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八字墙角怎么砌砖 八字角施工

八字墙角怎么砌砖 八字角施工

本文目录一览:

砌体工程永远不开裂的秘笈

1

有裂缝的砌体如何验收?

规范原文

11.0.4 有裂缝的砌体应按下列情况进行验收:

1 对不影响结构安全性的砌体裂缝,应予以验收,对明显影响使用功能和观感质量的裂缝,应进行处理;

2 对有可能影响结构安全性的砌体裂缝,应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需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待返修或加固处理满足使用要求后进行二次验收。

小智解读

砌体的裂缝十分普遍,裂缝种类也极其繁多,如斜裂缝、竖向裂缝、水平裂缝等。裂缝的原因也很复杂,如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材料收缩、冻融、冻胀、湿陷、设计和施工质量缺陷以及荷载作用等等。

裂缝形态:

(1)斜裂缝

在窗口转角、窗间墙、窗台墙、外墙及内墙都可能产生斜裂缝。大多数情况下,纵墙上部两端出现斜裂缝的概率高,裂缝往往通过窗口的两对角,且在窗口处缝宽较大,向里逐渐缩小。在靠近水平屋顶的纵墙上或在横墙上的斜裂缝,呈正八字形。有些裂缝在建筑的下部墙体上出现正八字形状或倒八字形状裂缝。另外,在填充墙中有时也出现不规则斜裂缝。

(2)水平裂缝

水平裂缝出现最多而最严重的部位是平屋顶房屋顶层纵、横墙的两端,并有可能由顶层向以下几层发展,其程度是顶层最严重。此外,在填充墙中,墙顶部与主体结构连接处也常见水平裂缝出现。

(3)竖向裂缝

竖向裂缝常出现的部位是窗洞下的窗台墙上,呈上大下小之形状;填充墙两侧与主体结构连接处或施工洞口预留处、墙中预埋管线处。

对新建砌体结构房屋,裂缝一般在施工后不久(1~3个月)就开始出现,并随时间而发展,延迟至数月,有的甚至数年才稳定。

根据国内外的调查资料及学者们分析认为,属于由变形(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陷)引起的约占80%;属于由荷载引起的约占20%。前述80%的裂缝中包括变形和荷载共同作用,但以变形引起的裂缝为主;同时;在20%的裂缝中也包括变形与荷载共同作用,但以荷载引起的裂缝为主。

2

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

规范原文

8.2.3 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墙体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凹凸尺寸不宜小于60mm,高度不应超过300mm,马牙槎应先退后进,对称砌筑。马牙槎尺寸偏差每一构造柱不应超过2处;

2 预留拉结钢筋的规格、尺寸、数量及位置应正确,拉结钢筋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钢筋的竖向移位不应超过100mm,且竖向移位每一构造柱不得超过2处;

3 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拉结钢筋。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尺量测。

小智解读

为加强砌体纵横之间的连接,与构造柱相邻的墙体,应以马牙槎相接,并沿高度方向每间隔500mm设置2φ6拉结钢筋,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锚固,锚固长度不宜小于600mm,最后再浇灌混凝土。

设置构造柱是防止砌体裂缝的有效措施。

3

砌筑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龄期规定

规范原文

9.1.2 砌筑填充墙时,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含水率宜小于30%。

小智解读

由于加气混凝土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容易在墙体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产生裂缝,为较好解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裂缝,从施工方面考虑,一个有效的措施便是将块体出釜后存放一段时间,在合适的含水率时再砌筑上墙。存放、运输中应防雨防水,避免砌块在干燥过程中吸水,增大砌块的含水率。为使砌块更快、更均匀干燥,到施工现场后,宜采用架空堆放,堆放砌块每垜高度不宜大于1.8m,垛间应留一定间距。砌块堆放时,对欲在砌筑当日向砌筑面进行喷水湿润的砌块,砌筑面应侧放,以便喷水操作。

砌块架空堆放图

4

填充墙用小砌块砌筑前的浇(喷)水规定

规范原文

9.1.4 吸水率较小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及采用薄灰砌筑法施工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前不应对其浇(喷)水湿润;在气候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对吸水率较小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宜在砌筑前喷水湿润。

9.1.5 采用普通砌筑砂浆砌筑填充墙时,烧结空心砖、吸水率较大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应提前1d~2d浇(喷)水湿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或普通砌筑砂浆砌筑时,应在砌筑当天对砌块砌筑面喷水湿润。块体湿润程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烧结空心砖的相对含水率60%~70%;

2 吸水率较大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相对含水率40%~50%。

小智解读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所用块体,根据砌筑砂浆不同将砌筑前是否对其进行浇(喷)水分别对待。

采用薄层砂浆砌筑法的砌体墙体砌筑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需要浇(喷)水湿润。

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或普通砌筑砂浆)的砌体,应在砌筑前适当对砌块进行湿润。但是,对砌块的湿润应该针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吸水特点,不宜过早进行,而宜在砌筑的当天对砌块的砌筑面喷水湿润,以免砌块过多吸水加大砌块上墙后的收缩,对裂缝控制不利。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或普通砌筑砂浆)时,砌块表面喷水湿润程度以吸水深度15mm左右为宜,在此状态下,整个砌块的相对含水率可控制在40%~50%之内(当砌块湿润前含水率满足不大于30%的条件下)。

5

填充墙墙底的砌筑要求

规范原文

9.1.6 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处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宜现浇混凝土坎台,其高度宜为150mm。

小智解读

取消了旧规范墙底部砌筑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的条文,只规定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多水房间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底部现浇混凝土坎台。对原规范条文现浇混凝土坎台高度“不宜小于200mm”的规定修订为“宜为150mm”的原因是,针对以往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体的底部时有水平裂缝产生的情况,特降低现浇混凝土坎台的高度,在地面施工及踢脚线装饰完工后,可遮盖地(楼)面与墙面间有可能出现的缝隙。

普通房间底部不再要求砌砖

卫生间设150mm高混凝土坎台

6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不得混砌的规定

规范原文

9.1.8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与其他块体混砌,不同强度等级的同类块体也不得混砌。

注:窗台处和因安装门窗需要,在门窗洞口处两侧填充墙上、中、下部可采用其他块体局部嵌砌;对与框架柱、梁不脱开方法的填充墙,填塞填充墙顶部与梁之间缝隙可采用其他块体。

小智解读

本条文中所指“混砌”的含义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和其他种类块体在同一面墙体上砌筑,以及同种类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强度等级不同的块体在同一面墙体上砌筑。但不包括条文注中所涉及部位的其他块体的局部嵌砌和补砌。

制定本条规定,其目的是减少和有效控制墙体裂缝。由于墙体施工所用块体种类颇多,无论是外形尺寸大小,或是物理力学性能差异都很大,如果不同块体或强度等级不相同的同类块体组砌在一起,容易因收缩差异而产生墙体裂缝。在施工中,因安装门窗需要,常常需要在门窗洞口处两侧墙体采用其他块体,如嵌入木砖的混凝土砖(或砌块)局部嵌砌;在填充墙顶部预留空隙处补砌其他块体。这些部位处于墙体边沿,块体的收缩变形约束很小,不易在这些部位产生裂缝。

这不叫混砌

7

填充墙施工时间的规定

规范原文

9.1.9 填充墙砌体砌筑,应待承重主体结构检验批验收合格后进行。填充墙与承重主体结构间的空(缝)隙部位施工,应在填充墙砌筑14d后进行。

小智解读

填充墙顶部与承重主体结构接触处极易产生水平裂缝,其原因是填充墙砌体砌筑后产生的竖向收缩(沉降变形)所致。对此,新规范将填充墙与承重主体结构间的空(缝)隙部位的施工时间作了修改,应在填充砌筑14d后进行,较原规范“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的时间有所延长,这对减少和有效控制填充墙顶部的水平裂缝是有利的。

斜砌要14天以后才可以施工

8

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

规范原文

9.2.2 填充墙砌体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其连接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未经设计同意,不得随意改变连接构造方法。每一填充墙与柱的拉结筋的位置超过一皮块体高度的数量不得多于一处。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小智解读

填充墙框架体系由于框架与填充墙之间实际存在的协同工作,其受力性能与空框架存在明显的差异。填充墙框架的刚度、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均比空框架有显著提高。但是,填充墙在地震作用下开裂较早,震害明显。同时,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有利和有害影响并存。《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规定:

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

规范原文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1)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与框架梁之间留出不小于20mm的间隙;

2)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梁之间宜用柔性连接,墙体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

3)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中间应加设构造柱;柱的宽度不小于100mm。柱的竖向钢筋不宜小于Ф10,拉筋或箍筋宜为ФR5,竖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4)墙体高度超过 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通的水平系梁。水平系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填充墙高不宜大于 6m;

5)填充墙与框架柱、梁的缝隙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条或聚氨脂发泡充填,并用硅酮胶或其它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6)所有连接用钢筋、金属配件、铁件、预埋件等均应作防腐防锈处理,并应符合本规范(注:系指GB 50003)4.3的规定。嵌缝材料应能满足变形和防护要求。

脱开做法

规范原文

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1)沿柱高每隔500mm配置2根直径6mm的拉接钢筋(墙厚大于 240mm时配置3根直径6mm ),钢筋伸入填充墙长度不宜小于700mm,且拉结钢筋应错开截断,相距不宜小于200mm。填充墙墙顶应与框架梁紧密结合。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宜用一皮砖或配砖斜砌楔紧;

2)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混凝土带,钢筋混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钢筋混凝土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

3)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中间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 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 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不脱开做法

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改变连接构造。

9

填充墙连接钢筋采用化学植筋时应进行实体检测

规范原文

9.2.3 填充墙与承重墙、柱、梁的连接钢筋,当采用化学植筋的连接方式时,应进行实体检测。锚固钢筋拉拔试验的轴向受拉非破坏承载力检验值应为6.0 kN。抽检钢筋在检验值作用下应基材无裂缝、钢筋无滑移宏观裂损现象;持荷2mim期间荷载值降低不大于5%。检验批验收可按本规范表B.0.1通过正常检验一次、二次抽样判定。填充墙砌体植筋锚固力检测记录可按本规范表C.0.1填写。

抽检数量:按表9.2.3确定。

检验方法:原位试验检查。

小智解读

近年来,混凝土结构填充墙拉结钢筋采用后植筋施工技术十分广泛。该施工技术的特点是: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无需考虑拉结钢筋的设置问题,为模板钢筋工程施工提供了方便;拉结钢筋的设置位置可根据需要灵活确定;施工速度快。

施工要求:

(1)钻孔定位应根据需要准确确定其位置,钻孔应避开主体结构的钢筋。

(2)钻孔时孔深应按照结构胶性能所要求的钢筋锚固深度确定(孔口5mm深度不应计入其中)。

(3)清孔时应用毛刷和吹风机将孔内残渣和灰粉清理干净,最后再用无脂棉蘸上丙酮擦净干燥。

(4)注胶应用专用工具向孔内注胶,胶量应按钢筋插入孔底时胶注满孔洞确定。注胶量与孔径、孔深、钢筋直径有关,宜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验确定。

(5)植筋时应将钢筋顺孔洞向一个方向旋转缓缓插入,最后将钢筋扶正位置。

(6)养护应按结构胶产品说明书要求时间及条件进行,养护期间不要扰动钢筋。

(7)光圆钢筋应在植筋前进行除锈。

(来源:智慧鲁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学习和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做法,看看够规范吗?

一、材料控制

1、材料进场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性能检测报告。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严禁混合使用,水泥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复检报告。

2、检测报告应包括抗压强度、干燥收缩值、抗冻性、导热系数、外观质量、块型尺寸等检测数据。

3、现场应对每批次的材料进行尺寸、外观的检查。

4、预拌砂浆用搅拌输送车运至工地妥善存储,设置砂浆池,楼层设置砂浆斗或垫钢板,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

二、材料现场堆放

砌块到现场二次堆放:

●做到“下垫上盖”

堆码整齐,高度不超过一米六;

●轻拿轻放,防止损坏;

●标示牌标注进场日

期,未到龄期严禁使用,加气块龄期不能少于28天,。

●应按照不同的生产日期、规格分别堆放整齐

三、前期准备工作

砌体砌筑施工前应把施工场地清理干净,根据设计图纸轴线、标高(1m线)、墙置、门洞位置、构造柱位置、预留洞口等进行现场放线,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根据设计图纸校核放线尺寸。

◆砼导墙

卫生间、厨房、存在平楼层空调板或大线条外墙均做200mm高的混凝土反坎,宽度同墙宽,关模前凿毛到位;另外在所有砖墙底下做200mm高的实心砖导墙,有效的控制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反潮问题。

现场准备工作:

●砌体拉结筋至少提前一周值筋;

●预制过梁、顶砖用的预制三角块门边预制砼块也需提前做好计划;

●构造柱的设置,钢筋植筋绑扎准备工作提前进行;

●砌体班组进场前要实施样板先行制度;

●及时组织班前现场技术交底工作;

四、砌体质量过程控制

墙体拉结筋植筋要求 :

●植筋位置需准确(应采用立皮树杆方式控制钢筋植筋位置),植筋深度与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可随机抽查做拉拔试验),墙体拉结筋规格、型号、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及规范要求。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底部砌筑3匹灰砂砖作为墙体底砖。

●砌体墙与构造柱连接预留马牙槎“先退后进”长度60mm,水平拉筋锚入构造柱,构造柱模板安装时应采取防漏浆措施(如采用粘贴双面胶)构造柱主筋应在主体施工阶段预埋或后续植筋。

◆ 构造柱、圈梁的设置及要求:

●无约束填充墙端应设置构造柱;当填充墙的门洞宽度>2米时、住宅入户门的门洞处墙端宜设置构造柱;

●砌体填充墙长度>5米或两倍墙高时,应设置钢筋砼构造柱,构造柱的设置位置:间距不大于3米、各端头及转角;

●电梯井四个角(若无钢筋混凝土墙体或框架柱时)应设构造柱;

●无门窗的外墙、女儿墙及支承在悬臂梁或悬臂板上的填充墙、外伸填充墙,宜设置抗裂构造柱,抗裂构造柱的间距≤3米及各端头和各转角。

●填充墙若厚100(90)、且高≥3m,或厚200(180)、且高>4m,应在墙的半高附近设腰梁(遇洞口断开)与墙端构造柱(框架柱)预留钢筋连接;砌体电梯井应该按电梯安装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腰梁。

●墙体顶砖采用灰砂砖倒八字45~60度角斜砌,加气块砌体砌筑完成7天后方可砌筑顶砖。

●一般情况下,洞口大于600mm应设置过梁,过梁采用预制,过梁长度超过1500mm应尽量采用现浇过梁;过梁尺寸、砼强度、钢筋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可参考过梁尺寸、钢筋配置要求。

●窗台砼压顶宽度同墙宽,厚度为120mm,砼强度为C20,构造配筋,两端入墙长度200mm,砼压顶面层由里向外2%找坡;压顶砼浇筑应密实,表面质量应平整无明显蜂窝麻面;窗台标高应准确。

●门窗洞口为满足门窗框固定要求,洞口两侧及门窗垛采用每隔一块加气块砌筑混凝土实心砌块作为门窗框的固定点 。

●水平及竖向灰缝饱满,横平竖直,灰缝宽度宜为15mm ,均匀一致,双面勾缝;墙面平整垂直度符合规范。

●为减少施工中的现场切锯工作量,避免浪费,便于备料,混凝土砌块砌筑前均应进行砌块排列设计。

●砌筑和抹灰前必须对砌体材料进行表面清扫,结构基层表面清扫干净;

●切锯砌块应使用专用工具(锯),不得用斧或瓦刀任意砍劈 。加气块砌体内需放置通长拉结筋;

●砌块墙的转角处,应隔皮纵、横墙砌块相互搭砌错缝,上下皮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并不应小150mm。砌块墙的T字交接处,应使横墙砌块隔皮端面露

●砌筑时,水平灰缝采用座浆法铺浆,铺浆长度不超过2m,水平缝饱满度大于90%,竖缝饱满度大于80%;灰缝不饱满处需用浆补平整,以保证墙体有较高的抗剪、抗拉能力。

●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 m。应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8m。雨天施工不宜超过1.2m。

●运送楼层的砌筑砂浆不得随意倾倒在地面上,需用专门的容器存放砂浆。

●顶砖设置 为确保顶砖部位的质量,首先根据顶砖配套砖的尺寸来计算出预留空间(16-17cm),保证倾斜度60度左右,同时在顶砖的中间和两端部位都采用预制混凝土三角块或三角顶砖顶砌,使其与斜砖部位咬合密实,且要求对两边进行勾缝,密实,有效减少墙体裂缝的产生。

五、质量检查

●门窗框预制块:采用预制混凝土块、实心砖;空心砖墙体则在门窗洞边200mm内的孔洞须用细石混凝土填实;预制块或实心砖的宽度同墙厚;长度不小于200mm;高度应与砌块同高或砌块高度的1/2且不小于100mm;最上部(或最下部)的混凝土块中心距洞口上下边的距离为150~200mm,其余部位的中心距不大于600mm,且均匀分布。

●现浇窗台板:宽同墙厚,高度≥120mm,每边入墙内≥200mm(不足200mm通长设置);

●洞口(大于600mm)的过梁:同墙宽,入墙不少于300mm

●无断砖、通缝、瞎缝;

●墙顶空隙的补砌挤紧或灌缝间隔不少于7天;

●不同基体(含各类线槽)镀锌钢丝网规格为10×10×0.7mm,基体搭接不小于100mm;挂网前墙体高低差部分采用水泥砂浆填补;

●砌体墙灰缝须双面勾缝。

1、班组先进行自检检查率要达到100%。

2、实测实量组员进行复检查率要达到100%。检查结果数据及时上墙。

传统古建-宅院的布局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伴随着人类的成长、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原始人的穴居、巢居至发展到今天,建筑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当时自然环境、社会科技、社会组织、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综合作用的结果。庭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它的发展过程同样体现了文化诸要素的作用。

宅院是带有院落的宅子,能够反映当时的建筑特色。古老的深宅大院,给人一种震撼之感。一砖一瓦无不渗透着当年各地风情、文化和历史;宏伟而又精巧的老宅架构与院落布局,饱含着工匠的勤劳和智慧;错落有致的古老院落,或许深藏着其主人与家族的尘封往事、曾经的辉煌与兴衰更迭。

四合院

四合院在建筑上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是正房,东西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整体由廊子贯通。

坐北朝南,北边的就是正房,南边是南厢房,东边的房子叫东厢房,西边的叫西厢房。还有人说,从阳光照射的角度来区分:早上光线先照到的是西厢房。

老式中国家庭居住在四合院时,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座房,女儿住后院,互不影响。

大四合院的正房是前廊后厦,后有罩房。东西厢房南边的花墙子中间有一座垂花门,门内是四扇木屏风,东西厢房都有抄手游廊,与垂花门相通。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圆月亮门儿可以穿行。外院,东西各有一道花墙,中间是月亮门儿,四扇绿油漆的木屏风,红斗方字,东边的是“动壁图书”,西边的是“西园翰墨”。可以从这个门儿到跨院去,南房有穿山游廊。如此布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互相连通的几个院落。

中四合院一般是正房五间或七间,屋里有木隔断或落地罩,也有的正房和厢房带廊子。五间的是三间正房两间耳房,耳房单开门。七间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间,有两个与正房相通的套间儿。东西厢房各三间,厢房和耳房之间,有过道儿,可通后院。东西厢房的南边,有一道院墙,把院子隔成里外院。院墙的正中间有月亮门儿,月亮门儿的后边,立一个影壁。外院,东西各有鹿顶一间或两间。鹿顶的房子比厢房稍小一些,用做厨房或是仆人们住。南房七间的格局,尽东头儿的一间是大门洞儿,大门西边的一间是门房儿,房门开在大门洞的西山墙。尽西头儿的一间做车房或是做旁门。

小四合院布局简单,一般是北房三间,分成一明两暗或是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都是卧砖到顶、起脊的瓦房,清水脊的门楼儿,两扇对着关的街门,各有一个小铁环儿,用来敲门。也有的小四合院是棋盘心的,或是仰瓦灰梗儿的。一家儿两三辈儿人,住小四合院,独门独院,非常合适。

耳房

正房的两侧还各有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如果每侧一间耳房,两侧共两间即称“三正两耳”。如果每侧两间,两侧共四间耳房则称“三正四耳”。型四合院多为“三正两耳”,中型四合院为“三正四耳”。在四合院中,正房两侧可建耳房,厢房也可设耳房,有的建成平顶,称为“盝顶”。

门户

门户在建筑学上是指正门、房屋的出入口。宋·刘攽《新晴》诗:“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古建筑中还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出入口——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前院,外人可以引到南房会客室,而内院则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随便出入,这条规定就连自家的男仆都必须执行。

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此垂花门。垂花门是指门上檐柱不落地,而是悬于中柱穿枋上,柱上刻有花瓣联(莲)叶等华丽的木雕,以仰面莲花和花簇头为多。因垂花门的位置在整座宅院的中轴线上,界分内外,建筑华丽,所以,垂花门是全宅中最为醒目的地方。垂花门整座建筑占天不占地,这是垂花门的特色之一,因此垂花门内有一很大的空间,从而也给家庭主妇与女亲友的话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垂花门是四合院内的一个重要建筑,她以端庄华丽的形象成为四合院的外院与内宅的分水岭。垂花门一般都在外院北侧正中,与临街的倒座南房中间那间相对,一般垂花门都建在三层或五层的青石台阶上,垂花门的两侧则为磨砖对缝精致的砖墙,垂花门建在四合院的主轴线上,她与院中十字甬路、正房一样,同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线上并最先展示在客人面前。进内宅后的抄手游廊、十字甬路均以垂花门为中轴而左右分开。

影壁

影壁

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旧时人们认为自己的住宅中不断有鬼来访。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进宅子,就要给自己带来灾祸。如果有影壁的话,鬼看到自己的影子,会被吓走。当然,影壁也有其功能上的作用,那就是遮挡住外人的视线、保证内宅私密性,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影壁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

一字影壁

四合院常见的影壁有三种,第一种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大门内的一字影壁有独立于厢房山墙或隔墙之外的,称为独立影壁,如果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使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则称为座山影壁。

第二种是位于大门外面的影壁,这种影壁坐落在胡同对面,正对宅门,一般有两种形状,平面呈“一”字形的,叫一字影壁,平面成梯形的,称雁翅影壁。这两种影壁或单独立于对面宅院墙壁之外,或倚砌于对面宅院墙壁,主要用于遮挡对面房屋和不甚整齐的房角檐头,使经大门外出的人有整齐美观愉悦的感受。还有一种影壁,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与大门槽口成120度或135度夹角,平面呈八字形,称作“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做这种反八字影壁时,大门要向里退二至四米,在门前形成一个小空间,可作为进出大门的缓冲之地。在反八字影壁的烘托陪衬下,宅门显得更加深邃、开阔、富丽。四合院宅门的影壁,绝大部分为砖料砌成。影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为基座,中间为影壁心部分,影壁上部为墙帽部分,仿佛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影壁与大门有互相陪衬,互相烘托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它虽然是一座墙壁,但由于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在四合院入口处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

洞门

圆形洞门

洞门指的是为保持洞口上方及两侧路堑边坡的稳定,在隧道洞口修建的墙式构造物。

中国园林的园墙常设洞门,洞门仅有门框而没有门扇,常见的是圆洞门,又称月亮门、月洞门;还可做成六角、八角、长方、葫芦、蕉叶等不同形状。

庭前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秋冬之意。

屋檐·瓦当

屋檐,房屋前后坡的边缘部分(俗称瓦檐),民间俗语挑檐,即房檐。

屋檐

屋檐

屋檐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

瓦当

瓦当

玲珑·灯笼

灯笼

走廊·迂回

走廊

抄手游廊,中国传统建筑中走廊的一种常用形式。多见于四合院中,与垂花门相衔接。抄手游廊,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雨雪天可方便行走。抄手游廊的名字是根据游廊线路的形状而得名的。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形似人抄手(将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时,胳膊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所以叫抄手游廊。抄手游廊是开敞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

抄手游廊

天井

天井

天井

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南方房屋结构中的组成部份,一般为单进或多进房屋中前后正间中,两边为厢房包围,宽与正间同,进深与厢房等长,地面用青砖嵌铺的空地,因面积较小,光线为高屋围堵显得较暗,状如深井,故名。不同于院子。

曲径·青石板

青石板小径

青石板小径

青石板小径

走在宅院的小路上,历数历史的故事,有滋有味,脚下的青石板路都被岁月磨得光亮,带给你一种时光倒流恍若隔世的远离感。青石板指引着你走向幽静深远的所在,正如唐代诗人常建所说的“曲径通幽处”。

清池·澄心

园中清池

亭台·撷趣

亭台

亭榭

亭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梅花形和扇形等多种形状。这些建筑物坐落在奇山秀水间,点缀出一处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使人有无尽的想象。

楼阁·书画

楼阁

楼阁

香舍·品香

沉香堂

中国传统的品香过程是“近闻其香,远品其馨”,所以大多数品香的香舍、精舍要求宽敞、明亮、通风,这样才会使香气具有回旋、与空气和环境融合的条件。品香者在香床上舒缓而坐,离香几三到五尺的距离,既闻香品馨,又观香烟变化之奇妙,悦性时赏诗论赋,率性时引吭高歌,又舞之蹈之。“我之为何,天地间一物耳”。

品香

品香之所宜静,光线柔和,透气无风,处园林之中更为理想。法无定义,雅兴为上。可随时寻借物候变换,佳节良辰,赏心美景,雅集交流。

品香

壁柜·药膳

壁柜

琴厅·宾聚

琴厅

砌体施工详细做法图文

第一节 砌筑准备工作

1、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将厨卫间有砼翻边要求的位置,用墨线在楼面进行放线便于支模。

2、按墙段实量尺寸、洞口位置和砌块规格尺寸作砌体排版。

排 版 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设工程之家

测量放线

第二节 混凝土翻边

1、模板内侧设内衬,同时外侧用U型模板条控制翻边厚度(过梁、圈梁和压顶均采用此方法加固)。

2、厨卫间、外墙砼翻边高度不低于120mm(但也得结合砌块模数,一般填充墙翻边为200高);

3、水电预埋应在浇筑前完成,要求定位准确,加固牢靠,不得后凿。

砼翻边成型和水电预埋 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设工程之家

圈梁,过梁加固

翻边混凝土加固、浇筑

第三节 砌筑要点 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设工程之家

1、砌筑时一定要设置皮数杆并带线,保证“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

2、灰缝砂浆饱满,内墙水平和垂直灰缝饱满度均应≥80%,外墙灰缝饱满度均应100%,砌筑墙面应横平竖直,阴阳角方正;落地灰及时回收利用,产生的垃圾随时清理归堆。

3、蒸压加气砌块灰缝水平厚度为15~20mm,其他为8 ~ 12mm。

4、蒸压加气砌块采用切割机或专用工具切割,严禁用刀或斧砍。

设置皮数杆

专用切割机

灰缝饱满且横平竖直

第四节 构造柱和拉结钢筋

1、构造柱纵向钢筋及箍筋符合设计。

2、构造柱纵向钢筋顶部和底部应锚入混凝土梁或板中。

3、拉结钢筋应沿砌筑全高设置,间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拉结钢筋

构造柱钢筋

第五节 构造柱和拉梁

1、砌体填充墙净高>4.0m时设置拉梁(腰带);砌体填充墙长>2H时或墙长>5m时设构造柱,同时应满足设计要求。

构造柱和拉梁(腰带)

第六节 构造柱 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设工程之家(1):马牙槎和浇筑口

1、构造柱与墙体交接处留出马牙槎,马牙槎先退后进,宽度为60mm,上下对齐。

2、沿砌体马牙槎凹凸边缘贴上海绵条。

3、顶部模板装成喇叭式进料口,进料口应比构造柱高出100mm。

4、浇筑砼时应把进料口也满浇,拆模后将突出的混凝土打凿掉即可。

浇筑口设置

留置马牙槎

第六节 构造柱(2):模板加固

1、构造柱模板的对拉螺杆宜设置于构造柱中,不宜在墙上打、钻孔。

2、对拉螺杆距离上下各150mm,中间距离≤600mm。

构造柱模板于中部加固

第七节 墙体斜顶砖

1、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斜顶滚转)。

2、斜顶滚砖高度宜为150mm,倾斜角度在45°-60°之间,“倒八字”砌筑,顶砖砂浆饱满,防止梁底通缝的出现。

填充墙顶砖(一)

填充墙斜顶滚砖(二)

第八节 门窗洞口

1、门窗洞口过梁搁置支座长度不应小于250mm;过梁搁置长度不够时,应进行植筋或打入膨胀螺栓再焊接。

2、门洞大于2000mm时设置钢筋混凝土门框(结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金属门窗框预埋件的数量、位置、预埋方式、与框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门窗边墙体应采用实心砖或预制砼块引砌,便于门窗安装的固定,保证门窗的稳固性。

钢筋混凝土门框

门窗洞口实心砖引砌

第九节 墙体开槽和修补

1、墙体开槽前,应先根据控制线在墙面上将部位、尺寸标注清楚,然后用专用工具进行施工(一般采用切割机切割后电锤凿打)。

2、线管槽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分两次补槽。

3、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砖墙砌筑时与水电预埋同步施工,这样即可保证砖墙的稳定、牢固与美观,同时也保护了预埋管线,避免了开槽影响砖墙尤其是半砖墙的整体稳定性。

放线定位

切槽整齐精细

补槽平整

第十节 墙体预留洞预埋管

1、外墙孔洞尽可能事先预留洞或预埋管,规格尺寸和位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并可做成内高外低,避免雨水倒流。

2、强弱电箱留洞时,水电班与砖工班对接好提前预留,减少剔凿,避免墙体开裂隐患。

电箱预留洞

空调穿墙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