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有佛缘的人都很苦命吗 有佛缘的人命苦吗

有佛缘的人都很苦命吗 有佛缘的人命苦吗

本文目录一览:

你的佛缘 究竟从何而来?

出家修道前的悉达多太子,

祂在父母包括耶输陀罗那里,

都能享受到世间意义上圆满的爱,

但这份爱并没有阻挡祂对真理的追求、

对生命究竟的探寻

和对无边众生的离苦得乐许下大悲誓愿。

对于像祂这样,每个细胞都放射着宇宙里最高贵光芒的生命,我们作为佛弟子是何其地荣幸。

我们在被祂的慈光照耀的同时,更要虔诚地将过去的罪业忏悔;在祂的圆满面前,我们每天都要修惭愧、修精进。

佛光摄受

常惭愧常精进

因为我们能生起哪怕一丝的惭愧,都来自于佛陀的恩德加持。同样的,我们能生出哪怕一念善心,能识别善业与恶业,能戒恶修善,乃至能人天增上,能得证声闻……这点点滴滴修行路上的进步,无一例外都来自佛陀的加持垂护。

《法华经》中佛陀为什么说声闻缘觉亦属化城,这是佛陀为了悲悯众生不堪菩提路遥而幻化出的一个歇苦之地。

如果连声闻缘觉的果位,都是佛陀的慈悲功德化现而出的一种善巧接引,更何况我们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生而为人呢。

我们这辈子能来做人有时并不是自己修来的福报,很多时候是佛菩萨以因缘的奥妙而对我们的一种赐予。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一份赐予?

是获得现世的福报后继续沉沦,还是借助诸佛菩萨的福德忏悔罪业?是为了创造更有暇满的人生而不断鞭策自己,还是仰赖三宝的护佑而轮回得更加滋润?这一点我们要想明白。

仰佛之悲愿

脱离轮回

因为佛救度众生的悲愿,我们才有这一份佛缘。所以大家不要自以为是,认为能皈依、能吃素、能念佛、能做一些形式上的修行是自己有多大的善根、多深的福报。

还是那句话,修道的每一天,都要抱着惭愧心,每天意念三宝,安住佛法,追求究竟,发心与法界一切众生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才有可能究竟地出离三界,也才能不辜负佛陀赐予我们的这一份奇妙的佛缘。

未出生就结下佛缘,一生品佛成为一代大师,南怀瑾死前只留下两字

时期,一青年立志兼修文武,听闻某人擅长某学问,某人身具某项绝世武功。无论花费多少功夫,都会跋山涉水来到那些人的面前,虔诚跪拜,以求对方倾囊相授。

某次,意外去向一座古刹当中,见到一法师名曰盛世,盛世见其灵气盈盈,慧根自足,便拿出一本珍藏多年的经书,经曰《金刚经》,意为能断金刚之意。

青年接过经书,面露不解。法师告诉他此书暗藏智慧,可唤醒尘世迷路之人。

经书倒也轻巧,从头到尾不过数十张,估计一盏茶的功夫便可读完。

青年索性翻开经书,从“如是我闻“开始读起,及读到“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时,忽然脑海一片清明,不知何者为我,我又身处何地。

他将此感觉告诉盛世法师,盛世法师微微一笑,言道:“施主,与我佛有好大的机缘。”

青年不知,早在他未出生之前,他与佛陀的机缘就已然出现。

南家家庭小史

故事要从浙江温州的乐清县开始讲起,此地住着一个大家族,其族长姓南。据她们的族谱记载,北宋年间,南家祖先便携家带口来到这里,从此便定居下来。

因他们是从北方的辽国迁徙而来,颇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味道,赵宋王朝专门嘉奖了南家人的爱国情怀,使得他们很快在当地站稳了脚跟。

然而,并没有一个王朝或者家族能够长久不衰地兴盛下去,事物的兴旺衰败,如同月亮的阴晴圆缺,这是尘世中的消长数应当。

南家兴旺了百年,到了南仰周这一代,彻底地衰败了下去,沦为了地地道道的穷人。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南仰周确实命苦,尚在母亲腹中之时,慈父便早早地离开人世。

自出生后,南仰周吃尽了苦头,好歹这小子不负众望,凭借自己的本事,又重新打下一份了家业,并且娶了一房称心如意的好太太。

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太太始终没能给他生下个一儿半女,中国自古以来有一个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而,这位太太常常自责,总觉得是自己的过错。

南仰周倒也开明,劝慰太太不要多想,此乃天意,非人力所能左右。可他越是开明,妻子就是觉得自责,终于在有一天,她开口请求丈夫召一房妾室入门。

丈夫严厉拒绝了她的请求,从此,她绝口不再提子嗣的事情。

或许是自责积压心间过久,没多久,妻子便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世间。

南仰周痛不欲生,在妻子的牌位前发誓终身不再婚娶。

妻子陪他从苦难的岁月走来,好容易苦尽甘来,可以过上几天好日子,却不想遭遇此等变故,难道真的是天意吗?

岳母心疼女婿,主动找到女婿,劝他重新娶一房太太。他还年轻,不必独自守着空荡荡的家。他挥挥手,示意岳母不要再提。岳母亦在承受着丧母之痛,便黯然神伤地离开。

由于南仰周生性至孝,在妻子离世后,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索性将妻子一家人悉数接到身边,安排专人照顾。

妻子恰好有一个妹妹,当时尚且年幼,对于这位重情重义的姐夫,早已深埋情根。可恨的是年龄尚小,不得婚嫁,不然她早就想上前表白姐夫。

母亲是过来,早就看穿了女儿的心思,她早就想为女婿玉成一段美好的姻缘。此事不就是天降的一段奇特缘分吗?

便在一个春日的清晨提及此事,南仰周看着日渐长大的小妹,和姐姐的相貌愈来愈像,心中也早已多出几分情思。

于是在一个黄道吉日,两人举办了热热闹闹的婚礼。

本以为婚后,女儿会很快怀孕,却不想她与姐姐一样,肚子迟迟不见动静。

母亲的心焦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为了求得神明保佑,他来到寺庙,请求佛陀赐予南家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并发下宏伟誓愿,十年不吃一丁点儿的肉食。

或许是他的誓言打动了佛陀,不久之后,女儿的肚子渐渐鼓了起来,每日里她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观察女儿肚子的形状,每一次,她都必定会说:“应该是个小子!”

果不其然,到了出生的日期,女儿生出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南家上下全部非常开心,南仰周老来得子,更是欢欣不已,遍览书籍,决定为儿子选一个称心如意的名字。

他翻开了最爱的史书《史记》,一篇篇地阅读,待读到《屈原列传》时,他被太史公司马迁笔下的一句话所吸引: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怀瑾”二字,甚得他心,于是这个婴儿便拥有了一个名字:南怀瑾。

南先生的求学生涯

彼时的南怀瑾还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名讳,美则美矣,只是少些名气。

算命先生听闻南家产子,特地来到府前。

国人向来信奉八字风水,南仰周便拿出生辰八字,请求算命先生为其测算,算命先生掐指一算,面露喜色,立刻说道:“恭喜南公,南家喜降圣人,日后必定扬名。”

南仰周乐得笑开了花,立刻赏赐了算命先生许多银两,算命先生喜滋滋离去。

南怀瑾真的会如算命先生所言,日后必定扬名?

南家众人都是拭目以待,南仰周为其安排了两条道路,第一条通过读书趟出一条道路,第二条则是继承家族商铺,此生以买卖为主。

到底走那一条路,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南怀瑾在优渥的环境里一天天长大,他自幼酷爱读书,尤其爱好古籍。

对于新式学堂里的学问,他向来嗤之以鼻,总觉得那些技术层面的知识,只能当作糊口的手段,终非人生之正道。

抱着这种态度学习,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每次考试,他必定是倒数第一。父亲也颇觉纳闷,儿子每日回来就钻到书房看书,怎么成绩会如此不堪呢?

难道他在书房偷偷玩耍?他也曾隔着门缝看过几眼,儿子的确在认认真真读书,没有偷懒。或许儿子天生愚笨,不是读书的材料。

也罢,下一步他开始着手培养儿子的经商才能,好让其有一个谋生的手段。结果倒好,每次在店铺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儿子必定返回书房读书。

好在也不是什么不良嗜好,出于在儿子的宠溺,父亲南仰周并没有多管。

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南怀瑾有了理想,他既渴望向李白笔下的侠客那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又渴望像杜甫那般“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

除却以上两个理想,他还渴慕拥有诸葛亮那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姿,同时兼具佛家高僧一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平和心态。

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家乡小小的土地再也容纳不住他的灵魂,于是他便效仿李白张建出川,开始全国求学的旅程。

彼时的他不过才十四五岁,他去了许多地方,掌握几门精妙的拳脚功夫,读遍了儒家和道家的经典。

他是一个好奇心极强的人物,逐渐对佛教学问又产生了好奇心,彼时的书籍不像今日这样繁多,只要家中有空闲的地方,手中有足够的银钱,就能买到渴慕的书本。

当时有些书籍因册数过多,占地过大,购买人数寥寥,印书馆根本就不会大规模印刷。

佛教的《大藏经》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能够一睹《大藏经》的真容,他亲自前往寺庙求教。结果庙中和尚告诉他,非本寺佛教弟子,不得阅读。

庙中弟子以为他会知难而退,结果他直接来到佛堂,请求主持为其剃度,正式入住寺庙。《大藏经》经意深邃,奥妙无穷,他耗费整整三年的时间才融会贯通。

三年后,他离开了寺庙,离开前留下一下颇见少年豪气的诗歌:不二门中有发僧,聪明绝顶是无能。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山河亦要人。

写完后,便潇潇洒洒重返尘世间。其后,他开办过公司,入过讲武堂,当过教官,其人生体验超过常人数倍。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给予其一系列异于常人的考验。

彼时的南怀瑾先生未曾开悟,只觉得前方有更为重要的事情在等待着他。

却不知等在前方的是更为深重的苦难。1949年,他跟随国名党去向台湾,父亲不愿离乡,他遂一人前往,无根飘蓬,扎根异地谈何容易。

与他一同前往的还有许多流民,就在这众多的流民中,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个妻子,两个人在颠沛流离中相依相偎。

妻子曾在深夜担忧地问他:“我们是不是再也无法返回大陆了?”

南怀瑾此时刚到而立之年,亦有此困惑,却不知向谁询问。大洋彼岸还有他的妻儿,难道余生真的不复相见了吗?

扬名于中年

无论多么渴望返回故乡,都无济于事。生存是当前的第一要务,他开始着手做船运生意,起初赚到一些钱,可后来因备战需要,将所有的船只强行收为国有。

他再次变得一贫如洗,全家人生活在四面透风的棚子当中,孩子还小,日日哭泣。当时的人遇到了和杜甫在成都时一模一样的困境,忍不住低吟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幸好他腹中还装有佛道两门学问,这是教人出世的学问,世间的苦难和挫折在这两门学问前会失去原本的威力。

这两门学问曾经挽救了困境中的苏轼,使得其胸中出现了“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境界。

此刻,这两门学问掺杂着儒家的精妙之处,开始在南怀瑾的心目中发酵,这发酵如酿酒,一旦功成,他将从此被人称呼为南先生。

然而,发酵不能速成,一两个月定然不成,长者需耗费数十年。南怀瑾不急,因为他的心境已然逐渐转向醇和达观,如暮春世界的暖阳,不骄不躁,不冷不凉。

1960年,胡适读到了南怀瑾注解的《楞严经》,惊为天人。

台湾怎么还隐藏着这么一位高人,而自己却不得知呢?

他逢人便极力推荐南怀瑾的著作,言说先生的著作是暗夜里的一道光。自从五四运动以来,大家皆以为传统文化为糟粕,大喊打倒孔家店,只有先生保持理性,孤守着传统文化的宝藏。

他口中的儒家文化摇曳出别样的风姿,《论语》重新走进大众的视野,一时间各大媒体均刊登了他对于论语的解读,后这些解读被集装成册,装订为一本书,取名《论语别裁》。

南怀瑾的声名也日渐水涨船高,全世界的华人几乎都在追捧先生的著作。此时,大陆和台湾之间通了音讯,双方开始流通,漂泊异乡的游子也得以回家。

返回家乡后,温州市委书记向他提及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到过一条铁路:金温铁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此条铁路仍旧是水中月,镜中花,他期望南怀瑾可以凭借自己的威望建设这样一条铁路。

南先生没有犹豫,他开始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建设铁路之前,南先生首先成立了一家公司,并且将公司上市。

很多人误会先生,以为先生是为了收益才接下这样一项工程,却不知先生早就做好了打算。他预备在铁路建成后,将公司的股份分给沿路的的居民,让他们享受铁路运行带来的分红。

南怀瑾这样说,便这样做了,此行恰好应验了北宋五子邵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里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大概是南怀瑾做过太多好事,他活到了九十四的高龄,临死前,学生们在病榻前哭得泣不成声。有学生见先生口不能言,遂拿出一句话,请先生留下临终遗言。

只见南怀瑾拿起笔,在雪白的纸上留下两个字:平凡。

果然是高境界,繁华落尽真淳,先生之风,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之。后人虽不能到,然而,愿意心向往之。

结一佛缘,得一佛福,财运亨通,家安人顺,心想事成

容易犯口业的人,命运不好。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是口业。一个人的命运好不好,从他有没有口德就看的出来。

所以口业很重要,人一辈子缺德事不会天天做,但是缺德的话,难听的话,不正经的话可能会天天说。

日积月累,福报都从这张嘴里跑光了,所以,说话没口德的人,这辈子也是坎坎坷坷很凄凉的。

嘴有多贱,命就有多贱

口德对任何人都是这样,许多福报都是通过嘴巴给损了。有的人说,我什么坏事都没有做啊。要知道,这个口业不好,损福报是很厉害的。

古人讲的,言由心生。如果嘴巴一直讲不好的话,说别人是非,以及说一些诅咒的话,这样子损福报很快。不仅是说是非,哪怕说我们长辈的不好的话,这也是损福报。

有些女人很喜欢抱怨丈夫,说丈夫这不好那也不好,吵起架来连对方父母、祖宗八辈都敢骂,什么难听说什么。

这样造口业是很严重的。这样家境只会越来越穷,因为福报都被你骂光了。所以这个口业关,一定要注意。

嘴巴要留德,不要尖酸刻薄

嘴巴要留德,不要尖酸刻薄,这样子就能留住福报。为什么嘴巴能损福报呢。要知道,福报是缘起法,是因缘和合的,也是一种能量场的体现。

比如说,你去寺院做义工,你扫地的动作给你带来福报,还是擦桌子的动作给你带来福报。

都不是的。是心念给你带来福报。我们发出利益众生的心,去扫地,去整理卫生,和众生结欢喜缘。

怨天尤人,损福就很快

那损掉福报的,也是用心去损的。心中趋向自私,趋向抱怨,趋向嫉妒,悭贪,浪费。这时就损掉福报啦。福报也是用心,然后配合行动来损的。

人怨天尤人,不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直抱怨,又通过嘴巴来喋喋不休,这时损福报就很快了。

嘴巴要说好话,心要存好心

佛经说,佛说话,言辞柔软,悦可众心。十法界的众生,听了佛讲话,都很欢喜,都被佛的语言所摄受。这也是佛累世修行,嘴巴说爱语的原因。

嘴巴要说好话,心存好心,那像宇宙就会发射出好的磁场。得到的也是好的回报。什么叫做好心,首先要知足和感恩。

知足是一种成就相。一个人越修行,一定要越自足,对外在任何环境都很知足感恩,这才代表有进步。

留些口德与己

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口德与己。

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肚量与己。

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内涵与己。

锋芒不必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深敛与己。

有功不必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谦让与己。

得理不必抢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宽和与己。

如何看一个人有没有佛缘?高僧开示9句话

一、心中有佛是佛缘

佛缘,是心与佛的交流。学佛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修佛是修心,佛无处不在,修佛不在表像,而在内心。佛不是要我们崇拜他,模仿他,表象的相近并不能代表本质的相同。佛是心灵打造的幻象,太过于执着外在,反而会迷失其。心中有佛,便是与佛有缘。

二、放弃非分的欲望是佛缘

佛缘,是少一些强求的欲望。佛经上说,未断我爱,不如洁净。爱恨恩仇,皆是情障。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今日的执著,可能会造成明日的后悔。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永远也不可能给你烦恼,皆因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强求的欲望。放下非分的欲望,便是佛缘。

三、平和地面对生活是佛缘

佛缘,是一种平和的心境。人的心思很不稳定,它很容易受引诱,更会在光怪陆离的诱惑中迷失方向,很多人一心追求占有,得不到片刻清闲,失去生活的快乐,却带来了更多精神生活的困扰和烦恼。佛教会我们用一颗平静的心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让本性自然的流露,平和的面对生活便是与佛有缘。

四、对己对事负责是佛缘

佛缘,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佛心的人不去看众生的错;只看到众生的过错却看不到自己过失的人,枉谈“佛”字。要认清自己,看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也要看清楚事情的后果,因为你要对那个后果负责。不要把生命浪费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对己对事负责,便是与佛有缘。

五、拥有美好的信念是佛缘

佛缘,是心中的信念。佛祖有言,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当你痛苦的时候,相信痛苦不是永恒的,你就一定有力量战胜痛苦,这是一种信念。可以说信念主导着我们的人生之路,成佛成魔,也全在一念之间。拥有美好的信念,便是与佛有缘。

六、行智慧之事是佛缘

佛缘,是大彻大悟的智慧。在生活中,如果能多动用智慧看待问题,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也会减少许多烦恼和束缚,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是智慧;拥有这种智慧,才能改变别人,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懂得用慧眼看人生;行智慧之事,便是佛缘。

七、善於忍耐是佛缘

佛缘,是忍耐一切。忍耐才是对意志的磨练,也是力量的积蓄。它用无形的火焰融化着坚冰。忍耐带给你的痛苦,日后必成甘甜。忍耐不同于逃避,因为逃避是意志的沉沦,而忍耐则是不忘记自己的使命,让意志更加坚定。学会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善於忍耐,便是与佛有缘。

八、宽容待人是佛缘

佛缘,是宽容与谅解。真正的慈悲不是爱你所爱的人,还要能宽恕和爱护与你对立的人,爱人如己。当别人因误会或别的原因而对你无理相向时,要以慈悲的心去包容对方,以理智的方法去感化他。如果你一直想改变对方的话,你会很烦恼很痛苦。同样的瓶子,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宽容待人,便是与佛有缘。

九、懂得爱与感恩是佛缘

佛缘,是博爱的精神,我们只要有一颗渴望真.善.美的心,有着终极意义上向往获得智慧与真理的追求,我们就是“有缘人”。当机缘与因果成熟时,佛缘自然会来到我们身边。无缘不是绝缘,只是当下无缘。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也都能与佛结缘。懂得爱与感恩,便是与佛有缘。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