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游戏好评内容复制100字 游戏好评内容复制15字

游戏好评内容复制100字 游戏好评内容复制15字

本文目录一览:

淘宝虚拟商品好评50字?

游戏的好坏:一种综合视角的评价

游戏的好坏:一种综合视角

在当今社会,游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游戏的好坏,却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本文将从游戏的概念、类型、构成要素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全面探讨游戏的好坏。

一、游戏的概念和类型

游戏是一种旨在提供娱乐、挑战和乐趣的活动。根据不同的标准,游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按照游戏平台,我们可以将游戏分为电脑游戏、手机游戏、主机游戏等;按照游戏风格,我们可以将游戏分为动作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策略游戏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游戏,它们都为玩家提供了独特的体验和乐趣。

二、游戏的构成要素

1. 画面:游戏的画面是吸引玩家的首要因素。高品质的画面能够给玩家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从而增强游戏体验。

2. 音效:游戏的音效同样重要。良好的音效可以增强游戏的沉浸感和真实感,让玩家更加投入。

3. 剧情:游戏的剧情是吸引玩家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好的故事情节能够让玩家更加深入地了解游戏世界,同时也能增加游戏的可玩性。

4. 游戏玩法:游戏的玩法是决定游戏好坏的核心因素。一个好的游戏玩法应该具有挑战性、多样性和持续性,能够让玩家保持对游戏的兴趣。

三、游戏的好坏

评价游戏的好坏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首先,游戏的目的应该是健康的、有意义的,而不仅仅是追求刺激或者暴力。其次,游戏应该适合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玩家,具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再次,游戏应该提供良好的游戏体验,让玩家感受到挑战、成就和进步。最后,游戏应该具备一定的持续性,能够吸引玩家长期参与。

然而,每个人对于游戏的好坏都有自己的看法。例如,有些人可能认为暴力游戏有助于释放压力,而有些人则认为这类游戏有损身心健康。因此,在评价游戏的好坏时,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同时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游戏。

四、结论

总的来说,游戏的好坏是一个主观的概念,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在选择游戏时,我们应该注重游戏的画面、音效、剧情和玩法等方面,同时也要关注游戏的目的、用户群体和持续性。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游戏,才能真正体验到游戏带来的乐趣和益处。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看法,理性对待不同类型的游戏。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测试达人教你写完美的游戏体验报告

写一篇游戏体验报告,可能是从事游戏行业的人入门最先接触到的一项任务。作为游戏测试也不例外,在项目组新人加入、竞品调研、想与同事分享游戏体验时,都是很好的载体。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如何使报告更有说服力和可读性,如何让报告更专业化,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经验。本篇作者在自己写报告以及布置新人作业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撰写游戏体验报告提供一些帮助。

01 报告的目的是什么

1.

写作场景

先来看几个场景:

各个职能新人加入公司 / 加入项目时被要求写游戏体验报告。UX在玩家测试后,基于玩家反馈和数据输出的游戏体验报告。互娱有一个职能是GAC,大部分的同事都是对某个品类的游戏熟练度很高的玩家,也可以称他们为高玩。他们的工作内容就是写各个游戏的游戏测评报告。玩家参加完游戏测试或者新版本体验后,填写邮箱中运营 / 营销同学发起的测试体验问卷。策划 /其他职能针对竞品写的游戏体验报告。

对于上述场景,再来思考几个问题:

我们思考和分析游戏的角度是一样的吗?我们在游戏体验报告里,想表达的内容是一样的吗?对于发起这些游戏体验报告任务的角色,他们想要的东西是一样的吗?对于这些游戏体验报告的受众们,当他们看报告时,想从这些场景中的每一份游戏体验报告里得到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对于不同的场景来说,写游戏体验报告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每一份游戏体验报告,从需求来源开始,到这份报告面向的人,再到这份报告想表达的内容,或多或少都有区别。所以,我个人认为当我们写一份游戏体验报告的时候,需要先弄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是,写这份游戏体验报告的目的是什么。

2.

与QA关联度高的场景

对于我自己而言,一般我会出于这些目的而出现写游戏体验报告的需求。

1) 自己项目中新要做的玩法或者系统,在我玩过的某个游戏中出现过类似的,并且游戏体验很好,想要把这个例子分享给对应的策划。

2) 新人加入到项目组中,如果开始的学习期内工作量不是很满的话,会布置一份游戏体验报告的任务,这个游戏可能是我们游戏的竞品,也可能是这个游戏某个做得好的系统玩法和他之后要测试的功能玩法相似,也可能是他自己这个游戏品类的体验深度明显高过组内其他人。一方面是可以看看新同学的游戏思维是不是还是纯粹的玩家思维,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组里的同学们互相学习拓宽游戏的视野。

3.

存在矛盾

写了一些体验报告和看了一些体验报告之后,我觉得可能有一些问题对于写游戏体验报告是共通的。

a. 比如在写体验报告的时候习惯于写定义开始写起,写一个 DBG游戏上来会先介绍什么是卡牌游戏,写一个 MMO的游戏会先介绍下什么是 MMO的游戏类型。

b. 比如写《永劫无间》的体验报告的时候,会先加2000字游戏世界观,给读者介绍一下昆仑部族与烈阳部族,介绍一下射日之战。

c. 比如会记录很多游玩的时候的主观感受,一些吐槽或者赞美。

当我们写体验报告的时候,对游戏本身进行介绍其实是必须的,游戏世界观的说明也是合理的,聊我们作为玩家对游戏的主观感受,也是很科学的。那为什么有时候读起来会感觉到很奇怪呢?

4.

明确目标

结合我们前面举的几个场景,我自己得到的结论是,我们写文章,写游戏体验报告,其实首先要清晰自己写这个内容,输出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写给谁看,想要表达什么。

像对于上面abc三个例子而言,如果面向的是《倩女》、《逆水寒》、《天谕》项目组内的同事们的体验报告,大可不必花大一段话来介绍MMO是什么,如果面向《永劫无间》项目的同事,也大可不必大篇幅介绍永劫的世界观,这些篇幅加大了读者的阅读成本。同样的,如果是策划的竞品体验的报告里对于各个系统玩法都是主观感受,那么对接的同事很难对策划的专业程度表达信任。

02 可能的一份方

1.

写作原因

一般情况下来说,分为两点,为什么写这个游戏,为什么需要”你“来写这个游戏。

为什么写这个游戏?

写这个游戏的契机是什么?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们肯定不会因为是校招作业。给你布置这个任务的同事,肯定是出于一些特定的原因。也许这个游戏是竞品,也许这个游戏存在闪光点需要大家来了解,也许是你擅长这个游戏,这些原因都可以在文章开篇时说明。

为什么“你”来写这个游戏?

介绍一下你和这个游戏的缘分,作为你写这个游戏的体验报告的原因是很合理的。比如我准备写一款 MOBA游戏的游戏体验报告,读者对我完全没有了解的情况下,无法衡量这份报告的价值和可信度。

若是在文章的开头说明作者的情况:游戏时间5000+小时,加上周边手办赛事氪过10+万,学生时代国服曾是全国前200,高校赛华北冠军,职业比赛的对手第二年拿了世界冠军。读者对这份游戏体验报告的第一感觉是很明确的:“这位作者对这个游戏十分了解,报告是有可信度的。”

所以在开篇的部分,可以介绍以下三点:

当然了,这三点的前提是认为只有深度体验了游戏才会主动去写这份游戏体验报告;也有一些情况是被动的,这个时候最好也要说明,比如是被要求写的,比如是听说这个游戏的XX系统做的好过来体验的,这样读者看到这个体验报告也会有一个对应的心理预期。

2.

整体介绍

简单来说,一段游戏介绍可以帮助不了解这个游戏的读者初步了解这个游戏。可以涉及的内容包括:游戏的开发公司、工作室、明星制作人(如果有),推出的时间,游戏的类型(RPG、模拟经营等)。

有一些开发公司、工作室、制作人因专精某一类游戏而出名,比如 F社的魂系列,开罗游戏的像素风模拟经营游戏,我司的MMO,育碧的土豆服务器等,列出开发公司,读者会对这个游戏大概的轮廓有所了解和猜测。

推出的年份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值得一提的。因为技术的发展、玩家喜好的变化、设计理念的进步,同样的游戏质量放在不同的时代会得到不同的评价。《我叫MT》放在今天很难达到当年的热度,像《DOTA》、《GTA5》、《麻将》这些穿越时间的经典反而更难得。所以推出时间可以帮助读者对同时代的情况进行对比,更好地了解这款游戏。

至于游戏类型,不仅可以提一下是什么大类,还可以包含一些独特的设定,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款游戏。比如介绍一款新的SLG,可以介绍是一款《三国志》like的太空科幻背景的SLG,也可以介绍是一款《COK》like的末日风格的SLG,让读者通过已有的认知对这个游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3.

核心循环

我个人的观点,去玩一个游戏,首先要弄懂这个游戏是玩什么的。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个游戏的哪里可以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觉得这个游戏有趣。

如果说核心玩法是游戏的基础部分,用来在玩法层面第一时间吸引玩家,那么游戏循环的作用就是带给玩家目标感,从而在一定周期内保持玩家对目标的追求,从而对游戏产生欲罢不能的依赖性,这也是玩家返回游戏的原因。同时,游戏内容的大部分活动呈周期性循环,这种重复即“游戏循环”。当然很多游戏也是大循环套着小循环(《暗黑》等一系列 mmo)、或者双重循环(典型案例《COC》)的设计。

所有游戏都存在游戏循环,我们简单举例子:

FPS:购买武器 → 杀死对手 → 得到金钱 → 购买更强武器休闲游戏:得到谜题 → 解决谜题 → 得到积分 → 下一个更难的谜题MMORPG:购买道具 → 赢得战斗 → 得到奖励 → 购买更好的道具SLG:获得资源→ 增加兵力 → 进行战斗 → 获得更多资源

大多数的游戏都是用核心循环的玩法来吸引玩家、留住玩家以及让玩家消费的,当然有一些是基于核心玩法之上的社交向或者外观向。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将这部分的逻辑捋顺说清,可以让这份游戏体验报告相对专业明确,且有目标感地表达清楚游戏逻辑。

4.

开发流程

许多游戏的开发过程其实是有很多分享点的,有些是有很惊人的稳定的质量产出,有些是在单位时间内做出来同样别的团队很难做出来的产出,那在这些产出的背后总是有值得去了解的内容。QA的职能是保证质量,流程质量的保证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比如《原神》从上线开始的稳定六周更新的高产出,在体验原神,写对应报告的时候也去了解一下它对应的版本开发周期,开发流程,千人团队是怎么共同开发的,QA团队是怎么保证质量的。在短短几年前,对游戏开发团队而言,100-200人的团队已经是很大的了,当然客观因素上来说,一方面伴随着次世代的游戏开发流程的普及,美术团队职能细分,人数自然而然地变多了,另一方面国内随着原神这一波开发理念的普及,策划职能也更加细分得有理有据,但是千人团队的顺利协作并且有稳定的质量内容产出,仍是值得了解和学习的。

比如《艾尔登法环》的产出内容相对于以往产品的开发周期而言,实在是量太大了,不论是美术还是策划,具体来说不管是战斗相关的动作效果还是文案世界观的细节到美术每个场景物件的实现,都量太大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之后还可以继续了解他们是怎么做到可以快速复用融合以往产品的怪物资源、动作序列等,怎么将他们融入到新游戏的世界观中的。

进一步还可以思考公司层面的内容,优秀的公司产品设计路径还可以帮助下一代产品更快的研发。崩三的技术积累之于原神(崩三+开放世界),之前的魂系列之于老头环(魂+开放世界)。

5.

具体内容

我觉得对于这块而言,要记住“贪多嚼不烂”,没有特定的目的就不要过多的去罗列系统和玩法来介绍。对于大多数游戏来说,通用的系统和玩法总是占据了大多数。

比如对于 MMO而言,介绍《大话》、《梦幻》的时候,一条龙捉妖抓鬼这些不用费太多笔墨,读者对这些基础的玩法都有一个基础的认知,如果要介绍的话也可以列一下具体的点而不是介绍这些 MMO“通用的”系统。

比如对于前两年上线的很多《阴阳师》like游戏来说,卡牌的养成都是大同小异的,可以着重去讲细节,而不是把阴阳师的卡牌养成系统套上这个游戏的壳子再说一遍。

以下分别是对世界观、玩法、系统的举例说明:

(1)吸引人的设定或者文案

好的故事和设定经常会在游戏过程中击中我们。不管是《TLOU》中艾莉手刃大卫后和乔尔的无声拥抱,还是《What Remains of Edith Finch》中三文鱼罐头厂的Finch最后的加冕仪式,精彩的故事或者设定对于游戏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TLOU中艾莉手刃大卫后和乔尔的无声拥抱

三文鱼罐头厂的Finch

更进一步,有一些角色或者卡牌人物的设定,有一些剧情中的对话,都是会让人印象深刻。相信玩过《to the moon》的玩家都会记得这一段话:

“——如果你忘了或者迷路了怎么办?

——那我们就在月球上相见啊,傻瓜。”

对于很多剧情驱动的游戏来说,不论是RPG还是卡牌,都会有很多精彩的设定和文案,这些都是加分项。

《破晓传说》击败第一个boss后,所有的剧情铺垫转化成了这一幕,中二之魂熊熊燃烧

比如原神和明日方舟,即使吸引玩家的不是它的剧情,而是在一步一步的游玩过程中、剧情推动过程中,开始了解这个世界和这个故事,对里面的人物就会不自觉地开始产生感情,进而产生付费冲动,这些感受的来源往前推便是精彩的设定、故事、文案。

(2)游戏的美术品质

顺着世界观来看,现在的很多游戏也都有丰富的美术表现。很可能玩家会认为这个游戏吸引他是美术品质。

有些游戏的人物原画可能比较出众,能够吸引玩家戳中玩家。不管是《碧蓝航线》还是《恋与制作人》,优秀的人物角色的美术设计也是营收和留存在线活跃的一个保证。

《碧蓝航线》金刚级高速战舰一番舰 金刚 (鲤)

《恋与制作人》周棋洛迷离

有些游戏的场景会带给玩家十足的震撼,不管是《堡垒之夜》内 Travis Scott演唱会,还是《双人成行》中啧啧称叹的地下世界,这些震撼甚至很难用图片来表达,有兴趣可以去搜下视频或者亲自体验一下。

《堡垒之夜》世界事件 - Travis Scott演唱会

《双人成行》的地下世界场景

角色模型或者动作也是很吸引人的亮点,比如第一次玩《战神4》见到世界之蛇,或者《刺客信条》里的第一次信仰之跃,都可以作为产品的亮点出现,此处也不再赘述。

《战神4》 世界之蛇 耶梦加得

《刺客信条》 伴随了整个产品周期的信仰之跃

风格化很强的美术也是值得描写,比如《P5》(天下第一)、《江南百景图》、《一念逍遥》甚至《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第五人格》,游戏的美术风格都是这些产品中的亮点。

(3)游戏中亮眼的玩法

很多游戏本身是单纯依靠玩法驱动的。比如典型的 MOBA,SLG,《CS:GO》like,吃鸡like,自走棋like,各种棋牌like,狼人杀like,糖豆人like等。这些游戏本身是说不出来上面世界观有多么出色,或者世界观对游戏加成有多么大。难道可以把王者荣耀的成功归功于他上线后很久才补充的世界观么。

这类游戏的核心gameplay一般都十分出色,可以针对核心gameplay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说明。

另一方面,对于非单纯依靠玩法驱动的游戏而言,也存在一些出色的玩法设计。典型的例子比如昆特牌之于《巫师三》,德州之于《荒野大镖客》,吃鸡补体力之于《GTA》。也有一些游戏把各类小玩法做在了游戏的循环里,比如摇骰子钓鱼打猎之于《武林群侠传》,《摩尔庄园》里的一堆小游戏,MMO中的各种节日活动。这些如果很精彩对于游戏而言也都是加分项,值得单独开一段来说明。

(4)游戏中亮眼的系统

对于一个游戏系统来说,不论是完全创新的新家伙,还是改良的老家伙,经常会给玩家带来全新的体验。

比如《城市:天际线》中的大灾难系统,玩过这个游戏的玩家应该都会对这一个系统的开关、对整个游戏有深刻的了解体会。

《城市:天际线》中地震破坏道路和城市区域

比如《刺客信条:起源》中相比前作加入了装备系统,对于年货游戏来说是为了有什么改变么。

比如《骑砍2》完全重构了《骑砍1》的天赋技能属性机制,是出于什么样的设计目的,希望给玩家什么样子的体验呢。

比如《三国志战略版》相对于《率土之滨》,更改了大地图的战斗机制,增加了同格子碰撞的遭遇战。对于SLG这种在大量规则限制下让玩家找最优解的游戏来说,每一处看似微小的变动,其实后面对于玩家决策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所以也可以详细地去看后面这些变更的原因和目的。

从上面几个例子也能看出来,我们可以写同类型游戏间这个游戏的创新,也可以写这款游戏不同版本(单机的不同年货版本或者网游的不同资料片)的新增和修改,也可以写一个系统的有无对一个游戏的影响。当然,如果多个系统的耦合之后整个游戏的体验特别好,那么使用脑图之类的工具整理好后,做一个完整的说明也是很恰当的。

6.

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就是 “ 这个游戏为什么比同类的游戏强”。

对于有些游戏来说,核心竞争力可以单独说明,以最近的《长安幻想》为例,如果不仔细去了解,看到一个回合制MMO的新手游突然出现在畅销榜,并且稳定在畅销榜前面一两个月,很久没有回合制MMO手游可以在上线初有如此成绩,这是因为什么呢?

《长安幻想》近一个月排名趋势

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第一反应是大量的买量么?然后对比一下同类型的《神武4》的投放应用数量,并没有到特别夸张的程度。

《长安幻想》ASA投放应用数量

《神武4》ASA投放应用数量

此时是不是有进游戏一探究竟的冲动了,对于一款回合制MMO游戏来说,可能上面所说的亮眼的世界观系统玩法,单独拎出来都不太能直接说明这个现象。这个时候可以单独针对这个游戏比同类型的回合制MMO的核心竞争力单独去做说明,尝试写出来自己的分析。

7.

游戏QA的敏感度

作为QA职能,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还要尽可能的提高敏感度,就是玩着玩着突然意识到,“这玩意怎么实现出来的我怎么想不到” 或者 “这玩意怎么测啊真的想不明白”。

除了对实现机制的思考之外,另一方面,对于体验的游戏要如何测试,以及出现的 Bug 也可以有一些自己的解读。

怎么实现出来的

比如《荒野大镖客》中,非常多的细节在玩的时候,我会奇怪这是怎么做出来的,想不明白怎么做的,然后再去和程序策划讨论这个疑问。比如房檐的冰锥是可以一个一个打下来的(程序向),比如一些大地图中的一次性展示的随机事件是怎么做到可以让我路过的时候一定看到的(策划向,在想明白之前甚至觉得有点玄学)。

可以一个一个打下来的冰锥

想不好要怎么测的

以最近很火的 ChatGPT为例,如果游戏中真的实现了 ChatGPT似的对话系统,要怎么测试呢。AI模型的测试和以往游戏测试的流程都相差比较远,更类似于传统的搜广推的测试验收流程,如果游戏中真的实现了 ChatGPT似的的功能,那要怎么测呢。

《逆水寒》中的宝宝智能对话,虽然实现方式和 ChatGPT不一样

03 其他的一些可以做的

1.语言要专业,这样才可以尽可能的让文章有说服力。

2.抛去作为玩家的主观感受,或者明确标注这是你作为玩家的主观感受。

3.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多说一些,不论是美术风格、剧本故事表现、游戏性或者技术方面,在自己擅长的方面要多想多说。

04 后记

本身游戏体验和体验报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个事情。这篇分享也是几年前和主管沟通的时候,觉得自己很热爱游戏、玩了非常多的游戏但是一直没有一份略有价值的游戏体验方面的内容落地显得可惜。从小除了学习之外的时间几乎都在游戏里度过,到毕业进入游戏行业从业快八年,勉强也能算得上懂一点游戏,有一点心得。

当然,写的上面这一堆内容和自己整理的方也只是一家之言,如果觉得有帮助可以试着这样去做做看,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在这方面更多的思考。

作者:测试中心小编

来源:微信公众号:网易雷火测试中心

出处:/d/file/gt/2024-02/zuosl4xk5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