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多什么之什么四字成语 多什么之什么成语大全四个字

多什么之什么四字成语 多什么之什么成语大全四个字

本文目录一览:

「每日一习话·金句100」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视频加载中...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这段话出自2017年10月18日总书记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目的。发展民生是赢得民心之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好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这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根本出发点。只有关注民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体现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才能彰显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宗旨。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总结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之一,是中国百年奋斗、百年辉煌的力量源泉。党的奋斗史就是一代代中国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经验已经表明,中国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只有中国才能真正公平公正地解决民生问题。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党的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党全社会共同奋斗下,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前10年完成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这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赶考之路上,我们要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持续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本期特约专家:邹宇春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展社会学研究室

19个“多”字头的成语

1. 多才多艺:duō cái duō yì,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2. 多财善贾:duō cái shàn gǔ,本钱多就好做生意。比喻具备了充分条件,事情就好办。

3. 多藏厚亡:duō cáng hòu wáng,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4. 多愁善感:duō chóu shàn gǎn,一般是指一个人心思细腻,感性。内心情感会容易受别的事物影响。

5. 多此一举:duō cǐ yī jǔ,举:行动。指做多余的、不必要的事情。

6. 多多益善:duō duō yì shàn,不嫌多,越多越好。

7. 多端寡要:duō duān guǎ yào,头绪太多,不得要领。

8. 多谋善断:duō móu shàn duàn,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

9. 多难兴邦: duō nàn xīng bāng,(邦:国家。)指国家多灾多难,可以激励民众发愤图强,战胜困境,从而使国家兴盛起来。

10. 多情多义:duō qíng duō yì,重感情和道义。

11. 多情易感:duō qíng duō gǎn,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12. 多如牛毛:duō rú niú máo,像牛身上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13. 多是君子:duō shí jūn zǐ,指知识广博的人。

14. 多事之秋:duō shì zhī qiū,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15. 多文为富:duō wén wéi fù,以学识的渊博为富足。

16. 多行不义必自毙: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不义:不合道义的事。自毙:自取灭亡。)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17. 多许少与:duō xǔ shǎo yǔ,答应人家的多,给予人家的少。

18. 多言多败:duō yán duō bài,话说得多,失误可能也多。

19. 多嘴多舌:duō zuǐ duō shé,插嘴,饶舌。常指人爱管闲事。

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

1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lóng)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段意:写飞机在夜里安全航行。

2在漆(qi)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biān)蝠(fú)说起。

问题1本自然段两个句子起什么作用?

解析:紧密承接上文,用问句引出下文,点明飞机与蝙蝠的关系,引起读者的注意。

第一部分(1、2):写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jí)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bì)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ruì),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问题2怎样理解本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

解析:“难道”表示揣测的语气,提出疑问,含有探其究竟的欲望。

段意:写蝙蝠能在黑夜自由飞行。

4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jì)着许多铃铛(dāng)。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问题3本自然段中哪些词语说明蝙蝠飞行难度大?

解析:“横七竖八”说明所拉的绳子杂乱 无序;两个“许多”说明绳子和铃铛的数量之多。这些词语可以说明蝙蝠飞行难度很大。

问题4蝙蝠被蒙上眼睛还可以在屋子里飞行自如说明了什么?

解析:说明蝙蝠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与任何东西相撞,与它的眼睛没有任何关系。

段意:写科学家给蝙蝠蒙上眼睛做实验。

5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sāi)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yíng)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问题5这两次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解析:这两次的实验说明蝙蝠能在夜间飞行与它的嘴巴和耳朵有关系,而且只留嘴巴或耳朵都不行。

段意:写科学家给蝙蝠塞上耳朵、封住嘴巴做实验。

6三次实验的结果证(zhèng)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问题6本自然段有什么特点?起到怎样的作用?

解析:本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

段意:写通过具体实验得出蝙蝠夜间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结论。

7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zhàng)碍(ài)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问题7“反复”和“终于”分别说明了什么?

解析:“反复”说明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研究成果来之不易。终于”一词说明结论不是轻易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实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问题8作者是怎样描写超声波的前进方式的?

解析: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把超声波比喻成波浪,把超声波的前进方式写得生动、形象。

段意:写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二部分(3~7):写科学家通过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在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8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yíng)光屏(píng)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问题9科学家是怎样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的?

解析:科学家模仿蝙蝠的嘴制作了雷达的天线模仿蝙蝠发出的超声波让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模仿蝙蝠的耳朵制作了雷达的接收器和显示屏。将雷达装在飞机上,飞机就能像蝙蝠一样安全夜航了。

段意:写科学家模仿蝙蝠,发明了雷达。

第三部分(8):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夜航的安全。

词语解释:[清朗]凉爽晴朗。

[隆隆]拟声词,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

[漆黑]形容非常黑暗,没有一点儿光明。

[捕捉]使人或动物落入自己的手中。

[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

[灵巧]灵活而巧妙。造句:她的手挺灵巧,能做各种精致的小玩意儿。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的声波。近似做直线传播,在固体和液体内衰减较小,能量容易集中,能够产生许多特殊效应。广泛应用在各种技术部门。

[反射]光线、声波等从一种介质到达另一种介质的界面时返回原介质。

[改变]改换;更动。

[类似]大致相像。

[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波长从0.1毫米—100兆米以上。可以分为长波、中波、中短波、短波、微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