

第二步:熟悉施工工艺和流程(以圆管涵施工工艺及流程为例)

1、基坑排水;

2、挖基、基底清理;

3、基座砌筑或浇筑;

4、垫层材料铺筑;5、钢筋制作安装;6、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管;7、铺涂防水层;8、安装、接缝;9、砌筑进出口(端墙、翼墙、八字墙井口);10、防水、防冻、防腐措施。11、回填很多初学造价的同仁因为没有施工相关的现场经验,从而导致造价编制的时候容易漏项或重复计算费用,这也是造价编制非常忌讳的一点,也是审计人员审计着重抓的要点。那没有施工经验怎么了解施工流程呢?推荐两个方法:一是看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的施工技术规范和清单计量规则中工程内容那一列(且要着重看)。你要说你没有这两本文件咋办,也不要慌,私聊我,我发你。

假如你对文字天生就有不感冒,看的想打瞌睡,那我建议你去网上找施工视频,很多的(我有很多施工流程都是看施工视频了解到的),特别是很多大佬制作的施工动画非常详细。

那么问题来了,市政的管涵能不能参考这个工艺,我告诉你可以,工艺可以参考,但是组价会有很大不同,我们后面会出专门的市政造价篇章给大家详细讲讲。

了解工艺后,进入第三步:要会看懂图纸和分析图纸。

拿到一份工程图纸,你要从图纸中提取出有用的造价信息,比如这个涵洞是什么类型的涵洞?这个涵洞材料工程量有哪些?怎么去复核工程量?

一份图纸里面又有哪些图是对造价有用的呢?分别有工程数量表、总体结构图、分部的结构大样图、图纸设计说明、图纸附注等。比如涵洞图纸,先看涵洞一览表,它会告诉你有哪些类型的涵洞,及不同类型涵洞的总长、洞口类型等;

再看涵洞工程数量表,它会写明如管涵管节混凝土、管节钢筋、底座混凝土、洞口混凝土等细部的工程量;

然后看大样图及附注说明,比如沉降缝怎么设置的,几米一道等;

其次就是细部图,将细部图的工程量(如果会给)汇总和数量表的工程量进行对比复核,查看是否对应。不对应就要按照细部图的量来算。

第四步:熟悉文件规范。

在公路造价文件编制中,我们需要熟悉哪些文件规范呢?

如果编制的是估算,则主要熟悉估算编制办法、估算指标;如果编制的是概预算,则主要熟悉概预算编制办法及概预算定额;要是编制招投标工程量清单预算,则主要依据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预算定额和招投标相关文件。

如果这些文件你都没有,还是那句话,私信我,我发你电子版。

结算呢?怎么编制?结算不需要另编子目,需根据合同内及合同外部分综合结算。这里不另提,之前发过很多关于工程结算的内容,大家可以往前找找。

第五步:组价。

组价通常有三种方式:定额组价(列清单或项目节后套定额)、暂估价及市场询价。

95%以上的情况都是根据定额进行组价的,也就是通过套用定额填写工程量来算费用;暂估价是预估一个费用,比如信息化系统(建议100章中必须计列);市场询价是无合适定额子目套用的情况,通过市场查询到价格用数量乘以单价的方式得到费用的方式。

先来提取下管涵涵洞清单,从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中可知,管涵清单在419-1、2、3子目,而且都是按照不同孔径的涵身长度以米为单位计量。

假如图纸中有单孔管涵,既有1米的,也有1.5米孔径的,怎么列子目?那就在419-1下面再分列两条子目:419-1-a和419-1-b,名称就填写孔径,清单量就填的是涵洞长度。

提取完清单后,就是套定额了,套定额要根据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套用:

1、基坑排水;(如有工程量则套抽水机抽水定额)

2、挖基、基底清理;(开挖基坑)

3、基座砌筑或浇筑;(现浇官座)

4、垫层材料铺筑;(基础垫层)5、钢筋制作安装;(管涵钢筋)6、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管;(预制、运输管涵)7、铺涂防水层;(防水层)8、安装、接缝;(安装管涵)9、砌筑进出口(端墙、翼墙、八字墙井口);(轻型墩台混凝土或混凝土基础)10、防水、防冻、防腐措施。(防水层)11、回填(如有量则用大型机械碾压及小型行夯实机夯实)通过这样一个流程我们就把预制圆管涵类型的造价编制都梳理了一遍,同时也将圆管涵的工程结构组成、施工工艺流程、圆管涵清单子目的解读及定额套用都讲解了一遍。

砌体施工详细做法图文

第一节 砌筑准备工作

1、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将厨卫间有砼翻边要求的位置,用墨线在楼面进行放线便于支模。

2、按墙段实量尺寸、洞口位置和砌块规格尺寸作砌体排版。

排 版 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设工程之家

测量放线

第二节 混凝土翻边

1、模板内侧设内衬,同时外侧用U型模板条控制翻边厚度(过梁、圈梁和压顶均采用此方法加固)。

2、厨卫间、外墙砼翻边高度不低于120mm(但也得结合砌块模数,一般填充墙翻边为200高);

3、水电预埋应在浇筑前完成,要求定位准确,加固牢靠,不得后凿。

砼翻边成型和水电预埋 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设工程之家

圈梁,过梁加固

翻边混凝土加固、浇筑

第三节 砌筑要点 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设工程之家

1、砌筑时一定要设置皮数杆并带线,保证“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

2、灰缝砂浆饱满,内墙水平和垂直灰缝饱满度均应≥80%,外墙灰缝饱满度均应100%,砌筑墙面应横平竖直,阴阳角方正;落地灰及时回收利用,产生的垃圾随时清理归堆。

3、蒸压加气砌块灰缝水平厚度为15~20mm,其他为8 ~ 12mm。

4、蒸压加气砌块采用切割机或专用工具切割,严禁用刀或斧砍。

设置皮数杆

专用切割机

灰缝饱满且横平竖直

第四节 构造柱和拉结钢筋

1、构造柱纵向钢筋及箍筋符合设计。

2、构造柱纵向钢筋顶部和底部应锚入混凝土梁或板中。

3、拉结钢筋应沿砌筑全高设置,间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拉结钢筋

构造柱钢筋

第五节 构造柱和拉梁

1、砌体填充墙净高>4.0m时设置拉梁(腰带);砌体填充墙长>2H时或墙长>5m时设构造柱,同时应满足设计要求。

构造柱和拉梁(腰带)

第六节 构造柱 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设工程之家(1):马牙槎和浇筑口

1、构造柱与墙体交接处留出马牙槎,马牙槎先退后进,宽度为60mm,上下对齐。

2、沿砌体马牙槎凹凸边缘贴上海绵条。

3、顶部模板装成喇叭式进料口,进料口应比构造柱高出100mm。

4、浇筑砼时应把进料口也满浇,拆模后将突出的混凝土打凿掉即可。

浇筑口设置

留置马牙槎

第六节 构造柱(2):模板加固

1、构造柱模板的对拉螺杆宜设置于构造柱中,不宜在墙上打、钻孔。

2、对拉螺杆距离上下各150mm,中间距离≤600mm。

构造柱模板于中部加固

第七节 墙体斜顶砖

1、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斜顶滚转)。

2、斜顶滚砖高度宜为150mm,倾斜角度在45°-60°之间,“倒八字”砌筑,顶砖砂浆饱满,防止梁底通缝的出现。

填充墙顶砖(一)

填充墙斜顶滚砖(二)

第八节 门窗洞口

1、门窗洞口过梁搁置支座长度不应小于250mm;过梁搁置长度不够时,应进行植筋或打入膨胀螺栓再焊接。

2、门洞大于2000mm时设置钢筋混凝土门框(结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金属门窗框预埋件的数量、位置、预埋方式、与框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门窗边墙体应采用实心砖或预制砼块引砌,便于门窗安装的固定,保证门窗的稳固性。

钢筋混凝土门框

门窗洞口实心砖引砌

第九节 墙体开槽和修补

1、墙体开槽前,应先根据控制线在墙面上将部位、尺寸标注清楚,然后用专用工具进行施工(一般采用切割机切割后电锤凿打)。

2、线管槽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分两次补槽。

3、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砖墙砌筑时与水电预埋同步施工,这样即可保证砖墙的稳定、牢固与美观,同时也保护了预埋管线,避免了开槽影响砖墙尤其是半砖墙的整体稳定性。

放线定位

切槽整齐精细

补槽平整

第十节 墙体预留洞预埋管

1、外墙孔洞尽可能事先预留洞或预埋管,规格尺寸和位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并可做成内高外低,避免雨水倒流。

2、强弱电箱留洞时,水电班与砖工班对接好提前预留,减少剔凿,避免墙体开裂隐患。

电箱预留洞

空调穿墙埋管

八字墙有眼清泉 千百来年从未干涸

2018-10-22 17:24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童英晓

八字墙村一直被人冠为“水果之村”,其实在该村还隐藏着一眼清泉,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大旱时节,该泉始终清水流动,从未干涸。当地人都称清泉为“仙水”。泉水带着丝丝清甜,深受当地村民以及一些游人的青睐。近日,记者走近这眼泉水,探访她的容貌及其背后的故事。

泉水已流淌千年

沿着八字墙村一直往里走,大约行走700米左右,在一亩田的边上,见到了这眼365天清水涌动的清泉。只见泉水从地下涌出,像地龙吐珠。

八字墙村村委会主任朱军武说,据传,春秋时八字墙这块土地已有人居住,汉代有陆姓子孙在此繁衍生息,村因姓氏而知名——上陆村,后改为八字墙。此泉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大约长1米,宽2米左右,虽然不大,但奇怪的是从未干涸过,可能是与该泉水底下有多条水系的缘故吧。

记者俯身捧起一口泉水送入口中,香甜可口,清凉舒适。“别看这里有青苔,但可放心饮用,我们专门取水送去检测,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而且泉水四周没有工厂,也没有村民居住,完全没有污染。”朱军武如是说。

一位80多岁的陈阿公说,年轻时他们去山上砍柴,都会拿着水壶到这里装满水,然后再上山,回来途经于此,又会装满一壶带回家饮用。“以前在附近劳作的村民都喜欢来这里喝水,然后坐在田埂边上闲聊。”他说,自从记事起,这眼清泉从未干过,而且小时候也经常听到爷爷说起这眼清泉。

现在这里还是很多村民的取水点,甚至一些在外工作的本地人,会专门回来取水饮用。

“我每个星期都会来这里取一次水,而且每年重阳节做米酒,用的都是这里的泉水。”一位在外地工作多年的村民说道。

传说永康因此得名

朱军武说,别小看这眼泉水,其实它的来头可大呢,“永康”这一名称的来由就在这里产生的。

相传大约赤乌七年(公元244年)吴国太来乌伤巡游,由于水土不服,身上奇痒难耐,随行御医用尽办法仍不见好。正当随行官员和御医无计可施之时,吴国太晚上做了一梦,梦见一位白眉菩萨。菩萨告诉她,乌伤县上浦乡地界有一个三十里长坑,坑中有一眼清泉,得此清泉水服饮或清洗,痼疾一定会水到病除。

天亮后,吴国太连忙告知随行,派人四处寻找,终于在三十里坑上陆村(现八字墙村)发现这眼清泉。吴国太用清泉服饮、清洗后,身上奇痒难耐的症状随之消失。次年,虔诚的吴国太带上孙权第六子孙休,就是后来的吴景帝,乘着三马九铃之御辇,来到上陆村的清泉旁进香还愿。笃信佛祖的孙权因此亲赐“永葆安康”四个大字,并将上浦乡从乌伤县析出,取名永康。

朱军武说,在这眼泉水上方的山上还有一座寺庙,其前世今生也与这眼泉水有关。原来,病愈后的吴国太助银在清泉旁建造了一座寺庙,取名“清泉寺”,使该寺成为继南京建初寺之后江南最早的寺庙之一。

将清泉打造成新名片

正当全市上下大力建设美丽乡村之时,八字墙村也不甘示弱,进行了建设,近年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据了解,眼下,村里正着手把这眼泉水重新打造,结合当地文化、人文的元素,打造成一处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目前设计已完成,正准备施工阶段,预计年底改造完工,届时,这里将成为村里的一张新名片。在这里取一瓢清泉,泡上一壶好茶,赏赏四周的清山绿水,好生惬意。”朱军武说。

编辑吕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