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瑞安风水大师电话号码查询 瑞安风水先生

瑞安风水大师电话号码查询 瑞安风水先生

本文目录一览:

古城瑞安|白乌栖县孕文脉,青空远山秀水流

(写于2019年8月)

想找一个慢节奏的小城放松,比如瑞安。

“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这是陆游的《过瑞安江》,不过短短二十字,却道尽了瑞安江的清澈与缠绵,温柔与质感,让人心神向往。瑞安江是飞云江的古称,如今的飞云江坐落之地,正是瑞安——这座有着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古城。

“瑞安”两字,寓意“天瑞地安”。《瑞安县志》记载:“天复二年,有白乌栖县之集云阁,以为祥瑞,更名瑞安。”时下物阜民丰,人们又以白乌为祥瑞,这就是瑞安地名的由来。

现在的瑞安属温州管辖,东临东海,西连文成县,南接平阳县,北邻瓯海区、龙湾区,西北界青田县。它静静地矗立在中国黄金海岸线的中段,托起了这一方孕育了无数名流大家的灵山秀水,在悠悠岁月的洗礼下,无声地承载着浙南文脉的千年传承,散发出醇厚浓郁的历史况味。行至此地,不妨缓一缓前行的脚步,感受一段流淌千年的夏日奇妙时光。

“舟行明镜中”(图|网络)

望白乌栖县孕文脉,青空远山秀水流。

瑞安·寨寮溪

瑞安的早晨,是属于寨寮溪的。

如果说瑞安山水的美有十分,那么寨寮溪便占了六分。素有“浙江九寨沟”之称的寨寮溪风景区,在南雁荡山的余脉里绵亘而来,拥峰峦叠翠与滩溪蜿蜓,纳瀑潭连串与绿洲华茂,兼有奇崖怪石与林森洞幽,缀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田园风光,又不乏浙南山乡的野趣,无怪乎每一个来寨寮溪的人,都流连忘返了。

寨寮溪风景区把它的秀丽与旖旎分作了九份,两份洒在了东面的回龙涧和龙潭,两份放在了西面的飞云湖和漈门溪,两份妆点了南面的玉女谷和九珠潭,一份在东北的花岩,一份在北面的腾烟瀑,还有一份便是在中心的寨寮溪了。

而寨寮溪的早晨,更是让这一处清溪秀谷的迤逦与灵动,又增加了几分。早晨的寨寮溪是掩映在氤氲的雾气中的,山水相连之间,只能看到仿若水墨的山巅在一抹又一抹晨雾中若隐若现,偶尔有一两只蚱蜢小舟踏雾而来,像是在一幅绵延千里的山水画里乍现的惊鸿。

等到日头渐升,雾气渐弭,天边的云霞便携了满天的金晖一起,跳跃成竹林间隙随风曳动的光影,荡漾在这泠泠的溪流中,映着随天光一起苏醒的山色谷地田间村舍桔园,把寨寮溪谱成一曲温柔的岁月小调。

而这才不过是“寨寮四灵”之一的“寨寮秀溪”,“花岩叠翠”、“漈门筏趣”、“九珠凝碧”的风姿更是不遑多让。

“花岩叠翠”描述的,自然就是花岩景区的风光了。作为国家森林公园,花岩可谓是处处“大手笔”:整个花岩景区的总面积就占了两千六百二十四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点九,九百多种森林植物分别承包了花岩的一年四季,和飞瀑、碧潭、奇石一起,将花岩的春夏秋冬都打造得美不胜收了。

春日探碧潭银瀑,看那九龙溪自三千尺外疾泻而下,一路汇涓纳流,迭串错落成潭瀑联生的奇景——古钟潭、龙井潭、飞龙潭、铜镜潭、玉瓶潭、洗心潭、凝碧潭、漱玉潭、九龙潭九潭连珠风姿各异,平滑如镜者有之,翻腾奔涌者有之,开阔敞亮者有之,幽邃隐秘者有之;迎客瀑打着岩石铮铮作响、娓娓动听,珠帘瀑自百丈崖际垂挂、掩山映水,飞龙瀑在豁然裂开的峭壁间状似蛟龙冲天而上、回身击落水珠无数,天降飞瀑宛若从九天之外绵延至人间的白练、落处响声轰隆如同万马奔腾。

夏日登五云山巅,看那彩雾缭绕在吐翠的山石之间,裹挟着茫茫林海和阵阵松涛的低语,等待日出时分的金光万道,守候日落时分的红霞满天。

秋日寻奇岩怪石,看那红叶漫山、层林尽染,循着规整的石阶拾级而上,和嶙峋的龙王椅、石猴、上山龟、山涧龙虾还有守山龟撞个满怀。

冬日访花岩禅寺,看那雾淞遍野,银装素裹,伴着袅袅梵音入耳,还心中一片安宁与静谧。

至于“漈门筏趣”和“九珠凝碧”,无疑是为寨寮溪再添了几许生气与颜色:漈门溪溪流曲折逶迤,清澈明净,见左岸青峰伴竹林,见右岸田畴伴农居,乘竹筏逍遥一游,野趣自然横生;九珠潭奇峰环绕、岩石相错,源起白龙潭,身经神龟湖,穿杭山峡而过,藏仙人洞于其中,有时从陡崖呼啸而下湍急流窄,有时悠悠曳过浅滩一湾舒缓流宽,于百折千回中写意成凝珠荟碧的绝美景致。

难怪有“寨寮归来不看谭”的说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的精雕细琢在这里配合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寨寮溪“云江明珠”的美誉,真可谓是实至名归了。

九珠潭(图|网络)

看木活工艺遗千载,今朝文墨始留香。

瑞安·平阳坑镇

如果说寨寮溪最能代表瑞安的自然风光和灵山秀水,那么最能窥见瑞安历史印迹和巧思匠心的,就是平阳坑镇东源村传承至今的木活字印刷术了。

东源村是个有着七千多人口的小村庄,三面环山,静卧在飞云江下游南岸。几十幢高矮不一的民房井然有序地分布在这平畴千亩之中,村道上青石斑驳,两边有竹影婆娑,行走其间如果是有幸的话,还能听到几句用地道的瑞安方言唱出的鼓词,“夺席谈经叙当源,有一位王超辉先生将花甲,木刻活字祖业传”。

这段鼓词里提及的“木刻活字”,指的就是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东源全套木活字印刷技艺,从元代延续至今已有八百余年。

木活字印刷的技艺传承到如今,就只剩下瑞安的东源村和福建的宁化县还保存着了;而据考证,东源村木刻活字的操作流程更是和元朝农学家王祯《农书》中的记载不差分毫,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完整地保留了我国古代活字印刷的传统工艺,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成为了活字印刷术源于中国的最有力证明。

而鼓词中提到的“王朝辉先生”,便是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人——一位专为宗族修族谱的谱师。谈及木活字的传承,便不能不提谱师这个生长于浙江小村庄里的职业。

浙江人对血脉渊源的重视,让祠堂的存在得以延续至今,也让修订族谱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保留了下来。每个氏族的族谱代代相传、每隔一段年月便要翻印和添补,而木活字印出的家谱字形隽秀、墨迹清晰、存留的岁月长久,就是依托于这样的机缘,木活字印刷的技艺才不至于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湮没,在谱师的手中从八百年前保留到了现在。

这墨汁芳香之所以能在这青山绿水掩映下的小村落里千年不散,除却族谱的缘故,还要归功于用来做这活字印刷字模的棠梨木。

东源的活字印刷用的木头,便是上等的棠梨树木材。上好的棠梨木质地坚硬,花纹细腻,附着墨汁的性能也是首屈一指;经过雨淋日晒自然干燥后,也不会轻易开裂变形。而印刷用的徽制烟墨和宣纸,也要远远好于油墨和铜版纸。在这样精细的工艺之下,有的木活字印的族谱甚至能保存四百多年之久,生生地把历史的痕迹扯进了这流香的文墨之中。

如今的谱师行当里早已不复曾经的人丁兴旺,红火过一阵的木活字印刷工艺也早已香火稀薄,而能掌握书法、雕版、口诀等木刻活字印刷全套程序的更是不过寥寥十几人。如果想要窥见木活字印刷术昔时的风采,大概东源村的中国木活字印刷术展示馆就是最好的去处了。

那些能够展现这些艺术的剪影被生动地记录在了这间展馆里,横细竖粗、古雅得体的老宋体字仍旧保留着明时的原貌,无声地书写着它独特的历史和人文价值。而木活字印刷全流程展示厅里更是完整地再现了古代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将刻字、检字、排版、校对、印刷、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线装等十二道工序都一一再现,让这块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被这古老的华夏文明滋养的今人们。

叹红色印迹今犹在,敢教后辈肝胆照

平阳县

八百年前的瑞安载着木活字印刷的工艺在历史的车辙里留下了珍贵的印迹,而在近现代的历史里,瑞安也从未缺席。

素有“浙江延安”“浙南红都”之称的平阳县,有着浙南革命根据地最完整的旧址群,被中宣部命名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粟裕等革命先辈命名的粟裕小学、红军小学,在这片热血的土地上继续传承着红色教育。

如果想到平阳,从温州市区南站客运中心乘坐温州至水头的快客,大约只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就能抵达平阳县水头镇了。再过一段十几分钟的车程,就能到达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的始发地——山门街了。

说起“山门”这个名字,倒还真有些历史由来:据记载,山门街原本是不叫山门街的。只是明清时候,这条街上聚居了周、徐、叶三家,而且三家都各自在门前建了一方气势不凡的石门台,当地的百姓就随口叫了“三门街”。后来天长日久,就谐音成了“山门街”,连带着这条街所在小镇,也叫了“山门”这个名字,而后就沿用至今了。

这条始建于明末清初的老街,长约三百来米,宽约四米,东西向。在这三四百年里,它听见过马蹄声声,也见证过步伐铿锵;一九三八年的三月十八日,它还静静地看着粟裕司令员率领的、由红军挺进师改编的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目送着这四百多个脚印踩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远去,开赴至皖南抗日前线。

如今的山门街街道两边,还保存着为数不多的木质店铺,门窗上雕刻着朴实的花纹,只是在岁月的摩挲下,显得有些沧桑。

山门镇里和红军挺进师相关的旧址,除了山门街,还有凤岭山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园子依山而建,至下而上呈阶梯式设计和建造,一路而上,能看到红旗观光通道、红旗广场、《红旗飘飘》主题柱阵、艰苦历程、五百将士出征浮雕墙和纪念碑建筑群等。

平阳县里现存的革命遗迹众多,包括红军革命史迹、闽浙边根据地史迹、浙江省一大史迹、烈士纪念史迹和粟裕大将骨灰敬撒处等五大版块形成了革命圣迹景观群,与南雁荡山和南麂列岛的自然景观交融在一起,呈现出一副别样的红色文化景观群的群像。

沿着南雁荡山东西洞景区而去,能看到始建于唐朝的佛教观音洞、始建于宋朝的儒家会文书院和道教仙姑洞集聚在不过半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还能看到移步换形的玉屏峰、三峰并峙的化龙崖和映日成虹的梅雨瀑等,都当得上是美轮美奂的奇观了。

忆往昔东南邹鲁地,章安贤士竞风流

瑞安·忠义街

如果说木活字印刷的工艺是以族谱为载体记录历史的嬗变,那么那些屹立了数百年的古建筑就是以一砖一瓦一梁一木在诉说着时光的永恒。

想要感受瑞安历史的厚重,首选便是忠义街。

忠义街的得名,是源自于忠义庙——前身为纪念瑞安十大杰出历史人物之首蔡敬则而始建于三国时期的东庙。忠义庙自建成伊始,六度因废圮重建、迁建。尽管忠义庙命途多舛,但以蔡敬则的事迹和忠义庙的故事为蓝本的文章,却自明朝太常卿周令的《忠义庙记》开始,到明抚州同知黄思亲的《忠义庙记》,再到清朝瑞安知县赵睿馨的《忠义庙纪略》和县训导黄徵撰的《忠义庙纪》,及至咸丰年间的翰林侍读学士孙锵鸣的《重修忠义庙碑记》,流传保存了下来,还原了忠义庙千年来的历史变迁。

如今的忠义街,已经无法穿越时空去触碰忠义庙的兴废,但是街口上书“忠义街”的高大牌坊石柱上,刻着的“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和“学综书林贤哉远识,言超理窟穆尔清风”两副对联,依旧在传达着这方土地想要再现的历史样貌。

忠义街全长不过四百五十米,其上却坐落着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一的玉海楼、我国最早的新式中医学堂利济医学堂、明李维樾故居、开全国公用图书馆之先河的心兰书社、文化慈善家林庆云宅、利济医学堂名医陈葆善宅等十余处文物点与历史建筑,将瑞安经年的历史浓缩至这方寸天地之间,张扬地焕发着在这方水土敛藏了千百年的文化积淀的韵味。

但凡踏足忠义街的人,玉海楼一定是必到之地。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的建筑,是晚清大儒孙诒让创作我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专著《契文举例》的地方,藏书曾达八九万卷,现在藏书三万多册,其中珍善本无数,足可见得玉海楼文化意义之贵重。

玉海楼和杭州文澜阁、宁波天一阁、嘉兴嘉业堂一起,并称为浙江四大藏书楼。玉海楼的命名,则是来自宋王应麟的巨著《玉海》,取藏书“ 若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之意。

玉海楼三面环河,虽有楼之名,却也兼有园林之实。这处由玉海藏书楼、孙诒让故居和百晋陶斋组成的建筑群,颇具浙南园林的特色。白墙林立、黑瓦栉比,飞檐掩修竹、雕梁伴庭院,花木洞门缀映成趣,在一片盎然的古意里,沉静地彰显着一代大儒居所的古雅与静谧。

从玉海楼的后门出来,一眼便能望到上刻“利济医院”四字的一块青石匾额,字体苍劲有力,是孙诒让之父孙衣言和光绪间贡生薛遇宸合题。

利济医院,便是由清末名医陈虬创办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 年)的利济医学堂,也是我国第一所新式的中医学堂。陈虬先生熟谙经典,勤求古训,又能触类旁通,匠心巧用,毕生著医书达二十余种,其中有一本《瘟疫霍乱答问》还被辑入了《中国医学大成》之中。

利济医学堂不仅首开新式中医学堂之先河,纳西方办学制度之长以改革封建教育之弊,还出版了我国最早的一份医学杂志——《利济学堂报》,成为了当时师生倡议变法维新、开展医学争鸣的一方净土。

谈及医学堂匾额合题的缘由,当中还有一段趣闻:原先这匾额本来是请了孙衣言题“利济医院”四字的,只是孙老先生应允之后又觉得不合宜,想着自古以来以“院”为名的都是朝廷署衙,民间一间小小医所叫“医舍”也就足够了。陈虬收到题额后,只叹孙老先生学识渊博却未免失之迂腐,又怕请孙老先生重写也不大妥当,于是请了薛遇宸先生另写了一个柳体的“院”字替换掉“舍”,便有了如今看到的二人合写的“利济医院”四字。

现在的利济医学堂里,内设陈虬先生的半身塑像,展览着关于医学堂的各类史料记载,仿佛把已经逝去的激荡岁月又重新搬回了今人的眼前。

利济医学堂(图|网络)

白乌栖县孕文脉,青空远山秀水流。这便是瑞安。

木活工艺遗千载,今朝文墨始留香。这也是瑞安。

红色印迹今犹在,敢教后辈肝胆照。这还是瑞安。

往昔东南邹鲁地,章安贤士竞风流。这就是瑞安。

既然到了瑞安这块风水灵脉地,就把俗世的尘嚣和烦扰都丢一丢吧。

寻一方宁静悠然的小天地,踩着古城的轻慢节拍走到傍晚夜色将深处,看老墙上的黄色探灯打出几抹柔和的光亮,和莹白的月色交织在一起,做一场魂穿隔世的美梦;找一个清谧古村的小小庭院里焚香读书、临窗研诗、煮雨烹茶、赏石插花、研钵捣药……比如瑞安。

永嘉学派大师故里——潘岱

永嘉学派大师故里——潘岱

作者:范可授

靠近瑞安老城区西部的潘岱,给人们的第一感觉是瑞安的乡下,认为这里没有什么历史文化,如果说有点文化也只是孙诒让的故里,那里留有一座老房子,里面什么都没有。潘岱只是一个两万多人口的小乡,其农田面积比不上别的大镇广阔,也没有重要历史文化古建筑。殊不知潘岱是一颗养在深闺里历史文化明珠,其古老的文明之光已慢慢引起人们的关注,更有待现代人重新去认识和发掘。

潘岱是永嘉学派的传承地,孙氏家族文化丰富多彩。永嘉学派的传承人孙衣言和孙锵鸣兄弟俩的家乡在潘岱砚下村,兄弟俩从读书考进士,一直住在这里,外出做官回家后也是在这里,孙诒让在这里出生成长,一直到十五岁前才跟父母进城住到新居里,三孙的文章及著作大都在砚下村完成。直到1888年玉海楼建成,孙诒让才把他们研究学问的地方转移到瑞安县城。

咸丰年间爆发了金钱会起义,孙锵鸣奉旨回家操办团练,建立白布会与金钱会对抗,孙锵鸣其主要活动都在岘下村,砚下村建有高大的城堡——安义堡,可以自保无恙。孙诒让胞兄孙诒谷是一员武将,在对白布会和太平军对抗中殉职。在今天的砚下村还保留着一段100多米的老城墙,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

之所以称潘岱是永嘉学派大师故里,是有一定原因的。众所周知,长期居住和生活在潘岱的孙诒让先生是当之无愧的经学大师,除此之外,在潘岱的古代史上不但早已有经学思想的滥觞,还有许多与潘岱相关的前辈乡贤也是经学大师,他们不但有学说方面的杰出造诣,而且还对孙诒让及其父辈的思想形成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力,潘岱是经学大师故里的说法是比较恰当的。

在四五千年前的东瓯时期,史前文明就已经在此地繁衍生息。古飞云江的入海口就在潘岱下湾陡门头与周村宝香山及仙降下社一线。夏商时期东瓯小方国已经在飞云江江口潘岱一带滩涂开始渔猎生活。西周初年 “于越来宾”的越人已经开始带着飞云江口滩涂上的特产向周王朝贡。东瓯的农业文明最早是从飞云江下游两岸的水利工程的兴修开始的,东瓯人民第一次把海塘修在飞云江下游沿岸潘岱等地,这个地区修筑的陡门和塘埭在北宋以前就已经很多,是东瓯时期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仅潘岱街道就有五个陡门,再加上桐田垟平原上的其它陡门共有八个陡门,这里还有大规模的塘埭建造,这些古老的水利工程为桐田垟成为东瓯国腹地及最早开发的鱼米之乡创造了重要条件。

桐田垟平原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朝廷设回浦县,下设东瓯乡。东汉初年,改回浦县为章安县。永和三年(138年),随着人口增加,析章安县东瓯乡为永宁县。回浦县名的来源与潘岱一带飞云江回形走向有关。章安地名来源于潘岱一带飞云江周边古地名,如青嶂山、章岙、三漳渡等有关。

据潘岱乡贤孙衣言考证,潘岱之名来自潘埭,水利工程的兴修为潘岱的水稻种植提供了灌溉便利,旱涝保收。潘埭一词最早指他的家乡砚下一带。其十世祖的孙家已经有近万亩良田和绵亘成片的“孙家大厦”。砚下之名也与檐下及演下之名有关,孙家的砚下村的“演溪”上早已经修筑了塘埭,用于灌溉下游的农田。

据孙诒让考证,从三国到南北朝时期,发现潘岱一带已经有大量的古墓葬和古砖,古砖上刻有篆文。古墓的墓主不少是士族阶层和政府高级官吏,说明该地在二千多年前已有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人口稠密。二千多年以来,有许多大姓大族来潘岱定居,如曹、谢、林、任、鲁、翁、陈等姓氏。

潘岱是古代统治者管辖东瓯的重要机构驻所地,周边地区一些重要官员的坟墓选择于此也是一项原因。潘岱古陡门是古东瓯国水利农业发展的典型文化遗产。秦汉以来,温州人通过修堰筑湖来治理滨海滩涂、江河水患和灌溉问题。南宋时期,当地水利建设已具规模,飞云江沿岸种植经济作物,多种产业开始形成特色。元代统治者“以农桑为急务”,占城稻和棉花种植,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明代,朝廷实施奖励垦荒和重视水利建设的举措,农业生产取得长足发展。

潘岱的农耕文明没有因东瓯国的灭亡而中断,而是三千年农耕文明在此地一脉相传、延绵至今,农业技术在不断地坚持中前进和传承,许多古老的陡门和塘埭在历朝历代都得到修复和扩建。我们在下湾村发现了浙南地区最早的水利工程——章安苍沙陡门,章安城是东瓯国的王都,说明章安王都范围包括了潘岱一带。章安苍沙陡门工程开山凿岩,把洪水直接排放到飞云江海口外,这个工程直到今天还在使用。其江对岸的周村古丁湾埭和古丁湾陡门也把南岸的洪涝直接排放到了江口外,为江南三万亩水田提供了丰收保证。同样,章安陡门与该地区的新丰陡门、永丰陡门、半浦陡门、芦浦陡门、桐浦陡门、塔山陡门、湖北陡门一起组成了桐田垟水利工程灌溉系统,为桐田垟平原几万亩水田的丰收提供了保障。水利工程的兴修既解决了飞云江入海口的淤积严重的问题,同时也为瑞安的千年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潘岱的古代水利工程的水利农业文化遗址是非常珍贵的,它们是古老东瓯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大千岭古道、十二盘岭、永丰古道是两千年前东瓯国的通都大道,在古代海边岙口滩涂无法进行陆路交通,只能依赖山谷及山脊修造古道出行。在集云山中的大千岭古道边发现了第五代东瓯王海宇的一些古遗址,例如,沙渎草儿山的海宇墓、杨梅山的仙人岩和石棚墓、下湾古道边的海宇小篆字形的摩崖石刻和海宇古井、垟坑刻有海宇小篆字的石捣凹等,说明第五代东瓯王王都围绕着以大千岭古道及十八家古渡及通新渡桥古道的一条中轴线上。

大千岭古道还是一条文化古道,它把永嘉学派早期的重要人物家乡连接在一起。如潘岱的谢佃、潘旻和凤山的陈傳良及横塘(白门)许景衡、许景亮兄弟连在一起,再加上故乡在湖岭的周行己和家在沙塘村的林石,他们都是同时代的人,那时候他们还一起外出求学,永嘉学派思想形成与大千岭古道有关联。

集云山橫亘潘岱街道东北面

潘岱不但是清末大儒孙诒让的家乡,是永嘉学派的传承地,也是永嘉学派的最早引路人的家乡,是永嘉学派(诞生的)渊源地。谢佃是潘岱谢岙人,为谢灵运后裔,世居温州康乐坊。宋仁宗时,其父迁居瑞安廿四都集善乡,谢岙因此得名。元丰间与同邑周行已、许景衡等游学洛阳,入理学宗师程颐门下。潘岱的谢佃和潘旻和周行己、许景衡一起学习伊洛微言,为永嘉学派形成起了引路人的作用。

北宋和南宋之间的乡贤学者王奕长期隐居在潘岱山的霞碧山著书立说,研究并发展了永嘉学派思想。清代时期集善乡桐田垟出了一个孙希旦,他是清代温州地区唯一的探花郎。孙希旦和砚下“三孙”同属昭德里的乡贤,孙希旦传承发展了永嘉学派,平生学宗程朱,矜持名节,其巨著《礼记集解》,作为以义理为基础的《礼记》诠释代表作,受到晚近学者的推重,影响深广。孙希旦对砚下“三孙”的学说思想形成影响力很大。孙希旦的著作都由孙氏来雕版印刷。孙氏把谢佃和孙希旦供奉在乡贤馆作为圣人来崇拜。孙氏兄弟宦游结束回到家乡后,着手进行永嘉学派思想研究和永嘉学派书籍的整理工作,印刷大量永嘉前辈的学说著作,保存和发展了永嘉学派思想。

孙诒让是中国清末经学家、校勘训诂学家、古文字学家、教育家、近代新教育的开创者之一。他不但着手整理永嘉学派的书籍,而且深入研究并且发展了永嘉学派的学说。为什么潘岱能称得上经学大师的故里,这与富庶的的桐田垟平原及成熟的水利农业的发展基础有关系的,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谢佃、王奕、孙希旦及砚下孙家都是当地的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拥有良田和大宅,生活无忧,王奕是潘岱多个陡门和塘埭的建造、维修和组织者。

潘岱还是东瓯国时期王都章安的腹地。东瓯国时期已经有了早期的阴阳五行八卦的理论和初期的经学思想,西岘山上有东瓯国二十八宿井,陶山八卦桥、西河桥、金丝桥上有八卦图案,东瓯国时期的建筑物已经含有早期的风水理论。

瑞安潘岱等很多地方发现大量的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古墓群,孙诒让收藏了大量刻着古篆字的古砖,这些古砖上文字都包含着早期的经学理论信息。这也为他以后研究甲骨文打下重要基础。

在砚下村的村北演溪的上游,山谷入口处还保留着一个城门,城门里是梧岙村,城门上方石匾额上的文字是 “镇滢桥”三字。桥梁的石头上有东瓯国小篆文字,梧岙城边有古道通北高山最高处的李山寨,明清时的李山寨属集善乡二十五都。我们考证发现李山寨是东瓯国东部一大雄关,城门口的条石上有 “李山寨”三字小篆文字,关下通过的是大千岭古道,古道可北达丽岙直通温州城。二千五百年前的雄关、古道、古城构成了潘岱重要的历史文化古遗址群,古时李山寨从梧岙故城入口上山。

孙家在五代后唐时期迁居瑞安集善乡的盘谷村(今砚下)。孙诒让,字仲容,被誉为“三百年绝等双,启后承前一巨儒”。孙诒让出身书香门第,曾祖和祖父时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曾祖孙祖铎和祖父孙希曾,家居好学,尤善书,将读书求进的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孙衣言和孙锵鸣身上。孙家兄弟及孙辈诒让果不负祖望,功名官宦,治学安邦,清廉骨鲠,名贯天下,为入清以来二百年温州学人中的特例,人赞其为“君家兄弟世间无”。

潘岱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浙南水利农业最发达地区之一,古老完整的农田灌溉系统为农业丰收提供了保障。这里是永嘉学派诞生的渊源地,永嘉学派发展的传承地,永嘉学派大师的故里,代表人物有谢佃、潘旻、王奕、孙希旦、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等。

千年古乡潘岱历史文化值得后人进一步挖掘和弘扬。

潘岱街道简介

瑞安市潘岱街道地处飞云江北岸,东连锦湖街道,西接桐浦镇,行政区划面积28.9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

2003年12月份撤安阳镇设潘岱街道办事处,潘岱街道辖21个行政村(前垟、梧岙、长山、寺前、砚下、上溪、山南、盖竹、前岸、后岸、曹岙、芦浦、林岙、江边宅、谢岙、谢岙底、下湾、白莲、新星、白象、瑞湾),办事处驻前垟村。2019年4月,潘岱街道经村规模优化调整后,撤销了所有行政村,建立了北首社区、桃花源社区、江都社区、集善社区和仲容社区等五大社区。

潘岱街道大力促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推进文旅融合。高品质推进潘岱“都市西郊”片域型未来乡村试点建设、诒让园一期整改提升、大千岭、十二盘岭道路修复工程等12个农村生态债券项目建设。积极创建省3旅游景区镇和省级县域城乡风貌样板区,精心雕琢诒让故里文旅品牌,推动举办故居、桃花等主题摄影活动和孙诒让文化专题研讨会。以此为支点,连点串线,包装打造一条集传统文化特色、休闲体验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精品乡村文旅环线。积极开展桃文化宣传,合力共建“桃花源”,讲好“再现桃花源”故事。

附: 潘岱街道的历史沿革

明嘉靖时集善乡二十四都、二十五都;

20年(1931年)建潘岱乡;

24年(1935年)分属北首、北善两乡;

35年(1946年)属陶山区首善乡;

1949年分属北首、北善两乡;

1950年8月复置潘岱乡;

1959年称潘岱管理区;

1961年称潘岱人民公社;

1984年置潘岱乡人民政府;

2000年城关镇、上望镇、潘岱乡合并设立安阳镇;

2003年设立潘岱街道;

2011年潘岱街道行政区域并入锦湖街道;

2016年调整锦湖街道管辖范围,增设潘岱街道。

《据乾隆瑞安县志》载,潘岱古时属瑞安县集善乡。集善乡原管里八,集善、昭德、仁寿、善教、山相、古风、懋德、巢凤。后管里七。计二十四都,二十五都,二十六都,二十七都,二十八都,二十九都,三十都。二十四都管庄:白塔、莲潭、下湾、社岙、林岙、张家巷、庐浦、半浦、盖竹。二十五都管庄:南路、上溪、渔塘、寺前、长山、午岙、李山庄、山下庄、铁炉、外洞、董巷、章岙、毛坦、茅竹坑、东寺前、阮坑、竹园、下岙。澄头、岩下、圣门、浦底、桐浦、岘下。

作者:范可授

编辑:秘书处

审读:理事会

定了!香港顶尖大师来余姚讲风水,尤其是这几套房子!

在余姚只要一提到房子

无论懂还不懂的人

都得插上几句

亘古不变的热搜话题

房价趋势、房子价值、房子区位

还有一点,那就是房子的风水

风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

经过千年的历史沉淀

深深的刻画在我们的心中

尤其是在买房子方面

房子的区位、房子的朝向

房子和我八字合不合

这些都得考虑

有这么多要求,怪不得房子天天上热搜

但是你真的懂风水吗

半生不熟的很容易出事的哦

到最后房子都没着落了

还是得找专业人士

香港顶豪御用风水大师冼嘉锋 名家论坛

一场顶级风水论道的高定盛宴

一次高净值人群的集体共鸣

紫气东来,迎接财富人生

藏风聚气,揭秘风水命理

盼君 共襄盛举

冼嘉锋

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施管理学硕士

英国皇家工程师学会注册工程师

屋宇设计管理理学硕士

香港瑞安集团御用风水大师

亲临现场告诉你

如何确定风水俱佳的居家选址

如何布局聚集招财的家居环境

常见的家居风水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解答观众关注的家居风水问题

选房楼层建议

天华玺园基于精英家族生活洞察,采用精英家族推崇的现代主义轻奢风格【smartnessluxurious】,并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豪宅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采用极为珍稀、奢贵的工艺,不仅仅是为了营造梦境般的体验。更看重的是,豪宅空间内的设计感、艺术性,材质的健康、考究,以及对生活的品位所鉴略同。

约185㎡家徽大宅,立于社区中央景观轴之上,沿着中央景观漫步,镜面水景一如天空的眼睛。高大成树静谧无声,草坪植被繁花点缀。让人不禁畅想美好生活该有的样子。穿行于天华玺园样板间中,鉴赏者们无不惊叹于天华玺园的匠心工艺。样板间风格与细节打磨处,集萃时尚界、艺术界之精华,采用多元设计语言,灰金色彩搭配和多种材质极致对比,敏感灯光下丰富层次营造,给人以丰富细腻的美学观感。

这就是让余姚精英期待已久的公园大境及精工样板,更多美好体验,非亲鉴难以想象!天华玺园,以打造奢侈品的姿态完成作品,只为您未来生活的每一秒。预约热线:蔡经理18957824433

余慈副中心,万亩公园旁

总价160万起,买联排别墅!仅77席!

精工样板间奢耀绽放 实景相侯

建筑面积约200㎡匠心精琢公园大境

探村浙江瑞安 | 东源古村,木活字印刷术穿越800年时光

浙江温州,瑞安,东源古村。

这里被誉为是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所在,至今墨印飘香,古朴静美。

东源村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源木活字印刷技艺所在地。东源木活字印刷是已知的我国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东源村位于飞云江畔,三面环山,东源村人们安静栖息于此甚少与外界打交道。在这平凡的竹篱瓦舍间,生活着一群坚守刻木活字的手艺人。据说他们祖先原住在河南,后来迁居福建安溪,一部分人迁入浙江瑞安东源村这个风水宝地。一个叫王法懋开始把木刻活字应用于谱牒印刷。从此,他的子孙后代就和木刻活字印刷与修谱结下不解之缘,“梓辑”就成为他们的谋生之技,一代代传承下来。

至今,墨汁芳香依然在青山绿水间千年不散,木活字印刷技艺在这里被完整地保存着。之所以当地的木活字印刷得以传承至今,还要得益于浙南地区的宗族文化。

据《周礼》记载,4000多年前的周朝,就有了掌“奠系世,辨昭穆”,即家族谱系的史官。汉代以后,修谱之风遍及华夏。特别是温州地区,至今寻根续谱的宗族观念仍比较强,一般每隔20年左右,每个宗族都要续修族谱一次。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经营的行当,因此,东源村“谱牒梓辑”的行当,就得以继承、流传和发展。

翻开温州城乡各地的族谱,都会发现扉页几乎都有“平阳坑镇东源(东岱)村×××梓辑”。“梓辑”是东源谱师们对运用木活字印刷术编印族谱全部程序的概括性总称,包含了“编撰”的程序。由于谱牒讲究传统,宣纸、线装、老宋体,决定了要运用木活字印刷这一传统工艺,从而使东源的木活字印刷术代代相传,应用至今。

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术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完整地再现了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刻字、检字、排版、校对、印刷、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线装等二十道工序,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最好实物证明。

其技术严格遵循古法, 工艺十分考研, 原计原味保留了中国活字印刷技术的传统特点, 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和元朝农学家王祯《农书》中的记载如出一辙,是已知的我国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堪称远古印刷术的“活化石”。

东源村现有新老两座中国木活字印刷展示馆。老馆前身为东源村刻印世家王氏老宅,修缮后建馆开放,庭院宽敞,馆舍古朴。为一正两厢瑞安传统农家庭院,石墙、木构、青瓦、悬山顶建筑,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新馆设两个展示馆,分别展示中国印刷史和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

东源村坐落在浙南道家名山圣井山下,沿山道而上到宋代建筑圣井石殿。宋代山上“丹灶尚存,石室下有井,深广尺许,水无盈涸,传为海眼”,井原名“青龙泉”,因经常“显圣” 而名“圣井”,山亦由此而名。圣井山石殿初创于南宋景定元年,因建筑全为石构,俗称“圣井山石殿”。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清至多次重修。

元朝黄公望,便是居于圣井山修道,并开始学画,后创作出举世闻名的《富春山居图》。据传山居图里不少景象便带着圣井山飞云江一带的韵味。

东源村沿圣井山道往上车行10余分钟,可抵达半山腰山谷中,“圣井左舍”民宿极具韵味。在访古木活字印刷术的旅程中,可以把闲暇时光放在这片山谷田园时光中,在优雅舒适的圣井左舍里,品茶望湖观云,最是惬意。

古村记编辑

镶嵌于山海深处,这些温州宝藏小镇,是该找个时间好好逛逛了~~

在山水环绕的诗意里

在古色古香的风韵里

或有红色基因

或是人才辈出

赶快来温州这些宝藏小镇上走一遭,

想必每一处细节都值得回味~

苍南·霞关镇

有海上朝霞的颜值,也有经得起考究的内涵

苍南县霞关镇,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源于海上的朝霞。霞关镇古称镇下关,因明代初年,为防御倭寇入侵,朱元璋曾派兵镇守霞关,故冠之“镇”字。清康熙年间,水兵驻扎于此,清晨时,水兵看到旭日东升,光照云海,红霞满天,故称此为霞关。

南关岛

北关岛

作为浙南最南端的滨海集镇,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如南关岛的林木葱郁,北关岛的与世无争,港区内有多个岛屿、港湾、沙滩、岙口等,港区周围多奇礁、怪峰、幽洞,是巧夺天工的天然海滨浴场。

@视觉旅图-路人悠悠

漫步在霞关老街,最强烈的感受是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一边是两侧各时期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都是霞关海洋商贸往来的社会遗存;另一边是一路上出自中国美院手笔的立体彩绘墙,餐饮民宿、城市书房、茶吧客厅……各色文艺小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风格迥异于老街,这片温州的“圣托里尼”代表着近年霞关的新风貌,已成为海岸线上的一道醒目风景。再一路略过重新整修过的民居,美不胜收。

霞关老街下来,便步入了渔人码头。这里就是国家一级渔港——霞关港。在这里看一艘艘归港的渔船泊满港口、一片片海货晒制热火朝天,尽是鱼米之乡的丰饶。

推荐美食:霞关鱼丸、虾皮、酒香黄鱼、海苔饼

瓯海·泽雅镇

一方水土多奇秀

泽为水,雅为美,泽雅,当是多秀水之处。泽雅镇地处温州市的西部,兼有瀑布、幽峡和奇岩的壮美,融淳朴的山村风情与地道可口的美食为一体,这座藏于繁华都市边上的古韵净土流淌着以山为骨、以水为脉的纸山故事。

陈立群/摄

行走在小镇里,仿佛每一步都踩着历史的痕迹。元明时代的先民在地势开阔、落差极大的这里建造水渠、碓轮及纸坊,鼎盛时期有数千人从事造纸,明代时有“纸山”之誉。时至今日,中国最原始、最完整的古法造纸术仍在这里流传,探访龙溪上分级建造的四座水碓,似能透过静谧的传统,看到时光车轮在这里的停滞。

七瀑涧 郑高华/摄

金坑峡

泽雅的山水韵味在于多变的俏丽。千岩跳廊的乱石林立,细流涓涓在岩缝中聚散,峭壁峡谷构成了七瀑涧的舞台;在“浙南大峡谷”金坑峡内沿着石阶缓缓踱步,看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走过爬着青苔的石桥,整条峡谷就是一座天然盆景园。

金晓飞/摄

行车、徒步,小镇的美随你怎么选,怎么看,横竖都是不虚此行。看自驾公路两旁的湖光山色,闻田间地头的梯田稻香,漫步在古色古香的泽雅古道上,清香的草木,沧桑的老屋,原汁原味的乡村风光,泽雅古镇的美好皆收眼底。

推荐美食:泽雅包头鱼、豆腐鲞

瑞安·曹村镇

乡间田野自带灵气

曹村镇地处瑞安中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森林覆盖率达45.6%,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为丰富,素有“中华进士第一村”“中国耕读第一镇”的美誉。

想要了解曹村的农耕文化和进士文化,那么去耕读广场、梅龙书院和东岙文化礼堂等地都是不错的选择。广场西首、东首对于“耕”“读”的不同诠释,梅龙书院对于古代科举文化的细致展示,处处都是细节。

曹村田园综合体、天井垟、心垟岛……这里的秋日美景让人陶醉。在新建的环天井垟骑行慢道骑着小车,看着脚下的彩道与沿途的风光相映成趣,一瞬间便能融入这地道的瑞安乡间。

这里有自带仙气的天空之境,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曹村生态休闲滑翔伞基地,拍照打卡,滑翔飞行、露营野炊、健身攀岩……休闲玩乐的多种玩法,就在曹村“一网打尽”!

推荐美食:索面、“顶戴花翎”(猪油圆)

永嘉·岩头镇

楠溪江畔自成一派的风水宝地

身处悠悠三百里楠溪江的核心腹地,岩头镇是当地人心目中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千年前就吸引人们聚集到此安家落户、世代繁衍。既有楠溪江山水风光的瑰丽,又有田园古村的惬意,任岁月流逝,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不减风华韵味。

狮子岩

龙瀑仙洞

岩头镇山清水美,风光迤逦,境内有浑然天成的狮子岩和巧夺天工的龙瀑仙洞等自然景观,人在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

苍坡村

芙蓉村

丽水街

岩头镇延续了江浙的温婉气质,却又有自成一派的风情。中国100个最美古村落,这里就独占其三:芙蓉、苍坡、岩头。独具特色的建筑有宋派遗风,被称为宋派建筑的孤本。全场三百多米的丽水古街,一条木制长廊尽显古朴与沧桑之感。

如今夜晚的岩头镇小港村,灯火明亮,在楠溪江标志性的滩地上是一处以音乐文化休闲为主题的滨水生态公园——滩地音乐公园。在这里,迎着晚风,看绚烂的灯火、逛热闹的市集、赏别开生面的艺术表演和乐队演出,好不惬意。

推荐美食:锦粉饺、麦塌鑊、永嘉麦饼、楠溪素面

永嘉·枫林镇

记录楠溪繁华的活历史

位于楠溪江中流东岸的枫林古镇,坐东朝西,建筑按“九天七星”布局。这里曾经是永嘉繁华的见证,也是楠溪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教育文化中心,坊间一直有“一部枫林志,半部永嘉史”的说法。

枫林镇系东瓯名镇,早在初唐时期,这片土地形成的聚落就已经初具规模,明朝时又因村南前山遍布枫香树而易名为枫林。据历史记载,乾隆年间枫林就已称镇,而后枫林镇名一直沿用至今。

枫林古镇历史悠久,千百年人才辈出,其中不得不提枫林著名的名人徐定超。镇上的念祖桥,离桥不远处的御史祠都与他颇有渊源。再走进徐定超故居,屋内除了有徐定超生平的介绍,还陈列着楠溪江的风俗旧物。光线透过走廊,朦胧间如同置身那个年代,含蓄而讲究、低调又奢华。

枫林古镇历史悠久,千百年人才辈出,其中不得不提枫林著名的名人徐定超。镇上的念祖桥,离桥不远处的御史祠都与他颇有渊源。再走进徐定超故居,屋内除了有徐定超生平的介绍,还陈列着楠溪江的风俗旧物。光线透过走廊,朦胧间如同置身那个年代,含蓄而讲究、低调又奢华。

淡淡烟火气,浓浓人文情。圣旨门老街是枫林古时最繁华的商业街,也是枫林古韵的缩影。作为枫林古镇的中轴线,古街连着众多横向村巷,古宅鳞次栉比,共同组成一座形制完美的船型古镇。

顺溪镇

满眼尽是水乡柔情

顺溪古镇,隐匿于温州平阳鳌江上游山林之中,依山而筑,傍水而兴。因溪顺流而得名,"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造就了此地峰险、洞奇、岩怪的壮美。再伴着水美、屋古的独特风光,在袅袅炊烟中,一派古色古香。

视觉旅图@张争鸣/摄

古镇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之际,但却并非自古繁华。镇上的居民多为陈姓,清光绪年间,陈氏家族引进技术,创办产业,一时四方客商云集。500米长的顺溪老街作为旧时商贸古道的其中一段,漫步其间,依稀可想见当年街上当铺、商行、钱庄林立的喧嚣烟火气。

视觉旅图@蔡小愚/摄

俯瞰小镇,在小径与草木间,遮不住的是一片规模宏大的青砖乌檐。这便是素有“浙南清中晚期民居博物馆”之誉的顺溪古屋建筑群。十座古屋建筑多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以围合式四合院为建筑组群构成基本单元,最终形成多进或多轴线的封闭性院落,规整有序,流露出几分当年的奢华。

知音涧

棋盘山

顺溪的好山好水在依旧蓬勃的秋意间,颜色不减,诗意盎然。知音涧中的雄峰秀溪、叠溪碧潭,有着“平阳第一高峰”之称的棋盘山巍峨耸立,山间瀑布随处可见。

站至花岗岩铺就的顺溪大桥,仰望是画眉峰峰顶形似笔尖的曼妙,余光是波光粼粼的溪流白浪;俯瞰200米长的大坝横跨顺溪水库两岸,气势恢宏,湖岸线上郁郁葱葱、峰峦叠嶂,升腾的云雾水汽颇有仙气飘飘的既视感。

推荐美食:顺溪黄年糕、溪鱼、顺溪番薯粉、鸽子蛋、吴垟红酒

平阳·凤卧镇

“浙江小延安”

视觉旅图@首席造梦师/摄

凤卧,平阳西北小镇。诗意的名字背后,蕴藏着一段硝烟弥漫的红色革命史。这里的山山水水,孕育了革命的星星之火;这里的一草一木,溅洒过革命烈士的殷殷鲜血。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县凤卧的冠尖和马头岗胜利召开,这是新主义革命时期浙江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

如今,一条长长的红色游步道,穿过田野,一路向西串起凤卧的红色历史记忆。

浙江省一大纪念园

浙江省一大会址(冠尖)

浙江省“一大”纪念园就位于凤卧镇凤林村冠尖山的半山腰,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掩映在层叠的林木后,那座6间房的木结构老屋就是“省一大”冠尖旧址,呈现着革命老区厚重历史的独特魅力。

沿坡而上,不远处便是省一大陈列馆。陈列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VR、声光电、三维成像、雕塑、图文等技术,将一幅幅革命历史场景真实再现,现场能切实感受到革命的艰辛与不易。

视觉旅图@首席造梦师/摄

小镇内的红军老街也是个不错的去处。老街正中还保留着旧年的石板,两侧连片的古屋风格古朴,打铁、喜糖、磨豆腐,古老的铺子焕发着新生。

推荐美食:酒糟溪鱼

平阳·腾蛟镇

坐拥佳景、名人和美食的钟灵毓秀之地

视觉旅图@飞江鸟/摄

古镇腾蛟,地处平阳县西北部,原名郑家堡。清光绪初,集镇已具相当规模,一些乡绅文人取"山川毓秀,腾蛟起凤"之意,且闽南话中"腾蛟"与"郑家"谐音,故此易名为"腾蛟堡"。

腾蛟坐拥佳景,境内的赤岩山是南雁荡山国家4风景名胜区五大景区之一,并以潭、瀑取胜,东晋时期永嘉太守、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曾慕名游览此山,并留有诗篇。还有双层四涌的驷马瀑布群汇聚潺潺溪流,奔泻而下,尤为壮观。

腾蛟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太平天国优秀将领白承恩、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百岁棋王谢侠逊的故乡。透过这里的碑林、故居和纪念馆,似能从中一探曾经名人的光辉岁月。

推荐美食:腾蛟五香干、平阳炒粉干、平阳牛肉羹

苍南·矾山镇

满是旧时光印迹的矾矿魅力

蔡祖喜/摄

矾山镇位于苍南县东南部山区盆地,不同于江南小镇的水乡柔情,这里以炼矾闻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矾都”。据记载,自明朝始,便有先民在此开矿炼矾。650余年的炼矾历史,让矾山拥有独特的工业遗产和人文积淀,也日益成为温州工业文化旅游冉冉升起的璀璨明珠。

视觉旅图@木木/摄

这里巍峨的老矿厂、深邃的地下矿硐,每一处都走过了漫长岁月,是旧时光里的印迹。配合着矾矿三号车间煅烧炉广场亮起的璀璨光束,10座高耸的煅烧炉不断切换电闪雷鸣、烈火煅烧和明矾晶体闪闪发光的画面,矾都工矿的历史故事就这样娓娓道来。

视觉旅图@黑牡丹/摄

胡子叔叔/摄

矾山沿鸡笼山自然山体而建的福德湾和水尾山两大古村落里,还散落着许多矾矿的冶炼遗址。特别是福德湾古村因矿兴、因矿衰、又成功转型,依山而建的古街、古民居和古道也处处透露着浓浓韵味。

有着“云海、花海、石海”等景观著称的苍南第一高峰鹤顶山和笔架山也齐聚于此,寻一日秋高气爽来登山望远,也是别有风趣。

推荐美食:矾山肉燕、矾山拌面、埔坪卤鹅

游玩贴士:“矾都印象”灯光秀播放时间:周三、周六、周日晚18:30—18:40,19:00—19:10

苍南·金乡镇

醉美于历史古韵的浙南小城

位于苍南县的金乡镇濒临东海湾,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系明朝时期的军事卫城,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保存完整的城防布局。“一亭二阁三牌坊,四门五所六庵堂,七井八巷九顶桥,十字街口大仓桥。”一首童谣,道出千年卫城的景象。

步行来到金乡西门,一眼望去仿佛穿越回从前。在古城原址上打造的西门瓮城矗立在眼前,显得庄重而气势恢宏。登上城楼,凭栏环顾观望,护城河清波冽冽,环城绿道亭桥秀阁美景尽收眼底,城垛间旌旗猎猎,让人心头荡起了当年抗倭保家卫国的壮怀激烈场景!

张家古宅 蔡进拉/摄

视觉旅图@陈旻/摄

卫城不会说话,但这里的古民居、西门大街、博物馆、文化客厅……一砖一瓦都值得仔细游览,白日听历史在耳畔激荡,晚上看灯火在眼中明亮。

位于金乡镇梅岭下至渔岙村的崇山峻岭之中,古为官道的梅峰古道以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和风景优美冠绝苍南。闲暇时来这走走,品品风景,吹吹微风,城市的喧嚣顷刻远离。

逛完古镇,顺道就来距城区不远的云台山看看吧。清晨时远眺东海,还能欣赏云海和日出,最适合当下这个季节了!

推荐美食:沈氏猪蹄、“朱广合糕点店”茶食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