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王世东东直门医院 王世东医生真的那么厉害吗

王世东东直门医院 王世东医生真的那么厉害吗

本文目录一览:

王世东教授:中西医相结合 探索糖尿病的可防可控之路

如果把中医当作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那么“辨证论治”便是构成这颗明珠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论治世间诸多病痛。

在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世东教授接受《医师报》独家专访时,以“中医药辨证论治糖尿病”为题,进行了分享与交流。现整理访谈精要如下。

辨证论治、中西结合,探索独具特色的中国糖尿病管理方案

视频加载中...

“糖尿病最大的伤害来自并发症。由并发症导致的失明、截肢、肾透析或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等,每一项都是患者及家庭难以承受的。”王世东教授指出,目前临床上糖尿病管理的药物种类有很多,包括注射类药物和口服降糖药物。但我国糖尿病控制的达标率仍然不理想,需要探索更多有效的干预方式。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和重要方法,即在临床上依据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体质特点等临床表现来确定患者的证候类型,再针对不同证型予以相应的干预和处置。”王世东教授表示,辨证论治在糖尿病防治中具有极大优势。

相比患病人群,糖尿病前期群体更为庞大。因此,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对于糖尿病综合防治意义深远。王世东教授指出,既往糖尿病前期被认为是一种“非疾病状态”。针对这个时期,可对患者出现的一些症状和体征所提示的相应中医证候,如气虚、阴虚、血瘀等采取相应的干预方法。“这种‘未病先防’的治疗策略,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符合目前糖尿病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管理策略。”

王世东教授表示,中医药等治疗手段的早期干预,阻断糖尿病前期人群发展至糖尿病,并帮助其恢复健康,可让糖尿病的患病人数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再结合早期诊断、控制并发症等手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二三级预防。“如此,对于糖尿病这种重大慢性疾病,将有望由难以控制变为有序可控的状态。”王世东教授说。

王世东教授强调,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将中西医结合起来,让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将探索出一条极具特色、效果喜人的糖尿病防治管理之路,为世界作出相应的贡献。

覆盖范围广,用好“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治疗“利器”

视频加载中...

“一项临床研究显示,75%的糖尿病患者是气阴两虚证。”王世东教授表示,在临床治疗中,针对气阴两虚证的干预药物,如津力达颗粒等,可以覆盖更多人群。

王世东教授指出,气阴两虚证是一个复合中医证候,即同时兼有气虚和阴虚两个证候。早在隋朝医学家甄立言所著的《古今录验方》中论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特忌房劳。

王世东教授表示,从中医角度分析,气虚在临床上表现为乏力、倦怠、食欲不佳、体重下降、大便溏稀、运动易出汗等;阴虚则表现为口干、眼干、易上火等。若患者为气阴两虚,则可表现为舌红少苔,有齿痕、裂痕,脉象细数。

回到临床实践,西医医生该如何准确判断证候进而选择合适的中药?王世东教授给出了建议:需关注药品说明书,仔细比对其中的症状,同时将复合证候的复杂表现分类,分别判断气虚证和阴虚证。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型“武器”——MDT诊疗,即中西医联合门诊,并加强西医医生的中医学学习和中医知识普及,让更多医师用好这把辨证论治糖尿病的“利器”。

从“脾”论治,津力达治疗糖尿病可发挥多靶点、多途径优势

在中医药的治疗选择上,王世东教授说:“津力达颗粒是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代表性中成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也对其进行了推荐: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在应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可加服津力达颗粒。

视频加载中...

“中医在论述一个药物的时候讲究理法方药。从理论构建到治疗方法和药物疗效,应该是相互关联的。”王世东教授介绍,以络病理论为指导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重在对中医学中“脾”的管理。络病理论“健脾运津”治疗原则下研发的津力达颗粒被学者们反复研究、求证。一系列临床研究显示,津力达颗粒在平稳控糖、调节血脂、改善症状、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王世东教授指出,脾对人体津液代谢起重要转输和调度作用。中医认为罹患糖尿病时脾的功能受损,津液输布失常,而津力达颗粒从脾论治,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善疾病状态。

王世东教授介绍,乏力是脾气虚的患者常见的表现,津力达颗粒以人参为君药,可大补元气,补气健脾,缓解糖尿病患者乏力症状。早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有治疗消渴症的白虎加人参汤。

“饮食上偏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容易出现脾胃积热,会化生内火。糖尿病患者的口干、口渴就是内热损耗气和阴所导致的。”王世东教授介绍,津力达颗粒具有清脾热的作用,其中的知母、苦参等可清热扶正,保护气阴。

津力达组方中的使药葛根可生津液,助脾散津,还可活血化瘀,临床上葛根提取物亦可治疗湿热型2型糖尿病。另一味使药荔枝核可行气,这使得津力达颗粒在补气的同时,可有效避免气在局部阻滞,推动气在人体经脉中运行。

“津力达颗粒中的多种药物组合,相辅相成,避免相互冲突,协调一致,更好地发挥作用。”王世东教授总结道,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优势,其从“脾”论治,作用于全身,对血糖控制和并发症均具治疗价值,亦可作为基础药物,为糖尿病治疗打下基础。

结语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够提升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缓解率,让患者在一段时间内摆脱使用药物的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防治都更有价值。”

王世东教授指出,推动中医学发展既需要依靠中医专家,也要动员更多西医医师来了解、参与和传承发展,共同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结局,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慎终如始 用专业敬业书写两奥医疗保障的优秀答卷

2022年3月13日晚

鸟巢的巨大留声机里

流淌出告别的圆舞曲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落下帷幕

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定点医院、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定点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也交上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医疗保障的满分答卷。

此次冬奥、冬残奥医疗保障工作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冬奥会两个场馆(首都体育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海淀区26家签约酒店,以及冬残奥会期间闭环内6家驻地酒店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服务闭环人员达到1.2~1.5万。

从成为“定点医院”到越洋“探秘洛桑”,从设立“冬奥专区”到保障延庆“雪游龙”,从组建医疗保障团队到全院多方位培训、演练、实战……历时3年多,“人民人”从细微入手、聚全院合力,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医疗保障任务——

“人民”冬奥、冬残奥足迹

2019年1月

医院成为“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定点医院”。

2019年9月

场馆医疗保障队员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实地考察。那时的“雪游龙” 还未竣工,雪车雪橇运动在我国刚刚开始,对队员们来说更是新事物。

2019年12月

医院开始开展全员系列培训。

2020年1月

由王天兵副院长带队,专程去瑞士参加洛桑青年冬季奥运会,到冬奥村医疗站实地学习医疗站流程及配置。

2020年9月

医院在发热门诊、方舱CT、发热方舱病房的基础上,将制剂楼一楼改造为“冬奥专区

2020年9月

医院成立冬奥会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各处室分工和职责。

2020年10月

圆满完成雪车雪橇中心预认证活动保障工作。

2021年2月

圆满完成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

2021年2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来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调研考察,慰问医疗保障团队。

2021年3月

医院成为“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定点医院”。

2021年10月-11月

圆满完成雪车和钢架雪车国际训练周、计时赛,雪橇国际训练周和世界杯三次重要保障工作。

2022年1月4日开始

西直门院区“冬奥专区”正式启用,收治涉冬奥人员中非传染病病员,包括首体场馆内所有闭环内人员,和海淀区26家签约酒店闭环人员的健康维护,保障人群预计达1.2万至1.5万人。

2022年1月23日

医院举行2022年冬奥会医疗保障团队欢送会,驻扎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55名医疗保障团队成员出发,开启为期近两个月的冬奥会驻点医疗保障工作。

2022年2月11日晚

中国钢架雪车运动员闫文港夺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枚雪车雪橇的奥运会奖牌,举国欣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保障团队是这枚奖牌的亲历者,也是这份功劳的奠基者之一。

2022年2月20日

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雪游龙”医疗保障任务圆满收官。

2022年2月25日

医院通州院区“闭环管理病区”最快时间开通启用。

2022年3月13日

北京冬残奥会落下帷幕,“闭环管理专区”医疗保障任务圆满收官。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7个临床、医技学科的55名核心骨干成员,负责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医疗保障任务;另有4位“人民人”承担检验、外交医疗防疫保障、高山滑雪救援等相关医疗保障任务。医院“冬奥专区”由36个科室临床、影像和检验的180名专家组成,在冬奥会相关赛事期间24小时排班,全天候坚守岗位;还有一大批驻守在“专区”外来自行政、保安、保洁、后勤等部门的“守护人”,他们全力协调、默契配合,无论刮风下雪,无论白天黑夜,随叫随到。

全院上下以最饱满的状态,最充分的准备,为赛事提供高质量、国际化、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驻守“雪游龙”背后的“人民人”

2022年1月23日至2月20日,“人民人”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共承担雪车和钢架雪车及雪橇3个分项、10个小项,有来自个37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队,总计约400余名运动员参赛,同时还要兼顾教练员、领队、随队官员及媒体工作人员等闭环内高风险2100余人,以及闭环外工作人员、进场观众的保障工作。(点击这里,了解详情)

在2月11日晚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奖牌比赛中,中国选手闫文港以4分01秒77的成绩获得铜牌,这是这是中国选手在冬奥会历史上获得的首枚雪车雪橇项目奖牌。

而始终守护在“雪游龙”背后的医疗守护者,正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队的55名队员。用自己的守护,换来中国又一项冰雪运动的历史性突破,这正是每一位“雪游龙”医疗守护人心底的高光时刻!(点击这里,了解详情)

的确,为了这次任务,他们准备了两年多。从零开始,从国外学习,从了解比赛项目开始,反复模拟演练,生生用双脚丈量出宝贵的救援地图,用熟练的技能确保高质量服务。冬季延庆的海坨山往往白天的最高气温也在零度以下,夜间气温更低,比赛期间历经两次降雪,气温降到了零下20度,工作异常艰苦。

医疗官朱凤雪队长坦言:在国内了解参与很少的这个运动领域,难度很高,工作强度大,但我们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取得了医疗保障零的突破,成为国内唯一一支雪车雪橇专业的医疗保障团队。(点击这里,了解详情)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医疗保障工作,为37国家和地区800余名参赛运动员服务,同时兼顾教练员、领队、随队官员及媒体工作人员等闭环内高风险3000余人,以及闭环外工作人员、进场观众5000余人次的医疗保障工作;保障运动员安全滑行30000余次;累计接诊外籍运动员及工作人员100余人次,中方工作人员150余人次,各医疗站点总计出动近千次出色完成冬奥会的保障任务,赢得各方高度赞誉。

值守“冬奥专区”里的“人民人”

作为冬奥会定点收治医院,医院设置“冬奥专区”,方便包括高风险地区的国外运动员在内的闭环内相关人员就诊救治需求。

考虑到冬奥会保障周期长,突发状况复杂多变,医院结合学科优势,合理匹配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以满足医疗保障全学科、多病种的诊治需求,医院专门组建由36个科室临床、影像和检验的180名专家组成的“医疗保障队”,在冬奥会相关赛事期间24小时排班,全天候坚守岗位。(点击这里,了解详情)

首都体育馆承担着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的比赛,运动员容易发生外伤,对负责外伤救治的医生团队要求更高,为此,在创伤救治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创伤骨科首当其冲。创伤骨科医生居家宝,1月19日接诊一名头颅外伤患者正式进入闭环(冬奥专区),这一进就是35天。只要有闭环内伤员过来,他就得立刻赶到医院诊治,12次出诊中好几次是在半夜,“有一次从12点多接诊,一直处理到凌晨4点多。早上4点多回去又要听白天的班了。”

胃肠外科医生王畅是2月2日因收治一位软组织感染的患者,正式进入闭环。这次冬奥保障工作,她主要负责普外专业相关闭环病例处理和会诊。家在山西的王畅已经好几年没能回家,她说:虽有遗憾,但能为冬奥尽自己一点微小的力量,值得!

大年初二,正在病房值班的耳鼻喉科陈妮姗医生接到医院“冬奥保障组”的电话赶到“专区”诊治一位鱼刺卡喉的患者。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患者、常常有体液喷溅……这些都增加了医生工作的风险。但陈妮姗没有慌乱,按照演练的流程消毒、开机运转、探查、取鱼刺……最终顺利在闭环内完成了诊疗操作。春节期间不能与家人团聚,陈妮珊感到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 “虽然没有能够亲临赛场前线,但闭环管理的每一环都很重要。”

作为首位进入“专区”的感染科护士熊柯,是主动加入到保障队伍的。从去年冬奥测试赛开始到冬奥会,再到冬残奥会一直作为闭环人员进行保障工作,持续了二十余天,在这期间度过了自己23岁的生日。“能有幸为国际赛事保障服务,既为祖国骄傲,也为自己自豪。”熊柯说。

在“专区”除了医护人员,保洁人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负责闭环内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洁李军师傅从接诊第1例闭环患者至今,李师傅坚守已近2个月,甚至经常在夜间、凌晨接到工作任务,他总能随叫随到,从不抱怨。2月25日,本将结束隔离的他又投入到通州院区闭环管理的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任务中。李师傅表示:“我不会治病救人,就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冬奥做点贡献吧!”

从1月4日“冬奥专区”正式收治病患开始,医院顺利完成81人次接诊任务,涉及21个学科,80%的接诊病例发生在正式比赛和赛前一周,最多时一天接诊5位闭环患者。接触闭环病患的32名医务人员均接受了闭环管理,每日完成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院内保障期间医护人员和社会人群 “零”感染。

守护“安全冬奥”的“人民人”

同样是冬奥医疗保障工作,在医院本部的闭环接诊工作有特殊性。除了运动员外,还包括观众、场馆人员、志愿者等庞大的保障群体,涉及病种多,要求救治团队有过硬专业实力,在有效救治同时严守疫情防控的红线。

血管外科张韬作为医院冬奥会相关工作“协调人”,时刻处于紧张备战状态,从测试赛开始,张韬基本每天都“扎根”在医院,随时待命。从救护车司机的运送,保安现场调度和冬奥专区的清场,以及感控和医务处杨敬林老师等的通力配合协调,再到财务处办卡收费,配送师傅的取药、送化验,影像检验等辅助检查科室的配合,对外合作办公室对病例处方、诊断证明等时时翻译……各项事务虽繁杂琐碎,却又丝毫马虎不得。

作为冬奥会收治定点医院,在负责闭环内伤病救治的同时,也承担着疫情防控的压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贯穿于医疗活动的整个过程,从“雪游龙”运动员医疗站的建筑设计到“三区两通道”的标识流程图,从感控知识和操作的梳理到近200人培训考核现场“手把手”的传授,从“冬奥专区”内部改造流程修整到涉及专区内人员和设备的调配……每一环节“感控人”匡季秋都亲自到场。“我们就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告诉大家怎么保护自己,从而保护更多患者。疫情以来,我们要努力看好医院这个家。”

每每接到闭环接诊通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是医院保卫处保安人员。据保安队副队长郭银全介绍,医院保安队人员分为三组轮班值守,时刻准备着,一旦接到任务立即出动,三分钟之内赶到现场疏散社会人群,开辟冬奥通道,避免与闭环人员近距离接触,保护医院员工和就诊人群安全。

依据闭环内管理要求,“专区”内医护人员在完成保障工作后,不能再回到原来的岗位,这对医护人员安排与工作周转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急诊科、发热门诊、感染科等相关科室护士长通力合作,在人员调配预案上下足了功夫。冬奥的测试赛开始,且正值医院通州院区开诊,“医护人员数量肯定是非常紧缺的,在人员安排上我们每个护理组中设定两位护士成为闭环人员,且做好充足预案,根据患者轻重情况进行派遣,保证伤员得到最好的救治的同时又能最小限度影响科室正常运行。”急诊科护士长孙红说。在接到冬奥保障任务初期,

医院闭环首位接诊的患者是一位制冰师,由于头晕、乏力、意识不清被送至“冬奥专区”,经由医院专家诊断确诊为脑梗,经积极溶栓,患者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为减少进入闭环的人员,同样保证医疗质量,医院采取线下与线上会诊,启动相关科室专家组会诊和指导,最快速度完成救治,至今完成线上线下会诊近200例。患者和家属对人民医院医疗团队高水准的治疗和亲情化的服务表示了由衷的认可与感谢。“我们做了充分准备,有信心处理好各种突况。”发热门诊护士长李颖说。

(左起:唐缪田、张晓萌、王艳华、王依林)

作为外科救治的首诊科室,创伤骨科安排由王艳华副主任医师带领居家宝、唐缪田、王依林、张晓萌4位医生组成保障小组轮流值守。作为外科首诊保障协调人,王艳华还是此次医疗保障线上的骨科会诊专家,协调参与医院闭环内创伤患者救治指导工作,在确保临床工作正常进行之外,他带领团队从会诊、接诊到救治,全程“无缝链接”的冷静快速应对。在医院诊治冬奥相关人员中,创伤骨科主诊主治18人次,参与救治12人次。

对外合作办公室协助开展冬奥英语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系列培训;通过“外事管理沙龙”公众号,推出“今日医词”医学英语学习;还组织跨文化医疗理论与实践、各国文化风俗禁忌和外交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和讲座等,有效提升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服务水平以及英语应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除此之外,对外合作办公室要时时翻译专区内患者的知情同意书、化验单、放射报告单、病历模板、诊断证明等大量医疗文书,为国外运动员及相关人员提供更为全面的诊疗服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保障是冬奥医疗队员们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了给海陀山室外工作的医疗队员们准备保暖性强的羽绒服、羽绒裤、帽子、手套、厚底的户外防滑鞋、厚袜子、暖宝宝等物资,总务处供应科反复跟厂家沟通,逐一核对发放。医院“冬(残)奥专区”覆盖冬奥会、冬残奥会整个比赛周期,物资准备的任务持续时间更长。总务处供应科科长张旸介绍道,保障人员随时待命,很可能前一分钟还正常在临床岗位上工作,下一分钟就要进入闭环接诊,几乎没有任何时间准备带入闭环的生活物品。为此,供应科工作人员齐上阵,24小时待命,随时响应队员需求,为大家准备完备应有尽有的个人用品,让“随叫随到”的保障人员能够“拎包入住”。

奋战在其他保障战线上的“人民人”

此次冬奥会上,中国首批“滑雪医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中唯一的一名眼科医生,就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梁建宏教授。1月22日,梁建宏正式前往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赛场,为冬奥会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作为资深滑雪爱好者,在2019年1月得知要组建冬奥会滑雪医生保障队的消息后就毫不犹豫报了名。近3年的急救技能培训、高强度的训练、现场实战演练等,他顺利通过滑雪、英语、专业知识三项考核后,完成了从滑雪爱好者到冬奥会滑雪医生的华丽转型。除了掌握滑雪技能,更重要的是救援能力,每天要在平均气温-10℃的雪场里站上3~4个小时,还要身背至少10公斤的救援包,当面对低温、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在复杂的赛道地形和紧张的赛事中进行‘快速、安全、有效’的医疗救援,其难度也会成倍增长。到达目标点位后,还要在特殊环境下完成快速的医疗诊断和应急处理,并进行进一步的转运工作。除了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以外,体能对于滑雪医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作为冬奥会医疗保障队的一员,梁建宏不负重托,履行自己的使命,为冬奥会的顺利召开贡献力量!

(左为赵磊,右为李月月)还有一个重要的医疗保障群体是“检查官”(DCO)。经过冬奥组委层层筛选,医院两位员工参与其中,检验科赵磊被分配到国家冬季两项中心,风湿免疫科李月月在北京颁奖广场。当一场比赛结束,运动员、观众开始欢呼、庆祝,检查官的工作才真正开始。“在这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整个过程每天都有ITA(国际检查机构)、WADA(世界反组织)、IF(国际单项组织)的监督,我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和使命。在别人眼里,我们体现的就是中国的工作态度。过程中越严格仔细,才越能得到国际组织的尊重,也才能减少外界的质疑。”整个比赛期间,赵磊、李月月与国际检查官(IDCO)紧密合作,有条不紊的处理各项突发事件,完美的完成检查工作。

(左一为赵辉)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是张家口赛区医疗保障的第一转诊救治定点医院,承担张家口赛区伤病员救治工作。为了提升救治水平,提供最优质医疗服务,北京市抽调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组成冬奥医疗专家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专家赵辉就是作为胸外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在崇礼院区指挥中心通过5G远程会诊系统进行线上MDT(多学科诊疗)联合会诊, 远程指导闭环内救治。“能和兄弟医院的专家们一起为北京冬奥做些贡献,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作为重大国际赛事,应奥组委需求,医院派出多为感染管理专家和医护人员担负起冬奥会期间外国国家元首防疫保障工作。不仅展示着中国热情好客的态度,而且本着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各项防控举措,圆满完成了此次保障任务。作为外交部首批防疫联络官,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曹煜隆表示:“我将带着这份‘一起向未来’的拼搏动力,回归到工作岗位中,为医院的建设继续添砖加瓦。”

速建“通州闭环救治专区”的“人民人”

2月24日晚,受北京市卫健委和延庆卫健委委托,需要将一位病情严重复杂的肺部感染的冬奥会闭环保障人员转至上级医院,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给予进一步的诊治。接到通知,医院高度重视,经多学科专家会诊后,决定在通州院区开辟第二冬奥专区——闭环救治专区。从选址、组队、物资到位、装备医疗专区,并建立闭环内保障人员的生活专区……仅用了4个小时,可谓“神速”。

王俊院长强调,冬奥闭环人员救治责任重大,不仅考验医院医疗保障团队的医疗水平,更考验医院管理水平,务必万无一失。王建六、王天兵副院长亲自统筹安排,控感处管理专家严格把关,冬奥专区总协调官、护理部、总务处、信息中心等部门争分夺秒、通力合作,在通州院区设置闭环患者专区,进行科学合理区域划分,实现闭环内外“双轨并行”;并从患者转运、完善检查、治疗方案制定,到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都进行细致入微地安排。同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占成教授亲自赶到现场,抽调十名骨干医护人员组成救治团队,在患者抵达后立即开展诊疗。

此次闭环患者救治过程中,医院充分的救治准备、丰富的闭环管理经验、流畅的救治过程、准确的诊断技术、高水平的治疗方案、强大的后勤保障以及温馨的医疗服务,得到患者及上级相关单位的高度评价。日前,患者顺利结束闭环管理,转入呼吸内科病房进行下一步检查及治疗。

冬奥会虽然闭幕了,但医疗保障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医务处处长王晶桐介绍道,残奥会举办期间,两会正在北京召开,医院同时还承担着全国“两会”的医疗保障任务,共派出医疗组、核酸采样队员共14人,保障人大住地、政协住地的医疗安全,同时,作为后备医院需要保障住地和会场,随时准备接诊转运来的患者。

“多线任务,同时作战,是压力,更是国家的信任。人民医院一定不负重托,用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医风,展现‘人民人’精神。”王建六副院长指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冬奥保障人员名单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保障团

朱凤雪

创伤救治中心

(创伤重症)

郭鹏

胃肠外科

党育

创伤骨科

杜昌

急诊科

孙丽冰

创伤救治中心

曹成富

心内科

赵飞凡

创伤救治中心

刘田

风湿免疫科

安方

妇产科

姜娟

老年医学科

陈红

肝胆外科

邢星

骨关节科

邹显彤

内分泌科

姜军

骨关节科

缪克难

脊柱外科

王婷

血液 10A

高利娇

泌尿外科

唐晓歌

妇科

张鹏

创伤救治中心

(骨科)

何长顺

血管外科

阮宇晴

脊柱外科

刘晓霞

重症监护

韩增强

心外科

范昌昌

急诊科

白璐奇

泌尿与碎石中心

许晓诺

脊柱外科

付佳丽

心内CCU

于垚

神经内科

张欣悦

消化内科

李雪实

耳鼻喉科

刘硕

麻醉科

李志昌

骨关节科

张晓威

泌尿外科

姚蕊

腔镜外科

李辉

耳鼻喉科

刘娜

老年科

焦秀平

胸外科

王振洲

创伤救治中心

(创伤重症)

刘志

神经外科

高乐

重症监护 6C

郭维

创伤救治中心

(创伤重症)

梁皓铭

急诊科

宋涛

神经内科

王世东

骨肿瘤科

田家利

呼吸内科

楚新新

血液净化中心

王莎莎

血液科

赵楠

麻醉科

公丕花

呼吸内科

许凯

急诊科

张云凯

肝胆外科

晏琳

骨肿瘤科

周志宏

麻醉科

高博

腔镜外科

贾语博

风湿免疫科

元首驻地保障团

张锋

心内科

刘蔚

内分泌科

李蕊

呼吸与危重症

医学科 6B

王婷

重症医学科 4B

闵玉娣

护理部

曹煜隆

感控处

高山滑雪医生

梁建宏

眼科

检验官

赵磊

检验科

李月月

风湿免疫科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专家组

赵辉

胸外科

小汤山医院检验

王启

检验科

怀柔区医院应急后备医院专家组

杨明

创伤骨科

院内冬奥闭环医疗保障

杨靓

周小英

急诊科

神经内科

李华军

神经内科

孙澄玥

神经内科

于悦

急诊科

杨延通

神经内科

马勇

急诊科

王玉

超声科

魏铭剑

急诊科

李少联

放射科

居家宝

创伤骨科

王畅

胃肠外科

陈妮珊

耳鼻喉科

邓洵

眼科

熊柯

感染科

侯昌

心内科

张椿英

心内科

宋小静

急诊科

刘哲嘉

急诊科

谢媛媛

心内科

倪彦彬

肝胆外科

许欣

感染科

王克强

呼吸内科

张茉沁

呼吸内科

喻言

呼吸内科

智慧

呼吸内科

孙东月

急诊科

杨继鹏

创伤救治中心

薛文静

创伤救治中心

杨腾

急诊科

请上下滑动观看

这个难忘的春天

举世瞩目 令人难忘

正是这一群默默奉献的人

成就了这一届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冰墩墩雪容融都下班了

而“人民人”的努力从未间断

努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真正实现

“患者满意、员工满意

社会满意、国家满意”

来源 | 宣传中心、医务处

整理 | 钟艳宇、李杨、张贺

编辑 | 余弦、师雨

声明 | 如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号:rmyy 1918)

下载APP 就医更方便

临朐公安举行退赃大会 群众现场送锦旗感谢

齐鲁网潍坊7月3日讯7月2日上午,临朐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会同蒋峪派出所召开退赃大会,将追缴的5000余元现金、电动三轮车、柴油及黄牛等赃款赃物返还失主。蒋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霞,临朐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丁国强,党委委员、副局长、政治处主任王世东,刑警大队、蒋峪派出所等单位负责同志和群众代表参加退赃大会。

据了解,近年来,临朐县公安局在破案的同时,坚持有赃必追、追赃必返的原则,群众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的理念,最大限度的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先后破获了一大批刑事案件,追回一大批赃物。退赃大会上,民警逐一返还给了失主,看似价值不高的电动三轮车、黄牛等物品,却是众多失主眼中一笔不小的“财产”,甚至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受害人领回失而复得的被盗物品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现场给民警送锦旗感谢。

据了解,今年以来,蒋峪派出所在临朐县公安局和蒋峪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刑警大队、网安大队等警种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取得了显著战果。截止到现在,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3名,其中侵财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2名,抓获逃犯2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

相关案情回顾:

2月4日,蒋峪华兴超市被盗香烟等物品,价值2万余元,刑警大队、网安大队、蒋峪派出所的民警放弃春节假期休息,全力侦破案件,3月1日办案民警远赴临沂将犯罪嫌疑人马某抓获,马某的两名同伙另案处理。

5月25日9时许,蒋峪镇曹家官庄村王某家中被盗现金3000余元。接到报警后刑警大队、网安大队、蒋峪派出所等单位密切配合,缜密侦查,于5月28日将安丘的刘某信、刘某民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从发案到破获案件仅用了3天时间。

5月28日、6月3日,蒋峪镇房家台子和贺家洼村连续发生四起货车柴油被盗案件,蒋峪派出所与刑警大队、网安大队连续奋战十余天,于6月12日将犯罪嫌疑人陈某栋抓获,带破蒋峪、辛寨、冶源、柳山等地机动车柴油被盗案10余起。

6月11日,蒋峪派出所与刑警大队、网安大队经过不间断侦查,将犯罪嫌疑人纪某、夏某抓获,经查,该纪某自2016年以来,在蒋峪、辛寨等地多次入户牛5头、羊8只、狗20余只,然后将的牛、羊低价卖给夏某,破获案件30余起。

6月22日,蒋峪南店村刘某的电动三轮车在家中被盗,蒋峪派出所及时对案件进行侦查,6月28日将嫌疑人付某抓获,从发案到破案仅用了6天时间