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地震八字口诀 地震八字裂缝图片

地震八字口诀 地震八字裂缝图片

本文目录一览:

神秘的八字就是古人试图通过人出生时的时空揭示人一生的运动规律

八字中的“气”不是空气的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必须与“气”打交道:我们时刻都要呼吸“空气”,还时常免不了为一些小事“生气”,甚至是“气急败坏”。为了保持我们的健康,还得吃点人参来补点“气”,还得锻炼“丹田之气”。如果工作太劳累,往往会导至“肝气不舒”,吃不下饭,这就需要练“气功”……

如此看来,“气”这个术语实在是太平常了,似乎没有必要在这里单独讨论。

其实不然。“气”的含义有多种,除了通常的“空气”意义,在中国传统的神秘文化里,它往往是指一种尚未被现代科学所认识的、无形的“精微物质”,这种“精微物质”也是八字学说的客观基础,它是我们解开神秘的八字之谜的关键。

我们身边时刻存在着万事万物,它们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状,有大有小,有圆有方;有动物也有植物;有空中飞的鸟儿,也有水中游的鱼儿;有脚踏的地球,也有闪闪发亮的星星。面对这绚丽多彩的世界,我们不禁要问:它们是生来就有的吗?如果不是,它们又是从怎样的物质演化而来的呢?这也就是哲学上所关心的“物质世界的本源问题”。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证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包括我们居住的地球、头顶的太阳,都是由宇宙慢慢演化而来的:在宇宙初创的阶段,只是一遍混池状态,没有恒星,也没有太阳,只有原始的星云物质存在。这些星云物质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逐渐向中心凝聚,从而引起中心的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原始星云物质的核反应就爆发了,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大爆炸,在大爆炸产生的热量作用下,最基本的物质粒子开始合成各种原子及其他分子物质。随着核反应的不断加剧,巨大的热量和能量被释放出来,它们将凝聚的星云团炸得四分五裂,并将这些星云物质抛到遥远的太空之中。被抛出去的星云物质,有的继续进行核反应,这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星星”和“太阳”;有的停止了核反应,逐渐冷却和凝固而形成我们今天称之为“行星”的球体,如地球和月亮就是这样诞生的。

地球形成以后,到处是一片荒凉,没有植物,也没有动物,没有任何生命存在。后来由于大气层中闪电的作用,由碳、氢等原子合成了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有些落入大海之中,在海洋中培育成长,逐渐形成了原始的有机生命。这些原始的生命体,又随着沧海桑田的变化爬上了陆地,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演化成了植物、动物等等。人类也不例外,也是经过漫长的时间和过程,从猿进化而来。

这就是现代科学为我们所描绘的宇宙演化过程!从这一宇宙创生史,我们看到:现在一切可观察到的物质都来源于原始的“星云”,那么这原始的星云又是怎样的物质呢?也就是“世界的本源是什么呢”?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里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原子”。

德莫克里特生于公元前460年,他的父亲是古希腊阿布德拉城的一个富商,据说他为了追求知识到处游历,曾到过埃及、巴比伦等地,接受了古代东方文化的先进成果,也可能到过雅典,最后耗尽了全部家产,回到家乡。阿布德拉城有一条法律规定:将祖上财产耗尽而不事生产的人,应被驱逐出境死后也不得葬在国内。但是当德读克里特向阿布德拉人宣读了他的著作以后,公众不但没有把他赶走,反而给了他一笔钱,并为他立了一尊雕像,死后还隆重地安葬了他。德莫克里特的原子论认为:

“原子”是一种不可再分割的、最基本的物质微粒。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原子”和“虚空”组成,“虚空”是什么也没有的空间,也就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具有各种形状的、大小不等的无限数量的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四面八方上下左右急剧地运动着(如日光中的尘埃那样),互相碰撞,形成一些旋涡,在涡旋运动中不同形状(有凸有凹,有沟有槽)的原子结合起来,由于原子的排列次序或位置不同,就形成各种各样的混合物。因此,宇宙万物的千差万别是由它们本身的构造,即原子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次序、位置的不同所造成的。事物的性质如冷、热、色、声、味等的差别,都归因于原子的不同。

德模克里特的原子思想导致了牛顿力学的诞生,进而导致了近代科学的诞生,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十分有趣的是,近代科学的高速发展却又开始走向对原子论的否定:自从X射线被发现以后,关于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神话就被打破了,科学家认识到原子还是可以再分的,它并不是构成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最基本微粒;同时科学家又用实验证明,在广阔的虚空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理场,绝对空无一物的“虚空”是不存在的,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德模克里特的原子学说。相反,场论及量子力学等现代科学成果表明,中国传统的“气生万物”学说更接近现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

“气生万物”学说认为:在宇宙创生之初,没有地球,没有月亮,也没有太阳,一切都处于混沽之中,这混炖不是别的,它是一种精微的、连续的、无形的,无处不在的特殊物质,古人称之为“气”。它不是我们今人所说的“空气”,也不是其他任何一种化学气体,它就是构成宇宙本源的“气”,为同人们通常所说的气相区别,我们以悉表示构成万事万物的“气”。这原始的悉在自身矛盾运动的作用下,逐渐凝聚和分化,其中浊悉慢慢聚集成地球,而清悉则慢慢凝聚变成了天空、星星、太阳和月亮,天上之然和地上之怎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人、动物、植物及地球上其他万事万物。而人及其他事物,如果处于发散状态时,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又可以复归为悉,就好像水蒸气经过凝聚可以变成水,而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又可以重新变成水蒸气。然和有形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也正是这样。气生万物学说认为,在宇宙之中到处都有怎的存在,绝对的虚空是不存在的,虚空不虚,它之中充满了怎。如果我们将怎理解为某种物理场,那么它和现代科学关于实物创生于场的认识就十分一致了。

因此,“生万物”学说在沉寂多年以后,又重新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如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丹麦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玻尔,诺贝尔奖得主、比利时的普利高津等人,都曾对这一学说作过深入研究,并从中获取开创新学科的灵感。

也许读者会问:“丢生万物”思想固然有其合理性,但这作为世界万物本源的“杰”真的存在吗?我们的回答:是的!近几年的气功实验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大量的仪器测试表明在人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怎”,它能产生多种物理及化学反应,以及生理和病理反应。而气功及特异功能的体悟与观察不仅证明了人体有“杰”,而且发现这种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有“开天目”本领的特异功能者,还能看到“怎”有多种不同的颜色,如黄色、红色、灰色、白色、黑色、青色等等,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功能态,

在人体内,在自然界的平衡中起着相互制约的作用。这种“悉”主宰着人体的健康和成长,主宰着万物的成败兴亡。一旦我们认识了天的运动规律,我们就可以揭示与此怎有关的有形物的运动规律。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大智慧家创立了以“怎”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体系,从“气”的角度揭示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神秘的“八字”方法就是古人试图通过人出生时的自然杰场,揭示出人一生的运动规律,它表明了我们中华祖先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努力认识自身,进而趋吉避凶、改造自身的信心和决心。不管“八字”的方法是否完全正确,它所开创的研究思路,都会给现代科学带来有益的启发,我们都可以从中获取有益的营养。

归纳起来,我们得到:

1.作为世界本源的“气”,并不是空气的气,也不是其他的化学气体,而是一种无形、连续的精微物质。

2.“八字”所依赖的气,是“盂”,而不是一般的气体。

3.“八字”是古人试图从“怎”的角度来揭示人的一生发展规律的尝试,无论其是否百分之百地正确,它的思路及方法都会给现代科学带来启迪,我们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的研究,去伪存真,恢复它作为自然科学的本来面目。

八字中的“阴阳”是事物矛盾的两方面“阴阳”概念的产生,本与“八字”算命术无关,它来源于早期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人们将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称之为“阳”,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称之为“阴”。因此,“阴阳”的最初含义是表示与阳光有关的两种自然现象。后来人们将“阴阳”的概念引申出去,用“阴阳”表示一对既相互依靠、又相互对立的事物。用哲学术语来说,就是用“阴”和“阳”表示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中以“阳”表示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阴”表示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

比如:在“男人和女人”这一对事物中,就可以“阳”代表“男人”,以“阴”代表“女人”;

在“太阳和月亮”这一对事物中,就可以“阳”代表“太阳”,以“阴”代表“月亮”;

在“国王和人民”这一对事物中,就可以“阳”代表“国王”,以“阴”代表“人民”;

在“白天和黑夜”这一对事物中,就可以“阳”代表“白天”,以“阴”代表“黑夜”;

在“教师和学生”这一对事物中,就可以“阳”代表“教师”,以“阴”代表“学生”。

除此之外,还可以“阴阳”表示不同的属性:以“阳”表示:热、刚、健、伸、富、贵、君子;以“阴”表示:冷、柔、病、屈、穷、卑、小人。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借助“阴阳”概念的延伸,用“阴阳”来描述不同状态下的“气”:

“阳气”:处于主动状态下,对事物发展起着支配作用的气场;“阴气”:处于被动状态下,对事物发展起着次要作用的气场。

于是乎,我们就可以用“阴气”和“阳气”的矛盾运动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也就是中国传统科学,如中医学、气功学、天文学、地理学、术数学等所走过的道路,它同时也是“八字”方法的基础。

公元前780年,也就是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发生了大地震,当时的太史伯阳父用阴阳二气的矛盾运动解释了地震发生的原因: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国语·周语上》)这里的“阳”是“阳气”,“阴”是“阴气”,这两种不同功能态的气物质相互对立的矛盾就造成了地震。

中国传统医学的宝典《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健康同气密不可分:“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在《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气”,绝大部分的含义都不是指空气,而是指作为万物本源的“杰”,在上面引文中出现的“气”,就应该是“怎”。下面引文中出现的“气”也是指“怎”,不再重复。

《黄帝内经》认为“阴气”和“阳气”是维持人体平衡的两大要素,一旦一方过多或者过少,人体就会表现出病症,同时人体必须顺从气的运动规律来安排生活,否则就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臂犹渴而穿井,斗击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这里的“阴”是指“阴气”,“阳”是指“阳气”。“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这就是阴阳二气失去平衡以后的临床表现。

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关注、转发、点赞,大家一起弘扬周易研究预测。大家如果有八字命理知识的疑惑、姻缘合婚,起名改名,婚姻情感不顺,事业财运阻塞,健康状态等诸多问题,欢迎留言、转发、关注。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白师周易研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留言区评论,我们下期再见~

汴梁命理|易学解读:发生灾祸前的三大预兆

记得上小学之时,老师曾带领我们去观察下雨前的蚂蚁窝,指着正忙碌搬家的蚂蚁对我们说:“很多动物的感官比我们人类要灵敏,蚂蚁忙着搬家是要下雨的预兆。地震发生前,更会有预兆,比如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等等。”后来我拜师学易之后,逐渐明白了更多的道理,比如外应、内应、相应、感应、对应、对待等关系。今天,笔者主要为大家解读灾祸发生前会出现哪些预兆,供大家参考!

俗语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和现时科学的说法其实是不谋而合的,科学的说法是人的命运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时间,即人的出生时间,也就是命运(命是指八字命局,运是指大运流年流月运程走势),属于八字命理学的范畴;二是空间,即人的居住空间,也就是阴宅和阳宅,属于风水学的范畴;三是人的主观人事努力,当然也包括了积德和读书了。这三大因素之间存在着感应和相应的关系。

一、阴宅

祖先的阴宅坟墓为什么能关乎子孙后代的命运呢?对此很多人都感到不解。道家有句话叫:阴安阳乐,意思是先人的骸骨和灵魂安宁,阳间的子孙才能安乐!从现代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子孙与先人之间存在着基因联系,这种联系其实就是一种感应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祖坟遭到破坏之后,有的子孙在梦境里能收到相关资讯和提示的原因所在。鉴于此,如果祖坟受到了破坏或有异变现象,表示有煞气入侵,例如破军煞、风煞等,如果发生坍塌,那是不吉的预兆,容易发生家变甚至血光之灾;又如果墓碑发生开裂,也主容易产生凶灾,与墓主人血缘越近之人影响就越大。

二、阳宅

阳宅与人也存在着感应的关系。首先阳宅自身存在气数,阳宅,所处之地的生气旺盛,气数较长;生气较弱,气数也相对较短。但这里要说明的是,从风水生气学的角度来看,旧宅不等于老宅,有的旧宅还有生气,住着会吉顺,老宅则不同,由于生气已尽,全是死气,谁住都不会吉利。为什么清朝中后期皇帝的生育能力越来越弱,最后绝嗣,我想也有风水的原因。

因为紫禁城自明朝永乐十八年建成,至清明咸丰年间,已有四百三十年的时间,这时的紫禁城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老宅,生气全无,气数已尽。由此,入住老宅之人(就算租住也一样),主运气低迷,诸事不顺。当然,是否为老宅,一般人看不出来,要专业的风水师方能看出来。另外,屋宅外观所发生的变化也是一种预兆。如果是地基不牢,又或者施工质量的问题导致房子渗水等,此现象比较多见,一般不会出现特别的凶应。

这里我们要留意的是一种异常的现象,比如屋宅四大角都安然无恙,偏偏在墙体中间的位置开了一道裂痕,这是一种燥裂,表示阳宅受到较强煞气入侵,例如风煞,容易带来血光之灾。

三、人事

从命理的角度来看,人的运程走向低迷,最先会体现在精神状态之上。比如官杀星为忌神,官杀星攻身,日主受伤,人的精神状态会萎靡不振、内心惶恐不安,遇上此状态,最好暂时不出门,一定要出门的话,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否则容易受小人谋害,或者意外伤灾。又比如,运程与命局构成天克地冲,五行争战无情,这时人的精神状态一定是烦躁冲动,容易大发无名火。这时要加强自身的情绪调节,也可以结合饮食来进行调理,否则,当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之时,终究会出事,如事非争执、意外伤病灾等。

虽说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们通过对易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不断总结,也获取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只要我们能够运用得当,也是能够做到趋吉避凶的。

1976年唐山地震,一封电报让毛主席痛哭不已,这究竟是为何?

1976年7月28日,就在所有人都在沉睡中的时候,剧烈的震感席卷全国。伴随着让人心惊的声音,原本高楼林立的唐山市,最后化成一片废墟。坍塌的桥梁,扭曲的铁路,就连地表也因地震出现多处触目心惊的裂缝。一时间,唐山的哭声震天,满目疮痍。

在这时刻,连忙给毛主席发去一份电报。此时的毛主席因为衰老与病痛的折磨,长时间处于半昏迷的虚弱状态,但在看到的电报后,嚎啕大哭,连身边的医护人员都为之动容。这份电报上到底写了什么?主席为什么会如此难过?

本期文章就带大家了解事情的始末,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内容,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

1976年是中国最黑暗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国人相继经历了数次悲痛,中国的命运也因此被改变。1976年1月8日,中国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因为长期的操劳,积劳成疾,最后抢救无效,永远的离开了他最爱的人民。

在国人尚未完全消化这份悲痛,1976年6月底,因为感冒发烧住进了医院,以为只需要简单的治疗就能痊愈的朱老总,身体一天却不如一天,小感冒最后发展成了肺炎。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治疗,最后为中国奉献了自己一生的朱老总,还是在7月6号与世长辞。

周恩来和朱德

作为从红军时期一路走来的两位领导人,一位数十年如一日地与毛主席尽心尽力地处理国家大事,一位在井冈山革命时期就开始与毛主席并肩作战。两位都是毛主席心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好友的接连离世,让身体状况本就极差的毛主席,精神状态更是每况愈下。

这时候,毛主席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甚至早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10天前,毛主席就因为心脏骤停被抢救过。至此,身体状态就一直靡靡不振。

尽管在此之前,主席一直以极大的毅力对抗衰老,但岁月带来的痕迹,让主席不得不接受衰老的事实,并同意由机要秘书给自己喂饭。但不久就连吃饭也成问题后,医护人员只能通过鼻饲,来维持主席的日常营养所需。然而,没过多久,肺心病又开始折磨他,并让主席时常因此出现严重缺氧,最后医护人员只得为他插上氧气管。

在那段时间里,主席的时常大汗淋漓,身体虚弱到医护人员为主席换床单都会导致他晕厥过去。可就算是这样,长期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主席却依旧关心着国家大事。只要从昏迷中醒来,主席就一定会竭尽全力地批阅文件,处理国家大事。

但还没等毛主席从这沉重的悲痛中走出来,唐山大地震的爆发,让毛主席再一次陷入无尽的哀戚之中。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在所有人都在沉睡的时候,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突然发生了7.8级大地震。

在短短几十秒内,剧烈的震荡如同400枚原子弹在数千米的地下猛烈爆炸般,将地面搅得天摇地动。还未等人们有所准备,唐山的老式单层民房、砖混结构多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都在顷刻间化成废墟。强烈的震波让北起黑龙江的满洲里,南抵河南的黄河,东临渤海湾,西达宁夏名咀山的数亿人,都能感到到这场剧烈的震动。

不仅如此,种植着大量庄稼的农田灌满泥沙,铁路轨道因为地震发生剧烈扭曲,地面产生的巨大裂缝随处可见。在这场地震中,24.2万余人死亡,16.4万人身受重伤,70万人受轻伤,近1.6万个家庭解体,4202个孩子成为孤儿。原本美丽的唐山,一夜之间如同地狱一般。

83岁的毛主席

地震发生之时,83岁的毛主席,因为早在6月就因为心肌梗塞被抢救过一次。为了主席的健康,中央在此之前专门成立了医疗小组,负责毛主席的病情治疗,并时时关注主席的身体状况。

然而在7月28号凌晨3点43分之时,突然地动山摇,地下如同藏着怪兽一般的轰鸣声,毛主席的病榻摇晃不止。这一情况让守在毛主席身边的、王洪文与张玉凤感到十分紧张。此时的毛主席也被剧烈的震感吵醒,但他并未因此感到恐慌。可因为说话困难,所以只是摆了摆手,示意众人不要惊慌。

天亮后,得到毛主席的主治医生的同意,警卫战士将刚刚服过安眠药睡下的毛主席,小心的用担架抬到新建不久的游泳池南的“二O二”房间。待主席醒后,看到自己住处发生变化,立刻向工作人员询问。但相比起环境的变化,主席更担心夜里那场剧烈的震动。

当他从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夜里的剧烈震动,是源于唐山发生的7.8级大地震的时候,主席心里咯噔一下。立刻将叫到自己身边,紧紧的握着的双手,要他快速落实救灾事宜,全力救援。

里的值班室的电话响个不停,工作人员也在动用一切可以方式,了解全国各地的情况。病榻上的主席,也在焦急地等待着工作人员报告情况。

事发重大,28号清晨,就匆匆与各中央领导人到紫光阁召开紧急会议。但因为剧烈的地震,将交通设施等全数摧毁,尽管北京方面已经派遣了空军前往探查,可消息传回北京仍然需要时间。

在等待期间,紫光阁会议室内气氛十分紧张。就在这个时候,从废墟中爬出来的李玉林,从唐山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将一手资料送达了北京。

在李玉林的通报下,不断和身边的商量,为了统一领导,让救灾行动更好地展开,将、商业部、煤炭部、国家物资总局相继调集紫光阁,并在紫光阁成立了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同时,紧急动员全国,调遣部队,全力支援唐山抗震救灾。

两天后,深知主席时刻牵挂着唐山的情况,细细地将此次地震的详情写了一份报告给毛主席,因为当时主席的病情已经严重恶化,说话都十分困难,更不用提批阅文件。可就在工作人员要将报告读给主席听的时候,主席却执意不肯。从病床上艰难的坐起后,用手颤抖地接过报告,拿着放大镜,逐字逐句地坚持看完。

当“据初步了解,唐山百分之八九十的房屋倒塌,40余万居民被压在倒塌的房屋之下,天津伤亡1万2千余人,宁河县1万余人丧生,数万人受伤,1万余间房屋倒塌,北京市100余人丧生,4000余人受伤,全市3万多间房屋倒塌的消息.....”这些触目惊心的字眼出现在主席眼前的时候,想到成千上万的百姓被种种地压在废墟之下,主席拿报告的手不断颤抖着,眼泪一颗颗的落下,在最后因为无法忍耐心中的悲痛,嚎啕大哭起来。这一幕,让守在一旁的专家们也感到十分难过。

而后,主席忍着悲痛批阅完后,他紧紧的抓着铅笔,在报告上画了个圈。在将报告交给工作人员时,主席噙着泪,艰难的对身边的人一字一句地小声说道“让代我马上去看望慰问灾区的人民,一定要安置好灾区人民的生活!”

在此后的日子里,主席时常处于昏迷的状态,但只要他一旦醒过来。前方有文件递过来,主席都会细细过目,仔细地盯着文件上的每一个字,哪怕纸上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主席也会郑重地对待。

很快,中央派出了为总团长的中央慰问团,他们先后辗转各地,谨遵毛主席的嘱托,对灾区的人民进行慰问,并带去了毛主席的关怀。

在抵达唐山的时候,一一查看了灾区的情况。在来之前已经看过了唐山的报告,知道唐山的基本情况,但在到达灾区的现场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灾情的残酷。目之所及的废墟,以及眼神中充斥着哀伤迷茫的人们,泪如雨下。

但灾情已经带走了很多人,还活着的人们需要好好地活着。所以关切地与每一个人民聊天,并对他们进行勉励,“毛主席对灾区的人民十分关心,特意派代表团前来慰问。这次地震考验了人民,我们工人阶级都很勇敢,这点毛主席和都知道。所以特意让我们前来向大家问好”

紧接着,叮嘱大家“在当前余震还是有的,要想办法把棚子搭好一点,远离大建筑物和高压线,要把身体保护好。毛主席说过,人是最宝贵的因素,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话音刚落,灾区的人民掌声雷动,一阵又一阵的“毛主席万岁!中国万岁!”的呼声不绝于耳。

在中央第一时间有序指挥下,北京、上海、沈阳等来自各地的医疗队伍抵达唐山。17个师的部队,十余万解放军,日夜兼程赶到唐山,第一时间参加抗震救灾行动。与此同时,为了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还组织力量对电线路、通讯设备和道路桥梁以及危险的水库进行抢修。因为道路的毁坏,以及余震的不断,军用飞机不断往返,将物资进行空投,救济各地的灾民。

除了救灾以外,河北省委十分重视防疫灭病工作,在地震发生的一周内,河北省就快速调集了各方的人员,组成了防疫领导小组,并制定了防疫工作计划。为了防患于未然,数万件防疫器械,防疫药品不断运来。

很快来自四面八方高达数十万吨的物资运达唐山,震后十天,唐山快速通车。不到一个月,工厂相继复工,学校也陆续开学。在解放区官兵们的不懈努力下,灾区的群众陆陆续续踏上了重建家园的道路。

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事情是,心怀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最终还是因为疾病与苍老,在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永远的离开了。在他去世之前,长期处于昏迷状态的主席,依旧时时刻刻地挂念着被地震摧残的人民,依旧在争分夺秒地处理着文件,希望为他最爱的人民做更多的贡献。

当9月9号下午4时,人民广播电视台将毛主席去世的讣告,告知全国人民的时候,神州大地哭声一片。可尽管毛主席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永远的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