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家校共育家长感言50字二年级 家校共育家长感言50字初中

家校共育家长感言50字二年级 家校共育家长感言50字初中

本文目录一览:

第一次七年级家长会后感悟:家校共育,才是正确有效的教育方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话:“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完整的教育。”

大家好,我是新生的丫丫,感谢你的关注和阅读。读书静心,让我们与书相伴,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人。今天是我抄书打卡的第19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人民日报关于教育的一段话: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路上,孩子的成才,离不开老师,更离不开家长。

大宝进入初中已经三个月了,上周期中考试结束,这周末召开家长会。说实话我是不愿意来的,可是没办法,娃他爸刚好今天单位有事,不能参加。我只好硬着头皮参加她初中的第一次家长会。

今天上午九点来到前楼开家长会,张校长通过广播热情介绍了学校的中考成绩,学校特色,以及家校共育的必要性。接着各班分别举行家长会。通过这次家长会可以看出学校对家长会的重视还有各科老师和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整理一下今天家长会的主要事项:

今天家长会我们班的主题是:迈好中学第一步

班主任老师首先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开启了今天的家长会,说明家长会的意义非凡,要培养一个优秀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还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接着又阐述了召开家长会的目的。

接下来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孩子期中考试班级的成绩情况。最后就是建议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

进入初中,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并努力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对于家长的建议和安排有了一定的思考,很多时候会因为家长的方式武断而抵触,因此家长在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情时,可能会受到反抗,或者表面上答应但是却不执行。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耐心和孩子沟通,不要利用家长的权威去逼迫孩子,更不能使用暴力打骂孩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学习方式的变化:

初中教学方式的变化,和随之而来的学习方式的变化。

最大的转变是课程增多,课时减少,难度增大。比如史地生政治等学科每周两节课,仅仅靠上课听讲,最后考前突击的话,肯定不行,那就需要及时复习,定期复习,如此才能保持长久记忆,并且也不会导致太累。

初中数学和语文的难度增大,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家长要了解这些变化,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当孩子出现困难,想要放弃时,当孩子成绩一时不理想时,家长能够做的就是无条件地支持、相信孩子。不打击,不抱怨,不挖苦,做到这些非常不容易,需要家长理解学生。

各科要想都优秀太难了:

即使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是进入初中后,孩子也许会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或者老师,从而对学习的兴趣变得浓厚起来,进而产生想变成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家长要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想成为一个好学生的愿望,而家长的信任和肯定就可以使那小小火花变成燎原之势。家长不要吝啬肯定和赞美,不要企图改掉孩子身上的缺点,从而让孩子变得完美。只有不断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优点,并加以放大和鼓励,孩子才能变得自信,从而拥有克服学习困难的力量和勇气。

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初中阶段是孩子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而心理发育处于幼稚阶段,身心发展极不平衡。家长往往会因为孩子身体的变化,而觉得孩子长大了,从而减少了身体上的拥抱和爱抚,随之而来也伴随着对孩子情绪上的忽略,认为孩子能够处理一些事情,应该懂事了。而事实上,孩子的心智发育非常稚嫩。

发现孩子情绪不稳定,要给予发泄的空间和消化的时间,要给予理解和支持,要看到行为背后孩子满满地渴望关怀和理解的期待。最忌讳的是家长泼冷水,不理解,伤害孩子,最终导致亲子关系恶化。

班主任老师真的很用心,与老师相比,我感觉我作为家长做的远远不够。把教育孩子的一些事情完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想着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比较长,在家对她疏于监督和引导。

作为家长我也要负起责任:在学校靠老师,在家里要靠家长。班主任不止一次的说:在家一定要关注孩子,不仅仅是学习上的,还有习惯上的不要让5+2=0其实说实话我在这方面做的也不够,我把孩子放到这个班主任的班里,在学习上对孩子太放纵了,我以为她是初中生了,很多事情可能不需要我督促太多了,小学一直盯着,可以放手了,可是考试结果却让我目瞪口呆,语数外三科还可以,小四门考得一塌糊涂,我真的没有想到结果会是这样。不过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找到差距,接下来努力缩小差距。

古语说:“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读书,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教导子女。人民日报也曾说过: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我还想说的是: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更是家长的事情,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才能教育出更优秀的孩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完美融合,教育的这棵树才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问题,我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让孩子健康成长,让教育变得更和谐美好。

作为一名家长,说说我所期盼的家校共育

双减之后,政策频出,最近还提出要提出建立公办网上辅导平台,似乎是为了减轻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成绩的焦虑。但是,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我深感焦虑不是来源于没地方补课,而是被戏称为“开盲盒”的教育历程,小学不排名,小升初大派位,中考开盲盒进行普职分流。

未知和失控,才是焦虑的根源。跟家长们一起聊天,也普遍反映,完全不知道孩子在学校是什么情况。

其实,每次家长会,都会听到学校老师提“家校共育”,这是一个很好的理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即使孩子上学了,依然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但孩子上学后,一天里除去睡觉,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如果能明确界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家长和老师都能清晰地知道孩子的成长状态,真正做到“家校共育”,相信会极大减轻家长的焦虑,也能为孩子营造更加适合的成长环境。

那么,如何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家校共育呢?

首先,需要定义清晰的目标。

学校每学期是有教学大纲的,各科学习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教学计划,也是相对明确的,不会因为某个孩子的特殊情况而修改,老师也没有足够的经历去配合每个家庭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可以说,无论从学校的立场还是现实可操作性来看,家校共育应该是学校主导、家长配合的。那么,学校主导下的教育目标,应该同步给家长,并给予家长相对清晰的指引。

比如这学期要重点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那就应该告诉家长,在家里也要让孩子自己做。孩子发现在学校和在家里的行为要保持一致,才能更好的认知到好习惯的重要性,才能更快的养成好习惯。

就好比一个团队共同执行一个项目,学校作为项目经理,需要定义清晰的项目目标、时间计划、成员分工,这样团队成员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目标的达成。

其次,需要建立常态化进展同步机制。

有人说,需要家长主动和老师沟通。个人认为,这不应该是主要机制,只能作为辅助。有如下两条理由:

第一,信息不对称,沟通效率低。家长不知道老师的教学目标和进展,老师不知道家长想了解什么,在双方没有一致的基本信息的情况下,只能反复询问,获得零星的信息,效率比较低。

第二,老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就我们学校来说,每个班有近40名学生,有的任课老师还同时教多个班,一位家长沟通5分钟,就得花200分钟,3个多小时。如果大家什么都需要找老师问,必然会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时间,长此以往,家长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打扰。

建议老师基于家长群等信息化工具,每周把教学进展通报给家长,而不仅仅是一学期给一个期末考试分数。

比如说这周数学学了两位数的除法,孩子应该掌握表内除法、试商方法、商的倍数变化规律等知识点,家长可以自行判断孩子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配合老师进行强化或者补缺。

各科老师还可以将相关的学习方法也发给家长,让家长指导起孩子的学习也事半功倍。家长也可以给予老师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老师改进学习和教学方法,形成良性互动。

只有定期知道进展情况,才可以及时地修正努力方向,而不是不等到期末,才发现,原来孩子已经落后一大截,而且还不知道到底是哪里落后了。

“家校共育”是孩子成长的优质土壤,学校和家庭都精心浇灌的情况下,何愁小幼苗不长成参天大树?

但是“家校共育”也是一个很宏大的课题,真心希望教改的方向,朝着如何促进和落实“家校共育”这一课题进行,真正渗入到每月、每周、每天的教育活动中,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号和理念层面。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家长的一些浅见,也不一定全对。有经验的老师们、家长们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角度和观点,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