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蜂儿出生就死了为什么 蜂儿多久出生?

蜂儿出生就死了为什么 蜂儿多久出生?

本文目录一览:

此妖王实力堪比孙悟空,玉帝它都不放在眼里?身世藏混世四猴秘密

文:四角夔牛(作者原创授权)

西游故事里面,许多内容非常吸引人,而且里面有很多哑谜,需要我们去猜想,去推理,里面有很多引人入胜的细节,需要我们推敲之后才能得到答案,比如六耳猕猴和混世四猴的故事,就很值得推敲。

我们来看六耳猕猴的故事。六耳猕猴前面是女儿国和蝎子精的故事,后面是牛魔王的故事。有的人,把六耳猕猴解读为孙悟空的内心另一面,前面的女儿国和蝎子精代表人性中的、贪欲,后面的牛魔王代表财欲、权欲,夹在中间的六耳猕猴故事,就是孙悟空战胜自己欲望的一个心理历程,所以这个六耳猕猴的故事放在各种欲望的包围之中(蝎子精和牛魔王)。

关于六耳猕猴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还是孙悟空内心的另一面,我们从现在来仔细考究一下。

认为六耳猕猴是孙悟空内心的另一面,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主要如下:

一,孙悟空在向菩提祖师求学之时,得菩提祖师欣赏,暗示孙悟空晚上来塌前,秘授玄功,孙悟空曾在这时说过:此间更无六耳(一个人两个耳朵,两个人四个耳朵,三个人六个耳朵,六耳暗指第三人)。这是六耳的出处,和假悟空的来历正好吻合:六耳猕猴。

这里我要替网友解释一下,为什么这里出现六耳,和假悟空(六耳猕猴)相呼应。在《西游记后传》这部电视剧里面,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小白龙、哪吒、镇元子七人曾前往七伤路,在七伤路上,幻境不断,你想什么,就来什么,你怕什么,就来什么。佛教和佛教的宗派,很讲究修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心外无物,一切都是幻相,佛达到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界,空不异色,色不异空,一切为空。

这里也是如此,就像七伤路,你越怕有六耳(第三人),就越会出来六耳(第三人)。

在真假美猴王前往灵山辨别真假的时候,如来佛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这里也可以佐证假悟空是真悟空的另一面。

二,在灵山上,只有如来和真假悟空知道谁是真的,谁是假的,如果借机把真悟空打死,假悟空扶正,那谁也不知道。

三,真假悟空到了灵山,请求如来佛祖辨明“邪正”,而不是“真假”。

四,真假悟空故事之后,孙悟空再也没有跟唐僧发生过冲突。

以上就是认为“假悟空是真悟空的另一面”的理由,除此之外,网上还有其他理由,比如:如来不喜欢孙悟空,导演这一出戏,暗中将真悟空掉包。假悟空事件之前是孙悟空打死几个强盗,和唐僧发生冲突,气的把唐僧打晕,如来为了给孙悟空圆场,编造了六耳猕猴等等。

我不认可上面的这些理由。

我们从头到尾来看一下,六耳猕猴到底是不是孙悟空的另一面。

一,关于二心说。

关于二心的说法,如来佛的说法容易引起误解,佛教讲究修心,修到空的境界,就成佛了。心是佛教表示人的代名词,误解就出在这里了,心不但是一种人体器官,心还有精神层面和思想层面的功能,人只有一颗心脏但是有很多心:善心、贪心、慈悲之心、怜悯之心、仁义之心等,正因为佛教用心来指代人,而心又有精神层面的功能,导致这里产生误解,如果如来佛说的是:看,两个鼻子打斗而来,那么就不会产生误解了,因为每个人只有一个鼻子,鼻子只有器官的功能,没有精神层面和思想层面的功能。

汉代的侯爵,分为县侯、乡侯、亭侯,曹操为关羽申请的侯爵叫汉寿亭侯。这个侯爵的结构是这样的:汉寿+亭+侯爵,汉寿是地方名,亭是级别,侯是爵位。三个名词加在一起,就是汉寿亭侯,偏偏关羽是汉代的人,偏偏爵位是汉寿亭侯,导致很多人都误认为是汉代的寿亭侯,如果给关羽的封号是扬州亭侯,那大家就不会误解为汉代的寿亭侯了。

二,关于邪正说。

关于“辨明邪正”,也很好解释,在乌鸡国那个故事里,乌鸡国的国王被狮子精推入井中,经夜游神提醒,前来向唐僧师徒求救,自称是真国王,请求唐僧师徒“拿住妖魔,辨明邪正”,这里的真假国王执政,也说是“辨明邪正”。所以单凭邪正二字,不足以说明假悟空是真悟空的邪恶一面。

三,关于一体说。

第五十八回的题目叫: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从题目中看,身体只有一个,心却有很多,一个身体如果有很多心,那么就难以修成正果。我觉得这里存在一个理解的问题,我觉得这里的一体难修真寂灭,应该理解为,两只猴子中,只能留下一个猴子,而经历这真假猴子之后,唐僧师徒几人的关系和境界,更上一层楼,

真假悟空在闹到灵山之上时,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菩萨又请示周天种类,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菩萨道:“敢问是哪四猴?”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这一段话中,如来佛介绍了四种神猴,其中的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在花果山出现过,是孙悟空手下的大将,曾经对孙悟空帮助很大,告诉孙悟空仙、佛、神圣是长生不老的,引导孙悟空去求仙访道,修习大道。孙悟空学成归来,又告诉孙悟空去傲来国偷了很多兵器,再后来指引孙悟空去龙宫找到了定海神珍,这里的赤尻马猴和通臂猿猴,书中明确写到了各有两只,既然是赤尻马猴和通臂猿猴都不止一只,而是一个族群,那能不能推断灵明石猴和六耳猕猴也是一个族群呢?

先来看西游故事中出现的其他动物,是不是一个族群。西游世界中的龙是一个族群,无需多言。西游故事中的凤凰,古代传说,凤凰只有一只,每当多少年之后,就会浴火重生,始终是一只,可是在西游故事中,凤凰生下了孔雀和大鹏,在朱紫国的故事里,又提到了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曾经生下了两只小孔雀。孙悟空去菩提祖师那里求仙访道时,看到灵台方寸山上: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玄猿白鹿随隐现,金狮玉象任行藏。菩提祖师这里的凤凰就是很普通的飞禽,数量有很多,自由自在的飞翔,成了洞天福地的一景。由此来推断,凤凰-孔雀(大鹏)这一支,也不是孤零零的一只,而是一个族群,这个族群和龙族一样,有普通的龙,有法力高强的龙,有级别很高的龙,也有野龙,凤凰中也有普通的禽类,尚未有太深法力,也有法力强悍的(佛母孔雀)。

四,关于遗种说。

西游世界中的其他族群例如猴、猪、鱼、虎、鹿、羊等等都是一个族群,就是九头鸟比较特殊,这里和六耳猕猴有得比较。

孙悟空等人联合二郎神大战九头鸟时,九头鸟被细犬咬掉一个脑袋,书中旁白说,至今仍然有滴血,就是九头鸟的遗种。这里的遗种如何理解呢?

1,可以理解为,九头鸟一直活着,虽然被咬掉了一个脑袋,人们看到的那一个滴血的九头鸟就是西游故事中的那个九头鸟。按照这种理解,九头鸟就一只,连猪八戒这样曾经威风八面的神仙都没见过,极有可能就一只。

2,九头鸟被咬掉一个头之后,他的后代都有遗传,生下的后代也少一个脑袋,伤口不停地滴血。这是第二种理解,这种理解好像不被大家认可。

我比较认可第一种理解,遗种应理解为遗留下的种类,而不是遗传下的种类。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书中旁白说:至此绝一种。这里是不是说,六耳猕猴只有一只,打死了,就绝种了。

我觉得不然,在赫赫有名的七大圣中,有牛魔王、鹏魔王、狮驼王、金丝猴王、猕猴王、蛟魔王、美猴王,这其中就有猕猴王。通风大圣猕猴王和六耳猕猴的相同点是:都属于猕猴,不同点是:一个是王,一个是六耳。通过比较两者,说明世上不止一只猕猴,因为猕猴王就是猕猴类的猴王,有猴群才会有猴王,如果没有猕猴群,就通风大圣猕猴王一个猴子在自娱自乐,有什么意思呢?美猴王孙悟空也是因为有花果山的一大群猴子,奉他为头头,他才自称美猴王。所以,猕猴必定是一个族群。六耳猕猴这四个字的核心是猕猴,特征是六耳。六耳猕猴首先是猕猴,这是最本质的特征,其次是六耳。男人这个词的核心是“人”,这是男人最本质的特征,他首先是个人,才会有男女之分,“男”只是修饰“人”这个字的,六耳只是修饰猕猴的。

孙悟空刚出世的时候,在花果山上“猕猿为亲”,说明孙悟空和猕猴、猿猴最亲近,这也说明猕猴是一个族群。

那猕猴既然是一个族群,为什么书中的旁白说“至此绝一种”,这里的绝一种,应该理解为绝了“六耳猕猴”这一种,而不是绝了猕猴这一大类。自古以来,猴类就属于比较聪明的族群,大街上有耍猴卖艺的,谁见过耍猪卖艺的?猴子本来就极度聪明,有很高的智商,在西游故事中,作者把主角设定为猴子的形象,就是看中猴类的聪明。因此我认为,六耳猕猴属于猕猴中的上等,聪明中的聪明。就像是和尚有很多,但是只有修行到一定境界的和尚被称为高僧大德一样,圆寂火化之后还会有舍利子。同样的,六耳猕猴应该是猕猴种类中修行较高、法力较高、智商较高、野心较高的。

“六耳”这个奇怪的特征就说明了他是猕猴中的佼佼者。就像孙悟空这一只灵明石猴一样,别的灵明石猴是老猴子生的,唯独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这就暗示孙悟空不同于其他的灵明石猴。

有人可能觉得,孙悟空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所以叫石猴,那水牛是不是水做的,所以才叫水牛呢?

前面我们说过,在方寸山菩提老祖那里,就有很多凤凰等珍禽异兽,可是,只有吃了如来的那一只凤凰被封为佛母,其他的凤凰还是一般的普通凤凰,甚至还不能修成人形,还没有太大的法力。说明一个族群中水平各不一样。如来佛介绍的四猴中,花果山的通臂猿猴和赤尻马猴就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法力,说明花果山上的赤尻马猴与通臂猿猴就是这两类猴属中的普通猴子,这也可以说明,六耳猕猴就是猕猴中的“优秀代表”。

五,关于掉包说。

有人说在灵山现场打死的是真悟空,我觉得太扯。

看下面书中的描述: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

这里存在一个常识问题,我们先依着网上的观点捋一捋。如果六耳猕猴被说破了原形之后,依然不逃跑,而且继续说对方是假的,现场只有如来和真假悟空知道谁是假的,在这时候,如来马上祭出法宝,将真悟空拿下,并且不让大家看,就秘密地消灭真悟空,只有这种情况下,才可以用掉包计将真悟空消灭。可是,书中是这样写的吗?书中写的是,假悟空被看破原形之后,吓得马上逃跑,真假已经立判,这时候就算是瞎子,都能看出谁是真的,谁是假的。逃跑的是假悟空,不是真悟空,如来用法宝扣住的也是假悟空。已经发现假乾隆是太监了,还说真乾隆是假的(宰相刘罗锅里面的故事),你是拿自己当猪来忽悠吗?

有读者觉得,六耳猕猴神通广大,如来都说他“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这里都说了六耳猕猴能知前后,如果六耳猕猴知道自己将会死在灵山,他还会去灵山吗?所以,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另一面。

恰恰是这一段关于四大神猴的描述,表明真悟空和假悟空不是同一个猴子,因为: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他俩精通的本领,根本不一样。六耳猕猴所精通的本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关键就在这几个字上: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这几个字是说六耳猕猴善于学习和模仿。《西游记》的作者,生活在明代,在他以前的历朝历代,已经发生了很多佛教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很有趣味性,一直被人们传颂,比如菩提祖师在孙悟空头上打三下的典故是从禅宗六祖慧能大师那里改编来的,还有一个典故,我觉得是六耳猕猴的来源。

六,六耳猕猴的来源。

历史上,唐朝真正的玄奘法师,从天竺取来佛经之后,编译佛经,收徒讲法,从那时起,天竺改名为印度。有一次,玄奘法师给一个和尚开小灶,单独讲金刚经,这个和尚好像是尉迟敬德的孙子,是一位王孙,具体我记不清了,就在讲解金刚经时,门外有一个和尚偷听(六耳),随后,这个偷听的和尚马上跑出去给其他和尚讲解金刚经,后来玄奘发现已经有人讲了金刚经,于是第二次给这位王孙和尚开小灶,又被这个偷听的和尚偷听去了。

我觉得这是六耳猕猴的来源,六耳就已经表明了这个猕猴的特征是善于模仿、学习。所以谛听才说真假大圣的神通一般无二,因为六耳“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通过用心观察、模仿真悟空,学会了他的很多本领,又同属猴类,模仿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这样再次说明,假悟空不是真悟空的邪恶一面。

在平顶山金角银角那个故事里,银角大王曾说过,好人头上祥云罩顶,恶人头上黑气冲天。在假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和尚去花果山索要,刚到花果山,就看见黑雾弥漫,原来的花果山可不是这样的,原来的花果山是“白云浮玉”。

七,玉帝为什么认不出来假悟空。

真假悟空大战之后,多方奔走,希望能辨别真假,先后顺序是观音-天庭-唐僧-阎王-地藏-灵山。整个六耳猕猴故事,令读者难以理解的就是在天庭辨别真假这一段,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为什么玉帝这么了不起的大佬,没有辨别真假呢?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另一点,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帝为什么不出手,这个问题我们在解读大闹天宫的故事中,已经说明。萨孟武先生解读大闹天宫时,玉帝为什么不出手,解读的十分精彩。

古代的帝王,最高明的是像一尊高高在上的神,不要表现出任何好恶、能力、智慧等,越是神秘,大臣越是恐惧,一旦表现出个人的喜怒哀乐,奸臣就有有机可乘。所以,在大闹天宫时,玉帝不会出手。这里也是一样,只命令李天王用照妖镜看一下假悟空是什么妖邪。可是李天王的照妖镜并没有起作用。

八,照妖镜为什么不起作用。

这里的李天王的照妖镜,为什么不起作用呢?这就涉及到出家人的修行观念,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他们都认为,遇到困难需要用内心的智慧去战胜它,而最好不要借助身外的器物,《西游记后传》中,孙悟空的金箍棒被如来收走时,如来就说:佛门忌五金之器。我们多次强调,古代的作者,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小说必定反映当时的社会,明朝的时候,心学大放光芒,吴老先生必定受到影响,所以,就反映在这个六耳猕猴的故事中了,最后,辨出真假的如来佛祖,也是靠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而不是借助某些法宝。孙悟空一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都是靠智慧、勇气、毅力、决心等战胜困难,而不是靠他引以为自豪的金箍棒。

六耳猕猴为什么敢去灵山呢?这六耳猕猴和人一样,当生活顺风顺水时,就会非常自信,当生活总是坎坷不断时,自信心也会萎缩。在和孙悟空大战时,发现孙悟空并不能将自己降服,而且六耳猕猴又很自信:法力高强,想取代孙悟空去取经,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即便被发现了,凭借自身的神通法术,也能逃跑。

这个故事里,令我奇怪的是,孙悟空被赶跑了,跑到观音那里去,观音说,你稍等,唐僧有难,马上就会有人来找你。这里观音既然是法力通天,仿佛能知过去未来,知道唐僧有难,为什么不知道假悟空是六耳猕猴?

我觉得,这里的观音,故弄玄虚,她不是明确知道唐僧有难,而是猜测唐僧有难,一旦唐僧没有了孙悟空,面对诸多困难,就是寸步难行,凭猪八戒和沙和尚那俩人,难以保护唐僧,唐僧很快就会让人来请孙悟空回去。

说了这么多,用一句话来总结:六耳猕猴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是孙悟空的邪恶一面。

中蜂应激性疾病诊断与防治:龚凫羌、宁守容

1中蜂应激性疾病发病条件

中蜂应激性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对此,要予以高度重视。每当气温剧烈变化、频繁起伏时,最容易引起中蜂的冷应激反应或热应激反应。所以,在气候变化大的年份,气温大起大落的春、秋时节,早晨至午后气温差异达10℃以上时,好发应激性蜂病。蜜源状况对中蜂生活影响大。缺蜜时中蜂对蜜特别敏感。此时,蜜糖对中蜂的刺激容易起到应激原的作用。例如:作盗兴奋与被盗刺激,都会使蜜蜂应激性明显升高。因而,由被盗遭受的强烈刺激与持续作盗的高度兴奋,都容易引起蜂群的应激反应。在外界缺蜜时,饲养者常会给蜂群喂糖。而此时对中蜂的不当饲喂,往往成为人工应激原。所以,在缺蜜年份与缺蜜季节,容易因此而发生应激性蜂病。

已发生应激性疾病的蜂群,若以病态进入流蜜期,病情常有加重的趋势。因为,处于应激状态的蜜蜂,其神经再受到流蜜刺激会更加兴奋,相关代谢进一步加速,从而使病情更加严重。在此类情况中,蜜源便扮演了应激原的角色。蜜蜂被其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在慢性蜂病急性发作时,蜂群容易呈现强烈的应激反应。蜂群在应激易感期遭受巢虫危害;蜂群受到凶恶敌害连续袭扰,例如被大胡蜂袭击,也极易引起中蜂应激反应。在中蜂与西方蜜蜂混杂饲养的地区,中蜂容易发生应激性疾病。此现象在西蜂首次进入中蜂自然分布区域时,尤为明显。这可能与西蜂所携带的一些自身已具有免疫力,而中蜂尚未获得免疫力的病原物或西蜂的某些代谢产物,对中蜂有致敏作用等因素有关。

2中蜂应激性蜂病典型症状与判别

与应激性有关的蜂病症状较多,为了便于识别,我们仅将其中一些容易观察到的典型症状列举如下。

2.1成蜂症状

工蜂体色明显变深、腹背颜色发黑。这样的体色变化,一般不可逆。所以,凡是有较多工蜂已呈现此类体色变化的蜂群,一般都已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应激反应。巢脾下缘出现由工蜂紧聚而成的小蜂团。箱内水蒸气较之正常时明显加重.这是由于应激时.机体的营养物质与能量消耗大、代谢产热增加所致。容易出现工蜂产卵、好啃咬巢门,成蜂易显现消化道疾病症状等不良现象。一些成蜂明显不安,蜂群表现浮躁,容易发生飞逃;有多个飞逃群出逃时,容易发生混飞,好结大蜂团。

2.2蜂儿症状

老熟大幼虫、前蛹期蜂儿,已经封上的蜡盖又被咬开,出现立蛆、烂子。死亡蜂儿的体色变化不大,一般无异味。雌性蜂儿容易显现病态,雄性蜂儿生长、发育正常。

2.3药物判断

由应激导致免疫抑制的效应可知,蜜蜂发生应激性疾病后,单独使用抗感染药物,一般难见成效。因此,在对患病中蜂施用1~2种抗感染药物后,并无显效时,其患应激性疾病的可能性极大。

3预防应激性蜂病

由于应激反应使蜜蜂体质、体能消耗大,成蜂寿命大大缩短,蜂儿状态失常。应激蜂群的群体情绪异常,工作效率低,容易患病,生病难治,容易垮群。患应激性蜂病,侥幸未垮掉的蜂群,也表现出恢复缓慢。这些都会使蜂群在较长时间内,丧失生产能力。因此,应激性蜂病重在预防、

应激原是诱发蜜蜂应激性疾病的直接原因。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此类蜂病,都首先要找准应激原,予以消除。如果应激原已强大到人力不能消除的地步,就应在缓冲应激原刺激、降低蜜蜂应激性上下功夫。一般而言,凡是能使蜂群生活呈现收敛状态的措施,大多兼有降低蜜蜂应激性的作用。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容易发生应激性蜂病的情况及预防措施。

(1)在容易发生冷应激的时节,繁蜂群要注意防寒保暖。在容易发生热应ice(伤热)的时节,要注意及时给蜂群散热降温。

(2)避免将中蜂群密集排列、集中放养。尽可能减少同一场地的蜂群密度,实现蜂群分散放置。

( 3)针对弱群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强群不容易发生应急反应,弱群应激耐受能力差,强群应激耐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尽可能长年保持中蜂群强蜜足的状态。

(4)在每一个流蜜期即将结束时,就给蜂群留足度劣所需的封盖蜜,以减少或避免在缺蜜期饲喂蜜糖、在缺蜜期必须对蜂群进行饲喂时.救助性饲喂一般

应激原是诱发蜜蜂应激性疾病的直接原因。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此类蜂病,都首先要找准应激原,予以消除。如果应激原已强大到人力不能消除的地步,就应在缓冲应激原刺激、降低蜜蜂应激性上下功夫。一般而言,凡是能使蜂群生活呈现收敛状态的措施,大多兼有降低蜜蜂应激性的作用。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容易发生应激性蜂病的情况及预防措施。

(1)在容易发生冷应激的时节,繁蜂群要注意防寒保暖。在容易发生热应ice(伤热)的时节,要注意及时给蜂群散热降温。

(2)避免将中蜂群密集排列、集中放养。尽可能减少同一场地的蜂群密度,实现蜂群分散放置。

( 3)针对弱群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强群不容易发生应急反应,弱群应激耐受能力差,强群应激耐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尽可能长年保持中蜂群强蜜足的状态。

(4)在每一个流蜜期即将结束时,就给蜂群留足度劣所需的封盖蜜,以减少或避免在缺蜜期饲喂蜜糖、在缺蜜期必须对蜂群进行饲喂时.救助性饲喂一般不超过2天;奖励性质的饲喂糖浆浓度不宜高,通常掌握在含糖量30%以下,饲喂量不宜多,每次饲喂以2h内“吃”完为度。

(5)防止早春发生应激性烂子的最好方法是:推迟春繁时间。必须提前春繁的,针对新蜂在4-12日龄期内应激性较高的特点,可采取间断囚王的方法。即在首次放王繁蜂的第一批蜂儿普遍封盖之后,一部分已临近羽化出房时,囚王停产10天再放王。第二批蜂儿普遍封盖时,又再囚王一段时间。在首批幼蜂普遍进行认巢排泄飞行时,预防性施用1次抗应激药物。春繁弱群普遍出现大幼虫时,就要预防性地给予此类药品。

(6)防止晚秋发生应激性烂子的方法是:及早关王断子。针对无王群、囚王群的情绪低落、应激性显著降低的特点,对已显现应激性烂子的蜂群,实行除王留台或采取关王措施,使蜂群在一段时间内无产卵王,也有较好的缓解应激症状的作用。

(7)老式蜂捅尤其是立式老捅密实、厚重,少有人为开箱干扰,为蜂群生活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箱内环境。在其中生活的中蜂容易产生分蜂热,大量育雄,较之活框蜂群育王早。这些都是老式捅养群的应激反应较低,发生应激性疾病后,耐受能力较强的主要原因。

(8)针对雄蜂与雄蜂儿有明显缓解应激症状的作用特点,在好发应激性疾病的时节,暂缓淘汰群内雄蜂,甚至有意培育一批雄蜂儿。育王、产浆也有预防应激性疾病,缓解应激症状的作用。因此,提倡运用中蜂生产王浆。

(9)在容易发生应激性蜂病的时节,喂给蜂群一些酸性饲料,例如:在糖浆中加入一些维生素C或食醋。使蜜蜂体内环境偏于酸性,能显著降低蜜蜂的应激性,可对应激性蜂病起到积极预防作用。

(10)把巢虫危害降至尽可能低的水平;及时捕杀袭扰蜂群的大型胡蜂;蜂群受到强刺激时,及时给予抗应激药物,或者提前给药。

(11)在容易发生应激反应的时期,尽可能减少开箱次数,此期不取蜜或慎取蜜。避免在蜜蜂应激性高时转运蜂群。有意蜂进入中蜂场地时,要及时预防性地给予中蜂一些抗应激药物。

在人类驯化动物过程中,应激易感型大多生长缓慢、易病,因而被选择淘汰。这是保留至今的畜禽品种中,应激易感型较少的主要原因。因此提示我们,在今后的中蜂品种选育中,只有将应激性作为重要标准,保留抗应激类型,淘汰应激易感型,才能使中蜂走出易患应激性疾病的阴影、

4治疗

由于应激反应受神经内分泌主导,应激导致消化道损害。所以,治疗蜜蜂应激性疾病的药物,一般以能止神经痛、镇静的为主。尤其是那些有利于消化道解痉、止痛、消肿的药物。考虑到治疗神经类疾病的药物管制严格,同时,也为了使蜂产品更加符合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我们特推荐如下相关药物与使用方法。

4.1治疗非病原生物因素引起的应激性蜂病

4.1.1方1:元胡20 g,半枝莲10g作煎剂取汁,将每剂药煎3~4次的药汁混合,分作5次使用。隔1天治疗1次,治5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冷应激引起的立蛆、烂子、蜂不护脾。

4.1.2方2:元胡20 g,青篙20 g作煎剂取汁,将每剂药煎3~4次的药汁混合,分作5次使用。隔1天治疗1次,治5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热应激引起的立蛆、烂子、蜂不护脾。

4.1.3方3:元胡20 g作煎剂取汁,将每剂药煎3~4次的药汁混合,分作3次使用。每天1次,每次加入1片扑尔敏,傍晚喷治。适用于集体飞逃、乱场、结大蜂团。蜂群停止飞逃后,再改用方1或方2。

4.2治疗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应激性蜂病

4.2.1方1:元胡20 g,千里光20 g作煎剂取汁,将每剂药煎3~4次的药汁混合,分作5次使用。隔1天治疗1次,治5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应激性蜂病。

422方2:元胡20 g作煎剂取汁,将每剂药煎3~4次的药汁混合,分作5次使用。每次加入1片病毒哇,治疗由RNA病毒引起的应激性蜂病,例如:囊状幼虫病。每次加入1片病毒灵,治疗由DNA病毒引起的应激性蜂病。隔1天治疗1次,治5次为1个疗程。

4.3预防与病愈恢复期

元胡20 g,甘草10g作煎剂取汁,每剂药煎3~4次的药汁混合,可分作5次以上使用。隔2~3天1次.

4.4说明与注意事项

4.4.1备药说明元胡是治疗应激性蜂病的良药,单用一味也有效果,可作为常备。在中药店购买时,需指明要醋制元胡。

4.42使用注意上述方剂用药量均以一群蜂为单位。使用时,除特别说明以外,都既可用无糖药液喷治,也可用含糖药液喂治。在实施喷治时,以喷湿蜂体为度。喂治时,含糖量应低于40,每次喂给的药物糖浆量,以2h内“吃完”为度。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

此妖王实力堪比孙悟空,玉帝它都不放在眼里?身世藏混世四猴秘密

文:四角夔牛(作者原创授权)

西游故事里面,许多内容非常吸引人,而且里面有很多哑谜,需要我们去猜想,去推理,里面有很多引人入胜的细节,需要我们推敲之后才能得到答案,比如六耳猕猴和混世四猴的故事,就很值得推敲。

我们来看六耳猕猴的故事。六耳猕猴前面是女儿国和蝎子精的故事,后面是牛魔王的故事。有的人,把六耳猕猴解读为孙悟空的内心另一面,前面的女儿国和蝎子精代表人性中的、贪欲,后面的牛魔王代表财欲、权欲,夹在中间的六耳猕猴故事,就是孙悟空战胜自己欲望的一个心理历程,所以这个六耳猕猴的故事放在各种欲望的包围之中(蝎子精和牛魔王)。

关于六耳猕猴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还是孙悟空内心的另一面,我们从现在来仔细考究一下。

认为六耳猕猴是孙悟空内心的另一面,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主要如下:

一,孙悟空在向菩提祖师求学之时,得菩提祖师欣赏,暗示孙悟空晚上来塌前,秘授玄功,孙悟空曾在这时说过:此间更无六耳(一个人两个耳朵,两个人四个耳朵,三个人六个耳朵,六耳暗指第三人)。这是六耳的出处,和假悟空的来历正好吻合:六耳猕猴。

这里我要替网友解释一下,为什么这里出现六耳,和假悟空(六耳猕猴)相呼应。在《西游记后传》这部电视剧里面,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小白龙、哪吒、镇元子七人曾前往七伤路,在七伤路上,幻境不断,你想什么,就来什么,你怕什么,就来什么。佛教和佛教的宗派,很讲究修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心外无物,一切都是幻相,佛达到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界,空不异色,色不异空,一切为空。

这里也是如此,就像七伤路,你越怕有六耳(第三人),就越会出来六耳(第三人)。

在真假美猴王前往灵山辨别真假的时候,如来佛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这里也可以佐证假悟空是真悟空的另一面。

二,在灵山上,只有如来和真假悟空知道谁是真的,谁是假的,如果借机把真悟空打死,假悟空扶正,那谁也不知道。

三,真假悟空到了灵山,请求如来佛祖辨明“邪正”,而不是“真假”。

四,真假悟空故事之后,孙悟空再也没有跟唐僧发生过冲突。

以上就是认为“假悟空是真悟空的另一面”的理由,除此之外,网上还有其他理由,比如:如来不喜欢孙悟空,导演这一出戏,暗中将真悟空掉包。假悟空事件之前是孙悟空打死几个强盗,和唐僧发生冲突,气的把唐僧打晕,如来为了给孙悟空圆场,编造了六耳猕猴等等。

我不认可上面的这些理由。

我们从头到尾来看一下,六耳猕猴到底是不是孙悟空的另一面。

一,关于二心说。

关于二心的说法,如来佛的说法容易引起误解,佛教讲究修心,修到空的境界,就成佛了。心是佛教表示人的代名词,误解就出在这里了,心不但是一种人体器官,心还有精神层面和思想层面的功能,人只有一颗心脏但是有很多心:善心、贪心、慈悲之心、怜悯之心、仁义之心等,正因为佛教用心来指代人,而心又有精神层面的功能,导致这里产生误解,如果如来佛说的是:看,两个鼻子打斗而来,那么就不会产生误解了,因为每个人只有一个鼻子,鼻子只有器官的功能,没有精神层面和思想层面的功能。

汉代的侯爵,分为县侯、乡侯、亭侯,曹操为关羽申请的侯爵叫汉寿亭侯。这个侯爵的结构是这样的:汉寿+亭+侯爵,汉寿是地方名,亭是级别,侯是爵位。三个名词加在一起,就是汉寿亭侯,偏偏关羽是汉代的人,偏偏爵位是汉寿亭侯,导致很多人都误认为是汉代的寿亭侯,如果给关羽的封号是扬州亭侯,那大家就不会误解为汉代的寿亭侯了。

二,关于邪正说。

关于“辨明邪正”,也很好解释,在乌鸡国那个故事里,乌鸡国的国王被狮子精推入井中,经夜游神提醒,前来向唐僧师徒求救,自称是真国王,请求唐僧师徒“拿住妖魔,辨明邪正”,这里的真假国王执政,也说是“辨明邪正”。所以单凭邪正二字,不足以说明假悟空是真悟空的邪恶一面。

三,关于一体说。

第五十八回的题目叫: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从题目中看,身体只有一个,心却有很多,一个身体如果有很多心,那么就难以修成正果。我觉得这里存在一个理解的问题,我觉得这里的一体难修真寂灭,应该理解为,两只猴子中,只能留下一个猴子,而经历这真假猴子之后,唐僧师徒几人的关系和境界,更上一层楼,

真假悟空在闹到灵山之上时,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菩萨又请示周天种类,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菩萨道:“敢问是哪四猴?”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这一段话中,如来佛介绍了四种神猴,其中的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在花果山出现过,是孙悟空手下的大将,曾经对孙悟空帮助很大,告诉孙悟空仙、佛、神圣是长生不老的,引导孙悟空去求仙访道,修习大道。孙悟空学成归来,又告诉孙悟空去傲来国偷了很多兵器,再后来指引孙悟空去龙宫找到了定海神珍,这里的赤尻马猴和通臂猿猴,书中明确写到了各有两只,既然是赤尻马猴和通臂猿猴都不止一只,而是一个族群,那能不能推断灵明石猴和六耳猕猴也是一个族群呢?

先来看西游故事中出现的其他动物,是不是一个族群。西游世界中的龙是一个族群,无需多言。西游故事中的凤凰,古代传说,凤凰只有一只,每当多少年之后,就会浴火重生,始终是一只,可是在西游故事中,凤凰生下了孔雀和大鹏,在朱紫国的故事里,又提到了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曾经生下了两只小孔雀。孙悟空去菩提祖师那里求仙访道时,看到灵台方寸山上: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玄猿白鹿随隐现,金狮玉象任行藏。菩提祖师这里的凤凰就是很普通的飞禽,数量有很多,自由自在的飞翔,成了洞天福地的一景。由此来推断,凤凰-孔雀(大鹏)这一支,也不是孤零零的一只,而是一个族群,这个族群和龙族一样,有普通的龙,有法力高强的龙,有级别很高的龙,也有野龙,凤凰中也有普通的禽类,尚未有太深法力,也有法力强悍的(佛母孔雀)。

四,关于遗种说。

西游世界中的其他族群例如猴、猪、鱼、虎、鹿、羊等等都是一个族群,就是九头鸟比较特殊,这里和六耳猕猴有得比较。

孙悟空等人联合二郎神大战九头鸟时,九头鸟被细犬咬掉一个脑袋,书中旁白说,至今仍然有滴血,就是九头鸟的遗种。这里的遗种如何理解呢?

1,可以理解为,九头鸟一直活着,虽然被咬掉了一个脑袋,人们看到的那一个滴血的九头鸟就是西游故事中的那个九头鸟。按照这种理解,九头鸟就一只,连猪八戒这样曾经威风八面的神仙都没见过,极有可能就一只。

2,九头鸟被咬掉一个头之后,他的后代都有遗传,生下的后代也少一个脑袋,伤口不停地滴血。这是第二种理解,这种理解好像不被大家认可。

我比较认可第一种理解,遗种应理解为遗留下的种类,而不是遗传下的种类。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书中旁白说:至此绝一种。这里是不是说,六耳猕猴只有一只,打死了,就绝种了。

我觉得不然,在赫赫有名的七大圣中,有牛魔王、鹏魔王、狮驼王、金丝猴王、猕猴王、蛟魔王、美猴王,这其中就有猕猴王。通风大圣猕猴王和六耳猕猴的相同点是:都属于猕猴,不同点是:一个是王,一个是六耳。通过比较两者,说明世上不止一只猕猴,因为猕猴王就是猕猴类的猴王,有猴群才会有猴王,如果没有猕猴群,就通风大圣猕猴王一个猴子在自娱自乐,有什么意思呢?美猴王孙悟空也是因为有花果山的一大群猴子,奉他为头头,他才自称美猴王。所以,猕猴必定是一个族群。六耳猕猴这四个字的核心是猕猴,特征是六耳。六耳猕猴首先是猕猴,这是最本质的特征,其次是六耳。男人这个词的核心是“人”,这是男人最本质的特征,他首先是个人,才会有男女之分,“男”只是修饰“人”这个字的,六耳只是修饰猕猴的。

孙悟空刚出世的时候,在花果山上“猕猿为亲”,说明孙悟空和猕猴、猿猴最亲近,这也说明猕猴是一个族群。

那猕猴既然是一个族群,为什么书中的旁白说“至此绝一种”,这里的绝一种,应该理解为绝了“六耳猕猴”这一种,而不是绝了猕猴这一大类。自古以来,猴类就属于比较聪明的族群,大街上有耍猴卖艺的,谁见过耍猪卖艺的?猴子本来就极度聪明,有很高的智商,在西游故事中,作者把主角设定为猴子的形象,就是看中猴类的聪明。因此我认为,六耳猕猴属于猕猴中的上等,聪明中的聪明。就像是和尚有很多,但是只有修行到一定境界的和尚被称为高僧大德一样,圆寂火化之后还会有舍利子。同样的,六耳猕猴应该是猕猴种类中修行较高、法力较高、智商较高、野心较高的。

“六耳”这个奇怪的特征就说明了他是猕猴中的佼佼者。就像孙悟空这一只灵明石猴一样,别的灵明石猴是老猴子生的,唯独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这就暗示孙悟空不同于其他的灵明石猴。

有人可能觉得,孙悟空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所以叫石猴,那水牛是不是水做的,所以才叫水牛呢?

前面我们说过,在方寸山菩提老祖那里,就有很多凤凰等珍禽异兽,可是,只有吃了如来的那一只凤凰被封为佛母,其他的凤凰还是一般的普通凤凰,甚至还不能修成人形,还没有太大的法力。说明一个族群中水平各不一样。如来佛介绍的四猴中,花果山的通臂猿猴和赤尻马猴就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法力,说明花果山上的赤尻马猴与通臂猿猴就是这两类猴属中的普通猴子,这也可以说明,六耳猕猴就是猕猴中的“优秀代表”。

五,关于掉包说。

有人说在灵山现场打死的是真悟空,我觉得太扯。

看下面书中的描述: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

这里存在一个常识问题,我们先依着网上的观点捋一捋。如果六耳猕猴被说破了原形之后,依然不逃跑,而且继续说对方是假的,现场只有如来和真假悟空知道谁是假的,在这时候,如来马上祭出法宝,将真悟空拿下,并且不让大家看,就秘密地消灭真悟空,只有这种情况下,才可以用掉包计将真悟空消灭。可是,书中是这样写的吗?书中写的是,假悟空被看破原形之后,吓得马上逃跑,真假已经立判,这时候就算是瞎子,都能看出谁是真的,谁是假的。逃跑的是假悟空,不是真悟空,如来用法宝扣住的也是假悟空。已经发现假乾隆是太监了,还说真乾隆是假的(宰相刘罗锅里面的故事),你是拿自己当猪来忽悠吗?

有读者觉得,六耳猕猴神通广大,如来都说他“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这里都说了六耳猕猴能知前后,如果六耳猕猴知道自己将会死在灵山,他还会去灵山吗?所以,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另一面。

恰恰是这一段关于四大神猴的描述,表明真悟空和假悟空不是同一个猴子,因为: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他俩精通的本领,根本不一样。六耳猕猴所精通的本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关键就在这几个字上: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这几个字是说六耳猕猴善于学习和模仿。《西游记》的作者,生活在明代,在他以前的历朝历代,已经发生了很多佛教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很有趣味性,一直被人们传颂,比如菩提祖师在孙悟空头上打三下的典故是从禅宗六祖慧能大师那里改编来的,还有一个典故,我觉得是六耳猕猴的来源。

六,六耳猕猴的来源。

历史上,唐朝真正的玄奘法师,从天竺取来佛经之后,编译佛经,收徒讲法,从那时起,天竺改名为印度。有一次,玄奘法师给一个和尚开小灶,单独讲金刚经,这个和尚好像是尉迟敬德的孙子,是一位王孙,具体我记不清了,就在讲解金刚经时,门外有一个和尚偷听(六耳),随后,这个偷听的和尚马上跑出去给其他和尚讲解金刚经,后来玄奘发现已经有人讲了金刚经,于是第二次给这位王孙和尚开小灶,又被这个偷听的和尚偷听去了。

我觉得这是六耳猕猴的来源,六耳就已经表明了这个猕猴的特征是善于模仿、学习。所以谛听才说真假大圣的神通一般无二,因为六耳“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通过用心观察、模仿真悟空,学会了他的很多本领,又同属猴类,模仿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这样再次说明,假悟空不是真悟空的邪恶一面。

在平顶山金角银角那个故事里,银角大王曾说过,好人头上祥云罩顶,恶人头上黑气冲天。在假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和尚去花果山索要,刚到花果山,就看见黑雾弥漫,原来的花果山可不是这样的,原来的花果山是“白云浮玉”。

七,玉帝为什么认不出来假悟空。

真假悟空大战之后,多方奔走,希望能辨别真假,先后顺序是观音-天庭-唐僧-阎王-地藏-灵山。整个六耳猕猴故事,令读者难以理解的就是在天庭辨别真假这一段,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为什么玉帝这么了不起的大佬,没有辨别真假呢?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另一点,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帝为什么不出手,这个问题我们在解读大闹天宫的故事中,已经说明。萨孟武先生解读大闹天宫时,玉帝为什么不出手,解读的十分精彩。

古代的帝王,最高明的是像一尊高高在上的神,不要表现出任何好恶、能力、智慧等,越是神秘,大臣越是恐惧,一旦表现出个人的喜怒哀乐,奸臣就有有机可乘。所以,在大闹天宫时,玉帝不会出手。这里也是一样,只命令李天王用照妖镜看一下假悟空是什么妖邪。可是李天王的照妖镜并没有起作用。

八,照妖镜为什么不起作用。

这里的李天王的照妖镜,为什么不起作用呢?这就涉及到出家人的修行观念,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他们都认为,遇到困难需要用内心的智慧去战胜它,而最好不要借助身外的器物,《西游记后传》中,孙悟空的金箍棒被如来收走时,如来就说:佛门忌五金之器。我们多次强调,古代的作者,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小说必定反映当时的社会,明朝的时候,心学大放光芒,吴老先生必定受到影响,所以,就反映在这个六耳猕猴的故事中了,最后,辨出真假的如来佛祖,也是靠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而不是借助某些法宝。孙悟空一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都是靠智慧、勇气、毅力、决心等战胜困难,而不是靠他引以为自豪的金箍棒。

六耳猕猴为什么敢去灵山呢?这六耳猕猴和人一样,当生活顺风顺水时,就会非常自信,当生活总是坎坷不断时,自信心也会萎缩。在和孙悟空大战时,发现孙悟空并不能将自己降服,而且六耳猕猴又很自信:法力高强,想取代孙悟空去取经,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即便被发现了,凭借自身的神通法术,也能逃跑。

这个故事里,令我奇怪的是,孙悟空被赶跑了,跑到观音那里去,观音说,你稍等,唐僧有难,马上就会有人来找你。这里观音既然是法力通天,仿佛能知过去未来,知道唐僧有难,为什么不知道假悟空是六耳猕猴?

我觉得,这里的观音,故弄玄虚,她不是明确知道唐僧有难,而是猜测唐僧有难,一旦唐僧没有了孙悟空,面对诸多困难,就是寸步难行,凭猪八戒和沙和尚那俩人,难以保护唐僧,唐僧很快就会让人来请孙悟空回去。

说了这么多,用一句话来总结:六耳猕猴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是孙悟空的邪恶一面。

五一 特辑 | 小蜜蜂 一生到底都忙了哪些事

蜂儿不食人间仓,

玉露为酒花为粮。

作蜜不忙采蜜忙,

蜜成又带百花香。

从古至今,称颂过蜜蜂的名人志士不知几何。世人皆赞美蜜蜂勤劳团结,也总教导孩子们要向小蜜蜂学习,做一个勤劳、团结的好孩子。

缘何蜜蜂如此受世人推崇?而蜜蜂这短短的一生,到底又都忙了些什么呢?

其实,在蜜蜂王国里勤劳做工的只是[ 工蜂 ]。

蜜蜂王国等级制度森严,统分为:蜂王、雄蜂与工蜂。蜂王是蜜蜂王国唯一的领袖,其一生的工作只有一项内容——产卵繁育。一只蜂王一生产卵最多可达到200万。

雄蜂的职责更简单,只需和蜂王完成“婚飞交尾”,但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工蜂的职责就比较复杂了,从打扫蜂房、到采花酿蜜、再到守卫城池……可以说,蜜蜂王国大大小小的事务,皆由工蜂来完成。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一只工蜂在它的一生中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

工蜂工作简历

• 女仆

工蜂刚出生的头几周,会先留在住处,在蜂房里做家务,帮助打扫蜂房、清理垃圾,以及帮助照顾“新生宝宝”。

• 哺育员

再过几天,工蜂的头部一些腺体开始发育,就能生产蜂王浆了。这时候,工蜂就不能再做“女仆”,要变成“哺育蜂”,担负起给三日龄以内的幼虫喂食的工作。一只哺育蜂能照顾2-3只幼虫,而这份工作大概要做10天左右。

• 仓库管理员

在担任“哺育员”的阶段,工蜂还要兼职另外一份工作——仓库管理员。帮助运输由外勤蜂带回来的花蜜,参与将花蜜转化成蜂蜜的过程。

• 泥瓦工

等到工蜂头部腺体不再能充分分泌蜂王浆时,工蜂的腹部另一种腺体则开始发育起来,比如产生蜂蜡的腺体。这时候,工蜂就要从“哺育员”转岗到“泥瓦工”,去建造蜂房和封盖。

• 清扫蜂

当上“泥瓦工”之后,工蜂终于能离开蜂巢,扩大活动范围了。所以也要担负起清扫工的工作,负责把垃圾和死蜂尸体运送到蜂巢外,保持蜂巢内的干净、卫生。同时,还要调控蜂巢里的温度,通过扇动翅膀,在蜂巢内部引发气流来降温。

• 试飞员

在担任清扫工一段时间后,工蜂就要开始尝试定向试飞了。它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通过舞蹈动作描述目标方向,接着向蜂巢方向扭动头部,以便把飞行方向和出发位置记在脑子里。

• 警卫

在辞掉“试飞员”工作的前三天,工蜂还得守在蜂巢入口,做完3天的警卫工作。工蜂头部的触角对气味极为敏感,能通过触碰刚刚抵达蜂巢的外勤蜂的触角,辨别其是否是自己国家的“子民”。

• 外勤蜂

大约在工蜂出生后的第21天,就能远离蜂巢自由飞行了。在距离蜂巢几千米的活动范围内,忙碌着找寻食物,收集花蜜和花粉。但采集工作会巨大消耗工蜂的生命力,仅10天左右的时间,便会步入老年期,直至死亡。

这便是蜜蜂忙碌的一生了,无怪乎世人皆要称颂。

即便被猛烈的风吹落地面,即便遭遇不期而至的大雨,甚至面临锋利的鸟喙。

一代又一代的蜜蜂,从未停止振动它那小小的一双翅膀,在万千葱茏嫣红中,酿造最纯美的“甜蜜”。

致敬,勤劳的蜜蜂。

也致敬每一位努力生活的我们!

劳动节快乐!

新收的蜜蜂,蜂王为何会死亡?养蜂人:2个原因判断,附解决办法

导读:刚收的野蜂蜂王不知道什么原因死亡该怎么办的问题,蜂部落认为首先我们应该找到蜂王死亡的原因,然后根据蜂群中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解决,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蜂王死亡未必蜂群中没有蜂王了,而蜂王死亡也不等于说蜂群就无法挽救,所以蜂部落认为首先找到原因才是关键。

为什么新收的蜜蜂蜂王会死亡

蜂部落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蜜蜂自行造成,二是人为的原因造成。

第一:蜜蜂自行造成

对于一个蜂群来说,工蜂会拒绝外来蜂王,也会保护自己的蜂王,尤其是在我们收捕蜂群的时候,由于蜜蜂遭受的惊扰比较大,大量的工蜂会奋力保护蜂王,这个过程中工蜂有可能会让蜂王受伤,出现我们收捕蜂群后不久蜂王死亡的现象。

第二:人为原因造成

我们在收捕蜂群的时候,由于蜜蜂过多,而且混乱,蜂王的个头比较大,我们在收捕的过程中抖蜂、抓蜂都容易让蜂王受伤,导致我们在收捕蜂群后蜂王死亡。

蜂王死了应该怎么办?

对于我们收捕蜂群后蜂王死亡来说,蜂王死亡的情况比较复杂,可以分为蜂王真的受伤死亡,蜂王受伤后被工蜂淘汰,这两种情况我们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而且蜂群中的情况也不一样。

第一:蜂王真的受伤死亡

如果蜂王真的受伤死亡,这时候我们分为两种情况来处理,一是蜂群中有卵虫脾,二是蜂群中没有卵虫脾。

1.蜂群中有卵虫脾:如果蜂群中有卵虫脾,我们要注意加强蜜蜂的饲喂,因为刚收回的蜜蜂会产生回蜂,蜂群中的蜜蜂以年幼的工蜂为主,尤其是我们收捕蜂群距离比较近的那种,基本上蜂群中剩余的就是一群年幼的工蜂,这种情况如果不进行辅助饲喂,容易造成蜜蜂饥饿,如果蜂群中有幼虫,在饲喂糖浆的同时,还应该饲喂花粉,这样蜂群中就满足了急造蜂王的条件,过一两天蜂群中就会产生急造王台,虽然不好,但是应急是可以的。

2.蜂群中没有卵虫脾:如果蜂群中没有卵虫脾,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养蜂人的地方要一张卵虫脾放进去给蜜蜂急造,或者及时购买蜂王介入,否则最后就是工蜂产卵,蜂群灭亡。

第二:蜂王被工蜂淘汰

如果我们在收捕蜂群的过程中造成了蜂王受伤,这种情况下工蜂就会建造交替王台,蜂王有可能在交替王台建造的过程中死亡,这个时候蜂群中有交替王台,一般3个王台以下,我们可以检查蜂群,如果有,则加强饲喂,提供充足的饲料,等到交替王出房交尾产卵即可。

​大量新出房幼蜂“饱”死亡,原因究竟是什么?老蜂农讲述实情

导读:在蜜蜂养殖中,很多朋友都害怕蜜蜂死亡,一般来说,如果在短时间出现蜜蜂大量死亡,农药中毒的可能性最大,但是如果是农药中毒,一般死亡的蜜蜂都是成年工蜂,而且蜂群越强死亡蜜蜂越多。但是养殖蜜蜂的朋友可能没有注意一个问题,有时候我们看到的蜂群中死亡的蜜蜂并不是成年工蜂,而是刚出房的幼蜂,更为特别的是,蜜蜂死亡的位置不是在箱外,而是在蜂箱内,死亡的时间也比较短,有时候甚至一个晚上也会死亡大半,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蜂部落进行就来给大家分享这一问题。

蜂部落在山上散养的蜜蜂

幼蜂的活动范围

一般来说,一个蜂群中的幼蜂主要活动范围是在蜂箱内,只有幼蜂长大以后才会进行箱外采蜜采粉工作,所以如果一个蜂群中发生幼蜂死亡,一般死亡的幼蜂都是死亡在蜂箱里面。

蜜蜂饱死亡与饥饿死亡的特点

如果一个蜂群中的蜜蜂是吃饱死亡的,那么这个蜂群中的蜜蜂死亡后我们剖开蜜蜂肚子可以看到幼蜂的肚子里面是有花粉的,因为幼蜂是吃花粉比较多,如果是饥饿死亡,我们则看不到这种现象。

特殊的蜜蜂“饱”死亡现象

最近蜂部落新分了两个蜂群,由于蜂部落的蜜蜂是饲养在山上,所以一个蜂群分回家里死亡,连续隔天进行奖励喂养,这个蜂群发展很好,而山上分的蜂群却只是分了一些蜜粉脾在蜂箱里面,由于介绍了王台,所以分了较多的幼蜂。由于接下来两天下了雨,温度有点低,所以就没有上山检查,在昨日上山检查的时候,发现大量的新出房幼蜂已经死亡在蜂箱里面,大约有两脾蜂之多。通过对蜜蜂解剖发现,蜜蜂肚子里面却是饱的,里面有较多的花粉,说明蜜蜂并非饥饿死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新出房幼蜂大量死亡呢?

蜂部落大量死亡的幼蜂

造成新出房幼蜂大量“饱”死亡的原因

由于突然这箱新分出的蜜蜂大量“饱”死亡,蜂部落对蜂群进行了全面检查,最后发现死亡的蜜蜂中包含了幼虫、成年工蜂、大量幼龄蜂。最明显的特点是,蜂群中的蜂蜜已经全部吃干净。所以蜂部落认为造成新出房的蜜蜂大量“饱”死亡的原因如下。

第一:蜂蜜过少

虽然说蜂部落在新分蜂群的时候选择了大流蜜期,而且还给蜂群中分了一些蜜粉脾,但是这个数量是有限的,由于为了避免回蜂,蜂部落采用了不均等分蜂,将大量的蜜蜂分在了新的蜂群中。之后下了两天的雨,蜂部落没有山上检查,只是把分到家里的蜂群进行了喂养,家里的蜂群完全正常,山上的蜂群几乎死亡。所以蜂部落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蜜蜂饥饿死亡,因为蜂蜜已经消耗干净,说明蜜蜂是饥饿死亡的。

第二:成年蜜蜂饥饿死亡

虽然说我们在分蜂的时候采用了分配蜂蜜与花粉的方式,但是由于分蜂后大量的成年工蜂返回原巢,在分蜂群中其实只是留下一部分幼蜂,这些幼蜂并不具备采蜜能力,或者说采蜜能力是极低的,而稍微大点的工蜂消耗了蜂群中的饲料,接连两天的下雨蜂群中没有新的饲料补充,造成了蜂群中的成年蜜蜂饥饿死亡。

蜂部落大量死亡的幼蜂

因为成年蜜蜂的食物主要是蜂蜜,而幼蜂的主要食物是花粉,而且新出房的幼蜂很多还需要成年功能辅助喂食,所以幼蜂的食物相对是充足的,不足的是成年工蜂的食物,造成了成年工蜂先死亡。

第三:新出房幼蜂“饱”死亡的原因

其实对于新出房的幼蜂来说,这些幼蜂护脾能力差,而这两天我们这边由于下雨两天,造成夜间温度也比较低,在蜂群中大量的成年工蜂死亡的情况下,造成幼蜂护脾能力差,最后受凉死亡。所以说蜂部落认为造成新出房的幼蜂“饱”死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就蜂部落这种情况来说,一是大量的成年工蜂回巢,造成蜂群中的蜂蜜无法得到补充,但是花粉一般只有幼龄蜂吃,所以花粉还没有被消耗干净。一群幼蜂护脾能力差,在加上恶劣气候的影响,导致新出房的幼蜂在夜间低温下受冻而死,虽然吃饱了,但是难以忍受夜间的低温,而老年工蜂由于大量回巢,造成新分蜂群老年工蜂少,由于蜂蜜有限,老年工蜂陆续饥饿死亡,而幼蜂则在夜间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受冻死亡,这就是新出房的幼蜂“饱”死亡的原因。

蜂部落幼蜂大量死亡的蜂群

如何应对新出房的幼蜂“饱”死亡现象?

其实上面蜂部落已经说了,蜂部落分出的是两个蜂群,其中一个蜂群隔天喂养,发展正常,另一个蜂群在山上,没有进行喂养,只是提供了糖脾和粉脾,但是数量不多,分蜂后又出现了两天的恶劣气候。

所以我们在养殖蜜蜂的时候,还是应该注意喂养,就像蜂部落上面的这种情况一样,虽然幼蜂看起来是饱的,但是在老年工蜂大量饥饿死亡的情况下,一旦遇到恶劣气候,幼龄蜂还是难以度过的。所以我们在养殖蜜蜂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加防范,以免出现蜂部落的这种现象。#谷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