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九章是谁的名字 九章出世

九章是谁的名字 九章出世

本文目录一览:

红楼梦第9章:贾宝玉出生咬块石头,你们确定那不是娘胎的结石?

上回说到冷子兴巧遇贾雨村,就给他讲起了贾府的人脉传承。

第二胎生了一个小丫头,刚好是大年初一出生,这就奇了怪了,没想到后面又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说来这事儿也透着邪乎,这小子刚一落地,嘴里就含着一块儿五彩晶莹的玉石,上面还刻着些字儿呢。所以就取名叫做宝玉。你说这事儿邪乎不邪乎?(我这牛吹出去,就算你是神仙,眼珠子也得掉出来!)

贾雨村笑了笑:“这真是邪乎他妈给邪乎开门——邪乎到家了。这小子怕将来不是一个省油的灯。这王氏生贾宝玉的时候也不嫌硌的慌。”

龙子兴笑着说:“不光是你,其他人也这么说。所以他奶奶就把他当宝贝一样捧着。周岁的时候贾政要给他抓周,看他将来想干什么。就满世界把所有能找到的东西摆在它周围,多的数都数不清楚,让他抓。谁知这小子一个都看不上,伸手就把那些胭脂水粉、发钗、耳环抓了过来。贾政当时就气的一个头两个大,大喊了一句:将来一定是个色狼,猥琐男,流氓!为了这件事儿,差点没背过气去。唯独这个史老太君还是把贾宝玉当命根子一样。

说起来也奇怪,这贾宝玉现在长到了七八岁,虽然是个淘气包,但是那聪明伶俐劲儿100个男孩儿也比不了他一个。这孩子说起话来,也是让你眼前一亮。说:‘这女人是水做的躯体,男人是泥捏的躯体。我见了女人,就感觉浑身神清气爽,就兴奋。见了男人就觉得浑身起鸡皮疙瘩,感觉又臭又脏,就难受。你说这话好不好笑?不用说,将来肯定是个渣男没商量。”

贾雨村的脸上露出了罕见的严厉表情,急忙制止地说:“我看不是,可能你们不知道这人的来历。我估摸着贾政也是错把他当做淫魔色鬼了。要不是书读的多,懂事儿!加上经常推敲事物的原理,获得独到见解的能力。拥有顿悟世间道理,参透玄学的能力,肯定不知道这些。”(这个小渣男,得有我这个老渣男替他说话,不然我辈后继无人,不知道要让多少好姑娘寂寞了。)

冷子兴见他说得这么严肃,慌忙请教其中的道理。贾雨村说:“人生于天地之间,无非大善大恶两种。其余的基本上都大同小异。要是大善人,肯定是应运而生。这大恶人肯定是应劫而生。应运而生的世间就会得到治理。应急而生的,这世上可就倒了大霉了。上古那些明君贤主比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大善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奸大恶的人,挠乱的天下不得安宁,搅动的世间民不聊生。清明灵秀,天地之间的正气汇聚在大仁大善的人身上;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汇聚在大奸大恶的人身上。现在是国运隆盛兴旺,帝统稳固年代,太平日子正好呢。身上有清明灵秀之气的人,上至朝廷,下到草野,比比皆是。剩下多余的清明灵秀之气,在世间游荡,没地方去,就变成甘露,乘着风势,席卷了全天下。

那些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就凝结充塞在深沟大壑之内。偶尔因风吹,或者被云带起来,略微有点躁动,有那么一丝半缕不小心倾泻到世间,偶然遇到灵秀之气正好路过,正邪对立,邪又嫉妒正,两个互相不下,也如风水雷电,天地中已经遇到,既然不能消化,又不能让,一定要到搏击掀发对方后才全部终结。所以阴阳之气也会凝聚在人身,发泄之后都才散去。让男女坚持这个气而产生的,在上就不能成为仁人君子,在下也不能为大凶大恶。放在千万人中,他聪明英俊灵秀之气,就在万万人之上;

他乖僻不近情理的态度,又在千万人之下。要是生在公侯富贵之家,可不就是个多情种子嘛?要是生于诗书清贫的人家,就是隐士高人。说一千道依,就是生于寒门,也绝对不能做个走卒健仆,心甘情愿的被庸人驱制驾驭。肯定会当个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往脸上贴金,我是专业的,这一番话下来,不比你刚刚吹的牛差,看我不把你忽悠瘸了。老子要是晚出生几百年,我就是成功学大师。)

冷子兴说:“照你这么说,就是成者王侯败者贼喽。”(小样,还孙猴子戴帽子唱戏——一出一出的,渣都让你上升到理论高度了。)

贾雨村说:“就是这个意思。不瞒你说,我自从被革职以后,这两年游遍大江南北也遇到过两个不一般的孩子。所以你刚才一说这个贾宝玉我就猜八九不离十是这种人物。咱都不用往远地说,就说这金陵城里面,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你知道吗?(再顺手找个例子,不怕你不相信。)

冷子兴说:“瞧不起谁呢?这谁不知道啊?这甄府和贾府本来就是亲戚,又是世交。两家来往频繁,好的跟一家人一样。就是我和他们家的交情也不是一两天了。(就你会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也会!)

贾雨村笑着说:“去年我在金陵,有人推荐我到甄府去落脚。我进去看他们家怎么样,谁知道他们家那么富贵,是一个有钱又知书达理的家庭,的确是一个难得的落脚好场所。就是带的那个学生,要他做启蒙老师,比做应试教育还费神呢。这孩子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须有两个女孩儿陪着我读书,我才能认识字,注意力也能集中起来,要不然我肯定精神恍惚。’

又跟他的下人经常说:‘这两个女孩儿很尊贵,很干净的,比那西天的如来佛祖,头上的原始天尊两个老汉还要更加尊荣。你们这些凡夫俗子,嘴巴污浊不堪,千万别玷污了她们。可要记好了,如果实在没办法要说她们的时候,一定要用清水泡了香茶漱了口,才可以说。要是出了错,看我不把你们的牙一颗一颗拔下来,把你们的腮帮子撕烂。平时这小子脾气暴躁浮躁任性,而且顽劣不堪,有时候还有点憨傻,你看着就跟个妖怪一样,但是放了学,见到这两个女孩马上就变得性情温顺,聪慧文雅,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就为这事儿,他老爹不知道下狠手用鞭笞打过多少次了,没办法,这小子就是死性不改。每次打得忍不住疼的时候,他就‘姐姐’‘妹妹’的胡乱叫。

这小子还挺有理,他说;‘有一次疼得忍不住的时候叫一下姐姐、妹妹,就能缓解疼痛,所以以后就记住了这个秘诀。但凡被打惨的时候就叫姐姐妹妹,你说可笑不可笑。也是因为奶奶溺爱孙子,每次这小孙子侮辱师长,都被打得惨不忍睹。所以我就辞了他们家的西席先生。现在到这巡盐御史林家做了家庭教师。你瞧瞧,这种子孙肯定不能守护祖宗的基业,遵从师长的劝诫和教诲。只可惜他们家女儿生得少啊。

喜欢的朋友点赞,加个关注,阅读原汁原味的《红楼梦》

“三全本”新添“奇书”一部 | 量子计算原型机为何名为“九章”?

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成功构建了量子计算原型机,并以“九章”命名。请问:“九章”这个名字来自:

A.屈原《九章》

B.《九章算术》

答案文中找,文末有福利。

它是一部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古代数学经典

它被奉为“算经之首”,

唐宋两代的国子监算学钦定教材

一问、一答、一术、九章

割圆、开方、勾股、方程

这里都有

是的,你没猜错

它就是《九章算术》

我们出版了“三全本”《九章算术(附海岛算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数学“奇书”是什么样的吧!

1

量子计算原型机

为何命名为“九章”?

2020年12月,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成功构建了量子计算原型机,它的名字“九章”正是来源于《九章算术》。众所周知,我国许多大国重器的命名,都有着隽永的传统文化内涵。那么,“九章”有着什么意义呢?为什么量子计算要致敬《九章算术》呢?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1世纪。它并非一人一时之作,据推断是由先秦之遗残经西汉数学家张苍(约前250—前152)、 耿寿昌(前1世纪中叶)等人几番删补而在西汉中期始成定本的。《九章算术》是一本应用问题集,它的基本形式是“问(题目)、答(回答)、术(计算方法)”。这种问答的方式在中国古籍中非常常见,比如《黄帝内经》《论语》中,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自东汉以来,研习与注释《九章算术》的学者世代不绝,魏晋间人刘徽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于魏陈留王景元四年(263)前后所作的《九章算术注》揭示了原书蕴含的深邃的数学思想与精湛的数学理论,因此,后世各版本的《九章算术》均保留了刘徽注,这也使得刘徽的数学思想得以传世。值得一提的是,刘徽采用这种为经作注而非单独成书的形式,将自身的数学思想和成果与《九章算术》深度捆绑,使其避免了祖冲之、祖暅父子的数学著作《缀术》那样的由于太艰深而失传的命运。这真是一种幸运。

刘徽像(别把我想得那么老,我注释《九章算术》的时候才三十出头!)

到了唐初,李淳风等人奉诏整理注释《九章算术》等十部算经,并将刘徽所作的《九章算术注》卷十《重差》单列为《海岛算经》(因为其第一问为“望海岛”所以得名),从而形成“算经十书”在国子监使用。唐宋两代,《九章算术》都是国家算学教科书,北宋时,官方刊刻的《九章算术》还顺便拿到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头衔。

2

“九章”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

《九章算术》中的九章指的是九种算法,也正是本书各卷的名称,分别是: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它们代表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分科,所涉及的内容,涵盖测地学、商业数学、经济数学、工程数学、管理数学、农用数学、布点测量等领域。这里面涉及的范围可以说是非常大了,因此,《九章算术》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

比如,它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分数运算的著作,当时的中算家已经能使用算筹(古代计算工具)熟练进行分数运算了。

比如,刘徽用“出入相补”原理论证了简单直线形面积,并能用面积求边长,进行开方术操作(是的,他可以徒手开平方、开立方)。

比如,刘徽还运用“割圆术”推算圆的面积(有人认为刘徽摸到了微积分的门槛),进而得到更精确的圆周率。据推测,祖冲之可能就是将刘徽的割圆术进一步细化而得到了自己的圆周率结果。

比如,刘徽使用极限的观念论证了基本几何体之间的简单倍数关系,并认为四面体是多面体体积计算的基础,这与现代数学思想不谋而合。

比如,卷七提出了“盈不足”的双假设问题。

比如,卷八“方程”引入了负数的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则,讨论了数组变换解方程组的问题。

等等。

为了全面展示这部古代算学经典,“三全本”《九章算术(附海岛算经)》收入了《九章算术》原文、刘徽《九章算术注》、李淳风等的《九章算术注释》,以及《海岛算经》。各卷及附录均配有题解,对全部原文及历代注文进行了注释、翻译,并对部分题目配以插图和图草进行说明,以便于读者理解。

李淳风像(作《推背图》的李国师很热爱数学)

3

新时代再读《九章算术》有何启发?

《九章算术》流传到日本、朝鲜,对其数学发展产生了影响,其中的一些问题又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它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古代东方数学的代表作,今天读来,仍给我们以启发。

不同于西方以演绎为主的叙述方式,《九章算术》的叙述方式以归纳为主,即先给出若干例题,再给出算法。因此,注重实用性是《九章算术》非常鲜明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借由各题,窥得当时社会生活之一斑。例如,求面积,以用于农业生产测田地;求体积,以计算工程土方量;按正比例、反比例换算,求不同种粮食、布料的交换量;按复利生息,计算金钱借贷关系等,都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卷六《均输》中,还提出了几个非常典型的管理数学问题。所谓均输,意思就是平均担负徭役赋税,即以田地与人户的多少求赋税标准,以道路的远近、负载的轻重求脚费,以物价的高低不一求其平均数,从而保证公平与效率。 例如其中一题,要均摊五县役卒到边塞服役。题目给出A、B、C、D、E共5县,有各自不同的人口户数以及到边塞的路途行期,要求按路程远近、人口户数的比例,计算各县应摊派的役卒人数。这样的问题就很有应用数学的色彩,也可见先秦就产生的法令“均输律”,是以实实在在的数学算法技术作为支撑的。张苍不愧是干过西汉丞相的数学家。

《九章算术》中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数学“机械化”算法的特点。中算对算器的依赖性很强,在当时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也就是一些可爱的小木棍,按照约定的横竖摆放原则,表示不同的数码。中算家可以熟练运用它们进行十进制数的运算,开平方、开立方,以及进行简单的矩阵变换,求方程组的特解。这种流程化、机械化的运算模式,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兴起之后,又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

(算筹在后世逐渐被算盘所取代,有学者认为,这也是中国古代算学没落的原因之一。如此说来,《显微镜下的大明》里,“算呆子”:握算筹、丈天地,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

算呆子:用算筹解方程比较快!

《九章算术》历代注中所体现的中国科学家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薪火相传的精神,也很令人感动。作为《九章算术》最有名的注者,刘徽补充了原作算法缺乏论证的不足,取得了当时世界领先的数学成果,又发展了“重差术”,推进了古代测量学。然而,他在力图解决球的体积问题时,遇到了困难。他很诚恳地在注中承认自己力有不逮,希望后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他之后约200年,祖冲之父子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得到了更精确的球体积公式,唐代的李淳风将这一成果记录下来,以注的形式写入《九章算术》。

2020年4月,《九章算术》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初中段,同期入选的自然科学类读物还有《天工开物》(初中段)、《齐民要术》(高中段)。为何这些著作至今仍然值得一读?因为正是这些传承了千年的经典,勾勒出中国科学家代代相传的治学品格和精神,也激励着后人世代奋进,自强不息!

开篇的题目你答对了吗?

我们将从答错的读者中抽取一位,赠送“三全本”《楚辞》一册;

从答对的读者中抽取两位,赠送“三全本”《九章算术(附海岛算经)》一册作为奖品。

参与方式:私信公众号发送你一开始选择的选项,我们将从中随机抽取三位朋友送出奖品。

截止日期:2023年3月24日上午10点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九章算术(附海岛算经)》

李继闵 译注简体横排32开 精装978-7-101-16080-2

46.00元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

第四章 贾宝玉出世

雨村问子兴道:“最近神都中可有什么新鲜的传闻?”

子兴道:“新鲜事没有,倒是有一家和你同宗的人家府上,出了些有趣的事。”

雨村笑道:“我族中可没有什么人在神都,你怕是听错了。”

子兴道:“你们是同姓,也算是同宗一族的了。”

雨村便追问是哪一家。子兴道:“是荣国府贾府中,是否和先生同宗?”

雨村笑道:“原来是他家啊。要是真论起来的话寒门弟子有出息的也是不少的,自从东汉贾贾兴起以来,不知道有多少分支了,现在各省都有不少,也没谁真的去考察过?要说着荣国府这一支,和我们确实是同宗有族谱的。但是他们那支太过荣耀了,我们便也没有多余的走动,现在关系已经很生疏了。”

子兴叹道:“老先生不必如此贬低自己,要说这宁国府和荣国府两家,现在也是落寞了的,早就没有之前的光景了。”

雨村道:“当年这宁国府和荣国府何等兴盛,人丁兴旺,怎么可能就落寞了?”

冷子兴道:“这说起来,那就话长了。”

雨村就道:“去年我因为想去看看六朝古都遗迹,游历到金陵,进入石头城,从荣国府门前路过,那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两家府邸相连,将街道占去了大半。大门前虽然是没有什么人,但是隔着墙向里面望去,远远可以看到府中亭台楼阁,都是错落别致,就连后花园旁别的假山树木,也是郁郁葱葱,哪里有你说的衰败样子?”

子兴笑道:“亏得你还是进士出身呢,这都不懂?古人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这宁国府和荣国府虽然没有以前那样兴盛了,但是和寻常的官宦人家相比,到底是不同的。发展到如今,可以说是枝繁叶茂,产业繁多。但是全府上下,不论主仆,大多都是贪图享乐的居多,要说运筹帷幄的,那是一个都没有了。

光说每日的出入排场,衣食住行,没有一个是放得下面子的,如今也就是外面看着的空架子罢了,内里却已经开始衰败。这还只是小事,还有一件更大的事。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书香传书之族,现在儿孙却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雨村听了,也是稀罕道:“他们这里的诗书之家,不是更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吗?别的不说,就是这宁国府,荣国府两家,应该是最会教育孩子的啊。”

子兴道:“我说的就是这两家了,你听我慢慢给你说。当时这宁国公和荣国公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宁国公是长子,生有四个儿子。宁国公死后,贾代化承袭了官爵,生有两个儿子。长子贾敷,八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只剩下次子贾敬,便承袭了官爵。但是贾敬只是一味的喜欢修道,炼制丹药,其他的一概不放在心上。幸好早年的时候留下了一个儿子,名叫贾珍,因为父亲一心只想做神仙,就把官爵传给了他。

但是他父亲贾敬却不肯回原籍老家,只在神都和道士们修行,这位珍也倒是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贾蓉。如今贾敬不管事,贾珍哪里回肯好好读书,只一味的贪图享乐了。整过宁国公府也没有人敢管他。

再说这荣国公府,我方才说的新鲜事,就是出在他们家了。自从荣国公死后,长子贾代善承袭了官爵,娶的妻子是金陵世家大族的史侯家的小姐,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现在贾代善已经去世,太夫人倒是还在,长子贾赦承袭了官爵。次子贾政自小性格活泼讨喜,最得祖父喜欢,原本是要读书,想走科举的路子。

不想贾代善临死前给皇上留了书信,得了皇上体恤,除了让长子贾赦袭爵外,还问了其他的儿子,贾政便被引荐给了皇上,被赐了个主事的官衔,让他娶六部学习,现在已经升任了员外郎了。

这贾政的夫人王氏,头胎就生了个儿子,名叫贾住,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妻生子了,却病死了。王夫人第二胎生了个女儿,生在大年初一,。后面又生了一个儿子,说来也是奇怪,这孩子一出生,嘴里面便含着一块宝玉,五彩晶莹,上面还刻有许多的字迹,这孩子便取名叫宝玉。你说这是不是新鲜事啊?”

雨村笑道:“果然是奇事,这人只怕来历不小了。”

子兴冷笑道:“大家都是这么说的,所以这贾宝玉被他祖母视若珍宝。周岁的时候,贾政想在他抓周的时候试一下他的志向,抓周宴会上摆了五数珍宝给他抓,谁知道这贾宝玉其他的一概不要,却一伸手抓住了胭脂珠钗这些。

贾政当即大怒道:‘这将来一看便是酒色之徒。’对贾宝玉很是不喜。唯独史老太君还是把他当作命根子一样的宠爱。说来也是奇怪,这宝玉如今也才七八岁,平时虽然比较淘气,但是却很聪明,可以说是百里挑一。这宝玉说的话也奇怪,他常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得神清气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气逼人。你说这好笑不好笑?将来肯定是个色鬼无疑了!”

雨村罕见的严厉阻止道:“应该不是这样的,可惜你们不知道他的来历,可能贾政前辈也错将他当成色鬼淫魔了。如果不是读书比较多的人,加上致知格物,悟道参玄,是不可能认识的。”

子兴见他说的这样郑重,忙向雨村请教其中的内涵。

《毛诗大序》与中华诗学传统

作者:武道房(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教授)

《毛诗大序》,是汉代毛苌所授《诗经》中的一篇诗学理论文章,其作者一说为孔子的弟子子夏,一说为汉人卫宏。一般认为,此序综合了先秦及两汉儒家的诗学理论,非成于一人一时。《毛诗大序》不仅是解释《诗经》的总纲领,同时也奠定了后世中国诗学理论的根基,对中华民族诗学传统和诗学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四”之后,虽然白话新诗以反传统的姿态流行于世,旧体诗渐趋式微,但《毛诗大序》的基本精神并没有完全割断,仍不时潜伏于新诗的发展之中,并持续地发挥作用。《毛诗大序》对今天的诗人如何认识诗,如何创作诗,如何保持诗歌的民族风格和气派,仍有极大的教育和启发价值。

诗的心、志、情、言四位一体传统

《毛诗大序》开篇即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是对什么是诗的最为基本的解说,即理想的诗,应是诗人心、志、情、言四要素的统一。

“言”是语言表达,重在诗的形式美;但诗只有形式美,缺少心、志、情的支撑,则成为无生命的形式,如同木偶、纸花,虽则逼真绚丽,终不能感发人心。南朝诗以“绮丽”著称,当时刘勰批评“辞人爱奇,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文心雕龙·〈序志〉》)。至唐代陈子昂不满齐梁诗“采繁竞丽,而兴寄都绝”(《修竹篇序》);李白亦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古风》之一)可见诗歌的美首先取决于内容美,这个内容于《毛诗大序》而言,便是心、志、情的统一。

心、志、情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说文》谓“心”为“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即今所谓心脏。古人认为心是主思维和情感的器官,情乃心之所发。《毛诗大序》提出“诗者,志之所之”,而不说“诗者,心之所之”,乃是因为心之所发的情并非都出于正。比如心有邪念,如低级趣味、逐名邀利、悲观厌世等,此类心态所发之情,便不是诗所应有的表现对象。诗表现的是“志之所之”。“志”是会意字,表示的是士应有的心。士在周代的地位仅次于卿大夫,属于统治阶层,后世读书人亦称为“士”。《说文》:“志,意也。”《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孟子·公孙丑》:“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可见,“志”有道德的涵义。孟子认为,相从心生,人若以志帅气,德性便会由内而外,睟乎面而盎于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圣贤气象。因此,“志”作为士所应有的心,便是道德之心,与一般的流俗之心不同。诗为“志之所之”,表现的是道德之心的发用;道德之心是内在的,其发用于外便表现为“情”。所以,《毛诗大序》所谓的“情”,并非指反映个人卑污欲望的私情,而是由志发出的情,是合乎德性的情。心、志、情之间的关系是,情发于志,志统帅心,志是心的升华,情是志的表现,所谓“诗言志”,其实就是“诗言情”。心、志、情是三位一体的关系。

西晋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文赋》),不少学者认为是对《毛诗大序》“诗言志”的超越,代表了文学的自觉,其实亦不尽然。《毛诗大序》的情是“志之所之”的情,也就是道德充溢于内而发扬于外的情。诗言情固然不错,但无“志”字统领,这个情有可能流于淫僻邪荡。所以陆机《文赋》在提出“诗缘情”的同时,还提出“禁邪而制放”“漱六艺之芳润”,将“情”归结于儒家六经的约束,反对邪淫和放荡。总起来看,中国古典诗学的传统是心、志、情、言四位一体,单言不受志约束的自我私情,在古典诗歌中虽然也有,如南朝的宫体诗,但这绝不是中国诗学的主流。

诗乐一体传统

诗歌最初是与乐舞联系在一起的。《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毛诗大序》说作诗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是说诗歌的语言出于情不自禁,这种语言不是一般的语言,而是能让人为之嗟叹、咏歌和起舞,是一种感人的、艺术性的语言。

后来诗歌与音乐、舞蹈分离,成为独立的语言艺术,但其音乐性的一面,仍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毛诗大序》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声和音是有区别的,诗歌的语言是“成文”的声音。什么是“成文”呢?唐代孔颖达解释说:“至于作诗之时,则次序清浊,节奏高下,使五声为曲,似五色成文。”(《毛诗正义》)这是说诗要搭配好清音和浊音,要有节奏感,要有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五种曲调错落之美,好比五种颜色织成的锦缎一样美丽。这样诗即使与乐舞分离,读起来仍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汉字的音节都有带有乐感的元音和不同的声调,字与字有机结合,形成诗句,便会现音韵铿锵之美。

《毛诗大序》所指出的诗歌的音乐性,既是对先秦以来诗歌声音之美的总结,也确立了后世诗人讲求声音之美的传统。《诗经》最初是诗、乐、舞三位一体,所谓“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墨子·公孟》)此后屈原作《离骚》《九章》,已与演唱疏离,但仍是一种吟诵型的诗体,而《九歌》仍保持演唱的传统。(参见李炳海《论楚辞体的生成及其与音乐的关系》)至汉魏六朝,乐府诗原本就是配乐歌唱的,与音乐仍未脱离;即如这时期文人创作的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诗,虽已不再入乐,格律、对仗、压韵亦不像唐以后的律诗那样严格,但古风的语言自有一种内在的、天然的韵律,仔细品味,好的古体诗仍表现一种“成文”的声音。至南朝沈约,专门研究诗歌的语言如何才能“声成文”。他提出“四声八病”之说,即用平、上、去、入四声调节诗歌语言,避免“平头”“上尾”等八种声病,成为后世近体诗的前驱。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在沈约关于诗歌声音之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四声的平仄、粘对规律,并吸纳了六朝崇尚骈偶的风习,从而使五七言律诗得以定型。这种新型的格律诗,将《毛诗大序》主张的“声成文”张扬到了极致,从而使中华旧体诗极富音乐性和律动感。诗写得好不好,是否富有乐感,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如唐代陈子昂评东方虬的诗“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修竹篇序》);齐己评李白的诗“锵金铿玉千余篇,脍吞炙嚼人口传”(《读李白诗集》);元稹评韩舍人的诗“玉磬声声彻,金铃个个圆”(《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这说明,中华旧体诗,在语言上始终不脱离音乐传统,诗乐一体乃是民族本色。

诗的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传统

诗以抒情为首义,读起来又铿锵悠扬,极富乐感,所以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感动人心。《毛诗大序》说:“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段话堪称对数千年中华诗学精神最精彩的概括。

“诗者志之所歌,歌者人之精诚”(孔颖达《毛诗正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好的诗有教化功能,能让人行善不行恶,故能端正人之得失。感天动地惊鬼神,没有比诗的力量更强大的了。也正因为诗能鼓舞人心,所以不为“志”约束的滥情之诗亦能诱人堕落。《礼记·乐记》云:“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这是说,邪恶的声音影响人,逆乱的情绪跟着产生;逆乱的情绪表现出来,淫乐就兴起了。诗乐一体,这虽是在论乐,其实亦是论诗。所以《诗大序》说诗有感天动地之效时,将“正得失”置于句首作为前提。

《毛诗大序》将抒情作为诗的第一要素,但这个情是志约束下的士人之情,通俗地说,即是合乎道德性的情感。人的情感分为七类:喜、怒、哀、乐、爱、恶、欲,这就是所谓的“七情”。诗人发抒七情一切以是否合乎儒家道德或合乎礼教而判断其正邪。《诗大序》所谓“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是说诗人对国家政治修明则欣喜赞美,对无道的乱世则愤怨指斥,对“国将灭亡,民遭困厄”则“哀伤己身,思慕明世”(《毛诗正义》)。诗人对于政治的喜怒哀乐,一切以是否合乎道德、是否具有人民性为标准。以《诗经》为例:“蔽芾甘棠,勿剪勿伐”(《甘棠》),乃是歌颂召伯之政教;“民莫不谷,我独何害”(《蓼莪》),则是诗人怨恨统治者劳役繁重,哀伤自己不能为父母尽孝;“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苕之华》),写诗人悲周室之将亡,哀伤自己遭逢乱世。

诗除了可以正政教之得失之外,还关系到人伦风俗的改善。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夫妇之道是最基本的人伦关系。“德音莫违,是夫妇之常。室家离散,夫妻反目,是不常也”(《毛诗正义》)。中国传统讲求夫妻恩爱,共同抚养下一代,只有家庭稳定,社会才能稳定。丈夫对妻子要恩深义重,“弗爱不亲,弗敬不正”(《礼记·哀公问》),丈夫若对妻不爱不敬,则夫妻关系不会好。妻子对丈夫要忠贞守一,做一个贤妻良母。诗可以“经夫妇”,即是倡导合乎道德礼教的夫妻情感,以防止出现室家离散、夫妻反目、子女失养的人间悲剧。《诗经》中的《东山》《绿衣》等诗,表达丈夫思妻之情;《伯兮》《雄雉》《有狐》等则表现妻子思念丈夫之苦。即使是一些弃妇诗如《氓》,亦意在说明不受婚礼保障的男女淫奔,于女人及其所生的孩子很可能是一场悲剧。“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礼记·经解》)。后世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亦是写女人淫奔而遭浪子抛弃的悲剧:“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夫妇之道,不可不慎也。《诗经》之后,写夫妇情深的赠内诗、思妇诗、悼亡诗,历代层出不穷,都有“经夫妇”之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如此温馨的家庭气氛,千载之下犹让人感动。

“成孝敬”也是诗的一大意图,与“经夫妇”一起实现“厚人伦”的目的。夫妇、父子、君臣、兄弟、朋友是古代儒家所谓的“五伦”,五伦关系有序,则社会稳定。夫妇居五伦之首,有夫妇然后才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才出现兄弟、君臣、朋友等人伦关系。孝指孝顺父母,敬指敬事兄长。移孝作忠,则有君臣关系;移敬于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则有朋友关系。所以如果“经夫妇,成孝敬”,则可以起到“厚人伦”之效。反之,如果“父子不亲,君臣不敬,朋友道绝,男女多违”(《毛诗正义》),则世情浇薄,人道苦矣。

《毛诗大序》认为,诗除了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之外,还有“美教化、移风俗”之效。“美教化”是说以教化为美,以文明为美。“移风俗”是说移风易俗。《礼记·经解》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诗人固然是言一己之志,抒一己之情,但读诗者却可以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养成温柔敦厚、境界高远的君子品格。魏晋之后,出现了大量的山水诗、隐逸诗,其中所言之志虽然有不少受佛家或道家思想的影响,但佛道超凡脱俗、不受尘累的人生境界,与儒家“箪瓢之乐”“遁世无闷”思想原本有相通之处。古人极少在诗中表现肉体的欲望和对名利的渴求,诗人多以天人合一、超拔功利桎梏为美。所以中国古典诗歌以摆脱俗谛为民族本色,美教化、移风俗是诗人的自觉追求。

诗的六义传统

《毛诗大序》提出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六义是诗的表现手段。

什么是风?风有风动、劝喻、教化之意。《毛诗大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大意是说,处于上位的统治者利用诗来教化民众,使民风向善而不自觉;在下位的士人见上层有过失,便利用诗来进行讽谏,但讽谏应委婉含蓄,使上级既能闻言而知过、改过,又能不怪罪讽谏者。什么是雅?《毛诗大序》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有雅正之意,是言说国家政治兴衰之道的。所谓大雅、小雅是就政事大小而区分的。

风诗也言政事得失,风和雅的区别在于“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毛诗大序》)。周代天子分封诸侯,有很多诸侯国。所谓风诗,其所言者,“直是诸侯之政,行风化于一国,故谓之风,以其狭故也”;所谓雅诗,其所言者,“乃是天子之政,施齐政于天下,故谓之雅,以其广故也”(《毛诗正义》)。风和雅的区别在于,一言诸侯之政,一言天子之政,虽然广狭不同,但地方之政和天下之政的利弊善恶,都可以通过一人之诗得以反映之。

所谓赋、比、兴是诗歌的语言艺术。郑玄训赋为“铺”,即铺陈善恶,直言其事。比,就是比喻,郑玄说“比方于物”。兴,有兴起之意,托事于物,“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毛诗正义》)。比与兴皆托附于事物,但比显而兴隐,兴相对于比而言,更为含蓄和委婉。

风、雅、颂属于诗歌的题材或体裁,赋比兴属于表现手法。诗歌固然可以采取直陈其事的赋体,但遇到批评与赞扬时,比兴的手法更为常见。郑玄说:“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毛诗正义》)比兴其实是互文,也就是说,批评可以用比,亦可以用兴,颂扬亦是比兴兼用。如果不用比兴手法,批评则让人下不来台,起不到应有的讽喻效果;赞美如果太直,则近似于谄媚,不如用比兴得体。

《毛诗大序》所提出的诗的“六义”传统对后世中国诗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历史上每当诗学偏离风雅传统,即有诗人起而救之。如唐代陈子昂鉴于南朝唯美主义的绮艳诗风,重新提倡“风雅兴寄”传统,从而“一扫六代之纤弱”(刘克庄《后村诗话》),成为唐诗革新的先驱人物。李白以风雅自居,感慨“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古风》其一);杜甫自称“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其六);白居易说:“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无不继承着《毛诗大序》所谓“六义”传统。以杜甫为例,他的诗真正做到了风雅所谓一国之事、天下之事“系乎一人之本”的要求。对于大唐开元盛世,他热情歌颂“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二首其一),这是真诚的颂歌。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等诗,表达了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同情,这是典型的“下以风刺上”的风诗。杜甫诗或言一己之遭遇,或议国政之得失,他诗中的喜怒哀乐绝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私情,而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共情,是真正的风雅之作。

要之,《毛诗大序》的诗学观念有四:一是心、志、情、言一体;二是诗乐一体;三是诗要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四是以“六义”作为表现手段。这四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能成为完美的诗。《毛诗大序》对中国诗学传统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中国诗学史上,有过片面追求形式美的时期,如六朝时期出现的绮艳诗风,于是唐人起而救之,使诗学恢复雅正;亦有过片面追求思想或情志的纯正,而忽视诗歌的音乐性,不懂比兴、不重兴象的诗歌,如宋代以后有些理学诗,即为有识之士诟病为不懂风雅的“头巾气”。

中华诗学的主流传统,从来不将的感官刺激作为真正的幸福,从来不表现消费主义的欲望迷狂,亦从来不崇尚只要权利不要义务的自由主义。它推崇“志于道”统帅下的个人情感;它重视诗歌的社会教化功能,能厚人伦,美风俗;它乐山乐水,热爱自然,追求超脱名利的高远境界;它搭配汉语所独有的四声,声调铿锵,音韵悠扬,极富声乐之美。这些优良传统都与《毛诗大序》有关,对于今天的诗人如何认识诗,如何作诗,如何保持民族精神,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4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