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老师的八字特点 老师的八字优秀评语

老师的八字特点 老师的八字优秀评语

本文目录一览:

再谈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八字真言”

来源:【中国教师报】

4月20日,《中国教师报》教师教育版刊载了邵金华的一篇文章《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八字真言”》。作者结合所在学校成功做法,强调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模仿、阅读、交流和反思等四种方式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读罢,对其中的观点深以为然。与此同时,笔者也在揣摩:除了技术操作层面的“八字真言”,是不是也可以从精神追求的角度再列个“我勤、我行、我灵、我竞”的“八字真言”呢?

我勤。笔者参加过不下数十次市内外的教师招聘评审活动,发现一个现象:许多刚刚毕业的青年人像走马灯一样到处笔试、面试。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幸运地挤过了“独木桥”,在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却很快又令人费解地变得极为“佛系”了。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工作,他说“享受生活比什么都重要”;问他为什么不研究课堂、不研究教学,他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本身就是个悖论”……以上论述看似言之凿凿,实为推脱之词,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惰性而已。这样的看法、做法,注定与新时代对教师更高的要求格格不入。不夸张地说:今天可以不勤,但明天必然会被淘汰;今天唯有勤奋,明天才可以走得更远、更快。

我行。才走上讲台的青年人最缺什么?是处理班级复杂问题的果敢,是化解家校尖锐矛盾的敏捷,更是教会孩子生命拔节的自信。有一次,帮学校里某位参加市优质课竞赛的青年教师磨课。几轮下来,他唉声叹气地说了一句话:“我都不会上课了,我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想了想,告诉他:“别人说得再多都是别人的,适合你的就听进去,不适合你的就不要听。相信自己,你可以。”谁都知道,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有起有伏,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面对。怀疑过去不成熟的做法没有问题,但是彻彻底底地否定自己大可不必。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朝气、勇气和心气,甚至还要有舍我其谁的霸气。败了大不了再来,错了只要改了就行。有什么了不起的?很难想象,见谁都唯唯诺诺的老师会教出怎样的学生。

我灵。悟性这东西,很奇怪——既虚无,又实实在在摆在那儿。对青年教师而言,有了它就像搭上了专业成长的快车。譬如,解读教材时有了领悟编者、作者意图的灵气,教案预设自不会太差;出现突发状况时有了巧妙转移学生注意力的灵光,课堂教学效果说不定还能锦上添花;与他人交流、表达观点时有了幽默不失真诚、鲜活不乏厚重的灵动,一切自然事半功倍……千万不要以为“灵”是一种天赋,可遇而不可求。在笔者看来,它更像是一种后天努力、不断积淀后的“水到渠成”。青年朋友,你们想一想:看多了是不是就不觉得新奇了?做多了是不是就觉得不那么棘手了?如果说肌肉有记忆,那么人的反应速度、思维方式、应对措施自然也会是有记忆的。这个“记忆”,就是“灵”。

我竞。敢不敢与别人比,是勇气问题;想不想与别人比,是态度问题。当我们在思想上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比不比得过别人”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自2014年起,笔者牵头在学校办了两个班,一个是青年教师香樟树读书班,另一个是青年教师香樟叶随笔班。在两个班的启动仪式上,我就对年轻人明确喊出了一句口号:我们就是要比谁读的专业书籍更多,谁写的专业文章发表得更多。事实证明,那些更爱读更爱写的年轻教师很快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有些人仅用了几年时间就成长为骨干教师。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书香润德、笔耕发芽的缘故吗?有,但绝非全部和根本。这些年轻人身上最可贵的是眼里那缕“与别人比一比”的神与光。整天琢磨“我有什么问题”“我如何变得更好”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究竟在哪儿,想不成长都难。

综上所言,不管是“勤”或“行”,还是“灵”或“竞”,前提都离不开一个“我”字。为何?窃以为,脱离了激发主体能动性的一切强制措施哪怕成效肉眼可见,也是不能持续和长久的。所以说,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在于激发自我成长的热情,勇往直前。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城东实验小学)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再谈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八字真言”

来源:【中国教师报】

4月20日,《中国教师报》教师教育版刊载了邵金华的一篇文章《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八字真言”》。作者结合所在学校成功做法,强调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模仿、阅读、交流和反思等四种方式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读罢,对其中的观点深以为然。与此同时,笔者也在揣摩:除了技术操作层面的“八字真言”,是不是也可以从精神追求的角度再列个“我勤、我行、我灵、我竞”的“八字真言”呢?

我勤。笔者参加过不下数十次市内外的教师招聘评审活动,发现一个现象:许多刚刚毕业的青年人像走马灯一样到处笔试、面试。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幸运地挤过了“独木桥”,在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却很快又令人费解地变得极为“佛系”了。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工作,他说“享受生活比什么都重要”;问他为什么不研究课堂、不研究教学,他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本身就是个悖论”……以上论述看似言之凿凿,实为推脱之词,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惰性而已。这样的看法、做法,注定与新时代对教师更高的要求格格不入。不夸张地说:今天可以不勤,但明天必然会被淘汰;今天唯有勤奋,明天才可以走得更远、更快。

我行。才走上讲台的青年人最缺什么?是处理班级复杂问题的果敢,是化解家校尖锐矛盾的敏捷,更是教会孩子生命拔节的自信。有一次,帮学校里某位参加市优质课竞赛的青年教师磨课。几轮下来,他唉声叹气地说了一句话:“我都不会上课了,我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想了想,告诉他:“别人说得再多都是别人的,适合你的就听进去,不适合你的就不要听。相信自己,你可以。”谁都知道,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有起有伏,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面对。怀疑过去不成熟的做法没有问题,但是彻彻底底地否定自己大可不必。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朝气、勇气和心气,甚至还要有舍我其谁的霸气。败了大不了再来,错了只要改了就行。有什么了不起的?很难想象,见谁都唯唯诺诺的老师会教出怎样的学生。

我灵。悟性这东西,很奇怪——既虚无,又实实在在摆在那儿。对青年教师而言,有了它就像搭上了专业成长的快车。譬如,解读教材时有了领悟编者、作者意图的灵气,教案预设自不会太差;出现突发状况时有了巧妙转移学生注意力的灵光,课堂教学效果说不定还能锦上添花;与他人交流、表达观点时有了幽默不失真诚、鲜活不乏厚重的灵动,一切自然事半功倍……千万不要以为“灵”是一种天赋,可遇而不可求。在笔者看来,它更像是一种后天努力、不断积淀后的“水到渠成”。青年朋友,你们想一想:看多了是不是就不觉得新奇了?做多了是不是就觉得不那么棘手了?如果说肌肉有记忆,那么人的反应速度、思维方式、应对措施自然也会是有记忆的。这个“记忆”,就是“灵”。

我竞。敢不敢与别人比,是勇气问题;想不想与别人比,是态度问题。当我们在思想上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比不比得过别人”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自2014年起,笔者牵头在学校办了两个班,一个是青年教师香樟树读书班,另一个是青年教师香樟叶随笔班。在两个班的启动仪式上,我就对年轻人明确喊出了一句口号:我们就是要比谁读的专业书籍更多,谁写的专业文章发表得更多。事实证明,那些更爱读更爱写的年轻教师很快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有些人仅用了几年时间就成长为骨干教师。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书香润德、笔耕发芽的缘故吗?有,但绝非全部和根本。这些年轻人身上最可贵的是眼里那缕“与别人比一比”的神与光。整天琢磨“我有什么问题”“我如何变得更好”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究竟在哪儿,想不成长都难。

综上所言,不管是“勤”或“行”,还是“灵”或“竞”,前提都离不开一个“我”字。为何?窃以为,脱离了激发主体能动性的一切强制措施哪怕成效肉眼可见,也是不能持续和长久的。所以说,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在于激发自我成长的热情,勇往直前。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城东实验小学)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学生作文《R1SE少年,巅峰相迎》,老师八字评语看懵学生

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问学生有没有明星偶像,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不同的名字:蔡徐坤、周杰伦、李小龙……

学生喜欢明星偶像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追星女孩也比较多,虽然她们很多不在饭圈,但也会常常关注自己的爱豆,还会把他们写进作文。

现在,我们就来看几篇写到了R1SE组合的作文,看看一般老师对这样的作文是什么态度。

这篇《重读理想》是杭州期末考试作文,作文总分是40分,此文得了36分,老师将它作为范文推荐给了学生。

文章主要内容是,一个学生可能考试失意了,心情很低落,然后看着如星星一样闪亮温暖的路灯,感受着来自家人的关怀,她决定振作起来,她认为,理想往往遥不可及,而珍惜当下就是最好的做法,也是对“理想”最好的解读。

文章有些不足,但依然能从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关键是有独到的见解。“追一颗颗星星,食一碗碗泡饭,品尝一个很饿的梦境……理想就是现实,现实就是理想”,这些句子就化用了R1SE的歌《星星泡饭》。原歌词“伸手抓住那颗属于你的星星,它在回赠我们付出过的所有,喂饱那个很饿很饿的梦,一碗银河够不够”,歌词很正能量,也有意境。

这篇《寻找赤子之心》得了班里的最高分,老师还带着全班学生赏析了它。

这里虽然只有标题、开头、结尾三个部分,但依然可以看到一些亮点:标题简明隽永,开头直接入题、清新自然,结尾深化了主旨、语言也有味道。

而“赤子之心,乘风破浪”就是R1SE参加的那个节目的口号。

这篇《赤脚追光》得了49分,作者说“那天,我奋笔勤书,窗外就是破晓色的天空”,可见,这位学生当时是全情投入写作的。

这篇关于“青春”主题的文章直接以“星星泡饭”为题,表达了“青春需要信仰和奋斗”的观点。小作者说,“追星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把他们的歌写进文章中,并被老师贴在优秀作文栏”里,话语间充满了自豪。

前面几篇都不错,而这篇《R1SE少年,巅峰相迎》不仅分数不高,而且文中提到的明星还被老师给了评语“人品问题,何来无愧”,相当于老师把文章也否定了。

这个学生不理解老师为什么这样,于是到网上征求大家的看法,结果大多数人认为学生作文没写好。

通过以上几篇文章来看,一般情况下,老师并不反对学生把明星偶像写进作文,只要文章写得好,老师也会给予认可,但不希望学生夹带私货。

在前面几篇作文中,提到爱豆,是为了更好地阐述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后的一篇作文,是为了抒发自己对偶像的情感,更像应援文章。

前者的是素材,后者的是主角;前者叫作文,后者叫追星:这就是区别。

“最美教师”团队成员蒋蓉:万里支教十五载 大爱无疆谱芳华

近日,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闪亮的名字2021—最美教师》发布仪式,共评选出10名“最美教师”个人和1个“最美教师”团队。滇西支教团队荣获“最美教师”团队称号,其中我省海安市西场初级中学教师蒋蓉作为团队一员,15年,5轮支教,将自己的青春、爱与智慧都奉献给了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的孩子们。如今,她又将奔赴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支教。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今日(9月10日)在综合频道(CCTV-1)20:06,科教频道(CCTV-10)22:02播出“闪亮的名字2021—最美教师发布仪式”。中国文明网、学习强国、央视网、央视频同步直播。

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右三)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左三)为获奖团队颁奖

万里支教十五载

大爱无疆谱芳华

“我马上就要去东兰支教了,那里的孩子需要我。”9月1日,正值开学,海安市西场中学教师蒋蓉告诉记者,4天后,她将奔赴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支教,尽管知道未来必定是忙碌、辛苦的,但她觉得无比幸福,“支教经历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让我感受到了教师肩负的庄严使命,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

这已经不是蒋蓉第一次支教。2001年到2016年,蒋蓉和丈夫丁爱军随海安支教团队一起到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支教,连续5轮,整整15年,从28岁到43岁,她将青春和爱都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

她甘作大山学子的“铺路石”。“2001年刚到宁蒗时,住的地方很破,墙上还有地震留下的裂缝,环境卫生条件也比较差。”蒋蓉说,没有时间给他们感叹,她和丈夫丁爱军短暂休整后,便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由于业务能力出色,蒋蓉被委以重任,担任高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师。但让她失望的是,这里学生不仅基础差,学习态度还不端正。“一开始,无论我怎么努力,他们的成绩也上不来。”

一段时间后,她慢慢有了经验,“后来我想通了,学生其实也想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只是用的方式不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蒋蓉提出,将英语课本上的一篇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用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听说能在课堂上表演,学生们既兴奋又紧张。蒋蓉乘机手把手指点各处表演细节,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

几天后,演出正式拉开序幕。“夏洛克”登场了,两撇微微上翘的八字胡,目光里透出贪婪和残酷,再加上流利而富有表现力的英语台词,震惊了台下的蒋蓉,也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难以相信这是那个腼腆的彝族男孩杨林!”

在蒋蓉为学生真诚的表演感动的同时,学生们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杨林自那次表演之后,变得自信了,眼睛里多了一份坚定,英语成绩也突飞猛进。大学毕业后,杨林在宁蒗派出所工作,每次只要遇到海安支教老师,他都非常激动,尽全力提供帮助,还会特别提到蒋蓉的名字。

“大部分山里的孩子只能通过求学这条路走出去,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虽然只是一名普通教师,但蒋蓉甘做孩子们走出大山的一块“铺路石”。于是,3年的支教期一轮又一轮地过去了,她却一次又一次选择留下。在宁蒗支教15年,蒋蓉负责高三毕业班英语教学工作长达13年,培养了1000多名大学生,很多学生考取了北京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

这是来自“儿女们”的呼唤。“蒋妈妈,我马上就可以看到你了。”2020年12月,蒋蓉收到了一个惊喜,她的“女儿”、考上北京大学的彝族女生沙务嘎,将作为宁蒗县的学生代表,出席江苏“时代楷模”表彰大会。沙务嘎准备借此机会来看望她,并申请“要跟蒋妈妈住一个房间”。挂掉电话,蒋蓉激动地拿出一张支教师生全家福,慈爱地端详着这个“女儿”。像这样的“全家福”,蒋蓉有15张。很多跟沙务嘎一样的“儿子”“女儿”,时长通过电话、微信等与蒋蓉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在支教的5400多个日子里,蒋蓉和宁蒗的孩子们结下了 “不解之缘”,但和自己的亲生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却很少。“当初我们去宁蒗时女儿才5岁,支教15年后回来,她已经长成了大姑娘。”有一年春天,家里的桃花开得格外红艳,女儿兴奋地给她打电话,“我要把掉在地上的桃花瓣都捡起来,给你们做枕头,那样你们在梦里面才会记得我。”听着女儿稚嫩的话语,蒋蓉的内心无比酸苦,她为女儿的懂事感到欣慰。

高考时,女儿考上了香港城市大学,学的是国际金融专业。但令蒋蓉夫妇十分惊讶的是,毕业后的女儿却选择了做一名教师。她对蒋蓉说:“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老师的奉献精神,我为有你们这样的父母而骄傲。”

支教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情。2016年,蒋蓉结束支教回到海安,心却留在了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夜晚,躺在床上的蒋蓉,回想着15年支教的点点滴滴,怎么也无法入睡。同海安的同事聊天时,开口就是“我们宁蒗”。

2020年,蒋蓉到海安市壮志乡石庄村做义工,向当地的村民和退伍老兵讲述自己在宁蒗支教的故事。一同过去的“中国好人”刘宏燕听后很感动,主动和蒋蓉商量,要为宁蒗的孩子做点什么。当年的11月,蒋蓉和刘宏燕筹集到资助款47391元,通过在宁蒗支教的老师联系了当地贫困学生,帮他们守护求学梦。

次仁曲珍是被资助的学生之一。她中考时成绩优异,但因为家庭经济困难,面临着生活与学业的双重压力。“包括海安支教老师在内的‘海安好人们’,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鼓励我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后来,次仁曲珍怀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以高分考取西南民族大学。

“我和丈夫在宁蒗支教15年,有丰富的经验,我们愿意到更加艰苦的地方,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久前,蒋蓉夫妇再次申请到东兰县支教。“支教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情,它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坚实、温暖。”蒋蓉说。

(微言教育、江苏教育)

来源: 江苏教育发布

30个文采斐然的“八字短句”,让你的文章更高级

同学们在作文时还在写“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吗?或许你可以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还在写“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吗?或许你可以写“马行千里,不洗沙尘”。

好文章,几乎都有一些简短,却又精辟诗意的高级短句,让人读来高端大气、余香满口。

这次为大家整理了30个文采斐然的“八字短句”,丰富你们的写作素材库吧~

(一)往日不悔,未来可期

【适用主题】不追悔往日、对未来抱有信心和希望等立意。

【释义】对于匆匆流逝的时光,要以坦然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并且对于即将到来的未来抱有无限的憧憬和期待。通过对自己的认识、通过自身的努力,把不可期、不可遇的局势扭转。

(二)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适用主题】一体两面的看待事情,刚强的事物也有柔软的一面等立意。

【释义】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美好。讲的是人性中阳刚与阴柔的两面。

(三)身如芥子,心藏须弥

【适用主题】笑对苦难,正确对待人生风雨等主题。

【释义】芥子是微尘,须弥是大山。即便出身卑微,也依然不甘于眼前的苟且,心中充满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四)马行千里,不洗沙尘

【适用主题】专心致志、不拘小节、不务虚功等主题。【释义】骏马远行千里,会一直前行,风尘仆仆赶路而不会在途中清洗身上的泥沙。指做大事,必须专注,定好一个目标后,一心一意往前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五)一约既定,万山无阻

【适用主题】诚实守信、重诺守约等主题。

【释义】已经作出的约定,就算是万座山也阻止不了我去履约。

(六)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适用主题】从容平和的心境、赞美奉献精神等主题。【释义】外表质朴素洁,内心丰富多彩。指身上具有纯洁(无私)的风范,心中有高贵(美好)品格,可以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比如老师、医生护士等。

(七)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适用主题】志向远大,不惧磨难与艰险等主题。【释义】语出梁启超的《饮冰室全集》,是梁启超先生的座右铭,也是其书房“饮冰室”的出处。指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有满腔热血无法被浇灭。比喻一个人志向远大,任何磨难都打不败他。

(八)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适用主题】友情坚定、同甘共苦、携手并进等主题。【释义】语出屈原《九章·橘颂》,意思是“我愿在众卉俱谢的岁寒,与你长作坚贞的友人“。表达对友情坚定不移,愿与战友共赴生死之情。

(九)庸常之中,微芒不朽

【适用主题】平淡的幸福,从容的生活等主题。【喻义】圣人之言,百世不废,但完全做到,极其困难,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就是在平淡生活中保持一份善意,需知庸常之中,微芒亦不朽。

(十)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适用主题】时光流逝,时不我待等主题。【释义】语出孔融《论盛孝章书》,意思是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

(十一)生而热忱,终也欢洽

【适用主题】笑对苦难,笑对人生风雨等主题。【释义】在活着的时候要热忱的对待,最后也要开心融洽的。人生在世,虽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但也不能忘却如意的快乐,生活就当如此,对世界报以欣赏,世界才会欣赏。

(十二)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适用主题】不计得失、豁达从容人生态度等主题。【释义】不要过多在乎得与失,一切随缘心情自然就不会有大起大落。这和佛经另一个格言“生有何喜,死又何忧”基本是一个道理。

(十三)知命不惧,日日自新

【适用主题】努力拼搏敢于挑战,不服输等主题。【释义】知道命运的安排也不畏惧,还是要每天的努力,改变自己,表达的是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气势。

(十四)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适用主题】不自寻烦恼、乐观的生活态度等主题。【释义】语出《增广贤文》“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意思是来像风雨一样轰轰烈烈的大作声响的,去像微小的灰尘一样静悄悄的,不发出一点儿声音。

(十五)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适用主题】劝人向善,心怀正义等主题。【释义】向好发展就像登山一样艰难;向坏发展就像山崩一样迅速。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十六)流年笑掷,未来可期【适用主题】乐观心态面对时光流逝等主题。【释义】对于匆匆流逝的时光,要以坦然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并且对于即将到来的未来抱有无限的憧憬和期待。

(十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适用主题】平静淡然面对人生苦难等主题。【释义】语出老子《道德经》:“大方无偶,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越好的音乐越寂静无声,越好的形象越飘渺无形。

(十八)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适用主题】乐观心态面对时光流逝等主题。【释义】有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却收效甚微;有人看似在做“无用”之功却流芳后世,引为大用。

(十九)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适用主题】用于立身的劝诫。【释义】大德由无数细行构成。小的失节的积累,必然会引起一个人道德的失落和变质。

(二十)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适用主题】适用于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等主题。

【释义】在大海上划船,在昆仑山处立马,形容人雄健的气魄,奔放的豪情。此联虽只寥寥八字,却既抒发了热血青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又显露了手法娴熟、笔力苍劲的撰联才华体现了救世救国的伟大胸襟和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英雄气概。

(二十一)浅水喧闹,深潭无波【适用主题】锻炼成熟的气度与胸怀,才能包容更广更大的世界等主题。【释义】真正的智者更低调,而没有什么学识的人反而更喜欢炫耀自我。

(二十二)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适用主题】可用于展望未来,迎接美好的明天等主题。【释义】把握好当下,不为过去而恼,不为未知而虑,在新的岁月里,凡事皆要努力,事事皆要尽心,做最大的努力,做最小的期待,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多的付出。

(二十三)博观约取,厚积薄发【适用主题】治学要多积累,做事要充分准备等主题。【释义】大量地、充分地积蓄,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博览好学,在独立的判断力的基础上去其糟粕,精取、微取,以此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再以此为基础,方可授教他人,不致于道听途说误人子弟。

(二十四)人生海海,山山而川【适用主题】劝人释怀,不要过分计较等主题。

【释义】人生像大海一样茫然,总是起起落落,有多不确定因素,走过平湖烟雨,跨过岁月山河,最终发现也不过如此,人生无常,在生命中不一定会遇见什么,不如更释怀坦然的活着。

(二十五)红日初升,其道大光【适用主题】适用于少年自强自立,或者描写国家变化日新月异等立意。【释义】红日刚刚升起,大道上充满光芒,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二十六)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适用主题】志存高远、勤奋刻苦,以实干拼搏踏实追梦等主题。【释义】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二十七)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适用主题】恒古不变,历久不衰等立意。【释义】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二十八)坠欢莫拾,酒痕在衣【适用主题】活在当下、期待明天会更好,不可沉缅过去,要及时行乐等立意。【释义】堕落时收获的快乐是不可取的,就像烈酒洒在身上,虽然早已挥发干净,但是还是会留下痕迹的。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难以拥有,只能经历,深知这一点,我们就会看淡得失,珍惜当下。

(二十九)鹤别青山,不见桃花【适用主题】时间转瞬而逝,珍惜当下等主题。【释义】白鹤告别了空山(青山),(今春)再也看不见桃花。一旦离开了某种环境,可能就会错失一些美好,徒留遗憾和伤感,萦绕心间,也有逝者如斯,转眼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之意。

(三十)鹪鹩巢林,不过一枝

【适用主题】懂得珍惜,反对铺张浪费等主题。

【释义】语出《庄子》:“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饱腹。”意思是,小鸟栖息在树上,所占不过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水,所需不过装满肚皮。比喻真实的需求,可能并不是很大,因此,也会很容易满足。如果变成餐餮,那只会得陇望蜀,欲壑难填。

来源:新闻与写作

审核:苑广鸿

责编:廉兴连

编辑:陆鹤天

设计:毕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