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肖邦出生在哪里 肖邦出生在波兰但他有一半的法国系统

肖邦出生在哪里 肖邦出生在波兰但他有一半的法国系统

本文目录一览:

那年今日|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出生

那年今日

2013年3月1日,缅甸籍金三角毒枭、湄公河惨案主犯糯康被执行注射死刑。

2004年3月1日,嫦娥工程正式启动。

1996年3月1日,首届亚欧会议开幕。

1923年3月1日,在广州组成称为大元帅府的政府。

1922年3月1日,香港英军突然袭击罢工工人,制造沙田惨案。

1919年3月1日,朝鲜爆发“三一起义”反对日本占领,要求朝鲜独立。

1872年3月1日,黄石国家公园在美国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1815年3月1日,拿破仑返回巴黎复辟,开始百日王朝的统治。

1810年3月1日,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出生。

138年3月1日,张衡发明制造的候风地动仪“显灵验”。

大家都在看

监制:刘文娅 姜 海

主编:张 韬 陈长青

编辑:沈宥臻

历史上的今天 | 音乐家肖邦诞辰,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

1810年3月1日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诞辰。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也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共创作了两百部作品,代表作品有《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等。因为大部分作品是钢琴曲,所以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因不愿当亡国奴,后半生再也没能踏上故土,客死他乡时年仅39岁,是一位爱国的音乐家。笔者也大致为大家回顾下肖邦的传奇一生。

肖邦出生在波兰的华沙近郊热亚佐瓦沃拉,其父亲是波兰籍法国人,在当地文艺圈小有名气,而肖邦也是很早接触钢琴,并有“神童”的美誉,早先跟其母亲和姐姐学习钢琴技巧,后来7岁就可以作曲,8岁登台演出,在华沙被誉为“莫扎特的继承人”。

1822年,肖邦师从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约瑟夫·艾尔斯内尔,后来中学毕业后在华沙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1829年肖邦以音乐家和作曲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1830年,因波兰起义,肖邦离开其故乡波兰移居到法国巴黎1839年肖邦迎来音乐创作的高峰,在这期间他创作了著名的《英雄波兰舞曲》,创作灵感源于自己和祖国悲剧性的经历。

虽然在异国他乡,但肖邦自称是“一个不能再忍受祖国悲惨命运而来到巴黎的波兰人”,他为帮助流亡的波兰同胞,每年12月,肖邦都要参加为流落巴黎的波兰侨民举行的义演。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结核病情加重在巴黎的家中去世,文末用颜胤盛在《流亡者肖邦:请把我的心带回祖国》评价肖邦的句子作为本文结尾:“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让我们缅怀这位爱国的钢琴家。

参考文献:

《流亡者肖邦:请把我的心带回祖国》颜胤盛

《肖邦:琴声里的情怀和梦想》人民日报

整理/袁立聪 审核/任慧

肖邦出生地:小小的音乐天堂

1

位于华沙西南方、距离华沙仅60公里的热拉佐瓦沃拉,是许多人前往波兰的必游之地。之所以要去这个名字非常拗口的地方,是因为肖邦于1810年在这里诞生,它也因此成为“音乐王国”波兰的圣地。

如今的肖邦故居已是一个占地相当之大的景点,走入景区,是一条被茂密草木夹在中间的沙土步道,夏日的草地十分漂亮,树木并不整齐,却颇具野趣。一路直行,便可见到那栋常见于旅行攻略中的白墙灰瓦小屋。

其实,这大片的草地和花园都曾属于一个贵族的府邸。家族鼎盛之时,院落气派,花园很大,还有不少田地。后来,因为火灾、劫掠,以及后人的经营不当,这里的宫殿式建筑已荡然无存,唯一保留下来的是一栋隐藏于花园之间的简朴小屋,这是家族一位远亲的住处,他在府邸内担任法语教师,并与妻子生下一个孩子,也就是后来的肖邦。

2

如果以中国人的眼光来看,这栋白墙灰瓦的小屋其实一点也不简朴,长度达30多米,宽度也有七八米,一楼面积便有200多平方米,二楼则是斜顶下的阁楼,起码也有近百平方米。如此规模,放在中国当然是豪宅。一个家庭教师住上这样的房屋,可以想象这个家族的昔日荣光。

出生几个月后,肖邦便随着父母移居华沙。但年少时的肖邦常与妹妹卢德维卡一起回来探访。在他离开波兰前往巴黎之前,也曾专程来与故土道别。那是1830年9月,肖邦甚至预感到这一去便是与波兰的永别。自那之后,俄国占领了波兰,肖邦成为流亡者。终其38岁的短暂人生,他未能再回到波兰。

如今的肖邦故居,其实已不复旧貌,而是粉刷一新,白墙不染纤尘,灰瓦整整齐齐覆盖于上。正面结构是典型的对称式,两侧各有三扇窗户,中间是简朴的大门,两根粗粗的廊柱是唯一装饰,上方则有三角形山墙。如此简洁的造型,却宛若童话,大门两侧那一丛丛绣球花出力不少。每逢夏季,欧洲常见绣球花,许多家庭都会在小院里种上几丛,煞是好看。肖邦故居门前的这几丛,有白色,有紫色,都是寻常品种,但衬着身后的洁白外墙,便相得益彰。

时近中午,工作人员表示暂时闭馆,游客可以坐在故居侧面的那几排长凳上等待,顺便倾听例排的肖邦作品钢琴演奏会。小楼侧面也是白墙,三角形的阁楼上开着小窗,一楼的白色木棱窗门大开,但不见人影,只闻琴声。人们散坐在长凳上倾听,背后是繁密的花园,草地上散落着各种树木,还有一个漂亮的小湖,时值盛夏,湖面上开满了睡莲。大概20分钟的演奏结束后,一袭黑色长裙的女音乐家从室内走出向大家致礼。据说她获奖无数,在波兰乃至欧洲都颇有名气。

3

故居随即开放,几个房间均设为展馆,不复旧貌,并无一般故居里常见的桌椅床铺等。肖邦曾经使用过的“长颈鹿”竖式钢琴就摆放在这里,还有他年少时的作品,肖邦不仅以音乐闻名,字也写得很漂亮,手稿便是见证。在老照片里,我见到了这栋房子的旧貌,其实结构与现在无异,只是房屋简陋得多,远不似现在这般洁白素净。

如此安静的小镇,不仅诞生了肖邦,还有另一位音乐家谢伦格。谢伦格出生于1918年,10岁时在华沙登台,技惊四座。二战期间,谢伦格从军,为前方将士和波兰难民举行了300多场战地音乐会。1942年定居墨西哥,1956年被墨西哥政府任命为文化及亲善大使,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持外交护照从事艺术活动的职业演奏家。此后他重赴欧洲各国演出,直至1988年去世。

从肖邦到谢伦格,波兰音乐家都与自己的祖国一样,饱经忧患但赤子之心不改,不管他们身处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