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防疫志愿者心得体会100字内容 防疫志愿者心得体会100字左右

防疫志愿者心得体会100字内容 防疫志愿者心得体会100字左右

本文目录一览:

致敬逆行先锋感言100个字?

为防疫抗疫尽绵薄之力,记录我成为志愿者的心路历程

听说“志愿者”这个词已经有二十几年了。

记得当年听说志愿者这个概念时查了一下资料,了解到志愿者大概是怎么来的,是些什么人、做些什么事。了解之后也就是记住了这么个概念,那时候“志愿者”还是比较“前卫”的概念,不时髦,不成为聊天的话题。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词,是有个林业公安的警察和我一起在连绵群山中考察风景区水源时,他从山溪里捞出几个塑料瓶和其它垃圾,说这样的不可降解垃圾危害很大不能随便丢弃,他说要去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我感到很新鲜,问什么是“环保志愿者”,周围的听者基本上也不知所云。那就是我查阅“自愿者”的缘起。

(供图:@鹤舞星沙)

自己初次接触真正的志愿者,是当年我在芷江县工作,单位的年轻人组织的“青莲芷江”志愿者服务队。当时开展了扶贫、助学、学雷锋等活动,青年们邀我这个老同志参加他们的活动。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助学活动,我们一起给山区学校的孩子们送学具、讲励志故事、互动激励,并在活动后到学生食堂吃钵子饭,体验校园生活,了解学生食堂的管理情况。那是我离开学校二十五年后第一次到学生食堂吃饭,我为山区的孩子们能吃上卫生、营养、可口的钵子饭深感欣慰。我着重了解了食堂卫生管理、食材质量、收费及政府补贴情况。

我所知道的志愿者活动,最令人震撼的是2020年2月初,武汉暴发新冠疫情后,那些“最美的逆行者”援助武汉抗疫。还记得那些逆行的防疫抗疫医疗卫生志愿者逆行前断发誓师、在防护服背上写名字标记“我是谁”、连续工作二十几个小时浸泡在汗水之中、累得在医院走廊上一坐就睡着了等等无畏无惧、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善行义举、百姓情结、忠诚担当。

百闻不如一见。身边的志愿者实实在在地打动我,让我有了做志愿者的冲动和志愿。于是2021年8月,张家界因新冠疫情暴发封城期间,那时我长沙住所所在的小区也开展了十分严格的疫情防控。因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人力不能满足防疫抗疫工作需要,社区开展了自愿者征集活动。当时,我也有报名参与服务的念头,但是单位还在坚持上班,因而也就没有报名。

(供图:@兵中大丫)

后来看到志愿者们双休日不休息,在组织检测核酸;晚上还不休息,还在小区动员居家抗疫的人们积极参加做核酸检测;还有的自愿者24小时轮班护卫小区,在帮助保安检查进入小区人员的健康码、维护秩序等等。我看到社区服务的志愿者们大多是六十多岁、七十来岁的老人,他们年老力衰,却又以一种老当益壮的精神状态,为抗疫、为社会发挥余热,倾情尽力,这些老年志愿者的精神感动了我。特别是和我家共一个单元的一名老爷爷,一名老奶奶,老迈而白发苍苍,力衰而步履蹒跚的她们做起了志愿者,忙忙碌碌中还多次过问到我们家孩子、老人是不是都做了核酸检测,是不是都能坚持居家抗疫,孩子在家里待着不吵闹吧等等。

看到他们疲惫的身影,得到她们温馨的问候,我十分惭愧,身强力壮的我为什么不在下班以后、休息之时去做志愿者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在社会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他人有难的时候,伸手相助,理所当然!

今年,因为工作岗位的调整,我成了单位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者。阴雨绵绵的3月,新冠疫情的阴霾笼罩。为支持防疫抗疫,我已经组织并参与了4次志愿者活动。所出之力绵薄,所尽之心敦厚。作为一名后知后觉的志愿者,但求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文/@鹤舞星沙)

山水巴渝 情怀地矿丨​​“疫”不容辞 同舟共济——我的抗疫志愿者工作心得体会

“疫”不容辞 同舟共济

——我的抗疫志愿者工作心得体会

10月6日以来,渝北区大悦城周边暴发新冠疫情。我所居住的仙桃街道遭遇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最严峻、最复杂、最吃紧的一次疫情考验。街道绝大部分区域划为临时管控区,确定数十个中高风险区,所有小区静态管理,经营场所一律关闭,停止一切非必要人员流动,全员每日核酸检测。

临时管控期间,作为低风险区的居民,我们每天除了居家自我健康监测、网上办公、每户一人一次外出买菜以外,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参与社区组织的核酸检测。10月13日,当我得知我们街道疫情防控任务重、形势严峻、人口众多,社区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已经连续数日的“鏖战”,组织核酸采样、信息核查、转运人员、上门服务等工作“连轴转”,因人手少、范围广、时间紧,不少社区工作人员把单位当家,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时,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地质青年,应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微薄之力,于是毅然拨通了我家小区所在的舟济路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申请当一名青年防疫志愿者。

“感谢你对我们社区工作的支持,刚好我们现在紧缺一名核酸采样扫码录入人员,你可以马上到岗吗?”电话那头社区工作人员陈老师用略带沙哑又急切的女声给了我肯定的答复,我开心的连忙点头答应,带上口罩飞奔至楼下小区中庭。

就这样,经过陈老师简单的业务培训,我正式加入到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战“疫”大军中。作为志愿者,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就和医护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岗做准备,上午8点核酸采样点准时“营业”。在其他几名志愿者的共同维护下,长长的采样队伍井然有序,“请大家保持一米距离,提前打开渝康码或拿出身份证准备扫码、登记”全副武装的我一边指导受检测群众扫码,一边将棉签、采样管递给完成登记的人员手中,时而进行手部消毒。刚开始陈老师还有些不放心,时常会到我身旁进行“技术指导”,经过几天的实战操作,我的扫码录入工作越来越熟练,她也露出了轻松的笑意。

社区陈老师算是我们小区一期核酸采样点的点长,年龄大概四十岁出头的样子,她个子不算高,身材偏瘦,口罩之上的一双略带血丝的眼睛显得些许疲倦,她白天主要负责统筹组织采样点的医务人员及志愿者的安排、物资调配及联系样品转运等工作,穿梭在采样点的各个区域,随时处理采样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解释应对居民的各种疑问、困难,耐心安抚居民因封控管理引起的消极情绪和怨言。到了晚上,她和其他几位社区工作的同事还要继续回到办公室,挨个给大数据排查出来的存在感染风险而赋异常码的居民拨打电话,最多的一次,一个晚上打了上万个电话,手机打得发烫,嗓子说得冒烟。

偶有闲暇时间,她给我谈及她读小学的女儿,因为她丈夫也在医院工作,疫情发生两人都在各自单位加班,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她已经好几天没能回家看女儿了,她说后悔没给女儿买一个能够视频通话的电话手表;我逛了逛她的朋友圈,看到一条名为“深夜里的回锅肉”的状态:凌晨两点过,她刚下班回家,看着早已熟睡的女儿,不禁感到心疼和内疚,因为第二天她和丈夫要早早的去上班,担心孩子的午饭又没有着落,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凌晨三点给孩子炒了一盘香喷喷的回锅肉,期待孩子第二天醒来欣喜的表情。同样作为孩子母亲的我,被深深触动,感同身受。

以前一直觉得社区工作人员无非就是做些“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之类的工作,通过这次渝北疫情自己参加志愿者服务才亲身体会到了一线社区工作人员的不容易。陈老师就是疫情下无数社区工作人员的一个缩影,类似的例子枚不胜举。每一次疫情反弹,他们就像没有“铠甲”的一线战士,冲锋在防疫的各个战场,夜以继日,披星戴月,马不停蹄,他们既当“吹哨人”,又当“守护神”;既当“快递员”,又当“服务员”;既当“阻击手”,又当“多面手”,全民核酸、上门核检、筛查数据、转接病例、防疫宣传、卡点值守.....虽然苦累繁艰、直面危险,但从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都咬牙硬挺、“疫”往无前。他们以自己的负重前行,守住了社区的病毒入口;他们像一束束微光,点亮了所在辖区的万家灯火。

截止目前,本轮抗疫攻坚战即将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不禁沉思,作为居民,社区中的普通一员,我们能够做到的应该是给予社区工作者们更多的支持、理解、包容和尊重;设身处地的体谅他们的苦衷、难处,自觉遵守各项防疫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协助、配合工作。也许我们的一个笑脸,一句谢谢,就会让他们倍感温暖,甚至热泪盈眶,相信有了我们和社区工作者们的“双向奔赴”,大家“疫”不容辞,同舟共济,终将彻底驱散疫情阴霾,共享自由阳光!

107地质队 赵婕

2022年10月18日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王 成

抗疫心声感悟150字?

山水巴渝 情怀地矿丨​​“疫”不容辞 同舟共济——我的抗疫志愿者工作心得体会

“疫”不容辞 同舟共济

——我的抗疫志愿者工作心得体会

10月6日以来,渝北区大悦城周边暴发新冠疫情。我所居住的仙桃街道遭遇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最严峻、最复杂、最吃紧的一次疫情考验。街道绝大部分区域划为临时管控区,确定数十个中高风险区,所有小区静态管理,经营场所一律关闭,停止一切非必要人员流动,全员每日核酸检测。

临时管控期间,作为低风险区的居民,我们每天除了居家自我健康监测、网上办公、每户一人一次外出买菜以外,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参与社区组织的核酸检测。10月13日,当我得知我们街道疫情防控任务重、形势严峻、人口众多,社区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已经连续数日的“鏖战”,组织核酸采样、信息核查、转运人员、上门服务等工作“连轴转”,因人手少、范围广、时间紧,不少社区工作人员把单位当家,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时,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地质青年,应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微薄之力,于是毅然拨通了我家小区所在的舟济路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申请当一名青年防疫志愿者。

“感谢你对我们社区工作的支持,刚好我们现在紧缺一名核酸采样扫码录入人员,你可以马上到岗吗?”电话那头社区工作人员陈老师用略带沙哑又急切的女声给了我肯定的答复,我开心的连忙点头答应,带上口罩飞奔至楼下小区中庭。

就这样,经过陈老师简单的业务培训,我正式加入到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战“疫”大军中。作为志愿者,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就和医护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岗做准备,上午8点核酸采样点准时“营业”。在其他几名志愿者的共同维护下,长长的采样队伍井然有序,“请大家保持一米距离,提前打开渝康码或拿出身份证准备扫码、登记”全副武装的我一边指导受检测群众扫码,一边将棉签、采样管递给完成登记的人员手中,时而进行手部消毒。刚开始陈老师还有些不放心,时常会到我身旁进行“技术指导”,经过几天的实战操作,我的扫码录入工作越来越熟练,她也露出了轻松的笑意。

社区陈老师算是我们小区一期核酸采样点的点长,年龄大概四十岁出头的样子,她个子不算高,身材偏瘦,口罩之上的一双略带血丝的眼睛显得些许疲倦,她白天主要负责统筹组织采样点的医务人员及志愿者的安排、物资调配及联系样品转运等工作,穿梭在采样点的各个区域,随时处理采样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解释应对居民的各种疑问、困难,耐心安抚居民因封控管理引起的消极情绪和怨言。到了晚上,她和其他几位社区工作的同事还要继续回到办公室,挨个给大数据排查出来的存在感染风险而赋异常码的居民拨打电话,最多的一次,一个晚上打了上万个电话,手机打得发烫,嗓子说得冒烟。

偶有闲暇时间,她给我谈及她读小学的女儿,因为她丈夫也在医院工作,疫情发生两人都在各自单位加班,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她已经好几天没能回家看女儿了,她说后悔没给女儿买一个能够视频通话的电话手表;我逛了逛她的朋友圈,看到一条名为“深夜里的回锅肉”的状态:凌晨两点过,她刚下班回家,看着早已熟睡的女儿,不禁感到心疼和内疚,因为第二天她和丈夫要早早的去上班,担心孩子的午饭又没有着落,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凌晨三点给孩子炒了一盘香喷喷的回锅肉,期待孩子第二天醒来欣喜的表情。同样作为孩子母亲的我,被深深触动,感同身受。

以前一直觉得社区工作人员无非就是做些“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之类的工作,通过这次渝北疫情自己参加志愿者服务才亲身体会到了一线社区工作人员的不容易。陈老师就是疫情下无数社区工作人员的一个缩影,类似的例子枚不胜举。每一次疫情反弹,他们就像没有“铠甲”的一线战士,冲锋在防疫的各个战场,夜以继日,披星戴月,马不停蹄,他们既当“吹哨人”,又当“守护神”;既当“快递员”,又当“服务员”;既当“阻击手”,又当“多面手”,全民核酸、上门核检、筛查数据、转接病例、防疫宣传、卡点值守.....虽然苦累繁艰、直面危险,但从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都咬牙硬挺、“疫”往无前。他们以自己的负重前行,守住了社区的病毒入口;他们像一束束微光,点亮了所在辖区的万家灯火。

截止目前,本轮抗疫攻坚战即将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不禁沉思,作为居民,社区中的普通一员,我们能够做到的应该是给予社区工作者们更多的支持、理解、包容和尊重;设身处地的体谅他们的苦衷、难处,自觉遵守各项防疫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协助、配合工作。也许我们的一个笑脸,一句谢谢,就会让他们倍感温暖,甚至热泪盈眶,相信有了我们和社区工作者们的“双向奔赴”,大家“疫”不容辞,同舟共济,终将彻底驱散疫情阴霾,共享自由阳光!

107地质队 赵婕

2022年10月18日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王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